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的戏剧性叙事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118.00 KB
- 文档页数:19
傲慢与偏见爱情的喜剧与社会的讽刺傲慢与偏见:爱情的喜剧与社会的讽刺在人类文化史上,爱情一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小说《傲慢与偏见》以其独特的方式,既展现了爱情的喜剧面,又通过社会的讽刺揭示了人性的弱点。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对《傲慢与偏见》进行探讨。
爱情的喜剧,在《傲慢与偏见》中,主要通过两对夫妻来展现。
第一对是伊丽莎白·班内特和弗里茨·威廉·达西。
起初,他们因为彼此对外表的“偏见”而对对方嗤之以鼻。
然而,在一系列的误会与争吵中,他们逐渐认识到了彼此的真实内心。
最终,他们克服了傲慢和偏见,相爱并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这个过程中,喜剧的元素贯穿始终:误解、戏剧性的对话、令人捧腹的场景等等,为读者带来了笑声与欢乐。
第二对是简·班内特和查尔斯·巴金。
他们之间的爱情同样也是喜剧的体现。
简是伊丽莎白的妹妹,她天真纯洁,对爱情抱有美好的憧憬。
而查尔斯是一个宠坏的富家子弟,妄自尊大。
他们的相爱过程不仅经历了一系列的曲折,还有父母的阻挠。
然而,在喜剧的气氛中,他们最终克服了困难,收获了幸福。
爱情的喜剧不仅增添了小说的趣味性,更向读者传达了积极的人生态度。
除了爱情的喜剧,小说《傲慢与偏见》也通过对社会的讽刺,揭示了人性的弱点。
作者简·奥斯汀以严肃的笔调,描绘了当时英国上层社会的种种荒谬与虚伪。
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大多受制于传统社会观念,她们的一切努力似乎只是为了追逐好婚姻。
而男性则被塑造成自大、自负的角色,他们把地位和财富看得比一切都重要。
通过对社会人物的夸张描写,作者不遗余力地讽刺了当时的社会弊端。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社会讽刺人物是达西先生和威克姆·德·伯格。
达西先生是一位极富有、自负的绅士,他出于傲慢的自尊心,一度否定了班内特家的地位和品格。
然而,最后他的爱情和伊丽莎白的坚持却打破了他的傲慢,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而威克姆·德·伯格则是另一个反面教材,他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军官,见风使舵,为了金钱而追求班内特家的姐妹们。
傲慢与偏见写作风格与特点
1. 《傲慢与偏见》的写作风格那叫一个细腻啊!就像用放大镜在观察生活,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比如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从最初的反感一点点展现,多真实啊!
2. 它的语言诙谐有趣,简直就是文字的喜剧表演!像班纳特太太的那些话,可笑又亲切,让人忍俊不禁。
3. 人物塑造得极其鲜活,各个都像是活在我们身边的人。
达西那高高在上的傲慢样,不就是身边那些自命不凡的家伙吗?
4. 书中的情感描写好细腻呀!伊丽莎白和达西感情的微妙变化,那真是抓人心弦,就像看着花慢慢绽放一样。
比如他们在舞会上的互动,多有意思啊!
5. 《傲慢与偏见》的情节发展不紧不慢,就像漫步在乡间小道,自然而然。
像伊丽莎白逐步了解达西的过程,多顺其自然呀!
6. 它的讽刺手法太绝了!把那些虚伪的人和事都揭露得淋漓尽致。
就像夏洛特为了财产嫁给柯林斯,多讽刺啊!
7. 文字中蕴含的智慧就像宝藏一样等你挖掘。
达西对爱情的领悟,不就是人生的一种启示吗?
8. 对社会风貌的展现全面又生动,仿佛让我们回到了那个时代。
那些舞会、聚会的场景,多热闹啊!
9. 总之,《傲慢与偏见》真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杰作,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欣赏!。
《傲慢与偏见》中的戏剧性特色分析张月【摘要】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深受全世界读者的认可和喜爱。
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这部小说体现出的伟大、绝妙的戏剧力量。
基于此,从人物塑造、叙事角度、情节结构和舞台场景四个方面着手,较为全面深入地分析《傲慢与偏见》所具有的戏剧性特色,以期帮助读者进一步体会奥斯丁在其作品中体现出的伟大、绝妙的戏剧力量。
【期刊名称】《林区教学》【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2页(P27-28)【关键词】《傲慢与偏见》;戏剧性特色;分析【作者】张月【作者单位】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绥化 152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小说《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该小说的写作素材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通过对于青年男女婚姻问题进行细致描写,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英国乡镇在18 世纪末19 世纪初的闭塞、保守的生活,以及当时的世态与人情。
简·奥斯丁因为长期地生活在封建保守势力居于统治地位的农村,致使其生活圈子非常狭窄,其小说选取写作素材的范围也比较小。
因此,在她的作品中,故事发生的背景往往是只有几个大户人家的乡镇。
但这毕竟是她非常熟悉的生活圈子,所以都能进行细致精确的描写和叙述,后人经常把她的作品评价为“三寸牙雕”,这足以形象地说明奥斯丁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
奥斯丁的作品除了细致精确之外,还具有伟大、绝妙的戏剧力量。
基于此,以小说《傲慢与偏见》为例,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论述简·奥斯丁作品的戏剧性特色。
一、从人物塑造方面体现出的戏剧性特色在人物塑造方面,小说《傲慢与偏见》体现出的戏剧性特色,主要是由于作者塑造了若干非常具有个性特点的人物。
在小说中,作者并不注重进行大段大段的描写铺张,也不会在文中穿插关于作者自己的看法或者观点的议论,不是通过作者的语言来告诉读者作品中人物是怎么样的,而是在读者面前把人物完整地呈现出来,让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自我表演,这就像导演在戏剧舞台上把人物推出来一样,在观众的面前,让剧中的人物进行表演。
傲慢与偏见的爱情喜剧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无疑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作为一部爱情喜剧,它不仅描绘了两位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和人性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喜剧元素,探讨其魅力所在。
首先,傲慢和偏见在小说中是不可忽视的主题。
女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和男主角达西·彭伯利都具备一定的傲慢和偏见,但他们在相互了解和接触的过程中逐渐改变,最终达到和解并相爱。
这两个人物形成鲜明对比,他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为故事带来了许多喜剧效果。
其次,傲慢与偏见的主题也延伸到其他角色和社会环境中。
作为一个家族,班纳特家庭因为经济条件相对较差,被一些人看不起,这种偏见常常成为故事中的笑料。
而达西家族则因为富有和地位的高贵而被视为傲慢的象征,这种傲慢也常常引发一系列的误会和矛盾。
通过这些描写,作者简·奥斯汀将爱情喜剧与社会现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另一方面,小说中的爱情喜剧元素还表现在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上。
作者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安排,让众多角色在不同场合相遇,产生种种误解和爆笑情节。
比如,在舞会上,达西因为不愿意与伊丽莎白跳舞而被认为是傲慢的表现,而伊丽莎白则对他产生了偏见。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他们的观念逐渐改变,从而为故事带来了戏剧性的转折。
这种喜剧元素的运用使整个故事更加有趣,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欢乐的阅读体验。
除了喜剧元素,傲慢与偏见的爱情喜剧还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
在小说中,班纳特家的五个姊妹各有不同的性格特点,通过她们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个体之间的差异。
另外,作者对那些追求权势和嫉妒心强的人物也进行了描写,以此凸显了人性中的丑恶面。
这种对人性的揭示,使得小说更加深入人心,让读者对自身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总之,《傲慢与偏见》以其精湛的描写和幽默的语言,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
它不仅是一部经典的爱情喜剧,更是一部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通过对傲慢与偏见这一主题的探索,小说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引发了读者对自身的反思。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的社会风俗喜剧简介《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于1813年出版的一部经典小说。
这部小说通过描绘英格兰乡村和上层社会之间的冲突,讽刺了当时社会中的傲慢态度和偏见观念。
它被广泛认为是奥斯汀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小说之一。
内容概述《傲慢与偏见》以贝能特家的五个女儿为主要视角,主要叙述了伊丽莎白·本内特对达西先生产生厌恶和误解,最终两人经历种种磨难找到真爱的故事。
小说通过幽默而尖锐地揭示了19世纪英国社会中阶级、性别、财富等问题,以及自由选择配偶权的局限。
社会风俗的描写《傲慢与偏见》展示了当时英格兰上层社会独特而复杂的礼仪与习俗。
小说中,舞会、社交活动和家庭聚会是展现社会等级和交际能力的重要场合。
奥斯汀通过对角色言谈举止的描写,展示了人们在面对婚姻、家庭、社交圈等问题上所持有的观念和态度。
傲慢与偏见的主题傲慢和偏见是该小说的核心主题之一。
作者成功地刻画出了许多具有自负、狭隘观念以及贬低他人的角色,如达西先生和卢卡斯夫人。
通过这些角色,奥斯汀呈现了社会中充满偏见与歧视的现象,并希望读者能意识到这种行为对个人幸福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大结局小说最后,《傲慢与偏见》以一个幸福而甜蜜的结局告终。
伊丽莎白认识到自己对达西先生产生了错误的看法,并接受了他真正的品格。
两人最终解开误解,相互倾心并得到彼此父母的祝福。
同时,在其他副线情节中,其他角色也得到了自己的喜悦和幸福,呈现了多个美好的结局。
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傲慢与偏见》作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对当代社会仍然有深远影响。
小说中揭示的婚姻、阶级和性别问题仍然存在于现代世界,这让读者反思自身是否受到了类似的偏见和歧视。
同时,《傲慢与偏见》也成为了女性文学的重要里程碑,奥斯汀塑造的独立、聪明且意志坚定的女性形象仍然被人们推崇和追捧。
总之,《傲慢与偏见》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幽默的小说,通过对19世纪英国上层社会习俗的刻画,揭示了人性中蕴含的缺陷以及对待他人时应保持公正与谦虚。
《傲慢与偏见》:从小说到电影的叙事策略《傲慢与偏见》:从小说到电影的叙事策略导语《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经典小说之一,在出版后受到广泛赞誉。
这部小说被多次改编成电影,不同版本的电影使用了不同的叙事策略。
本文将从小说到电影的叙事脉络,分析《傲慢与偏见》适应电影语言的方法和改编带来的变化。
一、小说的独特叙事方式《傲慢与偏见》以第三人称叙事,通过作者的眼睛展现人物情节和观点。
简·奥斯汀利用描写和对话将故事推进,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呈现了社会阶层和女性处境的深层次探讨。
此外,小说的叙事突出了伊丽莎白·班内特的视角,读者透过她的眼睛来观察社会风貌和众多婚姻。
二、传统电影改编的叙事方式1. 平行叙事传统电影改编常使用平行叙事的方式来呈现多线索剧情,让观众更容易理解。
这种方式在《傲慢与偏见》的电影改编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观众可同时了解到家庭生活和众多婚姻觅偶的情景,加深了对人物关系的理解。
2. 视觉化叙事电影通过镜头语言和视觉效果将小说里的画面转化成具体的影像,带来影像奏效的感受。
在《傲慢与偏见》的电影改编中,片中出现了许多场景和符号,如大庄园的奢华宴会、角色的着装和道具等,这些都通过视觉化叙事方式来展示人物的身份和社会背景。
3. 通过演技展示人物特点电影改编将小说中的人物通过演员的演技进行表演,以展示人物特点。
例如,饰演伊丽莎白·班内特的女演员在表情和动作中传达了她的独立与机智,而男主人公达西则通过举止和神态展现了他的傲慢。
演员的演技成为叙事的一部分,让观众更加投入故事。
三、新兴电影叙事方式的实验1. 非线性叙事现代电影改编越来越注重对叙事结构的改造与实验。
有些电影改编《傲慢与偏见》挑战传统的线性叙事,尝试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将故事元素按照时间顺序打乱,以增加观众的思考深度和情绪的激发。
2. 多角度浮现一些电影改编《傲慢与偏见》采用了多角度叙事的方法,通过切换不同人物视角来呈现故事情节。
珍奥斯汀的文笔傲慢与偏见的叙事技巧珍·奥斯汀的文笔:傲慢与偏见的叙事技巧珍·奥斯汀是英国文学史上备受赞誉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小说作品以细腻的描写、深刻的人物塑造和精湛的叙事技巧而闻名。
其中,她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傲慢与偏见》被广大读者誉为经典,这部小说不仅展现了奥斯汀对于社会阶层、人际关系的洞察力,同时也体现了她独特的叙事手法。
本文将重点探讨珍·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文笔傲慢与叙事技巧。
一、细致入微的描写方式珍·奥斯汀以她无可辩驳的文笔,以及她对细节的敏锐观察力,展现了独特的描写技巧。
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通过多维度的描写来呈现人物形象,使读者对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深入了解。
她将细腻的情感、微妙的表情和行为细节融入到描写中,使读者仿佛亲临其境。
例如,在小说中,奥斯汀对于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的描写是非常典型的。
她通过笔画勾勒出伊丽莎白的聪明、机智和独立思考的品质,同时又通过细腻的描写揭示了她内心的柔软和渴望被爱的一面。
这种描写方式不仅使读者对伊丽莎白的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读者产生与她产生共鸣的情感。
二、独特的叙事视角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采用了独特的第三人称叙事视角,通过这种视角,她将故事展示给读者,同时又以自己独到的方式对人物进行评判。
她既是故事的旁观者,又是参与者,通过对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点评,展现了她的文笔之傲慢。
这种叙事视角使得小说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故事节奏更为流畅。
同时,奥斯汀通过她的观察和评判,向读者透露了一些人物的真实性格,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故事中的各个角色。
三、对话的巧妙运用在《傲慢与偏见》中,珍·奥斯汀以她独特的文笔,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人物之间的紧张关系、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她巧妙地运用对话来推进剧情,展示人物的思考过程和内心世界,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
对话在小说中不仅仅是文字的交流,更是人物之间的较量和心理的碰撞,通过对话,奥斯汀展示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他们之间不同的价值观和见解。
从小说的叙事性评析5傲慢与偏见6张华伟/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0,其定义表明叙事性是小说艺术的历时性文体特征,也是小说艺术审美活动的特殊媒介。
小说的叙事性特点,即叙事三要素:人物、环境和情节决定了小说艺术的审美活动必须凭借/叙事0去/还原0生活本来面貌、塑造人物、体现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
5傲慢与偏见6作为一部18世纪写实性小说,刻画的是当时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生活面貌,尤其展现了女性人物的生活、爱情、婚姻和命运。
奥斯汀对情节和场面的细致推敲、对人物惟妙惟肖的刻画以及独具匠心的情节安排使得这部小说展现了不朽的艺术魅力。
而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也进一步展现了其超越时空的审美价值。
一、空间场景的精巧设计法国学者让#伊夫#塔迪埃认为:/小说既是空间结构也是时间结构0。
此话恰当地诠释了时间与空间不可分割、相互依赖的关系。
许多学者也就此分别阐述了各自见解。
如西摩#查特曼提出了/故事空间0(story-space)与/话语空间0 (discourse-space)的概念;5第二位的幻觉:小说与空间艺术6的作者凯斯特纳指出,小说是时间第一性、空间第二性的艺术,强调了小说中的场景、人物塑造和布局与空间艺术中图像空间、雕塑空间以及建筑空间的对位关系,为读者有效地解读现代小说文本、探询文本意义提供了形象化的感知空间和思维空间;鲁思#罗侬在5小说中的空间6(1986)中提出了表示空间结构的/框架0(f ra me)概念,即小说中人物、物体存在和事件发生的实际或潜在的环境。
加布里尔#佐伦在5走向叙事空间理论6(1984)中指出:/总体空间是一种连接不同本体区域的无人之境。
它不仅是文本中重塑世界的直接延续,也是读者真实世界、外部参照体系、叙述行为本身和更多其他领域的延续。
0文中则通过对人物活动的场景的分析认为,作为一部写实小说,5傲慢与偏见6为读者展现的有限的空间/场景0真实地还原了18世纪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生活面貌,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时间与空间和谐相融的生活画面。
傲慢与偏见爱情的喜剧与悲剧《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小说以19世纪英国上层社会为背景,展现了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与达西先生之间的爱情经历。
在小说中,奥斯汀以巧妙的手法将喜剧与悲剧元素相结合,使得爱情的发展既充满了欢乐,又伴随着剧烈的波折,体现了作者对社会规范和爱情观的思考与批判。
首先,小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其中融入的喜剧元素。
整个故事以轻松诙谐的语调展开,每个场景中都存在着滑稽可笑的情节。
例如,当伊丽莎白第一次与达西先生接触时,她对他的傲慢态度感到愤懑,尖刻地批评了他,而达西则以一边冷峻的表情对她产生了误解,认为她是一个没有修养的女孩。
这些情节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荒诞又有趣的世界,让人捧腹大笑。
此外,班纳特家族的成员也是喜剧元素的重要来源。
各式各样的人物特点和行为方式展示着一幅个性鲜明的画卷,逗乐了读者。
这些喜剧元素的加入使得小说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增添了欢乐的氛围。
然而,小说中的爱情也伴随着一些悲剧的色彩。
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发展经历了多番曲折。
起初,渐渐发展情愫的伊丽莎白被达西先生的傲慢态度和冷漠所打动,拒绝了他的求婚。
而后,当她得知达西先生的真心时,自己已经另有心上人。
就在伊丽莎白得以嫁给自己钟情的人时,她才发现这个随和宽厚的男子是个道貌岸然的花花公子。
这使得伊丽莎白对自己之前的决定感到困惑和痛苦。
另外,当达西了解到自己傲慢的态度导致伊丽莎白对他的厌恶时,他内心的痛苦也浮出水面。
这些情节的发展使得故事中的爱情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性,给人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冲击。
《傲慢与偏见》中爱情的喜剧与悲剧相互交织,充分展现了婚姻市场和社会规范对个体幸福的影响。
通过描绘不同的婚姻观和爱情观,作者对当时社会中流行的强制婚姻观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作为一位旁观者,奥斯汀以嘲讽的笔法揭示了人们因为地位、财富而选择配偶的愚昧行为,呼吁人们应该更加关注对方的内在品质和真实感受。
摘要: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被列入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
小说笔调轻松诙谐、幽默嘲讽,洋溢着一种轻喜剧风格。
这种风格突出表现在小说情节和人物塑造等方面。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轻喜剧风格;幽默;嘲讽论及女作家简·奥斯丁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著名批评家艾德蒙·威尔逊曾经指出:最近一百多年以来,“英国文学曾发生过几次趣味的革命。
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望,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丁经久不衰”[1]。
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被英国小说家毛姆列入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
为何奥斯丁与她的小说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笔者认为原因在于奥斯丁开创了描写日常生活的小说,并且她的小说笔调轻松诙谐、幽默嘲讽,富有喜剧色彩,语言机智风趣,格调清新高雅,开一代文学新风。
评论家往往把奥斯丁的小说称为喜剧小说或风尚喜剧。
所谓“喜剧是对于一个可笑、有缺点、有相当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借以引起快感与笑来宣泄这些情感。
喜剧来自笑”[2],笑有各式各样的笑。
在《傲慢与偏见》中,由于事件本身波澜不大,缺乏逗人大笑的力量;但由于作者对生活观察入微,选择的事件独特,人物性格鲜明,令人发出会心的微笑,在平淡中体会它的幽默,领略它的妙趣,因此可以说,在《傲慢与偏见》中洋溢的是一种轻喜剧风格。
本篇将以这种轻喜剧风格为主线,探讨它在小说情节和人物塑造两方面的渗透。
《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的基本情节非常简单:班纳特太太有一个愿望,就是把她待字闺中的五位千金小姐都嫁给有钱人。
故事从班纳特太太处心积虑要嫁出女儿开始,以三个女儿的成功出嫁而告终。
故事的展开始终围绕着小说开篇的第一句话,一条由班纳特太太总结出来的规律,“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其字面下隐藏的“真理”的微妙含义是:“凡是没有财产的单身女子都想嫁一个丈夫,尤其是有钱的丈夫”。
《傲慢与偏见》中的戏剧性特色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傲慢与偏见》中的戏剧性特色论文论文摘要:本文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舞台场景、叙事角度四个方面对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剖析该作品神奇的戏剧性特色。
论文关键词:小说《傲慢与偏见》戏剧性特色四个方面小说《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简·奥斯丁(JaneAusten)的代表作。
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通过对婚姻问题的描写,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奥斯丁因为长期居住在封建保守势力较强的农村,生活圈子十分狭窄,所以她的小说的取材范围较小,她常把故事的背景放在有三四家大户的乡镇上。
但在她熟悉的范围之内,她写得非常精确细致,后人常以她自称其作品为“三寸牙雕”来评价她的作品,可见其观察之敏锐,笔触之细腻。
我认为除了其作品的细致之外,奥斯丁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她的绝妙的戏剧力量。
本文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来分析该作品的戏剧性特色。
1.情节结构《傲慢与偏见》的故事讲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某乡镇上某乡绅家的几个女儿的恋爱和结婚。
主线是二女儿伊丽莎白因少年绅士达西的傲慢,对他产生很深的偏见,后来又消除了偏见,和他相爱,成为眷属。
小说以伊丽莎白的行动为叙述中心来展开情节,与此成网状的辅助情节线形成平行对照:吉英与彬格莱的相爱与结婚,柯林斯的求婚与夏绿蒂的联姻,伊丽莎白与韦翰的那段短暂的感情纠葛,以及韦翰与丽迪雅的私奔及至最终结合,甚至班纳特先生与太太的婚姻状况都无不与主要情节发生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或以自身的单薄、苍白丰富反衬了“达伊”主线,或以内在的联系催化了“达伊”主线的进展。
这些“插曲”都处在相对固定的空间中的直线时间延伸过程中的某一点。
而主要情节的纵向发展无疑也是小说戏剧特征的一个方面。
所以《傲慢与偏见》也像戏剧那样,有一个严密的布局,既没有不必要的人物,又没有不必要的情节,整个故事的发展都是环环相扣的。
《傲慢与偏见》中叙事视角的女性特征叙事视角有时也称为叙事视点,即叙事人是站在何种角度、以什么方式来叙事的着眼点。
按美国文论家艾伯拉姆斯的定义,叙事视点是指“叙述故事的方法――作者所采用的表现方式或观点,读者由此得知构成一部虚构小说的叙述里的人物、行动、情景和事件”。
在女性文学写作的历史上,奥斯丁为建立一种女性写作传统,作出了开拓性的努力。
她的小说《傲慢与偏见》通过建构一个全知视角下具有一定限制性的叙述格局,完成了对男权社会中文学经典模式的超越。
这不仅意味着对传统男性叙述方式的颠覆,还隐含着批判既存意识形态的意义――解构男权中心主义,张扬女性意识。
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为依托,分析奥斯丁小说中叙事视角的女性特征。
一、传统的全知叙事视角类型全知叙事是读者十分熟悉的一种传统叙述方式,它的特点是“上帝”般的全知叙述者可从任何角度、任何时空来叙事,既可以高高在上俯瞰全貌,又可以同时对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明察秋毫。
《傲慢与偏见》前十章明显呈现为“全知”的叙事视角,叙述者大于人物,叙事者似乎赋予了一双上帝般的“眼睛”,因而这种视角可以居高临下而又从容地讲述故事,臧否人物,自由自在地全方位支配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甚至有能力使小说内容变得通体透明而一览无余。
叙事者通过遣词造句所表达出的语气、立场、态度以及其产生的审美效果或对于加强主题意义对作品产生很大影响。
如《傲慢与偏见》的开篇第一句话宣称:“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不难看出,这里所谓的“真理”绝不是真理,而是庸俗的世俗偏见。
尽管叙事者用了“举世公认”这样的词语,但叙事者并未将自己人物化,而是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
读者很快发现这是叙事者对那些以嫁女儿为生活目的的狭隘、庸俗人物的一种嘲弄,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很快了解此书的婚姻主题和反讽的写作手法。
小说前十章中,叙事者全方位观照着事件和人物,以一种自信冷静的态度将主人公伊丽莎白和达西引入我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