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比例1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3
《解比例》练习一、判断题。
1、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相等。
2、解比例的依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3、如果∶7=∶4,那么=。
4、如果甲∶乙=12∶13,那么甲是乙的倍。
二、填空题。
1、8∶2021∶ =( )5。
2、把13∶2=∶改写成2=13×的依据是 。
3、男生人数的23相当于女生人数的34,则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8。
4、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一个内项是14,另一个内项是 。
三、解比例。
1、x 8=342、16∶14=112∶3、5∶9=23∶4、∶=∶四、根据题意列出比例,并解比例。
1、2与的比等于与的比。
2、910和221的比等于和27的比。
3、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23和18,两个外项分别是和19。
五、生活中的数学。
1、幸福小区1号楼实际高度为45米,它的高度与模型高度的比是600∶1,模型的高度是多少厘米2、有大、小两个圆,大圆直径是8 cm ,大圆周长与小圆周长之比是2∶1,求小圆的直径。
六、解决问题。
学校原有足球、篮球2334141418659102212723181934,再根据已知条件写出比例式,并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最后写出答。
2、解:设小圆的直径为cm。
(8π):(π)=2:18:=2:1=4答:小圆的直径为4 厘米。
解析: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设小,再根据已知条件分别表示出大圆和小圆的周长以及它们的比,列出比例式,并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最后写出答。
六、解决问题。
解:设原有足球个,则篮球有(2021个。
:(2021=7:3=14答:原有足球14个。
解:设买回足球y个。
(14y):(2021=4:5y=10答:买回足球10个。
解析:可先求出原有足球有多少个,再根据买回一些足球后足球的个数与总数的比求出买回足球有多少个。
解比例【学习目标】1..了解比例的含义。
2.能利用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的比例意识能力。
【学习重点】利用比例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找出比例关系。
【自主学习】一、内容要求:自主学习教材P35页内容,并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叫做解比例。
2、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根据比例的()可以求出另一个未知项。
3、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 1.8和0.6,这个比例两个外项的积是()。
4、如果A : B=C : D,那么A=( ),B=( ),C=( ),D=( )5、把下面的比例式改写成乘积的形式。
①0.8∶X=18 ∶40 改写成( )×( )=( )×( )②56 ∶712 =X ∶215 改写成( )×( )=( )×( )③ X ∶0.3=815 改写成( )×( )= ( )×( ) 6.解下列比例X ∶10=14 ∶13 0.4∶x=1.2∶2 12∶2.4=3∶X【合作探究】要求:小组内先一对一交流,然后组内交流,并标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30∶X=15∶2 18 ∶14 =X ∶19 3.2X =0.65【巩固提高】1、1.2∶( )=0.36∶2.5 34 ∶512 =( )∶1332、依条件列出比例,并解比例。
①18与X 的比值和12与1.5的比例值相等。
②一个比例两个外项分别是0.16和3.5,两个内项分别是X 和1.4。
③甲数的59 等于乙数的23 ,求甲、乙两个数的比。
3、解下面的比例15:X=3:8 5:12=X :144 0.61.8 =1.5X22:X=55:100 16:12=84:X 47 :15 =45 :X4、长虹小学男女教师人数的比是3:5,女教师有35人,男教师有多少人?5、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70千米,如果速度不变,从相距680千米的A 地行驶到B 地,需要多少小时?总结与反思:六年级数学下册学案 14号成正比例的量编制教师:审核领导:学生姓名:班级:组别: 【学习目标】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2、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4、渗透函数思想。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比例及其性质2.等比例概念3.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掌握比例及其性质的概念2.理解等比例的概念3.掌握比例的应用方法,能够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实际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1.比例及其性质的概念2.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3.2 教学难点1.等比例的概念2.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简单的例子向学生介绍比例的概念。
例如:小明用5个苹果换了10个梨子,则苹果和梨子的比例为5:10或1:2。
4.2 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如考试分数或身高体重,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例如:小明在数学考试中得了70分,小红得了80分,他们的数学成绩之比是多少?4.3 引出比例的性质在引出本节课程的实际问题并对其解答后,引出比例的性质。
例如:对于比例a:b=c:d,若a、b、c、d中有一个量是未知数,可以通过已知的三个量来求解。
4.4 讲解等比例讲解等比例的概念及其性质。
例如:对于等比例a:b=b:c,我们可以得出a:b:c=1:2:2。
4.5 例题解析通过一些例题向学生阐述比例的应用。
例如:小明一共有7本语文书,8本数学书,9本英语书,他想把这些书按语文、数学、英语的比例1:2:3分给三位同学,每人获得的书应该是多少本?4.6 实际应用通过引出实际问题来演示比例的应用。
例如:小刚去海边玩,他在旅馆门口借了一把伞去海边,但是在海边玩的时候海风比较大,小刚感到有点累了,他想附近的店里休息一下,但是他不知道怎么还伞,他问路边的老奶奶,老奶奶告诉他:这个海滩上的出租伞店有很多,你只要先还了伞就可以了。
结果小刚找到了一家除此之外的出租伞店,他该怎么办?4.7 总结对本节课程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程的内容。
《解比例》教学反思《解比例》教学反思(通用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解比例》教学反思(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解比例》教学反思篇1解比例一课是在学习好比例的基本性质后学习的,教学解比例之前,先复习根据比例的意义和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求比例里的未知项。
然后告诉学生,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比例里的未知项。
教学前,我认为要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学生不但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求,还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来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部分学生也能根据刚学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
所以教学始,我设计了多条题目,让学生根据比例式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即根据不同的依据)来填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学生完成的情况非常理想。
都能根据题目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其中包括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的。
然后,我让学生把想的过程一步一步写下来,问题出来了,完全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的学生完成得又快又对,而其他的学生要么速度慢,要么转化成方程有一点困难。
在评讲练习作业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比例。
可能受复习的影响,学生作业中仍然多多少少还有上述情况出现。
课后,我和同事说起这事,他们说只要他们会做就可以了。
其实,我也知道若把课始的复习简单化带过,让学生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上课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可我当时就是考虑到不想禁锢学生的思维,想让学生在复习相关知识的同时联系新学的知识,重新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并对比已能使用的方法,找出方便的解题方法。
可让我困惑的是,我的“多事”带给学生的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由其是对于中等以下的学生来说。
《解比例》教学反思篇2《解比例》这节课实际上是一节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课。
在解比例中,要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再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比例。
解比例练习题一、应用题1、工程队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360米,30天修完。
修10天后,每天多修40米,再修多少天就能完成任务?2、农场挖一条水渠,头5天挖了180米,照这样速度,又用了16天挖完这条水渠。
这条水渠全长多少米?3、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5小时行了350千米,照这样计算,共要行9小时。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4、40千克小麦能磨面粉32千克,照这样计算,7吨小麦能磨面粉多少千克?5、机床厂4天能生产小机床32台,照这样计算,要生产120台小机床需几天?6、测量小组把一米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测得它的影子长度是1.6米,同时测得电线杆的影子长度是4米,求电线杆高多少米?7、要测量一棵树的高度,量得树的影子长度是8.4米,同时用一根2米长的标杆直立在地面上,量得影子长度是1.2米,这棵树高是多少米?8、修路队修一段路,头3天修了135米,照这样速度,又修了8天才修完这段路,这段路长多少米?9、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甲乙两地相距405千米,头4小时行驶了180千米,剩下的路程还要行多少小时?10、某印刷厂计划三月份印刷课本20000本,结果上旬就印刷7000本,照这样速度,三月份可以多印刷多少本?11、用5辆同样汽车运粮食一次能运22.5吨,照这样计算,要把36吨粮食一次运完,需要增加多少辆这样的汽车?12、服装厂生产制服,前3个月生产0.48万套,照这样计算,今年可以生产制服多少万套?13、农场用3辆拖拉机耕地,每天共耕225公顷,如果用5辆同样的拖拉机,每天共耕在多少公顷?14、一艘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20千米,12小时到达,从乙地返回甲地时,每小时航行4千米,几小时可以到达?15、100千克黄豆可以榨油13千克,照这样计算,要榨豆油6.5吨,需黄豆多少吨?16、一个房间,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432块,如果改用边长4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17、把3米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测得影长1.2米,同时测得一根旗杆的影长为4.8米,求旗杆的高是多少米?18.在一幅地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12厘米,已知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480千米。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相关推荐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篇1教学内容:课本第69页例2、3;练一练;《作业本》第31页。
教学目标: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确地解比例。
教学重点:解比例的基本方法与依据。
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比例?2、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3、怎样检查两个比是否成比例?二、新授:1、先请学生心里想好一个比例(数目简单些),如2:3=4:6,只告诉其他同学其中的三项,让大家猜一猜还有一个数字是什么?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一个未知项。
3、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4、例2解比例:30∶12=45∶χ解:30χ=12×45…………根据是什么?χ=………不先求积,先约分比较简便。
χ=185、例3解比例=①请学生独立尝试;②注意格式;③反馈练习。
6、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1、解比例:(练一练第1题第一竖行)2、练一练第2题3、补充:χ∶0.8=3∶1.2四、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五、《作业本》第31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篇2教学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出应用题中所涉及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
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
解比例练习题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比例式成立。
8:6=4.6:( ) 6.3:( )=5:9( ):45 =3:32 45:7.5=( ):2
3
二、解比例解比例
25 :7=X :35 514 :35= 57 :x 23 :X= 12: 14
X :15=13 :56 34 :X= 54 :2 X :0.75 = 81 :25
5.12.3=4
X
3
54
36=x
x :4
1
51:21=
三、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 96和X 的比等于16和5的比。
2. 45 和X 的比等于25和8的比。
3. 两个外项是24和18,两个内项是X 和36 。
四、解决下列问题
1. 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0米,8天可以修完;如果每天修150米,几天可以修完?
2. 小明买4本同样的练习本用了4.8元,3.6元可以买多少本这样的练习本?(用比例方法解答) 3.
3、比例7:10=21:30中,如果第二项增加它的5
2
,那么第四项必须增加( ),比例才能成立。
4、男工与女工的比是5︰7,女比男多4人,男、女各多少人?
5、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度数的比是2︰1︰1,按角分这是个什么三角形?
4、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20cm,长与宽的比是1︰4。
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
5、小明和小华存钱数的比是3:7,如果小明再存入400元,就和小华的存钱一样多。
小明原来存了多少钱?
6、粮店有大米125袋,共重5125千克.求每袋大米的重量及大米的总重量与大米的袋数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