商业法律及法规.第一版.电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29.00 KB
- 文档页数:27
1、电子商务法的概念:电子商务法是指调整电子商务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一个新兴的综合法律领域。
国际电子商务相关法规包括:《计算机记录法律价值的报告》、《电子资金传输示范法》、《电子商务示范法》、《电子商务示范法实施指南》以及《统一电子签名规则》等。
三、我国电子商务的法律环境建立要使我国电子商务快速稳健地发展,除了完备的技术支持和良好的经济环境外,与之相匹配的法律制度更是必不可少。
电子商务法应将在保留和遵循商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逐步扬弃规范传统商业活动的内容,增加和补充用以规范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容。
基于世界电子商务立法的经验教训和我国的具体国情,我觉得我国电子商务法律体系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二)我国电子商务法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已于今年三月十五日由全国人大通过,并将在今年十月一日开始实施,它首次明确了电子合同的合法地位,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但电子合同毕竟不同于传统书面合同,而且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与合同相关的记录、文件、单证、凭证等的电子化等实际操作问题,相关法律法规尚待同步,社会的认知程度也不同。
再者,首都电子商城的商务活动将不会局限于首都电子商城内。
所以,立法仍需改进。
随之,《首都电子商城电子商务规则》由首都电子商城起草并主持修订,经北京仲裁委员及相关法律界专家的多次研讨,不断修改完善,并在由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局、市府法制办及法律、知识产权、金融等行业专家参加的多次研讨会上,得到专家们的进一步修改完善和肯定,认为本规则已具实用意义,可以试行,以积累经验。
《电子签名法》的出台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里程碑,它的颁布和实施必将扫除电子签名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其他领域中应用的法律障碍,极大地改善我国电子签名应用的法制环境,从而大力推动我国信息化的发展。
我国电子签名法的起草,经历了征求意见稿、草案和最终稿三个阶段。
整个起草过程也是对电子签名这一新型核证技术的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
《商业法律与法例》讲课教学设计课程称教育器具号使用教材讲课课题教育目标教育要点教育难点课型教育形式教育场景商业法律与法例 讲课对象 市场营销专业 《商业法律与法例》 第一版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第一版社 第一章民法第1~4节 课时安排 2课时〔80分钟〕1、知识与技术: 1〕认识民法的看法和基本源则、民事法律事实以及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改正和覆灭、民事法律关系的三因素。
2〕理解并掌握民事主体、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代办制度等市场经济所一定的法律制度。
3〕初步学会运用有关的法理进行事例分析。
2、过程与形式:经过老师教授予学生议论相联合及讲堂教育与自学和网络阅读相联合的教育形式,引入事例分析。
3、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本章民法基本看法及理论的学习,为学习商业法律、法例打下优异的基础。
1、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2、无效条件以及可拆掉民事行为的认定和财富办理3、效劳待定民事行为的种类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教育新课事例教育法、议论法一般教室多媒体设备教育过程教育教育内容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企图预设时间环节观看视频,提出问议论与视频有关吸引学生的注意, 10’导入视频导入新课题的问题直接进入课题。
新课 民法的看法和基看法及原则的解说联合有关原理分 让学生掌握民法15’学习本源则析事例的看法及原则民事主体、民事法事例分析列举身旁发生的经过事例使学生律行为制度故事掌握有关法理代办制度事例分析列举身旁发生的经过事例使学生故事掌握有关法理概括本节课所学学生总结概括讲堂知识总结,教师结组织学生回首,共知识和技术,点写在比笔录本小结束语。
同总结概括。
明主题,加深学上生的印象。
部署P.21知识坚固练习作业30’15’10’《商业法律与法例》讲课教学设计课程称号商业法律与法例讲课对象市场营销专业使用教材《商业法律与法例》第一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第一版社讲课课题第一章民法第5~7节课时安排2课时〔80分钟〕1、知识与技术:1〕认识物权、债券的基本看法2〕理解并掌握时效制度、债权制度、人身权制度、民事行为制度等市场经济所一定的法律制度3〕初步学会运用有关的法理进行事例分析教育目标2、过程与形式:经过老师教授予学生议论相联合及讲堂教育与自学和网络阅读相联合的教育形式,引入事例分析。
电子商务法律与实务第1章(2024版)合同目录第一章:电子商务法律基础1.1 电子商务法律概述1.2 电子商务法律环境1.3 电子商务法律体系第二章:电子商务合同法2.1 电子商务合同的法律效力2.2 电子商务合同的成立与生效2.3 电子商务合同的履行与变更第三章: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3.1 消费者权益概述3.2 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保护措施3.3 消费者投诉与争议解决第四章: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4.1 知识产权在电子商务中的重要性4.2 电子商务中的著作权保护4.3 电子商务中的商标权与专利权保护第五章:电子商务支付法律问题5.1 电子支付概述5.2 电子支付的法律框架5.3 电子支付的风险与法律责任第六章:电子商务物流法律问题6.1 电子商务物流概述6.2 物流合同的法律效力6.3 物流服务中的法律责任第七章:电子商务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7.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概述7.2 电子商务中的数据安全法律要求7.3 电子商务中的隐私保护措施第八章:电子商务税收法律问题8.1 电子商务税收概述8.2 电子商务税收的法律框架8.3 电子商务税收的合规与风险管理第九章:电子商务争议解决机制9.1 电子商务争议概述9.2 争议解决的法律途径9.3 电子商务争议的调解与仲裁第十章:电子商务法律实务案例分析10.1 电子商务合同纠纷案例10.2 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例10.3 知识产权侵权案例第十一章:合同的签订与附件11.1 合同签订程序11.2 签字栏11.3 签到时间与签订地点11.4 合同附件与效力合同编号:______第一章:电子商务法律基础1.1 电子商务法律概述1.1.1 电子商务的定义与特征1.1.2 电子商务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1.3 电子商务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1.2 电子商务法律环境1.2.1 国际电子商务法律环境1.2.2 国内电子商务法律环境1.2.3 电子商务法律环境的发展趋势1.3 电子商务法律体系1.3.1 电子商务法律体系的构成1.3.2 电子商务法律体系的层次性1.3.3 电子商务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创新第二章:电子商务合同法2.1 电子商务合同的法律效力2.1.1 电子商务合同的成立要件2.1.2 电子商务合同的法律效力2.1.3 电子商务合同的无效与撤销2.2 电子商务合同的成立与生效2.2.1 电子商务合同的要约与承诺2.2.2 电子商务合同的成立时间与地点2.2.3 电子商务合同的生效条件2.3 电子商务合同的履行与变更2.3.1 电子商务合同履行的原则2.3.2 电子商务合同履行的程序2.3.3 电子商务合同的变更与转让第三章: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3.1 消费者权益概述3.1.1 消费者的定义与特征3.1.2 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3.1.3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国际与国内比较3.2 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保护措施3.2.1 电子商务平台的消费者保护责任3.2.2 电子商务经营者的消费者保护义务3.2.3 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3.3 消费者投诉与争议解决3.3.1 消费者投诉的途径与程序3.3.2 电子商务争议的解决机制3.3.3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救济第四章: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4.1 知识产权在电子商务中的重要性4.1.1 知识产权的定义与分类4.1.2 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4.1.3 知识产权保护对电子商务的影响4.2 电子商务中的著作权保护4.2.1 著作权的法律保护4.2.2 电子商务中的著作权侵权行为4.2.3 著作权侵权的法律责任与救济4.3 电子商务中的商标权与专利权保护4.3.1 商标权与专利权的法律保护4.3.2 电子商务中的商标权与专利权侵权行为4.3.3 商标权与专利权侵权的法律责任与救济第五章:电子商务支付法律问题5.1 电子支付概述5.1.1 电子支付的定义与分类5.1.2 电子支付的发展历程5.1.3 电子支付的法律地位5.2 电子支付的法律框架5.2.1 电子支付的法律法规体系5.2.2 电子支付的监管机构与职责5.2.3 电子支付的法律规范与标准5.3 电子支付的风险与法律责任5.3.1 电子支付的风险类型与识别5.3.2 电子支付风险的法律防范措施5.3.3 电子支付中的法律责任与风险管理第六章:电子商务物流法律问题6.1 电子商务物流概述6.1.1 电子商务物流的定义与特点6.1.2 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趋势6.1.3 电子商务物流的法律地位6.2 物流合同的法律效力6.2.1 物流合同的成立与生效6.2.2 物流合同的履行与违约责任6.2.3 物流合同的变更、解除与终止6.3 物流服务中的法律责任6.3.1 物流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6.3.2 物流服务消费者的权益保护6.3.3 物流服务中的损害赔偿责任第七章:电子商务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7.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概述7.1.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定义7.1.2 电子商务中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重要性7.1.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法律框架7.2 电子商务中的数据安全法律要求7.2.1 数据收集、处理与存储的法律要求7.2.2 数据传输与共享的法律要求7.2.3 数据安全事件的应对与法律责任7.3 电子商务中的隐私保护措施7.3.1 隐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7.3.2 个人信息的保护与使用限制7.3.3 隐私保护的国际合作与标准第八章:电子商务税收法律问题8.1 电子商务税收概述8.1.1 电子商务税收的定义与特点8.1.2 电子商务税收的法律地位8.1.3 电子商务税收的发展趋势8.2 电子商务税收的法律框架8.2.1 电子商务税收的国内法律框架8.2.2 电子商务税收的国际法律框架8.2.3 电子商务税收的协调与合作8.3 电子商务税收的合规与风险管理8.3.1 电子商务税收合规的重要性8.3.2 电子商务税收风险的识别与管理8.3.3 电子商务税收争议的解决机制第九章:电子商务争议解决机制9.1 电子商务争议概述9.1.1 电子商务争议的定义与特点9.1.2 电子商务争议的类型9.1.3 电子商务争议解决的重要性9.2 争议解决的法律途径9.2.1 电子商务争议的协商解决9.2.2 电子商务争议的调解解决9.2.3 电子商务争议的仲裁解决9.3 电子商务争议的调解与仲裁9.3.1 电子商务争议调解的原则与程序9.3.2 电子商务争议仲裁的规则与实践9.3.3 电子商务争议解决的国际合作与协调第十章:电子商务法律实务案例分析10.1 电子商务合同纠纷案例10.1.1 合同成立与效力的案例分析10.1.2 合同履行与违约责任的案例分析10.1.3 合同变更、解除与终止的案例分析10.2 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例10.2.1 消费者投诉与争议解决的案例分析10.2.2 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案例分析10.2.3 消费者损害赔偿的案例分析10.3 知识产权侵权案例10.3.1 著作权侵权的案例分析10.3.2 商标权与专利权侵权的案例分析10.3.3 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案例分析第十一章:合同的签订与附件11.1 合同签订程序11.1.1 合同签订的准备工作11.1.2 合同签订的正式程序11.1.3 合同签订后的备案与公告11.2 签字栏甲方(盖章):______乙方(盖章):______授权代表签字:______授权代表签字:______签订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11.3 签到时间与签订地点11.3.1 签到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时。
第一编商法概述一、商的概念关于“商”的概念,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理解,一般来说,对商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一般文字意义、经济学意义和法律意义上进行理解。
1、从一般的文字意义上理解商的含义。
汉语中的“商”是一个多义词。
从词源上看,古代汉语中的“商”是一个计时单位,一刻即为一商,后来,商被引申为“估量”、“推测”,发展为与“量”合用成文商量,引申为协商。
2、从经济学的意义上理解商的含义。
在经济学意义上,商被理解为一种流通行为,即产品进入市场的行为,是产品由工农业生产者手中到销售者或消费者手中的渠道、桥梁和中介。
有时也将商理解为从事这种流通行为的人即商人。
但不管怎样,从经济学上看,商仅仅指产品的流通和分配,并没有包括产品的生产。
3、从法律意义上理解商的含义。
从法律意义上看,商主要是指营利和商行为,即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为。
从法律意义上看,“商”反映的是近现代商品经济活动中的经济性营利行为,不论是买卖和流通或者是财产的分配,还是产品的生产和制造或者投资服务,均属于“商”的范围。
根据有关学者的归纳和概括,现代商法中“商”的范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第一,直接媒介财货交易以及传统上被纳入基本商事活动的“固有商”,即“第一种商”。
第二,间接以媒介货物交易为目的的营业活动,它实际上是某种辅助固有商营业得以实现的“辅助商”,又称“第二种商”。
如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居间行纪、代办、包装等。
第三,虽不具有直接或间接媒介货物交易之行为目的,但其行为性质与固有商和辅助商有密切联系或者为其提供商业备件的营业活动,又称为“第三种商”。
如银行、交易所、信托、承揽、制造、出版、印刷、摄影等。
第四,仅与辅助商或第三种商有牵连关系的营业,此种商事营业与固有商的联系已极为间接,为“第四种商”。
如广告、保险、宾馆、娱乐、咨询等。
也就是说,凡营利性主体所从事的一切营利性的营业活动都可纳入其中。
因此,法律意义上的商或商事,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和流通的总称。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案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学部名称:法学部课程名称:商法教学时数:72授课班级:法学0801主讲教师:姜美湖南涉外经济学院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教学日历课程名称商法法学部法学专业三年级说明:1、教学内容按每次授内容填写;2、考核方式考试与考查两种;3、任课老师在每期开课以前根据教学大纲编写教学日历,一式四份,经学部(系、室)主任审阅同意后,一份自存,一份交所在系,一份交所在学部,一份交学生。
学部(系、室)主任签名:任课教师签名:姜美1《汉书·食货志》(下)。
2《白虎通义》。
3《商君书·垦令》。
4“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孟子·梁惠王上》。
5“豪吏富商积货储物以待其急”,《盐铁论·本议》。
6董安生等:《中国商法总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6页。
7赵中孚主编:《商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8张国键:《商事法论》,三民书局1980年版,第4页。
9参见赵旭东:《商法的困惑和思考》,载于《政法论坛》2002年第1期。
10王保树主编:《中国商事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版,第4页。
11柳经纬主编:《商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重商事自治等,更需要调整商事交易的一般规则加以支撑。
商事规则经历了从商事习惯到商事习惯法,最后到国内法的转变过程,并随着商事实践的丰富而不断发展,最终形成了一般商事规则的体系。
一、商法规范的形成多数法律规则都经历了渐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从零星的实践到地域性或者行业性应用,最后发展成某一特定法律领域的一般规则,这是大多数法律规则形成的基本路径。
商法规则自产生伊始,就带有明显的商人自主精神和自治法特点。
随着商业自治组织的积极推广商法,随着国家立法机关逐渐认可商法规范,随着商法领域内日益增多的国际交流,商法得以发扬光大。
(一)商法规范的形成过程作为指导商事行为的基本准则,商法形成与罗马私法的命运息息相关。
国际商法的电子教案第一章:国际商法导论1.1 课程概述1.2 国际商法的基本概念1.3 国际商法的起源与发展1.4 国际商法的作用与意义第二章:国际商法的主体2.1 国际商法主体概述2.2 国家作为国际商法主体2.3 私人国际商法主体2.4 国际组织与国际商法主体第三章:国际商事合同法3.1 国际商事合同法概述3.2 国际商事合同的成立与生效3.3 国际商事合同的履行与解除3.4 国际商事合同的违约责任第四章:国际货物运输法4.1 国际货物运输法概述4.2 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4.3 国际航空货物运输法4.4 国际多式联运法第五章:国际商事仲裁法5.1 国际商事仲裁法概述5.2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5.3 国际商事仲裁程序5.4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第六章:国际商事支付法6.1 国际商事支付法概述6.2 国际汇票与支票法6.3 国际信用证法6.4 国际支付方式的选用与风险管理第七章:国际商事知识产权法7.1 国际商事知识产权法概述7.2 国际商标法7.3 国际专利法7.4 国际版权法与邻接权法第八章:国际商事税收法8.1 国际商事税收法概述8.2 国际税收协定8.3 跨国电子商务税收法8.4 国际避税与反避税措施第九章:国际商事竞争法9.1 国际商事竞争法概述9.2 国际反垄断法9.3 国际反不正当竞争法9.4 国际商事竞争法的适用与协调第十章:国际商事贸易救济法10.1 国际商事贸易救济法概述10.2 反倾销法10.3 反补贴法10.4 保障措施与特别保障措施法第十一章: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法11.1 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法概述11.2 国际商事调解法11.3 国际商事仲裁法(续)11.4 国际商事诉讼法第十二章:国际商事惯例与示范法12.1 国际商事惯例概述12.2 CISG(《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12.3 UNCITRAL(《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示范法12.4 其他国际商事示范法的介绍与分析第十三章:区域性商法规范13.1 欧洲联盟商法概述13.2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商法规范13.3 亚洲区域商法规范与挑战13.4 其他地区性商法规范及影响第十四章:国际金融法14.1 国际金融法概述14.2 国际银行法14.3 国际证券法14.4 国际保险法与国际金融风险管理第十五章:国际商法案例分析与实践15.1 国际商法案例分析方法15.2 典型国际商事合同案例分析15.3 典型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案例分析15.4 国际商法实践中的挑战与未来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国际商法电子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涵盖了国际商法的基本概念、主体、合同法、货物运输法、仲裁法、支付法、知识产权法、税收法、竞争法、贸易救济法、争议解决法、惯例与示范法、区域性商法规范、国际金融法以及案例分析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