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中国地质博物馆存储方案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94.31 KB
- 文档页数:5
博物之窗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地质与文化背景丁传欣中国地质博物馆建于1916年,现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15号,里面展陈了全国珍贵的矿物岩石标本、古生物化石、观赏石和宝石,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和中国170万年前的元谋人牙齿化石就保存在这个馆中。
本文探讨中国地质博物馆所在位置的地质与文化背景。
地质背景深部为北京凹陷、浅部为永定河冲洪积扇;文化背景体现元明清三朝的事件、民国时期地质调查所和地质研究所的建立,地质调查所陈列室就是今天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前身。
北京凹陷形成于新生代,在恐龙灭绝后4300万年间的古近纪,北京地壳下的地幔岩浆上涌,形成了3层喷发的火山岩(玄武岩);距今530万年的新近纪,沉积了厚厚的三趾马红土,永定河开始形成。
3万年前山顶洞人时期的晚更新世,永定河冲洪积物将北京凹陷掩埋,北京平原开始形成。
700多年前建立的元大都坐落在北京平原上,因地下水位浅,每条巷子都挖有水井,蒙古语称井为“胡同”,构成了古都北京的文化特色。
1913年在最早的胡同——砖塔胡同南面的兵马司胡同15号(原9号)建立了地质调查所和地质研究所,1916年7月在丰盛胡同3号建立了陈列室(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前身),解放后在传说陈圆圆的宅邸附近建立了中国地质博物馆,建立蓟县剖面的高振西为第一任馆长。
2016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说明中国地质博物馆非常重要。
本文从地质背景——永定河冲洪积扇、文化背景——中国最早的地质博物馆以及未来发展——人与自然的对话方面讨论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地质文化背景。
地质背景——永定河冲洪积扇永定河自西向东流淌,在距今约12000年(晚更新世)以来,形成了石景山区为顶部带、北京城区为中部带、朝阳区为溢出带的永定河冲洪积扇。
大家都知道包括中国地质博物馆所在的首都北京矗立在平原上,也就是永定河的冲洪积扇。
地热钻探揭露了首都北京地下深部的地质情况,李四光部长逝世前的1970年4月~1971年4月,在中国地质博物馆西侧(现在自然资源部院内)开凿了热1井,目的是了解北京平原下的新近纪地层是否存在热储。
以浙江自然博物院地质馆为例,看如何构思“合理”、“合适”、“合情”的展陈体系作者:邵林波王志胜邵晓军周静万士岩来源(《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建设实践与探索》)【摘要】浙江自然博物院地质主题展馆的展陈体系较为庞大,因此“合理”的展陈策划、“合适”的空间、“合情”的展陈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浙江大地的故事化”“学科信息的情境化”“展品组合的层次化”等八大理念为核心,以浙江自然博物院地质馆为探讨对象,在实践过程中寻找合适的展陈手段和展示技术运用方式。
【关键词】地质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互动体验设计1 引言浙江自然博物院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省级自然历史博物馆,在保护自然遗产、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文化、传承人类文明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012年12月,浙江自然博物院新馆建设项目落户于浙江安吉。
展陈以“自然与人类”为主题,以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生态保护意识为宗旨。
“国际视野、中国特色、浙江元素”,是安吉馆理念的最佳诠释。
浙江自然博物院地质陈列的渊源可追溯到1929年创办的西湖博物馆自然之部地质矿产陈列室,底蕴深厚。
在浙江自然博物院新馆的陈列体系中,地质主题馆是六大常设展馆之一,其展陈内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地质类知识本身在公众中的普及程度较低、展品的观赏性较弱,因此,在符合新馆核心理念和中心思想的基础上,以“合理”的展陈策划承载信息,以“合适”的空间和形式设计为传播媒介,运用“合情”的展陈手段,准确、清晰、直白地将展陈信息传达给观众,是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地质主题展馆展陈策划和设计的难点和重点。
“浙江大地的故事化”“学科信息的情境化”“展品组合的层次化”“解读手段的复合化”“展示内容的具象化”“灯光布置的关联化”“材料选择的创新化”“互动体验的多样化”八大理念成为实践过程中整个展陈解决方案的核心。
2 浙江大地的故事化,传达展陈理念的专题性众所周知,自然博物馆是以研究自然历史为主要内容的博物馆,通过对过去和当今反映环境变迁的标本诠释,帮助人们认识人类自身、所依存的自然环境、演化历史和发展趋势。
中国地质博物馆藏品介绍《中国地质博物馆藏品介绍》篇一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中国地质博物馆里那些超酷的藏品。
这中国地质博物馆啊,就像一个装满地球宝藏的大宝箱,一进去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神秘的地质世界。
先说说那恐龙化石吧。
当我第一次站在恐龙化石面前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惊呆了,就像被施了定身咒一样。
那巨大的骨架子,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远古时代的故事。
我就想啊,这恐龙活着的时候得有多威风,也许就像现在电影里演的那样,一脚踩下去,地都得抖三抖。
它就像一个来自史前的巨人,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你说,这么个庞然大物怎么就灭绝了呢?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还是有其他神秘的原因呢?这就像一个未解之谜,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
还有那些亮晶晶的宝石,简直闪瞎了我的眼。
像红宝石,红得就像燃烧的火焰,仿佛下一秒就能把周围的空气都点燃。
我当时就在想,这要是能拿在手里把玩一下该多好,当然了,这也就是想想,毕竟人家是珍贵的藏品呢。
这些宝石的形成肯定经历了漫长而又奇妙的过程。
也许在地底下,它们就像被施了魔法的小精灵,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慢慢蜕变,最后才变成了我们看到的这副模样。
馆里还有各种各样的矿石,那些矿石的形状千奇百怪。
有的像一朵朵盛开的花朵,有的像展翅欲飞的小鸟。
就拿方解石来说吧,它那晶莹剔透的样子,就像冰做的雕塑一样。
我还听说有些矿石还有特殊的用途呢,也许它们就像隐藏在地球里的小助手,默默地为人类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不过,这博物馆里的藏品实在是太多了,我感觉自己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看都看不过来。
有些藏品我可能只是匆匆一瞥,都没来得及好好欣赏。
这时候我就有点懊恼自己没有三头六臂,不能把每一件藏品都研究个透彻。
但是呢,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也有一种别样的乐趣,就像在寻宝一样,虽然不能把所有宝藏都尽收囊中,但每发现一个新的藏品就会有一份惊喜。
总之啊,中国地质博物馆的藏品就像一本本生动的地质教科书,每一件都有它自己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倾听。
关于地质博物馆互动性展示设计的相关分析作者:曲政权来源:《卷宗》2016年第11期摘要:在地质博物馆的展示设计研究中,互动性展示设计成为了主要的研究内容。
设计研究人员根据现阶段博物馆互动性展示设计情况与互动性展示技术的应用开展了实践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了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所提出的相应措施。
这一实践研究的开展,为地质博物馆工作以及互动展示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地质博物馆;互动性展示;设计分析随着我国对于基础科学的传播越来越重视,地质博物馆作为地质科学传播的一种途径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地质博物馆对于地质科学的传播功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站在地质博物馆的传播方式的角度来说,还需要一定的改进。
本文就地质博物馆在互动性展示设计中的趣味性、技术性、互动性等特点对其改进措施进行分析。
1 地质博物馆互动性展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现如今,地质博物馆的互动性展示设计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对而言比较成熟的阶段,但是在实际的设计与运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在实际的互动展示当中,地质博物馆的互动展示大多数还是依靠讲解的方式来进行的,但是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地质博物馆互动性展示设计中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应该是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代替人工的讲解,使参观者更加真实直观的了解地质科学中的相关知识。
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日渐成熟的今天,地质博物馆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其进行地质科学的传播过程当中将现代高科技作为传播的辅助手段。
最后我们要注意一点,地质博物馆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地质科学的传播,在传播过程当中为了提高参观者的知识接收兴趣,需要进行一定的趣味性展示设计,但是趣味性设计也仅仅是一种辅助的传播手段,我们还是要注意科学的严谨性,不要让科学的传播成为哗众取宠[1]。
2 地质博物馆互动性展示设计工作措施在地质博物馆的互动展示设计中要注重一个核心的观念,那就是地质博物馆的地质科学传播功能,既然是科学知识的传播,那就有传播知识与传播受众两个重点,所以地质博物馆的互动性展示设计可以从这两个方面着手[2]。
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世界” “书本” 认识“疯狂的地球”1. 引言1.1 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是中国第一个以喀斯特地貌为主题的地质博物馆。
该博物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石灰岩地貌景观,展览内容涵盖了地质演化、矿石形成、地质构造等方面的知识,是了解中国地质历史和自然地貌的重要场所。
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通过丰富的展览和互动体验,向游客展示了地球上罕见的地质奇观,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
这里不仅是一个展示地质知识的场所,也是一个融合教育、科研和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参观者可以通过参观展览和参与地质科普活动,增加对地球和石灰岩地貌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保护地球资源,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作为世界级的地质博物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地球的方式,引发了人们对狂野地球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1.2 世界世界是广阔而神秘的,充满了无数未知的奥秘和精彩的景观。
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而多彩的星球上,却常常忽略了地球的神奇之处。
在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中,我们有机会一窥世界各地壮丽的自然奇观,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鬼斧神工。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景观,如大峡谷的壮丽、冰川的壮观、火山的狂暴等等,每一个都是地球的瑰宝,承载着亿万年的沧桑和故事。
通过参观这些自然奇观,我们可以感受到地球的伟大和神秘,激发我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探索的渴望。
在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展览和活动,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奇观,深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这些展览不仅带给我们视觉上的震撼,更能激发我们对自然奇观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认识世界上的奇观,我们可以更好地珍惜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让地球上的美景永远绚丽动人。
1.3 书本书本是人类传承知识和智慧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展示地球奇观的重要参考。
通过书本,我们能够了解世界各地的独特地质景观及其形成原因,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地球的独特之处。
设计分析说明——解读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建筑设计者:李亦农建筑师简介:李亦农,出生于北京。
1989至1997年间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习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专业,获得建筑学学士和工学硕士学位。
1999年进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2000年成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2006年获第六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
现任6-A-3建筑工作室室主任。
自从业以来建筑师一直保持着对建筑事业的热爱,在实践中不懈追求,并逐步树立自己的建筑观,认为建筑师及其作品应以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为根本宗旨,在设计中始终追求原创性,追求作品的高完成度。
工作范围涉及办公、科研、商业等各类公共建筑及居住区规划设计,尤其在办公建筑设计方面,成功完成了多个作品,并总结归纳出对于设计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
主要设计作品:北京燃气集团生产指挥调度中心工程,北京佳汇国际中心办公综合楼,金国际大厦—包括商业、办公、酒店共计441,600㎡等。
最新作品是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
文脉背景:北京市房山区拥有丰富独特的地质遗迹和历史悠久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是一处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地质遗迹集中分布地区。
于2006年9月18日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并授牌,成立“世界地质公园”。
此园位于北京市西南约40公里,地跨北京市房山区和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涞源县。
公园总面积953.95平方公里,划分为八个园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园区、石花洞园区、十渡园区、百花山-白草畔园区、云居寺-上方山园区和圣莲山园区属地为房山区;野三坡园区和白石山园区属地为保定市的涞水县与涞源县。
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它展现了中国华北地区数十亿年以来地球演化发展的历史画卷,记录了自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各个地质年代的动荡变迁,是一座浩瀚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而实现开园必须具备内容充实完善的博物馆。
房山区作为北京远郊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地方政府对这个博物馆的建设寄予厚望,希望它不只是科普宣传的窗口,同时能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乃至成为整个区域产业再定位的标志建筑。
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法浅析——以贵州龙化石原位保护馆方案为例摘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各方面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建立与发展标志着人类文明的成熟与进步。
近年来,博物馆的流行与普及引发了社会群众的广泛关注,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也直接影响着参观者的参展体验。
本文以中国贵州兴义国家地质公园·乌沙贵州龙化石原位保护馆为例,探讨其设计要点,从而进一步扩大博物馆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博物馆;建筑设计;设计方法引言:博物馆建筑是承载着国家与城市文化历史的特殊建筑,历来就是建筑界所热衷探讨和创作的焦点,也是诸多建筑学者们展现才华的最佳题材。
现阶段,需探讨如何提升博物馆设计的民众归属感,在建筑创作的表达上将地域性特点结合起来,合理配置其功能,处理好建筑各项因素的关系,从而使其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建筑哲理。
1.博物馆建筑概况1.1博物馆建筑的发展历程20世纪末期,人们的文化价值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转变,博物馆“非营利组织”的概念也随之产生变化。
且随着不断增加的建筑设计内容,当代博物馆建筑愈发具有复杂性,其建筑功能也开始逐渐拓展,博物馆不再仅仅是一个展示艺术的地方,而是成为了一个多功能的文化中心。
1682年,英国牛津第一家公共博物馆Ashmolin开馆,博物馆便开始出现在了世人眼前,其建筑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现阶段,博物馆建筑的社会价值与社会地位正逐渐提升,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领域。
1.2原位博物馆概述兴义乌沙贵州龙生物群形成于约距今2亿3千5百万年前,它以保存数量巨大、完整精美的海生爬行动物为特征,并伴生有鳞齿鱼类、龙鱼类、牙形石以及丰富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等化石,是一存在完整、系统的生态群,是古海洋生态系统经历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绝灭后的恢复和重建的实证,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建设乌沙贵州龙化石原位保护馆,是为更好的保护我国发现最早的贵州龙生物群。
云台山地质博物馆(1)博物馆布局云台山地质博物馆位于潭瀑峡口东侧,建筑面积约600m2,分上下两层,底层以介绍地学知识为主,分别为多功能厅、地学科普厅、云台山地学厅等,上层主要为云台山地学产品与社会交流展示。
(2)地质博物馆展示更新情况地质博物馆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历经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2001-2003年处于兴建国家地质公园时期,地质博物馆以地学科普知识为主,含地层、岩石、古生物、地质地貌等。
第二阶段:2004-2005 年为世界地质公园揭碑阶段,地质博物馆进行了改造,引进了地学研究的新成果,还引进了东亚大裂谷概念,并与东非大裂谷对比等。
第三阶段:2006-2007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前进,公园对外交流的频繁,特别是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结为姊妹公园后,重新对博物馆的展示内容进行了调整,以展示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与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地质公园的交往活动及成果等。
博物馆后期建设:由于地学知识内容的增加,对外交流的频繁,时下的地质博物馆很难适应与当代地质公园发展同步,因此,焦作市国土资源局拟新建地质博物馆,选址方案已初步确定,地址选择在原云台山地质公园入口处,拟建面积为5200平方米。
丹霞山地质博物馆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位于丹霞山风景区山门右侧,建于2003年,总面积700平方米共有六个展厅,地质基础及构造演化厅,丹霞地貌及研究成果厅,规划与未来厅。
博物馆入门即总体规划大厅,大厅正中央是丹霞山风景区微缩模型。
模型按实景1:6000比例制作,向游客展现了真实,完整的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全貌景观。
此厅还包括丹霞山简介及多幅风光图画,可以让游客初步了解丹霞山。
多媒体厅是演播厅,以多媒体形式播放丹霞上的宣传视频,向游客介绍丹霞山的地质、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景观及旅游发展方面的内容。
景观展示厅里展列的内容包括丹霞山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及良好的生态环境。
此外还有山中各种动物及鸟类的样本,游客可以进一步了解丹霞山的物种多样性。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建筑设计摘要:文物保管区是博物馆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库房建筑设计是博物馆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文物库房的作用、功能、空间、构造、设备等多方面因素的阐述,全面介绍了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的建筑设计宗旨及具体实现。
通过全面剖析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的建筑设计,对文物库房的空间布局、文物藏品运输的交通流线、文物库房中设备设施及多功能相结合等各个方面在设计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文物藏品文物库房空间布局交通流线设备设施多项功能结合文物保管区(文物库房)是博物馆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库房建筑设计是博物馆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物库房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持续性将影响到博物馆文物的收藏、维护、展出等多个方面。
国家博物馆作为国家级的大型综合博物馆,其收藏文物将涵盖我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乎全部的领域,这些因素决定了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库房特性必将是容量大、功能强、科技含量高,对于设计人员不但要求有较强的建筑设计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具有宽泛的知识、较强的整体控制以及统一协调等多方面能力。
本文将根据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库房的设计经验,并以其为例,对文物库房的作用、功能、空间、构造、设备等多方面因素进行阐述。
1. 文物库房是博物馆建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1.1. 博物馆、文物定义及与文物库房相互关系“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盈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
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
” ----《博物馆协会章程》中对于博物馆的定义。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它是历史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具有不可再生性。
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它是反映人类历史发展各阶段文化、艺术、科学、社会形态等各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文物藏品是博物馆展开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藏品的数量及质量直接关系博物馆的地位及各项业务工作的展开。
拟建武当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布展方案的思考
拟建武当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布展方案的思考
简述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公园博物馆的概念及基本功能,较详细介绍拟建武当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地质遗迹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当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概念解释、地质演化历史等9个方面的展示内容及公园文化墙、全景立体模型、各种实物标本等6个展厅的布展方案.
作者:安燕AN Yan 作者单位:湖北省地质博物馆,湖北,武汉,430022 刊名:资源环境与工程英文刊名:RESOURCES ENVIRONMENT &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9 23(3) 分类号:P5-28 关键词:武当山地质公园博物馆基本功能地质遗迹及展示内容布展方案。
地质(自然历史)博物馆陈列布展 的数字媒体交互设计应用研究吴炎华(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地质(自然历史)博物馆陈列品展示通过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让观众在观赏的同时参与到陈列品数字化模拟造景的自然历史画面中,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强化知识学习和兴趣激发。
博物馆陈列品展示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创新性应用,是在观众参观博物馆陈列品的过程中配合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应用,借助数字化模拟造景场景中还原的陈列品,帮助观众更好地感受陈列品,学习陈列品,体验陈列品,并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强化观众的“沉浸感”“交互感”“体验感”。
关键词:地质(自然历史)博物馆;陈列布展;数字媒体;交互设计中图分类号:C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32-0210-002一、地质(自然历史)博物馆陈列布展现状的分析在数字媒体时代,获取信息的方式不断发展,地质(自然历史)博物馆陈列品展示在数字媒体时代,通过“数字化”保存、“多媒体”展示、“交互感”应用、“网络化”推广、“大众化”传播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展示新方式让观众获得最佳的博物馆体验。
随着数字媒体的进步,特别是在交互设计发展应用的背景下,基于虚拟现实人机交互设计的展示应用,不仅让观众可以走近陈列品并与其产生互动交流,数字媒体还可以生动展示陈列品形成的自然历史画面,博物馆陈列品展示的重要特征就是实物展示,并在展示的过程中通过陈列品实物激发观众的参与性,运用数字媒体交互设计进行陈列品的模拟造景展示,可以让观众在模拟造景中更好地进行参与式学习,还可以体验到陈列品在不同自然历史情境下的状态,以及现在和未来使用价值的自然历史画面。
这种通过陈列品实物展示配合数字媒体艺术模拟造景方式展示陈列品可以让观众获得关于陈列品所在自然历史情景中无限想象可能。
二、地质(自然历史)博物馆陈列布展的新方向在观众参观过地质博物馆陈列品实物场景展示后,对陈列品有了初步的认识,再借助数字媒体交互设备进入虚拟现实环境,并通过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的方式和陈列品全方位交互,虚拟现实可以克服地质(自然历史)博物馆陈列品实物单一模拟造景再现的展示弱势,向着虚拟现实多场景模拟,并自由切换不同的模拟造景场景的交互式方向发展。
地大逸夫博物馆施工放样项目技术设计书主要设计人: 审核人:年 月曰批准单位(盖章):审批意见:审批人:年 月 日目录一、概况3 1任务来源 .................................................. 1 项目承担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审核意见:2工程概况 (1)二、已有资料 (1)三、技术要求 (4)1作业依据 (4)2技术要求 (4)四、人员设备安排5五、作业流程 (6)1审图 (6)2作业准备 (6)3施工放样 (6)六、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改10七、提交资料 (10)八、注意事项11九、经费预算 (11)一、概况1任务来源受XX建筑公司委托,为满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进行施工放样。
2工程概况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位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区大门南侧,北临地大西区中心广场,东临鲁磨路,西临地大新峰公寓,南临普通多层住宅楼。
此建筑主要功能为地质科学研究,地质博物陈列,学术报告,地质标本收藏及管理办公等。
基地面积为11739.3血,场地现状较为平整,大致呈南高北低走势,南部为一台地,平均标高比北部平均标高高出约1m。
主入口广场平均面宽110m,平均进深43m,广场面积4730m2.建筑分为四个相对独立的分区,博物陈列区为建筑北面的五层方块建筑物,与鲁磨路平行的三层高条形体量为学术研究及内部办公区,建筑南面的学术报告厅为两层高卵形体.二、已有资料1红线图及规划局提供的坐标2总平图阍L总平胡国3每层平面图K113 岳平而用瓯仁盗||:二瓯4桩位图5柱位图三、技术要求1作业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总平图与平面图本技术设计书2技术要求为保证误差在允许限差以内,各种控制测量必须按《城市测量规范》执行,操作按规范进行,各项限差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1 前言中国地质博物馆创建于1916年,是国内建馆最早的博物馆之一,以历史悠久、典藏量大、珍品率高、陈列精美、科研成果丰硕称雄于亚洲地学博物馆。
不仅具备典藏、科学研究、社会教育三大传统功能,而且富有时代特色,融科普、教学、学术交流、观赏、休闲于一体,社会影响日益广泛。
馆藏标本丰富珍贵典藏各类地质标本20万件,其中世界上最高大、保存最完好的恐龙化石——“巨型山东龙”,以藏量大、珍品多闻名于世的“中华龙鸟”等原始鸟类系列化石,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古人类化石——云南元谋人牙齿化石;山顶洞人遗址中发掘的石器、石珠、骨针、骨饰,以及“水晶王”、巨型萤石等,都是国宝级的珍品。
科研成果享誉世界出版了《巨型山东龙》、《宝石通论》、《中国金伯利岩》等专著和《中国矿物》、《中国名泉》等图册,科研人员在《地质学报》、《Nature》、《Science》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辽西侏罗—白垩系过渡层生物群及地层年代研究》、《辽宁西部原始鸟类及伴生化石研究》等项目成果受到国内外古生物界的广泛关注。
社会教育广泛深入常年开放独具特色的陈列展览,长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24年来不间断出版《地球》杂志,每年举办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先后被命名为“北京市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修缮改造面貌一新2001年启动馆史上规模最大的修缮改造工程,历时三年,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现代化博物馆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观众至上”建馆理念,耗巨资、精设计、善管理,硬件设施整体升级,陈列展览全面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建成名符其实的国土资源事业的窗口和青少年素质教育地学平台。
随着馆藏的不断积累和丰富,拥有一套完整的网络数字化资源已经是最基本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其规模和使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博物馆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
而作为越来越重要的网络传播窗口的互联网络技术开始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也同时展现了更多元化的应用。
因此,针对超大容量标本的数字化图像信息库和标本数据的检索需要,迫切需要一套大容量、高性能的存储设备,将珍贵的地质标本转化成便于管理、检索、保存、易用的数字化资源进行存放。
实现标本的计算机化管理。
方案设计提供经销商:北京清源并行计算机有限公司Beijing Puretrix ParallelComputing Co., Ltd.方案设计:企业产品部2 需求分析由于网络要为全馆各类用户服务,接入点多、数据流量大,要求服务器设备具有足够的处理能力、网络吞吐量和连接带宽。
建议使用专业存储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
博物馆保存着各种文字、图片、流媒体信息,数据存储量大,种类多,因此,对存储设备的要求较高,随着规模和需要的不断增长,存储容量会急剧扩张,容量的设计应在保障当前应用的情况下,可方便的进行扩充,在结构和布署上要灵活、快捷,扩容成本要低。
按目前的应用和留出余量最少不低于20TB,存储结构为SAN光纤存储结构,以保证数据库应用及数据的存储和性能需要,并兼顾今后发展要求。
现有硬件及需要如下:4台Linux服务器,其中一台上运行Oracle 9i数据库,数据系统系统平台,提供图文资料的查询检索服务。
其余3台和1台Windows服务器,提供应用系统平台,主要应用为:电子书发布,资料检索平台等文件服务功能。
购置磁盘阵列存储系统:做为图文数据存储设备,存储图书资料、视频数据,主要为电子图书,电子报刊,视频数据等。
3 具体方案设计:综合以上需求分析,我们建议5台应用服务器通过千兆主干网络联接进内部网络,其中4台做为应用系统平台和数据库系统平台:提供如WEB浏览、电子书发布、检索服务等应用服务,另1台运行Oracle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的分类、查询和检索服务。
5台服务器通过SAN光纤存储网络与后端的共享存储设备MSA1500模块化智能阵列进行数据的存取和共享,提供最大24T的裸容量,做RAID ADG冗余后,可提供接近20TB的实际容量,可以满足当前并兼顾后期的容量要求。
本方案中:采用HP的MSA 1500模块化智能阵列来提供最具性价比的光纤存储磁盘阵列产品,满足当前对服务和存储的性能需求。
HP StorageWorks Modular Smart Array 1500 (MSA1500)控制器托架是为连接光纤通道SAN的2U控制器托架,它可与HP StorageWorks SATA和SCSI磁盘机柜相连,可配备最大24TB的存储容量,是一款价格低廉的理想存储解决方案。
它为客户提供低成本、高容量的存储解决方案,可作为用以设计和实施未来解决方案的一个硬件基础,而且可以配置高达8个连接SATA的机柜,提供高达24 TB(96个250GB SATA磁盘驱动器的原始容量。
如果系统需要SCSI的可靠性,则可连接多达4个SCSI机柜,提供8 TB的原始容量(使用56个146GB SCSI磁盘)。
支持RAID ADG技术,磁盘阵列两块硬盘同时出现故障,数据仍完好无损。
3.1 拓扑结构图5个应用服务器通过光纤线路与光纤存储交换机相连,提供2G的内部带宽与HP MSA1500存储设备连接,提供2G 的带宽对数据进行存储和共享读取,HP MSA 1500存储设备配置96块250G SATA硬盘,提供24T的裸存储容量(最大支持24TB),可满足当前数据存储容量要求,支持RAID ADG数据冗余。
服务器前端通过千兆带宽的主干网接入博物馆内部网,用户通过百兆交换进行内部网络的访问,保证为内部足够的并发访问性能。
3.2 解决方案说明本方案具有构架成本低、可扩展性强、管理简便、性能稳定的特点。
在硬件平台上,我们采用了HP的高性价比的MAS1500模块化智能阵列,是灵活和可扩展的入门级光纤通道存储产品,具有可扩展的模块化特性、支持异构环境、易于管理、价格低/可扩展性强,保障了稳定的硬件平台支持,在结构上使用了性能优异的SAN架构,拥有极高的读写性能和良好的扩展性能,能够极便利的进行在线的系统扩容。
从网络拓扑图可以看出,这个解决方案是按照最优化结构和高可用性角度出发设计的,具有极好的性价比。
出于对资金和成本的考虑,第一阶段可暂时不考虑冗余、备份和灾难恢复。
但在我们的解决方案中已充分考虑了对后期进行冗余、灾备和扩容的需要,在设备选型及结构上进行了仔细规划,将今后升级改造的成本降至最低,使您可在适当的时候方便快速的进行添加和改造而不用对整体网络进行结构性调整或是资源的浪费。
3.3 竞争产品分析与其它厂商同档产品相比,MSA1500具有较好的性价比和产品优势:ν总体成本更低从直连到SAN转换的复杂性降低νSAN管理的复杂性减少νν数据的高可用性好存储需要增加时的可扩展性好ν性能稳定ν从技术构架上看,明显优势在于:MSA1500可利用现有的SCSI驱动器机柜和HP StorageWorks MSA1000控制器技术,并且集成有低成本的HP SATA 硬盘驱动器和机柜,从而降低了总体拥有成本,扩大了硬件投资,而IBM/DELL则成本较高。
ν从DAS向SAN过渡的复杂性DtS (DAS到SAN)MSA 独家提供DtS,它可以轻松、经济地从直连 Smart Array控制的驱动器(数据)迁移到存储局域网。
CX300和FAStT600都不提供类似的功能。
如果您使用ProLiant服务器进行SAN升级时,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ν数据的高可用性ADG (Advanced Data Guarding)Advanced Data Guarding 类似于RAID 5。
数据和奇偶性分布于所有的驱动器上,但ADG提供两组奇偶性数据, RAID5分布一组奇偶性数据。
RAID ADG可以承受两个驱动器同时发生故障而不会导致停机或数据丢失。
而CX300或FAStT600则都不提供这个功能。
νSAN管理的复杂性ProLiant服务器和 MSA1500可以使用同一个软件和工具( HP Insight Manager)来进行管理。
ProLiant客户可以将磁盘迁移到MSA1500上,保证所有的数据和配置原封不动,并且仍然可以使用相同的管理工具。
再没有比这更轻松的了。
但IBM和EMC/Dell则做不到这一点。
MSA1500还提供联机重新配置功能。
无需停机,就可以扩展LUN的容量,更改RAID级。
而EMC/Dell 则做不到这些。
4 主要产品技术指标4.1 HP StorageWorks Modular Smart Array 1500模块化智能阵列HP StorageWorks模块化智能阵列(MSA)家族采用简单、经济、业界领先的技术,提供卓越的存储性能,同时增强投资保护。
HP StorageWorks Modular Smart Array 1500 (MSA1500)控制器托架是为连接光纤通道SAN的2U控制器托架,它可与HP StorageWorks SATA和SCSI磁盘机柜相连,是一款价格低廉的理想存储解决方案。
其中,HP SATA磁盘机柜可用于存储那些不需要高I/O性能并且对企业运营而言不十分关键的数据。
它为客户提供低成本、高容量的存储解决方案,可作为用以设计和实施未来解决方案的一个硬件基础,而且可以配置高达8个连接SATA的机柜,提供高达24TB(96-250 GB SATA磁盘驱动器)的原始容量。
如果系统需要SCSI的可靠性,则可连接多达4个SCSI机柜,提供8 TB 的原始容量(使用56-146 GB SCSI磁盘)。
MSA1500利用现有的SCSI驱动器机柜和HP StorageWorks MSA1000控制器技术,并且集成有低成本的HP SATA硬盘驱动器和机柜,从而降低了总体拥有成本,扩大了硬件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