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栽培学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8
蔬菜栽培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二、《蔬菜栽培学》是园艺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以生物科学为理论基础并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研究蔬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与之相适宜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原理的一门科学。
是以蔬菜作物为研究对象,以探索其生长发育规律为主要内容,把了解并掌握土壤、气象条件的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原理,利用现代化的生物科学理论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来协调蔬菜、土壤、气象三者的关系,努力创造适宜蔬菜生长的环境条件作为主要任务,以获得高产优质、无污染的蔬菜产品为最终目的。
二、实验的目的与基本要求三、通过实验课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蔬菜的三种分类方法,识别蔬菜种子;了解蔬菜种子质量的涵义,掌握蔬菜种子处理技术;根据子叶与真叶的形态特征识别主要的蔬菜幼苗;熟悉大白菜的结球方式与叶球类型;熟悉主要蔬菜的无性繁殖器官,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学会因地制宜设计蔬菜作物栽培方案。
三、教学实验项目实验名称学时教学目标主要内容蔬菜分类与种类的识别2让学生按各种跟分类方法对蔬菜进行识别辨认分别按植物学分类法、食用器官分类法和农业生物学分类法对蔬菜进行分类,观察和描述各种蔬菜的形态特征,熟记常规蔬菜的亲缘关系、栽培特点及食用器官。
整地、作畦等基本操作技能训练2学会基本的整地操作要领和要求了解不同蔬菜种类对畦的规格要求,人人动手操作,学会整地和作畦的基本要领。
秋季主要蔬菜的播种和管理技术2在整地基础上学会各种播种方法以及主要蔬菜的日常管理学习秋季主要蔬菜,如大白菜、萝卜、菠菜、洋葱、大蒜、莴苣、芹菜等的播种和日常管理技术,掌握以上蔬菜各时期的生长特点和栽培技术要点。
蔬菜种子形态识别 2 认识主要蔬菜作物种子的特征、特性识别各类蔬菜种子,如十字花科蔬菜种子、茄果类蔬菜种子和瓜类蔬菜种子等。
蔬菜种子处理技术 2 掌握种子处理方法,苗床制作,发芽率测定学习蔬菜种子处理(包括浸种、催芽)、育苗设施选择、播种及苗床管理等技术。
茄果类蔬菜开花结果习性和植株调整2学会茄果类蔬菜的植株调整和日常管理了解有限生长类型和无限生长类型的番茄花序着生的特点。
《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蔬菜栽培学是以生物科学为理论基础,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研究蔬菜作物生长和发育规律及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原理,以实现蔬菜优质高产均衡供应的一门应用性科学,同时也是蔬菜学的主干模块课程之一。
作为蔬菜育种及设施蔬菜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使园艺专业学生了解蔬菜生产的基本状况、主要蔬菜的生物学特性和实用栽培技术;探讨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生产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蔬菜栽培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了解国内外蔬菜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2.能力目标:课堂教学重点突出基本概念和蔬菜栽培实用技术,要把课堂讲授与蔬菜生产紧密结合备课过程中随时补充新内容,及时介绍国内外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及优良品种,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及发展动向。
同时联系山东省蔬菜生产的实际情况,灵活进行蔬菜的生产管理,为将来从事蔬菜专业的工作打下基础。
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蔬菜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问题,掌握蔬菜栽培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现代蔬菜基地规划设计以及组织管理的能力,掌握主要蔬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品种选用、生产方式、生产季节及其主要栽培技术等,掌握我国北方露地栽培、设施栽培技术的特点和重点,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创新意识浓、应用型的专业型人才,为从事蔬菜生产和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蔬菜的概念,蔬菜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2、熟悉山东省蔬菜产业现状及特点3、了解蔬菜生产历史、地位和作用【教学设计建议】首先讲授蔬菜的概念及生产意义、蔬菜生产的历史地位及作用,然后结合蔬菜生产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等讲授山东蔬菜的产业现状及特点,最后讲述蔬菜栽培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讲授内容】1.蔬菜的概念,蔬菜生产的意义;2.蔬菜生产历史、地位和作用;3.蔬菜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4.山东蔬菜产业现状及特点;5.蔬菜栽培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蔬菜栽培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作物生产类专业学生了解蔬菜生产的基本状况、主要蔬菜的生物学特性和实用栽培技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其主要任务是探讨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生产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
是蔬菜学的主干模块课程之一,也是进行蔬菜育种及设施蔬菜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基础。
三、基本教学要求本课程适用于学完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等有关基础课程的同学选修,内容上注意与以上学科的衔接,课堂教学重点突出基本概念和蔬菜栽培实用技术,要把课堂讲授与蔬菜生产紧密结合备课过程中随时补充新内容,及时介绍国内外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及优良品种,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及发展动向。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蔬菜栽培学总论》(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程智慧主编,科技出版社。
2、《蔬菜栽培学》,刘世琦主编,金盾出版社。
3、《蔬菜栽培学》,张振贤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五、教学进度安排方案1、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2、各章节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要点第一章概述教学内容:一、蔬菜的概念,蔬菜生产的意义二、蔬菜生产历史、地位和作用三、蔬菜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四、四川蔬菜产业现状及特点五、蔬菜栽培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教学要求:了解蔬菜的概念,发展历史,发展现状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蔬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教学内容:第一节蔬菜的种类与分类一、蔬菜的种类二、蔬菜的分类方法三、三种分类方法的优缺点第二节蔬菜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调控技术一、温度二、光照三、水分四、土壤营养五、气体第三节蔬菜种子与育苗一、种子的涵义与品质检验二、影响种子发芽的环境条件三、保护地育苗技术四、露地育苗技术五、无土育苗:意义和特点、育苗设施、培养基质、营养液六、嫁接技术:意义和原理、瓜类蔬菜嫁接技术、茄果类蔬菜嫁接技术。
七、定植教学要求:掌握蔬菜种子品质检验;保护地育苗技术;蔬菜嫁接原理与技术;了解蔬菜生长发育对温光环境的要求及调控第三章茄果类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茄果类蔬菜的种类二、茄果类蔬菜的共性第二节番茄一、起源与历史二、品种资源:分类、主栽品种。
《蔬菜栽培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课、必修适用专业:园艺专业本科学时数:20学时一、制定本课程实验大纲的依据依据2000级本科园艺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和深入理解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原理解决实践中有关问题。
要求学生有强烈的事业心,热爱园艺栽培事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动手解决实践相关的问题。
实验中要认真、仔细,爱护公共财产,并能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以保证顺利完成每次实验。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1.通过实验教学验证部分蔬菜栽培学的基础理论,加强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
2.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蔬菜栽培学的研究方法。
3.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蔬菜栽培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践中有关问题能力,并能制定合理的栽培计划。
四、学时分配、教学形式及实验性质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80学时,其中实验20学时。
教学形式: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
实验课上指导教师概述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仪器的使用,井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具体实验过程,包括实验的实际操作和室内的各项分析,并有针对性组织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性质:实验为基础型实验。
五、实验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及实验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结合实验报告情况综合评分。
实验成绩单独记分。
六、实验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学时实验内容提要1蔬菜种子的形态学识别2通过观察使同学们具有从形态上识别蔬菜种子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其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
识别蔬菜种子所属的科、属、种。
2蔬菜种子检验方法2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蔬菜种子质量(纯度、净度、发芽力、发芽势等)的检验方法。
3播种前的种子处理方法2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种子消毒和促进蔬菜早熟增产的种子处理方法。
4播种前床土、纸袋、塑料钵准备2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播种前床土配制的原则。
第1篇一、课程简介蔬菜栽培学是农业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蔬菜生长发育规律、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本实践教学大纲旨在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蔬菜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栽培技术。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农业技术管理水平。
4. 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践教学内容1. 蔬菜生长发育规律及环境条件(1)蔬菜生长发育过程及特点(2)蔬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3)蔬菜生长发育与环境因素的关系2. 蔬菜栽培技术(1)蔬菜种植前的准备工作(2)蔬菜播种与育苗技术(3)蔬菜田间管理技术(4)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5)蔬菜采收与保鲜技术3. 蔬菜栽培模式及高效栽培技术(1)蔬菜栽培模式(2)蔬菜高效栽培技术(3)蔬菜轮作与间作技术4. 蔬菜病虫害防治(1)蔬菜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2)蔬菜病虫害防治方法(3)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5. 蔬菜生产管理与营销(1)蔬菜生产管理(2)蔬菜市场调查与预测(3)蔬菜营销策略四、实践教学安排1. 实践教学总学时:32学时2. 实践教学环节及学时分配:(1)蔬菜生长发育规律及环境条件(8学时)(2)蔬菜栽培技术(16学时)(3)蔬菜病虫害防治(4学时)(4)蔬菜生产管理与营销(4学时)五、实践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蔬菜生长发育过程,了解蔬菜生长发育规律及环境条件。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掌握蔬菜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模拟教学法:通过模拟实际生产场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5. 讲座与讨论法:邀请专家进行讲座,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拓宽学生知识面。
六、实践教学考核1.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40%)+实验报告(30%)+期末考核(30%)2.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讨论参与等。
蔬菜栽培各论教学大纲蔬菜栽培各论教学大纲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蔬菜的种植与栽培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蔬菜栽培教学大纲作为一份指导性文件,对于蔬菜栽培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讨蔬菜栽培教学大纲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蔬菜栽培的基础知识蔬菜栽培教学大纲的第一部分应该包括蔬菜栽培的基础知识。
这部分内容包括蔬菜的分类、生长环境要求、生长周期以及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能够对不同种类的蔬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二、蔬菜栽培的实践技术蔬菜栽培教学大纲的第二部分应该包括蔬菜栽培的实践技术。
这部分内容包括蔬菜栽培的土壤准备、育苗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亲自参与蔬菜的栽培过程,掌握各项栽培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识别和处理蔬菜生长中遇到的病虫害问题,提高蔬菜栽培的产量和质量。
三、蔬菜栽培的市场与管理蔬菜栽培教学大纲的第三部分应该包括蔬菜栽培的市场与管理。
这部分内容包括蔬菜市场的需求与供应、蔬菜销售渠道的选择与管理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能够了解蔬菜市场的运作机制,为将来的蔬菜栽培实践提供指导。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以及如何进行蔬菜的市场推广,提高蔬菜的竞争力。
四、蔬菜栽培的可持续发展蔬菜栽培教学大纲的第四部分应该包括蔬菜栽培的可持续发展。
这部分内容包括蔬菜栽培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循环利用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能够了解蔬菜栽培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栽培方式,保护环境资源。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蔬菜栽培的可持续性。
总结起来,蔬菜栽培教学大纲应该包括蔬菜栽培的基础知识、实践技术、市场与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蔬菜栽培的理论与实践技能,为将来的蔬菜栽培实践和相关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蔬菜无土栽培学》教学大纲学时:27学时学分:1.5学分理论学时:21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适用专业:园艺(03级以后)大纲执笔人:魏珉大纲审定人:王秀峰一、说明1.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无土栽培是一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
蔬菜无土栽培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无土栽培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系统学习和掌握无土栽培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本课程为园艺专业的学生开设,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拓宽专业视野,使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满足现实生产中无土栽培迅猛发展对人员和素质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宽口径培养人才的目标。
本课程的开设顺应了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蔬菜无土栽培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①要坚持课堂讲授与实验、实践相结合;②要尽可能反映出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生产发展态势;③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无土栽培基本原理和主要蔬菜作物的无土栽培技术。
无土栽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授课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统一。
内容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力求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促进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
学生在选修该课程之前,最好先修完《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等基础课程。
3. 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是根据最新出台的本科生培养方案,作为园艺专业蔬菜方向培养模块中的必选课和其它培养模块的任选课设置,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掌握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适应国内外无土栽培迅猛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加强实践教学。
二、教学大纲内容(一)课程理论教学(21学时)第一章、无土栽培概述(2学时)无土栽培的概念;发展史;世界各国无土栽培发展状况;无土栽培的优缺点及主要应用领域;无土栽培中的高新技术配合;无土栽培评价。
重点和难点:重点使学生了解无土栽培的优势、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难点是国内外无土栽培发展及特点比较。
建议教学方法:结合实验一,向学生介绍国内外无土栽培发展现状、特点、趋势,增加趣味性。
《蔬菜栽培》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蔬菜栽培是园艺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用于指导蔬菜商品生产和种苗生产的应用性课程。
蔬菜栽培是植物生长与环境等专业支撑课的后续课程,同时也是园艺植物育种、蔬菜种子生产等课程的前导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栽培制度和蔬菜栽培的基本技术。
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后,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积极推广并创造性地应用蔬菜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新技术,并能根据本地区蔬菜生产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名优新特蔬菜及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和推广,为发展蔬菜生产和农业现代化服务。
(二)课程基本理念蔬菜栽培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以职业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本原则。
课程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接受工作任务后,独立地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估计划,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理念进行课程总体框架设计,以农时季节为主线,按照蔬菜生产任务的难易程度重新编排教学内容,将蔬菜栽培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划分为八个单元:即蔬菜栽培入门、露地秋冬蔬菜栽培、露地春夏茬蔬菜栽培、蔬菜栽培设施及应用、设施秋冬茬蔬菜栽培、设施春茬蔬菜栽培、其他蔬菜栽培和蔬菜栽培专题讲座。
每个单元中下设若干典型的生产任务(学习情境载体)或知识单元。
每个典型生产任务都是一个包含完整工作程序的工作过程,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即“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授课模式以理实一实和行动导向教学为主,根据学习任务特点和教学条件,采用课堂讲授、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理实一体化、现场教学等多种方法,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可采用过程考核和综合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基本技能学完就练,练完就考,基础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随机提问、测验,均记入平时成绩。
每学期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综合期末考试和学习态度评价,然后按比例给出综合评价。
大学蔬菜栽培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蔬菜栽培的基本理论,包括蔬菜的分类、生长发育特点、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 学习并了解我国主要蔬菜的栽培技术,包括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3. 了解蔬菜品质鉴定和采后处理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学会分析不同蔬菜的生长习性和对环境的需求,能够制定出合理的栽培计划。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种蔬菜的栽培过程,包括播种、管理到采收。
3. 掌握基本的蔬菜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方法,提高栽培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蔬菜栽培的兴趣,激发其探索农业科学的精神。
2. 增强学生对农业生产实践的认识,培养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3. 通过蔬菜栽培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关注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将依据以下教学内容展开:1. 蔬菜栽培基础理论- 蔬菜的分类及生长发育特点- 环境因素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蔬菜栽培的土壤和肥料管理2. 主要蔬菜栽培技术- 叶菜类、根菜类、茄果类蔬菜的栽培技术- 豆类、瓜类蔬菜的栽培特点- 蔬菜嫁接技术的应用3. 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蔬菜栽培中的水肥管理- 常见蔬菜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农药的安全使用与残留控制4. 蔬菜品质鉴定与采后处理- 蔬菜品质的评价标准- 蔬菜的采后生理变化与处理技术- 蔬菜保鲜与储运方法教学大纲将按照以下进度安排:- 第一至第四周:蔬菜栽培基础理论- 第五至第八周:主要蔬菜栽培技术- 第九至第十二周: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第十三至第十六周:蔬菜品质鉴定与采后处理本课程将严格依照教材的章节内容进行教学,确保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结合教材内容,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系统讲解蔬菜栽培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
蔬菜栽培试验实训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实验学时数:30 实验项目数:9实训周数:1周实训项目数:4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蔬菜栽培是园艺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为培养蔬菜生产与管理人才服务的。
该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蔬菜栽培必须的理论和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并熟悉和掌握蔬菜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品种等,为毕业后从事蔬菜生产和管理奠定基础。
二、适用专业:本大纲适用于高等农业职业院校3年制园艺专业三、教学目标:1、正确识别蔬菜和蔬菜种子;2、能够准确判别蔬菜的生长发育时期,并对蔬菜的生长发育情况作较为准确的田间诊断;3、熟练掌握蔬菜常用的育苗技术;4、掌握主要蔬菜的高产优质栽培环节;5、熟悉当前蔬菜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实验项目:实验一蔬菜的市场调查及其实用器官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通过市场调查及对蔬菜实用器官的形态观察,了解、掌握各种蔬菜的实用器官及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带领学生到蔬菜市场调查各种上市蔬菜的种类,观察其实用器官的形态特征。
三、实验作业1、写出各种蔬菜产品的实用器官是蔬菜植物的哪个器官。
2、按实用器官分类,蔬菜可分为那些类型实验二蔬菜种子的识别一、目的要求通过对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区分常见蔬菜种子并判断种子的类型。
二、实验内容观察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区分几种常见蔬菜种子,判断种子的类型。
三、实验作业1.根据观察结果描述各种蔬菜种子的外部形态并绘出形态图。
2.写出各种蔬菜种子的类型。
实验三保护地结构、性能的认识一、目的要求通过现场参观介绍,了解各种常见保护地形式的结构、性能。
二、实验实训内容实地参观介绍塑料大、中、小棚及日光温室的结构、性能,认识了各结构部位的名称、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以及建造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课后作业画出学校日光节能温室的结构草图,并标明温室高度、跨度、长度、后屋面夹角、后屋面长度及钢架的间隔距离、通风窗的间隔距离实验四、蔬菜种子浸种催芽技能训练一、目的要求掌握蔬菜种子浸种、催芽的基本方法。
蔬菜栽培学参考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蔬菜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2)蔬菜生产和供应的特点。
2、一般掌握:(1)蔬菜的概念;(2)蔬菜在人们生活、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熟练掌握:(1)蔬菜的概念范畴;(2)蔬菜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蔬菜的概念蔬菜是可供佐餐的草本植物总称。
凡是以柔嫩多汁的器官作为副食品的一、二年生及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少数木本植物、菌类、藻类、蕨类等,统称为蔬菜。
第二节蔬菜栽培的意义蔬菜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蔬菜含有丰富的营养,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副食品。
发展蔬菜生产也给菜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蔬菜还可出口创汇。
第三节蔬菜的营养价值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及其它营养物质,同时蔬菜还含有纤维素及具有特殊的风味,对增进食欲,维持人体健康和体内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第四节蔬菜生产和供应的特点蔬菜产品多柔嫩多汁,容易腐烂,不耐储藏运输,应及时采收上市。
蔬菜生产受季节限制,但蔬菜供应要求四季均衡,同时市场还要求供应的蔬菜优质早熟,花色品种多样化。
蔬菜的复种次数多,产量高,栽培技术要求高,管理精细。
蔬菜生产设备投资较大,尤其是保护地生产。
第五节蔬菜经营和生产的方式蔬菜生产有自给性生产、商品性生产、专业化生产和季节性生产多种方式。
第六节蔬菜栽培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我国蔬菜栽培历史悠久。
由于蔬菜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蔬菜产业在我国农业中已经成为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三)考核知识点1、蔬菜的概念2、蔬菜的营养价值3、蔬菜生产和供应的特点–1–4、我国蔬菜产销现状(四)考核要求1、识记:理解蔬菜的概念2、领会:掌握蔬菜有哪些营养价值3、简单应用:蔬菜生产和供应的特点4、综合应用:了解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第二章蔬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生态条件的关系;(2)蔬菜作物与光、热、水、肥、气等条件的相互关系及对逆境条件的反应。
蔬菜栽培教学大纲蔬菜栽培教学大纲蔬菜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使得我们的餐桌更加多样化和健康。
要想种植出优质的蔬菜,我们需要系统地学习蔬菜栽培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份蔬菜栽培教学大纲,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培养出高产、高质量的蔬菜。
第一部分:蔬菜栽培的基础知识在开始学习蔬菜栽培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蔬菜的生长环境和生理特性。
这包括土壤要求、光照需求、温度适宜范围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不同蔬菜的生长周期和栽培方式,以便在实际种植中做出合理的选择。
第二部分:蔬菜栽培的土壤准备土壤是蔬菜生长的基础,良好的土壤质量对蔬菜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如何选择适合蔬菜生长的土壤类型,并了解土壤肥力的评估和改良方法。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有机肥料的应用和土壤消毒的方法,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第三部分:蔬菜栽培的播种与育苗播种是蔬菜栽培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到蔬菜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不同蔬菜的播种方法和适宜的播种时间。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蔬菜育苗的技术,包括种子处理、育苗容器的选择和管理等。
第四部分:蔬菜栽培的管理技术蔬菜栽培过程中的管理技术对于蔬菜的生长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部分将介绍蔬菜的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和储存等方面的技术。
我们将学习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如何进行科学施肥,以及如何预防和控制蔬菜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我们还将了解蔬菜的采收时间和储存方法,以保持蔬菜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第五部分:蔬菜栽培的新技术与前景蔬菜栽培技术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一些新兴的蔬菜栽培技术,如温室种植、水培技术和有机蔬菜栽培等。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蔬菜栽培行业的前景和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应对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结语蔬菜栽培教学大纲为我们提供了系统学习蔬菜栽培技术的指导。
通过学习这份大纲,我们将掌握蔬菜栽培的基础知识、土壤准备、播种与育苗、管理技术以及新技术与前景。
《蔬菜栽培学教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10161课程名称:蔬菜栽培学英文名称:Olericulture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54学分:适用对象:园艺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30%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农业化学,土壤学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蔬菜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蔬菜栽培的基本技术;中国南方适用的蔬菜品种;根菜类、白菜类、绿叶蔬菜、豆类、茄果类和瓜类等主要蔬菜的栽培技术。
英文简介This course introduces vegetable produc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basic skills of Vegetable Cultivation; vegetable cultivars applied to South of China;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the important vegetable crops such as Root vegetables, Chinese cabbage group, Green vegetables, Vegetable legumes, Solanaceous fruits and Gourd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蔬菜栽培学是园艺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是以生物科学为理论基础,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研究蔬菜作物生长和发育规律及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原理,以实现蔬菜优质高产均衡供应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蔬菜栽培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了解国内外蔬菜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联系广东省蔬菜生产实际情况,灵活进行蔬菜的生产管理,为将来从事蔬菜业的工作打下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蔬菜的基本概念,概括蔬菜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2.了解蔬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3.比较蔬菜产业与其他种植业的不同。
蔬菜栽培技术教学大纲一、导论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其种植和栽培技术的掌握对于实现高产、高质、高效的蔬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介绍蔬菜栽培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员对不同蔬菜的生长环境、需求和管理方法的理解,为其成为合格的蔬菜种植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蔬菜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并能根据不同要求选择合适的栽培方式。
2.掌握蔬菜的育苗技术,能够从种子开始培育健康的幼苗。
3.了解土壤管理、施肥和灌溉技术,确保蔬菜的生长和发育。
4.学会应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对蔬菜产量的影响。
5.了解蔬菜的采收和储存技术,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延长保鲜期。
三、教学内容1.蔬菜栽培概述1.1 蔬菜的概念和分类1.2 蔬菜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1.3 蔬菜产业链和价值链2.蔬菜种子与育苗技术2.1 蔬菜种子的选择与储存2.2 蔬菜育苗基本要点2.3 蔬菜幼苗的移栽和管理3.蔬菜生长环境与栽培技术3.1 光照和温度的影响3.2 土壤要求和改良方法3.3 施肥原则和技术3.4 合理灌溉和排水管理3.5 蔬菜的急救措施和生长调控4.病虫害防治与生物安全4.1 常见蔬菜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4.2 常见蔬菜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4.3 生物防治技术和有机农业策略4.4 农药使用与安全管理5.蔬菜采收与贮藏技术5.1 蔬菜采收时机和方法5.2 蔬菜品质检测与贮藏技术5.3 果蔬加工和保鲜技术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向学员介绍蔬菜栽培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帮助学员理解并应用蔬菜栽培技术。
3.实践训练:组织学员参与实际的蔬菜栽培实践活动,培养其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互动: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促进知识的分享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考察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实际操作:通过学员的实践训练成果,判断其技能和操作水平。
《蔬菜栽培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7314151【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Vegetable Cultivation【课程学时】16【适用专业】园艺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蔬菜栽培学实验是蔬菜栽培学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蔬菜栽培的基础理论知识,能熟练地将理论教学中的相关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掌握各个实验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蔬菜栽培学实验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以下教学目的:1、识别主要种类蔬菜及种子;2、掌握蔬菜种子播种前的品质鉴定及种子处理措施;3、了解葱蒜类鳞茎的结构及形成过程,熟悉葱蒜类的生育特性与栽培技术的关系。
4、掌握几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制技术和使用方法;5、掌握果菜类蔬菜的开花结果习性及各种类、品种的合适植株调整技术;6、掌握籽芽菜、苗菜的无土生产方法。
二、本实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蔬菜栽培学实验课程以蔬菜栽培学理论教学为基础,又是对蔬菜栽培学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同时与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等课程紧密联系;还应与蔬菜栽培学教学实习等实践性课程的内容相互完善和补充。
三、实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安排本实验课程不安排理论教学内容。
四、实验内容安排实验一、蔬菜分类与种类识别【目的】认识主要蔬菜种类,掌握蔬菜三种分类法的特点。
【要求】明确各种蔬菜在植物学分类、农业生物学分类中的地位;熟悉它们的食用器官。
【内容及步骤】1.蔬菜实物观察识别及观看多媒体课件:仔细观察每种蔬菜的生长状况、形态特征,重点观察食用器官,明确各种蔬菜的分类依据。
2.根据各种蔬菜的特征,明确其“植物学分类”、“食用器官分类”的归属,并指出是否属于变态根、变态茎、变态叶、变态花器等。
3.分析、讨论各种蔬菜,明确其“农业生物学分类”的归属。
【方法】观察蔬菜实物(标本)、多媒体课件、彩色图片。
实物识别可在田间进行,部分不常见的种类从市场购买,如:紫叶甘蓝、结球生菜、香椿芽、紫背天葵、苋菜、石刁柏、欧芹、心里美萝卜、樱桃萝卜、樱桃番茄、彩色辣椒、百合、茼蒿、牛蒡、菊芋、防风、草石蚕、佛手瓜等。
实验二、蔬菜种子识别及品质鉴定【目的】认识区别主要蔬菜作物的种子;掌握蔬菜种子品质鉴定的方法。
【要求】掌握蔬菜播种材料的分类;了解蔬菜种子的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特点;认识主要蔬菜作物种子;掌握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生活力等概念及各项目测定方法。
【内容及步骤】1.蔬菜种子的形态特征观察及识别(种子形态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气味等)。
各种蔬菜干种子:萝卜、大白菜、结球甘蓝、花菜、芥菜、胡萝卜、芹菜、芫荽、茴香、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西葫芦、冬瓜、丝瓜、苦瓜、西瓜、甜瓜、南瓜、菜豆、豇豆、豌豆、蚕豆、刀豆、扁豆、韭菜、大葱、洋葱、莴笋、茼蒿、菠菜、甜菜、苋菜、香椿、蕹菜、落葵、豆薯等。
2.区别蔬菜种子的新陈:主要从种子的色泽、气味方面区别新陈种子。
新种子:外表色泽鲜艳,有光泽,内部洁白,具有本品种特有的香味;陈种子:外表灰暗无光,内部颜色变深,无味或具有霉味。
比较菜豆、韭菜、辣椒、黄瓜等种子的新陈。
3.蔬菜种子质量鉴定A、种子纯度B、饱满度:任意选择十种蔬菜种子,用电子天平称取其1000粒种子重量,即为千粒重。
C、发芽率、发芽势:以黄瓜、萝卜种子在培养皿中作发芽实验,每份种子100粒,每种种子一式两份分别置于室温和30℃的温箱中,7天统计其发芽种子数,计算其发芽率和发芽势。
两人一组。
D、生活力测定:取用温水浸泡后(3~4h)的菜豆种子50粒,剥去种皮后浸泡于0.2%胭脂红溶液,在30℃下,3-4h后冲洗种子3~4遍,观察种子的着色情况并计算有生活力的种子数。
【方法】教师讲解后进行形态结构观察及识别;种子饱满度和生活力测定在实验室课堂中完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测定在实验课后学生继续观察统计,一周后清洗、归还培养皿等用具,并上交实验报告。
实验三、蔬菜种子播前处理【目的】掌握蔬菜种子消毒处理的常用方法和浸种催芽处理的基本方法。
【要求】了解蔬菜种子播种前的处理措施的内容和技术要点。
掌握种子消毒处理的常用方法和浸种催芽处理的基本方法。
【内容及步骤】1、种子的药剂消毒处理A、每5人一组,每组取黄瓜(或菜豆或番茄)种子400粒,分成4份;B、将4份种子分别放于1﹪高锰酸钾溶液中浸种30min,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min,100倍的福尔马林溶液浸种20min;0.1﹪多菌灵浸种20~30min;C、用清水将种子冲洗干净,再进行浸种处理。
不同作物的浸种时间各异。
2、温汤浸种处理每组取黄瓜(或菜豆或番茄)种子若干,然后将种子放入50~55℃温水中浸泡10min,一定要不停地搅拌,直至温度下降到30℃时停止。
之后,在室温(20~30℃)下进行继续浸种,不同作物的浸种时间各异。
浸种时应注意:①用水反复轻搓洗种子,以除去种子表面的黏着物,加速种子吸水和萌动,应5~8h换一次水。
②浸种水量一般为种子量的5~6倍。
③选用搪瓷或玻璃等洁净的器皿较好,不宜用金属和塑料容器,以防有毒物质对种子产生危害。
④浸种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种子内含物外渗。
3、催芽处理将第1和2步处理后的种子进行催芽处理。
将浸种后要催芽的种子先甩干或摊干,使种子表面的水膜散失,以保证催芽期间通气良好。
然后用洁净的湿纱布或毛巾等包好,或置于培养皿等洁净的容器中,再置于恒温箱中或温暖处催芽。
一般喜温蔬菜种子催芽期间的适宜温度为25~30℃,最低温度不宜低于12℃。
催芽期间每天用25~30℃的清水淘洗种子1~2次,并将种子包内外翻动、松包,使包内种子能够得到足够的氧气。
4、发芽比较试验将未经浸种过的干种子与第3步同时放入浸湿纱布(或滤纸)的培养皿中,并做好标记,置于25~30℃培养箱中发芽,每天检查、淘洗1~2次,3d后每天分别记载发芽的种子数,并计算发芽率和发芽势。
【方法】学生将各处理后的种子与未处理种子作室内发芽试验,观察并记载相关数据,然后对各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四、葱蒜类的发育形态与鳞茎的形成【目的】掌握葱蒜类的生长发育特性与栽培技术的关系。
【要求】认识葱蒜类蔬菜的主要种类;了解葱蒜类的植物学特征、鳞茎的结构及形成过程;掌握葱蒜类各种蔬菜的繁殖方式;熟悉葱蒜类的生育特性与栽培技术的关系。
【内容及步骤】1、认识葱蒜类蔬菜的主要种类及品种:大葱、紫皮大蒜、白皮大蒜、韭菜、红皮洋葱、白皮洋葱、分葱、藠头、苦藠、韭葱等。
2、观察葱蒜类蔬菜大蒜、大葱、韭菜等全植株的生长状态和叶结构;3、洋葱、大蒜“鳞茎”的发育形态观察A、洋葱“鳞茎”纵剖面及横切面观察:鳞片、鳞芽、茎盘、须根等;B、大蒜瓣纵剖面观察:保护叶、贮藏叶、发芽叶4、分葱、韭菜的分蘖与跳根特性观察。
5、各种葱蒜类蔬菜叶身的横切面形状观察6、通过观察,分析它们的植物学特征、鳞茎的发育特性与栽培技术的关系。
【方法】通过观察,绘出各种结构示意图,并阐述对栽培技术的要求。
实验五、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制与应用【目的】掌握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制技术和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
【要求】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作用;学会几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制技术及其在蔬菜生产上的使用方法。
【内容及步骤】1、药剂的配制A、2,4-D 准确称取2,4-D钠盐1g,溶于200ml的水中,搅拌,待药剂全部溶解后,倒入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至1000ml定容。
配好后可倒入1000ml的试剂瓶中,即成为1000mg/L的2,4-D溶液。
贴上标签放在阴凉的避光处备用。
B、赤霉素准确称取结晶赤霉素20mg,用95%的乙醇1ml溶解,然后加水稀释至200ml,即成为100mg/L的赤霉素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放在冷凉的阴暗处备用。
C、乙烯利(2-氯乙基膦酸)目前国产的乙烯利多为40%的酸性溶液,易溶于水。
使用时根据所需要的体积和浓度,现配现用。
计算公式:NV=N1V1 N为已知的浓度,V是需要吸取的原液的体积,N1为需要配制的药液浓度,V1为需要配制的药液的体积。
2、生长调节剂的应用A、2,4-D应用蔬菜生产上2,4-D主要用于防止茄果类落花,处理浓度番茄以10~20mg/L为宜,茄子浓度30~40mg/L;处理方法是涂花或浸花,刚开放的花最好,尽量不要将药液洒在其它部位,否则易对植物产生药害。
B、乙烯利的应用(1)改变雌雄性用200mg/L的乙烯利,在黄瓜幼苗2~4片真叶时喷洒,可以大大提高雌花的比例。
(2)果实催熟选取番茄果实已充分长大但尚未转色的果实40个,其中20个用2000mg/L乙烯利浸果1分钟,然后取出、凉干,置于20~25℃的条件下;对照的20个果实用清水浸1分钟,其他条件相同,比较果实转红的天数。
【方法】将生长调节剂应用于茄果类、瓜类等蔬菜上,并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实验六、茄果类结果习性与植株调整【目的】根据不同作物种类、不同品种的开花结果习性及不同植株的生长发育状况,选择合适的植株调整方式。
【要求】首先要了解茄果类蔬菜的常规栽培技术,熟悉茄果类蔬菜的开花结果习性;了解各项植株调整措施的概念及适用范围;掌握植株调整的实际操作技术。
【内容及步骤】1、搭架支架的种类有单杆架、人字架、篱笆架等,也可用塑料绳吊架。
架材可选用竹竿、细木棍、树枝等。
2、绑蔓绑蔓用塑料绳,最好采用8字形绑蔓。
3、整枝A、番茄整枝方式整枝方式较多,以单干整枝和双干整枝应用较普遍。
●单干整枝只保留主干,将叶腋内生长的侧枝全部摘除。
对无限生长型品种小架栽培时,留3~4层果穗,中架栽培留4~5层果穗摘心,大架栽培可根据当地生长期的长短确定留果穗数,于拉秧前45~50d摘心。
摘心时应于顶部果穗上留2片叶●双干整枝除保留主枝外,再留第一花序下的一个侧枝,该侧枝生长势强,很快与主枝并行发展,形成双干,其余侧枝全部除去。
B、辣椒整枝技术辣椒整枝技术比较简单,主要是剪掉一些内部拥挤和下部重叠的枝条。
对于干椒等品种可在生长后期进行摘心,防止无效果的产生。
整枝要选择在晴天进行,有利于伤口愈合,减少病虫害发生和为害。
C、茄子整枝技术茄子的分枝为“双杈假轴分枝”,整枝的技术也比较简单,一般将“门茄”以下的侧枝全部摘除,“门茄”上面的侧枝一般不整枝。
4、疏花疏果与保花保果A、番茄的疏花一般在每个花序上出现花蕾时就可进行,根据种植的品种、种植时期和土壤肥力的情况,摘除生长不良的花朵,选留生长健壮的花朵即可,选留的花朵在3~6朵范围内。
在此基础上疏掉发育不良的果实。
B、.保花保果●花期叶面喷肥生产中可利用1%的尿素,或0.1%的硼酸在花期进行叶面喷肥,可有效地防止落花落果,达到保花保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