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肺毛霉菌病1例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两性霉素B治疗皮肤毛霉病的护理张玲妹;曹春艳;吴国华【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0(024)014【摘要】@@ 毛霉病是一种致死性真菌感染,易侵犯血管,形成血栓并导致组织坏死,病情进展较快,预后不佳,治疗困难[1].根据感染部位不同,毛霉病主要分为5型:鼻脑型、肺型、皮肤型、胃肠道型和播散型.皮肤毛霉病约占毛霉病的10%~16%[2,3],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情进展分为浅表型和坏疽性两种.据符美华等[4]自1991报告首例皮肤毛霉病以来,国内文献报告皮肤毛霉病共19例.皮肤毛霉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红斑,继之出现溃疡并伴有脓性分泌物;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也可根据体外药物敏感试验选用其他敏感抗真菌药,如酮康唑等.我院于1995年-2009年9月共收治皮肤毛霉病病人5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总页数】2页(P1284-1285)【作者】张玲妹;曹春艳;吴国华【作者单位】210042,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210042,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210042,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5【相关文献】1.两性霉素B治疗皮肤毛霉病的护理 [J], 张玲妹;曹春艳;吴国华2.皮下包埋两性霉素B对兔真菌性皮肤病治疗效果研究 [J], 孟杨;畅丽芳;迟玉杨;邵大富;刘畅;沈景林;堵光莹;王多伽;彭易柱3.皮下包埋两性霉素B对兔真菌性皮肤病治疗效果研究 [J], 孟杨;畅丽芳;迟玉杨;邵大富;刘畅;沈景林;堵光莹;王多伽;彭易柱4.不规则毛霉致皮肤型毛霉病Meta分析 [J], 张嘉莉;许璐璐;刘珂;袁飞飞;马潇潇;陈官芝5.伊曲康唑治疗1例原发性皮肤毛霉病 [J], 王俊杰;廖元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两性霉素B常见不良反应及防治策略两性霉素B(AmB)为多烯类抗真菌药物,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幽醇结合,在细胞膜上形成微孔通道,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重要物质如钾离子、核甘酸、氨基酸等外漏,同时,AmB还可以通过一连串的氧化反应使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引起真菌细胞氧化性损伤,从而导致真菌细胞死亡。
两性霉素B是目前临床上抗真菌谱最广、活性最强的抗真菌药物,其主要剂型有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AmBd)和两性霉素B脂质制剂:包括脂质体(L-AmB)、脂质复合物(ABLC,中国未上市)和胶体分散体(ABCD,即硫酸胆固醇酯)3种剂型。
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临床抗菌谱广、耐药率低,是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播散性隐球菌病、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中枢神经系统念珠菌病、念珠菌骨髓炎、毛霉病、马尔尼菲篮状菌等真菌感染的首选用药,在复发难治性侵袭性曲霉病和其他难治性真菌感染的挽救治疗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局部给药可作为联合给药方式,提高局部浓度减少全身不良反应。
静脉给药前水化、给药过程中逐渐加量、缓慢滴注、预防性补钾能临床耐受性,临床应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变化。
本文主讲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一、静脉给药不良反应及防治1.输液反应: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引起发热和寒战统称为输液反应,两项荟萃分析结果提示发热发生率分别为24.50%和45.11%,寒战的发生率分别为48.50%和53.14%o发生率和剂量并不成比例,相对于其他AmB脂质制剂,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输液反应相对较低,在输注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可减少输液反应(但有文献报道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输液反应率与是否预防用药无必然联系),输注时间延长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一般输注时间应不少于6h,治疗初期需加强监测。
2.肾脏毒性: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导致肾损害的主要机制是肾小管损伤和肾血管收缩。
其肾毒性发生率为26.1%~33.8胎呈剂量依赖性。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肺毛霉菌感染1例临床护理
王燕;刘慧丽;刘卉
【期刊名称】《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
【年(卷),期】2011(017)011
【摘要】毛霉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肺毛霉菌感染多发于年老、免疫力低下、有
基础疾病、长期应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发病急骤、进展快、病死率极高,多在3—30d死亡,病死率高达50%以上[1]。
目前两性霉素B为治疗毛霉菌的首选药物拉[2],但其毒性反应限制了临床应用,目前临床上常用其新型制剂两性霉
素B脂质体治疗毛霉菌感染。
两性霉素B脂质体是一种双层脂质体内含有两性霉
素B的新型制剂,其通过降低两性霉素B与机体细胞膜上胆固醇的结合而增强与
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的结合,降低两性霉素B的毒副作用。
2009年3月,我院对1例肺毛霉菌感染患者采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
效果。
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97-98)
【作者】王燕;刘慧丽;刘卉
【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徐州221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5
【相关文献】
1.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肺毛真菌感染1例临床护理
2.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败血症合并肺型毛霉菌病1例的护理
3.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肺毛真菌感染1例临床护理
4.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肺毛霉菌感染1例临床护理
5.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肺毛霉菌病1例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71CH INA FO REIGN MEDIC AL TRE ATMENT 中外医疗现 代 护 理真菌感染有地理区域特发,也与真菌的持有生态使当地居民对其产生易感性有关,与生活习性、居住工作环境亦有一定影响,感染的真菌主要有烟曲霉菌、白色念珠菌、隐球菌等,感染人体后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病情进展随血液循环运行,会进一步导致全身感染,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2例,均为男性,1例患儿为4岁5个月男童,患儿病史长达3年,感染中毒症状重,且患儿体形消瘦,反复发生皮肤及肺部感染,已确诊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肺CT示双肺大团块实变,血常规白细胞及CRP明显升高,故高度怀疑真菌性肺炎,入院后待完善相关检查以协诊。
入院后第3天行胸壁肿物抽脓涂片找到真菌孢子及菌丝,脓液真菌培养为烟曲霉菌生长,第二次痰真菌培养亦培养出烟曲霉菌,故真菌性肺炎诊断成立。
另1例患儿为1岁6个月男童,病程较迁延,临床以间断发热为主症,外院脑脊液细胞数轻度升高,单核为主,糖降低,氯化物正常,蛋白轻度上升,PPD(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明确,考虑结核性脑膜炎,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协诊,给予抗结核治疗。
入院后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革兰氏染色可见真菌菌丝及孢子,培养可见白色念珠菌生长,故真菌性脑膜炎诊断成立。
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 脂质体静点抗真菌治疗。
2 药物主要副作用(1)此药毒性较大,可有发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药物不良反应,静脉用药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2)对肾脏有损害作用,可致蛋白尿、管型尿,定期复查肾功。
尿素氮>20mg或肌酐>3mg时,应采取措施,停药或降低剂量。
(3)使用期间可出现心率加快,甚至心室颤抖,多与注入药液浓度过高、速度过快、用量过大,以及病人低血钾有关。
(4)出现低钾血症,应高度重视,及时补钾。
(5)在酸性较强的药液中易降解,所用葡萄糖注射液的pH不应低于4.2。
(6)静脉输入如漏出血管外,可引起局部炎症。
㊀㊀[关键词]㊀肺毛霉菌病;㊀两性霉素B;㊀给药途径㊀㊀[中图分类号]㊀R563㊀[文献标识码]㊀B㊀[文章编号]㊀1674-3806(2024)02-0214-03㊀㊀doi:10.3969/j.issn.1674-3806.2024.02.171 病例介绍患者,男,55岁,因 咳嗽㊁咳痰17d,发热伴咯血7d 于2023年3月28日入住济南市中心医院㊂17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㊁咳痰,为黄痰,较难咳出,无发热,无喘憋等,未诊疗㊂7d前患者咳嗽加重,痰液为暗红色,体温最高38 5ħ,伴有咯血,日常活动后有喘憋㊂2023年3月21日于外院就诊,行胸部CT检查示:左上肺高密度影,有环礁征伴空洞征象(见图1ⓐ)㊂予青霉素治疗7d,症状无改善㊂既往病史:2型糖尿病1月余,服用二甲双胍0 5g,3次/d,未监测血糖㊂入院查体:体温36 2ħ,脉搏86次/min,呼吸频率18次/min,血压114/83mmHg㊂神志清,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㊂胸廓对称,双侧呼吸运动对称,节律规整,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㊂心率86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㊂实验室检查结果:随机血糖23 4mmol/L,白细胞计数11 98ˑ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 5%,血红蛋白126g/L,C反应蛋白157 7mg/L,降钙素原0 302ng/mL,D⁃二聚体1 42mg/L,白蛋白29 3g/L,转氨酶正常,肾功能㊁血离子㊁肌钙蛋白T正常㊂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示:糖类抗原19⁃941 46U/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㊁癌胚抗原㊁糖类抗原125㊁细胞角蛋白19片段均正常㊂风湿系列16项㊁抗心磷脂抗体㊁抗中性粒细胞抗体均无异常,结核菌素试验(-),痰涂片抗酸杆菌(-),尿酮体(3+)㊂血气分析:pH7 46,氧分压70mmHg,二氧化碳分压36mmHg,碱剩余2mmol/L㊂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G实验)阳性,外周血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实验)阴性㊂3月28日行胸部CT检查示:左上肺见一厚壁空洞,边界欠清,周围多发斑片状影(见图1ⓑ)㊂行支气管镜检查示:气管通畅,气管黏膜充血及黏膜灰白色样坏死,气管隆突嵴及右下肺基底段分嵴灰白色样坏死(见图2ⓐⓑ),可闻及臭味,分别取活检,予支气管镜灌洗液行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及GM实验,结果均为阴性㊂综合以上检查结果,初步考虑肺脓肿合并真菌感染,给予美洛西林联合氟康唑抗感染治疗3d,患者咳嗽㊁咳痰㊁呼吸困难等症状持续进展,并出现声音嘶哑㊂4月1日支气管镜活检组织病理结果回示:黏膜组织急慢性炎,有小脓肿形成,局部有变性坏死,有霉菌菌团,PAS染色(+),见大量粗大㊁中空㊁无分隔直角分支真菌菌丝,符合毛霉菌特征(见图3ⓐⓑ),灌洗液真菌培养(-)㊂细菌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显示对喹诺酮类敏感㊂临床修正诊断:毛霉菌合并细菌混合感染,肺脓肿㊂遂调整为艾沙康唑㊁莫西沙星联合抗感染治疗㊂艾沙康唑200mg,每8h1次静滴,48h后改为200mg,1次/d静滴;莫西沙星0 4g,1次/d静滴㊂局部治疗:灭菌注射用水5mL+两性霉素B2 5mg,2次/d雾化吸入;灭菌注射用水10mL+两性霉素B10mg支气管镜下病变处灌注(4月4日㊁6日㊁10日㊁12日,共4次)㊂于4月4日支气管镜局部治疗前取坏死组织行真菌培养(见图2ⓒ),结果显示为根霉属㊂因患者自身因素于4月12日出院,更换为泊沙康唑口服0 3g,每12h1次,2次后0 3g,1次/d维持治疗㊂5月3日复查胸部CT显示左上肺空洞缩小,见空气新月征,斑片状渗出影范围明显缩小(见图1ⓒ)㊂5月6日复查支气管镜示声带表面坏死明显减少,气管内炎性坏死浸润消失,左上肺黏膜水肿改善(见图2ⓓ)㊂㊃412㊃ChineseJournalofNewClinicalMedicine,February2024,Volume17,Number2㊀㊀㊀ⓐ外院CT:左上肺(尖段㊁前段)空洞形成,可见环礁征(箭头所示);ⓑ本院第一次CT:左上肺空洞,伴有多发斑片状影(箭头所示);ⓒ本院第二次CT:空洞缩小,斑片影明显吸收(箭头所示)图1㊀患者胸部多次CT检查所见㊀ⓐⓑ隆突左侧及右肺下叶基底段分嵴灰白色样坏死(箭头所示);ⓒ声带及声门周围炎性破坏,表面附有白色坏死组织(箭头所示);ⓓ声带及声门黏膜白色坏死物显著减少图2㊀患者支气管镜检查所见㊀ⓐ箭头所示为菌团(HEˑ100);ⓑ可见大量粗大㊁中空㊁无分隔直角分支的毛霉菌(HEˑ400)图3㊀患者病理检查所见2㊀讨论2 1㊀毛霉菌病是一种由接合菌纲㊁毛霉目中的丝状真菌引起的侵袭性真菌病,分为鼻脑型㊁肺型㊁皮肤型㊁胃肠型㊁播散型和罕见型,鼻脑型最常见,肺型次之㊂人类毛霉菌病原体包括根霉属㊁毛霉属㊁犁头霉属㊁小克银汉霉属㊁耳霉属㊁蛙粪霉属等㊂其中根霉属最常见,约占70%㊂其传播方式为吸入孢子或孢子直接接种到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中[1⁃2]㊂毛霉菌病危险因素包括未控制的糖尿病㊁中性粒细胞减少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㊁造血干细胞移植㊁去铁胺治疗和皮质类固醇的使用等,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3]㊂本例患者患有糖尿病合并酮症,血糖控制差㊂肺毛霉菌病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多表现为咳嗽㊁咳痰㊁发热㊁胸痛㊁咯血等[1]㊂本例患者有咳嗽㊁咳痰㊁发热及咯血表现,与以往报道相似㊂肺毛霉菌病胸部CT表现为双肺散在斑片㊁实变㊁结节㊁肿块及空洞影㊁支气管壁增厚㊁管腔狭窄等,这些影像学表现可单一或混合出现,且随病程进展常出现晕征㊁反晕征㊁空气新月征㊁洞内菌球(丝)征等CT征象[4]㊂肺毛霉菌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确诊主要依据活检组织发现特征性的菌丝及病理改变和组织㊁液体培养阳性[5]㊂多数患者难以耐受有创操作,病理组织获取较难,且毛霉菌培养周期较长㊁肺泡灌洗液阳性率低,即使在涂片上看到菌丝,培养阳性率也仅有50%[6]㊂本例患者多次痰及初次肺泡灌洗液真菌培养均为阴性,最终坏死组织培养为阳性,结合特征性病理改变得以确诊㊂2 2㊀肺毛霉菌病的总病死率高达76%[2],一旦确诊应尽早治疗,包括有效的抗真菌治疗㊁控制基础疾病㊁减少或控制易感因素㊁清除感染组织[7]㊂两性霉素B是初始抗真菌的首选药物,有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制剂(amphotericinBdeoxycholate,AmBd)及脂质制剂(包括脂质复合物㊁胆固醇硫酸酯㊁脂质体)两类制剂㊂与AmBd相比,脂质制剂的肝㊁肾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8],因而有文献主张使用两性霉素B的脂质制剂作为毛霉菌病的一线治疗[9],但其费用较高,使用受限㊂AmBd抗菌作用强㊁抗菌谱广㊁价格低廉,且不少毒副反应是由不规范使用所致[10]㊂目前AmBd有静脉和局部两种给药途径,静脉给药在肺部达到的药物浓度对真菌仅具有抑菌作用[11]㊂近年来,AmBd局部用药已应用于肺毛霉菌病的治疗㊂曾璞等[12]报道显示,在10例肺毛霉病患者中,8例采用雾化吸入AmBd,5例则经支气管镜局部灌注㊂‘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2022)“建议AmBd可经气道局部给药:将AmBd5 12 5mg溶于10mL注射用水雾化吸入,对于肺部空洞者,可用AmBd10mg加入注射用水10mL支气管镜下注入,不推荐单日单次内镜操作中喷药总剂量超过15mg[9⁃10]㊂本例患者肺部空洞形成,联合应用AmBd雾化吸入及支气管镜下灌注治疗㊂艾沙康唑对毛霉菌具有较强的活性㊂一项研究显示,使用艾沙康唑治疗21例毛霉菌患者,疗效与两性霉素B相似[13]㊂对于不能耐受两性霉素B的患者,泊沙康唑被认为是二线或挽救疗法[1]㊂毛霉菌初始治㊃512㊃㊀㊀中国临床新医学㊀2024年㊀2月㊀第17卷㊀第2期疗有效,病情稳定后则采用序贯疗法,可口服泊沙康唑或艾沙康唑[5⁃6]㊂综上所述,肺毛霉菌病是一种严重的肺部机会性真菌感染,起病急,进展迅速,病死率较高,临床少见㊂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和漏诊,确诊依赖组织病理活检和微生物病原学检查㊂肺毛霉菌早期诊断困难,当抗细菌治疗或一般抗真菌治疗效果欠佳时,应尽早行组织病理活检和培养,确诊后及时进行抗真菌治疗㊂由于AmBd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多选用两性霉素B脂质制剂㊂但AmBd相对安全㊁价廉㊁疗效确切,合理应用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作为首选抗真菌药物,应结合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剂型及给药途径㊂参考文献[1]RileyTT,MuznyCA,SwiatloE,etal.Breakingthemold:areviewofmucormycosisandcurrentpharmacologicaltreatmentoptions[J].AnnPharmacother,2016,50(9):747-757.[2]PetrikkosG,SkiadaA,LortholaryO,etal.Epidemiologyandclin⁃icalmanifestationsofmucormycosis[J].ClinInfectDis,2012,54Suppl1:S23-S34.[3]AgrawalR,YeldandiA,SavasH,etal.Pulmonarymucormycosis:riskfactors,radiologicfindings,andpathologiccorrelation[J].Radi⁃ographics,2020,40(3):656-666.[4]贾㊀坤,余建群,粟㊀丽,等.肺毛霉菌病的CT影像特点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20,25(5):794-798.[5]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真菌病专业委员会,中国毛霉病专家共识工作组.中国毛霉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2)[J].中华内科杂志,2023,62(6):597-605.[6]SkiadaA,Lass⁃FloerlC,KlimkoN,etal.Challengesin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mucormycosis[J].MedMycol,2018,56(suppl_1):93-101.[7]HamilosG,SamonisG,KontoyiannisDP.Pulmonarymucormycosis[J].SeminRespirCritCareMed,2011,32(6):693-702.[8]孔旭东,王晓星,陈㊀玥,等.两性霉素B不同制剂的药学特性和临床应用[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2,20(7):7-12.[9]CornelyOA,Arikan⁃AkdagliS,DannaouiE,etal.ESCMIDandECMMjointclinicalguidelinesfor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mucormy⁃cosis2013[J].ClinMicrobiolInfect,2014,20Suppl3:5-26.[10]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编写组,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控专业委员会.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2022)[J].中华医学杂志,2023,103(16):1173-1183.[11]冯㊀靖,吴㊀波,张㊀静,等.两性霉素B经支气管镜肺部局部注入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流程[J].天津医药,2019,47(4):365-367.[12]曾㊀璞,牟向东,王莉洁,等.肺毛霉病的支气管镜表现及介入治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3,46(2):151-157.[13]MartyFM,Ostrosky⁃ZeichnerL,CornelyOA,etal.Isavuconazoletreatmentformucormycosis:asingle⁃armopen⁃labeltrialandcase⁃controlanalysis[J].LancetInfectDis,2016,16(7):828-837.[收稿日期㊀2023-06-02][本文编辑㊀韦㊀颖]本文引用格式李㊀艳,庞龙滨,高㊀薇,等.肺毛霉菌病一例[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4,17(2):214-216.㊃612㊃ChineseJournalofNewClinicalMedicine,February2024,Volume17,Number2㊀㊀。
两性霉素B静脉和雾化联合给药治疗肺曲霉病1例报告杨玉亚;叶晓芬;蔡映云【摘要】1例47岁男性患者因“肺曲霉病”住院治疗。
因抗真菌药敏试验显示耐药或用药后治疗效果欠佳及肝功能异常而先后停用卡泊芬净和伏立康唑。
换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脉滴注治疗病灶吸收缓慢,且肾功能有受损趋势。
给予联合两性霉素B(AmB)雾化吸入治疗,因出现呛咳、咽痛等局部刺激症状而停用。
临床药师认为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疗效好,安全性高,局部药物浓度维持时间长,虽然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降低吸入药物浓度可以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
建议继续联合雾化吸入两性霉素B。
临床医生采纳临床药师意见,减低雾化吸入两性霉素B的浓度,待患者耐受后再逐渐提高浓度和剂量。
联合给药2周后,咳嗽症状基本消失。
复查纤支镜示支气管腔病灶显著减少。
随访肾功能无进一步恶化。
%A 47-year-old man was hospitalized for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The use of caspofungin and voriconazole were gradually stopped because the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test indicated resistance to caspofungin, the therapeutic efifcacy was unsatisfactory and hepatic dysfunction occurred to him owing to the treatment of voriconazole. Amphotericin B (AmB) liposome was used instead by intravenous infusion. Consequently, lesions were slowly absorbed, howev er it’s likely to impair his renal function. The patient had local irritations such as bucking and pharyngalgia when aerosol AmB inhalation was coadministrated. So taking aerosol AmB inhalation was also stopped. Clinical pharmacist considers that aerosol inhalation of AmB has better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and its local concentration can be maintained for a long time. Although the incidencerate of local adverse reaction is higher, it could be avoided or relieved by reducing the inspired concentration. So clinical pharmacist advised to continue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aerosol AmB inhalation, and the clinician adopted this suggestion and gradually increased dosage of inhalation according to this patient’s tolerance. His cough almost disappeared after this dosage regimen was maintained for 2 weeks. More importantly ifberoptic bronchoscopy showed that lesions in bronchial lumen reduced signiifcantly, and no deterioration of renal function was observed during follow-up.【期刊名称】《上海医药》【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4页(P25-28)【关键词】肺曲霉病;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临床药师【作者】杨玉亚;叶晓芬;蔡映云【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药剂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老年病科上海 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191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47岁。
210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6月 第2卷第12期成5~10分钟左右的小视频,不仅便于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得到提高。
第二,学生自主学习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得到提升。
教师鼓励学生借助微课来对实验课操作内容进行预习、练习、复习,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促进。
学生在预习、练习、复习时,相互之间会进行讨论、帮助、点评等,团队协作意识及能力得到培养与提升。
5.2 从教师方面来说第一,促进教师在教学观念上的转变。
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首先需要教师对自身角色进行调整,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刻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服务者,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第二,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提升。
微课视频具有短小精炼的特点,教师在使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很难将重点、难点、考点知识全部展示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不断研究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与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教学过程进行主导,在对微课进行合理利用的同时,又能做出必要的补充,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第三,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不断发展。
开展微课教学的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以及娴熟的专业技能,还要懂得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及编排,同时还能对多媒体设备进行熟练运用。
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也是自身学习的一个过程,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以及教学整合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对教师不断的钻研业务也是一种激励,教师的教学技能也将得到不断提高。
6 结束语将微课教学模式应用于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之中,可以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微课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完善,对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的效率及质量提升都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
两性霉素b的不良反应两性霉素b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更不知道两性霉素b有什么不良反应。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两性霉素b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两性霉素b的不良反应(1)静滴过程中或静滴后数小时发生寒战、高热、严重头痛、恶心和呕吐,有时并可出现血压下降、眩晕等。
(2)几乎所有患者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尿中可出现红、白细胞、蛋白和管型,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肌酐清除率降低,也可引起肾小管性酸中毒。
定期检查发现尿素氮>20mg%或肌酐>3mg%时,应采取措施,停药或降低剂量。
(3)由于大量钾离子排出所致的低钾血症。
应高度重视,及时补钾。
(4)血液系统毒性反应,可发生正常红细胞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也偶可发生。
(5)肝毒性较为少见,由该品所致的肝细胞坏死、急性肝功能衰竭亦有发生。
(6)心血管系统反应,静滴过快时可引起心室颤动或心脏骤停。
该品所致的电解质紊乱亦可导致心律紊乱的发生。
两性霉素B刺激性大,注射部位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7)神经系统毒性,鞘内注射该品可引起严重头痛、发热、呕吐、颈项强直、下肢疼痛、尿潴留等,严重者下肢截瘫。
(8)偶有过敏性休克、皮疹等发生。
(9)尚有白细胞下降、贫血、血压下降或升高、复视、周围神经炎等反应。
可有局部刺激,重者有发热、寒战、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纳差。
该品毒性较大.可有药热,寒战或发冷,头痛,关节痛.可引起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引起肾损害,血尿,蛋白尿,血压下降,血栓性静脉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贫血.个别病例急性肝功能衰竭,焦虑,癫痫,骨髓抑制,溶血性贫血,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电解质紊乱.可引起低血钾,心律失常,高血压危象.两性霉素b的相互作用(1)肾上腺皮质激素。
此类药物除在控制两性霉素B的药物反应时可合用外,一般不推荐两者同时应用,因为由两性霉素B诱发的低钾血症有可能被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加重,如需同用时则后者宜给予最小剂量和最短疗程,并需监测患者的血钾浓度和心脏功能。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肺毛霉菌病1例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
标签:肺毛霉菌病;两性霉素B脂质体;不良反应;护理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3-0067-01
肺毛霉菌病是一种机会性系统性真菌感染性疾病,多继发于免疫力低下、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肿瘤、糖尿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等。
该病起病急骤,进展快,预后差,死亡率高达80%以上[1]。
2012年3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1例糖尿病合并肺毛霉菌感染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65岁,因咳嗽、咳痰2月余收入院。
既往有糖尿病史20年,高血压病史10余年,4年前行左肺鳞癌切除术,曾多次化疗、放疗及粒子植入。
于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20余天,痰培养出毛霉菌,为进一步治疗转入笔者所在医院。
入院查体:T 37 ℃,P 76次/min,R 23次/min,BP 124/72 mm Hg,神志清,精神差,听诊左肺呼吸音低,右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罗音,吸气相痰鸣音。
CT示:双侧肺纹理增粗紊乱,右肺见斑片影。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7×109/L,中性粒计数25.1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3.1%。
C反应蛋白133 mg/L。
空腹血糖19.2 mmol/L。
血气分析:pH值6.97,PO2 37 mm Hg,PCO2 51 mm Hg,血乳酸13.8 mmol/L。
入院诊断:肺毛霉菌病、冠心病、2型糖尿病、左肺癌术后。
入院后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强力抗感染、强心、利尿、祛痰等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床旁血滤等生命支持,但患者难以耐受两性霉素B 的不良反应,各项感染相关指标不断增高,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乳酸酸中毒难以纠正,最终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住院10 d,临床死亡。
2护理
2.1用药护理
两性霉素B脂质体见光易氧化分解,需现配现用,在配置时,先用灭菌注射用水5 ml溶解两性霉素B 25mg,然后再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
输注时输液瓶及输液管均需避光,且输液器不能带滤网,笔者使用去掉过滤网的避光延长管和避光注射器,选择微量泵控制滴速。
输注前后要用5%葡萄糖冲管道,并且要单独通道,不可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2.2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2.2.1发热刘立华等[2]研究发现在使用两性霉素B后出现高热、寒战,占总例数的80%。
本例患者在输注两性霉素B脂质体之前给予地塞米松3 mg静推,异丙嗪25 mg肌肉注射,输注中出现寒战,体温高达39.3 ℃,给予冰袋物理降温,鼓励其多饮水,症状缓解后继续使用。
2.2.2心率加快、心律失常、胸闷、气促、烦躁不安輸注当天患者突然憋喘,端坐位,心电监护示:房颤,心率160次/min左右,血压180/105 mm Hg,呼吸45次/min左右,SpO2 65%~75%。
2.2.3肾脏毒性反应两性霉素B主要在肾脏代谢,使用后大多数患者会出现轻重不等的肾功能损害。
在用药过程中,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肾功能情况,观察尿液颜色,性质及量,记录24 h出入量,监测肾功能,电解质及尿常规。
本例患者输注药物后,尿素氮(BUN)高达67.4 mmol/L,肌酐(Cr)134.6 mmol/L。
2.2.4血糖升高高血糖使乳酸生成增加同时糖化血红蛋白增高,抑制血红
蛋白对氧的释放,加重组织缺氧和酸中毒,因此要严格监测血糖。
用普通胰岛素稀释液1 U/ml静脉泵入并根据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量,监测血糖1次/h至稳定后改为1次/4 h。
2.2.5血液系统毒性反应可抑制血红细胞及血小板的生成,应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征象,定期监测血常规,凝血情况。
2.3心理护理
由于肺毛霉菌病起病急,进展快,呼吸困难明显,患者及家属难免焦虑紧张。
两性霉素B脂质体费用昂贵,更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应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经济状况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毛霉菌病发病急,进展快,预后差,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两性霉素B脂质体是毛霉菌感染首选的药物,是含有两性霉素B的双层脂质体,其胆固醇成分可增强药物的稳定性,使两性霉素B尽可能在疏水层中保留最大的含量,降低与人体细胞膜中胆固醇的结合而增强对真菌细胞麦角胆固醇的结合,从而发挥两性霉素B的最大杀伤能力[3]。
但其副反应仍较为严重,在用药过程中,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反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归茜,朱长清,陈怡.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毛霉菌肺炎1例及文献复习[J].中国新药杂志,2006,15(9):723-725.
[2]刘立华,安丽.两性霉素B治疗HIV/AR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21例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4):2732-2733.
[3]李少明.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J].中国处方药,2006,3(2):48-49.
(收稿日期:2012-05-21)(编辑:程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