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7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那段历史,感受圆明园毁灭带来的悲痛。
咱们先来回忆一下圆明园曾经有多么美。
它有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还有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景观,比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
想象一下,在那风景如画的地方,微风吹过,湖水泛起层层波纹,是不是特别美?可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园林却被侵略者给毁灭了。
他们闯进圆明园,大肆抢夺里面的珍宝。
能拿走的统统拿走,拿不走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侵略者还放火烧了圆明园。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咱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那熊熊大火,那滚滚浓烟,多让人心痛啊!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更要努力学习,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强大,不让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同学们,上节课咱们看到了圆明园曾经的壮丽辉煌,今天咱们接着来讲它的故事。
你们知道圆明园里的奇珍异宝有多少吗?据说,里面有无数的金银珠宝、名人书画、珍贵文物。
比如说,有精美的青花瓷,那上面的图案可漂亮啦,就像真的一样;还有用金子做的佛像,闪闪发光,可壮观了。
但是,可恶的侵略者来了,他们就像强盗一样,把能带走的宝贝都抢走了。
有个小朋友曾经问我,老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坏呀?因为他们贪婪、无耻,想要霸占我们的好东西。
他们抢完了还不算,还放火烧了圆明园。
大火烧啊烧,把那么美的建筑都烧成了灰烬。
同学们,咱们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要让自己变得强大,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小朋友们,咱们又见面啦!上节课咱们一起领略了圆明园的美,这节课咱们来看看它的遭遇。
圆明园里有好多好玩的地方,像买卖街,走在那里就像真的在逛街一样。
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笔下的景色建造的地方,充满了诗意。
可是,坏家伙们来了,他们把圆明园里的宝贝抢得一干二净。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课前导入本课时的课前导入主要有两个方面:1.让学生回想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圆明园在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2.通过一个小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规模和建筑特点。
二、新课讲授本课时的重点内容是圆明园的毁灭,主要讲授以下几个方面:1. 外部因素导致的毁灭•了解英法联军入侵中国的历史背景,以及入侵者的实力和行动计划。
•掌握英国士兵和法国士兵的攻击方式和手段。
•理解清政府态度消极对待英法联军的原因。
2. 内部因素导致的毁灭•了解清朝内部的政治和经济状况,以及圆明园在清政府的地位。
•探讨内部权力斗争和官场腐败导致防御不力和出卖国家利益的现象。
3. 毁灭后的影响和反应•了解清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圆明园毁灭的反应和态度。
•探讨毁灭对中外关系、文化遗产和历史走向的影响。
三、课堂讨论在课堂讲授后,开展课堂讨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圆明园毁灭是否是历史的必然结果?2.若使时间倒流,能否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圆明园的毁灭?3.圆明园毁灭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是什么?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历史问题,并促进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课后作业本课时的课后作业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以下问题:•圆明园毁灭是否彻底?•为什么圆明园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巨大损失?•圆明园毁灭对中国的文化和民族自信心产生了哪些影响?2.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在城市的文化遗产,发布一篇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调研报告。
通过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五、总结通过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圆明园的毁灭原因和历史背景,了解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对毁灭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同时,课堂讨论和作业设计等形式,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理解圆明园的重要性和毁灭的原因。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审视历史事件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让他们了解国家历史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放映图片,让学生预习本课。
2.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圆明园的建筑和文物,简单介绍圆明园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重要性。
3. 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注意读懂文章。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文章的关键内容,比如圆明园的历史意义和毁灭的原因。
5. 读懂课文•学生和教师讨论文章的重点内容,重新理解课文。
6. 写作•让学生根据课文,以“我眼中的圆明园”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圆明园的理解和感悟。
7. 口头报告•让学生在课堂上口头报告自己写的文章,分享自己对圆明园的理解。
8. 思辨•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他们是当时的大臣或皇帝,会怎样保护圆明园?9.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理清课文的主旨和重点,对课文进行归纳,明确学习收获。
三、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的原因。
•学生能够理解圆明园的重要性和国家历史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隐含意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视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文章的隐含意思,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视历史事件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口头报告和写作,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拓展•考虑增加一些圆明园文物的展示,或选取一些历史观点与学生讨论。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深刻体会圆明园毁灭的历史意义。
2.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历史意义,学习表达手法,激发爱国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历史意义和运用表达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圆明园毁灭的历史意义。
(2)提问学生对圆明园毁灭的感受。
2.精读课文
(1)深入分析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和影响。
(2)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如对比、描写等。
3.写作练习
(1)让学生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进行写作。
(2)分享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4.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圆明园的纪录片。
(2)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教学反思:复习导入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但在写作练习中,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需要更多的指导。
拓展延伸部分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圆明园的消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9篇〕《圆明园的消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9篇〕《圆明园的消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消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才能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初步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才能。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是谁让这座出名世界的宏伟建筑毁于一旦。
2、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
教学准备:1、课前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
2、准备好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1、课前,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把学生引进激昂悲愤的情绪中。
2、看着圆明园被烈火燃烧的场面,听着圆明园的建筑倾倒的声音,你想说些什么?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对圆明园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还记得那三句话吗?〔出示三句话,朗读句子。
〕4、今天的学习,你想问什么或想知道什么?〔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瑰宝精华下加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你懂吗?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精华:最重要、最好的局部。
〕〔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3〕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消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4〕是谁消灭了圆明园?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通过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结合资料、想象画面等方法,自学课文,有困难,前后左右可以商量商量。
2、学生自学、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一〕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1、布局精妙。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众星拱月。
〔1〕引读,边读边加点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许多小园、众星拱月。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3、领悟本文的写作特点;4、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再现圆明园当初的辉煌景观,了解它毁灭的经过,从而激发爱国热情。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2、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
四、教具准备Ppt课件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准备好纸笔,我们要准备听写,要求书写准确,规范,力求美观。
请对照大屏更正错误的。
(课件出示)宏伟灰烬玲珑剔透蓬莱瑶台3、来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目标)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研读描写圆明园辉煌和毁灭经过的语句,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
3、领悟反衬的写作方法。
4、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昔日的圆明园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学生分说)(三、)自主探究品词句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圆明园,昔日的圆明园中有什么?以至于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出示自学提示)1、学生自学,标画;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3、组织学生在全班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朗读,预设如下:句子一: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课件出示这个句子)师:这些什么景观有什么特点?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师:这么有特点的建筑却在1860年的大火中毁灭了,所以说请同学们齐读(出示第一自然段)接着汇报,预设句子二、(园中有许多景物——还有西洋景观)师:园中景物聚各地名胜、民族建筑、西洋景观等于一园的“万园之园”,所以说(出示第一自然段)句子三略。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优秀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篇一《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的课文。
用对比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13个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三、教学准备:1、利用计算机教室,网上查询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交流网上搜集的资料;理清写作思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出并解决部分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自读自悟法;合作讨论法;感情朗读法。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二、介绍、交流网上搜寻的资料。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部分资料。
三、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1、找出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结合课文理解字词。
2、默读课文,说一说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把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找出来。
3、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找出疑难问题,小组提出来。
四、检查自学情况,个人汇报与小组汇报相结合。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自主、合作学习课文,探究写法,练习从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讨论法;感情朗读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揭示课题。
2、出示课件:圆明园平面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圆明园有了初步了解,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3、浏览课文,提出你不理解的问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4课,主要讲述了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及其在1860年英法联军火灾中的毁灭。
本课文字简洁、插图丰富,旨在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感受其艺术价值,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圆明园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和艺术价值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认识其在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的地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圆明园的文化价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认识其在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2.难点:感受圆明园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感受圆明园文化价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素材:收集与圆明园相关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其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照旺台小学张文娟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读促悟,加深理解。
3、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4、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谈话导入:二、精读“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课文2-4自然段)(一)整体把握课文2-4节师: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生快速浏览后,全班交流)1、在课文2-4节里,有一个过渡句清楚地告诉了我们作者是从两方面来介绍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这一部分,用“﹏”线把这个过渡句画下来,并和同桌交流。
2、交流汇报:课件出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指读(板书小结:建筑宏伟、珍贵文物)(二)探究课文第2自然段1、自由地读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2、圆明园这么大,布局也很有特色。
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从课本上找个词语来说说它布局上的特点。
(1)从字面上来理解,什么叫众星拱月?(2)再读课文,想一想,这里的“月”指的是什么?“星”指的是什么?这里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3)那“众星拱月”的景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圆明园整体示意图)4、这种布局多独特呀!谁再来读读这段话,把这种独特的美读出来。
(三)探究课文第3自然段1、谁能美美的读第3自然段,看看圆明园有哪些建筑?2、开火车说说介绍了那些建筑。
3、师:老师根据这一段内容将园内建筑进行分类圆明园中的建筑风格各异:有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
圆明园中有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建筑,如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如何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读文、感悟、想象,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如何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节选《火烧圆明园》录像圆明园资料图片)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奠定基调。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二十一课,感知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的段落结构。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圆满无缺的圆,光明普照的明,万园之园的园。
圆满无缺的圆明园,光明普照的圆明园,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然而,它却毁灭了。
注意“毁”字的笔顺。
(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齐读课题。
2、现在同学们回顾一下,难道课文仅仅如题目所写,只写了圆明园的毁灭吗?还写了什么?(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就像这喜庆的红色一样,美轮美奂,令人骄傲,令人自豪。
今天我们将一同领略它昔日的风采。
现在请同学们再联系全文回顾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时是从哪三方面来写的?二、领略辉煌,直面毁灭,激荡情感。
过渡: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尘封的历史,走进《圆明园的毁灭》。
1、呼应首尾,激发情感。
①齐读课文第一段。
读着这样的文字,你的心情怎样?(愤怒、痛恨、痛惜)在这段文字中哪个词深深地叩击着你的心?(不可估量)可以换哪些词?(无法计算、不可计数等)。
学生析词比较。
所有的词又怎能抵得过“不可估量”这一词的分量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齐读第一段。
读出它在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损失之巨大。
②我们再来看一看,圆明园毁灭以后,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又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2013年10月28日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如何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读文、感悟、想象,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如何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节选《火烧圆明园》录像圆明园资料图片)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奠定基调。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二十一课,感知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的段落结构。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圆满无缺的圆,光明普照的明,万园之园的园。
圆满无缺的圆明园,光明普照的圆明园,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然而,它却毁灭了。
注意“毁”字的笔顺。
(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齐读课题。
2、现在同学们回顾一下,难道课文仅仅如题目所写,只写了圆明园的毁灭吗?还写了什么?(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就像这喜庆的红色一样,美轮美奂,令人骄傲,令人自豪。
今天我们将一同领略它昔日的风采。
现在请同学们再联系全文回顾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时是从哪三方面来写的?
二、领略辉煌,直面毁灭,激荡情感。
过渡: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尘封的历史,走进《圆明园的毁灭》。
1、呼应首尾,激发情感。
①齐读课文第一段。
读着这样的文字,你的心情怎样?(愤怒、痛恨、痛惜)在这段文字中哪个词深深地叩击着你的心?(不可估量)可以换哪些词?(无法计算、不可计数等)。
学生析词比较。
所有的词又怎能抵得过“不可估量”这一词的分量呢?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齐读第一段。
读出它在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损失之巨大。
②我们再来看一看,圆明园毁灭以后,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又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师生齐读: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带着你的愤怒,带着你的憎恨,带着你的痛心,全体女生齐读第
一段,全体男生齐读最后一句。
从同学们凝重的表情,我读出了你们内心的痛苦。
2、再现辉煌,深化情感。
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人间天堂;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人间奇迹。
这个被喻为人间天堂,人间奇迹的就是我国清代皇家园林,就是举世著名的——圆明园。
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昔日又是怎样的一番容颜?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二到四自然段,看看从中你知道了什么?生自主学习,师巡视
通过朗读,你从中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呢?让我们在交流中分享。
①精巧布局:
布局特点用哪个词概括?(众星拱月)众星拱月什么意思?“星”具体指什么?“月”具体指什么?
圆明园先后经在乾隆九年初步建成,后来又经清朝的五代皇帝,长达一百五十年的不断地修缮,不断地扩建,才成就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才形成了众星拱月的布局特点。
②宏伟建筑:
圆明园内有些什么样的建筑景观?课文一共用了几个有?师引读,圆明园有……也有……有……也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然后学生再齐读。
假如要写尽圆明园所有的景观还要多少个有?引导学生从“……、民族建筑、西洋景观、饱览中外名胜”等体会圆明园的美丽和伟大。
圆明园可谓是中西合璧,融天下的美景于一园。
难怪法国大作家雨果曾经这样说过,“有一座我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建筑,有一种恍若月光的建筑,这就是清代皇家园林—-(师生)圆明园”。
漫步这样的园内,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指名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读出如醉如痴、如梦如幻、如入仙境、无比自豪的感受---
③珍贵文物:
圆明园为什么被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划出过渡句,体会总分总的构段方式。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二——四自然段,其他同学配乐欣赏圆明园精巧布局、宏伟建筑、珍贵文物。
放课件。
学生叹为观止,用一句话概括,圆明园真不愧为——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真不愧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圆明园真不愧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直面毁灭,激荡情感。
然而,有一天,来了两个强盗,一个英吉利,一个法兰西。
这两个强盗侵入北京,闯进了圆明园,犯下了滔天罪行。
现在,就让我们亲眼去目睹,这些强盗们的罪恶行径。
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录像。
火,无情的火,充满罪恶的火,疯狂地肆虐了三天三夜,把一切的一切都葬送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没有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没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没有了;无数能工巧匠的智慧与血汗的结晶没有了……(相机擦去板书上对应的文字)
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愤怒、憎恨、惋惜。
)带着这样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情,齐读最后一段。
所以作者开篇无比痛苦地写到,引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所以作者在开篇如此愤怒地痛惜道,引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领悟写法,升华情感。
1、走出了尘封的历史,来到了圆明园遗址。
听,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哭诉着一个古老的故事,看,残留的断壁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面对残垣断壁,面对这根根孤零零的石柱,同学们,拿起笔来,倾诉你内心的声音。
(配以悲凉的音乐)指名读
2、是谁导致了这样一个历史悲剧?是昏庸的清政府啊!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一个泱泱大国却连一个圆明园都保不住啊!当时,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神州大地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民不聊生,满目疮痍。
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一历史的教训。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3、同学们,让我们再把目光聚焦到题目上,这鲜红的、漂亮的
红色,已化作了滴滴的血泪。
圆明园在哭泣,圆明园在控诉,圆明园在昭示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昭示着你们——未来的希望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同学们,课文写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要用大量篇幅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更加激发我们的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
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段血泪史,以天下为己任,为中华之富强而读书,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读书,我们要把这八个字紧紧地握在手心,牢牢地记在心中,融入我们的血液,化作我们前进的动力。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板书设计:
第一板书:第二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毁灭
独特布局宏伟建筑珍贵文物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