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秋天的怀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秋天的怀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秋天的怀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秋天的怀念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2秋天的怀念

名校讲坛

1.走近作者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2002年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

2.主题解说

本文记叙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无私而伟大的母爱,也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3.重点突破

前面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最后“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这样写在文章

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提示:前面母亲说“好好儿活”是因为母亲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从而想让“我”以后自

己照顾自己,也有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的意思。后文“我”说“要好好儿活”是因为“我”

懂得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后,为了母亲,“我”和妹妹决心要坚强地活下去,要好好照顾自己。

这样写在文章结构上起前后呼应的作用。

4.难点攻克

文中有哪两处景物描写?作用各是什么?

提示一:第一处景物描写为“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以动衬静,突出“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

提示二:第二处景物描写为“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

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

5.结构图解

“我”→母子情深←母亲

↓↓

暴怒无常安慰

渐渐平息鼓励

重新振作去世

↓↓

愧疚怀念无私伟大

1.根据下面的拼音写汉字。

zá( )碎shì( )弄bào( )怒tān huàn( )

chuí()打沉jì()淡yǎ()翻来fù( )去

2.请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词语。

(1)妈妈在医院看护我,一夜没睡的她显得十分(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看

到妈妈的黑发中已经夹杂了根根银丝,我的心都疼了。

(2)在秋气肃杀的日子,和一个知心朋友(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是什么心情?

(3)春天到了,漫山遍野山花(颜色鲜明而美丽)。

(4)他再三(恳求,乞求),让我允许他暑假去华山游玩。

3.指出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

C.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D.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读着《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教材中。

D.母亲生长在戏剧之家,越剧对她一点都不陌生。

5.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却忽然残疾了的史铁生,这才惊异地发现,在古老的地坛里,淡褪了容颜的断壁残垣,亘古不败的冉冉红日,以及满目荒芜的丛草密林,处处散发出令人震撼的生命的气息。

A.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的史铁生忽然残疾了。

B.史铁生发现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C.古老的地坛,处处令人惊异和震撼。

D.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6.根据括号内的提示,体会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忍受的是什么?)

(2)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7.你所在的育英中学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请你参

加下列活动,完成相应任务。

(1)你准备在这一主题下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举出两项。

示例:主题班会

(2)请你给母亲制作一张母亲节贺卡,并写上祝福语。

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8.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文中“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

全文概括归纳。

9. 简要分析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1)“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2)“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10.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的理

解。

11.如果将这篇课文的标题改为“怀念”好吗?为什么?

12.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凉山州中考)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

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

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

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

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

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

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

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东西便

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

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

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

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

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

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

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

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

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

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

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

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

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

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

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13.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14.从某一种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15.第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

则在文章结构上必不可少,请分析它所起的作用。

16.“白发”是全文线索,突出了母亲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7.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文中母亲的优秀品质。

18.文章歌颂了无私而伟大的母爱,也表达了子女对母亲深深的怀念。请你结合自身的生活

经历写一段关于“母爱”的片段,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砸侍暴瘫痪捶寂雅覆

2.(1)憔悴(2)诀别(3)烂漫(4)央求

3.B(解析:A项将“喊着”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C项将第二个逗号改为冒号;D项“跑”和“踩”加双引号。)

4.B(解析:A项句式杂糅,将“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改为“之一”;C项语义重复,“大约”“左右”删掉其一;D项语序不当,将“越剧对她”改为“她对越剧”。)

5.B

6.(1)母亲忍受自己病体和儿子不幸遭遇的双重折磨。(2)她怕儿子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

而触景伤情,伤感痛苦,对生活逃避,丧失信心。

7.(1)主题板报、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2)示例:不管身边还是天边,你总是把我牵挂;

不管贫穷还是富有,你总是待我如初;不管年幼还是年长,你总是为我奔忙;不管快乐还是

悲伤,你总是伴我身旁。亲爱的妈妈,您辛苦了,愿您永远幸福健康,快乐吉祥!

8.母亲身体不好,却不告诉“我”;“我”的心情不好,经常向母亲发脾气。

9.(1)运用了语言和神态描写。表现了母亲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儿子不答应的复杂

心理。(2)运用了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我”对生活极度绝望的心情。

10.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

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就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这句话充分表现了母亲

对“我”的爱与关心。

11.不好。因为“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天”是“我”不幸遭遇、失落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也是“我”走出低谷、乐

观生活的开始。标题中有“秋天”两字更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12.示例一:从母亲忍受肝病折磨可以看出母亲的性格坚韧、顽强。示例二:从母亲央求我看菊花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爱与关心,以及母亲坚韧、乐观的性格。

13.(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

14.运用比喻(对偶、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的勤劳和无私奉献。

15.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6.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17.吃苦耐劳、坚强、乐观。

18.【例文】

我是在雨天出生的,所以对于雨,我有着特殊的感情,总感觉丝丝细雨就像母亲的爱,

尤其是下雨的日子,母爱就会在雨中蔓延。

记忆定格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放学了,妈妈如期来接我,我坐在妈妈自行车的后座上,幸福地给妈妈讲述一天中学校发生的趣事。可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大雨,风夹杂着豆大的雨点毫不留情地向我和妈妈砸来,我们像是飘荡在狂风暴雨中的两片树叶。妈妈迅速下了自行车,从兜子里拿出雨衣,将我严严实实地裹住,然后快速骑上自行车。我紧紧地抱住妈妈,趴在妈妈温暖的背上,母子俩在风雨中前行。回到家里,妈妈看了看几乎没有被一滴雨水打到的我,开心地笑了;看着被雨淋得像落汤鸡似的妈妈,我心酸极了。母爱就是雨中的雨衣,为我遮挡无情的风雨;母爱就是雨后彩虹,为我画出最美的风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