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护理_修改版
- 格式:ppt
- 大小:241.00 KB
- 文档页数:38
颅脑外伤病人的护理颅脑外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
重度颅脑损伤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及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①昏迷时间在6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②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③体温、呼吸、脉博、血压有明显改变。
或GCS评分为3~8分者。
临床表现①意识障碍②头痛、呕吐③眼部征象:包括瞳孔、眼球运动、眼底的改变④椎体束征⑤生命体征的改变⑥脑疝瞳孔的观察正常瞳孔的直径2.5~4mm,对光反应灵敏,等大等圆。
观察瞳孔可分为直接光反应和间接光反应直接光反应:正常的现象是光照的瞳孔收缩间接光反应:光照时另一侧瞳孔也同时缩小肢体活动情况肌力分级法如下:0级:无肌收缩,为完全性瘫痪1级:有轻度肌肉收缩,但不产生关节运动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平行移动,但不能产生运动2- :不抗引力时只有运动的起始动作2+ :抗引力时只有运动的起始动作3级: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阻力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3- :抗引力时有部分运动幅度3+ :抗引力抗最小阻力时有完全运动幅度4级:能抗阻力动作,但较正常差5级:肌力正常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临床常用GCS对伤者的睁眼、言语、运动三方面所得总分表示意识障碍程度。
最高分为15分,表示意识清楚;12~14分为轻度;9~11分为中度;8分以下为昏迷;最低3分。
分数越低则意识障碍越重。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表睁眼反应言语反应运动反应自动睁眼4 回答正确5 遵命动作6呼唤睁眼3 回答错误4 定痛动作5刺激睁眼2 吐词不清3 肢体回缩4无反应 1 有音无语2 异常屈曲3不能反映1 异常伸直2无动作1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0.5~1小时测脉搏、呼吸、血压1次,每4小时测体温1次,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等的变化并应及时、详细的记录。
术后48~72小时严密观察有无脑水肿、脑疝的出现。
密切观察术后并发症,常见颅内出血、脑水肿、中枢性高热、胃肠道出血、切口感染和颅内感染、尿崩症、外伤性癫痫。
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科学护理恢复快
文章导读
颅脑损伤是暴力引起的头颅损伤,颅脑损伤一定要做好护理,特别是术后的护理,要及时给患者吸痰,保持合适的体位,要观察患者的意识改变,也能够为病情诊断做
依据。
一、临床护理
1、体位:对颅脑损伤或手术的患者,给予床头抬高15~30度头偏向一侧,有利于静
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增加肺部通气量,并可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呼吸道。
2、吸痰:因脑损伤而出现昏迷的病人,由于舌肌松驰、舌根后坠,咳嗽反射消失,下
气道分泌物积滞,极易出现窒息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因此在护理上应尤为注意,除
应及时吸收痰液外,还应在病情稳定允许的情况下,协助病人翻身叩背,以利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意识状态:意识的改变与脑损伤的轻重密切相关,是观察脑外伤的主要表现之一,
在护理上通过对格拉斯评分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颅脑外伤的护理(一)针对颅脑外伤急救进行检查指导针对颅脑外伤的患者进行急救检查的时候,只有通过反复腰穿的方式,可以排除患者血性脑脊液。
同时在对患者进行穿刺的过程中,患者应该保持侧卧位,将患者的两腿尽量弯曲,使患者的大腿向腹壁逐渐靠拢,而头部应该向胸部靠拢,背部要向身后弯曲。
尽量不要随意改变患者的体位变化,防止发生误伤的情况,通常对患者穿刺后,患者应该平卧4-6个小时,可以防止脑脊液压力发生改变。
(二)针对颅脑外伤清醒患者的急救措施患者应该多吃一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从而确保有充足的营养物质供给,对于促进患者身体损伤的修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颅脑外伤持续昏迷24小时的患者,应该给予鼻饲流质营养的供给,在对患者清除血肿和骨折复位的时候,应该禁食10-12小时。
(三)观察急救后患者的生命体征颅脑外伤手术后,根据意识状态的改变可以反映患者病情的轻重,而瞳孔则可以反映颅脑伤情的变化,因此就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的观察。
对于那些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的患者,应该有专人留守看护,每隔5-10分钟观察患者的瞳孔情况,同时在对重症患者实施颅内压的检测,避免患者颅内压超过5.3kPa。
二颅脑外伤的护理措施(一)心理护理颅脑外伤的患者大部分都呈昏迷状态,甚至有长期昏迷的情况,所以需要由患者家属陪护并观察患者的病情,但是对于清醒的患者,由于疼痛的刺激和伤后致残的威胁,会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所以做好必要的心理护理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了充分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机体的抵抗力,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要做到全方位的护理,同时做好对患者的鼓励,提高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培养健康的心理状况,并加强功能的锻炼。
(二)饮食护理对于颅脑外伤持续昏迷24小时的患者,应该给予高营养的饮食护理,在饮食中,要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对于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该暂禁饮食,以免加重消化道出血。
对于有恶心、呕吐的患者,应该将他们的头偏向一侧,避免将呕吐物吸入气管内而引起窒息。
颅脑外伤患者护理颅脑外伤患者在受伤后应得到有效护理,但很多患者家属并不清楚应该怎么照顾颅脑外伤患者。
对此,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等因素确定,对于需要帮助的患者还应进行心理护理和生理护理,主要在生活方面、环境方面、饮食方面、睡眠方面格外注意,尤其是在发生外伤的那段时间,需要在医院内与护士一起护理,回家后家属更应仔细认真,加速患者的愈合时间。
下文主要针对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深入探索,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
1.颅脑外伤疾病颅脑外伤疾病就是人体的颅脑部受到损伤,其中包括头皮、颅骨、硬脑膜以及脑组织等都有可能受到损伤,常见的疾病还有头皮裂伤、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等。
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实际情况实现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尽快止血、清创及缝合。
若是颅脑外伤疾病极为严重,损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不能达到很好的预后。
1.颅脑外伤的护理方式颅脑外伤的护理方式有很多种,可根据患者所处环境、病情特征选择科学、合适的护理方式,对此可参考以下几点:(1)现场急救措施现场急救讲究的是“争分夺秒”,在这过程中,应争分夺秒的抢救患者的生命。
患者出现颅脑损伤时,应保障患者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在这过程中应禁止使用吗啡等药物。
若是患者有明显出血点或是出现大量出血时,应及时补充患者的血容量;若是患者没有外出血的情况,却出现休克的症状时,应及时检查患者是否有头部以外的损伤情况;若患者有开放性脑损伤,且有脑组织从伤口处膨出时,露在外面的脑组织可使用消毒纱布保护起来,再用纱布架空包扎,避免脑组织受到压迫。
(2)一般护理措施对于颅脑外伤患者的一般护理也有所讲究,下面针对不同方式的护理措施进行深入分析:1)体位护理措施中,意识清醒的患者应采取斜坡卧位的方式,更利于颅内静脉回流;而昏迷不醒的患者或是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采取侧卧位或是侧俯位的方式,避免患者误吸呕吐物、分泌物,影响患者疾病的恢复进程。
2)对于患者的营养支持,昏迷的患者应禁食,尤其是在昏迷早期应采用胃肠外营养的方式,每天实现静脉输液2000ml左右,但输液速度不能过快。
脑外伤临床护理措施脑外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而导致颅脑组织的损伤。
脑外伤的临床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痛苦,促进康复。
以下是脑外伤临床护理的几个关键措施:1.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每小时测量和记录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意识状态和瞳孔反应。
及时观察和记录这些指标的变化,便于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保持头部的正中位置,使用半坐位或俯卧位,及时清除口腔和鼻腔内的分泌物。
对于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患者,根据医嘱正确操作呼吸机,定期清洁呼吸道。
3. 控制颅内压:脑外伤患者常常出现颅内高压的情况,需要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力,如保持患者头部保持水平,避免突然转身和抬高头部。
控制患者情绪紧张和脑张力过度的状态,应避免用力咳嗽、过度哭闹等。
4. 防止继发伤:脑外伤后,患者常常处于昏睡状态或者意识不清,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患者在昏睡时下滑或撞倒。
床上、床头和床边的物品应摆放整齐,防止患者碰伤头部。
定期翻身和更换体位,以防止压疮的发生。
5.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脑外伤患者常常伴有继发性的电解质紊乱和脱水,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的尿量和液体摄入量,根据医嘱合理调整液体和电解质的输注,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6. 疼痛管理:脑外伤患者常伴有剧烈的头痛,护理人员应及时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位置,并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也可利用物理疗法如冷敷或按摩等缓解患者的疼痛。
7. 心理支持:脑外伤患者除了身体上的损伤,还常伴有精神和情绪的困扰。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康复过程,并协助患者与家属进行交流和疏导情绪。
脑外伤临床护理的措施主要包括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颅内压、防止继发伤、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疼痛管理和心理支持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