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讲课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378.00 KB
- 文档页数:29
河北工业大学课程教案编写基本要求教案,即教学方案,它是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地规划和安排;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必备教学文件;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保障。
为更好地执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规范教学行为,特制定本要求。
一、教案的基本内涵(一)、教案是教师以课时为单位,根据课程或实践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就每一个知识点或知识群,而进行的教学设计,周密地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活动而编写的具体教学方案,承载的是课堂或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信息。
(二)教案是具体讲课方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授课教师教学思想、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方法的重要体现;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结晶。
它反映了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水平、教学思路和教学经验,反映了教师钻研大纲、熟悉教材、充实知识的程度,反映了教师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方式方法的程度。
(三)教案与讲稿的区别在于,教案是以课时为单位编写的,是一个教学时间单位的教学方案,即授课计划的具体化。
(四)编写教案的意义在于:①理清授课思路,提炼教材中心内容,指导教学实施,保证授课质量。
②积累素材,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③统一教学要求、考试标准和教学进展,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④有利于课程建设。
二、教案编写的原则(一)以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为依据,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结合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充分发挥教师个性和才华,编写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案。
(二)明确教学目的,具体规定应传递的基础知识,培养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三)合理组织教材,应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对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等做出具体的设计。
(四)教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一般以一次课堂教学(2-4学时)为单元撰写教案。
并与授课计划进度相符。
(五)教案内容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时调整。
教师应该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制定出适合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教案,以确保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目的。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第一节密不可分的互联网世界——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目标1.了解网络的概念和分类。
2.了解网络应用。
3.理解网络的组成。
教学重点掌握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不同分类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网络的组成。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一、温故引新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excel处理数据,明白了excel的强大之处,但是这些事情都是由一台计算机来独立完成的,大家知道吗?我们的计算机还可以和其他计算机联合起来,组成计算机网络,一起完成很多其他的事情!二、设境亮标(一)创设情境有人说,“互联网世界是一个网中有网的虚拟世界。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
未来,互联网将在促进经济复苏、保障社会运行、推动国际抗疫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
生在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们,被称为“数字原生代”,又称“数字土著”,是和高科技一起成长的一代。
我们是否真地了解所处的这个时代、了解网络世界呢?(二)明确目标1.了解网络的概念和分类。
2.了解网络应用。
3.理解网络的组成。
三、交流探究(一)计算机网络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用传输数据的线路将计算机和通信设备按照不同的形式连接起来,就组成了计算机网络。
2.互联网的定义通过数据传输线路把全世界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共同组成的一个系统,就是我们所说的互联网,也就是Internet。
(二)计算机网络分类1.按网络覆盖范围进行分类观察教材P55及P56的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发现,根据覆盖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哪几类?(1)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LAN):局域网属于小范围网络,地理分布范围一般在几百米到十千米之内,主要用于构建单位内部网络。
例如,学校的校园网或者一般企事业单位的内部网等。
局域网的组建简单,网内信息传输速率较高、延迟较小、成本较低。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其分层模型。
3.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场景。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OSI模型和TCP/IP模型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场景:互联网、物联网、企业网络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互动: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类型和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
作业与练习:1. 了解当前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2. 分析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计算机网络应用。
第二章:网络通信协议教学目标:1. 理解通信协议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常见网络通信协议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通信协议的概念和作用2. 常见网络通信协议:、FTP、TCP、UDP等3. 协议分层:传输层协议、网络层协议、应用层协议等4. 协议的实现:协议栈、协议编码和解码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通信协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互动: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不同通信协议的特点和应用。
作业与练习:1. 分析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网络应用所依赖的通信协议。
2. 了解不同通信协议在网络中的位置和作用。
第三章:网络硬件设备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2. 掌握常见网络硬件设备的特点和配置。
教学内容:1. 网络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作用2. 常见网络硬件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网卡、调制解调器等3. 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命令行界面、图形用户界面等4. 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数据传输、路由选择、交换机转发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网络硬件设备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互动: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网络硬件设备的特点和配置。
作业与练习:1. 分析网络硬件设备在网络中的角色和作用。
计算机网络原理电子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性能指标1.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与协议分层1.4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与前景第二章: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2.1 物理层的通信原理与设备2.2 数据链路层的帧同步与差错控制2.3 数据链路层的路由与转发2.4 数据链路层的典型协议:以太网与Wi-Fi 第三章:网络层与传输层3.1 网络层的基本概念与路由算法3.2 网络层的路由协议与转发机制3.3 传输层的功能与协议:TCP与UDP3.4 传输层的拥塞控制与流量管理第四章:应用层与网络应用4.1 应用层协议与服务4.2 常见网络应用与编程接口4.3 应用层的安全性与隐私保护4.4 网络应用案例分析:、FTP、SMTP等第五章: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5.1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威胁与防护措施5.2 防火墙、入侵检测与安全套接层5.3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5.4 网络管理协议与实践应用第六章:局域网技术6.1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与标准6.2 常见局域网技术:以太网、令牌环、FDDI 6.3 局域网互联设备:交换机、路由器6.4 局域网中的广播与冲突域第七章:广域网技术7.1 广域网的基本概念与分类7.2 电话网络与ATM网络7.3 帧中继与SMDS7.4 广域网互联与互联网发展第八章:互联网协议(IP)8.1 IP地址与地址解析8.2 路由选择算法与协议8.3 网际层的传输与fragmentation8.4 NAT与VPN技术第九章:传输层协议(TCP/UDP)9.1 TCP概述与三次握手9.2 TCP的可靠传输与流量控制9.3 UDP协议及其应用场景9.4 传输层的安全性:TLS/SSL第十章:网络应用与编程10.1 网络应用开发环境与工具10.2 网络编程接口:套接字编程10.4 云计算与物联网中的应用与编程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与协议分层补充说明:协议分层是计算机网络设计的核心概念,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