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太古广场案例分析-42P
- 格式:ppt
- 大小:5.09 MB
- 文档页数:42
析香港太古广场之圣诞促销案列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析香港太古广场之圣诞促销案列【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香港杰出营销奖个案系列之三——远近兼顾,两全其美——析香港太古广场之圣诞促销???? 辩证法的观点认为,凡事皆可从正反两面来分析。
从这个角度来说,促销对于企业的作用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销加速了企业短期收益的增长;另一方面,促销(尤其是减价促销)过多又容易损害企业的形象和定位,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因此,企业盲目进行促销容易顾此失彼,无法兼顾远近。
当然,对于不知名的小企业而言,促销的负面影响并不明显,但对于那些有较高声誉的知名企业和注重品牌的公司而言,这种负面影响值得重视。
迫于竞争或为达到经营目标,知名企业也必须开展促销活动。
但问题在于,知名企业应当如何做促销才能既增进短期收益又不影响甚至有助于长期发展呢?以下这则营销个案为我们提供了问题的答案。
???? 一、市场背景???? 素有“购物天堂”之称的香港,中外零售巨头林立,其中高居行业领导者地位、全港最具声望的购物中心当属太古广场(Pacific Place)。
多年来,太古广场一直以高档、豪华的国际品牌形象出现在顾客面前,所以其主要顾客群大多为高收入的白领阶层——一个通常为其他顾客所效仿的群体。
???? 进入1994年,香港经济一度出现萧条景象,零售行业也受其影响而低迷不振。
为在逆境中分得市场“一杯羹”,各大商家施展浑身解术大搞促销,使得竞争在原本就疲软的市场上达到白热化。
太古广场自然也不能袖手旁观。
但问题是,像太古这样定位高档的购物中心应当如何促销才能不损害国际品牌形象呢????? 1994年圣诞节将至。
作为一个国际性城市,香港长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圣诞节就成了每年香港最大的节日。
一到这个时候,香港几乎所有零售商都大张旗鼓地开展促销活动,层出不穷的促销方式铺天盖地,争夺这一年中最大的商机。
香港太古广场一、太古广场全貌二、太古广场位置太古广场位于金钟地铁站上盖,是香港及九龙(荃湾)两条地铁线的交汇点;太古广场座落于香港核心地带,香港的重要地点,例如香港公园、香港政府办公大楼、高等法院、英国领事馆及英国文化协会等都近在咫尺,占尽地利优势;太古广场向北可拥览浩瀚的海景,而向南则面对占地十公顷香港公园宁静的环境。
三、太古广场交通地铁前往太古广场,可选择乘搭地铁到金钟站。
金钟地铁站是香港及九龙列车的转驳站,除贯通全港地铁沿线各站外,更可接驳九广铁路及机场快线网络,快捷方便。
巴士或电车太古广场位处香港主要交通枢纽,途经的巴士线超过80条,包括CityFlyer机场快线及机场穿梭巴士服务;而连接金锺廊及太古广场的有盖行人天桥下,亦设有来往东西线的电车站。
此外,由附近的香港公园步行往山顶缆车站只需约五分钟。
太古广场一座太古广场二座太古广场三座太古广场总占地三十二万平方呎,于一九九零年落成,包括四座大楼及一个购物中心,共提供近五百万平方呎的楼面,包括有甲级写字楼、酒店式公寓、三间五星级酒店、购物商场和会议中心等。
四、太古广场的定位及组成部分定位:香港最顶级的综合体物业甲级写字楼+顶级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顶级公寓。
太古广场一座占地860,000平方呎(约79,900平方米)的商业大厦太古广场二座占地700,000平方呎(约65,000平方米)的商业大厦太古广场三座占地644,000平方呎(约60,000平方米)的商业大厦(于2004年中落成)购物商场占地710,000平方呎(约66,000平方米)的购物商场270间酒店式住宅单位 (面积由1,220至2,650平方呎) 太古广场酒店式住宅太古广场会议中心可容纳500人的会议中心港丽酒店513间客房的五星级酒店港岛香格里拉酒店565间客房的五星级酒店万豪酒店602间客房的五星级酒店地下停车场逾500多个泊车位1、甲级写字楼部分太古广场一座:建筑面积860,000平方呎、楼高36层的甲级商厦,每层面积由20,000平方呎至22,000平方呎,首层为会议中心设施。
上海新天地、香港太古汇等14个城市综合体案例分析城市综合体的案例 1、东京城市副中心――新宿 2、德国柏林市波茨坦广场――索尼中心3、加拿大蒙特利尔玛丽城广场4、香港IFC 5、香港太古城 6、纽约洛克菲勒中心 7、加拿大多伦多伊顿中心 8、东京的阳光城 9、新加坡新达城 10、上海新天地 11、伦敦码头区――金丝雀码头12、法国拉德方斯13、日本横滨港未来21区14、泰国长春广场城市综合体(1/2)所谓“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中商业、办公、居住、酒店、餐饮、会议、文娱、交通枢纽等城市功能在空间上进行组合,并在各功能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补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城市综合体这种建筑形态最早出现于西方国家,且目前全球最典型的大型城市综合体也分布于资本发达国家的重点城市之中,如纽约、伦敦、巴黎等中国直到九十年代才相继建成一批建筑综合体,如北京的国际贸易中心和华贸中心、上海的新天地、深圳的华润中心等城市综合体作为一种“泊来品”,在中国发展逐渐加快,并升级为新都市综合体,城市综合体基本具备了现代城市的全部功能,所以也被称为“城中之城”城市综合体(2/2)城市综合体可以理解成是由城市中多种单一功能的建筑通过赋予建筑商业综合价值,有机组合在一起并互为依存的庞大建筑或建筑组群。
东京城市副中心―新宿(1/5)东京城市副中心―新宿(2/5)东京城市副中心―新宿(3/5)新宿区是一个有着各种不同面貌的城镇,居住了大约30万人新宿是东京都的一个交通枢纽,共有9条地铁线路由此经过,日客流量超过了300万人西新宿以新宿车站为中心,以西的西新宿是东京新规划的行政与商业新都心,东京都的行政中心东京都厅就位在此处,除此之外周遭还包围了许多大型企业总社所使用的摩天大楼,此超高层建筑群是东京地区最早形成的类似区域南新宿新宿车站南口方向则是百货公司与商店街云集的商业地区,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有高岛屋百货公司的旗舰店高岛屋时代广场与知名日本连锁书店纪伊国屋的总社? 东新宿相对于西新宿的现代化与整齐,新宿车站以东的东新宿地区,则是最热闹也是最混乱的传统商业街地区,其中,闻名海外的红灯区歌舞伎町,就是位在新宿区之内东京城市副中心―新宿(4/5)新宿开发用地规模约11个街区计50公顷,开发超高层办公建筑面积160万平米,规划就业人口30万,90年代初全部建设完毕,每天人流量高达300万人次,地下连通系统完善,成为东京的国际商务办公集聚区新宿的开发,部分疏解了市中心的商务功能和“拦截”了市中心的商务压力东京市在新宿区全面开发建设之前,先将该区内的所有交通、市政和公共设施建设完成,包括高速公路、广场、停车场、公园等,使新宿成为完全的“熟地”,得以很快地吸引了大量开发商,建成的物业同样很快吸引了大量企业进入,使新宿成为最成功的CBD之一新宿CBD的规划和建设是很细致的,它的特点是避免了房地产开发商为主导的建设,而是对商务、居住及商业用途规划比较合理,且执行到位,二是现代服务业集聚规模达到日本最大,这主要得益于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当地政府的管理服务水平东京地铁新宿站链接八条轨道交通线路,但是新宿站不仅是一条地下商业街,更是将公共汽车站、出租汽车站、地下停车场以及商店、银行、地下商业街等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新宿采用地下步行街系统,将整个地区车站、商场、文化、娱乐等设施连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