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推荐)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8
1 / 8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推荐)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凛.冽(lǐng) 浩瀚 锐不可当.(dǎng) 惮精竭虑
B.涿.州(zhuō) 坠毁 摧枯拉朽.(xiǔ) 隐天蔽日
C.悄.然(qiāo) 溃退 屏息敛.声(liǎn) 林寒涧树
D.素湍.(tuǎn) 沸腾 眼花缭.乱(liáo) 小雾将歇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B..看待问题不妨从多角度去想,一切便会豁然开朗....,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
C.他不懂古文,面对图书馆里满架的中国历史资料,只能叹为观止....。
D.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B.由于高新技术的运用,电视机的价格比三年前降低了两倍。
C.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 900万,避免约1 100万人不因吸烟而死亡。
5、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理解:这句话连续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卷云的形状及其洁白和轻盈的特点。
B.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里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2 / 8 理解: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伦当时的痛苦、迷茫。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理解: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同时把春天人格化,生动写出春天富有人情味,读来非常亲切。
D.他(皇帝)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理解: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极言“换衣服”之多,把皇帝爱穿新衣服的特点强调到了极致,极具讽刺效果。
6、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序,正确的顺序是( )
①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
②一个拥有高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的藩篱。
③眼界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
④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⑤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有价值的书籍。
A.①③②④⑤ B.⑤④①③② C.③⑤④①② D.③①⑤②④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4)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5)争渡,争渡,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6)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于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
3 / 8 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桥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受以足,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有他言,不复之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1.下列各项对段中加下划线词含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游玩
B.良因怪之 于是,就
C.与老人期 约定
D.喜曰:“当如是。” 判断动词
2.将文中划浪线部分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
3.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
(2)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①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 2015 年 10 月 5 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 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 是
4 / 8 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 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 。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 190 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 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 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⑥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 “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先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4.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能否删去。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
5 / 8 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2、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
6 / 8 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
(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减)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阅读第②段,指出冬眠动物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3.第③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4.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
四、写作题(40分)
请以“ 也是一种财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从“自信”“谦虚”“善良”“健康”“真情”“碧水蓝天”六个词语中任选一词把文题补充完整后再作文。(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600 字以上。(3)不得抄装本试题卷中的阅读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