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工程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53 MB
- 文档页数:12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逆向工程的方法,深入了解软件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提高对编程语言的掌握程度,增强程序调试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会了如何使用逆向工程工具对程序进行解构和分析,为今后的软件开发和问题排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内容1. 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10- 逆向工程工具:OllyDbg、IDA Pro- 被分析程序:一款简单的计算器软件2. 实验步骤(1)导入程序:使用OllyDbg或IDA Pro打开被分析程序,将其加载到调试器中。
(2)分析程序入口:找到程序的入口点,即程序的开始执行位置。
(3)分析函数调用:观察程序中各个函数的调用关系,了解程序的整体结构。
(4)分析关键代码段:针对程序中的关键代码段,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变量、数据结构、算法等。
(5)分析程序流程:根据函数调用关系和关键代码段,绘制程序流程图,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
(6)分析程序漏洞:在分析过程中,注意查找程序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如缓冲区溢出、整数溢出等。
(7)总结实验结果: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 实验结果(1)程序结构:经过分析,该计算器软件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 输入模块:负责获取用户输入的数值。
- 运算模块:负责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 输出模块:负责将运算结果输出到屏幕。
(2)关键代码段:在运算模块中,发现以下关键代码段:```cdouble result = 0.0;char operator = '+';while (scanf("%lf", &num) != EOF) {if (operator == '+') {result += num;} else if (operator == '-') {result -= num;} else if (operator == '') {result = num;} else if (operator == '/') {result /= num;}operator = getchar();}printf("Result: %lf\n", result);```(3)程序漏洞:在分析过程中,发现以下漏洞:- 缓冲区溢出:在读取用户输入时,未对输入长度进行检查,可能导致缓冲区溢出。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软件逆向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具,提高对软件程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后续的软件安全、漏洞挖掘和软件维护等方向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译器:Visual Studio 20193. 逆向工程工具:IDA Pro4. 源代码:C语言编写的简易计算器程序三、实验步骤1. 编译源代码首先,使用Visual Studio 2019将C语言编写的简易计算器程序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2. 加载可执行文件在IDA Pro中打开编译生成的可执行文件,开始逆向工程分析。
3. 分析程序结构观察程序的结构,了解程序的入口点、函数调用关系、数据结构等。
4. 反汇编代码将程序代码反汇编,查看汇编指令和寄存器使用情况。
5. 分析函数逻辑对关键函数进行逐行分析,理解函数的功能和实现逻辑。
6. 分析变量和参数分析程序中的变量和参数,了解程序的数据处理过程。
7. 恢复源代码尝试使用IDA Pro的插件或工具将反汇编代码恢复成C语言源代码。
8. 总结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实验心得。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程序结构分析通过分析程序结构,发现该简易计算器程序主要由主函数(main)和辅助函数(如:add、sub、mul、div等)组成。
主函数负责处理用户输入,调用相应的辅助函数进行计算,并将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2. 函数逻辑分析以加法函数(add)为例,分析其实现逻辑如下:```add:mov eax, [ebp+8] ; 将第一个参数(被加数)的值存储在eax寄存器add eax, [ebp+12] ; 将第二个参数(加数)的值加到eax寄存器mov [ebp+16], eax ; 将计算结果存储在内存地址[ebp+16]处ret```该函数首先将第一个参数的值存储在eax寄存器中,然后将其与第二个参数的值相加,并将结果存储在内存地址[ebp+16]处。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逆向工程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培养实践能力,我于2021年7月至8月参加了逆向工程技术实习。
本次实习使我深入了解了逆向工程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
二、实习目的1. 掌握逆向工程技术的理论知识,了解其发展现状和应用领域。
2. 熟悉逆向工程软件的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 学会逆向工程技术的数据处理和模型重建方法。
4.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习内容1. 逆向工程原理及方法实习期间,我学习了逆向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逆向工程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模型重建和逆向设计四个阶段。
数据采集阶段,主要采用三维扫描仪获取实物模型的点云数据;数据处理阶段,对采集到的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降噪、去噪、分割等;模型重建阶段,通过曲面重建技术将点云数据转换为曲面模型;逆向设计阶段,根据重建的曲面模型进行修改和优化,以满足实际需求。
2. 逆向工程软件操作实习期间,我学习了逆向工程软件的操作,包括ZBrush、Rhino、SolidWorks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软件的基本功能,如曲面建模、曲线建模、网格编辑等。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利用软件进行逆向设计,提高了我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数据处理与模型重建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数据处理和模型重建的方法。
首先,对采集到的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降噪、去噪、分割等,提高数据的准确性;然后,利用曲面重建技术将点云数据转换为曲面模型,通过编辑和优化曲面,满足实际需求。
4. 团队协作与沟通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了多个逆向工程项目。
通过团队协作,我们解决了项目中的各种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我还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四、实习成果1. 熟练掌握了逆向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练掌握了逆向工程软件的操作,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
3. 学会了数据处理和模型重建的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逆向工程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逆向工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逆向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过程,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逆向工程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逆向工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逆向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理论学习,学习了逆向工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
通过学习,我们对逆向工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实习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习过程实习过程中,我们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逆向工程项目。
我所在的小组选择了一个汽车零部件作为逆向工程的对象。
(1)实物测绘我们首先对汽车零部件进行了实物测绘,通过测量得到了零部件的尺寸、形状等关键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测量工具,如卡尺、量角器等,并掌握了测绘的基本技巧。
(2)建立三维模型根据测绘得到的数据,我们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建立了零部件的三维模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将实物的二维信息转换为三维模型,并进行了模型的优化和调整。
(3)模型分析与改进通过对三维模型的分析,我们发现了零部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结构不合理、强度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改进方案,并对模型进行了修改。
(4)原型制作与测试根据改进后的三维模型,我们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了零部件的原型。
然后,我们对原型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验证了改进方案的可行性。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逆向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
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逆向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
同时,我也认识到逆向工程并非简单的复制和模仿,而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改进。
四、总结总之,本次逆向工程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汇编逆向工程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汇编逆向工程的方式,研究和分析已编译的二进制程序,揭示其内部逻辑和实现原理。
2. 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10- 反汇编工具:IDA Pro3. 实验步骤步骤一:选择目标程序本实验中选择了一个经典的二进制程序作为目标。
该程序是一款简单的加密工具,其加密算法相对简单,适合作为初学者进行汇编逆向工程的实践。
步骤二:静态分析使用IDA Pro工具对目标程序进行静态分析。
通过IDA Pro的功能,我们能够将二进制代码反汇编成汇编代码,并通过图形化界面清晰地查看和分析程序的各个模块和函数。
步骤三:动态调试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利用IDA Pro的调试功能对目标程序进行动态调试。
通过动态调试,我们可以逐步执行程序,观察内存中的变化和处理流程,进一步深入了解程序的逻辑和实现细节。
步骤四:破解算法在动态调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目标程序的加密算法进行破解。
通过观察和分析算法的运行过程,我们可以推断出其中的关键步骤和参数,从而推导出解密算法。
步骤五:优化算法除了破解算法,我们还可以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算法的优化。
通过对目标程序的逻辑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潜在问题和瓶颈,并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改进,提升程序的性能和安全性。
4. 实验结果经过以上步骤的分析和研究,我们成功破解了目标程序的加密算法,并推导出相应的解密算法。
通过IDA Pro的功能,我们还发现了目标程序中的一处逻辑错误,并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和改进。
5. 实验感想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汇编逆向工程的重要性和实践价值。
通过逆向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程序的实现原理,发现其中的问题和潜在安全隐患,并提供相应的优化和改进方案。
逆向工程不仅对软件开发和调试有着重要意义,对程序的安全性分析和加固也有着重要作用。
同时,这次实验也让我加深了对汇编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对目标程序的逆向分析,我不仅熟悉了汇编语言的常用指令和语法,还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程序分析和优化中。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逆向工程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是指通过对现有产品进行剖析、分析和建模,从而获得产品设计的原理和结构信息。
为了更好地了解逆向工程的应用和发展,我选择了参加这次逆向工程实习,以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二、实习内容1. 实习单位及时间实习单位:XX科技有限公司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2. 实习项目及任务(1)项目名称:某型汽车零件逆向工程(2)任务描述:1. 对汽车零件进行实物测量,获取其尺寸和形状信息;2. 利用三维扫描仪对汽车零件进行扫描,获取其表面数据;3. 对扫描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降噪、去噪等;4. 利用逆向工程软件对扫描数据进行曲面重建,生成三维模型;5. 对生成的三维模型进行优化,确保其精度和实用性;6. 将优化后的三维模型用于后续的设计和制造。
3. 实习过程(1)前期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首先了解了逆向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包括实物测量、三维扫描、数据处理、曲面重建等。
同时,我还学习了相关的软件操作,如CNC加工中心、SolidWorks、UG等。
(2)实物测量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汽车零件的实物测量工作。
通过对零件的尺寸和形状进行测量,获取了其基本参数,为后续的三维扫描和数据处理提供了基础。
(3)三维扫描在实物测量完成后,我利用三维扫描仪对汽车零件进行了扫描。
扫描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1. 扫描仪与零件的距离和角度要适中,以保证扫描数据的准确性;2. 扫描过程中要保证扫描仪稳定,避免因抖动导致数据误差;3. 扫描时要覆盖零件的所有表面,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4)数据处理扫描完成后,我利用逆向工程软件对扫描数据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主要包括降噪、去噪等操作,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5)曲面重建在预处理完成后,我利用逆向工程软件对扫描数据进行曲面重建。
重建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重建算法,以保证重建结果的准确性;2. 优化重建参数,如网格密度、曲面质量等;3. 对重建结果进行修正,如填补空洞、消除噪声等。
逆向工程实验报告本次实验主要是对逆向工程的学习和应用。
逆向工程是一种通过分析一个系统或产品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来还原其设计、生产和制造的技术手段。
它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软件、硬件、机械、电子等领域。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主要通过对一个简单的二进制程序的分析,来了解逆向工程的主要思想和基本技术。
实验环境和工具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10,主要工具有IDA Pro和OllyDbg。
IDA Pro 是一个在逆向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的二进制代码分析工具,它可以将二进制程序转化成汇编代码,并提供调试和反汇编功能。
OllyDbg是一个Windows平台下,功能强大的动态调试器,它可以对正在运行的程序进行调试,并提供反汇编和实时内存查看等功能。
实验步骤1.运行二进制程序并观察其行为我们首先运行了一个名为CrackMe.exe的二进制程序,并观察程序的启动界面。
从启动界面可以看出该程序是一个密码破解工具,需要输入一个正确的密码才能解锁。
2.反汇编程序代码接着我们使用IDA Pro对该程序进行反汇编,将其转化成可读的汇编代码。
我们可以看到程序的逻辑十分简单,主要是读取用户输入的密码,然后与一个预先设定的密码进行比较。
如果输入的密码和预设的密码一致,则会输出一段恭喜信息。
否则则会提示密码错误并退出程序。
3.使用OllyDbg进行调试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程序的行为,我们使用OllyDbg对程序进行调试,并查看程序的状态和运行轨迹。
我们可以看到,程序在启动的时候会首先调用MessageBox函数,弹出提示用户输入密码的对话框。
如果用户输入的字符串长度不为0,则会调用与字符串比较的函数,判断输入的字符串是否正确。
如果字符串正确,则会返回到提示窗口中,输出“Congratulations! You have entered the correct password. ”的信息。
4.修改程序为了更好地理解逆向工程的应用,我们试图修改程序的行为,即尝试绕过输入正确密码的操作,直接进入正确密码的输出。
逆向工程报告一、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对某社交软件进行逆向工程分析,其中包括该软件的功能模块、技术实现原理及其脆弱性。
该社交软件的代码基于Java开发,其中主要涉及了Socket通信、Java反射、消息队列等技术,同时也涉及到数据备份和恢复等方面。
二、软件分析1. 功能模块该社交软件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用户登录、添加好友、消息发送等。
其中用户登录模块采用了加密传输方式,但是由于弱加密算法,导致该模块存在安全风险。
添加好友模块采用了Java反射技术,使得该模块可以绕过权限检查。
消息发送模块采用了消息队列技术,提高了消息传递效率。
2. 技术实现原理该软件代码基于Java开发,采用了许多Java技术,如Socket通讯、Java反射等。
其中,Socket通讯是该软件实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通信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TCP协议实现通讯过程中数据的可靠传输。
Java反射是该软件实现动态加载类和方法的基础技术,其主要实现原理是通过Class.forName()方法加载类,然后通过Class对象的getMethod()方法获取方法,再通过invoke()方法调用方法。
3. 脆弱性分析在逆向工程分析中,我们还发现该软件存在一些安全脆弱性,如用户登录模块采用的弱加密算法,导致用户密码被盗取的风险较高;添加好友模块采用的Java反射技术,存在权限绕过和代码注入的风险;消息发送模块采用的消息队列技术,如果没有进行适当的身份验证和消息加密,可能会导致消息泄露和篡改的风险。
三、结论与建议通过对该社交软件进行逆向工程分析,我们得出了该软件的功能模块、技术实现原理及其脆弱性等关键信息。
针对脆弱性问题,建议开发人员应加强对用户密码的加密处理,合理使用Java反射技术,确保代码的安全性;同时对消息传递进行适当的身份验证和消息加密,以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一、实训目的本次逆向加工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逆向工程和加工原理的理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掌握逆向工程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
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逆向工程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建模,并能够运用加工设备完成产品的加工制作。
二、实训环境实训地点:XXX学院机械工程实验室实训设备:逆向工程扫描仪、逆向工程软件、三维建模软件、CNC加工中心、加工工具等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原理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简称RE)是指通过分析实物产品的结构、尺寸、功能等信息,重建其三维模型和设计参数的过程。
逆向加工是逆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逆向工程得到的三维模型进行加工,以实现产品的实体化。
四、实训过程1. 数据采集:使用逆向工程扫描仪对实物产品进行扫描,采集其表面点云数据。
2.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滤波、分割等,以提高数据质量。
3. 三维建模:利用逆向工程软件将处理后的点云数据转化为三维模型,进行表面光顺、简化等操作。
4. 模型修正:根据实际情况对三维模型进行必要的修正,如去除模型中的多余部分、调整尺寸等。
5. CNC编程:使用CNC编程软件根据三维模型生成加工路径和刀具轨迹。
6. 加工制作:将CNC编程生成的加工路径和刀具轨迹导入CNC加工中心,进行产品加工。
五、实训结果1. 成功采集并处理了一款实物产品的表面点云数据。
2. 利用逆向工程软件重建了该产品的三维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修正。
3. 生成了CNC编程文件,并成功导入CNC加工中心。
4. 完成了产品的加工制作,达到了预期效果。
六、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掌握了逆向工程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2. 了解了逆向工程在产品研发、维修、改进等方面的应用。
3. 发现了在逆向工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数据采集精度、数据处理效率等,为今后的实训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改进方向。
逆向工程实习报告第一篇:逆向工程实习报告逆向工程实习报告M0811 高略群通过这一星期的逆向工程实习,本人对逆向工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RE)是对产品设计过程的一种描述。
在工程技术人员的一般概念中,产品设计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设计人员首先构思产品的外形、性能和大致的技术参数等,然后利用CAD技术建立产品的三维数字化模型,最终将这个模型转入制造流程,完成产品的整个设计制造周期。
这样的产品设计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正向设计”。
逆向工程则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
简单地说,逆向工程就是根据已经存在的产品模型,反向推出产品的设计数据(包括设计图纸或数字模型)的过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数字化测量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测量数据的产品造型技术成为逆向工程技术关注的主要对象。
通过数字化测量设备(如坐标测量机、激光测量设备等)获取的物体表面的空间数据,需要经过逆向工程技术的处理才能获得产品的数字模型,进而输送到CAM系统完成产品的制造。
因此,逆向工程技术可以认为是“将产品样件转化为CAD模型的相关数字化技术和几何模型重建技术”的总称。
逆向工程的实施过程是多领域、多学科的协同过程。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逆向工程的整个实施过程包括了测量数据的采集/处理、CAD/CAM系统处理和融入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过程。
因此,逆向工程是一个多领域、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其实施需要人员和技术的高度协同、融合。
逆向工程在CAD/CAM体系中的应用:逆向工程技术并不是孤立的,它和测量技术、CAD/CAM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理论角度分析,逆向工程技术能按照产品的测量数据建立与现有CAD/CAM 系统完全兼容的数字模型,这是逆向工程技术的最终目标。
但凭借目前人们所掌握的技术,包括工程上的和理论上的(如曲面建模理论),尚无法满足这种要求。
特别是针对目前比较流行的大规模“点云”数据建模,更是远没有达到直接在CAD系统中应用的程度。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由于设计者可能出于商业机密、技术限制或其他原因,对软件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实现细节进行隐藏。
逆向工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分析和复现这些系统的内部工作原理,从而为系统改进、漏洞挖掘、安全评估等提供支持。
本实验旨在通过逆向工程的基本方法,认识并掌握逆向工程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点,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实验目的1. 理解逆向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逆向工程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 熟悉逆向工程工具的使用。
4. 培养逆向分析、漏洞挖掘和系统复现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1. 逆向工程基本概念逆向工程是指通过分析已有的软件系统或硬件设备,恢复其设计意图、实现细节和功能的过程。
逆向工程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代码逆向:分析源代码,了解其功能、结构和算法。
(2)二进制逆向:分析可执行文件,恢复其功能、结构和算法。
(3)硬件逆向:分析硬件设备,了解其电路、结构和功能。
2. 逆向工程基本流程逆向工程的基本流程如下:(1)目标选择:确定逆向工程的对象,如软件、硬件等。
(2)信息收集:收集目标系统的相关信息,如版本、依赖库等。
(3)分析:对目标系统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4)解密与反汇编:对加密或保护过的目标系统进行解密和反汇编。
(5)理解与重构:理解目标系统的设计意图和实现细节,进行重构。
(6)验证与测试:验证重构后的系统是否与原系统一致,进行测试。
3. 逆向工程工具常用的逆向工程工具有:(1)静态分析工具:IDA Pro、Ghidra、OllyDbg等。
(2)动态分析工具:WinDbg、WinDbgX、Fiddler等。
(3)反汇编工具:NASM、FASM、GAS等。
(4)调试工具:OllyDbg、WinDbg、Ghidra等。
四、实验步骤1. 选择一个简单的可执行文件作为实验对象。
逆向工程实验总结《逆向工程实验总结》做完这个逆向工程实验,整体的感受就像是一场在神秘迷宫里的探索之旅。
一开始的时候,真的是一头雾水,就像摸着黑在走路,完全不知道方向在哪里。
一、具体收获1. 工具的运用- 在这个实验里,我学会了使用一系列逆向工程的工具。
例如那个反汇编工具,一开始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代码就晕乎,但是经过不断地摸索,开始理解一些基本的汇编指令了。
我还记得刚开始用的时候,不明白那些寄存器的值代表什么,对“push”和“pop”指令也是一知半解。
后来通过反复调试,发现原来“push”是把数据推到堆栈里,就像是把东西放进一个盒子里储存起来,而“pop”就是再把它取出来。
这让我对计算机底层的内存操作有了很直观的认识。
2. 程序结构分析- 对程序的结构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逆向工程让我能够看到一个程序的组成部分,哪些是函数入口,哪些是循环结构,哪些是判断语句。
就好比拆解一个机械装置一样,把一个看似整体的软件分解成一个个小的零件,然后研究每个零件的功能和它们之间的协作关系。
3. 代码逻辑还原- 还原代码逻辑真是个很有挑战性的任务。
我得从汇编语言一步一步地推测出原来高级语言可能的逻辑。
这就像考古学家通过一些碎片去还原一个古代器物一样,要根据蛛丝马迹进行大胆的推测和小心的求证。
我遇到过这样一个情况,一个函数里面有好几个跳转指令,我开始怎么都弄不明白它到底在干什么,后来通过给变量赋不同的值来跟踪程序流程,才发现原来是根据输入参数的不同范围来执行不同的操作。
二、重要发现- 标志位的重要性:标志位在逆向工程中就像是信号灯一样。
在分析一段比较复杂的跳转代码的时候,我发现程序的走向是根据标志位的值来决定的。
比如说,当进位标志位CF为1或者为0时,程序会跳转到不同的地方。
这个发现让我在分析类似有条件跳转的代码时,首先就关注相关的标志位的状态。
现在想想,如果一开始就忽视了标志位,很多代码逻辑就根本没法弄明白。
这是我在这个实验里非常重要的一个发现,一定要特别标注出来。
《逆向工程技术》课程期末大作业沐浴露外壳的三维扫描及逆向建模一、背景意义逆向工程技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仿制”,而是综合应用现代工业设计的理论方法、生产工程学、材料工程学和有关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得地分析研究,进而快速开发制造出高附加值、高技术水平的新产品。
该项项技术与快速成型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产品的快速三维拷贝,并经过重新建模修改或进行快速成型工艺参数的调整,还可以实现零件或模型的变异复原。
逆向工程源于商业及军事领域中的硬件分析。
其主要目的是在不能轻易获得必要的生产信息的情况下,直接从成品分析,推导出产品的设计原理。
逆向工程被广泛地应用到新产品开发和产品改型设计、产品仿制、质量分析检测等领域,它的作用是:1、缩短产品的设计、开发周期,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2、降低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成本与风险;3、加快产品的造型和系列化的设计;4、适合单件、小批量的零件制造,特别是模具的制造,可分为直接制模与间接制模法。
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生活水准的提高,任何通用性产品在消费者对于高品质的要求下,功能上的需求已不再是赢得市场竞争力的唯一条件。
所以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另一条重要路线就是样件的反求。
反求工程技术又称逆向工程技术(Reverse Engineering, RE)。
二、产品分析分析扫描对象(零件)的材质、颜色、形状、主要用途;扫描策略的制定;(例如是否需要喷粉处理,为何选用桌面扫描仪等)1.零件分析沐浴露外壳的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可采用注射、挤出、吹塑和旋转成型等方法成型塑料制品。
采用注射成型可成型出各种类型的容器、工业配件、医用品、玩具、壳体、瓶塞和护罩等制品。
采用吹塑成型可成型各种中空容器、超薄型薄膜等。
零件颜色通体为白色(除贴纸外);零件的主要用途是装载功能,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寒性,有较高的刚性和韧性,机械强度好,在这里作为沐浴露的容器。
2.扫描策略通过对零件特性的分析,选用桌面扫描仪可以快捷的实现3D数据的采集,桌面扫描仪能够扫描的尺寸范围也可以容纳下沐浴露的外壳,且桌面扫描仪具有基于标志点、特征、转台拼接、手动拼接等多样的功能。
逆向工程技术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逆向工程技术在玩具、模具、航空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更好地了解逆向工程技术及其应用,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我选择了逆向工程技术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学习逆向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逆向工程的关键技术,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等方式,对逆向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进行了初步了解。
同时,我还学习了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如三维扫描仪、三维建模软件等。
2. 实习内容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三维扫描:使用三维扫描仪对实物进行扫描,获取其几何信息,生成三维点云数据。
(2)数据处理:利用专业软件对扫描得到的三维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去噪、滤波、平滑等操作,提高数据质量。
(3)三维建模:根据处理后的点云数据,利用三维建模软件重建实物的三维模型,并进行修改和优化。
(4)模型分析与应用:对重建的三维模型进行分析,提取所需信息,为后续的模具设计、产品优化等提供支持。
3. 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按照指导老师的安排,逐步完成了每个阶段的任务。
在实际操作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噪声去除、模型重建中的误差控制等。
通过请教老师和自学,我逐步掌握了相关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习收获及反思1. 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收获了以下几点:(1)掌握了逆向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如三维扫描、数据处理、三维建模等。
(2)学会了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了解了逆向工程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2. 实习反思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如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对算法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处理效果不理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课程题目:利用OllyDbg逆向工具学习高级语言的输入输出与底层的对应关系( ( ( ( ( ( ( 一、 实验背景软件逆向工程是在 1990 年发展起来的,现在已经有一些会议和计算机用户组的专题会议主题。
软件逆向工程是分析目标系统,认定系统的组件及其交互关系,并且通过高层抽象或其他的形式来展现目标系统的过程。
逆向工程 是了解软件“所作所为”的一套最重要的技术和工具。
正式地讲,逆向工程是“通过分析目标系统以识别系统的组件以及这些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创建该系统另一种形式的表或更高级的抽象过程”。
从工程实际的角度来看,大体上可以将软件逆向工程分为两大类: 1)从已知软件系统的完整代码出发,生成对应系统的 结构以及相关设计原理和算法思想的文档。
2)从没有源代码的程序出发,生成对应的源程序、系统结构以及相关设计原理和算法思想的文档等。
逆向工程在软件分析中的作用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1)查找恶意代码,许多病毒和恶意代码的 探测技术使用逆向工程来理解那些令人憎恶的代码是怎样构成和运作的。
通过逆向找出可用作特征码 的可识别模式用于驱动商业探测器和代码扫描器。
2)发现意想不到的缺陷和错误,即使是设计最完美的系统也可能存在漏洞,这是由于我们使用的“前向工程”开发技术所固有的特点导致的。
逆向工程可以帮助我们在发生致命的软件失效前识别缺陷和错误。
3)查找是否使用了其他人所写的代码,搞清楚在应用程序的哪里使用了受保护的代码和技术,这对于保护知识产权不被滥用是很重要的。
逆向工程技术可用于检测应用程序是否包含所关心的软件单元。
(4)寻找对共享软件和开放源码的使用(在不该使用的地方),与侵犯代码版权相反的是,如果一个产品以 安全 和 专用 为目的,是否有可公开获取的代码可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逆向工程能够用于检测代码复制问题。
5)从其他(不同领域或用途)产品中学习,逆向工程技术使我们能够学习先进的软件方法,还允许新学员研究大师的作品。
逆向工程设计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逆向工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和市场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次实习,我选择了逆向工程设计作为我的研究方向,旨在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单位与岗位本次实习单位为某电子产品设计公司,我被分配到了逆向工程设计部门,负责协助工程师进行逆向工程设计工作。
2. 实习任务与工作内容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项目的逆向工程设计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实物测绘:根据实际产品,进行精确的测绘,绘制出产品的三维模型。
(2)三维模型重建:利用专业软件,对实物照片进行处理,重建出产品的三维模型。
(3)工程图纸生成:根据三维模型,生成工程图纸,为生产制造提供技术支持。
(4)设计方案优化:结合实际情况,对现有产品进行设计方案的优化,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3. 实习成果与收获通过实习,我完成了多个项目的逆向工程设计工作,掌握了逆向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
三、实习总结与展望本次实习,让我对逆向工程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的重要性,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辅相成。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
总之,本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也锻炼了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为我国的逆向工程设计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逆向工程在工业设计、产品研发、质量控制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我们学院组织了逆向工程综合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逆向工程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逆向工程技能。
二、实训目的1. 理解逆向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逆向工程中常用的软件和硬件设备。
3. 学会逆向工程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建模。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逆向工程基本原理:介绍逆向工程的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与传统工程设计的区别。
2. 逆向工程软件介绍:讲解常见的逆向工程软件,如Geomagic、Mimics、SolidWorks等,并比较其优缺点。
3. 逆向工程硬件设备:介绍三维扫描仪、坐标测量机、CNC加工中心等逆向工程中常用的硬件设备。
4. 逆向工程数据处理:学习如何进行逆向工程数据的预处理、几何建模、曲面重建等操作。
5. 逆向工程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逆向工程在产品研发、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首先,我们学习了逆向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了逆向工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软件学习:接下来,我们学习了常用的逆向工程软件,如Geomagic、Mimics等,并进行了实际操作练习。
3. 硬件设备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熟悉了三维扫描仪、坐标测量机等硬件设备的操作方法。
4. 数据处理与建模:我们学习了逆向工程数据的预处理、几何建模、曲面重建等操作,并尝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案例中。
5. 综合实训:在综合实训环节,我们选择了一个实际案例,从数据采集、处理、建模到最终的产品设计,完整地完成了逆向工程过程。
五、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逆向工程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逆向工程实验报告目录一、实验目的与背景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背景 (3)二、实验原理及流程 (4)1. 逆向工程概述 (5)1.1 定义与特点 (6)1.2 逆向工程的重要性与应用领域 (7)2. 实验原理 (9)2.1 逆向工程的技术手段 (10)2.2 实验流程设计 (11)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2)1. 实验材料 (13)2. 实验设备 (14)四、实验操作过程及记录 (15)1. 实验准备阶段 (16)1.1 设备连接与调试 (17)1.2 实验环境搭建 (18)2. 实验操作阶段 (19)2.1 逆向分析过程描述 (20)2.2 数据采集与处理分析 (21)五、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22)1. 实验结果展示 (23)1.1 结果汇总表 (24)1.2 结果分析图表 (26)2. 结果分析讨论与对比研究 (27)一、实验目的与背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各种新型处理器和操作系统层出不穷。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我们开展了逆向工程实验,通过对各类计算机设备进行拆解分析,了解其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而掌握逆向工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本次实验旨在使学生熟练掌握逆向工程的基本流程和技术手段,包括硬件分析、软件调试、反汇编与反编译等。
学生将能够独立完成硬件设备的拆解分析任务,深入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逆向工程在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计算机设备的逆向工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竞争对手的技术特点和战略布局,为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提供有力支持。
逆向工程也为破解恶意软件、保护系统安全提供了重要手段。
本次逆向工程实验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操作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 实验目的本次逆向工程实验旨在通过分析和拆解一款具体的电子产品(例如智能手机、电脑等),深入理解其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进而提升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对计算机科学的认知。
一、实训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逆向工程已成为信息安全、软件开发等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
逆向工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软件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从而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本实训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逆向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工具,提高学生的逆向分析能力。
二、实训目标1. 理解逆向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常用的逆向工程工具;3. 能够对软件进行逆向分析,提取关键信息;4. 培养学生的逆向分析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实训内容1. 逆向工程基本原理(1)逆向工程定义: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是指从已知的软件产品出发,通过分析、研究其内部结构和功能,获取设计意图、实现方法、代码结构等信息的过程。
(2)逆向工程目的:提高软件安全性、保护知识产权、改进软件设计、优化软件开发过程等。
(3)逆向工程方法:静态分析、动态分析、代码重构、反汇编、反编译等。
2. 常用逆向工程工具(1)静态分析工具:IDA Pro、OllyDbg、Ghidra等。
(2)动态分析工具:WinDbg、Fiddler、Wireshark等。
(3)反汇编工具:NASM、FASM等。
(4)反编译工具:JADX、Decompiler等。
3. 实训案例(1)选择一个开源软件,如Notepad++,进行逆向分析。
(2)使用IDA Pro打开Notepad++的可执行文件,进行静态分析。
(3)观察程序结构、函数调用、数据流等信息,分析程序功能。
(4)使用WinDbg进行动态分析,观察程序运行过程中的关键信息。
(5)根据分析结果,总结Notepad++的主要功能和实现方式。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阅读相关教材、资料,了解逆向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常用工具。
2. 工具安装与配置:安装IDA Pro、OllyDbg、WinDbg等逆向工程工具,并进行配置。
3. 实践操作:按照实训案例,对Notepad++进行逆向分析。
逆向工程技术实验报告
姓名:XXX
学号:XXXXXX
指导老师:XXX
专业:XXXXX
2012年12月
引言: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三维测量技术的飞速发展,逆向工程成为研
究的热点,它除了应用到几何测量、产品复制、新产品开发、几何造型等制造领域,还广泛应用于医学、地理、考古等新领域的图像处理和模型恢复。
STL文件格式是一种用三角片表达实体表面数据的数据交换文件,在逆向工程中是三维测量设备数据输出的主要文件格式之一由于STL文件格式简单、容易读取和显示,它成为从三维数据测量到CAD几何造型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数据交换文件,同时也是快速原型制造事实上的标准。
许多基于STL文件的应用在不断的扩展,如直接利用STL文件生成有限元网格、从STL直接生成加工轨迹等.随着三维测量设备在测量效率、精度等方面的突破,目前已经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采集上百万个采样数据点,如德国GOM公司的ATOS II激光测量仪可以在7s内采集130万个数据点,生成的STL数据文件的尺寸从几兆到上百兆不等,并且还随着用户需求精度的提高在不断的增长。
如此日益庞大的STL数据的拓扑重建,采用通常遍历的算法将耗费几十分钟甚至几十小时,这成为逆向工程后续研究必须要解决的瓶颈。
在逆向工程中,光学测量已经成为获取模型数据的主要方法。
这种测量方法的特点是能在短时间内采集大量的数据点,这些数据通常被保存为STL格式的文件。
但是在STL文件中存储的三角片及其顶点的信息又处于无序排列状态,直接使用只能得到其中单个三角片的信息,无法建立该三角片和相邻的其他三角片之间的联系,因此必须重建拓扑信息后才能在后续工作中使用。
在STL文件中所列出的顶点数恰好是面片数的3倍。
平均每个顶点的坐标被重复地给出了几乎6次,所以数据的冗余现象非常严重,如果仅仅是简单地照原样提取数据,就会不必要地占用大量地计算机资源,降低计算速度,同时也无法有效地对模型进行错误诊断和修复,使得后续的处理计算量增大。
因此如何滤除冗余现象是拓扑重建的关键。
实验简介:通过ATOS三维光学扫描仪进行工件表面测量,掌握基本的测量
方法、数据处理以及利用测量的三维数据实现工件的模型重构;了解快速成型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快速成型机的主要参数设置,进行基于STL文件的零件快速原型制造。
设备:
德国GOM 公司的ATOS 流动光学三维扫描仪
德国GOM 公司的ATOS 流动光学三维扫描仪是一种带有两个CCD 摄像机和一个中央投影单元并且可以配合高分辨率数码照相使用的光学三维测量系统,其中中央投影单元部分配备了一个白色的投射灯泡和一个可规则滑动的复杂光栅。
其测量原理基于光栅投影式的原理,如图1所示,即中央投影单元的投射灯泡将连续投影11种不同间距的光栅到被测工件表面,光栅整体的移位量被CCD 镜头记录下来,利用三角测量的原理,经过数码影像处理器分析计算相位的变化,精确计算出每一个像素点的3D坐标值,获到实物表面数据,实现三维扫描高速化。
ATOS的单幅照片可扫描点数最大可达400,000个点,单幅照片精度为±0.03mm,整体测量精度小于0.1mm/m。
设备原型如图2所示。
X Y
Z
P
●●●O 2
O 1P 1●●
P 2CCD 1
CCD 2光源
图1 测量原理
图2 Atos 测量设备
TRITOP 系统(数字照相测量系统)
Atos 针对某些特殊的需要,例如1)扫描工件很大的工件,如果按照上述方法扫描,从第二张照片开始必须每次计算新的参考点坐标,计算量和累积误差会越来越大。
这时对每一测量区域首先使用TRITOP 系统,即对贴上参考点和数码点的飞机表面进行拍摄,获得被测飞机整个表面参考点的坐标,使得每个参考点都是已经定义过的参考点。
如此可以有效消除单幅照片需要计算新的参考点所带来的累积误差,而且极大提高了测量的效率;2)在某些情况下,仅仅需要获得工件表面上几条控制线的信息,可以使用TRITOP 系统,直接拍摄参考点,计算参考点的坐标值。
TRITOP 系统组成如图3所示。
1)12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2)标尺(提供特定标把之间的固定距离,以此为基准计算其余标把的位置和工件的大小);3)标把(贴在工件表面,基于TRITOP 的编码确定相机的空间位置,对工件进行参考点空间位置的计算);4)参考点
图3 TRITOP系统
TRITOP主要是用数码相机对工件表面进行拍摄,然后将照片输入TRITOP 系统自动计算完成。
如图4所示,拍摄时应由高到低,逐步拍摄,形成一完整的“相机包围圈”。
具体操作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前四张照片必须按照如图5所示,对同一工件表面,保持同样的高度,转换相机的位置进行拍摄;
图4 图5
2)拍摄的每张照片中必须包含5个可识别的标把;
3)参考点的曝光不能过亮或过暗;
4)每个参考点至少在三张照片中出现过;
5)拍摄过程中不能改变相机的任何设置(如光圈、快门、闪光灯等);
6)在应用TRITOP软件时必须正确设置标尺和标把的参数。
实验步骤:
本次造型主要使用Proe逆向模块——小平面特征。
1.造型前的准备
打开PROE5.0,修改工作目录到相应文件夹,新建一个零件,键入文件名,取消选中“使用缺省模板”复选框,选择mmns_part_solid选项。
2.输入点云数据
单击菜单栏的“插入”/“小平面特征”命令,在弹出的“打开”对话框中选择并打开要输入的点云数据,如下图:
单击“输入选项”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系统以默认坐标系将点云数据调入到小平面特征工作区域。
关闭“信息窗口”,结果如图所示:
3.点云数据处理
针对整个点云数据,单击工具栏中的“删除界外值”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
“灵敏度”为0.6,单击“预览”按钮,所有界外点以红色显示。
单击“确定”按钮,所有界外点被删除。
单击工具栏中的“降低噪音”按钮,在谈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模式,如图所示,单击“确定”按钮,操作完成。
单击工具栏中的“示例”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随机抽样”单选按钮,设定“示例百分比”为50,单击“确定”按钮,点数量减少一半,如下图:
再次单击“示例”按钮,选择“按曲率抽样”单选按钮,设定“示例百分比”为80,单击“确定”按钮,如下图:
单击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文件名,选择格式为.PTS,如图,单击“确定”按钮,数据自动保存到工作目录下。
4.包络处理
单击工具栏中的“包络”按钮,系统将对处理过的数据点进行三角平面处理,结果如下:
5.小平面粗调
单击工具栏中的“精调”按钮,进入小平面精调阶段。
用矩形框选取破洞边缘小平面,单击工具栏中的“填充边”按钮,进行填充。
6.小平面精调
单击工具栏中的“按长度选取”按钮,对话框中单击“选择”按钮,选取任意两个小平面顶点,系统将计算选取的小平面顶点的距离,计算的值则显示在“长度”文本框中。
在“按长度选择”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后,任意的长度等于或大于此“长度”值的小三角形平面将会被选取并加亮显示。
结果如下图:
利用“删除小平面”命令删除模型中其余需要删除的小平面,是整个小平面特征在棱角处尽量光顺。
单击“选取”按钮,选中上面所示的破洞,预览后单击“确定”按钮,破洞被填充了。
单击工具栏中的“分样”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保持百分比”为50%单击确定按钮,如下图:
单击工具栏中的“矩形框选”按钮,拖动素表选中如图所示的小平面区域,单击工具栏中的“精整”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3X分舱,固定边界,单击“确定”按钮,
局部精整完成。
单击工具栏中的“松弛”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迭代”为2,强度为0.5,非固定边界,单击“确定”按钮,小平面特征光顺完成,结果如下图:
单击工具栏中“集管”按钮,设定“集管类型”为打开式,单击“确定”按钮,操作完成,单击工具栏中的“确定”按钮,完成。
实验评价及建议:
通过本实验已经能够初步掌握逆向工程技术,在实验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Atos光学测量仪的使用方法,通过对实体物件的测量,已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通过此次实验,使我们对Atos光学测量仪的测量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测量软件的使用。
另外做实验时,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的完成实验,并达到预期的结果,在课前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学习。
特别的感谢,卫炜老师的悉心指导使我受益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