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明古国异同比较表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四大文明古国: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对比早期文明诞生于大河之旁,是一个基本常识。
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埃及的尼罗河,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中国的黄河,这些大河流域面积广,支流多,物产丰富,土地肥沃。
人类在经过漫长的采摘和渔猎生活后,逐渐在一些河谷地区种植粮食、饲养家畜,开始定居生活,为文明的出现提供物质基础。
随着人口的增多,人们努力提高食物产量,增强生存能力。
但是如果土地肥力下降或河水泛滥及改道,人们则被迫转移,需要寻找新的定居点。
细分一下,可以发现两河、尼罗河、印度河的稳定性较强,改道的可能性极低,泛滥有一定规律,容易掌握,是这三个区域文明出现较早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黄河与恒河则稳定性较差,经常无规律的泛滥成灾,人们被迫迁徙,所以文明出现较晚。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除了各自特殊的条件,如地质、地貌、海拔、纬度、日照、气温、降水、动植物分布外,很可能与河流的流向有关。
从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前四条河流的干流中下游地区基本呈南北流向,支流少,流域面积相对较小,而黄河与恒河则呈东西流向,支流多,流域面积广。
河流受纬度和日照影响,降水和融雪情况有差别。
南北向河流的干流与支流丰水高峰期基本一致,劲往一处使,所以造成中下游定期泛滥。
而东西向河流的干流与支流丰水高峰期不同,各自发力,方向也有差异,所以造成河水无规律泛滥,甚至频频改道。
时至今日也是如此,南北向河流的自然灾害次数远少于东西向河流。
以尼罗河和黄河为例,比较河流的稳定性,可以看得更清楚。
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发源于赤道南部东非高原上的布隆迪高地,全长6670公里,穿越纬度达35度左右,下游自阿斯旺以下一千多公里几乎没有大的支流。
尼罗河每年6-10月定期泛滥。
人们暂住高处,10月以后,洪水消退,带来新的土壤。
在这些肥沃的土壤上,人们栽培农作物。
这样的规律较早被古埃及人掌握,由于可供耕种地域广,还形成上下埃及,都城也在上游的底比斯和下游的孟菲斯之间轮换。
中国的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全长5464公里,跨越纬度为8度左右,中间还包括一个突兀的“几”字,中下游支流众多,河网密布。
中国文明与其它三个文明古国的区别是什么中国文明与其它三个文明古国的区别及优势古代东方文明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代西亚文明和古中国文明这四大文明。
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区别:在四大东方文明古国中,每一个国家的统治政权都是以父传子这样的形式代代相传。
不把政权外送,只掌握在本族或者同一血缘关系的人手中。
这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由于外族的入侵而失去了独立,中断了古代文明。
如公元前525年古埃及被波斯帝国灭亡;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被赫梯灭亡;古印度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北部遭到外族入侵,近代又长期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我们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文明传统未曾中断的古国。
早在国家形成前,黄帝、尧、舜、禹等就先后活动于黄河流域。
启于公元前21世纪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经商、西周、春秋四个阶段,我国的奴隶制度经历了1600年的独立的延续、发展期,这是别的文明古国所根本无法比拟的。
随着我国奴隶制在公元前476年的结束,我国的历史也就于公元前475年进入了封建社会,这比西欧于476年才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早了一千年。
我国于公元前221年就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而西欧的英法则在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后才开始走上中央集权的民族君主国的道路,比我国晚了1600多年。
我们的民族是个伟大的富有智慧的民族。
古代史上,中国人民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灿若群星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古代东方文明又是以古代中国文明为代表、为核心和主体的,也许可以说没有古代中国文明的古代东方文明不能称之为古代东方文明。
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也把古代中国文明泛称为古代东方文明。
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代表着古代东方文明的发展,亦是世界人民历史的前进和发展,它具有世界意义。
政治方面,中国是高度的中央集权,而其他的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中央集权但是远没有中国高度。
中国从秦始皇开始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古埃及长期处于政教共理国家的状态,宗教集团的权力很大几乎威胁到法老的统治;而古巴比伦是类似于任命总督管理各城邦的状态,只有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集权的程度比较高;而古印度除了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两次短暂的统一之外,长期处于高度分裂,各城邦各国各自为政。
四大古代文明的比较研究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宝贵遗产,四大古代文明指的是埃及文明、中华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这四大文明各具特点,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这四大古代文明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我们来探讨埃及文明。
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其最早的古老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100年,持续至公元4世纪。
埃及文明以其庞大的金字塔、独特的象形文字和神秘的法老文化而闻名。
埃及的社会结构非常稳定,法老统治下的中央集权制度为文明的繁荣提供了基础。
埃及人对农业和灌溉系统有深入的了解,这种高度发展的农业技术使他们能够生产大量的粮食并拥有充足的财富。
此外,埃及的宗教信仰也是其文明的核心,他们崇拜多神,如太阳神拉,死亡神阿努比斯等。
埃及文明的衰落主要是由于外部入侵和内部混乱所致。
其次,是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中华文明以其辉煌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遗产而著称。
中国古代社会一直以农耕为主,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中华文明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对礼仪的崇尚和强调。
这种崇尚礼仪的文化遗产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此外,中国古代还创造了众多的科技发明和文化成就,如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等。
然而,中华文明也经历了诸多的政治动荡和外部入侵,如蒙古帝国的入侵和文化大革命等。
再次,我们探讨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是公元前2500年至前1500年在印度河流域发展起来的一种古代文明。
这个文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现在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地区。
印度河流域文明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文明之一,城市规划、排水系统和水利工程的发展显示出其城市建设的高度发达。
此外,印度河流域文明也以其精美的浅浮雕和印章印刷而著称。
宗教在印度河流域文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印度教和早期佛教在这个社会中得到了发展,对后来的印度文化和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衰落与气候变化和其他古代文明的入侵可能有关。
四大文明古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城市的地位:当时政治经济中心,手工业中心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使统治者权利合法化,有利于加强对人民的统治三分化的社会四军队与刑法古代埃及建立了一支常备军,由国王(法老)亲自统帅中国的夏朝也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商朝的军队数量更多,军制也更加完备商朝的军队已经有步兵,车兵和弓箭部队,并出现了战车(妇好是中国第一位出现在文字记载中的女将领)法律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282条)特点:残忍性,不公平性,体现了人与人的不平等实质:代表奴隶主阶级的意志,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享有特权规定了奴隶主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再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中国夏商——严酷中国的夏朝和商朝也都制订了严酷的刑法,在甲骨文中记载有割鼻、斩首、断足、活埋等刑罚。
三告别野蛮一文字产生:在漫长的时间活动中,远古人类学会了用语言交流,但语言只能口耳相传,为了记忆和交流的需要,他们开始做出特殊的标记和符号,这就是文字的雏形过程:刻画符号——图画文字——象形文字——真正的文字文字产生的根本原因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地位:今天汉字的前身)三科学四宗教古埃及多神教——太阳神(阿蒙神)古印度佛教时间:前六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陀)教义: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
他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达到极乐世界发展:前13世纪阿育王传播路线:向东南——东南亚西北——中亚——中国——朝日。
世界四⼤⽂明古国简介:四⼤⽂明古国是哪四个⽂明古国⼀般是指古埃及、古巴⽐伦、中国、古印度这⼏个⼈类⽂明最⼤且最早的国家或地区,有时也包括古希腊、古玛雅。
这些古⽂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在于他们是现代不同⽂明的发源地,亦可以说是⼀个创造点。
学者认为⽂明古国都是建⽴在河川台地附近,原因是有固定的⽔源使农业和商业较容易发展,不过,历史学家认为,古⽂明之初,先发⽣于⼭岳,然后扩展到河域。
⽂明古国的社会制度,古巴⽐伦和古埃及采⽤奴⾪制,古印度实⾏种姓制度,中国在春秋战国以前采⽤分封制和井⽥制。
四⼤⽂明古国,是国际上认可度较⾼的关于世界四⼤古代⽂明的统称。
分别是古巴⽐伦(位于西亚)、古埃及(位于北⾮)、古印度(位于南亚)和中国(位于东亚)。
四⼤⽂明古国实际上对应着世界四⼤发源地,⽂明分别指两河⽂明、古埃及、古印度、中国这四个⼤型⼈类⽂明最早诞⽣的地区,⽽稍后的爱琴⽂明未被包含其中。
四⼤古⽂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在于它们是现在⽂明的发源地和所在地区的影响。
中国古代⽂明资料中国是以华夏⽂明为源泉、中华⽂化为基础并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汉语。
中国⼈常以龙的传⼈、炎黄⼦孙⾃居。
中国是世界四⼤⽂明古国之⼀,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形成多民族国家的⼤⼀统局⾯。
20世纪初⾟亥⾰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
1949年中华⼈民共和国成⽴后,在中国⼤陆建⽴了⼈民代表⼤会制度的政体。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繁衍⽣息,到了汉代通过⽂化交融使汉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国主体民族的基础。
后⼜通过与周边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统⼀多民族国家的局⾯,⽽⼈⼝也不断攀升,宋代中国⼈⼝突破⼀亿,清朝时期⼈⼝突破四亿,到⽬前中国⼈⼝已突破⼗三亿。
中国⽂化渊远流长、博⼤精深、绚烂多彩,是东亚⽂化圈的⽂化宗主国,在世界⽂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然条件的差异,⼈⽂、经济⽅⾯也各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