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7
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内容(一)现状分析对公园用地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评定,为公园规划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1)公园在城市中的位置,附近公共建筑及停车场的情况,游人的主要人流方向、数量及公共交通的情况,公园外围及园内现有的道路广场情况性质、走向、标高、高度、地面材料等。
(2)当地多年积累的气象资料:每月最低/最高气温、湿度、降雨量及历年最大暴雨量,每月阴天日数、风向和风力等。
(3)用地的历史沿革和现在的使用情况。
(4)公园规划范围界限,周围红线及标高,园外环境景观的分析、评定。
(5)现有园林植物、古树、大树的品种、数量、分布、高度、覆盖范围、地面标高、质量、生长情况、姿态及观赏价值的评定。
(6)现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立面形式、平面形状、质量、高度、基地标高、面积及使用情况。
(7)园内及公园外围现有地上地下管线的种类、走向、管径、埋置深度、标高和柱杆的位置高度。
(8)现有水及水系的范围、水底标高、河床情况、常水位、最高及最低水位,历史上最高洪水位的标高,水流的方向、水质及岸线情况,地下水的常水位及最高、最低水位的标高、地下水的水质情况。
(9)现有山峦的形状、坡度、位置、面积、高度及土石的情况。
(10)地貌、地质及土壤情况的分析评定,地基承受力、内摩擦角度、滑动系数、土壤自然安息角。
(11)地形、标高、坡度的分析评定。
(12)风景资源与风景视线的分析评定。
一般做出公园位置图和现状分析图。
(二)总体设计方案确定全园的总体布局,对公园各部分做出全面的安排。
常用的比例为1:500、1:1000或1:2000。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公园场地设计及周边关系处理,包括公园用地内外环境关系的设计处理,城市相关因素分区,园外借景或障景的分析和设计处理。
(2)公园主题、性质、特色、风格的确定。
(3)公园的布局结构、功能分区、游人容量。
(4)公园景区组织和景点具体构思设计。
(5)公园内景观建筑、服务建筑、管理建筑的布局及建筑形式的确定。
综合性公园选址及园内设置规划设计摘要阐述了综合性公园的分类与功能,总结了综合性公园的面积、位置及园内设置的规划设计,以供参考。
关键词综合性公园;选址;园内设置;规划设计综合性公园是城乡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城乡面貌、环境保护、人民的文化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1-4]。
1 综合性公园的分类与功能1.1 综合性公园分类一是全市性公园。
全市性公园是为全市居民服务,是全市公共绿地中面积较大、活动内容和设施较完善的绿地。
用地面积因全市居民总人数不同而异,其服务半径为2~3 km,步行30~50 min可达。
二是区级公园。
区级公园为行政区的居民服务。
其面积按该区居民人数而定,园内有较丰富的内容和设施。
其服务半径为1.0~1.5 km,步行15~25 min可达。
1.2 综合性公园功能综合性公园对丰富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承担着重要任务。
一是游乐休憩方面。
为增强人民的身心健康,设置游览、娱乐、休息的设施,要全面地考虑各种年龄、性别、职业、习惯等人群的不同要求,尽可能使来到综合性公园的游人能各得其所。
二是政治文化方面。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介绍时事新闻,举办节日游园活动、国际友好活动,为共青团、少先队的组织活动提供场所。
三是科普教育方面。
宣传科技新成就,普及工农生产与军事国防知识,提高群众文化水平。
2 综合性公园的面积和位置规划设计2.1 面积规划设计按综合性公园的任务需有较多的活动内容和设施,故用地需要有较大的面积,一般不少于10 hm2。
在假日和节日里,游人的容纳量为服务范围居民人数的15%~20%,每个游人在公园占有的平均面积为60 m2。
全市性综合公园至少应容纳全市居民中10%的人同时游园。
综合性公园面积的确定,还应全面考虑与城乡规模、性质、用地条件、气候、绿化状况及公园在城乡中位置与作用等因素。
2.2 位置规划设计在选址时应考虑:一是综合性公园的服务半径应使生活居住用地内的居民能方便地使用,并与城乡主要道路有密切的联系。
概念、指标:建成区总面积绿化种植面积绿地率= 建成区总面积植被垂直投影面积绿化覆盖率= 树林总面积树木垂直投影面积郁闭度= 公园设计有关规范1. 与都市规划旳关系:管线从乔木、灌木下部通过,其埋深不小于1.5米,从现实状况大树下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不小于3米。
2. 内容与规模限定:1)综合性公园包括多项文化娱乐设施,面积不得不不小于10公顷;2)小朋友公园有科普游戏设施面积不得不不小于2公顷;3)动物园内检疫站、隔离场、饲料厂、兽医院等设施面积不小于20公顷;4)专类动物园全园面积宜在5~20公顷之间;5)植物园面积应不小于40公顷;6)专题植物园面积宜不小于2公顷;盆景园面积宜不小于2公顷。
7)其他专类公园,全园面积宜不小于2公顷。
8)居住区公园面积随居住人口数量而定,宜在5~10公顷之间。
居住小区游园面积宜不小于0.5公顷。
9)面积不小于10公顷旳公园,应按游人容量旳2%设置厕所蹲位,不不小于10公顷按游人容量旳1.5%设置,男女蹲位比例为1:1.5,厕所服务半径不超过250米,10)公共坐凳座椅,其数量按游人容量旳20%~30%设置,但平均每公顷陆地面积上座位最低不少于20个,最高不得超过150个。
3. 容量计算:市区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以60平方米为宜,居住区公园以30平方米为宜,最低人均占有面积不得低于15平方米,风景名胜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宜不小于100平方米。
4. 公园游人容量计算公式: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公园总面积公园游人容量=公式表达:M A A C = 5. 布局:园路路网密度宜在200~380米∕公顷之间,动物园旳路网密度宜在160~300米∕公顷之间。
6. 古树名木保护:成林地带外缘树冠垂直投影以外5米所围合旳范围;单株树时同步满足树冠垂直投影及其外侧5.0米宽和距树干基部外缘水平距离为胸径20倍以内。
7. 人力剪草机修建旳草坪坡度不应不小于25%。
8. 硬底人工水体旳近岸2.0米范围内旳水深,不得不小于0.7米,达不到此要设防护栏,无护栏旳园桥、汀步附近2米范围内水深不得不小于0.5米。
公园设计方案简介公园是城市重要的绿地空间,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锻炼和社交交流的场所。
本文将介绍一种公园的设计方案,旨在提供一个舒适、美观且功能齐全的公园环境。
一、总体规划1.目标和定位该公园的目标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安静祥和的休憩场所,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公园的定位是一个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功能设施于一体的综合性绿地。
2.设计原则公园设计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自然性:尽可能保留并强调原有的自然景观,保护植被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 互动性:提供各种户外娱乐和运动设施,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和互动。
- 可达性:合理规划公园的入口和道路系统,确保市民方便进入和离开。
- 可持续性: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使公园建设和运营具备可持续性。
二、景观设计1.植被和花卉公园内将种植各种乔木、灌木和花卉,以打造丰富多样的景观。
植被的选择应以本地植物为主,以提高生存率和自然适应性。
花卉的选择应注重季节性和色彩搭配,以创造出不同季节的鲜花盛景。
2.水景设计公园内将考虑加入水景设计,如人工湖、喷泉和小溪等。
这些水景不仅能够提供观赏价值,还可以改善空气湿度和降低气温,为市民带来清凉和舒适的感受。
3.道路和步道公园内将规划出适合散步和骑车的道路和步道。
道路和步道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性,同时为不同年龄和体力的人提供不同难度和长度的选择。
三、功能设施1.运动设施公园内将设有多种运动设施,如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和健身器材区等,以满足市民的运动需求。
设施应具备良好的使用性和安全性,同时兼顾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
2.娱乐设施公园内将设置一些娱乐设施,如儿童游乐场、露天剧场和公共广场等。
这些设施旨在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使公园成为社交交流的中心。
3.休息设施公园内将设置休息设施,如长凳、树荫休息区和露天咖啡座等。
这些设施将为市民提供休息和休憩的场所,方便他们享受公园的美景。
四、管理与维护1.管理团队公园应设立专门的管理团队,负责公园的运营和管理工作。
【景观设计】综合性公园的功能分区讲解公园内功能分区规划的依据是根据公园所在地的⾃然条件,如地形、⼟壤状况、⽔体、原有植物、已经存在并要保留的建筑物或历史古迹、⽂物情况等,尽可能地“因地、因时、因物”⽽“制宜”,结合各功能分区本⾝的特殊要求以及各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公园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进⾏分区规划,还要根据公园的性质和内容,游⼈在园内设有多种多样的游乐活动,活动内容、项⽬与设施的设置应满⾜各种不同的功能、不同年龄⼈们的爱好和需要。
公园的功能分区⼀般可分为安静游览区、⽂化娱乐区、⼉童活动区、园务管理区和服务区。
1.安静游览区是以观赏、游览和休息为主的空间,包含亭、廊、轩、榭、阅览室、棋艺室、游船码头、名胜古迹、建筑⼩品、雕塑、盆景、花卉、棚架、草坪、树⽊、⼭⽯岩洞、河湖溪瀑及观赏鱼鸟等⼩动物的庭馆等。
因这⾥游⼈较多,并且要求游⼈的密度较⼩,每个游⼈所占的⽤地定额较⼤,⼀般为100m2/⼈,因此在公园内占有较⼤⾯积的⽤地,常为公园的重要部分。
安静活动的空间应与喧闹的活动空间隔开,以防⽌活动时受声响的⼲扰,⼜因这⾥⽆⼤量的集中⼈流,故离主要出⼊⼝可以远些。
⽤地应选择在原有树⽊最多、地形变化最复杂、景⾊最优美的地⽅,如丘陵起伏的⼭地、河湖溪瀑等⽔体、⼤⽚花草森林的地区,以形成峰回路转、波光云影、树⽊葱茏、鸟语花⾹等动⼈的景⾊。
安静游览区可灵活布局,允许与其他区有所穿插。
若⾯积较⼤时,亦可能分为数块,但各块之间可有联系。
⽤地形状不拘,可有不同的布置⼿法,空间要多变化。
2.⽂化娱乐区⽂化娱乐区是为游⼈提供活动的场地和各种娱乐项⽬的场所,是游⼈相对集中的空间,包含俱乐部、游戏场、表演场地、露天剧场或舞池、溜冰场、旱冰场、展览室、画廊、动物园地、植物园地等。
园内⼀些主要建筑往往设在这⾥,因此⽂化娱乐区常位于公园的中部,成为公园布局的重点。
布置时也要注意避免区内各项活动之间的相互⼲扰,要使有⼲扰的活动项⽬相互之间保持⼀定的距离,并利⽤树⽊、建筑、地形等加以分隔。
一、设计原则●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彰显特色,富于变化.●注意大小比例,大园补白,小园点景.●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们对的环境需要.●表现地方特色和时代风格.●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状自然地形,便于日常管理.●正确处理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的关系,注重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二、布局形式●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三、功能分区●科学普及文化娱乐区本区的主要功能是开展科学文化教育,使广大游人在游乐中受到文化科学、生产技能等教育。
它具有活动场所多、活动形式多、人流多等特点,可以说是全园的中心。
主要设施有展览馆、画廊、文艺宫、阅览室、剧场、舞厅、青少年活动室、动物角等。
本区应设在靠近主要出入口、地形较平坦的地方。
平均每人有30平米的活动面积。
●体育活动区本区的主要功能是便于广大青少年展开各项体育活动。
它具有游人多、集散时间短、对其他项目干扰大等特点。
本区可设置各种球类、溜冰、游泳、划船等场地,其布局应尽量靠近城市主干道,或专门设置出入口。
凹地设立游泳池,高处设置看台、更衣室,林间空地设置武术、太极拳、羽毛球等活动场地。
●儿童活动区本区是为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而设立的。
具有占地面积小、设施复杂等特点,其中设施要符合儿童心理,造型应色彩明快尺度小。
主要设施有秋千、滑梯、跷跷板、滚筒和电动设施等。
本区多布置在公园出入口附近或景色开朗处,入口出多数会设置雕像。
●游览休息区本区主要功能是供人们游览、休息、赏景。
具有占地面积大、游人密度小的特点。
本区可以在园林中广泛分布,宜设置在距出入口较远之处,地势起伏、临水观景、视野开阔之处,树多、绿化、美化之处,应与体育活动区、儿童活动区、闹市区分隔。
其中适当设置阅览室、茶室、画廊、凳椅等,但要求艺术性高。
●公园管理区本区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公园各项活动,具有内务活动多的特点。
多设置在专用出入口内部、内外交流联系方便之处。
周围用绿色植物与各区分隔。
主要设施有办公室、工具房、职工宿舍、食堂、苗圃等。
综合性公园设计方案综合性公园设计方案一、设计理念:本综合性公园设计方案的理念是“绿色生态、健康休闲、文化康养”,以自然、健康、文化为核心,打造一个具备休闲娱乐功能、生态环境功能和文化康养功能的多功能综合性公园。
二、布局设计:1. 休闲娱乐区域:该区域主要包括户外运动场、儿童游乐设施、露天咖啡厅等设施,满足人们开展各类户外运动活动和休闲娱乐的需求。
同时,设置宽敞的草坪和游乐设施供儿童游玩,增加家庭亲子休闲的场所。
2. 生态环境区域:该区域主要包括湖泊、草地、花坛等自然景观,通过合理植被布局,打造一个绿意盎然、鲜花盛开的生态环境。
在湖泊周围设置散步小道和休憩亭,供人们散步、观景、休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 文化康养区域:该区域主要包括文化展览馆、图书馆、健身区、音乐喷泉等设施,为人们提供学习、文化交流和身心健康的场所。
此外,设置能够承办文化演出和展览的场馆,举办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三、设施设计:1. 公共设施:设置洗手间、休息区、自行车停车区等公共设施,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服务。
2. 健身区:设置健身器材和户外运动场地,供人们进行健身和体育活动。
3. 水域设施:在湖泊中设置游船租赁点,供游客乘坐游船欣赏湖泊美景。
此外,设置喷泉和水景装饰,增加水域的美观度。
4. 儿童游乐设施:设置儿童爬梯、秋千、滑梯等儿童游乐设施,满足儿童游玩的需求。
四、环境保护:1. 垃圾分类:设置垃圾桶,并标注垃圾分类指引,鼓励游客进行垃圾分类,保护环境。
2. 植被保护:在规划设计中充分保护现有的植被,选用当地适应性强的植被种类,提高植被的生态环境适应性。
3. 水资源利用:合理规划湖泊和花坛的水资源利用,设立水资源回收系统,循环利用水资源。
五、安全设计:1. 道路交通:设计合理的交通流线,分离行人和车辆通道,确保游客的安全。
2. 防护措施:设置围栏、防护网等设施,确保游客的安全。
3. 应急设施:设置适量的消防栓和安全出口,提供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救援。
公园规划设计方案第1篇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园作为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其规划与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本项目旨在为某城市新区打造一座集休闲、娱乐、健身、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以满足市民多元化需求,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二、规划原则1. 合法合规: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公园规划建设的合法性。
2. 生态优先:充分保护和利用现有自然资源,构建生态、环保、可持续的公园环境。
3. 人本理念:以人为本,关注市民需求,提供舒适、安全、便捷的游憩空间。
4. 文化特色: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展现城市独特风貌。
5. 创新设计:运用现代设计手法,打造具有前瞻性和示范性的公园。
三、规划目标1. 创建生态、环保、可持续的公园环境。
2. 提供多样化、高品质的游憩空间。
3. 展示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形象。
4. 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规划内容1. 总体规划(1)公园面积:根据地块实际情况,确定公园总面积。
(2)功能分区:结合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周边环境等因素,将公园划分为以下功能区:入口区、休闲娱乐区、健身运动区、儿童活动区、生态保育区、文化展示区等。
(3)交通组织:合理规划公园内外交通,确保游客安全、便捷地到达各功能区。
2. 各功能区规划(1)入口区:设置公园主入口、次入口,配备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
(2)休闲娱乐区:设置休闲广场、草坪、茶室、咖啡厅等设施,提供舒适的休闲空间。
(3)健身运动区:设置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健身步道等设施,满足市民运动健身需求。
(4)儿童活动区:设置儿童游乐场、亲子活动区、科普教育基地等设施,关注儿童成长需求。
(5)生态保育区:保护和恢复现有生态环境,设置观鸟、摄影等设施,提高市民生态意识。
(6)文化展示区:展示地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设置雕塑、景墙、展览馆等设施。
3. 景观规划(1)植物配置: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土壤的植物种类,注重季相变化,营造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
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内容
(一)现状分析
对公园用地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评定,为公园规划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1)公园在城市中的位置,附近公共建筑及停车场的情况,游人的主要人流方向、数量及公共交通的情况,公园外围及
园内现有的道路广场情况性质、走向、标高、高度、地面
材料等。
(2)当地多年积累的气象资料:每月最低/最高气温、湿度、降雨量及历年最大暴雨量,每月阴天日数、风向和风力等。
(3)用地的历史沿革和现在的使用情况。
(4)公园规划范围界限,周围红线及标高,园外环境景观的分析、评定。
(5)现有园林植物、古树、大树的品种、数量、分布、高度、覆盖范围、地面标高、质量、生长情况、姿态及观赏价值
的评定。
(6)现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立面形式、平面形状、质量、高度、基地标高、面积及使用情况。
(7)园内及公园外围现有地上地下管线的种类、走向、管径、埋置深度、标高和柱杆的位置高度。
(8)现有水及水系的范围、水底标高、河床情况、常水位、最高及最低水位,历史上最高洪水位的标高,水流的方向、
水质及岸线情况,地下水的常水位及最高、最低水位的标
高、地下水的水质情况。
(9)现有山峦的形状、坡度、位置、面积、高度及土石的情况。
(10)地貌、地质及土壤情况的分析评定,地基承受力、内摩擦角度、滑动系数、土壤自然安息角。
(11)地形、标高、坡度的分析评定。
(12)风景资源与风景视线的分析评定。
一般做出公园位置图和现状分析图。
(二)总体设计方案
确定全园的总体布局,对公园各部分做出全面的安排。
常用的比例为1:500、1:1000或1:2000。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公园场地设计及周边关系处理,包括公园用地内外环境关系的设计处理,城市相关因素分区,园外借景或障景的分
析和设计处理。
(2)公园主题、性质、特色、风格的确定。
(3)公园的布局结构、功能分区、游人容量。
(4)公园景区组织和景点具体构思设计。
(5)公园内景观建筑、服务建筑、管理建筑的布局及建筑形式的确定。
(6)公园中道路与游览组织安排以及各出入口的布置。
(7)公园中河湖水系的规划、水底标高、水面标高的控制及水
上构筑物的控制。
(8)竖向规划及主要工程措施,包括地形的处理、土方量的估算和园林工程规划,如护坡、驳岸、挡土墙、围墙、变电
站、厕所、消防、喷泉及生活用水、排水、供电、广播通
讯等项目的具体规划布置。
(9)植物景观与配置规划,制定苗木计划,估算树种价格和数量。
(10)做出土地使用平衡表、工程量计算、投资概算。
(11)做出分期建设安排。
(12)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总体设计方案成活包括总体设计方案说明书和图纸。
图纸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公园总平面图、功能分区图、景区与景点图、竖向规划图、道路及游览线规划图、种植规划图、建筑规划布局图、主要景点透视图若干和全园或局部鸟瞰图。
(三)初步设计
在全园规划的基础上,对公园的各个地段及各项工程设施进行初步设计。
常用的图纸比例为1:500-1:200。
(1)主要出入口、次要出入口和专用出入口的初步设计,包括大门建筑、内外广场、服务设施、园林小品、绿化种植、
市政管线、室外照明、汽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棚等的初
步设计。
(2)各功能区的初步设计,各区的建筑物、室外场地活动设施、绿地、道路广场、园林小品、植物种植、山石水体、园林
工程、构筑物、管线、照明等的设计。
(3)园内各道路的走向、横纵断面、宽度、路面材料及做法,道路中心线坐标及标高,道路长度及坡度、曲线及转弯半
径,航道书的配植,道路透景观线。
(4)各种园林建筑初步设计方案,平面、立面、剖面、主要尺寸、标高、坐标、结构形式、建筑材料、主要设备。
(5)各种管线的规格、管径尺寸、埋置深度、标高、坐标、长度、坡度;电杆灯柱的位置、形式、高度,水、电表位置,变电或配电间,广播室位置,广播设施配置,室外照明方
式和照明点位置;消火栓位置。
(6)地面排水的设计,分水线、汇水线、汇水线面积、明沟或暗管的大小、线路走向、进水口、出水口的曹井位置。
(7)土山、石山设计,平面范围、面积、坐标、等高线、标高、立面、立体轮廓、叠石的艺术造型。
(8)水体设计,河湖的范围、形状、湖底处理、标高、水面控制标高、岸线处理。
(9)各种建筑小品的位置、平面形状、立面形式。
(10)园林植物的品种、位置和配植形式,确定乔木和灌木的群植、丛植、孤植与绿篱的位置、花卉的位置,草地的范
围。
(四)植物种植设计
依据树木种植规划,对公园各地段进行植物配置。
常用的图纸比例为1:500,1:300或1:200。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树木种植的位置、标高、品种、规格、数量。
(2)树木配植形式,平面、立面形式及景观。
乔木与灌木,落叶与常绿,针叶与阔叶等的树种组合。
(3)蔓生植物的种植位置、标高、品种、规格、数量、攀缘和栅架情况。
(4)水生植物的种植位置、范围,水底与水面的标高,品种、规格、数量。
(5)花开的布置,花坛、花架、花境的位置,标局、品种、规格、数量。
(6)草坪的位置、范围、标高、地形坡度、品种。
(7)植物在近期与远期需要保留、疏代写调整的方案。
(8)园林植物的修剪要求,植物的种植方式、养护方法。
(9)植物材料表:品种、规格、数量、种植日期、价格、采购地点。
(五)施工详图
按初步设计的意图,对园内各造景要素进行施工设计,制定施工图纸与说明,常用的图纸比例为1:100,1:50或1:20。
包括的内容
主要有:
(1)园林建筑、服务建筑、管理建筑和活动设施及场地的施工详图。
(2)道路广场铺装设计及回车道、停车场的施工详图。
(3)叠石、雕塑、栏杆、踏步、说明牌、指路牌等小品的施工详图。
(4)水体护坡、驳岸、挡土墙、围墙、台阶、花坛等园林工程的施工详图。
(5)给水工程:喷水池、水闸、泵房、灌溉管网、设备等的施工详图。
(6)排水工程:雨水进水口、明沟、窑井、出水口及厕所化粪池的施工详图。
(7)供电及照明、配电间或变电间、电杆、灯柱、照明灯等施工详图。
(8)广播通讯:广播室施工图,广播设备及电话亭施工详图。
(9)废物收集处、果皮箱的施工详图。
(六)编制预算表
对于公园的设计,预算表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公园建设的工程项目、工程量、建筑材料、价格预算表。
(2)园林建筑物、活动设施及场地的项目、面积、容量表。
(3)建园的人力配备、机械、技术要求、工作日数量、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