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A3S对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的吸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28.86 KB
- 文档页数:4
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
氨基磺酸盐系高效减水剂
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简称ASP)是继萘系、三聚氰胺系、脂肪族系高效减水剂后,开发的新型高效减水剂,它克服了萘系,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在低水灰比下流动性差,坍落度损失大等弊病,在以下几方面表现出优良的特性:
1、ASP对水泥净浆的减水分散作用强:实验表明,在同样条件下,ASP 0.5%的掺量就相当于萘系0.75%的掺量,可以保证混凝土在低水灰比时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性,所以说,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比萘系、三聚氰胺系等减水率高,水泥净浆流动度大,减水、分散作用强。
2、ASP能明显减少混凝土坍落度损失:与FDN萘系高效减水剂平行对比试验表明,掺ASP混凝土的坍落度在60分钟内几乎没有变化,说明ASP可有效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
3、ASP对水泥与混凝土的缓凝作用强。
4、ASP对混凝土增强效果明显:抗压强度是混凝土最重要的力学性能之一,实验表明,ASP优于其它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减水作用更强,对强度提高更明显。
综上所述,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减水率高,掺量低,坍落度损失小,对强度提高更明显,是性能优良的高效减水剂。
聚羧酸系和脂肪族系高效减水剂选用及合理掺量研究王兴【摘要】减水剂作为一种混凝土外加剂,可以在水泥拌和过程中保持混凝土坍塌度不变的基础上降低加水量。
分析了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和脂肪族系高效减水剂的基本特点,以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原材料,研究了聚羧酸系、聚羧酸系与脂肪族系高效减水剂掺杂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减水率以及坍落度经时损失、水泥流动能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高效减水剂混凝土与空白对照品相比,坍落度、减水率和抗压强度明显增加,坍落度经时损失较小。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单独使用效果最优,脂肪族系高效减水剂单独使用时效果最差,两种减水剂掺杂后的效果介于二者单独使用之间。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和脂肪系高效减水剂依照三种比例复合掺量后,初始净浆流动速度、净浆流动损失效果良好。
【期刊名称】《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37)001【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脂肪族系高效减水剂;掺量【作者】王兴【作者单位】[1]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南平3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528.042.20 引言减水剂起源时间较早,目前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不断改进。
1961年,国外科学家研制出了第一代高效减水剂[1]。
相比之前使用的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来说,性能明显提升,因此也被称作是“超塑化剂”。
经过几十年改进后,第二代高效减水剂问世,其典型代表有氨基磺酸盐。
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是羧酸和磺酸经聚合反应而生成的第三代高效减水剂,性能明显优于其它类型减水剂。
聚羧酸减水剂其水泥分散性能十分优异,有助于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的提升,有助于混凝土坍落度的提升,有助于降低水泥拌和过程中的用水量,显著改善混凝土特性。
也有部分减水剂会提升混凝土的坍塌速度,增加经时损失,若提高掺量可能出现泌水现象[2]。
高效减水剂通常情况下不会影响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可能掺量过多时会出现延迟凝结的现象,但并不会影响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
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改性水泥混凝土的作用机理研究摘要:通过动电位、吸附、TGA 、SEM实验对淮南合成材料厂生产的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AF 改性水泥混凝土进行实验研,结果表明:AF 的性能优于其他减水剂,并对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作用机理;改性引言高效减水剂的迅猛发展,迫切要求加强高效减水剂的理论实验研究。
这不仅对解释高效减水剂作用机理有用,而且对于开发新的品种及提高性能有益处。
人们在对萘系和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多年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中,通过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以“吸附- 电位(静电斥力)-分散”为主体的静电斥力理论。
该理论以DLVO 溶胶分散与凝聚理论为基础,认为高效减水剂对水泥浆体的分散作用主要与以下3 个物理、化学作用有关。
,即吸附、静电斥力(电位)和分散。
体系对外加剂的吸附量增加,电位增大)。
由于静电斥力作用,一方面使团聚的水泥颗粒得以分散,另一方面也降低水泥浆体的粘度,从而赋予浆体优良的工作性。
国内对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的研究工作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而很少见到对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的作用机理详细研究。
因此本文对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AF 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的探讨,同时和其他减水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对比分析。
1 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减水分散实验研究1.1 动电电位(电位)的研究在固液分散体系中,粒子的界面上会产生双电层。
双电层的存在使带同种电荷的粒子互相排斥,从而增加了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水泥悬浮体中水泥粒子的表面也存在双电层,由于水泥本身的矿物组成复杂,并且与水接触时产生水化反应,因此研究这种复杂的多相分散体系的动电电位(电位)容易测得一致的结果,动电电位对水泥浆的流动性,凝结过程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对水泥分散体系动电电位的研究比较重要。
1.1.1 测试原理电泳原理是胶体体系在封闭的电泳槽中,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分散相向相反极性方向运动的动电现象,产生电泳现象是因为悬浮胶粒与液相接触时,胶体表面形成扩散双电层,在双电层的滑动面上产生动电电位(电位),由于动电电位与电泳速度有关,所以,通过电泳速度的测定,再经过数据处理,得到电位。
氨基磺酸盐系减水剂简述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摘要:综合简述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化学结构、作用机理、功能与应用技术以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正文:1、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化学结构: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氨基芳基磺酸盐一苯酚一甲醛缩合物, 简称ASPF)是一种非引气型树脂型高效减水剂, 属低碱型混凝土外加剂浏。
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具有对水泥粒子的高度分散性, 减水率可高达混凝土的耐久性好, 并且有控制坍落度损失的功能成本不高,且生产工艺简单。
因此, 是国内外当前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效减水剂。
氨基磺酸系减水剂一般山带磺酸基和氨基的单体, 如氨基磺酸、对氨基苯磺酸、4-氨基蔡-1-磺酸等化合物或其盐。
与三聚氰胺、尿素、苯酚、水杨酸、苯磺酸、苯甲酸等一类的单体, 其结构式上分别带有氨基、轻基、梭基、磺酸基等活性基团, 通过滴加甲醛, 在含水条件下温热或加热缩合而成。
其结构式为:2、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的作用机理:由于水泥粒子在水化初期时其表面带有正电荷(Ca2+), 减水剂分子中的负离子就会吸附于水泥粒子上, 形成吸附双电层(ζ电位), 使水泥粒子相互排斥,防止了凝聚的产生。
ζ电位绝对值越大, 减水效果越好, 这就是静电斥力理论。
根据DLVO理论, 当水泥粒子因吸附减水剂而在其表面形成双电层后,相互接近的水泥颗粒会同时受到粒子间的静电斥力和范德华引力的作用。
随着ζ电位绝对值的增大, 粒子间逐渐以斥力为主,从而防止了粒子间的凝聚。
与此同时, 静电斥力还可以把水泥颗粒内部包裹的水释放出来, 使体系处于良好而稳定的分散状态。
科学研究水泥水化的过程发现, 随着水化的进行, 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的高效减水剂的量减少,ζ电位绝对值随之降低, 体系不稳定, 从而发生了凝聚。
在混凝土中加入高效减水剂会使混凝土的强度显著提高。
一是因为高效减水齐的减水率大, 可以明显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 所以能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