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4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练习(2)∣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练习,巩固和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数的读写,数的组成和分解。
2. 数的运算:亿以内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
3. 量的计量: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人民币的认识和计量。
4. 几何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的认识,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5. 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1. 整理与复习(1)数的认识①引导学生回顾亿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说一说对亿以内数的认识。
②组织学生进行数的读写比赛,提高学生的数的读写能力。
③让学生举例说明数的组成和分解,加深对数的组成和分解的理解。
(2)数的运算①引导学生回顾亿以内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说一说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②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比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③让学生举例说明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方法的应用,加深对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方法的理解。
(3)量的计量①引导学生回顾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人民币的认识和计量,让学生说一说对计量单位的理解。
②组织学生进行计量单位换算比赛,提高学生的计量单位换算能力。
③让学生举例说明计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计量单位的理解。
(4)几何图形①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四边形、圆的认识,让学生说一说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②组织学生进行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比赛,提高学生的图形计算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二)》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二)》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15课时整理与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教学练习与应用第8-11题,探索与实践第12-13题,以及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除法和乘法的口算能力,提高除法运算的品质;
2、经历交流思考的过程,发现生活中的间隔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快乐,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参与性,进一步促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复习第8题。
可以用简便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指导完成复习的第9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指导完成复习的第10题。
重点理解有3头奶牛是必要条件。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1)》(第14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1)》主要内容包括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和估算。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练习和巩固。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笔算和估算的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整数乘除法的计算能力,但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和错误的处理能力还不够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和估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和速度。
3.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笔算和估算的方法。
2.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笔算和估算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笔算和估算。
3.操练(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错误的计算,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进行改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笔算和估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笔算和估算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笔算和估算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步骤。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笔算和估算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3课《整理与练习》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3课《整理与练习》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整理回顾本单元的知识要点,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方法,使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
2、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及熟练程度。
3、经历知识的整理回顾和应用过程,体验归纳整理的数学方法。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完了本单元的知识,但没有经过系统的复习,还不能轻松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通过这次复习,让学生感受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重点难点1. 试商2. 四舍五入调商4教学过程4.14.1.1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复习课一、游戏导入组织学生玩“抓逃手指”游戏,旨在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通过游戏感受到认真的重要性。
二、回顾知识点:1. 同样是三位数除以两位的除法算式,如果让你分类,你会怎么分? 口算、笔算分,商的位数分,试商的方法分……2. 口算练习:大屏幕出示560÷70= 400÷80= 980÷70= 600÷50= 360÷30=350÷50= 240÷80= 420÷70= 810÷90= 320÷40=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小结。
3. 笔算除法练习:除数是整十的382÷50= 275÷30= 511÷60= 358÷90=试商540÷48= 460÷74= 281÷39= 249÷83=。
整理与练习(1)教学内容:教材27-28页整理与练习1-6题。
教学目标: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⒉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的方法,正确地笔算。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复习二、回顾整理、形成体系。
1.怎样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请举例说明。
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可以怎样进行分类?计算时要注意什么?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可以怎样进行试商?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三、基本训练。
口算⒈练习与应用第1题。
⒉指名学生口算,随机要求说说口算的方法。
笔算⒈练习与应用第2题。
⑴出示第一组:140÷20 147÷21147÷29⑵谁来估计一下它商大约是多少?⑶请同学们算一算这三题,指名板演。
⑷集体订正,提问:仔细观察这三道题,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⒉练习与应用的第3题。
⑴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⑵集体订正。
四、指导综合应用、融会贯通。
解决问题1.练习与应用第4题。
⑴指名读题。
⑵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2.练习与应用第5题。
⑴指名读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⑵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六、作业布置完成课本第6题。
整理与练习(2)教学内容:教材第28-29页整理与练习第7-13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商不变性质,熟练应用商不变性质进行除法的简便运算。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应用商不变性质进行除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江宁区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4课《整理与练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4课《整理与练习》主要讲述了整理数据的方法以及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如分类、排序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整理数据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例如不知道如何分类、排序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掌握整理数据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如分类、排序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整理数据的方法,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好教学环节。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3.教学资源:准备相应的教学道具、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入整理数据的话题。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整理数据的情况?你们是怎么做的呢?”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数据,如购物清单,让学生尝试自己整理。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2)》教案3一. 教材分析《整理与练习(2)》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整理和练习,巩固和提高他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掌握的知识点。
这一章节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角的分类、图形的变换等。
这些内容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在这一章节中,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角的分类、图形的变换等概念,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通分的操作;对于角的分类,他们可能还不太清楚各个角的度数;对于图形的变换,他们可能还不太能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实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角的分类,图形的变换等知识点。
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通分操作。
2.角的分类,特别是各个角的度数。
3.图形的变换,特别是平移和旋转的实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
2.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比如PPT、教案、练习题等。
2.准备一些教具,比如分数卡片、角的模型、图形的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教案,呈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的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1)第14课时-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和运算定律,能够熟练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方法和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审题、细心计算、规范书写等。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和运算定律。
2.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3. 运用所学的运算方法和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和运算定律,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运算方法和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整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和运算定律,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2. 新课导入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方法和运算定律进行计算,并讲解计算过程。
3. 练习巩固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5.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整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和运算定律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的PPT课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练习-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本册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数与代数: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加减乘除法,小数的认识,小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认识,几何图形的测量,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示等。
2. 空间与图形:线段、射线、直线,角,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图形的对称,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等。
3. 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数据的表示,简单事件的可能性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采用讨论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采用练习教学法,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1. 整理与复习(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数学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2)教师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 练习与应用(1)教师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评价与反馈(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整理与练习(1)【教学内容】教材第27~28页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1~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的方法,正确地笔算。
【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口算练习PPT课件出示练习与应用第1题。
(1)指名学生口算。
(2)说说口算的方法。
二、笔算练习1.练习与应用第2题。
(1)PPT课件出示第一组:140÷20147÷21147÷29(2)谁来估计一下它们的商大约是多少?(3)让学生算一算这三道题,指名板演。
(4)集体订正,提问:仔细观察这三道题,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想一想,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调商”? (5)完成其余两组题。
2.练习与应用第3题。
(1)指名读题。
(2)先回忆用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计算的过程,讨论试商和调商的方法,接下 来练习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
三、解决问题 练习与应用第5题。
(1)指名读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汇报。
四、课堂小结这一单元,你学会了哪些计算?发现了什么规律? 五、布置作业1.练习与应用第4,6题。
2.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改变了一下教材的呈现方式,以几道口算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口算时发现一个问题:被除数和除数都变了,怎么商不变?然后引导学生找出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发现规律。
接着又让学生自己举例,来验证一下有没有商变化的情况,通过检验,使学生确信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是不变的。
[不足之处]小组合作安排得不够恰当。
[再教设计]下次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在问题情景中让小组内的每个成员主动参与进来,真正将合作学习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