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7
美术鉴赏大一知识点作为一门艺术学科,美术鉴赏在大一阶段尤为重要。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培养艺术品味、提升审美能力,并且了解不同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
下面将介绍一些大一学生应该掌握的美术鉴赏知识点。
1. 西方艺术史概述了解西方艺术史的发展轨迹对于美术鉴赏至关重要。
大一学生应该了解古代希腊和罗马艺术的特点,以及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重要艺术风格。
同时,对于印象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也值得进行研究。
2. 绘画绘画是美术鉴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一学生应该了解绘画的基本要素,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并能够运用这些要素分析和解读绘画作品。
此外,对于著名画家如达·芬奇、梵高、毕加索等的作品也应有所了解。
3. 雕塑雕塑是立体艺术形式的代表,大一学生应该学会观察和品味雕塑作品。
了解大师级雕塑家如米开朗基罗、罗丹等的作品,并能够分析雕塑的形式、材料以及表现主题的方式是必要的。
4. 建筑建筑艺术是美的空间构成的重要方面。
大一学生应该了解古代希腊罗马建筑的特点,以及哥特式、文艺复兴、巴洛克等时期的建筑风格。
同时,也需要研究现代建筑师如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托马斯·赫瑟威克等的作品。
5. 艺术与社会艺术作品往往受到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大一学生应该学会分析和解读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意义和艺术家的创作动机。
研究不同时期的艺术流派和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6. 艺术评论与批评艺术评论和批评是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的重要手段。
大一学生应该学会阅读艺术评论文章,并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个人观点表达。
同时,也可以参加艺术展览、画廊等活动,亲身感受艺术作品,提升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
总结起来,美术鉴赏的大一知识点包括西方艺术史、绘画、雕塑、建筑、艺术与社会以及艺术评论与批评等。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培养良好的美术鉴赏能力,拓宽自己的视野,并且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一、导入二、教学过程提问:对“美术”的认知。
在自己心目中对美术的概念及美术主要指的是哪些方面?一、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提问:对“欣赏”和“鉴赏”的认知和区别?(一)、美术的门类【合作探究一】看图片思考问题?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讨论:美术的范围有多大?老师总结并板书:提问,思考让大胆说出直观感受。
小组讨论,整合讨论成果,集中学生注意力,快速进入上课状态,引出课题。
通过合作《墨梅图》上题《咏梅诗》一首:“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
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咏梅诗》第一、二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第三、四“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学生仔细观察、结合历史、文学、积极思考、大胆回答。
3、《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帕勃洛·鲁伊斯·毕加索于20世纪30年创作的一幅巨型油画,长7.76米,高3.49米,现收藏于马德里国家索菲亚王妃美术馆。
该画是以法西斯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暴杀害无辜的事件创作的一幅画,表现了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的灾难。
4、《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的传世名作,同时也是联合国会议大厅里永久陈列的一幅画,作品完成于1937年。
《格尔尼卡》很有名,大到美术史,小到中小学的美术课本都有专门介绍。
高中美术教案6篇高中美术教案篇一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一、教材分析:《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一课。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
重在理解、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做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二、学生分析:大部分同学初中根本没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失去兴趣。
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
三、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培养学习兴趣,掌握鉴赏方法五、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六、教学方法:激趣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七、教学过程:(课件展示)1、导入生活中,美术无处不在,影响中方方面面。
请欣赏广告片《K-BOXING》和《夜宴》预告片提问:片中出现了几幅艺术品,有什么作用?2、新授美术的范畴板书绘画工艺美术雕塑书法建筑篆刻各种类型课件出示一作品,请学生辨析。
3、了解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高一美术编号:111001 主编人:赵凌云审核:陈晋会
学室学簇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及中国与西方美术门类的同与异。
2.了解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的知识与修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幅美术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优秀美术作品,开拓眼界,提高对美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情境链接】投影3——5幅美术作品,请学生简单分析。
【文本研读】
1.哪些作品都属于美术作品。
2.如何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
【思维导图】
【问题探究】
第一类问题:选择本课任两幅美术作品进行比较,看看它们使用的媒介、绘画工具有什么不同?
第二类问题:你发现这些图象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有什么关系?
第三类问题:它们在绘画语言上各有什么特点?
第四类问题:中国现代美术包含哪些门类?请就其中一门类谈谈你的看法?第五类问题:对照古代与现代美术,研究现代美术创作对传统艺术是怎样借鉴与发展的?
【实战演练】
选择本课以外你熟悉的任一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练习,把你对作品的分析记录下来。
【困惑问题】。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案1.教学目的①了解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及中国与西方美术门类的同与异。
②了解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的知识与修养。
③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内容结构①美术的主要门类,中西美术领域的同与异;美术领域随时代而变化、发展。
②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的知识:中外美术发展史的常识;各种美术门类的语言特点;古今重要美术理论著作的代表性论点;与兄弟艺术门类的参照比较。
③对具体作品的鉴赏应当掌握的必要条件:作者情况,作品创作的时代、文化环境,作品的主题、表现技巧特点。
④通过著录练习,训练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记录、表述能力。
3.重点和难点①本课为美术鉴赏教材的引言,学生在未接触到教材所涉及的丰富中外美术内容时,会感到枯燥乏味。
本课的内容要点可在陆续授课过程中反复提示,使学生加深印象。
②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容易感到惶惑的是对于现代美术创作中一些观念性的、试验性的,以及行动艺术等现象,可以留在讲外国美术鉴赏第八课《新的探索──现代绘画、雕塑和工业设计》等课程中说明,但不必强调取得共识。
二、教学过程(一)美术作品欣赏1、岩画古人凿刻或绘制在山崖岩壁上的图画,在世界各地多有发现。
中国岩画分布区域遍及12个省、自治区的40个以上的县(旗)。
岩画制作有刻、绘两种。
北方岩画多为磨刻、敲凿与线刻,风格粗犷、简明。
南方岩画多以红色涂绘,可能为赤铁矿粉调和牛血等调和料,色彩稳定,经久不变。
岩画作品反映了人类童年时代某种幼稚的幻想和愿望。
善于敏锐地抓住人和各种动物的基本形体、动态,在粗简的图形中显示出活跃的生命力。
2、(战国)宴乐采桑狩猎攻战纹壶春秋中期以后开始出现青铜器镶嵌图像。
在铜器表面的纹饰凹槽中,嵌入红铜或铅类金属,构成装饰。
战国以后,出现采桑、习射、宴乐、水陆交战、弋射等直接描写社会生活景象的图画。
大一美术鉴赏知识点总结美术鉴赏是一门富有艺术性和审美性的学科,通过学习美术鉴赏,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
下面是我对大一美术鉴赏课程的知识点总结。
一、绘画艺术1. 艺术构图:良好的构图能够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视觉冲击力。
构图的基本原则有平衡、对比、重复和动静对比等。
2. 色彩运用:色彩是绘画的重要元素,正确运用色彩能够表现形象的质感和情感。
常见的色彩搭配有对比色、冷暖色等。
3. 素描技法:素描是绘画的基础,通过线条和阴影的勾勒,可以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和质感。
常见的素描技法有铅笔素描、炭笔素描等。
二、雕塑艺术1. 雕塑材料:雕塑作品可以使用多种材料,如石膏、木材、金属、陶瓷等。
不同的材料赋予作品不同的质感和表现力。
2. 雕塑造型:雕塑作品的造型可以是立体的,需要考虑到空间和透视关系。
良好的造型能够使作品更具立体感和动感。
3. 雕塑风格:不同的雕塑艺术家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如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等。
三、书法艺术1. 书法字体:书法有很多种字体,如楷书、行书、草书等。
每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笔画结构和气势。
2. 书法笔法:书法的笔画有直、勾、捺、横等,通过不同的笔画结构和力度的掌握,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书法风格和意境。
3. 书法布局:书法作品的布局要有整体的平衡和谐。
布局的元素包括字体的大小、字与字之间的间距以及整个作品的层次感。
四、摄影艺术1. 光线运用:摄影作品的拍摄离不开光线的运用,适当的光线能够烘托出作品中的重点和视觉效果。
2. 构图与角度:摄影作品的构图要符合美学原则,合理的角度能够使作品更具丰富性和视觉冲击力。
3. 色彩与色调:摄影作品的色彩和色调可以通过后期处理来调整,不同的色彩和色调会给作品带来不同的效果和情感。
以上只是大一美术鉴赏课程中的一部分知识点总结,通过系统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希望这些知识点对你有所帮助,也欢迎你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美术鉴赏的知识。
必修一美术鉴赏知识点总结美术鉴赏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涵盖了绘画、雕塑、建筑等各种艺术形式。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以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
下面我们将对美术鉴赏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绘画鉴赏1.绘画的基本要素:线条、色彩、构图和光影是绘画作品的基本要素,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一幅绘画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2.西方绘画史:西方绘画历史悠久,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壁画和绘画雕塑开始,一直延续到当代。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和杰出的绘画作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梵高的《星夜》等,这些作品对于西方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中国绘画史:中国绘画史也是源远流长,包括了古代的毛公鼎、范宽,以及近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等艺术家的作品。
中国绘画以水墨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和文化内涵,对世界绘画史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4.绘画风格:不同的绘画作品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如写实主义、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等,通过对这些风格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5.名家作品鉴赏:包括中国名家如阎立本、丰子恺等,以及西方名家如莫奈、雷诺阿等的绘画作品鉴赏,可以帮助我们对各种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雕塑鉴赏1.雕塑的基本要素:雕塑作品主要包括了形态、结构、材质和造型等要素,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一件雕塑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艺术价值。
2.古代雕塑:古代雕塑在中国和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中国的唐三彩、西方的古希腊罗马雕塑等,这些雕塑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是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3.现代雕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雕塑艺术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如当代雕塑、环境雕塑、装置艺术等,这些作品展现了艺术家对当代社会现实的关注和表达。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
2、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教学重点:鉴赏方法教学难点: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已经学过9年美术,你最喜欢哪幅美术作品?请说说原因。
二、讲授美术的范畴:中国:绘画雕塑建筑设计摄影书法(篆刻)西方:建筑雕塑绘画设计摄影各种类型请学生举一例作品。
小组讨论:⑴历史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美术流派及代表人物?⑵这些著名的画派在艺术特征和风格上有何差异?学生简单表述,结合图例《放牧》古代岩石画《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战国《人物驭龙图》战国最早的主题性绘画《奔马图》徐悲鸿什么是“美术鉴赏”? (板书)认识和评价美术作品(鉴即甄别、分析、归类、判断;赏即欣赏。
)美术鉴赏的方法:具体作品的鉴赏方法(板书)了解:作者年代,地域,艺术经历,师承,作品内容和形式.纵向比较:1、属于哪个艺术门类2、该门类发展状况和特点3、作者在该门类中是否具有代表性4、艺术水平高低5、独创性横向比较:1、同时代同门类艺术家及作品2、同时代不同门类艺术家及作品三、学生自学过程,进行简单练习。
选择一幅插图作品《奔马图》(徐悲鸿),进行鉴赏,并发表个人看法。
《奔马图》(徐悲鸿)(这幅画中的马肌肉强健,腹部圆实,头略向右倾,鼻孔略大。
这匹马正腾空而起,昂首奋蹄,鬃毛飞扬,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让人热血沸腾。
作者只寥寥几笔,就使这匹马有形有体,刚劲有力。
在这幅画中,采用了西方绘画中体与面、明与暗分块造型的方法,同时吸收传统没骨法,结合线描技法,用浓墨来体现鬃毛的厚密,用淡墨枯笔扫出其飞扬之势。
马的头顶、胸部、马蹄、臀部留白,有强烈的光影效果。
腹部阴影处,用墨比较淡,显示出了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质感。
这幅《奔马图》能让人感受到马呼出的热气、滚烫的体温,甚至淋漓的汗水。
)(这幅《奔马图》创作于1941 年,当时正值日寇侵华,国难当头,画作中的马昂扬奔驰的形象、强健的生命力正是抵抗日寇侵略的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美术鉴赏大一知识点总结美术鉴赏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美术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在大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美术鉴赏知识点,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一个总结。
一、绘画艺术绘画艺术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学习了绘画的基本要素和技法。
在欣赏一幅绘画作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构图:构图是指画面的组织形式,包括画面的大小、位置、角度等。
一个好的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吸引力。
2.色彩运用:色彩是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法。
我们可以观察画面中的色彩运用,包括色彩的搭配、明暗对比等。
3.线条表现:线条是绘画的基本要素之一,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观察画面中的线条表现,可以更好地理解画家的创作意图。
4.笔触技法:不同的绘画风格有着不同的笔触技法。
通过欣赏画家的笔触,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
二、雕塑艺术雕塑艺术是三维空间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具有独特的韵味。
在欣赏雕塑作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形态结构:观察雕塑的整体形态和结构,了解雕塑作品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材料运用:雕塑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作,包括石材、金属、木材等。
观察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雕塑的创作意图。
3.表面处理:雕塑作品的表面处理可以通过刻痕、涂抹等方式进行。
观察作品的表面处理,可以了解到雕塑艺术的细节和技巧。
三、建筑艺术建筑艺术是美术鉴赏的重要领域之一,我们可以通过欣赏建筑作品来了解建筑的设计和表达方式。
1.建筑风格:不同的建筑有着不同的风格,从古典到现代,从欧洲到亚洲,每个建筑风格都有其特有的特点和风貌。
2.结构构造:观察建筑作品的结构构造,了解建筑的载体和支撑方式,了解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
3.空间布局:建筑的空间布局对于使用者的体验至关重要。
通过欣赏建筑作品的空间布局,我们可以了解到建筑师的设计思路和理念。
四、摄影艺术摄影艺术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艺术形式。
第九课与时俱进──现代雕塑教学目的1、了解20世纪中国雕塑发展的特点,由于西方雕塑的引入,对传统雕塑经验的研究与继承。
2、从城市大型雕塑的兴起,了解大型纪念性雕塑的艺术语言特点。
3、通过对部分架上雕塑作品的分析,了解雕塑对不同材质的运用和表现手法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大型雕塑与架上雕塑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2、结合实际,对当地公共性雕塑作品的主题、表现特点,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组织讨论,以加深对大型雕塑特点的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仪征有哪些雕塑?你在哪见到有雕塑?他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二、新课1、初步了解20世纪中国雕塑发展的过程和特点:原因:传统雕塑发展的断裂,西方雕塑观念和表现技法的引入。
2、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题、创作方式和艺术经验。
3、鉴赏:大型泥塑《收租院》播放图片投影,引导讨论,为什么说《收租院》是中西雕塑技法结合的成功试验?小结:雕塑家将西洋雕塑技巧与中国民间传统泥塑的技巧融而为一,生动、深刻地塑造出如此众多不同身份、年龄和个性的形象,可谓中国现代雕塑史上空前的创举。
群像与收租环境浑然一体,收租情节与人物心理刻画惊心动魄,集中地再现出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压迫,迫使他们走向反抗道路的历史事实。
在这组作品中,写实风格和泥土材料的运用颇为恰当,中、西雕塑技巧的融合也达到了和谐统一的效果。
4、架上雕塑你最喜欢那个雕塑?它有什么雕塑语言特点及吸引你的地方?了解王合内(1912年—2000年)(女),原籍法国。
1955年加入中国国籍。
1929年入法国尼斯国立学校专攻雕塑,1933年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系深造。
1937年在巴黎与中国留学生王临乙结婚后来华定居,抗战时期,颠沛流离于江西、湖南、云南、四川等地。
抗战胜利后定居北平,任教于北师大,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擅长动物雕塑,作品有首都机场广场雕塑《中国人民欢迎您》、《小鹿》、《小马》、《猫》等。
5、城市雕塑创作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兴起、意义、成就与问题。
师引导学生交流,在指名说说三、小结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题、创作方式和艺术经验。
大型泥塑《收租院》对中西雕塑技法结合的试验。
四、布置课外思考:第十课幽冥世界的奢华──古代墓室壁画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样式之一的壁画在体现社会功能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了解古代壁画发展盛期汉唐时代壁画作品的特点、代表性作品的题材、艺术成就。
3、了解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作用、制作特点及艺术价值。
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与俑类随葬品在性质、内容上的相互联系。
4、唐代章怀太子等墓壁画对当时政治生活的表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讲清中国画在其历史发展中,适应社会生活需要产生过的多种绘画样式,建立大中国画的观念。
2、墓室壁画与同时期宗教壁画具有同步发展的特点相互参照、比较。
3、中国现代壁画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制作方法上有很大发展,可以作为教学的参照。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新课教师提问:什么是壁画?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中国壁画的地位。
2、汉代墓室壁画:(1)分布:(2)内容:(3)欣赏代表性墓室壁画。
3、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1)概述:(2)具体赏析墓壁画。
(3)学生讨论比较墓壁画与汉代墓室壁画在画法和表现技巧的异同。
4、鉴赏区别画像石画像砖画像石:中国汉代的石刻画。
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
它产生于西汉,盛于东汉故又称汉画像石。
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江苏、陕西。
内容画像石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6类:1、庄园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
2、体现墓主人仕宦身份、经历的礼仪与象征物。
有数量众多的车骑出行、射猎、谒见、属吏、武库、收租、讲学、建筑等画面。
3、墓主生活。
有以人、物数量多为特点的燕居、宴饮、宾客、庖厨、乐舞、百戏、博弈等画面。
④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像。
⑤神话故事、祥瑞物象与天象图。
⑥各种以植物为母题的花纹和图案画像石内容因地而异。
如山东为历史故事、战争、刑徒,河南为天象、杂技、斗兽、收租,陕西为农作、祥瑞物象、云气蔓草,江苏为纺织、犁耕,四川为宴饮、伏羲、女娲等。
艺术风格画像石艺术风格是构图方式、造型特点、雕刻技法统一的体现。
主要的构图方式遵从了传统法则,即以平面的散点和分层方式布局,形象按上下层次、左右关系获得在空间中的位置,没有提供向纵深延伸的暗示。
另一部分作品──典型的如庄园、收租、宴饮、乐舞等有了依据直观感受构成画面的迹象,描绘了高视点俯瞰下的景物,形象有序地向上方发展,上下间距表示了远近关系。
建筑和坐榻、等用具的透视造型,也辅助性地制造出空间深度。
画像砖中国古代用于墓室建筑的砖刻绘画。
画像砖作为一种具有装饰意义的建筑构件,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且取得很高的成就。
题材与内容作为一种艺术体裁,画像砖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题材内容广泛地表现了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俗、民情及生产劳动等。
画像砖与画像石在题材内容方面具有共同性,反映了同一时代艺术在题材上的一致性。
教师归纳总结。
师引导学生交流,在指名说说画像石是汉代厚葬习俗的产物。
统治阶级提倡孝廉,使厚葬成为与仕途升浮相关的社会行为。
与此同时,死后灵魂升天的希冀在战国木椁墓向汉代砖石墓演变之后,更多赋予墓室以象征意义,即墓室是墓主生前环境的缩影。
功利目的与“死即再生”的观念吻合,不仅导致画像石在墓中的数量渐多,而且规定了画像石的功能通过它们在墓中的位置体现出来。
四、学生观看课件,欣赏代表作品。
五、分组讨论:欣赏古代壁画有何感受和体会?六、课堂小结: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与俑类随葬品在性质、内容上的相互联系。
七、布置课外思考:墓壁画怎么表现当时政治生活的?第十一课天上人间──宗教壁画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2、通过典型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的丰富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讲清楚佛教石窟寺壁画各种题材,如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供养人、藻井图案等在石窟寺内的布局、相互关系,体现的宗教意义。
2、宗教美术中,佛教美术居于主导地位,道教美术作品比较少,在表现形式上受佛教美术的影响,而道教、儒教思想和一些美术表现手法也对佛教美术产生影响,在后期的发展中出现“三教合一”的造像。
教学过程一、导入:世界上有哪些宗教?你在哪见到有宗教雕塑?二、新课1、欣赏敦煌249窟狩猎图249窟的狩猎图描写了山林间各种不同的动物──鹿、羊、狼、猴、犀、虎、野猪,表现手法简练,有的只用一两种色傅染,有的还只是单色的线描,用笔虽少,并不影响充分表现物象的效果。
画家善于描写出各种动物的真实情态,使它们活跃地出现在壁上。
画家还在外来佛教题材里,渗入了本土的神话与传说;在外来的样式里,渐渐换上了自己所塑造的符合于群众审美观点的形象;在题材的处理上,也显示了民族性和独创性。
在绘画技法上,画家汲取了外来的强调表现对象体积感的晕染方法,而把这种方法紧密地与传统的能明确生动地表现对象形态的线条结合起来,加强了绘画的表现力。
同时,画家适应群众爱好与社会思想的发展,不断地丰富了壁画的题材、创造了新的形式。
佛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降生为净饭王子后的一生事迹)是敦煌早期石窟中最常见的绘画题材。
早期的本生故事采取单幅构图,表现故事中的一两个场面,佛本生故事画都是以慷慨牺牲,舍己救人为主题。
除了本生故事、佛传故事以外,还有许多种表现佛经经义与故事的壁画,那些画总称为经变。
在魏隋之际就出现了少数的法华变与维摩变,到唐代巨大构图的经变成为壁画的主要部分,本生故事与佛传故事这时不过只是大幅经变的附属部分了。
在经变中最常见的是净土变。
净土变很注意利用图画描绘极乐世界,藉以引起信徒向往的热忱。
这想象的极乐世界是以现实作借鉴的,以当时人间认为美的东西组成幻觉中的净土。
这里不但有楼台伎乐,水树花鸟,琉璃钵饭,百味馨香,而且这冬夏不分、有飞天散花的世界被描述成:“极乐国中无昼夜,花开花合辨朝昏。
”“化生童子舞金田,鼓瑟箫韶半在天。
”因此净土变中除了佛、菩萨,画面表现了极其壮丽的楼台亭榭,在画面上部有飞天散花,前有杂鸟莲池以及奏乐跳舞的仙女。
这些净土变相,运用来自生活的想象创造了欢乐的景象,透过那些美丽物象的表现,曲折地反映了对于现实物质生活的赞美与愿望。
2、赏析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李松)1952年在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壁画的发现,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
全真道教三大祖庭之一的永乐宫,其建筑、壁画、雕塑,作为设计构思的统一体,有非常明确的目的,就是要确立全真教在道教神仙体系中的正统地位,以此来巩固已在元代社会成为显贵的全真教派后期掌教人的社会地位。
朝元图规模宏伟,气象庄严,将近三百身超过真人身高的群像组合动静相参,疏密有致,在变化中达到高度统一和谐,是交响乐、颂诗性质的巨构,特别能够体现传统壁画艺术吴道子传派“以气胜”的特色。
师引导学生交流,在指名说说《朝元图》中的八位主像,有更多的超凡入圣的理想化成分,不仅仅是表现于面相和华贵无比的服饰、坐具、华盖、供具上,更重要的是在群像组合间形成的众星捧月氛围中所突出的一派王者气象。
三清殿《朝元图》是一个整体布局完整的宏伟巨构,但各壁的绘画技巧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艺术水平最高的是西部诸天众。
八个主像之中也以绘于北壁西部的勾陈最为成功。
八主像皆能表现出帝王之尊,而勾陈一像微微下视的眼神中更流露出帝王之威。
其部众的组合,有内在的呼应顾盼关系,在程式化手法中注意到人物一定的性格表现,包括手的男女老少形态差别和动作表情。
勾陈前方的传经法师一组和后边的南斗六星等眼神都向勾陈方向凝注,表现出对奏事者和勾陈反应的注意。
勾陈左右的玉女和金母身侧的玉女都是《朝元图》中最美的女性形象。
三、小结佛教石窟寺壁画各种题材,如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供养人、藻井图案等在石窟寺内的布局、相互关系和艺术特色。
四、布置课外思考:第十二课传神写照——人物画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和部分代表性作品。
2、了解宋代以来肖像画的理论精华。
3、了解当代人物画的发展。
内容结构:文献记载的肖像画理论和创作实践。
古代人物画的不同样式举例:历史故事画(如《步辇图》),肖像画中的行乐图(如《幽篁坐啸图》)和标准像。
默记默画的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人物形象塑造。
20世纪人物画部分代表性画家和作品。
重点和难点:1、结合作品讲授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
2、20世纪初期人物画从整体发展上处于衰落时期,到中期以后有新的发展。
许多人接受西方造型基础训练,提高了造型能力,运用传统笔墨技巧,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用创作手段——面对面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