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中心城区抗震防灾规划(2017-2030)》
- 格式:doc
- 大小:3.59 MB
- 文档页数:12
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贵港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6.05•【字号】贵政办发〔2018〕21号•【施行日期】2018.06.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贵港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贵政办发〔2018〕2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贵港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已经市五届人民政府第三十八次常务会审议,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6月5日贵港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高效、有序地做好全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防御和应急处置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加快贵港市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稳定幸福贵港提供保障。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 号)、《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广西壮族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桂政发〔2012〕53 号)、《关于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速报月报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6〕175号)、《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突发事件和紧急敏感情况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厅发〔2017〕28 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编制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是在发生地质灾害或出现地质灾害险情后对受灾或受灾害威胁群众救助的紧急行动方案。
适用于发生在本市行政区域,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和突泥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突发地质灾害防范和应对工作。
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贵港市重大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正文:----------------------------------------------------------------------------------------------------------------------------------------------------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贵港市重大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贵政办发〔2017〕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贵港市重大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五届人民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3月6日贵港市重大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市重大项目的协调管理,保证市重大项目顺利实施,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大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市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市重大项目,是指市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包括各级政府投资人民币3000万元(含外币折合)和企业投资额人民币5000万元以上,符合国家、自治区和市各项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准入条件,对全市经济增长具有较大促进作用的项目。
第三条市重大项目分为新开工、续建、投产和重大前期工作项目四大类。
新开工重大项目是指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能确保年内开工的项目;续建重大项目是指已开工、年内继续建设但尚未竣工投产的项目;投产重大项目是指计划年内竣工投产的项目;重大前期工作项目是指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
重大前期工作项目完成前期工作并实现开工的,视同新开工重大项目管理;上一年度已开工的重大项目,原则上自动结转为下一年度的续建或投产重大项目。
第四条市重大项目建设的统筹协调由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
贵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实施贵港市中心城区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成果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港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7.03•【字号】贵政通〔2024〕58号•【施行日期】2024.07.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贵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实施贵港市中心城区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成果的通告为进一步加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价格管理,规范和培育房地产市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01〕15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转发加强公示地价体系建设和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桂国土资办〔2017〕342号)精神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市人民政府组织专门力量,按照《城镇土地定级规程》和《城镇土地估价规程》的技术要求,对2020年11月13日公布实施的贵港市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进行调整更新,更新成果已通过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审查验收,现予以公布实施,并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本次调整的基准地价是在2018年我市行政区域内国有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的基础上,以近期市场资料为依据,采用土地定级估价方法确定的中心城区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成果。
二、本次基准地价为市人民政府进行土地开发决策、制定土地管理制度、宏观调控土地市场和合理确定土地使用权有偿有期限出让价格等事项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宗地出让、转让、抵押、入股等价格需参照基准地价,按照规定程序使用合理的评价方法确定,其中,出让价格须经自然资源部门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确定。
三、本次基准地价公布以后,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贵港市实际情况,市人民政府可适时进行调整更新。
四、自本次基准地价公布实施之日起,2020年11月13日经市人民政府公布实施的贵港市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评估)成果终止使用。
特此通告。
附件:贵港市中心城区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成果贵港市人民政府2024年7月3日。
贵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修改和继续保留部分贵港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贵港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8.05.23
•【字号】贵政发〔2018〕14号
•【施行日期】2018.05.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贵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修改和继续保留部分贵港市人民
政府规范性文件的通知
贵政发〔2018〕1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维护规范性文件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2008〕17号)关于“建立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
市县政府及其部门每隔两年要进行一次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中发〔2015〕36号)有关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等文件精神,贵港市人民政府对我市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
经过前一阶段的清理,贵港市人民政府决定对46件规范性文件予以废止,对9件规范性文件予以修改,继续保留有效69件
规范性文件。
决定修改的规范性文件,自贵港市人民政府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之日起60日内,由起草部门修改完毕。
凡未向社会公布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附件:
1.决定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2.决定废止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3.决定修改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贵港市人民政府
2018年5月23日附件1
附件2
附件3。
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贵港市防震减灾“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港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1.15•【字号】贵政办[2011]242号•【施行日期】2011.11.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贵港市防震减灾“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贵政办〔2011〕24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贵港市防震减灾“十二·五”专项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贵港市防震减灾“十二·五”专项规划贵港市地震局编制二〇一一年十一月目录一、前言二、贵港市防震减灾“十一·五”专项规划落实概要(一)地震监测手段填补了我市的空白(二)震害防御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三)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取得了重要进展(四)防震避震宣传工作持续有序地展开(五)机关效能建设成效显著(六)行政执法力度增强(七)基础设施建设有质的飞跃(八)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九)各种保障措施更加有力三、当前我市防震减灾的主要问题四、“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总体目标(一)编制的指导思想(二)编制的依据(三)编制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2.规划与经济发展相适应、适度超前的原则3.减灾与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一起抓的原则4.综合防御与分步实施原则(四)总体目标五、“十二·五”期间,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需求(一)贵港市震情形势的需要1.地质构造背景2.潜在的地震威胁3.全球、全国和全区地震形势异常严峻(二)社会发展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新要求(三)防震减灾事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四)社会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新需求(五)新形势下经济建设的新需求六、“十二·五”期间,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一)上新手段,促进地震监测工作上新水平1.科技监测上新水平2.强化宏观地震监测3.建设地震监测台网4.保障现有速报系统正常运转5.继续健全、完善地震速报系统建设(二)出新措施,加大震害防御工作力度1.继续完善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2.开展市行政辖区内的地质活动断层探测3.继续抓好中小学校校舍和人员密集场所的抗震设防工作4.实施地震小区划工作5.继续抓好抗震设防技术服务工作6.完善震害防御动态数据库7.进一步推进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建设(三)完善体系,推进地震应急工作有新突破1.进一步健全地震应急指挥体系2.进一步完善全市地震应急预案体系3.次第开展地震应急综合演练4.积极推进救援志愿者队伍和社会动员机制建设5.抓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6.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四)创新形式,力促防震减灾宣传上新台阶(五)加强执法,推进防震减灾法制工作建设(六)加强管理,做好信息发XXX舆论引导七、“十二·五”期间,我市防震减灾重点推进项目八、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保障措施(一)制定并实施防震减灾规划(二)拓宽经费投入渠道(三)落实防震减灾责任(四)强化防震减灾绩效考核机制(五)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附件:贵港市“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项目表一、前言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科技型、社会性、基础性公益事业,是建设和谐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贵港市抗震救灾应急预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港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4.27•【字号】贵政办[2012]155号•【施行日期】2012.04.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贵港市抗震救灾应急预案的通知(贵政办〔2012〕15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贵港市抗震救灾应急预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七日贵港市抗震救灾应急预案目录1.总则1.1 编制目的1.2 编制依据1.3 适用范围1.4 工作原则2.组织机构与职责2.1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2.2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2.3 市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2.4 市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办公室3.预警和预防机制3.1 地震信息监测与报告3.2 预警预防行动3.3 预警支持系统3.4 预警级别及发布4.应急响应4.1 分级响应程序4.2 信息共享和处理4.3 基本响应程序4.4 紧急处置4.5 指挥与协调4.6 紧急救援职能和部门分工4.7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4.8 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4.9 应急结束5.后期处置5.1 善后处置5.2 社会救助5.3 保险5.4 调查和总结6.其他地震事件处置6.1 有感地震应急6.2 矿震和水库诱发地震监测6.3 平息地震谣言6.4 应急戒备7.附则7.1 名词术语7.2 预案管理与更新7.3 奖励与责任7.4 预案解释部门7.5 预案实施时间8.附录8.1 地震灾害事件分级标准表8.2 市地震灾情速报程序示意图8.3 市地震灾情速报传真格式8.4 市震情简报格式8.5 市震情发布新闻通稿模板8.6 相关部门通讯录1.总则1.1编制目的为了保证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应急工作协调、有序和高效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制定本预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推荐广西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审查专家库人选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字号】桂建设[2014]7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市场中介机构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推荐广西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审查专家库人选的通知(桂建设[2014]7号)各有关单位:为贯彻执行《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17号),做好我区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审查工作,保障城市抗震防灾安全,我厅决定成立广西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审查专家库。
请各有关单位积极推荐专家库人选。
推荐的人选应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勘察、抗震等技术工作,具体条件如下:一、推荐专家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一)从事勘察设计技术工作15年及以上,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5年及以上;(二)具有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注册规划师或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资格;(三)主持过不少于5项大型及以上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或甲级工程勘察项目的勘察设计;(四)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员,所完成的项目获得下列奖项之一:1、国家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铜奖及以上奖项。
2、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及以上奖项。
3、省、部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
4、省、部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不少于3项。
(五)具有扎实的结构工程理论基础,任高级工程师以后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期刊发表过专业论文3篇以上;(六)年龄一般在75岁以下,身体健康。
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其他单位工作的专家,参照上述条件执行。
二、推荐材料要求(一)《广西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审查专家推荐表》(1份),可从广西建设网(http//)下载。
(二)主要业绩证明材料,职称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务任命文件复印件(各1份)。
(三)专家本人、专家所在单位要对推荐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三、推荐材料提交时限及提交方式请于2014年3月31日前将推荐材料报送我厅勘察设计管理处(地址:南宁市金湖路58号,广西建设大厦2017室,邮编:530028,联系人:莫焕尧,联系电话:************),并将推荐材料电子文档发送电子邮箱:***************。
路线名称线路走向绿道主题长度(公里)省级2号线沿郁江发展轴省内重要城市生态发展轴,提高城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
47.80市级1号线沿环城快速路发展结合环城一级公路,建设城市外环生态绿道。
46.8市级2号线迎宾大道-马草江公园-马草江-老糖厂-环城一级公路-南山风景名胜区-杜冲江公园-甘塘郊野公园-东山风景区-城东防护绿地-城北大道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改善人居环境,形成城市绿道内环,提高城市的影响力,为城市提高活力。
41.26市级3号线北山公园-北环生态农场-沙河-拥军一路-东湖公园-南湖公园-南山风景区-龟山郊野公园为居民提供高品质休闲游憩环境,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贯通城市南北的主要绿道发展轴。
17.18贵港特色线老糖厂-贵糖小火车-高铁站-东湖-骑楼城-南湖-南山风景名胜区打造旅游绿道专线,成为贵港新名片。
使旧城区的区位价值获得释放,提升贵港城市认同感。
17.20社区1号线郁江-鲤鱼江湿地公园-园博园-沿鲤鱼江发展重点改造滨江环境,同时结合绿道建设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14.35社区2号线鲤鱼江-园博园-牛皮河公园-沿牛皮河发展应注重与湿地公园结合,促进生态旅游业发展。
10.75社区3号线牛皮河公园-西环-金港大道-圣湖水道应注意与城市风貌、城市景观结合,打造城市景观绿道。
10.22社区4号线北环生态农业区-沿中山路发展贯穿南北,衔接北环生态农业区和城市主轴,打造城市景观绿道。
10.60社区5号线南湖公园-杜冲江公园-城东大道-沿杜冲江发展应注意与周边优美山林景观结合,促进生态旅游业发展。
7.76社区6号线郁江-沿凤江发展-北环生态农场保护自然景观,开辟户外度假圣地。
18.30合计————242.22名称级别位置类型鲤鱼江驿站一级驿站鲤鱼江湿地公园城镇型北山驿站北山公园郊野型三河口驿站三河口郊野公园郊野型民族公园驿站二级驿站民族公园城镇型马草江驿站马草江公园城镇型老城驿站东湖公园城镇型南山驿站南山风景区城镇型北环驿站环城北路郊野型东山驿站东山风景区郊野型甘塘驿站甘塘郊野公园郊野型南湖驿站三级驿站南湖公园城镇型城北驿站木兰公园城镇型石牛驿站石牛郊野公园城镇型西环驿站新民公园城镇型江南驿站江南植物园城镇型江心驿站江心洲公园城镇型城南驿站螺山郊野型东山驿站东山风景区郊野型≥2m 步行道1.5m~3m 自行车道绿化带绿化带1.5m~3m 自行车道≥1.5m 步行道绿化带步行道≥2m 机动车道1.5m自行车道标准步行绿道断面标准步行骑行综合绿道断面标准自行车绿道断面陡坡段绿道断面湿地段绿道断面田间路绿道断面6~8m骑楼老街1.5m~3m≥2m绿化带机动车道绿化带自行车道步行道绿化带硬质铺地硬质铺地≥2m步行道1.5m~3m 绿化带≥2m 步行道自行车道机动车道机动车道绿化带2m ≥2m 步行道小火车1.5m~3m 1.5m~3m 绿化带绿化带绿化带自行车道2m ≥2m 步行道小火车自行车道依托城市道路绿道断面老城区骑楼道路绿道断面滨水绿道断面城市广场绿道断面依托小火车郊野绿道断面依托小火车城镇绿道断面贵港市中心城区城市绿道建设规划(2019——2030)近期建设项目图。
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贵港市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12.24•【字号】贵政办发〔2020〕29号•【施行日期】2020.1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贵港市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修订后的《贵港市地震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4年9月印发的《贵港市地震应急预案》(贵政办通〔2014〕121号)同时废止。
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12月24日贵港市地震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1.2 编制依据1.3 适用范围1.4 工作原则2 组织体系2.1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2.2 县(市、区)抗震救灾指挥部3 响应机制3.1 地震灾害分级3.2 分级响应4 监测报告4.1 地震监测预报4.2 震情速报4.3 灾情报告5 应急响应5.1 搜救人员5.2 医疗救治和疾病控制5.3 安置受灾群众5.4 抢修基础设施5.5 现场监测5.6 防御次生灾害5.7 维护社会治安5.8 社会动员5.9 涉外及涉港澳台管理5.10 发布信息5.11 灾害调查与评估5.12 应急结束6 指挥与协调6.1 特别重大和重大地震灾害6.2 较大地震灾害6.3 一般地震灾害7 恢复重建7.1 恢复重建规划7.2 恢复重建实施8 保障措施8.1 队伍保障8.2 指挥平台保障8.3 物资与资金保障8.4 避险场所保障8.5 基础设施保障8.6 宣传、培训与演练9 其他地震事件应急9.1 强有感地震事件应急9.2 地震传言事件应急9.3 相邻地区地震事件应急9.4 临震应急9.5 特殊时期应急戒备10 附则10.1 奖励与责任10.2 预案管理与更新10.3 监督检查10.4 区域协调10.5 以上、以下的含义10.6 预案解释10.7 预案实施时间1 总则1.1 编制目的依法科学统一、有力有序有效地实施地震应急处置,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贵港市中心城区抗震防灾规划(2017-2030)》(征求意见稿)简介一、规划背景为提高贵港市综合抗震防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地震灾害,保障地震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使城市在遭遇相当于基本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各要害系统不遭到较重破坏,重要工业能正常或很快恢复生产,人民生活基本正常,特编制《贵港市中心城区抗震防灾规划( 2017-2030)》。
二、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与《贵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局部修改(2012年)》确定的贵港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范围一致,含工业园区、教育园区范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9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98万。
三、规划总体任务加强贵港市的城市建设抗震防灾工作,逐步提高城市建设的综合防灾能力,尤其要提高城市、大中型变电站、大中型企业和重大生命线工程的抗震防御能力,加强各级政府对城市重点地段、重点时段、重点部位地震事件的应急反应与紧急救援能力,以减轻未来城市地震灾害影响,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四、规划基本要求1、规划编制模式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贵港市中心城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规划按乙类模式编制。
2、城市抗震设防基本要求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按《广西壮族自治区防灾减灾条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适度设防类、标准设防类建筑工程应按抗震设防烈度6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建筑工程应采取抗震设防烈度7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特殊设防类采取抗震设防烈度7度确定地震作用。
学校(幼儿园、中小学)和医院中的重点设防类建筑按提高一档(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国家重大建设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等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3、基础设施设备的抗震措施基础设施的电气设备应选用抗震性能好的产品;地面或杆架上的配电变压器应采用螺栓与基座锚固;备用发电机组、开关柜、配电屏等设置地脚螺栓与基础锚固;蓄电池组应设有防止掉落、倒塌的防护措施。
4、城市建设用地抗震适宜性贵港市中心城区大部分地区为适宜建设区。
北部山区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区域和南部南山附近的岩质崩塌地质灾害区域为较适宜建设区,可采取一般整治措施满足城市建设要求。
五、城市抗震防灾空间布局规划分4个一级防灾分区,19个二级防灾分区,形成“一带、三轴”的防灾空间格局。
“一带”指贵港市抗震防灾空间格局的郁江水系分隔带;“三轴”指由南广高铁、迎宾大道、中山路形成的“两纵一横”两条城市救灾主干道及次生灾害蔓延隔绝带。
六、城区建筑抗震防灾重点排查抗震性能存在隐患的建筑,加强对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的抗震加固保护。
其中,三合社区棚户区、南江村棚户区、东湖公园东侧震塘棚户区、堤路园棚户区、东湖城棚户区、郁江江南大桥棚户区等为抗震薄弱区。
七、城市基础设施抗震防灾1、交通系统南广高铁、黎湛铁路的行车调度、运转、通信、信号、供电、供水建筑,贵港火车站候车楼,以及贵港港的水运通信和导航等重要设施的建筑为重点设防类。
西江大桥、枢纽大桥、青云大桥、罗泊湾大桥、郁江东环特大桥、郁江铁路桥为重点设防类。
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对建(构)筑物开展抗震性能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对不满足要求的建筑进行加固改造。
2、供电系统贵港火电厂的主厂房、电气综合楼、网控楼、调度通信楼、配电装置楼、烟囱、烟道、碎煤机室、输煤转运站和输煤栈桥、燃油和燃气机组电厂的燃料供应设施划为重点设防类。
仙衣滩水电厂的主厂房、电气综合楼、网控楼、调度通信楼、配电装置楼划为重点设防类。
500千伏逢宜变、220千伏港北变、220千伏石牛变、220千伏太华变、220千伏江口变、220千伏启航变、220千伏芙蓉变、220千伏凌湖变、220千伏运通变、220千伏八塘变、贵港牵引站的主控通信楼、配电装置楼、就地继电器室、阀厅划为重点设防类。
对供电系统中重点设防类建筑应进行全面的抗震性能鉴定,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采取加固、改造措施。
加强对重点的保障变电站、发电厂的定期检测、维护。
制定电力系统的地震应急、抢修预案。
3、供水系统龙井床水厂、南江水厂、城北水厂为城区生活用水的主要供应水厂,其主要取水站泵房、水质净化处理厂的主要水处理建(构)筑物、送水泵房、中控室、化验室等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已建的龙井床水厂、江南水厂部分建(构)筑物不满足现行抗震设防要求,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按鉴定结果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供水系统应设置2个及以上的水源点,供水管网应布设为环状管网,并增设备用水井。
按照每2万人不少于1辆的标准配备49辆应急供水车,并规划应急供水车路线。
4、供气系统贵港天然气门站、LNG气化站的贮气罐、加压泵房和压缩间、调度楼及相应的超高压和高压调压间、高压和次高压输配气管道等主要设施,抗震设防类别划为重点设防类。
已建供气建(构)筑物中的各类设备,凡是没有采取锚固措施的,在近期内完成锚固。
管线并宜采用柔性接头,避免穿越抗震危险地段以及河道、震陷等抗震不利地段。
5、医疗系统贵港市人民医院、贵港市中心医院、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贵港市中医医院中承担特别重要医疗任务的门诊、医技、住院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
贵港市精神卫生医院、港北区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三医院191临床部、贵港市妇幼保健院、港北区妇幼保健院的门诊、医技、住院用房,急救中心的指挥、通信、运输系统的重要建筑,独立采供血机构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贵港市中心血站、贵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港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港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门诊、医技、住院用房,独立采供血机构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为重点设防类。
对2000年及以前建造的和建造年代较早的医疗卫生建筑,应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对不满足抗震要求的,应结合维修改造,尽快采取抗震加固措施。
规划重点保障类医院作为一级分区的救援中心,分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三医院191临床部、贵港市中心医院、贵港市妇幼保健院、贵港市人民医院、港北区人民医院、贵港市中医医院、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6、通信系统网通枢纽楼及通信生产楼、应急通信用房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开展建(构)筑物抗震性能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对不满足要求的建筑进行加固改造。
已建通信系统中的各类设备,凡是没有与楼、地板基座锚固措施的,应尽快完成锚固。
对重点地段和杆路的特殊设备,如终端杆、飞线杆等应增设拉线撑杆和梆桩等措施。
重要电信设备应自成体系,具有自备电源。
7、消防系统消防车库及其值班用房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开展建(构)筑物、机电设备抗震性能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对不满足要求的建筑、设备进行加固改造。
结合消防专项规划,按照每个一级防灾分区不少于一个消防站进行布局,对次生火灾严重区域的消防站优先建设。
8、排水系统城西污水处理厂、西江污水处理厂、江南污水处理厂的主要水处理建(构)筑物、进水泵房、中控室、化验室,城镇主干道立交处的雨水泵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对排水系统建(构)筑物、机电设备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对未满足抗震设防要求的建(构)筑物和设备及时进行抗震加固改造。
八、地震次生灾害防御贵港地震次生灾害源主要有灾、水灾、毒气泄漏扩散及地质灾害等。
应注重房屋抗震薄弱区等次生火灾源的控制与改造;合理选择水利工程建筑场地,避开地层构造复杂、有活动断层地段和大滑坡体,及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地区;近期采取对有毒物质危险源进行监管的措施,远期应结合城市建设将危险源逐步搬迁至安全区域;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兴建的项目,必须同时做出防止发生地质灾害的方案,对重要建筑适当提高设防标准。
九、避震疏散规划1、避震疏散场所规划(1)场所选择小公园、小广场、高层建筑中的避难层(间)等作为紧急避震疏散场所。
依托小型公园、广场、中小学及大专院校操场等设置固定避震疏散场所。
将民族文化公园、新世纪广场、贵港体育中心、东湖公园(包含东侧规划绿地)及南山公园作为中心避震疏散场所。
(2)防灾据点规划贵港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体育中心、建设中路人防地下工程等场所作为防灾据点。
2、避震疏散通道规划(1)水上通道利用郁江航道作为避震疏散通道。
(2)空中通道各个中心避震疏散场所周边应有足够的净空距离满足救灾直升机起飞和降落的需求。
(3)陆路通道包括救灾干道、疏散主干道、疏散次干道、铁路。
3、疏散路线人员疏散:利用居民住宅附近的小公园、小广场、专业绿地、高层建筑物中的避难层(间)以及抗震能力强的公共设施进行临时疏散。
震中后期在安全、可行的条件下,有序地向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移动。
人员安置:1分区主要向新世纪广场、民族文化公园、体育中心进行安置,2分区主要向园博园进行安置,3分区主要向东湖公园进行安置,4分区主要向南山公园进行安置。
十、地震应急和恢复重建1、应急救援组织指挥体系地震应急和恢复重建的指挥工作由市人民政府成立的贵港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实施。
2、救灾物资保障措施规划扩建1处自治区粮食局贵港粮食储备库,新建3处救灾物资储备仓库。
3、区域物资保障联动在自身物资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分先后顺序,依次接收以下城市的物资:玉林、来宾、南宁、柳州、梧州。
规划将石卡物流园、罗泊湾物流园、江南工业区物流园、西江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作为区域救灾物资转运场地。
十一、近中期建设规划1、建筑加固改造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拆迁:共3处。
一般建筑抗震调查与加固改造:共3个片区。
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抗震性能普查鉴定:共5处。
2、基础设施加固改造对17处变电站、1座水厂、11所医疗卫生设施、3座消防站、1处网通枢纽楼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进行抗震加固和改造。
3、避震疏散场所建设对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应急标识及应急设施进行改造。
建设改造7座校园固定避难场所。
建设1座防灾据点。
4、物资保障储备建设1处救灾物资储备仓库。
5、信息化建设完善广西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贵港)、广西地震背景场观测网络(贵港)。
6、防灾减灾安全工作开展2个重点区域地震小区划示范工程。
建设1处自治区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1处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
建设10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组建1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
建设1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十二、规划图纸(部分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