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的绪论第一二点概括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第一、二点要点概括《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绪论一、二要点概括(汉语言文学本科)《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的一、二点讲述了20世纪欧美受到战争及革命的影响从而产生第三文学世界,以及欧美各国工业化现代化加快造成的破坏和人之异象,加之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带来的这个时期,形形色色的哲学思潮。
在20世纪上半期这个充满危机、革命和战争的时期,经济萧条、无数人失业,人们过着十分艰难的日子。
在此期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的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普遍高涨,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在超级大国和一般资本主义国家之外,产生了“第三世界”。
随之,“第三世界”迅速崛起,东方各民族国家日益强盛,20世纪文学格局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除传统的资本主义文学继续存在外,还有新兴的社会主义文学和挣脱殖民主义枷锁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文学,即“第三世界”文学。
在20世纪,人与人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对立状态,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遭到严重破坏,这种情况下不得不使人对现实和未来产生焦虑和重新思考,于是这个时期的西方世界极其活跃,形形色色的社会哲学涌来。
以马克思主义、叔本华的唯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为代表,还有博格森的生命哲学,费罗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存在主义哲学,以及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殖民主义等。
另外,心理学、语言学和美学的新进展,也对文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绪论第二段的后半部分,详细解说了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意志是非理性的”,一反传统以理性为基石的西方哲学;博格森认为“世界的本质既非物质,也非理念或意志”;费罗伊德则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总结而言,20世纪的欧美文学与以上哲学思想的联系非常紧密,各种非理想主义哲学影响着这个时期,出现了最抢眼的文学现象——现代主义文学。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文学对此时期的文学总体走向具有引导和理论支撑的作用,让此时期的欧美文学普遍出现了“向内转”的趋势,由19世界现实主义着重描写客观世界,转变为关注和描写人的内心世界、探索人的深层次意识。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简史上编第一章:1900—1939年欧美文学概论[识记] 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未来主义:1、由意大利诗人托马佐.马里内蒂于1909年2月20日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的《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为发端。
2、其成就主要在于诗歌。
如意大利马里内蒂、法国阿波利奈尔及俄国马雅可夫斯基。
3、主张是摈弃一切现在的文明成果,竭力创造“属于未来”的全新艺术。
4、由于主张流于偏激,且诗句艰深无规则等原因于20年代末趋于沉寂。
超现实主义:1、1924年布勒东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宣告该流派成立。
2、追求“超越现实”,主张写梦,展现自我内在的真实,向内在世界探秘,叙述“梦幻的人生”。
3、代表作家有阿拉贡(《巴黎的土包子》)、艾吕雅等。
4、在法国盛行于二三十年代,在世纪中叶扩展至各大洲,成为有世界影响的文学流派。
后期象征主义:1、盛行于二十世纪20年代,代表作家法国瓦雷里(唯美主义理论)长诗《年轻命运的女神》、《海滨墓园》,英国艾略特《荒原》,爱尔兰叶芝,俄国勃洛克的长诗《十二个》。
2、仍旧坚持“审美至上”“象征最佳”的准则,追求用可感形式去体现理念、思想,用象征和意象去暗示生活哲理。
而且继续唯美主义诗歌的某些传统。
表现主义:1、流行于20世纪初,本是德国一种绘画派别,后来影响到文学创作。
2、该流派着重主观表现,强调表现主观的真实,而不意于再现客观的细节真实。
3、常用夸张、怪诞的手法突显主观的感情,达到极强的强烈的艺术效果。
代表作有奥地利卡夫卡《变形记》。
瑞典剧作家斯特林保是首创者。
诗歌方面有德国诗人海姆、贝恩等。
“意识流”:1、“意识流”一词来源于心理学,20年代被借用于文学创作理论。
认为文学应该表现人的意识流动,特别是潜意识活动。
2。
该流派作家致力于挖掘人物世界,让意识充分地自由流动出来因而淡化了情节、环境,时空倒置,结构松懈。
3、代表作家和代表作有法国普鲁斯特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爱尔兰的乔伊斯《尤利西斯》美国福克纳《喧嚣与骚动》,英国伍尔芙。
《20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的概括答: 20 世纪欧美文学受到战争及革命的影响从而产生了第三文学世界,以及欧美各国工业化现代化加快造成的破坏和人之异象,加之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带来的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哲学思潮。
在 20 世纪上半期这个充满危机、战争和革命的时期,经济萧条、无数人失业、人们过着十分艰难的日子,在此期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的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普通高涨,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在超级大国和一般资本主义国家之外,产生了“第三世界”。
随之,“第三世界”迅速崛起,东方各民族国家日益强盛,20 世纪世界文学格局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的资本主义国家文学继续存在外,还有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文学和挣脱殖民主义枷锁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文学,即“第三世界”文学。
在 20 世纪,文明的发展呈现出一种与人对立的状态,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遭到严重的破坏,这种情况下不能不使人对现实和未来产生焦虑和重新思考,于是这个时期的西方思想界极其活跃,形形色色的社会哲学思潮涌来。
以马克思主义、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为代表,还有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费罗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存在主义哲学,以及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
另外,心理学、语言学和美学的新进展,也对文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绪论第二段的后半部分,详细解说了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意志是非理性的”一反传统的以理性主义为基石的西方哲学;柏格森认为“世界的本质既非物质,也非理念或意志”;弗洛伊德则把人的心理结构氛围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部分……总结而言,20 世界的欧美文学与以上社会哲学思想的联系非常密切,各种非理想主义哲学影响着这个时期出现了最抢眼的文学现象——现代主义文学。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哲学对此时期的文学总体走向具有引导和理论支撑的作用,让此时期的欧美文学普通出现了“向内转”的趋势,由 19 世纪现实主义着重描写客观世界,转变为关注和描写人的内心世界、探索人的深层意识。
第九章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多元、变通和宽容——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概述二、、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20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总趋势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继续深入的发展,美国文学则后来居上。
1、法国文学本时期法国著名的作家有罗曼·罗兰、马丁·杜·枷尔、莫里亚克、纪德等。
罗曼·罗兰(1866——1944)是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战士和著名的人道主义者,有“欧洲良心‘之称。
在文学和艺术理论等方面都有建树。
1915年,以“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1年发表的《向过去告别》,标志着作者决心站在社会主义苏联和无产阶级一边,成为无产阶级的战友。
他于1898—1901年间写了一套《革命戏剧集》,包括《丹东》、《七月十四日》等。
1903年,他陆续发表一套“伟人传”,包括《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托尔斯泰传》(1913)等。
《约翰·克利斯朵夫》(1904—1912)是罗兰早期的重要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
在作品的扉页上,作者的题词是:“给各国的正在受苦与奋斗、而必将战胜的自由灵魂。
”这里所谓的“自由灵魂”,主要指正在为争取自由、进步而奋斗的知识阶层人士。
作品是以贝多芬为人物原型,1890年开始孕育,1904年发表第1卷,1912年最终完成,积20年心血写成的长篇巨制,分10卷,定本合为4册。
小说主人公克利斯朵夫是非常矛盾的。
其出身地位使他不满和反抗现实,接近人民、同情人民;满脑子“大人物”、“英雄”观念又使他远离人民、不相信人民。
进步的艺术观使他主张艺术要造福人类;对艺术的偏执又使他把艺术置于“象牙塔”内。
正义感使他与社会对立,反抗压迫;动摇性又使他与现实妥协。
性格和思想矛盾使他在向社会抗争的道路上半途而废。
这位反抗一生的音乐家晚年生活在巴黎,内心趋于平静,与政敌和解,否定了自己青年时代的叛逆精神。
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专题》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下载可编辑)形考任务1一.选择题(一)已知作品选择作家1、《麦田里的守望者》A. 斯坦贝克B. 塞林格C. 德莱赛D. 菲兹杰拉德2、《伤心之家》A. 雷马克B. 高尔斯华绥C. 萧伯纳D. 罗曼·罗兰3、《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A. 绥拉菲莫维奇B. 马卡连柯C. 高尔基D. 法捷耶夫4、《老人与海》A. 杰克·伦敦B. 海明威C. 德莱赛D. 斯坦贝克5、《大师和玛格丽特》A. 布尔加科夫B. 法捷耶夫C. 肖洛霍夫D. 帕斯捷尔纳克(二)文学史知识选择填空6、在30年代欧洲文坛向左转的时期,英国出现了一批左翼进步作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剧作家和小说家威斯坦·休·奥登。
A. 戈尔丁B. 萧伯纳C. 高尔斯华绥D. 旭恩·奥凯西7、“愤怒的青年”得名于约翰·奥斯本的剧作。
A. 《荒野的呼唤》B. 《愤怒的回顾》C. 《愤怒的葡萄》D. 《天使的愤怒》8、是作家又是政治活动家,曾多次来到中国。
他著有两部描写中国工人罢工和起义的作品:《征服者》和《人的状况》。
A. 纪德B. 罗马·罗兰C. 萨特D. 马尔罗9、雷马克最著名的作品是。
小说以客观的态度、生动细腻的笔法描写战争的残酷场景,写年青的士兵的经历和感受,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A. 《永别了,武器》B. 《战争与和平》C. 《战争》D. 《西线无战事》10、“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之一是,他的代表作是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
A. 海明威B. 菲兹杰拉德C. 杰克·伦敦D. 斯坦贝克11、女作家的代表作是《飘》,作品的背景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
A. 多丽丝·莱辛B. 托尼·莫里森C. 弗吉尼亚·吴尔夫D. 玛格丽特·米切尔12、20世纪美国在戏剧方面的主要成就除奥尼尔的作品外,还有阿瑟·米勒的和的《欲望号街车》等名剧。
《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第一、二点
要点概括
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绪论要点概括
第一点:欧美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 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是在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影响下产生的,具有多元文化的特点。
- 文学作品反映了当代社会的问题和挑战,包括全球化、社会
不平等、环境破坏等。
- 欧美文学在风格和主题上展现了更多的多样性,包括实验性
写作、探索性主题和跨文化元素。
第二点: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的主要趋势和代表作
- 在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中,后现代主义的影响逐渐减弱,现
实主义和新自然主义的作品得到更多关注。
- 小说和短篇故事是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的重要形式,代表作
品包括《挪威的森林》、《间或偷窥》等。
- 二十一世纪欧美诗歌注重语言的创新和形式的实验,代表作
品包括《行者歌》、《无题》等。
- 非虚构文学在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中崭露头角,代表作品包括《飓风之眼》、《追风筝的人》等。
以上是《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的第一、二点要点概括,欧美文学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和反映当代社会问题的特点,通过各种文学形式探索和呈现出现代人类面临的挑战和困扰。
第九章 20世纪欧美文学第一节概述20世纪是风云变幻的时代,文学现象纷纭复杂。
20世纪的历史特点,决定了文学具有独特的性质。
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本世纪初先后结束了自由竞争时期,走向垄断。
这些国家内部的经济、政治矛盾趋于尖锐,演变为经济和政治危机,又因各国发展速度不同,打破了原来相对稳定的关系,导致了重新瓜分世界的两次大战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7月28日拉开序幕,8月4日全面开战,持续四年零三个月,席卷38个国家,波及到当时地球人口的四分之三——15亿人以上。
战争期间,俄国于1917年发生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革命后,退出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烈经历,对于欧美资本主义世界从文艺复兴以来三、四百年之久建立和稳固起来的经济、政治、伦理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造成了巨大而影响深远的冲击,引起了意识形态和文学艺术的巨大变化。
一战期间和战后,现代主义文学适应普遍的社会审美心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出现了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意象派诗歌等等新的文学流派。
它们是新一代文人追求艺术创新的产物,也是一战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们表达特定心态的重要渠道。
新的文学现象也带来了本世纪美学理论、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革新。
一战后,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但好景不长。
资本主义内部固有的矛盾,导致了1923—1933年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
这次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降低了40%,退到了比1913年还低10%的水平。
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英国下降了23%,法国32.9%,美国46.2%,德国40.6%,意大利33.1%。
各国进出口额几乎都减少了三分之二。
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
在这个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失业总人数最高纪录时超过五千万。
此外,还有许多半失业者和破产的小农。
”这次危机之后,许多国家紧接着又陷入了1937—1938年的新的经济-政治危机。
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转嫁危机寻求新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掀起了的二次世界大战。
《20世纪欧美文学》的绪论要点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20世纪欧美文学的发展演变与世界历史的演变息息相关,在这复杂多变的历史条件下,它也呈现出发展空前迅速、状态极其复杂的态势。
这一百年,世界历史经历了三个阶段:即20世纪上半期(1900-1945)、20世纪的下半期(1946-1991)和20世纪末期( 1991-2000)。
20 世纪上半期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而后又爆发经济危机,俄国又爆发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的苏联使人民看到了希望。
二战后,历史进入了冷战时期。
二十世纪末,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战之后,“冷战"结束,'世界趋于多极化的态势,开始进入多元共存的时代。
20世纪世界文学的格局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由欧美文学为主导的格局发展为三大文学板块:传统的资本主义国家文学、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文学和发展中国家文学。
就欧美文学的范围来讲也各有特点,共同构成了20世纪欧美文学的面貌。
20世纪欧美各国工业化、现代化及科技的发展非常迅速,同时也促使人们对现实、未来及生命意义的思考,所以20世纪的西方思想及其活跃,形形色色的社会哲学思潮不断涌来,它们是这个时期的复杂多变的现实的产物。
从十九世纪末就已经开始的马克思主义,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等等,这些都影响了文学的发展。
其中对文学影响比较
大的出马克思主义外,还有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哲学、存在主义哲学、以及结构主义哲学、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
另外,心理学、语言学和美学的新进展,也对文学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争取解放提出了一整套科学的理论。
《外国文学专题》形考任务二答案亲爱的同学:本次作业为综述能力测试题,请阅读教材《20世纪欧美文学》的《绪论》,将《绪论》“一”、“二”中的主要内容概括为800字左右。
要求:本题目考查学生的概括和综述能力,要求能概括出《绪论》“一”、“二”的要点,有一定的展开说明,要写成一篇小文章。
答:《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的绪论第一- 、二点讲述了20世纪欧美文学受到战争及革命的影响从而产生了第三文学世界,以及欧美各国工业化现代化加快造成的破坏和人之异象,加之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带来的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哲学思潮。
在20世纪上半期这个充满危机、战争和革命的时期,经济萧条、无数人失业、人们过着十分艰难的日子,在此期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的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普通高濫,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在超级大国和一般资本主义国家之外,产生了“第三世界”随之“第三世界”迅速崛起,东方各民族国家日益强盛20世纪世界文学格局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的资本主义国家文学继续存在外,还有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文学和挣脱殖民主义材一锁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文学,即第三世界”文学。
在20世纪,文明的发展呈现出一种与人对立的状态,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遭到严重的破坏,这种情况下不能不使人对现实和未来产生焦虑和重新思考,于是这个时期的西方思想界极其活跃,形形色色的社会哲学思潮涌来。
以马克思主义、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为代表,还有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费罗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存在主义哲学,以及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后殖主义等。
另外,心理学、语言学和美学的新进展,也对文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绪论第二段的后半部分,详细解说了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意志是非理性的”一反传统的以理性主义为基石。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简史上 编第一章:1900—1939年欧美文学概论[识记] 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未来主义:1、由意大利诗人托马佐.马里内蒂于1909年2月20日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的《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为发端。
2、其成就主要在于诗歌。
如意大利马里内蒂、法国阿波利奈尔及俄国马雅可夫斯基。
3、主张是摈弃一切现在的文明成果,竭力创造“属于未来”的全新艺术。
4、由于主张流于偏激,且诗句艰深无规则等原因于20年代末趋于沉寂。
超现实主义:1、1924年布勒东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宣告该流派成立。
2、追求“超越现实”,主张写梦,展现自我内在的真实,向内在世界探秘,叙述“梦幻的人生”。
3、代表作家有阿拉贡(《巴黎的土包子》)、艾吕雅等。
4、在法国盛行于二三十年代,在世纪中叶扩展至各大洲,成为有世界影响的文学流派。
后期象征主义:1、盛行于二十世纪20年代,代表作家法国瓦雷里(唯美主义理论)长诗《年轻命运的女神》、《海滨墓园》,英国艾略特《荒原》,爱尔兰叶芝,俄国勃洛克的长诗《十二个》。
2、仍旧坚持“审美至上”“象征最佳”的准则,追求用可感形式去体现理念、思想,用象征和意象去暗示生活哲理。
而且继续唯美主义诗歌的某些传统。
表现主义:1、流行于20世纪初,本是德国一种绘画派别,后来影响到文学创作。
2、该流派着重主观表现,强调表现主观的真实,而不意于再现客观的细节真实。
3、常用夸张、怪诞的手法突显主观的感情,达到极强的强烈的艺术效果。
代表作有奥地利卡夫卡《变形记》。
瑞典剧作家斯特林保是首创者。
诗歌方面有德国诗人海姆、贝恩等。
“意识流”:1、“意识流”一词来源于心理学,20年代被借用于文学创作理论。
认为文学应该表现人的意识流动,特别是潜意识活动。
2。
该流派作家致力于挖掘人物世界,让意识充分地自由流动出来因而淡化了情节、环境,时空倒置,结构松懈。
3、代表作家和代表作有法国普鲁斯特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爱尔兰的乔伊斯《尤利西斯》美国福克纳《喧嚣与骚动》,英国伍尔芙。
西方现实主义文学20 世纪欧美现实主义呈现的新特征:① 作家们越来越自觉地意识到文学与科学之间的巨大差别,意识到绝对逼真地再现历史是不可能与不必要的。
在普遍转向内省的文化与心理背景下,作家们更强调主体对世界的体验、发现与艺术表达,世界呈现为“我”所体验的那个东西。
作家们更关注心理的现实,体现出对现实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②在对心理真是的深刻挖掘成为一种普遍倾向的背景下,客观事物和外部事物的重要性降低了,除了能被上升到象征的高度以外,显然已让位于展示人物意识活动,或用作意识活动发生过程的背景。
当然,这只是一个总体趋势。
在不同国家一级处于不同具体环境与拥有不同文学观念的作家身上,表现出来的特点又各不相同。
20 世纪法国文学的新特点:首先,从形式上,法国文学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多卷本的“长河小说”。
其次,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
再次, 20 世纪法国历史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品也异彩纷呈。
第四,由于 20 世纪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空前惨烈的两次世界大战,战争遂称为富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关注的重要内容。
最后, 20 世纪的法国文学创作中还出现了明显的自传因素。
法国文学20 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在小说、诗歌和戏剧等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小说方面:一、长河小说,代表作价有罗曼罗兰《约翰。
克里斯多夫》,马丁·杜·加尔《蒂博一家》二、心理小说,纪德《伪币制造者》三、社会小说,巴比塞《火线》,《光明》四、乡土小说,让·季奥诺、加布丽艾尔· 柯莱特、莫里斯·热纳伏瓦。
五、不完全属于现实主义流派,如圣埃克苏佩里《南方邮班》,《夜航》《小王子》,杜拉斯《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情人》。
诗歌方面,主要是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纪尧姆· 阿波利奈尔进行形式创新。
散文诗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出现了克洛岱尔等散文诗人。
戏剧方面,克洛岱尔、季杜洛和阿努伊。
法朗士、纪德、巴比塞、莫洛亚、杜·加尔、阿拉贡、圣埃克苏佩里、马尔罗、杜拉斯等作家的主要作品答:法朗士:第一部长篇《希尔维斯特·波纳尔的罪行》。
《现代欧美文学》绪论第一、二点要点概
括
现代欧美文学绪论第一、二点要点概括
第一点:现代欧美文学的定义与特点
- 现代欧美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在欧洲和美洲地区产生的文学作品体系。
- 现代欧美文学具有多元化的风格和主题,反映了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 现代欧美文学注重表现个体内心状态和探索人性的复杂性,较之传统文学更加关注人的内在世界和情感体验。
- 现代欧美文学还表现出对现实主义的批判,以及对传统文学形式的突破和创新。
第二点:现代欧美文学的代表作品
- 现代欧美文学的代表作品众多,包括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
- 20世纪初至中期,欧洲的代表作家有法国的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的詹姆斯·乔伊斯、德国的托马斯·曼等。
- 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美洲的代表作家有美国的欧内斯特·海明威、加勒比海地区的大广场诗人德里克·沃尔科特、拉丁美
洲的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等。
以上是对现代欧美文学绪论第一、二点的简要概括,具体内容
可在接下来的章节中进行详细阐述和讨论。
(字数:205)。
《二十世纪美洲文学》绪论第一、二点要
点概括
第一点要点概括
- 二十世纪美洲文学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 美洲文学中包含多种文化和文学传统,如美国文学、加拿大
文学、墨西哥文学等。
- 二十世纪美洲文学的出现受到社会、政治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如种族歧视、、流亡与移民等。
- 二十世纪美洲文学作品反映了美洲社会的变革和多元化,探
讨了身份认同、社会不平等、种族和性别问题等。
第二点要点概括
- 二十世纪美洲文学的主题广泛,涵盖了个体经历、历史事件、社会问题等。
- 自由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美洲文学的重
要文学流派和思潮。
- 二十世纪美洲文学作品中的写作风格多样,包括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民间文学等。
- 二十世纪美洲文学作品的重要作家包括加西亚·马尔克斯、恩里克·塞拉诺、托尼·莫里森等。
总结
《二十世纪美洲文学》涵盖了多样的文学传统和主题,反映了美洲社会的多元性和变革。
作品中探讨的身份认同、社会不平等等问题对于理解美洲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读者,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深入了解美洲的文学与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 史蒂夫·查普斯基(2014):《二十世纪美洲文学史》
- 黄宇宙(2012):《二十世纪美洲文学概论》。
《后现代欧美文学》绪论第一、二点要点
概括
后现代欧美文学绪论
第一点要点概括
1.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起源:后现代主义文学源于二十世纪中期
欧美社会和文化变革,反映了对传统文学观念的颠覆和反叛。
2. 文学形式的多元化:后现代主义文学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包括实验性写作、碎片化叙事和排比等,突破了传统文学的限制。
3. 反叙事和解构主义:后现代文学对传统叙事结构进行了批判
和颠覆,采用非线性、混合和颠倒顺序的叙事方式,探索诸多主题
和视角。
4. 文学与权力的关系:后现代主义文学关注权力和权威的问题,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权力的滥用和个体面对权力的无力感。
5. 语言和符号的特殊运用:后现代主义文学注重对语言和符号
的创新和探索,通过破坏语义结构和使用文学技巧表达复杂的主题
和观念。
第二点要点概括
1.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核心主题之一是存在的疑虑,质疑现代理性主义所宣扬的普遍真理和价值观。
2. 文学中的身份问题:后现代主义文学关注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身份认同和迷失问题,探索性别、种族、阶级等议题。
3. 文学对历史和记忆的反思:后现代主义文学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个人记忆的再现和重构,揭示历史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
4. 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幽默与讽刺:后现代主义文学常常使用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嘲弄社会现象和批判权力结构。
5.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后人道关怀:后现代主义文学倾向于关注社会的边缘化群体和弱势者,关心社会公平和人道关怀的问题。
以上是对后现代欧美文学绪论的第一和第二点的要点概括,后续内容将进一步展开讨论这些要点并探索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更多特点和主题。
世纪欧美文学的绪论第二点概括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的绪论第一、二点概括学生:陈向荣《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的绪论第一、二点讲述了20世纪欧美文学受到战争及革命的影响从而产生了第三文学世界,以及欧美各国工业化现代化加快造成的破坏和人之异象,加之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带来的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哲学思潮。
在20世纪上半期这个充满危机、战争和革命的时期,经济萧条、无数人失业、人们过着十分艰难的日子,在此期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的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普通高涨,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在超级大国和一般资本主义国家之外,产生了“第三世界”。
随之,“第三世界”迅速崛起,东方各民族国家日益强盛,20世纪世界文学格局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的资本主义国家文学继续存在外,还有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文学和挣脱殖民主义枷锁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文学,即“第三世界”文学。
在20世纪,文明的发展呈现出一种与人对立的状态,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遭到严重的破坏,这种情况下不能不使人对现实和未来产生焦虑和重新思考,于是这个时期的西方思想界极其活跃,形形色色的社会哲学思潮涌来。
以马克思主义、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为代表,还有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费罗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存在主义哲学,以及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
另外,心理学、语言学和美学的新进展,也对文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绪论第二段的后半部分,详细解说了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意志是非理性的”一反传统的以理性主义为基石的西方哲学;柏格森认为“世界的本质既非物质,也非理念或意志”;弗洛伊德则把人的心理结构氛围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部分……总结而言,20世界的欧美文学与以上社会哲学思想的联系非常密切,各种非理想主义哲学影响着这个时期出现了最抢眼的文学现象——现代主义文学。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的绪论第一、二点概括
学生:陈向荣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的绪论第一、二点讲述了20世纪欧美文学受到战争及革命的影响从而产生了第三文学世界,以及欧美各国工业化现代化加快造成的破坏和人之异象,加之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带来的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哲学思潮。
在20世纪上半期这个充满危机、战争和革命的时期,经济萧条、无数人失业、人们过着十分艰难的日子,在此期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的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普通高涨,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在超级大国和一般资本主义国家之外,产生了“第三世界”。
随之,“第三世界”迅速崛起,东方各民族国家日益强盛,20世纪世界文学格局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的资本主义国家文学继续存在外,还有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文学和挣脱殖民主义枷锁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文学,即“第三世界”文学。
在20世纪,文明的发展呈现出一种与人对立的状态,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遭到严重的破坏,这种情况下不能不使人对现实和未来产生焦虑和重新思考,于是这个时期的西方思想界极其活跃,形形色色的社会哲学思潮涌来。
以马克思主义、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为代表,还有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费罗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存在主义哲学,以及结构主义、后结构主
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
另外,心理学、语言学和美学的新进展,也对文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绪论第二段的后半部分,详细解说了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意志是非理性的”一反传统的以理性主义为基石的西方哲学;柏格森认为“世界的本质既非物质,也非理念或意志”;弗洛伊德则把人的心理结构氛围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部分……总结而言,20世界的欧美文学与以上社会哲学思想的联系非常密切,各种非理想主义哲学影响着这个时期出现了最抢眼的文学现象——现代主义文学。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哲学对此时期的文学总体走向具有引导和理论支撑的作用,让此时期的欧美文学普通出现了“向内转”的趋势,由19世纪现实主义着重描写客观世界,转变为关注和描写人的内心世界、探索人的深层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