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慈城中学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课生活的故事素材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第一课规则的演变一、规则之“源”:1、规则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更新和修正。
规则的废立与沿革折射着生活的变化。
2、规则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是为了标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质量。
3、规则的存在形式:文字、约定俗成。
二、规则之“变”1、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有旧的规则被废除,有新的规则产生,也有许多规则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2、有许多规则需要我们参与制定,这使我们更准确了解规则所包含的的意义,同时体现了大多数人的意愿,大家更愿意遵守,也更有利于维护人们的利益,当然也体现了公民对社会的关心。
第二课传媒的行程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传播是通过语言、文字或者形象等传递、分享或者交换信息的行为。
如:文化教育、日常交往、旅游、商贸等。
2、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商贸活动、人口迁移、教育等。
外来人口的迁入始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3、传媒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阶段。
二、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1、大众传媒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互联网,是目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是由王选教授发明的。
3、互联网是一种兼收并蓄各种已有的大众传媒。
它具有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等独特优势。
4、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⑴正面影响: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开拓视野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调节身心,丰富生活。
⑵负面影响:改变了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不良信息影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导致问题青少年增加。
第三课生活的故事一、生活的时代印记:1、生活的变化一般是从物质条件的改变开始的。
物质条件、制度、规则、科技等的变化会影响到人们的观念(印记)。
2、合理的购物方式:量入为出、节俭、从实际出发、不盲从。
二、生活的代际差异:1、代际差异:是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不同,不同时代的人们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
第三课生活的故事
选择题
1.贷款买汽车反映出消费方式是〔〕
2.20世纪50-70年代,我国人民凭借各种票证购物,这是因为〔〕
A.物质贫乏
B.当时流行
3.代际差异有时会导致代际隔膜,也就是所谓的〔〕
综合题
4、看图答复
〔1〕两幅图反映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在什么地方的不同?各自是属于什么类型特点?为什么会不同?
〔2〕你更倾向于、哪一种做法?为什么?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3 CAA
综合题 4.〔1〕消费观念或消费方式,中国老太是属于“量入为出〞型而美国老太属于“寅吃卯粮〞型,由于两个国家的传统观念和文化历史背景。
〔2〕可以自己选择,表述理由合理即可。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课《生活的故事》导学案学习探究单A【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生活的变化一般是从物质条件的改变开始的。
2、理解物质生活的变化带动观念的变化。
3、能说明自己同长辈在生活情趣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并能说明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列举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变化感受生活条件的变化。
2、能够结合生活实例以及相关资料,说明物质生活变化与观念变化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道生活的时空意义,感悟记录历史、认识社会的时空条件。
【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生活变化带动观念的变化。
难点:认识历史学习的价值。
各位同学,为了实现更好的合作学习,请按以下几个步骤完成任务:2分钟的自主阅读针对“原因”的问题依次发表意见形成统一的答案(有困惑点可求助老师)做简单的笔记以备发言。
【“穿”越改革开放前,“美”得很单调】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观念还非常保守,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联系在一起。
中山装、人民装、列宁装“老三样”成为当时有条件人的普遍选择。
这些款式几乎是不分男女,人人都争着穿这样的衣服以显示自己“革命”。
“文化大革命”时,军装成了最奢侈、最有派头的时尚。
材料二: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工农业基础发展薄弱,对纺织品实行计划定量供应,布票成为那个时代的记忆。
一张小小的布票,悄然影响着人们实用主义的审美观,“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人们的穿衣习惯。
材料三:每人每年只有1尺8寸布票,做条短裤都不够,被人笑称“三人才有一条裤子”,大多数老百姓还是只能穿自己纺的粗布衫。
思考:哪些因素影响了奶奶年轻时的服饰观?对于祖孙三代服饰观不同,我的理解是:学习探究单B各位同学,为了实现更好的合作学习,请按以下几个步骤完成任务:2分钟的自主阅读针对“原因”的问题依次发表意见形成统一的答案(有困惑点可求助老师)做简单的笔记以备发言。
学习探究单C各位同学,为了实现更好的合作学习,请按以下几个步骤完成任务:2分钟的自主阅读针对“原因”的问题依次发表意见形成统一的答案(有困惑点可求助老师)做简单的笔记以备发言。
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第一课规则的演变(P78—81)一、规则之“源”1、规则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随是活的需要而不断更新和完善。
2、规则的作用:是为了标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质量。
3、规则的存在形式:(1)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的,如校规、社区公约、法律等。
(2)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流传下来,如元宵节吃汤圆二、规则之“变”1、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有旧的规则被废除,有新的规则产生,也有许多规则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2、任何规则的出现,包括国家法律和社会制度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任何规则的废立与沿革,都是历史进程的折射。
第二课传媒的行程(P82—86)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传播是通过语言、文字或者形象等传递、分享或者交换信息的行为。
如:文化教育、日常交往、旅游、商贸等。
2、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商贸活动、人类的迁徙活动、学校教育等。
3、传媒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阶段。
二、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1、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2、大众传媒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互联网,是目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是由王选教授发明的。
4、互联网是一种兼收并蓄各种已有的大众传媒。
它具有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等独特优势。
5、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6、如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7、大众传媒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变。
所以有人说我们的生活正在步入信息时代。
第三课生活的故事(P87—91)一、生活的时代印记1、生活的变化一般是从物质条件的改变开始的。
2、随着时代发展、社会的进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变化中。
3、物质生活条件、制度、规则等的变化会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
2、消费方式:量入为出(有多少钱就买多少东西)、勤俭节俭、贷款消费(寅吃卯粮)。
第七单元精神生活的追求第三课追求真善美熟悉人一辈子的意义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备课组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以哲学小说《苏菲的世界》中涉及的问题(我是谁?我什么缘故活着?我应该如何活着?)切入,以苏格拉底、林觉民、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人可歌可泣的事例为典型,告知咱们古今中外的先辈们是如何用生命去探访自身和人一辈子价值的问题,并最终不断充实完善自我的。
二、学情分析
认真试探课文提出的问题,写出自己的观点”,鼓舞学生自主地去试探问题,斗胆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较深人地感受人类不懈追求理想人一辈子的精神的执著与宝贵,体会理想追求的精神实质。
(2)引导学生深切试探,勇于面对一些哲学话题,并反观自身,试着试探人一辈子价值等重大问题。
(3)培育勇于独立试探,勇于探访真理,酷爱漂亮好人一辈子的情感。
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明白得人类不懈探访美好人一辈子的艰苦历程及其意义所在。
教学难点:如何明白得付出艰苦的尽力和繁重的代价去追求理想人一辈子的意义?
§教学方式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讨论式学习方式
教学进程:。
生活的故事
第一框生活的时代印记
生活的变化,如何开始?
生活的变化,一般从物质条件的改变开始。
为什么生活会变化?
因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
三大件是指什么?
20世纪60-70年代:缝纫机、自行车和手表
20世纪80-90年代:电视、冰箱和洗衣机
21世纪后:住房、汽车和保险
传统的消费观念是怎么样的?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体现勤俭节约。
“有多少钱就买多少东西”体现量入为出。
现代的消费观念是怎么样的?
“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寅吃卯粮”体现超前消费。
“适时地更新换代”体现追求时尚。
生活条件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举几个关于生活观念变化的例子。
原来手机、电脑、轿车是身份的象征,现在进入寻常百姓家。
饮食习惯变化,从吃饱,吃好到吃健康。
第二框生活的代际差异
代际差异是由什么造成的?
代际差异是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不同,所形成的差异。
什么是代际差异?
代际差异,是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不同,不同时代的人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代际隔阂是代际差异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说明。
不一样。
代际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两代人之间无法良好沟通而造成的隔阂就是代际隔阂,也称为“代沟”。
你的消费观与你的长辈相比较,是否有差异?如果有,尝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有。
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有时代的印记,这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
生活总在不停地变化,代际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有一脉相通的继承和坚守,请说说一脉相通的继承和坚守有哪些?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如说热爱祖国,团结友爱,勤劳勇敢,自力更生,礼貌待人,尊老爱幼。
如何才能真正理解并正确把握生活的变化?
需要借助历史的眼光。
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关于社会生活如何变化,为何变化的学问。
历史告诉我们怎样选择、怎样做事、怎样为人。
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
我们是通过什么来感受区域的历史变化?
人口的迁移、环境的变迁、交通的发展。
什么是第一手资料?
来自自己实践、经历或直接观察所获得的资料。
如实地调查的资料。
什么是第二手资料?
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里转述得来的资料。
如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资料,访谈资料。
区域的变化有哪些?
有环境变化、物产变化等。
什么是事实?
事物的真实情况,有具体数据的均可视为事实。
什么是观点?
观点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