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LED被静电击穿的现象及原理
- 格式:pdf
- 大小:74.85 KB
- 文档页数:2
LED失效模式与典型案例LED(Light Emitting Diode)是一种半导体发光装置,具有高亮度、高效率、长寿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照明、显示、通讯等领域。
然而,虽然LED具备长寿命的特点,但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失效现象。
本文将探讨LED失效的模式以及一些典型案例。
首先,LED的失效模式可以分为两类:逐渐衰减失效和突然失效。
逐渐衰减失效是指LED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失去亮度,最终无法正常发光;突然失效则是指LED在其中一瞬间突然由正常工作状态转变为无法正常工作的状态。
逐渐衰减失效通常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1.光衰:LED的发光亮度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这是由于LED辐射出的光会引起材料的退化和老化,从而导致光效降低。
2.色坐标漂移:LED的发光色坐标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可能是由于发光材料的退化或组装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引起的。
3.热失效:LED的使用温度是其寿命的重要影响因素,过高的使用温度会导致LED内部材料的退化,从而引起亮度的衰减。
4.电压过高:如果LED在使用过程中电压超过其额定工作电压,会导致器件受损,最终导致亮度衰减或无法正常发光。
突然失效的原因可能包括:1.熔断:在LED发出的光不足以点燃LED的过程中,由于电流过大,LED内部的连接线或引线可能会烧断,导致LED无法正常工作。
2.焊接问题:在LED的制造过程中,如果焊接质量不良,可能会导致电流无法流经LED芯片,从而使LED无法正常发光。
3.电短路:如果LED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电路短路,会导致大量电流通过LED芯片,使其烧毁。
4.静电击穿:静电会对LED芯片造成损坏,使其无法正常发光。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LED失效的典型案例:1.光衰失效:在一些照明应用中,LED的发光亮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明显衰减,导致照明效果下降。
经调查发现,这是由于LED芯片的热阻过大,使用温度过高,导致LED内部材料退化引起的。
静电导致闪屏原理
静电导致闪屏的原理是:LCD屏上如果存在静电不能快速释放,会将电荷累积在外壳上,导致外壳电位瞬间超过内部工作地,从而对内部电路造成倒灌,引发闪屏现象。
为避免静电导致闪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在操作LED显示屏之前,先用抗静电垫或手环进行接地处理,将身体静电释放掉。
2.在安装LED显示屏时,将它们放在干燥的地方,并避免LED显示屏受潮。
3.在搬动LED显示屏时,一定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如使用防静电袋或抗静电泡沫垫,避免
直接接触LED显示屏。
4.定期对LED显示屏进行清洁维护,使用静电清除器清除LED显示屏上的电荷。
静电击穿原理静电击穿原理是一种重要的高压电现象,在许多领域如电力、电子、物理学以及生物医学等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原理是在电场的作用下,电荷会在两个导体之间发生放电。
在足够高的电场强度下,电荷会穿过绝缘介质从而形成电弧。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电击穿原理的相关知识。
一、电场和电荷静电击穿现象是由电场的作用引起的。
电场是一种电场力场,它描述了任何电荷在其周围的力。
电场通常用矢量表示,其方向是从正电荷往负电荷的方向。
电场强度定义为电场力对单位电荷的大小。
其单位是牛/库仑(N/C)。
电荷是物质的性质,通常用元素中的原子核和外部电子的数量来描述。
电荷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也可以是中性的。
电荷通常用库仑(C)作为单位,正负数表示它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同样,电荷可以和电场一样用矢量表示。
二、空气中的静电击穿在一定的电场强度下,导体中的电荷将在空气中产生放电。
一般来说,静电击穿电压取决于两个因素:气体的性质和电极间距离。
比较常见的气体是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对于给定距离的两个导体,当电场强度足够大时,空气中的原子将离开原子中的电子和离子化产生气体等离子体。
这个现象被称为气体击穿。
该气体等离子体是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媒介。
当电压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击穿失真或击穿。
三、电弧的形成在足够高的电场强度下,电荷可以穿过绝缘介质,形成空气中的电弧。
电弧是电流穿过气体导致的辉光放电现象。
辉光放电是通过气体的电离形成等离子体,当该等离子体与电极之间的电场强度足够大时,它会穿过气体形成电弧。
电弧可以是三种不同的类型:1. 直流电弧在直流电压下,如果电极之间的电压达到或超过空气等离子体成形电压,则会发生直流电弧的形成。
直流电弧一旦形成将继续存在,因为等离子体是导体,可以通过电极持续流动。
在交流电压下,电极之间的电压会随着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在每个正、负电压交替时,如果电极之间的电压足够高,则将在气体中形成电弧。
当电压降至或接近零时,电弧将熄灭,然后在反向电压达到时重新点火。
IF 被设为一个测试条件和常亮时的一个标准电流,设定不同的值用以测试二极管的各项性能参数,具体见特性曲线图。
IF 特性:1.以正常的寿命争论,通常标准IF 值设为20 -30mA ,瞬间〔20ms 〕可增至100mA。
2.IF 增大时灯珠的颜色、亮度、VF〔电压〕特性及工作温度均会受到影响,它是正常工作时的一个先决条件,IF〔电压〕值增大:寿命缩短、VF 值增大、波长偏低、温度上升、亮度增大、角度不变,与相关参数间的关系见曲线图;1.V R 〔灯珠的反向崩溃电压〕由于灯珠是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特性,反向通电时反向电流为0 ,而反向电压高到确定程度时会把二极管击穿,刚好能把二极管击穿的电压称为反向崩溃电压,可以用“ VR来”表示。
VR 特性:1.VR 是衡量P/N 结反向耐压特性,固然VR 赿高赿好;2.VR 值较低在电路中使用时常常会有反向脉冲电流经过,简洁击穿变坏;3.VR 又通常被设定确定的安全值来测试反向电流〔IF 值〕,一般设为5V ;4.红、黄、黄绿等四元晶片反向电压可做到20 -40V ,蓝、纯绿、紫色等晶片反向电压只能做到5V 以上。
2.I R 〔反向加电压时流过的电流〕二极管的反向电流为0 ,但加上反向电压时假设用较周密的电流表测量还是有很小的电流,只不过它不会影响电源或电路所以常常无视不记,认为是0 。
IR 特性:1.IR 是反映二极管的反向特性,IR 值太大说明P/N 结特性不好,快被击穿;IR 值太小或为0 说明二极管的反向很好;2.通常IR 值较大时VR 值相对会小,IR 值较小时VR 值相对会大;3.IR 的大小与晶片本身和封装制程均有关系,制程主要表达在银胶过多或侧面沾胶,双线材料焊线时焊偏,静电亦会造成反向击穿,使IR 增大。
3.IV 〔灯珠的光照强度,一般称为灯珠的亮度〕指灯珠有流过电流时的光强,单位一般用毫烛光〔mcd 〕来衡量,由于一批晶片做出的灯珠光强均不一样,封装厂商会将其按不同的等级分类,分为低、中、高等多个等级,而灯珠的价格也与其亮度大小有关系。
LED静电击穿损坏的特点LED静电击穿损坏的特点:静电放电引起LED的PN结击穿损坏是LED器件在封装和应用组装中经常出现的危害方式,并且危害极大,静电损伤具有如下特点:1)隐蔽性:人体不能直接感知静电,即使发生静电放电,人体也不一定能有电击的感觉,这是因为人体感知的静电放电电压为2-3KV。
目前LED业内大多数情况都是通过实际应用,才能发现LED器件已受静电损伤。
2)潜伏性:静电放电可能造成LED突发性失效或潜在性失效。
突发性失效造成LED的永久性失效。
潜在性失效则可使LED的性能参数劣化,例如漏电流加大,一般GaN基LED受到静电损伤后所形成的隐患并无任何方法可治愈。
3)复杂性:在静电放电的情况下,起放电电源是空间电荷,因而它所储存的能量是有限的,不像外加电源那样具有持续放电的能力,故它仅能提供短暂发生的局部击穿能量。
虽然静电放电的能量较小, 但其放电波形很复杂,控制起来也比较麻烦。
另外,LED极为精细,失效分析难度大,使人容易误把静电损伤失效当作其它失效,在对静电放电损害未充分认识之前,常常归咎于早期失效或情况不明的失效,从而不自觉的掩盖了失效的真正原因。
4)严重性:静电潜在性失效只引起部分参数劣变,如果不超过合格范围,就意味着被损伤的LED可能毫无察觉地通过最后测试,导致出现过早期失效,这对各层次的制造商来说,其结果是最损声誉的。
针对LED静电事故,往往采取一些加强静电管制措施(如接地、铺设静电台垫、离子风扇)其改善效果也不明显。
因为静电是无处不在,很难在每个细节都能控制住静电。
但是,一旦选用抗静电指标高的LED(芯片),那问题将能彻底解决。
因为抗静电高一些的LED一般都能承受我们普通的环境下的静电。
LED 静电的解决方法
静电就是物体表面存在过剩或不足的静电荷,它是一种电能。
静电是正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衡的结果,静电是通过电子或离子转移而形成的。
静电的危害
静电放电(ESD) 引起发光二极管PN 结的击穿,是LED 器件封装和应用组装工业中静电危害的主要方式。
静电损伤具有如下特点:
1、隐蔽性:人体不能直接感知静电,即使发生静电放电,人体也不一定能有电击的感觉,这是因为人体感知的静电放电电压为2-3KV。
大多数情况都是通过测试或者实际应用,才能发现LED 器件已受静电损伤。
2、潜伏性:静电放电可能造成LED 突发性失效或潜在性失效。
突发性失效造成LED 的永久性失效:短路。
潜在性失效则可使LED 的性能参数劣化,例如漏电流加大,一般GaN 基LED 受到静电损伤后所形成的隐患并无任何方法可治愈。
LED部分基本工作原理1 LED的原理概述发光二极管主要由 PN 结芯片、电极和光学系统组成。
其发光体--晶片的尺寸一般为 8.9.10.12..13.14mil (1mil=0.0254 毫米),目前市面上晶片尺寸越来越大,超过40mil。
其发光过程包括三部分:正向偏压下的载流子注入、复合辐射和光能传输。
当电子经过该晶片时,带负电的电子移动到带正电的空穴区域并与之复合,电子和空穴消失的同时产生光子。
电子和空穴之间的能量(带隙)越大,产生的光子的能量就越高。
光子的能量反过来与光的颜色对应,可见光的频谱范围内,蓝色光、紫色光携带的能量最多,桔色光、红色光携带的能量最少。
由于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带隙,从而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2 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顺向电压(VFv.s.顺向电流(IF;逆向电压(VRv.s.逆向电流(IR;LED是电流驱动元件,非电压驱动元件;测试时,VR =5V时,IR <10μA也就是说:IR =10μA时, VR>5V;电流从正极PIN脚流入,经金线流至芯片正极(P极),再流至芯片P/N结,从而激发芯片发光(芯片为P/N结处发光),再流至N结,至杯底后经短脚流出,而形成一完整的封闭电路通常芯片设计时考虑其正常工作电流为 20mA ,因此,使用发光二极管及生产测试时,通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均为 20mA ,此电流称为正向电流( If )。
伏安特性曲线图LED光电特性参数1 、三要素LED的VF,IV,λd(x,y称为其光电特性三要素;IV是指在一定正向电流下的亮度;λd是指其主波长;波长决定了发光的颜色。
X,Y是指在CIE光谙图中色度坐标系统中的坐标值。
可見光的波段从紫光(約 380nm 到紅光(770nm不可見光的波長紅外線長於 770nm 紫外線短於 380nm。
VF顺向电压,一般:红、黄、黄绿,VF值在1.8-2.3V蓝、绿、紫,VF值在2。
8-3.6V之间。
2、IF顺向电流IF 值通常为 20mA 被设为一个测试条件和常亮时的一个标准电流. IF 增大时 LAMP 的颜色、亮度、 VF 特性及工作温度均会受到影响,它是正常工作时的一个先决条件, IF 值增大:寿命缩短、 VF 值增大、波长偏低、温度上升、亮度增大、角度不变.3、.VR反向电压由于 LAMP 是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特性,反向通电时反向电流为 0 ,而反向电压高到一定程度时会把二极管击穿,刚好能把二极管击穿的电压称为反向崩溃电压,可以用“ VR ”来表示。
LED灯不能忽视ESD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即静电释放是电子元器件最常见的损害方式,LED灯涉及多种电子元器件,其中部分对ESD损害敏感,一旦发生损害,将导致LED灯失效乃至报废。
ESD导致电流瞬间出现浪涌或电压瞬变,是过去存储的电能瞬间释放所致。
这种电能释放可通过受控切换作用以可预知的方式释放,或被随机导入外部的电能以不可预知的方式释放,不论怎样瞬间电流或电压的急剧变化都可能造成LED 灯电子元器件的损坏。
ESD会对电子线路造成严重的威胁,发生ESD最常见的原因是两种不同物质之间发生摩擦,导致电荷在它们的表面上累积并积聚能量。
人体表面因与衣物等不同的物体摩擦,常常就存在静电荷,并且这种静电荷电压常常可能会高达15,000 伏。
骑自行车时大腿常常出现疼痛刺感就是ESD 放电,当电压达数千伏时ESD放电会被人感知疼痛,而较低的放电电压常常不被察觉,但却能对LED 灯的电子元器件造成破坏。
静电的传播途径一是感应的空气放电二是传导,感应的空气放电主要防护措施是屏蔽,主要考虑LED灯具结构;传导的防护主要是吸收,我们只要在需要保护的端口前增加抗ESD器件。
有效ESD保护的关键是限制ESD发生时的电压,使其处在LED灯的安全电压范围内。
SPA可以避免ESD带来的冲击,首先会用二极管吸收瞬间变化,再进而引导电流,其次雪崩二极管或齐纳二极管会限制电压水平。
限压和限流能防止LED灯因瞬间变化超出额定值而受到损坏。
智能控制LED灯要求实现灵敏的用户交互,包括快速控制与信号反馈,这就得依靠微芯片组、接口及端口,这些都对ESD非常敏感,因此需要更为妥善的防静电保护措施。
实现有效ESD保护的最简单方式就是接地,提供接地的低阻抗电流路径,埋地极板需要深挖并施放盐水等导电物质,为确保有效可施工两处埋地极板,并实施严格地抗静电操作规程。
LED灯的电路板所能承受的电容量以及电路板所需ESD电平,都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加以特别注意,LED灯公司需要配备无静电工作台,对LED灯售后维修工程师也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培训。
解析LED被静电击穿的现象及原理
LED内部的PN结在应用到电子产品的制造、组装筛选、测试、包装、储运及安装使用等环节,难免不受静电感应影响而产生感应电荷。
若电荷得不到及时释放,将在两个电极上形成的较高电位差,当电荷能量达到LED的承受极限值(这个就是LED抗静电指标值啦),电荷将会在瞬间释放。
在极短的瞬间(纳秒级)对LED芯片的两个电极之间进行放电,瞬间将在两个电极之间(阻值最小的地方,往往是电极周围)的导电层、发光层等芯片内部物质产生局部的高温,温度高达1400℃,这种极端高温下将两电极之间的材料层熔融,熔成一个小洞,从而造成各类漏电、死灯、变暗的异常现象。
不同企业、不同工艺、不同衬底材质、不同设计制造的LED芯片抗静电也很不相同,当前市场抗静电高度更是千差万别、鱼目混珠。
LED的抗静电高低与LED的封装无关、取决于芯片本身。
有些企业采取加接齐纳二极管的来保护,这是在较早期采用的一个补救方法,现在,LED芯片工艺不断进步,这个方法逐渐显得成本高、可操作性减弱。
企业一旦遇到LED死灯漏电暗亮等事故,想到的往往是加强自己生产车间静电管理,如接地、铺设静电台垫、离子风机等等,但这并不是一个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