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第6章PPT_杨福家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27
原子物理学四、五、六、七、八章总结第四章1、定性解释电子自旋定性解释电子自旋和和轨道运动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
原子内价电子的自旋磁矩与电子轨道运动所产生的磁场间的相互作用,是磁相互作用。
电子自旋对轨道磁场有两个取向,导致了能级的双重分裂,这就是碱金属原子能级双重结构的由来这种作用能通常比电子与电子之间的静电库仑能小(在LS 耦合的情况下),因此是产生原子能级精细结构即多重分裂(包括双重分裂)的原因。
2、原子态55D 4的自旋和轨道角的自旋和轨道角动量动量动量量子数是多少?总角量子数是多少?总角量子数是多少?总角动量动量动量在空间有几在空间有几个取向,如何实验证实?自旋量子数:s=2轨道量子数:l=2角动量量子数:J=4总角动量在空间有9个取向。
由于J J J m J −−=,,1,⋯,共12+J 个数值,相应地就有12+J 个分立的2z 数值,即在感光片上就有12+J 个黑条,它代表了12+J 个空间取向。
所以,从感光黑条的数目,就可以求出总角动量在空间有几个取向。
3、写出碱金属原子的能级公式,说明各写出碱金属原子的能级公式,说明各量量含义含义。
22jl njl n Rhc Z E ∆−−=其中,Z:原子序数,R:里德堡常数,h:普朗克常量,c:光速,n:主量子数,jl ∆:量子数亏损。
4、朗德间隔定则德间隔定则::在三重态中,一对相邻的能级之间的间隔与两个J 值中较大的那个成正比。
5、同科电子:n 和l 二量子数相同的电子。
6、Stark 效应效应::原子能级在外加电场中的移位和分裂。
7、塞曼效应效应::一条谱线在外磁场作用下一分为三,彼此间间隔相等,且间隔值为B B µ。
反常塞曼效应:光谱线在磁场中分裂的数目可以不是三个,间隔也不尽相同。
8、帕邢帕邢--巴克效应:在磁场非常强的情况下,反常塞曼效应会重新表现为正常塞曼效应,即谱线的多重分裂会重新表现为三重分裂,这是帕邢和巴克分别于1912和1913年发现的,故名帕邢-巴克效应。
`第三章题解3-1电子的能量分别为10eV ,100 eV ,1000 eV 时,试计算相应的德布罗意波长。
解:依计算电子能量和电子波长对应的公式3-2 设光子和电子的波长均为0.4nm ,试问:(1)光子的动量与电子的动量之比是多少?(2 解:(1p 光子:p 电子=1:13-3 若一个电子的动能等于它的静止能量,试求:(1)该电子的速度为多大?(2)其相应的德布罗意波长是多少?解: (1)依题意,相对论给出的运动物体的动能表达式是:2mc E = 2c m E E k += 2022c m mc = 02m m = 022021m cv m m =-= 41122=-c v 22141cv -= 2243c v =所以0.866c c 43v ≈= (2) 根据电子波长的计算公式:0.001715nm eV 105111.226nm)(1.226nm 3=⨯==eV E kλ3-4 把热中子窄束射到晶体上,由布喇格衍射图样可以求得热中子的能量.若晶体的两相邻布喇格面间距为0.18nm ,一级布喇格掠射角(入射束与布喇格面之间的夹角)为30°,试求这些热中子的能量.解:根据布喇格衍射公式 nλ=d sin θ λ=d sin θ=0.18×sin30°nm =0.09 nm1.226nmλ=221.226nm ()13.622eV 185.56eV kE λ===3-5 电子显微镜中所用加速电压一般都很高,电子被加速后的速度很大,因而必须考虑相对论修正.试证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加速电压的关系应为:式中V r=V(1+0.978×10-6V),称为相对论修正电压,其中电子加速电压V的单位是伏特.分析:考虑德布罗意波长,考虑相对论情况质量能量修正,联系德布罗意关系式和相对论能量关系式,求出相对论下P即可解.证明:根据相对论质量公式将其平方整理乘c2,得其能量动量关系式题意得证.3-6 (1)试证明:一个粒子的康普顿波长与其德布罗意波长之比等于-⎪⎭⎫E式中E o 和E 分别是粒子的静止能量和运动粒子的总能量.(康普顿波长λc =h /m 0c ,m 0为粒子静止质量,其意义在第六章中讨论)(2)当电子的动能为何值时,它的德布罗意波长等于它的康普顿波长? 证明:根据相对论能量公式将其平方整理乘c 2(1)相对论下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粒子的康普顿波长为(2)若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等于它的康顿波长则电子的动能为211.55KeV. 则电子的动能为211.55KeV注意变换:1. ΔP 转化为Δλ表示; 2.ΔE 转化为Δν表示;600nm 的光谱线,测得波长的精度为?解: 依 h t E ≥∆∆ 求Δt≥∆∆E t3-8 一个电子被禁闭在线度为10fm 的区域中,这正是原子核线度的 解:粒子被束缚在线度为r 的范围内,即Δx = r 那么粒子的动量必定有一个不确定度,它至少为:x2∆≥∆ x p ∵∴∴ 电子的最小平均动能为3-9 已知粒子波函数⎭⎬⎫⎩⎨⎧---=c z b y a x N 2||2||2||exp ψ,试求:(1)归一化常数N ;(2)粒子的x 坐标在0到a 之间的几率;(3)粒子的y 坐标和z 坐标分别在-b →+b 和-c →+c.之间的几率.解: (1)因粒子在整个空间出现的几率必定是一,所以归一化条件是:⎰+∞∞-ψdv = 1即:dz edy edx eN dv cz by ax ⎰⎰⎰⎰⎰⎰∞+∞--∞+∞--∞+∞--∞+∞-=22222222ψ=18222202==⎰⎰⎰∞-∞-∞-abc N d ec d eb d e a N cz cz by by ax ax所以 N abc81=(2) 粒子的x坐标在a →0区域内几率为:dz edy edx eN cz by a ax ⎰⎰⎰∞+∞--∞+∞---2222222()[])11(211412ee abc N -=--=-(3) 粒子的),(),,(c c z b b y -∈-∈区域内的几率为:dz edy edx eNc ccz b bby ax ⎰⎰⎰+--+--∞+∞--222222222)11(8-=e abc N 2)11(-=e3-10 若一个体系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设它的归一化空间波函数为ψ(x 1,y 1,z 1;x 2,y 2,z 2),其中足标1,2分别代表质子和电子,试写出:(1)在同一时刻发现质子处于(1,0,0)处,电子处于(0,1,1)处的几率密度;(2)发现电子处于(0,0,0),而不管质子在何处的几率密度; (3)发现两粒子都处于半径为1、中心在坐标原点的球内的几率大小3-11 对于在阱宽为a 的一维无限深阱中运动的粒子,计算在任意本征态ψn 中的平均值x 及)(x x -,并证明:当n →∞时,上述结果与经典结果相一致.3-12 求氢原子1s 态和2P 态径向电荷密度的最大位置. 第三章习题13,143-13 设氢原子处在波函数为1),,(ar ear -⋅=ππϕθψ的基态,a 1为第一玻尔半径,试求势能r e rU 41)(πε-= 的平均值.3-14 证明下列对易关系:i p y =],[ 0=],[y p x0],[x =L xz L xi ],[y = 0=],[x x L pz P L pi ],[y x = 第三章习题15解3-15 设质量为m 的粒子在半壁无限高的一维方阱中运动,此方阱的表达式为:V (x)=⎪⎩⎪⎨⎧>≤≤<∞ax a x 000x 0V 试求: (1)粒子能级表达式; (2)证明在此阱内至少存在一个束缚态的条件是,阱深0V 和阱宽a 之间满足关系式:ma V 32220 ≥解: (1) 在x<0时,由薛定谔方程可得:ψψE V m r =⎥⎦⎤⎢⎣⎡+∇-)(222因为 -∞=)(x V 所以 0)(1=ψx (1)a x ≤≤0, V(x)=0,体系满足的薛定谔方程为:222222ψψE dxd m =- (2) 整理后得:0222222=+ψψ mE dx d 令 /2mE k = 则: 022222=+ψψk dxd因为0)0(2=ψ所以波函数的正弦函数:)sin(2kx A =ψ (3)x>a , 0)(V x V = 薛定谔方程为: 33023222ψψψE V dxd m =+- (4)整理后得: 0)(2320232=--ψψ E V m dx d 令 /)(20E V m k -= 则: 0'32232=-ψψk dxd 方程的解为:x k Be '3-=ψ (5)式中A,B 为待定系数,根据标准化条件ψψ'的连续性,有)()(')()('3322a a a a ψψψψ=将(3),(5)式代人得: 'k k kctg =α (6) (2):证明: 令 ka u =k v '= 则(6)式可改为:v uctgu -=(7)同时, u 和v 还必须满足下列关系式:22022222/2)'(h a mv a k k v u =+=+ (8) 联立(7) (8)可得粒子的能级的值..用图解法求解:在以v 为纵轴u 为横轴的直角坐标系中(7) (8) 两式分别表示超越曲线和圆,其交点即为解.因k k ’ 都不是负数,故u 和v 不能取负值,因此只能取第一象限. 由图可知(7) (8)两式至少有一解得条件为:2202a mv 2π≥ 即 m a V 32220 ≥。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1-6章课后习题答案原子物理学课后前六章答案(第四版)杨福家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原子的位形:卢瑟福模型 第二章:原子的量子态:波尔模型 第三章:量子力学导论第四章: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的自旋 第五章:多电子原子:泡利原理 第六章:X 射线第一章 习题1、2解1.1 速度为v 的非相对论的α粒子与一静止的自由电子相碰撞,试证明:α粒子的最大偏离角约为10-4rad.要点分析: 碰撞应考虑入射粒子和电子方向改变.并不是像教材中的入射粒子与靶核的碰撞(靶核不动).注意这里电子要动.证明:设α粒子的质量为Mα,碰撞前速度为V ,沿X 方向入射;碰撞后,速度为V',沿θ方向散射。
电子质量用me 表示,碰撞前静止在坐标原点O 处,碰撞后以速度v 沿φ方向反冲。
α粒子-电子系统在此过程中能量与动量均应守恒,有:(1)ϕθααcos cos v m V M V M e +'= (2)ϕθαsinsin0vmVMe-'=(3)作运算:(2)×sinθ±(3)×cosθ,得)sin(sinϕθθα+=VMvme(4))sin(sinϕθϕαα+='VMVM(5)再将(4)、(5)二式与(1)式联立,消去V’与v,)(sinsin)(sinsin22222222ϕθθϕθϕααα+++=VmMVMVMe化简上式,得θϕϕθα222sinsin)(sinemM+=+(6)若记αμMme=,可将(6)式改写为θϕμϕθμ222sinsin)(sin+=+(7)视θ为φ的函数θ(φ),对(7)式求θ的极值,有)](2sin2sin[)]sin(2[sinϕθϕμϕθμθϕθ++-=+-dd令=ϕθdd,则 sin2(θ+φ)-sin2φ=0 即 2cos(θ+2φ)sinθ=0 若 sinθ=0, 则θ=0(极小)(8)(2)若cos(θ+2φ)=0 ,则θ=90º-2φ(9)将(9)式代入(7)式,有θϕμϕμ2202)(90si n si n si n +=-θ≈10-4弧度(极大)此题得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