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归国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3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钱学森归国》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钱学森冲破阻碍,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不断努力献身。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前先学了解钱学森为科学作出的伟大贡献。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一、提示课题,设置悬念1揭题谈话,简介人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吗?老师这里有一点资料,请同学们读读。
出示有关资料2设下悬念,为自读作铺垫。
钱学森学什么要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呢?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反馈纠错1初读课文。
自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检查效果。
分自然段检查,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读课文。
1提出要求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能流利地读课文。
2检查效果。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
3默读课文。
1明确要求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弄清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粗分段落。
2检查讨论。
指名说说各自然段的意思。
分段,理清课文脉胳。
一1二2三3~4四5~6五7三、分段读课文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1说说垠、艘、额、裕这4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它们左右部分的比例怎样?2教师示范指导艘、额这两个字的书写。
3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袒露lùlòu卓越zhuózhuō运载zàìzǎi一望无垠yínyíng魂牵梦绕ràorǎo一艘轮船sōushōu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钱学森归国》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积累词语,结合搜集的资料了解钱学森。
2、了解钱学森归国的事迹,感悟他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精神。
3、通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钱学森为什么要回到祖国。
教学难点: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进行个性朗读品位,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课件。
2、《我的中国心》录音。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钱学森归国》,课下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现在我们就交流一下你预习的成果。
1、小组互读正音,汇报哪些音读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的。
再读课文巩固读音。
2、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题目你会提什么问题?(写钱学森归国的事情;为什么归国?归国遇到了什么困难?归国后做了什么?)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围绕着钱学森归国本文写了什么?(预设:归国中,归心似箭;归国前,心系祖国,克服困难,踏上归途;归国后,贡献卓越)3、再读课文,思考按事情发展顺序应该是回国前回国时回国后,文章写倒了啊!(预设: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倒着写的作用:设置悬念引发阅读兴趣。
读者会想他为什么归心似箭呢?然后再插叙回国前的事情)4、试着写出每段的段意,出示投影,师生共同修改。
第一段:(1)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站在驶往魂牵梦绕的祖国的巨轮上。
第二段:(2-6)插叙的方法,写钱学森回国前,始终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历尽艰难险阻,终于踏上归国的航程。
第三段:(7)概括地写出了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5、能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吗?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回国前,始终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历尽艰难险阻,终于踏上归国的航程。
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二、了解课文内容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和搜集的资料,选一个方面来说说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要求把依据说清楚,听的同学可以提问和补充。
钱学森教学设计优秀4篇钱学森教学设计:教学设想:钱学森的事例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课前进行收集,课堂中教师加以拓展、补充。
钱学森对祖国的情结――魂牵梦绕,课文分别从“言、行、想”三方面进行描述的,第一课时重在解决“言”的资料。
至于言的资料,通俗易懂,无深奥指出,教师在学生写批注是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具体的字词上。
从学生的感受中层层推进对“魂牵梦绕”的感悟。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资料,运用言为心声的方法阅读感受钱学森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课前查找钱学森的资料,对照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
出示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朗读。
猜猜他是谁?说说你对钱学森的了解。
【意图:以颁奖词导入,说说对钱学森的了解,是学生课前准备的交流。
】二、初读感知1、出示词语:A、劈波斩浪屈指一算魂牵梦绕【意图:结合初读,板书魂牵梦绕核心词,结合上下文初步先了解,后面逐步深化对魂牵梦绕的感悟。
】B、袒露心迹C、卓越贡献说说自己对钱学森所做出的贡献的了解;教师出示钱学森的卓越贡献材料: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被誉为中国的“航天之父”、“科学泰斗”。
结合材料理解――卓越2、浏览课文交流课文资料――预习导航第2题。
3、古语说的好:“言为心声”,课文中有两处对钱学森的语言进了描述,从他的话语中,你明白了什么?写写批注【意图:是预习导航4的要求,也是上《詹天佑》的学法,再次运用,】第一句话:“我是中国人。
我此刻所作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围绕具体的词语交流心声【教学来看,学生聚焦的是“中国人、一切、多”,并能联系上下文谈感受。
】第一段话钱学森是在什么状况下说的呢?谁来读读相关的语句。
补充材料: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
4* 钱学森归国(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读1个字(袒)。
积累课后词语。
2.结合课文练习搜集有关资料,交流分享。
3.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自学认读字及新词。
1为加黑的字注音并把这些词写一写:眺望袒露运载火箭隆隆()2.读一读课后第二题,并抄写下来。
3.练习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语句通顺。
二、再读课文,思考问题:1.搜集资料:收集有关钱学森的生平故事,简单的摘录一些内容2.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
3画出钱学森在美国生活的情况并写出感悟。
感悟:4. 钱学森为什么要回国?回国后做了些什么?从书中找到答案画下来4* 钱学森归国教学目标:1.认读1个字(袒)。
积累课后词语。
2.结合课文练习搜集有关资料,交流分享。
3.了解科学家钱学森归国的事迹,感悟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科学家钱学森归国的事迹,感悟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1.板题谈话,简介人物: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吗?根据预习及查阅资料简单交流。
2.设下悬念,为自读作铺垫。
钱学森在美国生活的怎么样?他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呢?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哪些贡献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二、检查预习:1.谁来将课文的注音生字词准确地读给大家听?(读课后生字表)眺望袒露运载火箭隆隆提示多音字“载”,“袒露”的“袒”读tǎn,不读dàn;2.再读读课后句子,将字音读准确。
3.指名读课文,并讨论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学森乘一艘巨轮返回祖国。
板:回国中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钱学森回国前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克服阻挠,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板:回国前第三段(第7自然段):写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板:回国后三、交流展示,读文悟情,体会爱国:1.教师引导:1934年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在我国横行霸道,肆意践踏我中华儿女的尊严,钱学森刻苦学习,远赴美国留学,看第二自然段,让我们来看看他在美国的生活以及他的想法。
2023年《钱学森归国》教案《钱学森归国》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读1个字。
积累词语。
2.结合课文练习搜集有关资料,沟通共享。
3.了解科学家钱学森归国的事迹,感悟钱学森酷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科学家钱学森归国的事迹,感悟钱学森酷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练习搜集有关资料,沟通共享。
课前打算:课前登陆“钱学森网”,了解钱学森的生平、轶事、归国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题质疑。
自主读书钱学森为什么要归国?钱学森怎样归国?钱学森归国后有怎样的成就?感悟到钱学森怎样的精神?二、反馈沟通从钱学森归国的心理、语言、行为几方面体会钱学森酷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从他在美国的优越条件、美国方面的阻饶体会钱学森回国的坚决信念。
沟通资料,学会筛选,深化体会围绕钱学森归国事迹,除了课文写的内容以外,你还想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
《钱学森归国》教案2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以“酷爱祖国”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化思索、探讨,在阅读的同时,深化了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升华了他们的爱国情感。
让学生感悟钱学森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酷爱祖国的美妙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钱学森冲破阻碍,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不断努力献身。
教具打算:多媒体课前先学:了解钱学森为科学作出的宏大贡献。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一、提示课题,设置悬念1.揭题谈话,简介人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吗?老师这里有一点资料,请同学们读读。
(出示有关资料)2.设下悬念,为自读作铺垫。
钱学森学什么要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富有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呢?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读课文。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钱学森归国》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钱学森的生平事迹和科学贡献。
2.了解钱学森在中国科学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3.理解“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句话的内涵。
4.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钱学森的生平事迹。
2.理解“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句话的内涵。
教学难点1.理解“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句话的含义和用法。
2.运用“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句话,对钱学森的贡献进行评价和描述。
教学准备1.教材:北京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钱学森归国》。
2.材料:课外阅读资料、图片、实物。
3.工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师生问候。
2.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等方式,介绍一些著名的科学家或科学家事迹。
学习(30分钟)1.阅读课文《钱学森归国》,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钱学森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为学生创设必要的背景知识。
3.分组或独立阅读课外资料,深入探究钱学森的学术成就和科学思想。
4.探究“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句话的使用和内涵。
操练(30分钟)1.加深对课文内容和钱学森的了解,回答课文中的问题。
2.组织学生分组或个人,撰写一篇有关钱学森的文章,要求文章内容丰富,结构清晰。
总结(10分钟)1.导入和回顾文化常识、修养等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
2.总结所学到的钱学森的生平事迹,钱学森为国家的科学技术事业做出的贡献,以及“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句话的含义和用法。
课后作业1.阅读自选阅读课外资料。
2.完成课堂作业:写一篇作文,探究“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句话的使用方法及其在自己生活中的体现。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钱学森的科学成就和贡献有了更全面的认知,理解了“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句话的用法和内涵,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对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引导和激励,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优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钱学森,浙江杭州人,生于1911年,中共党员。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6年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成为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专家,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
1955年,历尽波折,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之后,他投身于我国的航天事业,为我国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2课文记叙了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从美国回到祖国的经过、赞扬了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全文可以分为三段。
第1、2自然段为第一段,写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到祖国。
第3、4自然段为第二段,写美国当局用种种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正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
3课文语言朴素,叙事清楚,段落清晰,适宜于落实本单元运用段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31个词语的意思.3了解立即被迫雄伟终于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4感受钱学森热受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概括估意要明确,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时语言表述要简洁、通顺、连贯。
四、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学习第一、二段,概括段落大意。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完成作业本相关作业.(二)教学过程1.题解题.(1)齐读课题。
(2)课题中哪个词儿引了你的注意?用上了这个词儿让你想到什么?(3)我们学习了课文之后,就能解开心中的颖团了。
2。
读课文.(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主要写谁?写谁的什么事?(2)交流,并简介钱学森(只需说个大概,不作过高要求。
只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3.学课文、字、词。
(1)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完成作业本第1题。
(2)给课文分段,并说明理由。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钱学森归国第一篇:(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钱学森归国钱学森归国教学目标:1.认读1个字。
积累词语。
2.结合课文练习搜集有关资料,交流分享。
3.了解科学家钱学森归国的事迹,感悟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科学家钱学森归国的事迹,感悟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练习搜集有关资料,交流分享。
课前准备:课前登陆“钱学森网”,了解钱学森的生平、轶事、归国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题质疑。
自主读书钱学森为什么要归国?钱学森怎样归国?钱学森归国后有怎样的成就?感悟到钱学森怎样的精神?二、反馈交流从钱学森归国的心理、语言、行为几方面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从他在美国的优越条件、美国方面的阻饶体会钱学森回国的坚定信念。
交流资料,学会筛选,深入体会围绕钱学森归国事迹,除了课文写的内容以外,你还想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
四、教学反思:《钱学森》一文是一首净化学生灵魂的赞美诗,是一曲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的交响乐!在上这篇课文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对钱学森所说的两段话的反复朗读,感受他的爱国之心,因此,我抓住:“美国享受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跟在冯卡门身边的前途无量和“钱学森坚决要求回国。
”作对比,使学生体会钱学森坚决要求回国意志的坚定。
课文中钱学森这样说:“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这个“应当”也就是应该这样做,任何人都能这样做,这是每一个爱国华侨都可能做的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爱国的感情是没有界限的。
钱学森只是做了一件只要是一个中国人应当做的事情罢了,让学生感悟到爱国是自然的,是每个中国人当然也包括我们理所应当做的事。
在教学时,我努力使钱学森的爱国情结与孩子们生活中的爱国情结融为一体。
在课堂上,我先让同学们想像一下钱学森在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是怎么样的,然后当我让孩子们设想一下,如果你是钱学森,面对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是你的话你会想到要回国吗?针对这个问题,孩子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畅所欲言,这是我在课前没有预想到的。
2023年《钱学森》语文教学设计2023年《钱学森》语文教学设计12023年《钱学森》语文教学设计21、读通课文,积累词语,结合搜集的资料了解钱学森。
2、了解钱学森归国的事迹,感悟他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精神。
3、通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钱学森为什么要回到祖国。
教学难点: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进行个性朗读品位,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课件。
2、《我的中国心》录音。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钱学森归国》,课下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现在我们就交流一下你预习的成果。
1、小组互读正音,汇报哪些音读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的。
再读课文巩固读音。
2、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题目你会提什么问题?(写钱学森归国的事情;为什么归国?归国遇到了什么困难?归国后做了什么?)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围绕着钱学森归国__写了什么?(预设:归国中,归心似箭;归国前,心系祖国,克服困难,踏上归途;归国后,贡献卓越)3、再读课文,思考按事情发展顺序应该是“回国前”“回国时”“回国后,”__写倒了啊!(预设: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倒着写的作用:“设置悬念”“引发阅读兴趣”。
读者会想他为什么归心似箭呢?然后再插叙回国前的事情“)4、试着写出每段的段意,出示投影,师生共同修改。
第一段:(1)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站在驶往魂牵梦绕的祖国的巨轮上。
第二段:(2-6)插叙的方法,写钱学森回国前,始终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历尽艰难险阻,终于踏上归国的航程。
第三段:(7)概括地写出了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5、能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吗?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回国前,始终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历尽艰难险阻,终于踏上归国的航程。
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4* 钱学森归国
教学目标:
1. 认读1个字,积累词语。
2. 结合课文练习搜集有关资料,交流分享。
3. 了解科学家钱学森归国的事迹,感悟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科学家归国的事迹,感悟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练习搜集有关资料,交流分享。
课前准备:
课前通过多种途径,了解钱学森的生平、轶事、归国的资料。
制作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 板书:钱学森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什么人吗?请你根据预习及查阅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2. 指名介绍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师相机课件补充)
3.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钱学森归国»(师补充课题:归国)
二.复习学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还记得学法吗?指生回答,并板书:
1.识字词(就是自读课文,边读边画下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后通过
查字典和课后生字表解决。
)
2.做摘抄(就是积累有价值的好词佳句)
3.会质疑(古人云: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
会质疑才会学习。
提出不懂问
题后,可以问他人解决,也可自己结合资料解决)
4.课后题(解决课后问题)
三、学习课文:
课下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
1.现在我们来交流前三项的学习情况。
(出示课件字词)
指生读一读:掠过眺望袒露运载火箭
广阔无垠劈波斩浪魂牵梦绕思想情怀屈指一算
稳健的步伐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卓越的贡献
相机订正、强调:“袒露”的“袒”读tǎn,不读dàn;“掠、载、卓”的读音
2. 展示两生的摘抄,及时评价。
3.学生质疑(生生互解疑,或师解疑)
可能会有:
1).钱学森为什么要归国?钱学森怎样归国?
钱学森归国后有怎样的成就?表现钱学森怎样的精神?
2)作者拟题方法:以文章的主要内容拟定题目。
此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资料进一步交流,如教参中的24页的《有志气的大学生》《火箭专家》《回国风波》《回国的贡献》《在荣誉面前》等。
师:课文用大量篇幅描写了钱学森赴美留学期间的一些经历以及漫漫归国路,语言朴实,却字字含情,令人感动!再结合大量的课外资料,我们更加感悟到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
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把这殷殷赤子情,拳拳爱国心,用深情的朗读表达出来!
选读喜欢的句段。
4.同学们自学得很好。
下面我们来解决课后问题。
打开书,读一读课后问题:通过学习课文和搜集资料,你对钱学森有了哪些了解?选择一方面和大家交流。
读要求后,按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和左右同学交流。
5. 展示交流评价人物:
注意:评价人物要全面、公正,要有理有据。
6.根据所讲,完善自己所思,可以写下来。
四、总结:
1. 浏览全文,思考: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应放在哪儿?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
交流:用倒叙?的方法,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设置悬念,增强表达效果。
2. 对照板书回顾略读课文学法。
五、课外延伸:
我国还有很多像钱学森一样的科学家,在外留学,不忘祖国;回国之后,呕心沥血,奉献着一生。
课后查找相关资料,将感受最深的做成读书笔记,写一篇简短的人物介绍。
六、板书:
4* 钱学森归国
爱国、报国、为国争光
识字词
会质疑
做摘抄
课后题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不长,条理清晰,适合学生自学,易于整体把握。
由于课文叙述钱学森归国的有些内容较简略,所以有必要课前发动学生查找并认真读读钱学森的有关资料,最好能将感受最深的资料变成自己的语言,练习表达,为课上交流做准备。
教学思路:让学生将课外搜集的资料与课内的需要结合在一起,达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然后让学生将搜集的资料,相互交流,解决质疑问题,最后请学习谈感受,对钱学森做出正确的评价:卓越的贡献、坚定的决心、著名的导弹专家、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首先,导语引出人物白求恩:有一位来自加拿大的共产党员,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中国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
这就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白求恩。
再由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白求恩的课外资料(师相机课件补充)。
而后揭示补充课题,补写:与孩子。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学生了解人物、评价人物做准备,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然后复习学法,明确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步骤,为进一步学习指明道路。
在交流自学情况时,教师及时强调重点难点,展示学生积累,示范并评价;通过质疑解疑、解决课后问题,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同时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如评价人物要全面、公正,要有理有据,
概括事件语言要简洁扼要等。
从而充分体现略读教学的特点。
课内外阅读紧密结合,也是我用心设计的一个环节。
将短文«手术台就是阵地»引入课堂,让学生对比阅读,进一步加深了对白求恩大夫优秀品质的体会,同时感悟写人的方法,为习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