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学期安全教育《远离校园暴力》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五年级防止校园暴力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班会,使学生了解校园暴力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了解校园暴力的概念、类型及危害。
2. 分析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3. 学习防范校园暴力的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尊重他人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暴力事件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校园暴力问题。
2. 案例分析(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案例中发生了什么?- 这个事件属于哪种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对受害者有什么危害?- 校园暴力对施暴者有什么危害?3.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校园暴力的概念、类型及危害,分析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以及防范校园暴力的方法。
4. 小组讨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防范校园暴力?- 遇到校园暴力时,应该如何应对?- 如何帮助受害者?- 如何改变施暴者的行为?5. 角色扮演(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校园暴力场景,展示防范校园暴力的方法。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反思自己在校园生活中的行为,承诺远离校园暴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后问卷调查、学生表现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防范校园暴力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资源1. 案例材料。
2. 校园暴力知识PPT。
3. 角色扮演道具。
六、教学建议1. 教师要充分准备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2. 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在角色扮演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课后要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通过本次班会,希望学生能够增强防范校园暴力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2、远离校园暴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校园暴力的现象认识校园暴力的危害性。
2.掌握与校园暴力做斗争的方法。
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冲突2.能够勇敢地与校园暴力做斗争。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学生拒绝校园暴力,防范校园暴力的意识。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掌握与校园暴力做斗争的方法,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难点:学会巧妙地处置校园暴力。
教学内容: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常见校园暴力图片导入。
1.课件出示校园暴力图片,让同学们讲述自己身边的类似案例。
师提问:当时你是怎么处理的?2.师:从这些案例中你等到了什么启示?启示:二、学习新课1.课件展示“校园暴力”的定义校园暴力是指:2课件展示“校园暴力”的各种现象3. 案例回放思考与讨论: (1)、此斗殴事件具有什么样的危害? 答:(2 )、如果是你在学校遇到类似的校园暴力事件应该怎么办? 答:4. 课件展示“校园暴力”的危害(1 )、严重影响和干扰正常学习和生活(2 )、不仅使受害者身体受伤,而且心灵受到创伤(3 )、使人形成以强凌弱的暴力意识,演化为暴力犯罪行为(4 )、学校纪律遭到破坏,法律法规尊严得不到维护5. 幻灯片出示专家教你拒绝校园暴力应该怎么做?(1)、强化法律意识,做知法守法的好学生. (2)、强化纪律观念,约束我们的行为(3)、加强沟通,建立平等互信的人际关系(4)、不看有暴力色彩的影视节目,不玩有暴力色彩的游戏(5)、正确面对挫折,主动关心有困难的人(6)、积极参加文体活动,舒缓压力(7) 、避免与社会青年的不正常交往,不搞小团体6. 幻灯片出示案例:小强因迷恋网络游戏,成天沉溺在虚拟世界中。
不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也不与同学交往,性情逐渐变得孤僻暴躁,暴力倾向日渐明显。
后来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小强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下决心改正不良习惯,又重新回到了学校正常的生活之中。
《预防校园暴力》教学设计活动设计一、活动目的:上半年媒体曝光的校园暴力事件主要有42起,其中初中生参与的校园暴力事件33起,占总数69%,初中成校园暴力事件高发阶段。
通过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使同学们明礼守法,更好地认识什么是校园暴力,校园暴力的危害性,如何预防和抵制校园暴力,能与校园暴力做合理有效的斗争,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防微杜渐。
活动重难点:能与校园暴力做合理有效的斗争,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防微杜渐。
二、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给学生发放《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人手一份,制作多媒体课件、并搜集典型的校园暴力事例等。
2、学生准备:让学生宣读背诵《规范》,事先熟知《规范》内容,并思考校园暴力的表现及怎样正确处理校园暴力事件,在活动之前让学生先思考,活动过程中学生能更轻松的接受和理解活动内容。
三、活动过程:(一)认识校园欺凌1、部分学生对校园暴力这一词语还很陌生,或理解不准,所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校园欺凌的定义,首先让学生明确何为校园欺凌。
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暴力。
其主要表现是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的学生,令其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
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
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
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
因此,恶性循环导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
围绕“什么是欺凌?为什么要反欺凌?”与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分享:所谓欺凌,简单来说就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多欺少。
欺凌不但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外,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
“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
拒绝校园暴力安全课教案拒绝校园暴力安全课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拒绝校园暴力安全课教案(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拒绝校园暴力安全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校园欺凌的成因及危害,学会预防校园欺凌,掌握应对欺凌的方法及技巧。
2、通过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3、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道德观念,关注他人的安全,培养其非欺凌情感及勇敢机智面对校园欺凌的品质。
结合教育内容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课的重难点分别确定为:二、教学重点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技巧,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非暴力情感及勇敢机智面对校园暴力的品质。
四、教学背景分析:1、我校总人数多,寄读学生多,学生之间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相差较大,易起摩擦,比起其他学校,更易发生校园欺凌事件。
2、当前,暴力文化泛滥,社会生活又多出现“弱肉强食”的现象,对价值观还没定型,难以自我约束的中学生来说,这无疑为他们施暴于校园提供了鲜活的“榜样”3、中学生心理、生理都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也不足,往往对校园暴力认识不够。
有的缺乏对自我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缺乏自我保护方法和技巧,遇到侵害时则显得胆小怕事,不知所措;有的则受家庭、社会影响,遇事冲动,遇到侵害时,可能选择以暴制暴。
五、教学准备:略六、教师准备:搜集反映校园暴力案件的照片和文字材料,搜集因校园欺凌案而触犯法律的少年犯的悔过心声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学生准备:搜集身边的校园欺凌事件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
八、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让学生伴着《校园的早晨》的优美的旋律走进课堂,欣赏他们在校园内学习生活的照片,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和谐安宁与美好,接下来切入漫画,直接导入新课:然而,频频出现的校园暴力却似一双黑色的大手,它撕碎了校园的和谐安宁,让多少孩子心灵蒙上阴影,又让多少孩子从此走上不归路!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平安校园,拒绝欺凌”,直面暴力现象,寻求解决途径,让青春不再惊恐,让父母不再担忧!本环节创设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境,通过强烈的对比,初步激发起学生维护校园和谐,抵制校园暴力的情感,明确本课主题接下来就是进入新课,学会自护。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开展的是一次小学五年级班会安全教育主题活动,主题是预防校园暴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校园暴力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并且也在我们身边发生着。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如何预防校园暴力,并且应当学会如何致力于将校园建设成为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一、校园暴力的概念校园暴力,是近年来在学生中间发生的一种新型的暴力行为。
它是指学校教育教学、校园文化生活、师生互动、同学相处等各种场合中,有些学生之间通过语言、行为、身体、物品等形式实施的旨在伤害其他学生身心健康的恶劣行为。
校园暴力多数由于心理原因,不仅伤害被袭击者的身体,还会对被攻击者的心理造成伤害,进而影响其波及到整个课堂、整个班级、整个学校甚至整个地区,对正常的课堂教学和学校的管理秩序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校园暴力的危害校园暴力不仅仅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同时也会给学校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其具体的危害如下:1、伤害被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孩子的心理负担增大;2、影响被害学生的学习,导致自学能力下降,进一步降低了其综合素质;3、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失去自信,从而让孩子在班级中处于被动地位,取个不开心的外号;4、扰乱学校的治理秩序,影响教学质量,进一步激化班级矛盾,不利于班级和学校的团结和谐;5、给孩子的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和影响,使得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面临很多困难。
三、预防校园暴力的方法为了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我们班级、学校都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预防:1、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校园暴力大多来自于学生的心理原因,学校应当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教育他们认识到校园暴力的危害性,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尤其对于家庭中的孩子,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情感教育,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及时发现孩子的情感障碍,解决孩子的需要。
2、加强教师的管理与引领教师是学校管理的关键,学校也必须加强对校内教师队伍的引领和管理,注意校外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道德观的提升。
一、教案简介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定义、形式和危害。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勇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1. 校园欺凌的定义和形式。
2. 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勇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勇气和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校园欺凌的图片和数据,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校园欺凌的定义、形式和危害,引导学生认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性。
3.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一些真实的校园欺凌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受害者为何会成为欺凌的对象,以及欺凌者的心态。
4. 交流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待校园欺凌的态度和做法,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5. 预防与应对: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如如何拒绝欺凌、如何寻求帮助等。
6. 情景模拟:教师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参与模拟,锻炼学生在面对校园欺凌时的应对能力。
7.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校园欺凌的危害,提醒学生时刻保持警惕。
8.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道关于校园欺凌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校园欺凌的定义、形式和危害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待校园欺凌的态度和做法。
3. 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以及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五、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关于校园欺凌的图片。
2. 案例资料:真实的校园欺凌案例。
3. 视频素材:关于校园欺凌的宣传片或教育视频。
4. 教材:安全教育的相关教材。
六、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不同角色,包括欺凌者、受害者、旁观者等,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更加深入地理解校园欺凌的情况和感受。
五年级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预防校园暴力(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校园暴力的定义、类型及其危害,掌握预防和应对校园暴力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识别和解决校园暴力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校园暴力的零容忍态度,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内容1. 校园暴力的概念:介绍校园暴力的定义,包括身体暴力、语言暴力和网络暴力等。
2. 校园暴力的危害:分析校园暴力对受害者身心健康、学习环境和社会和谐的负面影响。
3. 校园暴力的预防:讲解如何通过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培养良好沟通技巧等方式预防校园暴力。
4. 应对校园暴力的方法:教授学生在遭遇或目睹校园暴力时,如何安全、有效地应对和求助。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校园暴力的概念、危害及预防措施。
- 难点: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有效识别和应对校园暴力,以及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具与学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校园暴力案例视频、PPT等教学资料。
- 小组讨论材料:准备相关案例、讨论提纲和角色扮演剧本。
- 心理辅导资源:提供心理咨询联系方式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校园暴力案例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校园暴力的概念、类型、危害和预防措施。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分享个人观点和经验。
4.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应对校园暴力的场景。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分享感悟和反思。
板书设计- 预防校园暴力- 提纲:- 校园暴力的概念与类型- 校园暴力的危害- 预防校园暴力的方法- 应对校园暴力的策略作业设计- 个人作业: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预防校园暴力的心得体会。
- 小组作业:每组制作一份预防校园暴力的宣传海报或小册子。
课后反思- 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是否有效吸引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预防校园欺凌安全教育教案范文(精选6篇)【篇1】预防校园欺凌安全教育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校园欺凌以及校园欺凌的危害。
2、学生掌握面对校园欺凌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互帮互助,共建平安校园。
教学重点:学生懂得什么是校园欺凌以及校园欺凌的危害,学会正确面对校园欺凌,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主题同学们都知道校园是一个供我们读书和掌握知识的地方,这里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但是,如果这片圣洁的土地上因充斥着暴力而失去生命,将是何等的悲哀啊!“暴力”,它不但可以摧残你的肉体;还可以使一颗纯净的心灵走向弯曲;更能使人的精神受到痛苦的折磨,严重时,能威胁你身边的人的生命安全。
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就是“反校园欺凌,建文明校园”。
二、有关校园欺凌的事例(一)近些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多起校园欺凌引发的惨案,一桩桩、一件件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例让人触目惊心,也让我们更加关注校园安全。
1、女生太邋遢引公愤遭群殴重庆荣昌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健康权纠纷案件,一初中女生兰兰在住校期间太邋遢,引起宿舍其他女生的“公愤”,5名女生对兰兰打耳光,想要“教育”兰兰,不料竟将其打成10级伤残。
2、多人围殴女生事件11月23日下午,QQ空间、微信朋友圈热传一则视频,视频中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女学生被两名同学轮番掌掴,视频画面之外,不时传来阵阵狂笑。
视频画面中,一名穿校服的女孩站在路边上,被几名年纪相仿、身穿同样校服的女学生轮番掌掴。
记者细数了下,在短短的6分多钟视频里,被打女生遭38次掌掴。
据了解,这个视频发生在张掖市山丹县第二中学校外,而打人者与被打者均为该校学生。
3、福建南安两初中女生暴力3分钟小学女生被扇25巴掌6月29日,福建南安水头,一小学女生被打视频流出,父亲认出女儿后报警。
视频中,这段流出的视频,时长共3分40秒。
视频显示,女生扎着长长的马尾辫,白衣黑裙,被10多个学生围着,两名女生断断续续,前后共朝前脸部扇了25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