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复习教案 光现象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4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初中物理教材中关于光现象的章节,具体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等。
详细内容涉及: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影的形成。
2. 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3.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种类及作用、视深与视距。
4.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彩虹的形成。
5.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会运用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观察能力,激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光源、幻灯片等。
2. 学具:学生用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光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彩虹、透镜成像等光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例题讲解:(1)光的传播: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是多少?(2)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3)光的折射:透镜的种类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4)光的色散:彩虹是如何形成的?3. 随堂练习:针对例题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 学生讨论:针对练习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解答疑惑。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影的形成。
2. 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3.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种类及作用。
4.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彩虹的形成。
5.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举例说明。
(2)简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
(3)分析透镜成像规律,并解释生活中的透镜应用。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进行《光现象》的总复习,内容涉及教材第八章“光的传播与现象”全章,具体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性质,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光学演示仪、光源、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等。
学具:学生用光学器材、实验报告册、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光学演示仪展示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例题讲解(1)光的直线传播:讲解光的传播规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光的反射:讲解反射定律,通过平面镜反射实验进行演示。
(3)光的折射:讲解折射定律,通过凸透镜、三棱镜等实验进行演示。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
(2)针对所学内容,设计光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5. 课后作业布置与解答布置课后作业,对作业进行讲解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与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2. 光学定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学现象。
(2)画出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并解释其原理。
2. 答案(1)如:水中筷子变弯、阳光透过树叶产生的光斑等。
(2)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进行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光学领域的前沿动态,了解光学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课后作业的设计与答案解析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光现象》总复习中,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至关重要。
初中物理《光现象》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等方式探究光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 光的反射: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3. 光的折射:透镜、棱镜4. 光的速度和光源5. 光的应用:光纤、太阳能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透镜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讨论、思考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光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光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概念,并进行实验演示。
3. 光的反射:讲解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特点和应用,并进行实验演示。
4. 光的折射:讲解透镜、棱镜的原理和应用,并进行实验演示。
5. 光的速度和光源:介绍光在真空和介质中的速度,讲解光源的分类和特点。
6. 光的应用:讲解光纤、太阳能等光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7.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9.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实验报告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课堂氛围。
3. 定期进行章节测试,了解学生对光现象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激光笔、镜子、玻璃板、透镜、棱镜等。
2. 多媒体课件:PPT、视频、图片等。
《光现象》总复习优质教案初中物理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涉及《光现象》章节的内容。
具体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及其应用、光与色彩等子章节的详细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如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2. 使学生了解透镜的种类及其成像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3. 培养学生对色彩形成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运用;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色彩的形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激光准直、镜子反射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具有哪些性质。
2. 例题讲解(1)光的直线传播:讲解光的传播规律,通过激光穿过烟雾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
(2)光的反射:通过平面镜成像实验,引导学生学习反射定律。
(3)光的折射:通过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实验,让学生了解折射现象。
(4)透镜及其应用:讲解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以及眼镜、照相机等实际应用。
(5)光与色彩:通过三棱镜分解白光,让学生认识色彩的形成。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利用镜子扩大空间感?为什么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速度等。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
4.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成像规律。
5. 光与色彩:三原色、色彩形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性质。
(2)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A. 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凹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眼镜的度数与透镜的焦距成反比。
2. 答案(1)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速度为3×10^8 m/s。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一、复习目标1. 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掌握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以及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
3.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复习内容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种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反射现象的应用。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现象的应用,全反射的条件和现象。
4. 光的干涉:干涉现象的产生,双缝干涉的条件,干涉条纹的特点。
5. 光的衍射:衍射现象的产生,单缝衍射和圆孔衍射的条件及特点。
三、复习重点与难点1. 复习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基本概念和定律。
2. 复习难点: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产生条件及特点,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回顾和巩固光学知识。
2. 利用实验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3. 采用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有关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中考物理光现象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复习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1.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为3×10^8 m/s;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小于在真空中的速度。
2. 光在界面上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 光在界面上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和规律。
2.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认识物体的颜色形成原理。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光学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规律,光的色散和物体颜色的形成。
难点: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白屏等。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不同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光的传播现象,提出问题:“光是如何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哪些现象?”2. 例题讲解(15分钟)(1)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哪些?(2)什么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3)什么是光的折射?列举光的折射现象的实例。
(4)光的色散现象是什么?物体颜色是如何形成的?3. 随堂练习(10分钟)(2)计算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角。
(3)简述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 知识拓展(10分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介绍光现象在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光速、光年等。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视深等。
4. 光的色散:彩虹、三棱镜分解白光。
5. 物体的颜色:吸收、反射、透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规律。
(2)举例说明光的色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计算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角,并解释原因。
2. 答案:(1)光的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速为3×10^8m/s,光年表示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
(2)光的色散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彩虹、太阳镜、光纤通信等。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原因: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大于在水中的速度,根据折射定律可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024年《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初中物理教材《光现象》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成像等基础知识,着重对光学现象的原理和应用进行系统复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的折射现象、透镜成像规律。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光屏、实验器材等。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光线,激发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的经典例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与光学现象相关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点回顾(15分钟)通过提问、解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知识点。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光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学习心得。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 光学现象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3. 透镜成像规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解释生活中一个与光学现象相关的实例。
(3)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 答案:(1)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影子的形成。
光的反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如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偏折,如透镜成像。
(2)实例: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虹。
(3)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实像,凹透镜成虚像。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一、复习目标1. 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 能够分析光现象产生的原因,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
二、复习内容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现象的应用。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现象的应用。
4.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光谱。
5. 光的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光在介质中的速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 难点: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通过实验和图片,直观地展示光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引导学生运用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特点。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的基本原理。
3. 光的反射:讲解反射定律,并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反射现象的应用。
4. 光的折射:讲解折射定律,并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折射现象的应用。
5. 光的色散:讲解光的色散现象,并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光谱。
6. 光的速度:讲解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光在介质中的速度。
7. 练习与讨论:布置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运用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和解答。
8. 总结与复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注意相关的考试要点。
六、复习与巩固1. 通过复习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巩固学生对光现象的理解。
2. 结合习题,巩固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的应用。
七、光的衍射与干涉1. 讲解光的衍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衍射的条件和特点。
2. 讲解光的干涉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干涉的条件和特点。
3.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
八、光学仪器1. 讲解透镜的成像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一、复习目标1. 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
2. 了解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3.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复习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2. 光的反射: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3. 光的折射:透镜、折射定律。
4. 光的干涉:双缝干涉、单缝衍射。
5. 光的偏振:偏振原理、偏振光的应用。
三、复习重点与难点1. 复习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偏振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复习难点: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的计算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回顾光现象的基本知识。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利用实验和动画,直观展示光现象的原理和现象。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学生对光现象的认知,引导学生回顾光的基本知识。
2. 讲解:分别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偏振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镜子、透镜、光纤等。
4. 实验演示:展示光学实验,让学生直观了解光现象的原理和现象。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的计算和理解。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偏振现象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复习策略1. 分析历年中考物理试题,了解光现象考点的分布和难度。
2. 制定针对性的复习计划,确保每个知识点都得到充分复习。
3. 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 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
七、复习计划1. 第一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复习。
2. 第二周: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复习。
3. 第三周:光的偏振现象复习。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课教案光现象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课教案光现象(一)南京民办旭东中学吴永余[设计意图]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复习关于光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讨论人眼能够看到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物体的原因分析,体会到光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如光的色彩与物体的颜色,了解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与紫外线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复习关于光现象的基础知识。
理解物理上的影和像的含义,理解实像与虚像的判断方法。
了解光的热效应,直到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基础知识,了解红外线与紫外线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梳理归纳本章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复习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
在相互讨论与复习过程中,形成对光的一些基础知识的认识,并能加以辨别和运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教学重点和难点]光现象的基础知识复习与运用[教具和学具]光源、投影仪、三棱镜、三色玻璃纸、硬纸板等[课前准备]请同学在课前把中考指导书上的知识框架整理好,能够自己整理归纳知识点。
把“学法指导”部分的6个问题预习一下,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把不理解的部分整理出来,设计本节复习课,旨在让学生归纳出初中光学的主要知识点,重点解决光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为后续复习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知识做好准备。
参考南京市中考指导书的要求,建议在使用本节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复习的主体,结合一些简单的活动演示,提高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光现象(二)[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复习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和光的反射定律,主要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发现本章内容中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在复习过程中结合实物的探究活动过程的重现,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情境中自主复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记住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初三物理复习教案
光现象
【知识疏理】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______,下列是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_不是光源的是_______太阳、月亮、点燃的蜡烛。
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是沿_______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
3.______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上;______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的两侧,_______角
_______入射角。
在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的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像与物体到平面静的距离______,像与物体的大小也_______,像
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
【典例剖析】
例1.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20o,那么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
例2.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____m,人若以0.5m/s的速度
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_____m/s。
例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x108m/s B.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物体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D.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针对练习】
1.太阳光线与地平面成60°角,要用一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到竖直的井底,平面镜镜面与水平面
所夹的锐角应为________度.
2.一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20°,这时反射角为______度。
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增加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______度。
3.入射光线跟平面镜之间的夹角40°则反射角为_______;若使入射角增大5°,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_________,若入射光线跟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从30°增大到90°,则反射角从_______变化到_______。
4.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是3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
5.一束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60°,那么反射角是_______°,如果转动平面镜使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减小4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___°.
6.在湖面上方的天空中停着一只小鸟,距水面20m,已知湖水深5m,则小鸟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________m.
【自我测评】
一、填空题
1、
在探究光反射遵循什么规律时,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并得到如下的数据:
从上述这些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是:
2、一根直棒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时,棒与镜面之间的夹
角是_______度.
3、我国古代就有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水中月,摘不到的镜中花”这是描述光的_________
现象
4、某人用一手指紧贴玻璃平面镜时,发现手指与它的像之间最短距离是8mm,可见该平面镜玻璃厚度
是______mm.
二、选择题
5、关于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射定律的内容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镜面反射时,光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时,有些光不遵守反射定律
C.反射光和入射光传播速度大小相等
D.反射定律只是在空气中成立,真空中不成立
6、如图2所示,一束光线从地面上S点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已知地面和镜面
平行且相距1.73米。
现把平面镜绕通过O点并垂直纸面的轴转过22.5°角,则地面
上得到的光斑与S点间的距离为〔〕
A.3m
B.2m
C.1.73m
D.1m
7、
图3中M是平面镜,A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
ON是法线,
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10°,下面方法正确的是:( )
A.使入射角增大10°; C.使镜面绕O 点在纸面内顺时针转动5°
B.使入射角减小10°; D.使镜面绕O点在线面内逆时针转动5°
8、某同学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叙述如下,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B.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C.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D.入射角为θ, 反射角也为θ
三、计算题.(15分)
9、一束太阳光跟水平方向成60°角,现用一平面镜将阳光反射后沿水平方向射入隧洞,那么平面镜放置跟水平方向夹角应为多大?
四、作图题.(10分)
10、如图4是发光点经平面经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
试在图中作出该发光点的位置。
11、根据反射定律画出图5中入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