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争端(形势与政策)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1
形势与政策——论南海争端问题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但是自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南海周边各国对南海诸岛的归属以及海域的划分形成了冲突与争端,即所谓的“南海问题”。
一、南海战略地位南海,幅员辽阔,拥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浩瀚海域,其间更是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岛、礁、滩、沙等。
地处低纬度热带、亚热带地区,南海不仅拥有着异常丰富的渔业资源、深海动植物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相比较于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南海重要的战略地位更加不容小视。
南海是联系中国与世界各地非常重要的海上通道,同时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走廊。
从军事战略上而言,控制了南海岛礁,就意味着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新加坡到香港、从我国广东到菲律宾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多数海上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二、南海的历史据史籍记载,中国早在公元前两世纪的汉武帝时代,通过航海实践发现了南沙群岛。
唐、宋以来,中国人民已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捕捞等生产活动。
宋代,中国将南沙群岛命名为万里石塘;在此之前的汉代,泛称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为崎头;在此之后至清代,又有万里长沙、千里石塘、石塘等名称。
明、清时代,中国政府明确将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琼州府(今海南省)管辖。
三、南海的现状70年代以来,南海周边一些国家,不顾我国政府的一再声明,陆续侵占吞食了其中的一些岛屿,形成以武力非法侵占我国南沙岛屿的局面,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海和领土主权。
截止目前为止,在南沙群岛中,我海军仅守卫着永暑礁等7个岛礁,国民党海军则驻扎在最大的岛屿--太平岛上;越南已占据了我29个岛礁,菲律宾占据了9个岛礁,马来西亚也占据了5个岛礁,南沙海域的32个主要岛礁,有31个完全在他国的控制之下,南沙海域划界纠纷十分严重!四、南海问题的实质南海海域牵涉到许多国家的利益,南海的利益包括资源利益和战略利益,南沙之争,其本质是围绕着石油资源而展开的争端,是名副其实的“石油政治”问题,南沙问题背后是扑朔迷离的大国角力。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我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海洋意识淡薄,对海洋问题长期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海上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其中尤以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的权益争端为甚。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政府声明不奏效、外交谈判谈不拢、军事打击打不得的尴尬局面。
本文分析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提出新形势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海洋权益形势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海上岛礁被侵占,领土主权难以实现我国岛礁被侵占的情形严重,领土主权受到持续性的损害。
其中尤其以东海的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的岛礁主权归属争议和管辖海域的矛盾为焦点,频繁引发渔业纠纷及海上冲突,成为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对被占岛礁的主权大有随着时间的拖延而丧失的危险。
作为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重要性在于其战略位置和军事、资源价值,对台湾问题的影响,所享有海域的管辖权及其在划界中的地位和效力。
控制在日本人手中的钓鱼岛,犹如插入我国腹地一把尖刀,对我国的海上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2010年以来中日间围绕钓鱼岛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等一度使两国关系跌入低谷,也使日本加紧了对钓鱼岛从“实际控制”上升到“法理控制”的脚步,对钓鱼岛最终的归属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2012年以来,日本政府与极右翼分子公然挑衅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包括1月3日日本冲绳县石垣市的4位议员的强行登岛;3月2日日本内阁综合海洋政策本部公开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划归入日本39个无人岛之列;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发起的自导自演的“购岛”闹剧,使国际舆论更加聚焦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形势及走向。
南海的岛礁归属争端以南沙群岛最为严峻和复杂。
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不仅侵占和分割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及海域,还大规模开采其中的资源,在南沙群岛形成了6国7方的对峙局面。
这些国家从宣示主权,到抢占岛礁、瓜分海域、掠夺资源,再到法律支撑、设立行政机构、军事保障、甚至借助外力,以达到其占领--占有--经营的目的。
我国海洋权益斗争的严峻形势、国家举措论文2000字形势与政策论文—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我国海洋权益斗争的严峻形势、国家举措论文2000字(篇一) 形势与政策论文—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摘要: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国际法基础上的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主权。
然而,从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长度来看,中国只占世界第94位。
如果按照可管辖的海域面积与大陆面积之比,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94,中国仅为0.3,不到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我们的邻国日本超过11,朝鲜是2.17,越南是2.19,菲律宾是6.31,都大大超过中国。
至于人均海洋面积,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026平方公里,而中国只有0.0029平方公里,只是世界平均数字的十分之一,而与我国相邻的海洋国家的平均数都超过中国的10倍以上。
关键字:海洋,海洋权益,南沙群岛,钓鱼岛,海洋立法,海上执法力量正文:我国的海洋国土由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组成,除渤海属于内水不存在争议外,其他3个海区都需要按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邻国合理划分。
那么,究竟有多少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呢?答案是,有大约12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
2008年5月11日,越南国防部长范文茶表示,越南将准许外国人参加南沙群岛旅游。
此前,经过越南当局的谋划,越南海军附属的旅行社组织了包括40名特邀官员在内的130多名游客,首次到南沙群岛旅游。
越南当局还表示今后将定期组织同类的旅行团。
南沙群岛不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且拥有大量的石油资源。
因此,许多周边国家都垂涎三尺,均想分一杯羹。
现在,南沙群岛形势十分危急。
除了中国大陆和台湾有驻军外,越南竟然占领29个岛屿、菲律宾占领8个,马来西亚占领5个。
除此之外印尼和文莱也宣称对于南沙群岛拥有主权。
他们都想通过实际占领而达到合法化,进而进一步变为他们的合法领土。
与此同期,日本海上保安厅发言人5月9日将一艘中国渔船驶入距离钓鱼岛西北部20公里处海域的行为称为“非法进入日本水域”。
1.如何理解海权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国海洋安全环境的日趋复杂,中国的海军力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积极应国际社会的要求实现了海军首次走出国门赴亚丁湾巡航。
当前国际和国内社会,围绕中国海权发展动向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均产生了激烈的争议,“中国海权威胁论”大有甚嚣尘上之势。
以美国为例,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中美海上冲突论”,断言海上冲突将成为“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的重要形式。
新世纪以来,美国学者罗伯特•罗斯先提出“中美陆权-海权平衡论”,暗示作为传统陆权国家的中国只有不去挑战美国海权,东亚才能维持一种奇妙的“和平地理学”;2009年他又提出“中国海军民族主义论”,断言以“发展航母”、“扩充海军”为手段,以“洗刷近代耻辱”、“收复失地”、“突破岛链封锁”为目标的“中国海军民族主义”,将导致“美中之间代价巨大的关系紧张”。
近年来,西方媒体还不断炒作中国的海上“珍珠链战略”,称中国“正在从中东到南海的海上通道沿线建立战略关系”,缅甸实兑港、斯里兰卡的卡汉班托特港和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构成了“珍珠链战略”的“海上安全战略三角”。
中国海军赴索马里海域巡航更是引发了西方的无穷猜忌。
在国内学术界和理论界,围绕中国海权发展也存在着尖锐的对立:有学者疾呼中国发展海权,并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也有学者从地缘政治制约性、综合国力的支撑能力、与霸权国冲突的风险等角度,主张要避免进入“海权的误区”,尤其要避免重演历史上德国挑战英国海洋霸权而遭失败的历史悲剧。
国内外之所以围绕中国海权发展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观点,从国际方面看,体现了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如何判断中国海权发展及其影响的战略困惑;从国内方面看,反映了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转型中所出现的战略迷茫。
因此,科学规划和安排海权发展战略的确已经成为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世界海权兴衰交替5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控制和利用海洋一直是世界大国追求的目标,然而其追求海权的历史命运则截然不同。
如何解决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南海问题和东边大陆架的问题。
南海问题:、领土主权被侵犯。
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海上领国侵占我国南沙各岛,并将各岛的资源给各大国开发,想让南海问题国际化。
2、领海主权被侵犯。
越南等国无视我国主权,在没有我国允许的情况下在我南海海域进行捕鱼、科学探查、军事调查。
南海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在于美国在背后为那些侵占我国岛屿的国家撑腰。
南海被东南亚国家侵占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的。
原因是在69年时,联合国在南海探测出有200亿立方米的油气。
东南亚国家为了这些资源,陆续对我国中沙南沙岛屿进行侵占。
南海又是很重要的战略位置,因此美国、日本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支持并准备介入。
东海问题的现状:其中国在东海上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一、中日东海纠纷二、台湾问题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能源署公布了一项调查报告,该报告预测东海地区可能存藏着大量的油气资源。
虽然在这之前中日两国政府都对外宣称对东海海域拥有主权,而且也由此引发了许多纷争,但都只是一些小打小闹的动作。
然而在这份报告公布后,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争端不断升温,开始不断的向外界宣示本国在东海的主权;另外,《联合国海洋公约》对海洋主权的划分规定也成为中日两国在这一问题上的起因之一。
但东海问题关键主要在东海边界如何划分的矛盾上。
而且,随着中日两国在此问题上争端的日益白热化,这一问题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域外干涉势力也开始关注这一地区。
中日东海纠纷,归根结底是对东海油气资源的争夺,中日东海油气田之争源于中日专属经济区界线的划分之争。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规定,在最宽处只有360海里的东海海域,中日两国的专属经济区势必发生重叠。
中国主张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定的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东海大陆架向东延至冲绳海槽。
日本方面主张用陆地间等距离中间线划分专属经济区,即所谓的“日中中间线”。
为了避免冲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方一直在日方所谓的“中间线”西侧、也就是不存在争议的地区开发。
形势与政策试题一、请分析我国南海权益面临的国际挑战,中国政府的立场是什么及采取了那些相应的措施。
(35分)答: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
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
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
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
这已明确写入1997年中国-东盟非正式首脑会晤发表的《联合声明》中。
中国政府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
中国政府不仅是这样主张的,也是这样做的。
近些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就南海问题多次进行磋商,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
中菲、中越、中马等国的双边磋商机制正在有效运行,对话取得不同程度的积极进展。
在中国-东盟高官磋商、中国-东盟对话会中,双方也就南海问题坦诚交换意见,一致赞同以和平方式和友好协商寻求问题的妥善解决。
中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
近些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出兵强占南海一些无人岛礁,摧毁中国在南沙无人岛礁所设主权标志,抓扣或以武力驱赶我在南海作业的渔民,对此,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稳定和双边友好关系大局的诚意。
中国高度重视南海国际航道的安全畅通。
中国维护南沙群岛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并不影响外国船舶和飞机根据国际法所享有的通行自由。
事实上,中国过去从未干预过外国船舶和飞机在此地区的通行自由,今后也不会这样做。
中国愿同南海沿岸国家一道,共同维护南海地区国际航道安全。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
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都是不可取的,只能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中国与有关国家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妥善处理彼此的争议。
二、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政策主张是什么?如何看待当前南海局势?答:(一)基本立场和政策主张基本立场: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中国政府一贯致力于通过对话与谈判等外交手段妥善处理和解决南海争端,与相关国家共同努力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
中国政府希望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与有关国家通过双边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有关争议。
政策主张:1、在南海问题上,中国政府一直采取高度负责的态度,保持了极大克制,并以建设性姿态提出了“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
2、中国政府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妥善处理和解决南海争端问题。
3、中国高度重视南海国际航道的安全畅通。
4、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都是不可取的,只能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二)如何看待当前南海局势: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中国是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经营开发南海诸岛的国家,历代中国政府都对其行使行政管辖权。
这一发展过程有充分、确凿的历史依据,国际社会也是长期予以承认的。
当前,南海问题的实质是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和权益问题;其核心因素是对海洋资源的争夺。
自20世纪60年代在南海发现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备后,风平浪静多年的南海,被掀起了瓜分狂潮。
近期以来南海形势格外热闹,去年六七月间,美国就在南海海域主导了4场联合军事演练,发佛找到了靠山的越南、菲律宾也一度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
与此同时,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也插手南海问题。
特别是,今年4月,菲律宾海军企图在黄岩岛附近海域抓扣中国渔民遭中国海监船制止,双方随后发生对峙。
由于外部势力的介入和干扰,南海问题、黄岩岛事件持续升温,矛盾不断升级。
面对越南、菲律宾等国的挑衅行为,中国政府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
同时,中国政府也运用军事与行政执法手段维护和宣示主权。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摘要:随着21世纪海洋世纪的到来,海洋成为国际重大政治、经济、军事利益的新领域,世界各沿海国都在为争夺或扩大各自的管辖海域而竞相向海洋进军,纷纷调整海权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和科技发展,加快海洋立法,增强海洋管理机构,大力发展海军关键字:海权,争端,发展随着21世纪海洋世纪的到来,海洋成为国际重大政治、经济、军事利益的新领域,世界各沿海国都在为争夺或扩大各自的管辖海域而竞相向海洋进军,纷纷调整海权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和科技发展,加快海洋立法,增强海洋管理机构,大力发展海军,以适应《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海洋斗争的新形势。
与此同时中国海权却面临着一系列严重挑战:台湾问题、钓鱼岛列屿问题、东海大陆架问题以及南海诸岛问题构成了中国最为棘手的几个海权问题;中国与周边海上邻国面临着极为复杂和艰巨的海上划界任务;中国海上国际通道由于受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因素影响有时还做不到畅通无阻;中国的海洋意识、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法律、海洋管理、海上军事力量等与海权强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对新增加的海洋国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管理与保护还无法适应海洋世纪竞争的需要;中国海上周边国家的海上军事力量发展迅速,特别是一些海权大国对中国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正义主张和行动处处从中作梗,使中国海上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形势1、中国与东北亚国家的海权矛盾就目前而言,中国与东北亚国家的海权争议首先就是中国跟日本之间的海权争议。
中日两国之间的海洋争端包括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以及东海的划界问题。
其中钓鱼岛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涉及领土约6.3平方公里,在东海,日本以所谓“日中中间线”为由,争夺我东海油气资源。
中日在东海划界、钓鱼岛问题上存在争议。
中国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法”和“海岸线长度比例法”;日本则主张“中间线法”,强调共架邻国应平分东海专属经济区。
属于当代大陆架划分原则不同引发的主权冲突,涉及海权争议达16万平方公里。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关键词】国际海军压力海权争端维护海权策略中国自北向南被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所环绕。
这4个海区的总面积约473万平方米,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大陆岸线总长18000多千米,岛屿岸线总长14000多千米,500平米以上沿海岛屿6961个(不包括台湾岛、香港、澳门诸岛)的中国,可以主张管辖的海域约300多万平方千米。
如此广阔海域,其中蕴藏的丰富海洋资源,以及在运输上,战略上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我国的海域虎视眈眈,甚至出手抢占。
我国面临着复杂的海权挑战。
国际海上力量的竞争压力。
美、英、日等大国,都很重视对世界性通航海峡的控制。
美国选择了16个世界性的通航海峡,作为维护自身海洋权益的海洋航道“咽喉”,其中,除朝鲜海峡、马六甲海峡外,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巴拿马运河等对中国也很重要。
这些海峡一旦被有关国家占据和封锁,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和能源进口都要遭受很大的损失。
中国的“德新海”轮在印度洋被索马里海盗劫持就是一个例子。
日本海上自卫队决定以大型化、导弹化、远洋化为目标,重点发展大型水面作战舰艇和大型运输舰。
印度海军在上世纪90年代初制定了为期15年的现代化建设规划英国在2000年度的《国防战略评估》表示,英海军对和平环境下英国外交政策、贸易发展和保证英国及其海外利益做出了巨大贡献,英国必须继续发展和增强海军力量。
东盟印尼海军计划增加现代化舰艇400艘至500艘。
越南海军计划在购买中小型舰艇45艘的基础上,逐步引进大型水面舰只,并组建潜艇部队。
东盟的其他国家,如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也通过各种措施不断加强其海军建设,以维护本国的海洋权益国际间的海上军事计划压力不容小觑,然而,我国面临的海权争端也愈演愈烈。
中国海洋权益面临严峻的形势。
南海是我国诸海域中问题最多,最复杂,牵涉国家最多的,竞争最激烈,挑战性最大的一个海域。
班级:营销1002 姓名:王腾辉学号:100220101中国海情---浅谈中国黄岩岛事件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陈光琪说:“中国是个海洋大国,但又不是个海洋大国。
”因为从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长度来看,中国只占世界第94位。
如果按照可管辖的海域面积与大陆面积之比,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94,中国仅为0.3,不到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这些说法都是基于“中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建立的。
但实际情况是,中国面临着激烈的海域划界争端,要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得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还有相当大的困难。
据有关媒体报道,我国的海洋国土由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组成,除渤海属于内水不存在争议外,其它差不多有一半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之中,这就于无形之中让别国不断挑衅中国的底线。
特别是中国的南海态势令人担忧。
一方面,地区外的大国兴风作浪,周边有些国家咄咄逼人,而中国却处于被动应对的状态。
另一方面,国内喊打声不断,言辞激烈但没考虑维护和平大环境重要性。
虽然也有反对动武的观点,但提不出应对新招。
泻湖内的中国渔民,遭到赶来的中国两艘海监船的阻止。
随后,中国渔政310船赶往事发地黄岩岛海域维权,菲方亦派多艘舰船增援,双方持续对峙至今。
中方为表达善意,将两艘渔政船于22日下午撤离黄岩岛附近海域,并表示愿通过友好外交磋商解决黄岩岛事件。
要知道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我国对黄岩岛的领土主权拥有充分法理依据:中国最早发现、命名黄岩岛,并将其列入版图,实施主权管辖。
据史料记载,早在1279年,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黄岩岛。
这至少说明,在元代中国就已经发现了黄岩岛。
它也是我们中国人(潭门人)祖祖辈辈耕耘的海域,上一辈人领着下一辈人,传承着潜捕、航海等谋生的技巧。
但是令人诧异的是,世代在自家的岛礁上捕鱼的渔民,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频频遭到菲律宾军方的袭扰。
这样的情况是最近十多年来开始频繁出现的,但是之前菲律宾从未对中国政府对黄岩岛行使主权管辖和开发利用提出过任何异议。
形势与政策论文《论中国海权面临的形势与对策》摘要: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中国海权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论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然后探讨了中国应采取的对策,以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并实现和平发展。
一、引言二、中国海权面临的形势1.国际竞争加剧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海洋已成为国家竞争的重要领域。
许多国家都希望通过探索和开发海洋资源来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海洋权益重叠问题和领土争端正在加剧这种竞争。
2.美国的压力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一直在海洋问题上保持着强势。
美国对中国的海洋权益采取了威慑和遏制的战略,试图阻止中国成为海洋主导力量。
例如,美国曾派军舰在南中国海进行自由航行行动,以维护航行自由。
三、中国海权的对策1.和平发展中国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合作与论坛,加强与沿海国家的合作,解决海洋权益争端,推动国际法治的发展。
2.加强海洋防卫能力中国需要加强自己的海洋防卫能力,确保自身的海洋利益得到保护。
这包括建设现代化海军、空军和海岸警卫队,完善海洋监测和情报系统,提高解决海洋争端的能力。
3.推动区域合作中国应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推动建立共同利益和互信机制。
例如,中国可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推动制定南中国海行为准则,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四、结论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必须面对海权问题。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着国际竞争加剧和美国的压力等形势。
为了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并实现和平发展,中国应采取和平发展、加强自身防卫能力以及推动区域合作等对策。
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海洋问题上取得更大的影响力。
1.王毅.(2024).《走向45度仰角辨析中国航母发展与安全》.中国军事科学出版社.2.吴亚军.(2024).《南海问题:理性应对》.国际出版社.3.郑永年.(2024).《海洋强国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论中国的海权问题与维护内容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顺速发展和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陆地资源日渐枯竭。
当陆地资源与活动场所日趋不足之时,国际社会把目光和精力转向了海洋——世界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
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沿海国家都认识到了“谁控制了海洋谁就得到了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资源丰富,占地球总面积71%的海洋,展开了争夺海洋权益的斗争,尤其是伴随着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蓬勃发展,各国对国家安全观,发展观的认识不断深入,重视海洋权益,维护海洋安全被提到了空前高度关键词:海洋领土海洋权益划界原则一中国海洋领土主权(一)中国海洋领土争端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连小学生都知道但中国海洋面积有多少却并非人人清楚。
对于“争议中“的海洋国土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国家利益?军事手段是一个好的选择吗?显然只有在法理上,事实上拥有了海洋主权之后才能更好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对于“争议中“的海洋国土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国家利益?外交努力和军事手段都很重要,但很多问题却不是仅靠武力能解决的,最终如何解决,考验着我们民族的智慧。
中国面临着激烈的海域划界争端,要按照<<联合国海洋公约>>争得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还有相当的困难。
我国的海洋国土有黄海,南海,东海,渤海组成,除渤海属于内海不存在争议外,其他3个海区都需要按制定的<<联合国海洋公约>>与邻国合理划分。
那么,究竟有多少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呢?有媒体报道说,其中有一半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之中,也有报道说是100多万平方公里。
据报道,在黄海,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可是在海洋划界问题上,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
如果按此划分朝,韩可以多划18万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我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在东海,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被日本占领:东海大陆架是我国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积77万平方公里的海区中我国管辖的为54万平方公里但是日本却提出中日两国是共国架的,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
关于中国应对海洋领土争端的分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2012级《形势与政策》期末论文试卷任课教师:向海英学院:财经学院专业班级:财政1201班姓名:钟家宝学号:20121504905成绩:关于海洋领土争端的分析——中国如何应对海洋领土争端摘要:海洋领土是一个国家领土的一部分,而领土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家构成的必备要素之一。
领土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而边界作为确定领土范围的界限、显示国家领土主权的象征也是不容侵犯的。
领土边界争端向来是人类战争与冲突缘起的根源,也是世界上最普遍、最复杂、最难以解决的争端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宣称,中国领土除大陆外还包括沿海岛屿和同大陆及其沿海岛屿隔有公海的台湾及其周围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属于中国的岛屿。
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并采用直线基线,在基线以内的水域,包括渤海湾、琼州海峡在内都是中国的内海。
在基线以内的岛屿,包括东引岛、高登岛、马祖列岛、白犬列岛、乌岴岛、大小金门岛、大担岛、二担岛、东椗岛在内,都是中国的内海岛屿。
作为世界上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中国面临着严峻的领土争端问题。
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始终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领土争端问题。
本文将针对中国应对海洋领土争端问题进行分析。
正文:中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公里,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岛屿大约有5000多个,绝大部分分布在长江口以南的海域。
中国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它位于浙江省东面的海域。
中国南海有四个群岛,即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我国毗邻“四海”,除渤海属于内海而无权属争议外,黄海、东海和南海三个海区都同它国之间存在海域主张重叠问题。
据初步统计,在中国主张管辖的约300万平方公里海域中,有一半以上海域和相关岛屿同8个海上邻国存在权属争议。
得海权者兴,失海权者亡,得海洋者盛,失海洋者衰。
这是历史揭示的一个鲜明的真理。
1994年11 月16 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 生效后,海洋自然再度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
与中国海上相邻的8 个国家,由于历史遗留等问题,都与中国有海洋权益之纠纷,中国至今尚未与任何一个海上邻国达成海上划界协议。
目前中国周边海洋严峻的局势却表明,中国与海洋大国的身份严重不相称:在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权海域中,中国实际控制海域不到一半,不仅海洋资源遭到周边国家的大肆掠夺,岛屿也多被瓜分,领海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近几年围绕中国海域岛屿的争议、中国与相邻国家的矛盾,纠纷,分歧,呈现扩大化趋势,并且在逐步加强。
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中国的海权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也是外交与政治问题。
随着世界的发展前进,海上资源成为了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因此,要想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国,就要发展海上技术,不断开拓,不断创新。
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世界上占一席之地,受他人之瞩目。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人类不断开发海洋资源,抢占海洋领域,赢得海上之权。
中国海权是中国利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利,收回海洋权益的,并不失时机的拓展海洋权利的一种综合能力。
我总结中国海权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1】国内动力与压力交错。
在“蓝色国土”这一概念逐渐被国人认同的时候,国内倡扬海权的声音便一浪高过一浪。
这也是海洋事业在中国将会迎来快速发展阶段的动力。
但是,中国历史上对陆地的依赖,区域经济发展平衡的“矫枉过正”,海洋事业发展的散乱无序,安全、法律法规、智力支持等公共物品的缺位,也使中国的海上强国之路无时无刻无处不面临着压力。
【2】存量问题和增量挑战交错。
不光附着有争议海权的海洋权益因事关国际关系的协调存在不确定性,附着无争议海权的海洋权益也因为历史、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存在不确定性,“蓝色国土”忧患重重,海洋管理多头,邻近海域污染严重,科研教育进步缓慢,人才储备严重短缺,产业布局缺乏特色,产品结构过于单调,国际竞争又空前激烈,所以,中国海权的实现和发展,首先面临一系列的存量问题。
08制药4班3108002336 潘豪兴如何解决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中国所属的海域面积为300万平方公里左右。
但是由于我国是传统的大陆国家,对海洋并不重视,加上国内政治斗争不断,所以在我国宣布领海后并没有有效地行使主权,而是搁置在一边。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海域被探测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
在能源短缺以及巨大的利益的驱使下,周边国家蠢蠢欲动。
在海域被试探性侵犯的情况下,中国并没有使用强硬的手段,没有及时收回被占的岛屿,反而提出所谓“共同开发”,即在“搁置争议”的基础上合作开发、利益共享、共同发展。
在中国这种无能的表态下,周周边国家纷纷明白过来并占领更多的海域,于是南海很多岛屿改了国籍,成为现在所谓的纷争问题海域。
其实无论是从人口,经济还是国际地位上来说,中国都算得上是一个大国。
一个这样的大国强国面对着海域被侵犯却没有反击,这种态度无疑是默认别人的强盗行为,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丧失了强国该有的强势。
试问对于一口没有任何危险气息的肉,谁不想上去分一杯羹呢?所以中国必须进行各方面的改变。
首先中国要改正的就是态度问题,态度决定一切。
中国在国际上最喜欢用的四个字就是“强烈谴责”。
如果国际上的事单纯用谴责就能解决的话,又怎么会出现美国打伊拉克呢?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是在利益的前提下,鲁迅先生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当别人侵犯自己的利益,不应该保持沉默,而是应该做出反击,不能让别人觉得你只是一个纸老虎中看不中用。
更不应该搞什么共同利用,共同开发。
明明就是自己的东西,为什么要和别人一起分享或者让别人独立无条件享受?这样的行为和自杀有何区别。
而且所谓的“共同利用,共同开发”政策在别人看来只不过是一种示弱的姿势。
其次,中国需要加强海军现代化建设,提升军事训练和远海作战能力,提高武器装备现代化。
军队实力是保卫一个国家领土安全方的有力保障,失去了军事实力,一切将是空谈。
精心整理
我国海洋现状:我们领海周边有八个国家,分别是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
在黄海海域,由于中国曾帮助朝鲜打败美韩联军的原因,朝鲜与我们国家的关系还是比较好的。
虽然存在争端,但他们也没有什么过激行为。
而对于韩国,它不是一个友好的国家,凭借和美国的关系,搞所谓的军事演习,耀武扬威。
在南海海域,菲律宾慢慢地强大起来以后,不甘心海洋的面积太小,置“国际海洋法”于不顾,在南海抢夺我岛屿!致使在南海引发了一波抢夺我岛屿的“热潮”。
越南更是狂的没边,抢占了我国20多个岛屿。
总体局势在我国积极的努力下还算平静,但岛屿的归还工作依然会继续坚持下去。
目前,最令我们头疼的和日本在钓鱼岛上的争端。
由于东海大陆架存在大量的资源,而日本急缺各种资源,日本不打算放弃这些资源,从而多次挑起事端。
所采取的手段,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从战略高度作好我国海洋产业、海军发展的规划。
(二)、建立高效协调机构。
维护海洋权益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一个部门管理或是各个部门各管一摊,力量太薄弱。
必须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联系协调有关海洋权益维护的工作。
使我国外交、海洋机构、海军、科调、民间力量有机地协调起来,互为补充,平时作好预案,一旦有事便能快速反应。
(三)、加快联合性调查开发。
(四)、加强持续性实际控制。
(五)、实施决定性力量建设。
精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