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大规模储能电站项目案例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2.57 MB
- 文档页数:36
临夏市储能项目招商引资报告一、项目背景临夏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甘肃省西北部的重要经济中心和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
随着能源消耗的持续增加和新能源发展的提速,储能项目在能源领域中具备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旨在为临夏市储能项目的招商引资提供详细的背景和可行性分析。
二、项目概述1.1项目名称:临夏市储能项目1.2项目规模:建设储能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XXX兆瓦1.3项目需求:资金投入、技术支持、人才引进等三、市场分析3.1储能行业发展背景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取得突破性进展,储能行业作为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储能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弥补可再生能源不稳定的问题,还可以提供灵活的调峰服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2市场需求分析储能项目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需要配套的储能技术来提高能源供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二是消费者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提升,对电池储能、蓄热储能等产品需求旺盛。
3.3市场竞争分析目前,储能行业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为国内外知名的能源公司和科技公司。
这些公司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支持,具备一定的市场份额。
四、项目优势4.1临夏市地理位置优势临夏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此外,临夏市也是西北地区的经济中心,拥有发达的工业和商业基础设施,为储能项目提供了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
4.2政策优势国家对新能源和储能行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临夏市作为甘肃省的重点发展区域,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优惠政策。
投资储能项目可以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补贴和资金支持。
4.3市场潜力随着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和储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储能市场潜力巨大。
临夏市处于清洁能源和储能技术发展的前沿,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潜力。
五、项目投资回报分析根据初步的市场调研和经济分析,与现有的竞争对手相比,临夏市储能项目具备较好的投资回报潜力。
项目的正常运行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税收收入,并且具备一定的社会效益。
张掖蓄水储能电站中标公告张掖蓄水储能电站,位于中国甘肃省张掖市,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及国家能源局(NEA)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升能源供给侧结构改革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日,该电站的中标公告正式发布,对于张掖市和整个甘肃省的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张掖蓄水储能电站是一座规模巨大的储能设施,总装机容量为300万千瓦。
该电站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通过白杨河蓄水,在电网需求大的时候放水发电,电网需求小的时候就可以储备水资源。
这种蓄水储能技术可以在能源供需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平衡能源供应和能源需求,使电网运行更加稳定。
这次中标公告是张掖蓄水储能电站建设的重要一环。
据悉,该项目经过多轮竞标,历时数月,最终由一家国内著名的电力工程建设企业中标。
该企业在能源行业有着丰富的建设和运营经验,具备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工程管理能力,能够保证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中标公告的发布意味着张掖蓄水储能电站的建设工作即将进入实质性阶段。
这座电站将不仅具备发电功能,还将成为甘肃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重要能源储备设施。
其储能能力可以有效调节电网负荷,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弹性。
对于降低可再生能源消纳难题、优化能源结构、调节能源供需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张掖市政府表示,将全力支持和配合中标企业的建设工作,提供一切必要的协助和便利,确保项目安全、顺利推进。
同时,市政府还将积极推动项目工程的建设和可能涉及的土地、环境等方面的审批程序,为项目快速落地提供保障。
张掖蓄水储能电站建成运营后,将为甘肃省乃至全国能源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它不仅可以平衡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的供需差异,还能为电网提供备用容量,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该电站的建设也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岗位增加,为当地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张掖蓄水储能电站中标公告的发布具有重大意义。
这标志着张掖市将迎来一座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储能电站,将为甘肃省及整个西北地区的能源供给结构改革和低碳转型发挥重要作用。
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对甘肃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储能技术逐渐成为能源领域的热门话题。
作为一个能源资源相对丰富的省份,甘肃在储能发展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因此,制定和实施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对甘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甘肃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和水能资源,这为储能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通过建设风电、光伏和水电等新能源发电项目,并结合储能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新能源的间歇性发电和波动性问题,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浪费,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其次,储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甘肃能源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在能源系统中引入储能设备,可以实现能源的平稳输出和调峰填谷,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电网运行的风险,为甘肃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另外,储能技术的推广应用还可以促进甘肃的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转型升级。
通过储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比例,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变,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施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对甘肃,我们需要加快推进储能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应用,加大对储能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投入,加强技术攻关和创新,提高储能设备的性能和成本效益。
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和规划指导,建立健全储能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法规制度,为储能项目的规划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此外,还需要加强储能技术的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推动储能技术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创新体系,推动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总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对甘肃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推动能源转型升级,为甘肃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我们有信心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对甘肃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为甘肃的能源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甘肃储能产业趋势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储能行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可以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
本文将分析甘肃储能产业的潜力和趋势,并探讨其发展的路径和挑战。
一、甘肃储能产业的潜力1. 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甘肃地处中国西北地区,拥有充分的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资源。
甘肃年均日照时数超过2500小时,光照强度适宜发展太阳能储能技术;同时,甘肃也是中国风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适宜发展风能储能的条件;此外,甘肃还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可发展水泵储能等技术。
这些可再生能源资源的丰富性为甘肃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2. 社会需求的增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甘肃能源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然而,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储能成为了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问题的重要手段。
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社会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进一步推动了甘肃储能产业的发展。
3. 政府支持政策的鼓励为了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实现能源结构的调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国家补贴、税收优惠等。
甘肃作为中国的新能源基地之一,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的支持政策为甘肃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甘肃储能产业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技术发展甘肃储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
目前,储能技术主要包括电池储能技术、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水泵储能技术等。
在甘肃,可以根据当地资源和需求情况,采用多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发展储能产业。
例如,在山区可发展水泵储能技术,利用水流产生的动能进行储能;在风电和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可发展电池储能技术和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
多元化的技术发展将为甘肃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2. 储能与智能电网的融合智能电网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营、可靠供电、优化能源配置的电网系统。
×××储能电站储能电站接入电网技术性能调试方案2020年10月29日目录一、项目简介 (3)二、设备命名及调度管理范围划分 (4)三、相关批复及设备参数 (4)四、组织措施 (6)五、测试原理 (9)六、测试项目及方法 (12)一、项目简介本项目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酒泉市瓜州县,由瓜州×××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4.01亿元,占地面积36550㎡。
采用集中式建设,项目于2018年11月开工建设,站址中心位于北纬 40°36′,东经96°25′,海拔1195~1210m,距布隆吉330kV 变电站西约0.9km。
项目于2018年10月15日取得瓜州县能源局下发【2018】××号《关于瓜州×××有限公司60MW/240MWh大型储能项目备案的通知》。
工程站址区为戈壁滩,地形较为平缓、开阔,局部略有起伏,交通便利,物资能到达施工区域。
项目建设规模为60MW/240WMh,由1个2MW/8MWh、2个3MW/12MWh 及13个4MW/16MWh,总计16个储能单元组成,其中2MW/8MWh储能单元经由容量为2000kVA双分裂变压器、3MW/12MWh 储能单元经由容量为3000kVA双分裂变压器升压及4MW/16MWh储能单元经由容量为4000kVA双分裂变压器分别升压至35kV后,分3回35kV电缆集电线路接入本工程新建110kV升压站,经主变升压至110kV后接入电网330kV布隆吉站。
110kV升压站配置1台110kV主变,主变容量为63MVA,电压等级为115±8*1.25%/37kV,110kV 侧采用线变组接线;35kV侧采用单母线接线,35kV母线上配置3回35kV 储能进线柜、1回站用变柜、1回母线设备柜、1回主变进线柜。
×××储能电站共计99台储能集装箱,电池集装箱90台,PCS 集装箱9台。
科技成果——大规模储能系统集成技术及其在源-网-荷端典型应用示范适用范围储能领域成果简介本项目属电气工程学科,涉及储能与新能源等技术领域。
电池储能技术是储能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已有部分电池储能电站投运,但是与储能子系统相比,储能电站的整体性能下降明显,主要体现在:(1)电站的寿命在2000次左右,远低于理论值3000到5000次;(2)电站整体响应速度比子单元慢近乎一个数量级,整体效率及出力精度比子单元低2-5%;(3)另外储能电站难以实现多机组集群并联及分布式协调控制。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四个方面:(1)基于电池储能规模化系统集成拓扑结构优化设计及典型应用的仿真研究,提出规模化电池储能系统拓扑优化结构、集控与子系统自治的协调控制策略,搭建了含8套储能子系统的MW级电池储能电站模拟实验平台,实现了储能集群系统协调运行及整体并离网切换功能;(2)基于计及电池健康运行的储能电站能量管理技术研究,提出计及储能电池健康状态、充放电倍率、充放电能力及SOC等约束条件的储能电站综合能量管理策略,实现了储能电站电池系统的健康管理;(3)基于风电场功率波动概率模型,分别以平抑风电场波动、跟踪计划出力、抑制爬坡速率、减少风电场弃风为目标,建立了风储一体化调度管理平台并开展示范应用;(4)基于分布式储能系统的框架设计和功能配置方法,提出电池储能系统在城市电网多点接入的功率分配方法、综合调度技术及总体设计方案,实现了5点分布式储能平抑城市快速增长负荷的示范应用。
效益分析项目成果应用于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储能电站及甘肃瓜州干河口南北风电场,有效支撑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与运行;项目编制的电池储能系统相关行业标准与企业标准,有效推动了以国网公司为主导的储能技术应用标准化;另外项目储能集群控制、电池健康管理、风电场应用、城市多点应用等策略应用于数十家电池储能相关厂商,指导相关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节支总额9180.37万元,有效推动了电池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其产品的科学应用。
图1 1号储能电池舱平面布置图
图2 簇内电池模块装配示意图
该储能电站设有4座集装箱式储能电池舱及储能升压一体舱,由北向南依次布置,分别编号为1~4号。
每座储能电池舱长13.7m、宽2.43m、高2.95m,南、北两侧16个箱门,每个箱门对应一簇电池组,其中北侧
图3 1号储能电池舱顶部变色
通过现场勘验发现以下燃烧痕迹特征:①电池舱顶部中间区域变色最重、向东西两侧逐渐变轻(见图3);
②北侧中间部位电气舱门及3、4簇电池组对应箱门变形变色最重且向外弯曲,内部空调机烧损变色严重,其余箱门外表面仅有轻微过火痕迹,内部簇门密封胶条局部脱落、空调机烧损变色较轻;③南侧中间电气舱门外表面形成1个V字型痕迹,V型痕迹底部位于舱门中间部位,对应两侧11、12簇电池组箱门变形变色较重,其余箱门仅有轻微过火痕迹;④北侧中间部位气体灭火系统未动作,气体容器瓶靠近4簇电池组一侧鼓胀,4簇电池组呈现鼓胀挤压变形,接线全部烧损脱落,上述接线绝缘层
中国设备工程 2023.10(上)
图4 12号电池模块热失控烧损痕迹
起火时间认定
根据第一报警人孔某宇反映,2023年4月22日
时许对1、3、4号储能电池舱进行满充实验,17时30
许其在测试车内听到“嘭”的爆炸声,17时51分切断充电回路后才拨打报警电话。
调取119报警记录,4月17时56分119指挥中心接到孔某宇电话报警。
对储能电站监控中心后台数据提取分析,4月22日17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