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主、宾换位 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也
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 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 解。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 弓”(林暗风惊草)等。 ④.定语的位置
从设题方式上看,可以分为: 客观题——题材、引用典故、诗句; 主观题——意境、思想感情、炼字、艺术特点;
4、注意诗的语言特点。
①、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同样一件事用散文的语言来 写,会是很长的一句话,或者是几句话,而诗歌却只用几 个字。如“高楼聊眺望”,若是写散文,会先交代某年月 日,在某地登上一座怎样的高楼,然后再写极目眺望远处 的情景,而诗句只有5个字。 ②、诗歌语言也富于跳跃性,在句与句之间留下很多空白, 需要读者通过想象作补充,还原诗歌的场景。贾岛的《访 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寻访者与童子的三番问答,至少要用六句 话来写,但诗人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四句二 十个字。这就在句与句之间留下了空白,要我们读者去想 象补充。 ③、诗歌语言经常出现倒装;这一方面是出于音韵的需要 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也是出于 修辞的需要,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香稻啄 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 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 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 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 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 在他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