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现代电子信息装备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 格式:pdf
- 大小:95.02 KB
- 文档页数:1
美国军事电子装备市场未来走势美国军事电子装备市场主要由通信设备、雷达、机载电子战装备和光电装备等部分组成。
据美防务市场服务(DMS)公司预测,未来十年,美国军事电子装备市场的总规模约为1413.37亿美元,各部分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一、通信设备1.机载通信设备未来十年,美国的机载通信设备市场约20亿美元。
预计,6500架新的作战飞机都将安装机载通信设备,其中作战飞机3500架、无人侦察机3000架。
另外,老飞机的升级改造也需要新型的机载通信设备。
从技术需求来看,由于联合作战的需要,美军及其盟军需要通用的机载通信设备以及传输传感器数据的数据链。
因此,美国及北约都将“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JTRS)和“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MIDS)作为优先发展项目。
这两种通信设备将成为美国未来机载通信设备市场繁荣的“催化剂”。
美国研制的ARC-210型电台是符合JTRS要求的电台。
它采用模块化结构,易于重新配置和升级,并提供抗干扰的特高频(UHF)/甚高频(VHF)/调幅(AM)/调频(FM)通信,以及单信道地面与机载无线电系统的波形。
它通过视距通信链或卫星通信链,能在加密或抗干扰模式下工作。
该设备已在美军的B-52、F/A-18E/F等10多种作战飞机上安装,并得到了盟军的大量订货合同。
这表明ARC -210电台已成了美军及盟军的标准机载通信设备。
到2001年2月,该电台的订货量已超过10000台。
MIDS是美国在研制“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的基础上,与盟国共同开发的更小、更轻、更廉价的系统。
它用来传输从各种平台上的各种传感器所获得的信息,最终使之融合,为指战员提供战场态势图像。
该系统将安装在美军与盟军的各种作战飞机上,如美国的F/A-18、B-2、机载激光武器飞机、北约的“阵风”、“台风”、“狂风”战斗机等。
它将最终替代JTIDS系统,成为空军的“神经中枢”。
下一代飞机(如F/A-22战斗机与RAH-66“科曼奇”直升机)将采用更先进的一体化通信、导航和识别系统(ICNCA)。
电子战装备技术发展展望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设备已广泛渗透到各种作战装备和作战行动当中,从侦察、监视到预警,从通信、指挥到控制,从情报处理到作战决策,都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设备。
未来武器系统的先进程度将越来越取决于其电子信息系统的先进程度。
未来战争中电磁频谱控制权的斗争将会更加激烈,对电磁优势的争夺将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制高点。
1、未来电子战装备技术的发展趋势1.1日趋一体化和通用化现代战争中,战场上的电磁环境日益复杂,以往那种彼此分立、功能单一的电子战装备已远远不能适应作战需要了。
一体化和通用化已成为当前电子战装备发展的重点和未来电子战装备总的发展方向。
所谓一体化,就是将功能相近、相互关联的数个设备组合成一个系统,从而简化系统,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电子战装备的信息综合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同时对付多种威胁。
如美军的F-4G"野鼬鼠"电子战飞机,将雷达告警系统、双模干扰吊舱、箔条和闪光弹投放系统、反辐射导弹发射系统与机上的雷达、导航、显示等电子系统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对敌方雷达告警、识别和精确定位,然后酌情施放电子干扰软杀伤或发射反辐射导弹硬摧毁。
所谓通用化,是指电子对抗系统的设备普遍采用标准化的模块结构,通过组建多种作战平台通用的弹性系统骨架,使不同的系统、设备之间尽可能拥用相同的电子模块,相互之间可以通用,根据不同的对抗对象快速组装成功能不尽相同的电子战装备。
这样,避免了设备的重复研制,降低了成本造价;减少了设备、器件的种类,简化了系统的后勤保障和技术维护;并最终有效地提高电子对抗系统的反应速度和作战效能。
例如,美国现装备使用的电子对抗设备的型号达200多种,这些装备的设计、生产和维护极为复杂。
而目前美军F-15战斗机上所使用的AN/ALQ-135电子干扰系统以及新研制的AN/ALQ -165电子干扰系统,则都遵循了新的模块化设计原则。
法国研制成功的TMV-433电子战装备,既可用于舰船、潜艇上,又可用于直升机、巡逻机和海岸上,并能够根据作战平台不同,调整系统组件。
美军电子战装备发展状况探讨摘要:介绍了美军电子战装备的最新发展情况。
主要介绍了美军最新发布的《电子战战略》的发展目标。
简要论述了美军陆军、空军和海军的电子战装备。
关键词:美军;电子战装备;发展探讨引言美军作为世界上电子战能力最先进的国家,一直保持着对电子战建设发展的高度关注。
随着电子战理论的创新和在军事行动中的不断实践与发展,美军认识到电子战的发展与美军转型息息相关,优先进行电子战转型对于实现美军的军队整体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此,美军正在按既定的规划稳步推进电子战的全面转型,以塑造全新的作战能力,巩固其在电子战领域绝对领先的优势。
为适应电子战转型的需要,美军近年来将电子战装备作为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加大了投入和更新换代,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1 美军电子战装备的最新发展2017年1月,美国国防部正式发布《电子战战略》。
《电子战战略》由国防部电子战执行委员会拟定,经参联会和各军种评审后提交国防部长签署发布的。
《电子战战略》指出,美国电子战的发展愿景是通过敏捷、自适应和综合的电子战,在各种军事行动中进攻性地夺取电磁频谱优势,发展目标包括:(1)构建电子战体系以确保电磁频谱优势(2)为21世纪的电子战和电磁频谱作战进行作战训练和教育(3)为部队提供敏捷、自适应和综合的电子战能力(4)加强与工业界、学术界、政府机构和联盟的伙伴关系2017年4月,美国陆军发布新版FM3-12《赛博空间和电子战作战》野战手册。
该条令手册阐述了赛博空间行动、电子战、赛博空间电磁行动的基础知识与指导原则,提供了美国陆军赛博空间行动与电子战作战战术和流程,对统一的陆地作战和联合作战提供支持。
2017年10月,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发布了《决胜灰色地带—应用电磁战重获局势掌控优势》报告。
报告指出电磁战是应对中俄“灰色地带挑衅”的有效措施,分析了美国的电磁战能力需求及其作战优势,提出了应用小型无人机“蜂群”等新的电磁战概念及其技术以实施精确打击和电子进攻。
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装备中的应用与发展在当今的军事领域,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决定战斗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精确制导武器到卫星通信系统,从战场态势感知到网络战,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重塑现代战争的形态和作战方式。
首先,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装备中的应用体现在精确制导武器方面。
精确制导武器是现代战争中的“撒手锏”,它能够在远距离上精确打击目标,大大提高了作战效能。
例如,导弹通过卫星导航、惯性导航和红外成像制导等技术的结合,能够实现对目标的高精度打击。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的“战斧”巡航导弹就凭借其精确制导技术,对伊拉克的重要目标进行了有效的打击。
此外,激光制导炸弹和末敏弹等武器也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武器的精确打击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
其次,电子侦察与监视技术为军事行动提供了重要的情报支持。
卫星侦察、无人机侦察和电子侦察飞机等手段能够获取敌方的军事部署、通信信号和电磁频谱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军方可以了解敌方的作战意图和行动规律,为制定作战计划和实施作战行动提供依据。
例如,美国的“锁眼”系列侦察卫星能够拍摄高分辨率的图像,为美军提供了大量的情报。
同时,电子监听技术可以截获敌方的通信内容,分析敌方的指挥体系和作战计划。
在现代战争中,谁掌握了更多、更准确的情报,谁就能够在战场上占据主动。
再者,军事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得益于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
高速、安全、可靠的通信系统对于指挥作战至关重要。
卫星通信技术使得军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通信,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战术通信网络则可以将战场上的各个作战单元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
此外,加密技术的应用保证了通信的安全性,防止敌方截获和破译重要信息。
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抗干扰通信技术能够确保通信的畅通,保证作战指挥的有效性。
另外,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装备的智能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世界军事装备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世界军事装备技术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
本文将概述近年来军事装备技术的全球发展现状、技术创新、军事应用、国际合作等方面,以展现世界军事装备技术的蓬勃发展。
一、前言世界军事装备技术发展迅速,受益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的推动。
各国都在竞相研发先进的军事装备,以提升自身军事实力和国防水平。
在这一过程中,技术创新、军事应用和国际合作成为推动军事装备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技术创新1、高新技术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在军事装备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无人机、智能战斗机器人、智能弹药等新型军事装备应运而生,极大地提高了作战效率和战斗力。
2、新材料技术新材料技术的发展也为军事装备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例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新型材料的出现,使得军事装备在轻量化、高性能化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军事应用1、信息化战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战争逐渐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形态。
军事装备技术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类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出现,使得作战指挥、战场控制、情报侦察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2、智能化战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智能化战争的兴起。
智能无人系统、智能弹药等智能化军事装备的应用,使作战行动更加高效、精确和灵活。
四、国际合作1、跨国联合研发为了应对全球共同的安全挑战,各国纷纷开展跨国联合研发项目,共同推动军事装备技术的发展。
例如,美国与多个国家联合研发F-35战斗机、英国与法国联合研发“暴风”战斗机等。
这种合作模式有效提高了研发效率,降低了成本,并促进了技术的共享和交流。
2、技术交流与转让在国际合作方面,各国还通过技术交流与转让的方式,共同推动军事装备技术的发展。
一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军事技术,以帮助其提升自身的军事实力。
此外,各国还在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框架下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以推动全球军事装备技术的整体发展。
美国陆军部队信息系统装备发展建设情况及启示作者:岳松堂李丹来源:《现代兵器》2017年第10期本文全面研究了美国陆军部队信息系统装备发展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深入分析了其发展建设的主要做法,最后总结提炼了其发展建设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基本情况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美国陆军信息系统装备建设经历了海湾战争前的军兵种系统独立建设的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军兵种系统集成建设阶段以及21世纪以来实现体系功能整体融合的一体化发展阶段。
形成阶段 20世纪50年代,苏联相继研制成功原子弹和氢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为了防备苏联的战略突袭,美军于1958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军事信息系统——“赛其”半自动化防空指挥控制(C2)系统。
该系统首次实现了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和指挥决策过程中部分作业的自动化,开始了作战行动中指挥控制方式由手工作业为主向自动化作业转化的质变过程。
针对C2系统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暴露出来的通信能力弱、可靠性差等缺陷,美军随后在其基础上增加一个C(通信),使之成为C3系统。
C3概念的出现表明美军已逐渐认识到,指挥、控制与通信在现代战争中应融合为一个整体。
1977年,美军首次将情报(I)作为不可缺少的要素融入到C3系统中,形成了C3I系统。
此举确立了以指挥控制为核心、以通信为依托、以情报为灵魂的一体化信息系统体制,反映出美军信息化建设在观念和认识上的新突破。
1989年后,为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速度,美军在C3I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另一个C(计算),使C3I系统演变为C4I系统。
在美军信息系统装备发展的大背景下,美国陆军于20世纪60年代研制了由战术指挥系统、射击指挥系统和后勤物资保障系统组成的陆军自动化数据系统,即第一代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
20世纪80年代,美国陆军研制了战略级的陆军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和被称为“五角星”系统的第二代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ATCCS)。
作为形成阶段美国陆军的骨干信息系统装备,第二代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包括机动控制系统(MCS)、先进的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AFATDS)、前方地域防空C3I系统(FAADC3I)、全源分析系统(ASAS)、战斗勤务支援控制系统(CSSCS),分别用于遂行机动控制、火力支援、近程防空、勤务支援、情报与电子战五大指挥控制功能。
美军电子战技术新动向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迅猛发展而引起的新军事革命,将直接改写未来的战场格局,并给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带来深刻影响。
本文从电子战技术和装备的发展特点两个方面,结合美国电子战的现状对美军电子战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1 美军电子战技术的发展特点1.1 强调信息优势,重视提高信息获取能力"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
这是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的名言。
面向21 世纪,美军特别重视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强调对战场态势的了解,不断建立和完善情报侦察和监视体系。
2000 年 1 月 5 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理查德·迈尔斯声称,美军已决定将信息战正式纳入军事行动和作战行动范畴,2 月 15 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主持召开了史无前例的"网络安全高峰会议",5 月,美参联会《2020 联合构想》提出,美军在未来战争中要夺取和保持信息优势,"凭借信息优势取得决策优势"。
陆军新近部署的车载情报侦察系统将进一步提高获取战场信息的能力。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国依赖现在和未来的技术,即高质量的情报、监视、侦察技术,将继续保持在这一领域的优势。
1.2 电子战的重点是 C4ISR 对抗和精确制导武器的对抗未来战场上精确制导武器以其极高的命中率和作战效能成为主战兵器。
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装备和广泛使用,使对抗精确制导武器成为未来战场的重要内容。
由于精确制导武器的关键部分是电子系统,所以电子对抗是对付精确制导武器的最有效手段。
美国军方未雨绸缪,在拥有强大的精确打击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反精确打击的研究。
C4IS R系统是未来战场上作战双方对抗的焦点。
美国在大力发展自己的 C4ISR 系统的同时,更是着眼于未来的信息化战场,提出了电子斩首的原则,"置盲"敌指挥中心、战斗信息中心,对敌军的各级部队的决策机构进行信息攻击,并积极研制具有大范围压制能力的电子干扰或大功率电磁波武器,提出了采用反辐射武器和精确制导武器攻击节点的战略思路。
兵工自动化Ordnance Industry Automation 2021-0140(1)・22・doi:10.7690/bgzdh.2021.01.006美国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数据建设的发展及启示秦世越1,2,冯占林2(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710071: 2.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41)摘要:为解决我国网络信息系统数据建设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一种网络信息系统数据建设的系统架构。
研究美国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数据建设过程,分析其思想及应用技术,并给出相应的技术建议。
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形成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挖掘及安全保障,确保人员在合适地点、合适时间获取合适信息。
关键词: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全球信息栅格;联合信息环境;数据集成与共享中图分类号:E919文献标志码:ADevelopment and Enlightenment of Data Construction ofMilitary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in United StatesQin Shiyue1,2,Feng Zhanlin2(1.Xidian University,Xi'an710071,China;2.China Academy of E lectronics&Information Technology,Beijing100041,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many problems in data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s in China,a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data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s is proposed.Study the data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US military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analyze its ideas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ies,and give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sugges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can form data collection,storage,analysis,mining,and security to ensure that personnel can obtain the right information at the right place at the right time.Keywords:military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global information grid;joi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data integration and sharing0引言军事网络信息系统是基于统一的网络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环境构建的,将陆、海、空、天、电(网)5维战场空间融为一体,涵盖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和社会域的复杂巨系统,是联合作战任务规划和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的核心支撑,同时也是集成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等功能系统,以及后勤保障、装备管理等后勤系统的桥梁和纽带[1]o 军事网络信息系统的构建,对部队信息化建设和作战样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情报交流李耀国宋福志关世义王淑芬摘要简要分析了美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趋势,特别对美国海军典型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信息化建设是美军应对信息化战争的必然选择,能否取得信息优势是战争成败的关键;武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体系化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也是高新武器装备发展和现役装备改造的方向。
最后,结合美军信息化建设特点,给出了信息化建设的启示与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海军美国前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军事理论、作战样式和战争形态的根本性变化,催生了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
新军事变革是以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整体作战能力为目标的诸领域、诸要素互动发展、有机联系的大系统…。
同时,新军事变革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世界的眼光看问题,必须加强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跟踪研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没有科学借鉴便没有后发优势,也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
深入研究世界新军事变革及其在世界各国军队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反映,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新军事变革和信息化建设规律和本质的认识,有利于借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探索出有我军特色的信息化建设道路。
新军事变革的基础是武器装备的信息化。
历次军事变革都是由武器装备发生质的变化所引发和推动的,武器装备信息化同新军事变革的主要特征和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因果关系。
本文以海军信息化建设研究为主,对其它军兵种信息化建设也有参考作用。
而海军信息化建设工程是一个复杂大系统,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化高新武器装备、信息化战场、熟练使用信息资源/信息化高新装备的信息化人才等,这里以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研究为主。
1美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现状与趋势1.1进行军事转型,谋求信息优势美国军队率先进行军事转型,利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及其所催生的军事变革成果,从武器装备、编制体制、作战理论到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实现革命性转变,以建设一支不断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的信息化军队。
未来的数字化战场将包括武器和武器平台、指挥和控制系统、传感器以及后勤支援系统四个部分。
而这四个部分最终要通过数字化通信网络连接起来,所以有效的通信网络将成为克敌制胜的重要基础。
所有部队,无论是大型战略部队还是小型的步兵分队,无论是前方作战部队还是后勤支援部队都必须装备合适、有效的通信网络设备。
这些网络设备包括重要的通信中心、便携式电台以及简单的手持式数据接收设备。
美国陆军现役的战术无线电通信系统是美军进行信息技术革命,提高作战效率,并最终实现军队数字化的重要基础。
美国陆军对现有无线电系统投入了大量资金,成功地进行了改进,并将它们连接成一个集指挥、控制、态势感知于一体的强大的作战通信网络。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四种系统:“辛嘎斯”无线电系统____“辛嘎斯”无线电系统是由ITT宇航/通信分公司研制生产的具有加密声音和数据传输特性的甚高频(30~88兆赫兹)无线电台。
自1988年投入使用以来,该电台已成为了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在指挥和控制标准作战网中使用的主要声讯无线电台。
该电台采用跳频技术(微处理器在一秒内迅速将传输信号多次进行穿越频段发送)来抵抗敌方的干扰和截听。
1997年又推出了“辛嘎斯”SIP改型无线电台。
该电台通过与外部配装的互联网控制器(INC)的连接来支持无线电战术网络。
它不仅仅为“辛嘎斯”电台网提供了网间和网内的数据通信,同时还可作为两个独立的作战平台的主机以及其它通信系统之间的通信接口。
美国陆军现已装备25万台“辛嘎斯”电台。
“增强定位报告系统”(EPLRS)____该系统是一种由雷锡恩公司研制生产的数字化特高频(420~450兆赫兹)宽带数据无线电台,是“定位报告系统”的改进型,1999年夏首批系统交付部队。
EPLRS无线电台可利用预置格式化信息来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通信,同时还能提供自动实时数据分配,并支持计算机化陆军部队的战术指挥和控制系统。
该电台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能够不依靠GPS卫星接收机而直接向配备了该电台的地面部队和直升机组人员自动地提供有关设备/飞机识别和位置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