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沉浸式汉语教学的来龙去脉
- 格式:docx
- 大小:8.61 KB
- 文档页数:5
美国对外汉语教师自创汉语教材助推“沉浸式”中文教学项目随着中国崛起,美国中文热悄然升温,形形色色的中文班在各类学校雨后春笋般出现。
然而,能用中文开课、教授中文之外课程的学校却不多。
南加州的帕沙迪纳费尔德小学在这方面树立了一个榜样,该校用中文教授中文之外的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将这种形式的授课班级称为“沉浸式教学”中文班。
开办这种中文班在全美是开了先河的,更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
该校青年女教师詹雅婷自创教材上课,效果良好,并为此荣获了大奖。
创沉浸式教学中文教师获奖帕沙迪纳费尔德小学(Field Elementary School)教师詹雅婷(Tina Chan),近日荣获加州双语教师协会颁发的2012年度全美双语杰出教师奖。
每年只有一名来自小学的教师能获此一殊荣。
该奖表彰詹雅婷在学校首创“沉浸式教学”中文班,其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获得很多家长的喜爱。
沉浸式中文班从幼稚园班开始,第一年该校只有20多名学生报名参与,现在已经发展到180名学生。
年仅27岁的詹雅婷,看上去像个甜美的大学生,在美国教中文是她从小就立下的职业志向。
詹雅婷在费尔德小学获得教职时,该校刚刚开创沉浸式中文班。
虽然满腔热情,但她却没想到会碰到那么多的困难。
学生一旦进入沉浸式计划,除英语之外的各科课程,包括数学、音乐、艺术等,都要用中文教学。
无教材詹雅婷闯出自己的路但美国并没有太多提供给沉浸式中文班的教材,而大部分学生没有中文背景,很多人根本没有接触过中文。
按规定,在沉浸式教学中,老师则不应该在课堂上使用太多英文,而须尽量使用中文。
开始,只为了让学生明白老师在讲什么,要求他们做什么,詹雅婷就得费尽心思。
孩子年级还小,她不但每天要设计卡片,图片作教材,常常忙至深夜。
第二天到课堂上,除了展示这些卡片,还要手舞足蹈,不停地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让学生明白教学的内容。
为了不让学生感到课堂太沉闷,她每节只讲10分钟课,其它时间全部用来与学生或让学生之间互动。
美国沉浸式汉语教学第一部分:沉浸式教学简介美国的中文沉浸式教学项目大概分为两类,一种是全沉浸式,这种沉浸式要求学生全天用汉语学习其他科目,不学习英文科目;另外一种是半沉浸式,即学生接受半天中文教学,半天英文教学。
我今天主要介绍的是以美国犹他州dual immersion 项目为代表的半天沉浸式教学。
以dual immersion中文教学为例,个人总结了沉浸式教学和普通中文教学主要有两点不同,第一,教师要求用全中文教学,不得出现任何英文翻译;从一年级下学期(1月10号)开始,学生也不允许在课堂上使用英文。
第二,教师不仅用中文教授语言课程,还要用中文教授数学、社会、科学、艺术等课程。
即要求学生完全“沉浸”在中文环境里,以此提高学生的中文能力。
第二部分:沉浸式教学的一天情况介绍:我们学校South Fork Elementary school自2013年开始开设汉语沉浸式项目,从幼儿园和一年级同时开设,教学大纲及标准都按照犹他州Dual Immersion 的要求进行。
我教三年级学生,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两年中文。
三年级沉浸式教学的总体要求是,每天要保证学生90分钟数学学习时间,每周两次每次不低于20分钟的自然课及社会课学习时间,其余中文学习时间自己安排。
Dual Immersion沉浸式教学是半天上课,所以我带两个班,上午班和下午班。
我的上午班下午去我的英文搭档那里上英文课程,同理,搭档的上午班下午到我这里上中文课程。
我的一天从早晨八点开始。
8:00---8:30 self startself start(也称bell work或seat work)是每天早晨的早自习,学校从八点开门直到八点二十是学生进教室安顿的时间,这段时间为保证学生安静以及有效利用学习时间,一般会发给他们一些中文或数学练习纸做,做完后学生会把作业自动放回自己的文件夹。
8:30---9:00 中文朗读这段时间学生精神较为旺盛,所以我一般安排是朗读时间,学生读中文课文及熟悉句型,中间一般会穿插一两个小活动或者让学生写写字。
美国掀起学中文热潮双语教师资源稀缺成“瓶颈”据美国中文网12月29日报道,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崛起,有越来越多的美国家长,无论是否华裔,都将学习中文作为了孩子的必修课。
在纽约的一所中文学校,孩子们通过表演和游戏学期中文,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据该学校一名教师张珊珊介绍,学校采用全身反应教学法(TPR),通过身体动作让孩子很快记住语言,这对注意力时间段的小学生尤其有效。
据报道,随着中国近几年的崛起,以及同美国之间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近年来美国掀起了一股学习中文的热潮。
而美国也在2005年将中文确定为嘴皮切需要掌握的语言之一。
许多州公校系统也开设了中文课,并很快成为学生外语课的首选。
2009年,纽约大学对外汉语教学项目负责人何柔彬(Robin Harvey)在犹他州大力推动中文沉浸式教学。
另外,在华人聚居的加州以及纽约州等地,中文沉浸式教学也遍地开花。
沉浸式主张学生全天候、全方位沉浸在中文环境学习。
这种学习方法也受到了来自白人、华裔等各族裔家长的认可和欢迎。
然而,随着学习中文热潮兴起,中英双语教师资源稀缺的问题也出现。
由此也推动了中英双语教师的需求。
据报道,纽约大学汉语教学将在暑期推出“星谈”(StarTalk)计划,培养有志从事小学沉浸式教育的老师。
学习对外汉语课程,取得国际教师资格,去国外当专职对外汉语教师,用博大精深的汉语折服老外吧!陕西师范大学City&Guilds考试中心提供具有科学示范体系的专业对外汉语课程,结合英国City&Guilds国际教师课程和考试,帮助考生获得对外汉语教学能力,取得符合IVQ国际职业资格的英国City&Guilds国际教师资格,满足考生去国外当专业对外汉语教师的梦想。
第43卷第3期2020年5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43 No.3May 2020 DOI:10.16216/j.cnki.lsxbwk.202003125 收稿日期:2019-02-2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互联网+移动端国际汉语碎片化教学理论与模式创新”(16BYY066);北京外国语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作者简介:王祖嫘(1980-),女,山东东营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国际汉语教学、汉语国际传播研究;谷 陵(1978-),女,湖南长沙人,中央民族大学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国际汉语教学法及汉语国际传播研究。
①崔永华.美国小学汉语沉浸式教学的发展、特点和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17(1):116-127.略论美国中文沉浸式教育的成功因素及发展前景王祖嫘1, 谷 陵2(1.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北京100089;2.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北京100081) 摘 要:美国中小学中文沉浸式教育近年增长迅速,其独特的教学模式和良好的效果引人瞩目。
从外部实现条件和项目内部设计角度分析项目的成功因素,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分析。
可以看到,总体上,美国中文沉浸式教育将保持乐观的发展前景,“融合型”传统教育目标仍占重要地位,双向沉浸的区位分布主要与华人人口分布呈正相关;而“添加型语言能力”成为主流目标,单向沉浸将是中文项目的最大增长点,项目衔接建设和师资专业化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互联网+”中文沉浸式教育的条件基本成熟,未来可期。
关键词:美国;中小学;中文;沉浸式教育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51(2020)03-0125-07一、引 言近年来,“中文沉浸式教育”成为国际汉语教学界颇受关注的话题。
美国人怎么理解中文的“侵入式教学”
美国人怎么理解中文培训班的发展?上海汉语学校已经插上翅膀飞出地域界限在海外延伸开来,这极大的助力了中文在海外的传输。
美国人怎么理解中文发展的呢?
在美国为例,戴维娜在15岁到时还不会讲英语。
如今49岁的她是一所学校的校长,向美国孩子提供自己类似的经历,班上学生年龄最小的只有5岁:将其浸入汉语世界。
她的学校是“浸入式”汉语教学项目在美国快速扩张的一部分,这显然得益于早安汉语学校向美国学校派遣低成本的汉语母语教师。
汉语浸入式教学在美国并非新鲜事,上海汉语培训学校生物成功模式正在美国各地被复制,显示出美国人对汉语需求的增长,也影射出华盛顿在整个太平洋的外交转向。
据早安汉语老师的统计,过去10年来,相对于法德日语逐步下降的外语来说,汉语教学在美全国范围得到扩张,它是少数几个呈上升态势的语言之一。
美国人怎么理解中文的“侵入式教学”?看到在美的海外孔子学院里面的一张张渴望学习来自不同背景的脸,从非裔美国人、白种人到拉美年轻人对汉语“侵入式教学”的留恋,身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有说不出的自豪感。
美国沉浸式汉语教学的来龙去脉1“沉浸式教学”的内涵“沉浸”的本意是“浸泡”,后引喻为“使充满……”或“完全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沉浸式教学(immersioned education)是一种针对第二语言的语言教学模式,指教学中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的全封闭语言教学模式,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于加拿大,最初所教授的第二语言为法语。
汉语沉浸式教学(Chinese Immersion Program)就是指在教学中以汉语作为目的语进行教学的全封闭语言教学模式。
2美国汉语沉浸式教学的发展概况1965年,加拿大魁北克省的St.Lmabert地区率先开始实行法语沉浸式教学实验,实验从幼儿园一直进行到高中,效果惊人,引起巨大轰动。
接着,第二语言沉浸式教学法以惊人的速度在加拿大全国推广。
此后,该教学法又被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许多国家广泛借鉴。
1971年,第一所沉浸式学校在美国加州诞生。
随后,沉浸式教学模式在美国发展迅速,最先开设了西班牙语、法语、日语等语言的沉浸式课程。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我国迅速崛起,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产生着显著影响。
“中国热”像一股风暴席卷了美国,甚至整个地球。
这个拥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开始让全世界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试着了解和学习中国的文化和语言。
除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效应,美国的汉语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华裔人口的增加和华人社会在美国影响的日益扩大,为了让他们的子孙后代能够和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继续保持血脉相连的关系,他们想方设法在华人社区开设汉语学校。
2005年,美国将中文确定为最迫切需要掌握的语言之一。
2006年,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英华汉语学校被批准为美国第一所汉语沉浸式特许学校,也是美国中西部的第一所汉语沉浸式学校。
2007 年,美国启动了AP 中文项目,即在美国中学开设汉语和中国文化预修课程与考试,学习成绩会得到美国大学的认可。
这标志着中国语言文化教学开始进入美国国民教育的主体学校。
美国小学汉语沉浸式教学的发展、特点和问题一、概述美国小学汉语沉浸式教学是一种将汉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的教育模式,旨在通过全面的汉语环境,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然习得汉语。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中美两国在教育、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深入交流,美国对汉语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汉语沉浸式教学也逐渐成为美国小学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教学模式的发展,不仅反映了美国对多元文化和国际视野的追求,也体现了美国教育界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实践探索。
汉语沉浸式教学在美国小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教学特点和问题。
在教学特点方面,汉语沉浸式教学注重创设真实的汉语语境,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汉语进行交流,以此提高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
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强调跨文化理解和交流,让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习俗,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汉语沉浸式教学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师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由于汉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培养和吸引优秀的汉语教师是汉语沉浸式教学发展的关键。
教学资源问题也不容忽视。
汉语沉浸式教学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学设备、教学软件等,如何保证教学资源的充足和有效利用,是汉语沉浸式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也是汉语沉浸式教学需要关注的问题。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语,是汉语沉浸式教学需要解决的难题。
美国小学汉语沉浸式教学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师资培养、教学资源建设和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等方面的工作,以推动汉语沉浸式教学在美国小学的持续发展。
1. 简述汉语在全球的重要性及其在美国的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汉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汉语不仅承载着丰富的中国文化,也是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桥梁。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汉语的国际地位逐渐提升,成为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语言之一。
沉浸式教学法在国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胡条勤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外国人对汉语的学习蔚然成风, “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
在此形势下,如何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培养外国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同时它也关系到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前途和命运。
为此,我们需要借鉴优秀的教学法,来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并推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其中,近些年来已经在国外取得巨大成效的沉浸式教学法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1 沉浸式教学法的起源沉浸式教学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加拿大,政府为了解决英裔和法裔之间的民族矛盾与语言障碍,制定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法方案,规定:母语为英语的儿童从进入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就对他们进行全法语教学,让学生完全“沉浸”在法语的语言环境中,直到二年级才开始有英语语文课程,其他部分课程到小学高年级时才用母语进行教学,到六年级时,基本一半课程用英语讲,一半用法语讲,这一教学方法一直延续到学生高中毕业。
这一教学法于70年代在加拿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引起了全国范围的轰动。
80年代后这一教学法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并取得了累累硕果。
由于教学效果成效显著,这种教学模式很快被其他学科所借鉴和运用,被语言学家们看作是语言学习与学科内容学习相结合的有效方法,成为当今外语教学中颇具影响力的教学流派,为第二语言习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 国外汉语课堂采用沉浸式教学的原因为了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培养更高水平的汉语交际型人才,我国对外汉语教育学界从未停止对教学法的探索。
面对广大国外汉语学习者在接受汉语学习的很长时间里仍不能使用汉语进行有效交际的尴尬局面,各学者及对外汉语教师们不得不深刻反思教学法的应用是否得当。
因此,综合衡量各方面的因素,在国外汉语课堂采用沉浸式教学法有以下两个优势条件。
2.1 年龄的优势国外汉语课堂的学生都是母语为非汉语的学生,而且他们大部分都是中小学生,年龄在6-18岁之间。
从美国早期沉浸式汉语教学看“以形式为焦点”和“以内容为基础”的教学平衡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汉语教学一直以来是中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而沉浸式汉语教
学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美国在早期的沉浸式汉
语教学中,以形式为焦点和以内容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如何平衡这两种教学方法,获得最佳的教学
效果,这是一个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早期美国沉浸式汉语教学中“以形式为焦点”
和“以内容为基础”的教学方式的应用情况,分析其教学效果,并探讨
如何平衡这两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对早期美国沉浸式汉语教学中“以形式为焦点”和“以内
容为基础”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访谈和
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这两种教学方式的应用情况和教学效果。
同时,
对于如何平衡这两种教学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教学案例分析的方法,结
合教师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探讨平衡
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沉浸式汉语教学方式,同时也为沉
浸式汉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本研究对于教学实践具有
参考价值,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平衡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
生学习成效。
美国中小学沉浸式汉语教学师生话语分析沉浸式外语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近年来沉浸式汉语教学在海外,尤其是在美国中小学发展很快。
本文通过对美国小学沉浸式汉语课堂案例的分析及其与非沉浸式汉语课堂的对比,发现美国沉浸式汉语教学师生话语的特点,及其对国际汉语教学和教师的启示。
标签:美国沉浸式教学师生话语意义协商多模态话语一、引言沉浸式外语教学是指用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学校的全部或一半时间内,学生被“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教师只用第二语言面对学生,不但用第二语言教授第二语言,而且用第二语言讲授部分学科课程。
(Johnson and Swain,1997)近年来,沉浸式外语教学在美国发展很快。
实践证明,美国沉浸式外语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语言教学模式。
该模式可以使学习者自然、流利地在学习中使用第二语言,并且可以获得良好的语感。
中国国内关于沉浸式外语教学的研究还比较少,现有研究主要是针对沉浸式教学历史(王助,1995)、教学效果(强海燕,2004)以及沉浸式教学法对我国英语教学和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的启示等方面(关靥旻,2007)。
而针对教学模式的特点和运行规律的研究不够深入,有关沉浸式汉语教学的课堂分析以及教师的行为、素质等研究更是十分稀少。
随着美国沉浸式教学项目的快速增长,教师需求将不断增加,教师们亟需得到相关的教学指导。
我们通过课堂观察发现,沉浸式课堂在师生互动话语方面具有独特之处。
与非沉浸式汉语课堂相比,沉浸式教学的课堂话语有何异同,沉浸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是本文需要探索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我们的研究对象是美国中小学沉浸式课堂的师生话语。
沉浸式教学的案例来自美国犹他州盐湖城市Uintah小学一年级。
为了进行对照,我们还随机抽取了美国中小学孔子课堂的的两个教学样本。
本文非沉浸式汉语教学的定义为中小学普通汉语综合教学,教学方法以全身反应法、任务式教学法和听说法等为主。
“第一夫人”米歇尔正用IMCPI对外汉语教学法摘要:“中文沉浸式教学法”是IMCPI在2013年推出的教学法。
是讲课时老师通过只讲中文,让学生沉浸在中文里,以期获得耳濡目染的效果。
近日美“第一夫人”米歇尔在学习中文,准备不久之后的中国行。
为什么访华要“第一夫人”亲自学习中文呢?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米歇尔的二女儿萨莎对中文很感兴趣,并在华盛顿的一所中学学习中文;另一方面,米歇尔一直有个愿望就是:访华。
可是前几次的访华,都因为要事缠身导致不能实现,现在通过学习汉语也算为初次访华增贴了完美的开端。
米歇尔究竟如何学习汉语?相比很多人好奇,第一夫人如何学习汉语,是每天连上N小时的汉语课?还是看国语电视剧?而其使用的教学法却是IMCPI的中文沉浸式教学方法。
此方法是让学生在全中文环境、有主题式的模拟状态下进行中文学习。
IMCPI最新教学法—全脑沉浸式教学法(ABI)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总会运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越来越多的老师发现,单纯的文字输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今教学的需求。
于是有了多媒体教学、活动教学、实例教学等等。
但是所有这些教学法都不成体系,全脑沉浸式教学法,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动用左脑和右脑的功能能量,刺激大脑皮层不同的区域,分语言刺激,运用刺激、皮肤感觉刺激、听觉、视觉、嗅觉刺激,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记忆消化所学语言知识点。
总结:全脑沉浸式教学法尤其适合教学名词,在经历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进行初步教学后,用运动刺激练习,最后动用嗅觉刺激和皮肤感觉刺激进行加强巩固,在这个过程中达到词汇和句型相结合,强化记忆的目的。
延伸阅读:自成立以来,IMCPI秉持严谨和规范的培训体系,汇聚对外汉语业界培训名师和专家教授资源,研发出独具特色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
imcpi吸引了大量外籍中文学习爱好者和外资企业中文培训需求,同时吸引了大批国际对外汉语教学爱好者加入到全球推广汉语的队伍中来。
imcpi被学员誉为对外汉语行业的“黄埔军校”。
沉浸式教学法在海外华裔儿童线上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汇报人:日期:目录CATALOGUE•引言•沉浸式教学法概述•海外华裔儿童线上汉语教学现状•沉浸式教学法在海外华裔儿童线上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设计目录CATALOGUE•沉浸式教学法在海外华裔儿童线上汉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 CATALOGUE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于海外华裔儿童来说,学习汉语不仅有助于提高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因此,探讨一种适合海外华裔儿童的汉语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沉浸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全语言环境来教授第二语言的方法,其通过模拟母语环境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
在海外华裔儿童的汉语教学中,采用沉浸式教学法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汉语,了解中华文化,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研究背景与意义VS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沉浸式教学法在海外华裔儿童线上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海外华裔儿童的汉语水平和中华文化素养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要点一要点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法,选取某海外华裔儿童学校的3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
实验组采用沉浸式教学法进行线上汉语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线上汉语教学。
通过比较两组学生在汉语水平、中华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方面的差异,评估沉浸式教学法在海外华裔儿童线上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目的与方法02CATALOGUE沉浸式教学法概述•沉浸式教学法是一种语言教学方法,它使学生完全沉浸在目标语言的环境中,从而在自然环境中习得语言。
这种方法最初是为移民和海外华裔儿童设计的,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学习和使用目标语言。
沉浸式教学法定义沉浸式教学法特点沉浸式教学法使学生能够在自然环境中习得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和口语交流能力。
1. 自然习得该方法不仅教授语言技能,还强调文化连接。
美国汉语教学特点及教师教学策略调整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学习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学科。
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美国汉语教学需要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教学策略调整。
一、美国汉语教学特点1. 多元文化背景。
美国是移民国家,学生背景复杂,文化背景多元。
这为汉语教学带来了挑战,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文化背景,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并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语言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2. 教育体制与语言环境。
美国的汉语教育大多依赖于高中、大学和语言学校。
这种教育体制使汉语教学往往是学生自愿选择的选修课程,缺乏必修和全民汉语教育的支持。
此外,英语是美国的官方语言,学生的语言环境大多是英语,缺乏中文地道语境的锻炼,导致词汇量和语音、语调方面的不足。
3. 语言技能和学习方法的需求。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为了在商业、文化和科技领域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因此需要掌握汉语听、说、读、写和翻译等多项技能,培养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
同时,学生需要掌握自主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的方法和技巧,以便在不同场合下成功应对。
二、教师教学策略调整1. 重视文化教学。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了解中国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习惯等,以便学生在与中国人交往时更加得心应手。
同时,教师还应该将语言技能与文化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对汉语的掌握更加深入和全面。
2. 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需要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常规课堂教学、课外读物、新媒体和网络学习等方式,使学习汉语更加轻松、愉悦和高效。
3. 强化与中国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加入汉语教学协会、参加国际汉语教育会议、带领学生参加汉语夏令营以及与中方教师或学生开展项目合作等方式,促进汉语教学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水平。
4. 创设语言交流氛围。
为了加强语言环境的锻炼,教师可以创建汉语角、利用中文电影、音乐和电视剧等学习资源,提供更多的语言交流机会,以便学生在沉浸式的学习环境中掌握汉语。
美国沉浸式汉语教学的来龙去脉
“沉浸式教学”的内涵“沉浸”的本意是“浸泡”,后引喻为“使充满……”或“完全处于某种境界
或思想活动中”。
沉浸式教学(immersio ned education )是一种针对第二语言的语言教学模式,指教学中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的全封闭语言教学模式,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于加拿大,最初所教授的第二语言为法语。
汉语沉浸式教学
(Chinese Immersion Program )就是指在教学中以汉语作为目的语进行教学的全封闭语言教学模式。
美国汉语沉浸式教学的发展概况
1965年,加拿大魁北克省的St.Lmabert地区率先开始实行法语沉浸式教学实验,实验从幼儿园一直进行到高中,效果惊人,引起巨大轰动。
接着,第二语
言沉浸式教学法以惊人的速度在加拿大全国推广。
此后,该教学法又被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许多国家广泛借鉴。
1971年,第一所沉浸式学校在美国加州诞生。
随后,沉浸式教学模式在美国发展迅速,最先开设了西班牙语、法语、日语等语言的沉浸式课程。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我国迅速崛起,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产生着显著影响。
“中国热”像一股风暴席卷了美国,甚至整个地球。
这个拥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开始让全世界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试着了解和学习中国的文化和语言。
除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效应,美国的汉语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华裔人口的增加和华人社会在美国影响的日益扩大, 为了让他们的子孙后代能够和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继续保持血脉相连的关系,他们想方设法在华人社区开设汉语学校。
2005年,美国将中文确定为最迫切需要掌握的语言之一。
2006年,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英华汉语学校被批准为美国第一所汉语沉浸式特许学校,也是美国中西部的第一所汉语沉浸式学校。
2007年,美国启动了AP中文项目,即在美国中学开设汉语和中国文化预修课程与考试,学习成绩会得到美国大学的认可。
这标志着中国语言文化教学开始进入美国国民教育的主体学校。
此后,汉语沉浸式学校在美国快速发展,汉语己成为除西班牙语和法语之外的第三大沉浸式外语教学语种。
美国汉语沉浸式教学的主要特点
1.用汉语进行语言交流
汉语沉浸式教学是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完完全全使用汉语进行教学活动,师生间完全用汉语进行交流。
在这样全汉语的交流环境中,学生己经养成了自觉说汉语的习惯,虽然有时他们还是无法用所掌握的词汇来表情达意,但聪明的他们会用肢体语言和其他学过的词语来表达,在经过老师的反复帮助和纠正后,他们就会记住并开始运用。
2.用中文营造学习环境
沉浸式教学要求将汉语的学习贯彻到学生在学校的日常活动中,让学生沉浸在比教室更大的环境中去自然而然的习得汉语。
这样的氛围营造,主要是指通过物件的摆设、教室的装饰、汉语文化活动的开展和其他一些辅助教具的运用,让学生在一个既生动又与汉语内容相关联的学习环境中轻松自然、潜移默化的学习
汉语。
因此,在汉语沉浸式教学中学生不仅仅学习普通的汉语课程,还使用汉语学习数学知识、地理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等等,这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眼界,更使学生从中熟练的掌握这种语言。
美国汉语沉浸式教学的主要困难
汉语沉浸式教学虽然发展迅速,但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探索的阶段,现有的模式体系与日益加快的发展进度比较起来,还需要不断地完善。
1.缺乏专业的汉语教师队伍
美国的汉语教师不少,但许多教师并未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双语教育学习和培训,当前需要培养更多的真正能胜任沉浸式教学的汉语教师。
2.缺乏丰富的汉语教学资源
在实际教学中,相对于科学和社会学,在使用挂图、教学工具、教学视频、教学仪器等的方面,汉语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3.缺乏合适的教材教辅书籍
目前开发和出版对外汉语教材的国内外出版社很多,但针对沉浸式教学的教材教辅
却很少。
另外,现有的沉浸式教学教材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教材教辅难度过大,教材教辅中出现大量英文,教材内容不适用等。
另外,在汉语沉浸式教学中,如何加强课堂管理与做好教学评价也十分重要, 需要认真对待。
风靡19世纪的世界语言是法语,风靡20世纪的世界语言是英语,那么21 世纪又是哪个语言的天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