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94 MB
- 文档页数:4
工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柳州提升产业竞争力思路与对策探讨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柳州作为广西的工业重镇,如何提升产业竞争力,已成为当前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柳州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背景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思路和对策。
一、背景分析柳州作为广西的工业重镇,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汽车之都,汽车、化工、机械等重工业产业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柳州的传统产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过去依赖传统产业带来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产能过剩和同质化严重,产品附加值不高,整体竞争力不强。
环境保护、资源约束和用工成本的上涨,也给传统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如何提升柳州的产业竞争力,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思路探讨为了提升柳州产业的竞争力,我们需要探索出一条具有柳州特色的发展之路。
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将是柳州产业未来的重要增长点。
还要加强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整个产业群的协同效应和竞争力。
最终,要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柳州产业品牌。
三、对策建议1. 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建立专业的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和联盟,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技术难题,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2.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的财税政策,引导和扶持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形成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3. 加强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
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强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完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柳州市促进智能家电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柳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10.25•【字号】柳政规〔2019〕56号•【施行日期】2019.10.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柳州市促进智能家电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有关委、办、局,柳东新区、北部生态新区(阳和工业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柳州市促进智能家电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已经市委、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柳州市人民政府2019年10月25日柳州市促进智能家电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为进一步加快我市智能家电产业的发展,促进智能家电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着力培育我市经济发展新增长极,推进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城,特制定本措施。
一、总体要求(一)发展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和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通过龙头企业的引进,实现智能家电产业集聚,逐步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智能家电制造基地,打造立足西南,面向东盟,辐射“一带一路”的智能家电产业基地。
(二)发展定位以发展智能、健康、节能、环保的中高端电器为主线,重点发展空调、冰箱、洗衣机等白色家电,积极发展电视机等黑色家电、协调发展厨房和家居用小家电,形成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小家电等多点发展格局。
同步发展智能家居生态硬件产品。
二、发展目标到2022年,全市智能家电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上下游产业配套基本完善。
到2025年,争取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
三、主要任务(一)拓展合作深度与广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以建设柳州粤桂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区项目为契机,充分发挥我市良好的工业基础和承载能力,进一步拓展与家电龙头企业在白色家电、小家电等产业的合作,促进企业产能迅速提升。
广西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背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
广西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对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规划也越来越重视。
本文将对广西智能制造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及投资智能制造产业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二、现状1.发展水平广西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生产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
据统计,广西拥有1000多家机器人企业和工业自动化企业,但企业规模较小,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有些企业在技术方面还没有足够的突破,整体发展水平比不上东部沿海地区。
2.政策扶持为推动广西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政策上也给予了相应的扶持。
去年,广西实施了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了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开放式服务平台,推动智能制造平台和智能制造标准建设等一系列政策。
此外,广西还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广西制造2025”实施方案》等文件,推动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
三、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根本,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未来,广西智能制造企业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进一步推动技术的革新。
研究新型可编程控制器、机器人等高端产品,加强标准化、智能化等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
同时,企业要密切关注国际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2.产业融合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需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他产业融合。
制造业可以和IT、金融、物流和商业等行业联动,更好地发挥各产业的优势。
例如,通过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联动,可以实现物流自动化;通过制造业和IT的联动,可开发智能化管理系统等。
3.人才培养智能制造产业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支撑。
为了推动广西智能制造的发展,培养智能制造的人才队伍也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投入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并且提供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会。
四、投资可行性1.市场需求智能制造的发展为品质的提高和外需扩大等方面带来了商机。
关于推动智能制造的对策建议引言智能制造是未来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建立智能制造创新中心通过建立智能制造创新中心,集聚专业人才,促进智能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创新中心可以设立专门的实验室和研究团队,开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智能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互相补充优势和资源的整合,加速智能制造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政府应加大对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奖励基金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对智能制造技术的研发投入。
同时,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积极性和竞争力。
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统一智能制造领域的标准和规范。
标准体系应包括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等方面,以确保智能制造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和应用。
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智能制造领域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包括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才和创新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提高智能制造领域的人才供给能力。
同时,鼓励企业和高校合作,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和实践基地,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
与国际先进技术企业、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加强经验和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智能制造的水平和竞争力。
总结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需要多方合力,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等各方的积极参与与合作。
通过建立创新中心、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创新、建立标准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和加强国际合作等对策,可为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
智能制造相关产业发展情况、面临的困难问题及有关建议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正是当下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所在。
下面将分别从产业发展情况、困难问题及相关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智能制造相关产业发展情况中国的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一直处于较快的增长态势。
截止到2021年,智能制造市场规模达到2.1万亿元,成为一个朝阳产业。
其中,机器人、工业互联网、智能传感器等相关产业受到很多关注,成为重点发展方向。
同时,国内产业发展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如手机领域的华为、小米和OPPO等公司开始向智能制造领域进军,IoT技术的发展也为智能制造提供了保障。
二、智能制造面临的困难问题不过,面对当前智能制造的发展,还有一些难题需要被解决。
首先是产业中的数字化转型不够到位,机器自动化程度不够高,生产工艺有待提高;其次,全球智能制造市场垄断厂商较多,占据了重要技术和市场份额,中小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
此外,整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很大,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来进行研发和应用推广。
三、有关建议首先,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智能制造产业的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自动化改造;其次,加强产业的协同发展,尤其是加强中小企业的合作与协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此外,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为智能制造的飞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最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促进产业全面发展。
总之,智能制造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但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合作,推动智能制造产业的长足发展。
柳州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测度与对策研究柳州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特大城市,也是一个拥有着广泛的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城市。
然而,柳州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协同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柳州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分析和对比研究,提出了相关的测度和对策。
一、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关系制造业和服务业是现代经济体系中最为基础的两个产业,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制造业通常需要大量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包括物流、金融、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服务;而服务业则更多地受益于制造业提供的需求和市场。
在柳州市,制造业虽然在支撑城市经济健康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自身的发展也需要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
生产性服务业也需要制造业的需求和市场。
柳州市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汽车、机械、建筑材料等领域。
而生产性服务业则主要包括物流、金融、科技服务等。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存在一些症结点。
1.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持不足。
由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制造业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受到了限制。
此外,柳州市缺乏专业性强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这也阻碍了制造业的发展。
1.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持。
政府可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支持来提升其专业性。
建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合作机制,加强双向交流,更好地满足制造业的需求。
2.提高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和认知。
制造业企业应该全面了解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性和价值,培养一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意识到“附加值”的重要性。
3.加强政府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
政府应该加强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提升它们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进一步打造柳州市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柳州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发展需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相互支持、深度融合的过程。
只有加强合作,才能达到双赢的效果。
柳州工业产业发展趋势柳州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工商业城市,素有“广西工业之城”的称号。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柳州工业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了广西重要的工业基地。
本文将从柳州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柳州工业产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柳州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柳州工业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主要以冶金、机械、建材、纺织、化工等传统产业为主。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柳州工业产业开始逐步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发展新兴产业。
目前,柳州工业产业已经形成了汽车、铝加工、石化、电动机等为代表的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汽车制造、金属加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1. 汽车制造产业:柳州是中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广汽丰田、广西柳汽、东风柳汽等为代表的汽车制造集群。
汽车产业带动了机械、电子、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2. 铝加工产业:柳州是中国铝产量较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铝深加工基地。
柳州的铝加工企业数量众多,覆盖了铝合金型材、铝板带箔等多个领域,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乃至出口到国外。
3. 石化产业:柳州拥有广西石油化工公司等多个大型石化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石化产业体系。
柳州的石化企业主要生产炼油、化肥、塑料、橡胶等产品,为广西及周边地区提供了大量的石化产品。
4. 电动机产业:柳州的电动机产业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企业主要生产交流电机、直流电机、变频电机等多个系列产品。
电动机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电力设备、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为柳州工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二、柳州工业产业发展的趋势从柳州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柳州工业产业正在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
未来柳州工业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端化:随着柳州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高端制造企业进入柳州,提升了柳州工业产业的整体水平。
未来,柳州工业产业将继续引进高端制造企业,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高附加值产业。
区域经济“智能制造”背景下广西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北海职业学院,广西北海536000)摘要:近年来,广西凭借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和“一带一路”的政策利好,制造业迎来巨大的发展契机。
本文在阐 述广西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分析广西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产业集中度低、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 高等问题,应用数据分析法对广西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智能制造”背景下广西制造业的发展 思路。
关键词:智能制造;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42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35—0100—03一、广西制造业发展现状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不仅为现代社会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创造力、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直接体现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制造业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广西经济水平逐年提高,随着中国_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广西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国民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75. 85亿元增加到了 2016年的18317. 64亿元,增长了 240倍,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在于制造业的贡献,详见表1中2015年与2016年广西制造业各行业对比情况。
表12015年与2016年广西制造业各行业对比情况(万元)行业2015 年2016 年企业单位数(家)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万元〉利润总額(万元〉企业单位数(家)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万元)利菊总額(万元〉农副产品加工业528234943701456020518253553301303535食品制造业13338824202691311354516621316552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14954049205450331455913733523268烟草制品业2222703024805322031431135114纺织业145277398989867142279379077131纺织服装、服饰业591378660113130551571609126037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7513333756911767130230556875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掠、草制品业5581042908949169559212323705600108家具制造业4911869717432553127613563591造纸及纸制品业1733833216117656162388267386845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70122240011270268122957599300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9812812215284284135941553164续表行业2015 年2016 年企业单位数(家〉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万元)利S总額(万元)企业单位数(家〉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万元)利润总額(万元)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467453271213524647657235158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481207973865017143112745657736269医药制造业14943895933919261494753016461986化学纤维制造业28801-153210254693橡肢和塑料制品业1483489968158812149368818613894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9917016766148543073218768653149977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322447196162240220826666577114013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31265213813068810914532170229196金属制品业12442417322701911274621305293098通用设备制造业10733930961702041043614700190336专用设备制造业15652554592733341445437945220914汽车制造341245480201033159339268878121151554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40176136314336344198436015380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4890441606811941381013373070891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24129425311153657128157978781637398仪器仪表制造24511185331812465497531999其他制造业16299890294281630847330224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302889498170053333129788117172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42890131804394403304合计497820421778811051926492822380781312538804资料来源:根据2016年和2017年广西统计年鉴整理。
生态与智慧,柳州工业升级发展的硬核关键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柳州作为广西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正面临着工业升级发展的重要时期。
而在这一过程中,生态与智慧成为了关键的核心关键词。
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工业的智慧发展,是柳州工业升级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此,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生态与智慧在柳州工业升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和具体实践。
生态作为生产力要素,对工业升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
柳州地处广西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工业发展的宝贵财富。
在工业升级发展中,保护好柳州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实践中,柳州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推进绿色生产理念,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实现生态和工业的协调发展。
智慧工业是工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路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智慧工业正成为推动工业升级的有力引擎。
在柳州工业升级发展中,推进智慧工业的发展,将极大地提升柳州工业的竞争力和核心价值。
在实践中,柳州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工业升级和优化,实现智能制造和智慧管理,推动柳州工业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断前行。
在柳州工业升级发展中,生态与智慧的相互融合是至关重要的。
生态和智慧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工业升级发展中起着互补和协同的作用。
只有将生态与智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柳州工业的升级和发展,有效应对环境和市场的挑战。
关键词三:融合。
生态和智慧的融合是柳州工业升级发展的必由之路。
只有将生态和智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柳州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产学研合作,推动生态和智慧的融合发展,不断创新和完善工业发展模式,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不断提升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柳州汽车产业制造智能升级研究作者:张倩李厚君来源:《商场现代化》2017年第23期摘要:汽车产业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主要战场。
柳州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变革虽然已在路上,但是仍处在探索的初级阶段,研发能力不足、信息化和后市场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仍然突出。
为此,本文从智能制造的内涵入手,在分析柳州汽车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适合于柳州汽车产业智能制造政策建议。
从柳州汽车产业自身智能化平台建设、供应链企业智能化改进、高端智能制造人才培育机制三方面着手,给出柳州汽车产业制造智能升级的思路与方法,其部署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柳州汽车产业的整体质量与服务水平。
关键词:汽车产业;智能制造;柳州;人工智能伴随信息技术发展、消费结构升级,世界经济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同时发展中国家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的中低端制造业转移。
面对“双重挤压”,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产业升级与转型迫在眉睫,制造业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有助于增强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有助于改变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局面。
汽车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主要战场。
柳州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也是我国十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
虽然在过去的十几年,柳州汽车产业规模不断得到壮大,但是随着全球能源变革发展和我国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提速,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合理分配产能,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柳州的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已显得十分紧迫。
为此,本文着重提出了构建柳州汽车产业智能制造体系的新思路。
一、智能制造内涵概述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为基本方针的智能制造发展之路。
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中,智能制造被定义为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化自决策、精准控制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