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重点_第八章 生物氧化和能量转换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生物氧化还原反应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生物氧化还原反应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代谢途径之一。
它通过电子的转移来实现能量的转换,这种过程发生在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即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能量,再通过电能释放的方式,将储存的化学能转换为生物体所需的能量,以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
以下将对生物氧化还原反应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进行详细阐述。
1. 生物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生物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生物体内,通过氧化还原作用发生的电子的转移过程。
其中,一种物质被氧化,它的电子从原子中移出,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另一种物质则被还原,原子中则接受新电子。
在生物体内,氧化还原反应是由许多蛋白质和辅助因子参与的,其中最重要的是NAD+/NADH和FAD/FADH2,它们都是电子传递介质,能够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传递下去。
2. 生物氧化还原反应对能量的储存和释放生物体产生能量的两种方式是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而前者的能量产生主要依靠ATP分子存储和释放。
ATP分子是生物体内贮存和供应能量的主要分子,它能够将化学能和热能转化为生物体所需的能量。
在ATP分子中,三磷酸基团和二磷酸基团之间的高能化学键储存着丰富的能量,当有氧呼吸时,ATP分子中的两个磷酸基团被水分子水解,释放出大量的化学能量,以供生物体内的代谢反应使用。
而在无氧呼吸过程中,ATP的主要储存方式是通过酵母发酵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产生的酒精包含较多的能量,因此可以作为储存能量的重要者手段。
3. 生物氧化还原反应在三磷酸腺苷生物合成中的作用有氧呼吸过程中,生物体在线粒体内通过氧和有机物产生代谢反应,并且合成ATP分子,其中在生物合成的过程中,生物氧化还原反应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三磷酸腺苷生物合成中,ATP分子的生成需要依靠线粒体内的氧化相,氧化相的产生依赖于NADH的供应,NADH分子在转移电子的过程中,在重要的生化反应中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NADH分子输送电子,将代谢所得的高质量能量开始转换成ATP 分子。
生物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第八章第八章糖代谢自养生物分解代谢糖代谢包括异养生物自养生物合成代谢能量转换(能源)糖代谢的生物学功能物质转换(碳源)可转化成多种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可进一步转化成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
糖的磷酸衍生物可以构成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NAD、F AD、DNA、RNA、A TP。
分解代谢:酵解(共同途径)、三羧酸循环(最终氧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
合成代谢:糖异生、糖原合成、结构多糖合成以及光合作用。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受神经、激素、别构物调整掌握。
第一节糖酵解glycolysis一、酵解与发酵1、酵解glycolysis (在细胞质中进行)酵解酶系统将Glc降解成丙酮酸,并生成A TP的过程。
它是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中Glc分解产生能量的共同代谢途径。
在好氧有机体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经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成CO2和H2O,产生的NADH经呼吸链氧化而产生A TP 和水,所以酵解是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的前奏。
若供氧不足,NADH把丙酮酸还原成乳酸(乳酸发酵)。
2、发酵fermentation厌氧有机体(酵母和其它微生物)把酵解产生的NADH上的氢,传递给丙酮酸,生成乳酸,则称乳酸发酵。
若NAPH中的氢传递给丙酮酸脱羧生成的乙醛,生成乙醇,此过程是酒精发酵。
、视网膜。
二、糖酵解过程(EMP)Embden-Meyerhof Pathway ,1940在细胞质中进行1、反应步骤P79 图13-1 酵解途径,三个不行逆步骤是调整位点。
(1)、葡萄糖磷酸化形成G-6-P反应式此反应基本不行逆,调整位点。
△G0= - 4.0Kcal/mol使Glc活化,并以G-6-P形式将Glc限制在细胞内。
催化此反应的激酶有,已糖激酶和葡萄糖激酶。
激酶:催化A TP分子的磷酸基(r-磷酰基)转移究竟物上的酶称激酶,一般需要Mg2+或Mn2+作为辅因子,底物诱导的裂缝关闭现象好像是激酶的共同特征。
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
生物氧化是生物体中进行能量转换和代谢过程的一种重要机制。
它是指生物体利用氧气(O2)将有机物质(如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为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以下是生物氧化的一些特点:
1. 能量产生:生物氧化过程是能量产生的主要途径。
在细胞的线粒体中,通过氧化反应将有机物质断裂,并将化学能转化为细胞可以利用的能量(以ATP形式存储)。
这种能量转换是维持细胞生存和各种生物活动所必需的。
2. 基于酶催化:生物氧化反应是由酶催化的复杂酶系列反应组成。
每个反应都需要特定的酶来提供催化作用,使反应能够在生物体内发生,并保持反应速率适宜。
3. 发生在细胞呼吸中:生物氧化是细胞呼吸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细胞呼吸中,有机物质被逐步分解,生成ATP和废物产物。
细胞呼吸包括三个主要的步骤: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4. 有氧和无氧氧化:根据氧气的存在与否,生物氧化可以分为有氧氧化和无氧氧化。
有氧氧化是指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的氧化过程,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无氧氧化是指在氧气不充足或缺乏的条件下进行的氧化过程,产生其他底物(如乳酸、乙醇等)。
5. 营养物质的利用:生物体通过生物氧化途径将摄入的营养物转化
为能源,并用于生长、维持细胞功能和进行各种生理活动。
总之,生物氧化是一种基本的细胞代谢过程,通过氧化有机物质来产生能量,并维持生物体的正常功能和生存。
它是生命活动的核心过程之一。
生物化学学习题生物体内的能量转换生物化学学习题:生物体内的能量转换在生物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领域,研究生物体内的能量转换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生物体内的能量转换涉及到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储存和降解过程,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本文将探讨生物体内能量转换的原理、关键分子和相关反应,旨在增强我们对生命活动的理解。
一、细胞的能量转换细胞是生物体内能量转换的基本单位。
能量在细胞内通过化学反应进行转化,其中最重要的过程是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是将有机物质降解为能量的过程,产生的能量以三磷酸腺苷(ATP)的形式储存。
1. 糖的降解细胞呼吸的第一步是葡萄糖的降解。
葡萄糖被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ATP和氧化剂NADH。
接着,丙酮酸被进一步氧化分解,生成更多的ATP和NADH。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线粒体的线粒体内膜中。
2. 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细胞呼吸的核心环节,通过此过程生成大量的ATP。
在细胞质内,NADH被氧化成为NAD+,同时ADP被磷酸化成ATP。
氧化磷酸化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的呼吸链中,其中细胞色素c和细胞色素氧化还原酶是重要的电子传递体。
二、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换光合作用是植物和一些细菌中的重要过程,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1.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光合作用的第一步是光反应,它发生在叶绿体内的光合色素分子中。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阳光中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在光反应过程中,光合色素分子通过光能激发,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释放出电子。
这些电子被捕获到电子传递链中,最终用于合成ATP和还原剂NADPH。
2.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供给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使用。
在暗反应中,植物利用这些化学能转化二氧化碳为有机物质。
暗反应主要发生在植物叶绿体的 stroma(基质)中,其中鲁宾植物光合作用酶(RuBisCO)是关键的催化剂。
三、发酵和发酵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发酵是一种在没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进行的能量转换过程。
生物氧化作用与生物能量转换生物氧化作用是生物能量转换的过程,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它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将异化能转化为化学能。
其中,关键的步骤是将食物中的高能量物质“氧化”,释放出大量的化学能,并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 基本概念生物氧化作用是生物体内转化能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涉及到许多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的知识。
首先,要了解生物氧化作用的概念,需要了解生物氧化作用的定义、特点和功能。
定义:生物氧化作用是生物体内周转能量的一种基本方式,是一种利用氧气或其他电子受体氧化能够产生能量的过程。
它是由细胞内的酶催化生成氧化还原反应而进行的,同时产生大量的能量。
特点:生物氧化作用的反应是高效能的,其所需能量对生物体无害,是从食物、氧气和水中获得的。
同时,生物氧化作用所产生的热量为生物体保持体温的基础。
功能:生物氧化作用是人体燃烧食物得到能量的过程,同时也是两种物质氧气和葡萄糖重要的化学反应。
在有氧条件下,生物氧化作用是维持生命活动过程的重要途径。
2. 生物氧化作用的主要反应生物氧化作用主要涉及多种化学反应,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酵解、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等反应。
以下是这方面的详细介绍。
酵解:酵解是有机物发酵的过程,它是一种没有氧气参与的生物氧化作用。
主要通过分解葡萄糖进一步产生能量,同时也可以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也叫卡布-德卢卡循环,是有机体内的代谢通路,它是在保证能量供给的同时,产生ATP并释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呼吸链:呼吸链是在细胞中形成ATP的过程,它是一系列嵌套的蛋白质,它们能够在每个反应中将电子从一个分子转移到下一个。
这个过程产生了一个电子梯度,可以用来推动ATP合成酶产生ATP。
3. 生物氧化作用和健康生物氧化作用是一种重要的代谢过程,可以使人体的能量得到充分利用。
但是,在生物氧化作用中也有一定的危害,其中最著名的是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是指机体内过量的氧化代谢产物导致的细胞和组织损伤。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第八章第八章糖代谢自养生物分解代谢糖代谢包括异养生物自养生物合成代谢异养生物能量转换(能源)糖代谢的生物学功能物质转换(碳源)可转化成多种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可进壹步转化成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
糖的磷酸衍生物能够构成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NAD、F AD、DNA、RNA、A TP。
分解代谢:酵解(共同途径)、三羧酸循环(最后氧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
合成代谢:糖异生、糖原合成、结构多糖合成以及光合作用。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受神经、激素、别构物调节控制。
第一节糖酵解glycolysis一、酵解和发酵1、酵解glycolysis(在细胞质中进行)酵解酶系统将Glc降解成丙酮酸,且生成A TP的过程。
它是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中Glc分解产生能量的共同代谢途径。
在好氧有机体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经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成CO2和H2O,产生的NADH 经呼吸链氧化而产生A TP和水,所以酵解是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的前奏。
若供氧不足,NADH把丙酮酸仍原成乳酸(乳酸发酵)。
2、发酵fermentation厌氧有机体(酵母和其它微生物)把酵解产生的NADH上的氢,传递给丙酮酸,生成乳酸,则称乳酸发酵。
若NAPH中的氢传递给丙酮酸脱羧生成的乙醛,生成乙醇,此过程是酒精发酵。
有些动物细胞即使在有O2时,也会产生乳酸,如成熟的红细胞(不含线粒体)、视网膜。
二、糖酵解过程(EMP)Embden-MeyerhofPathway,1940在细胞质中进行1、反应步骤P79图13-1酵解途径,三个不可逆步骤是调节位点。
(1)、葡萄糖磷酸化形成G-6-P反应式此反应基本不可逆,调节位点。
△G0=-4.0Kcal/mol使Glc活化,且以G-6-P形式将Glc限制在细胞内。
催化此反应的激酶有,已糖激酶和葡萄糖激酶。
激酶:催化A TP分子的磷酸基(r-磷酰基)转移到底物上的酶称激酶,壹般需要Mg2+或Mn2+作为辅因子,底物诱导的裂缝关闭现象似乎是激酶的共同特征。
第八章生物氧化和能量转换
一、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
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是指细胞内的糖、蛋白质和脂肪进行氧化分解而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生物氧化在细胞内进行的;在常温、常压、近于中性及有水环境中进行的;反应逐步释放出能量,相当一部分能量以高能磷酸酯键的形式储存起来。
二、线粒体氧化呼吸链:
生物氧化过程中,从代谢物上脱下的氢由一系列传递体依次传递,最后与氧形成水的整个体系称为呼吸链。
这些递氢体或递电子体往往以复合体的形式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主要的复合体有:
1.复合体Ⅰ(NADH-泛醌还原酶):其作用是将(NADH+H+)传递给CoQ。
2.复合体Ⅱ(琥珀酸-泛醌还原酶):其作用是将FADH2传递给CoQ。
3.复合体Ⅲ(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其作用是将电子由泛醌传递给Cytc。
4.复合体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其作用是将电子由Cytc传递给氧。
三、呼吸链成分的排列顺序:
由上述递氢体或递电子体组成了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两条呼吸链。
1.NADH氧化呼吸链:其递氢体或递电子体的排列顺序为:NA DH→ FMN→CoQ→b→ c1 → c →aa3 →1/2O2 。
丙酮酸、α-酮戊二酸、异柠檬酸、苹果酸、β-羟丁酸、β-羟脂酰CoA脱氢后经此呼吸链递氢。
2.琥珀酸氧化呼吸链:其递氢体或递电子体的排列顺序为:FAD→CoQ→b→ c1 → c →aa3 →1/2O2 。
琥珀酸和脂酰CoA脱氢后经此呼吸链递氢。
四、生物体内能量生成的方式:
1.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中,底物分子脱下的氢原子经递氢体系传递给氧,在此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这种能量的生成方式就称为氧化磷酸化。
2.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将底物分子中的高能键转变为ATP分子中的末端高能磷酸键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五、P/O比:
是指一对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到氧时所产生的ATP分子数称为P/O比值。
当底物脱氢以NAD+为受氢体时,P/O比值约为2.5;而当底物脱氢以FAD为受氢体时,P/O比值约为1.5。
六、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
目前公认的机制是1961年由Mitchell提出的化学渗透学说。
这一学说认为氧化呼吸链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当氧化反应进行时,H+通过氢泵作用(氧化还原袢)被排斥到线粒体内膜外侧(膜间腔),从而形成跨膜pH梯度和跨膜电位差。
这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被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ATP合酶利用,生成高能磷酸基团,并与ADP结合而合成ATP。
ATP合酶分为F0和F1两部分。
七、呼吸链的抑制剂与解偶联剂:
鱼藤酮抑制NADH→CoQ;抗霉素A抑制b→ c1;CO、H2S和CN- 等抑制aa3 →O2。
解偶联剂(uncoupler)作用是使电子传递和ATP生成的两个过程分离。
它只抑制ATP的形成,而不抑制电子传递过程。
如:2,4-二硝基苯酚(DNP)
八、高能磷酸键的类型:
生物化学中常将水解时释放的能量>20kJ/mol的磷酸键称为高能磷酸键,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磷氧键型(-O~P):1,3-二磷酸甘油酸、ATP等。
2.磷氮键型(-N~P):磷酸肌酸。
磷酸肌酸是肌肉和脑组织中能量的贮存形式。
3.硫碳键型(-C~S):琥珀酰辅酶A。
九、线粒体外NADH的穿梭:
胞液中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均可产生NADH。
这些NADH可经穿梭系统而进入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产生H2O和ATP。
1.磷酸甘油穿梭系统:NADH通过此穿梭系统带一对氢原子进入线粒体,则只得到1.5分子ATP。
2.苹果酸穿梭系统:经此穿梭系统带入一对氢原子可生成2.5分子A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