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药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4
中药白芍分类标准中药白芍。
中药白芍,又称为白芍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它是由白芍植物的根部制成,主要产自我国的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
白芍在中医药理论中被归类为“补血活血”药物,具有调理气血、养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下面将从中药白芍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性味归经。
白芍的性味为苦、辛、微寒,归肝、脾经。
在中医药理论中,苦味具有清热泻火、干湿燥湿的作用,辛味具有宣散风寒、行气止痛的作用,微寒则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白芍的性味特点使其具有活血调经、养血安神、凉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气血不足、经血不畅、妊娠出血等症状。
功能主治。
白芍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作用,主要包括调理气血、养血止血、活血化瘀等。
具体来说,白芍可以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血过多、痛经、产后血晕、崩漏、带下等妇科疾病,还可以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血虚血瘀引起的头痛、胸痛、乳房胀痛等症状。
此外,白芍还可以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等症状。
用法用量。
白芍的用法用量主要有内服和外用两种方式。
内服时,可以将白芍煎汤或研末入丸、散,一般用量为3~10g。
外用时,可以将白芍研末敷患处或煎汁洗患处。
在使用白芍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合理使用。
总结。
中药白芍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调理气血、养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在使用白芍时,应注意遵医嘱,合理用药,避免不当使用带来的不良后果。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药白芍,为日常保健和治疗提供参考。
白芍功效与作用
白芍,又称为白芍药或白芍薇,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白芍的主要功效与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止血作用:白芍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止血作用。
它可以缩小血管,增加血小板数量,促进血小板凝集,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对于慢性出血、崩漏性子宫出血、血尿、衄血等症状,白芍都有很好的疗效。
2. 抗炎作用:白芍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消炎作用。
它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组织的红、肿、热、痛等炎症症状。
因此,白芍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牙痛、口腔溃疡等炎症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 调经作用:白芍对于女性的月经不调有较好的疗效。
它可以调理女性的生殖系统,平衡雌激素的分泌,有助于改善月经不调、痛经等现象。
此外,白芍还可以舒经活血,缓解痛经症状。
4. 改善睡眠作用:白芍可以舒缓神经系统,缓解紧张情绪,具有一定的镇静、安神的作用。
它可以缓解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帮助人们获得良好的睡眠。
5. 抗过敏作用:白芍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过敏的作用。
它可以抑制过敏原的释放,减少组织细胞对过敏原的敏感性,从而减轻过敏反应。
因此,白芍对于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的功效与作用外,白芍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促进消化等作用。
因此,白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
但需要注意的是,白芍属于凉性药物,脾胃虚寒和腹泻者慎用。
同时,使用白芍时应遵医嘱,正确使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生白芍的作用与功能简介生白芍,又名白芍、白芍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其根部入药,主要产于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区。
生白芍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主要功能1.活血止痛:生白芍可活血化瘀,调和血气,对于瘀血引发的疼痛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常用于妇科疾病、跌打损伤等症状的治疗。
2.止血固涩:生白芍具有收敛血管、止血凝胶的作用,适用于大出血、内外伤出血和盗汗等情况。
同时也可用于回阳救逆、热病耗伤等症状。
3.养血安神:生白芍具有滋养血液、调理月经、安神助眠的功效。
常见于妇科病、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的治疗。
主治疾病1.妇科疾病:生白芍对于经血量过多、经期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跌打损伤:生白芍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骨折、扭伤、软组织损伤等疼痛恢复期的治疗。
3.子宫脱垂:生白芍可收敛子宫组织,增强子宫壁的肌肉张力,对于子宫脱垂有一定的疗效。
4.大出血:生白芍的收敛血管、止血凝胶作用对于大出血的止血很有帮助,常见于胃出血、肠出血等情况。
5.失眠:生白芍具有安神助眠的作用,可缓解因神经紧张而引起的失眠症状。
用量与使用方法1.内服用法:生白芍可煎汤、炒炭或制成丸剂、片剂等内服。
一般成年人每次用量为9-12克,每日2-3次。
煎汤时,先将生白芍用清水洗净,随后用适量的水煎服。
2.外用用法:生白芍可用于外敷。
将适量的生白芍研末后,与蜂蜜、黄连粉等物质混合,涂抹于患处,每天多次。
注意事项1.孕妇忌服:由于生白芍具有活血作用,孕妇应避免使用,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2.月经期忌服:生白芍对于调节月经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月经期间不宜服用,以免干扰月经的正常排泄与调节。
3.过敏体质慎用:对于对中草药过敏的人群,应慎用生白芍,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4.儿童用量减少:儿童使用生白芍时,应减少剂量,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药物相互作用:生白芍与某些药物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生白芍时,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白芍的功能主治与用量一、白芍的功能白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又名白芍药、白芍草,属于毛茛科植物。
白芍的根部是常用的药材部分,具有多种功能。
1.活血调经:白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经血的流动,对于经期不调、经血过多等问题有很好的疗效。
2.镇痛止痛:白芍具有镇痛作用,可以缓解各种类型的疼痛,尤其是妇科疼痛和胃肠道疼痛。
3.清热解毒:白芍有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热毒病症,如口腔溃疡、痈肿疮疡等。
4.抗炎消肿:白芍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减轻肿胀和疼痛的程度。
5.祛湿利水:白芍对湿热引起的水肿、尿频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能够促进尿液排出,排除体内湿气。
6.安神益智:白芍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改善失眠、多梦等神经系统问题,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二、白芍的主治白芍的主治范围很广泛,适用于多种疾病和症状。
1.妇科疾病:白芍对于月经不调、痛经、经血过多等妇科问题有很好的疗效。
2.消化系统疾病:白芍可以缓解胃肠道疼痛,改善胃肠功能,对于肠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皮肤疾病:白芍对于口腔溃疡、痈肿疮疡等皮肤疾病有一定的消炎和解毒作用。
4.风湿骨病:白芍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等病症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5.神经系统问题:白芍可以镇静安神,改善失眠、多梦等神经系统问题。
三、白芍的用量白芍的用量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来确定,一般建议按照以下剂量使用:1.煎剂用量:一次用量一般为10-15克,可煎服,每日2-3次。
根据具体需要可以调整剂量。
2.酒剂用量:一次用量一般为5-10克,可配制成酒剂,每日2-3次。
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剂量。
3.丸剂用量:一次用量一般为3-9克,可制成丸剂,每日3次。
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剂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白芍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根据自身情况来确定用量和使用方法。
四、注意事项使用白芍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白芍具有活血调经的作用,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来说,可能会影响胎儿和乳汁分泌,所以在这些阶段需要慎重使用。
白芍的作用与功效
白芍,又称白芍药或白芍薄荷,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白芍的主要作用与功效有以下几点:
1. 活血止痛:白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
对于经期痛经、胸腹疼痛、跌打损伤等有一定的止痛作用。
2. 抗炎抗菌:白芍中含有多种有机酸和酚类物质,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对于皮肤炎症、口腔溃疡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3. 调理女性生理功能:白芍具有调理女性生理功能的作用,对于月经不调、经期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以平衡激素、减轻症状。
4. 保护肝脏:白芍中的活性成分对于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细胞再生,对酒精性肝病、肝功能不全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5. 抗氧化:白芍中富含的多种抗氧化物质,如天冬酰胺、黄酮类化合物等,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对抗衰老、延缓衰老有一定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白芍属于中药材,使用时应遵医嘱,注意剂量和配伍。
同时,孕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患者等不适合使用白芍。
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或者持续病情,请及时就医。
中草药白芍作用与功效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又称川芍、白芍药,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一种中草药。
白芍具有很多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医疗功效,经过数千年的实践应用和现代科学研究,白芍已成为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药材。
一、白芍的药理作用1.镇痛作用:白芍具有镇痛作用,可以缓解低背痛、痛经等疼痛症状。
2.抗菌作用:白芍具有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和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3.抗炎作用:白芍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炎症症状。
4.抗氧化作用:白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5.调节免疫功能:白芍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6.抗肿瘤作用:白芍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7.抗血小板凝集作用:白芍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集,预防血栓形成。
8.调节心血管功能:白芍可以调节心血管功能,降低血压、抑制心率。
9.抗溃疡作用:白芍可以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修复,对胃溃疡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10.保护肝脏作用:白芍可以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对肝炎、肝硬化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1.抗过敏作用:白芍具有抗过敏作用,可以缓解过敏性疾病的症状。
12.镇静作用:白芍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可以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
二、白芍的医疗功效1.经血瘀阻:白芍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调节经络,对痛经、闭经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肝气郁结:白芍可以舒肝解郁,调节肝气,对情绪不稳、胁肋胀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肾虚不足:白芍具有滋养肾阴的作用,可以补肾益气,对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耳鸣、头晕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心脾不调:白芍可以调和心脾,益气补血,对心脾不调引起的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5.湿热内蕴:白芍可以清热化湿,对湿热内蕴引起的尿黄、口干、便秘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6.外伤损伤:白芍具有止血解毒的作用,对外伤引起的瘀血、肿胀、疼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白芍药的功效与作用白芍药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在中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产于安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其根可入药,具有补血养血、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止汗的功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白芍药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吧!白芍药的功效与作用【性味】味甘、酸、苦,性微寒,无毒。
【归经】肝、脾经。
【功效】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等症。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
2、护肝作用:对四氯化碳、黄曲霉毒素B1、D-半乳糖胺所致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3、解痉作用:对肠管和在位胃运动有抑制作用,显著对抗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
4、镇痛作用:能抑制小鼠扭体、嘶叫、热板反应,对吗啡抑制扭体反应有协同作用,并能对抗戊四唑所致惊厥。
白芍药的炮制品类1、生白芍:处方中写白芍、杭芍、大白芍均为生白芍,为原药去杂质,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
2、炙白芍:炒白芍又称炙白芍,为白芍片用麸以文火炒至微黄,略带焦斑,筛去麦麸,晾凉入药者。
3、酒白芍:酒白芍又名酒炒白芍、酒芍,为白芍片用黄酒淋洒拌匀,然后炒干入药者,寒性缓解,活血功效增强。
4、醋白芍:醋白芍又名醋炒白芍、醋芍,为白芍片用米醋喷淋,用文火微炒入药者,偏于敛肝止痛,养血止血。
5、焦白芍:焦白芍又名焦芍、白芍炭,为白芍片用武火炒至焦黑,存性,取出用清水灭尽火星,然后晾干入药者,偏于敛血止血。
白芍药的食用方法1、加味白芍汤【原料】白芍25克,当归25克,麦冬15克,生地黄15克,天花粉5克,炒山栀5克。
【制法】将上述中药用水煎煮后服用。
【作用】收敛肝阳,养血补肝,可治肝血不足等症。
2、白芍炖猪肘【原料】白芍25克,猪肘500克,料酒5毫升,食盐、味精、姜片、葱段各适量、【制法】将以上原料按常法入锅炖熟就可以。
【作用】活血凉血,消肿止疼,柔肝养血,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虚发热等症效果明显。
中药养身白芍药的调理子宫中药养身:白芍药的调理子宫白芍药,又称白芍、白草片,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种药材。
它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尤其在女性保健方面表现出色。
白芍药具有调理子宫的功效,可以帮助女性维持子宫的健康,缓解特定的妇科问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白芍药的特性、使用方法以及它对子宫的调理作用。
白芍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常见于我国各地的山区。
它的主要成分是芍药苷,其中还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如黄酮类化合物、芳香醇类化合物等。
白芍药具有苦、涩的味道,性寒、微毒。
根据中医理论,白芍药有活血止痛、养血调经的作用。
因此,它常常被用于调理妇科问题,特别是子宫方面的不适。
要使用白芍药调理子宫,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使用方法:1. 白芍药煎剂:将适量的白芍药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20分钟左右,待药液浓缩后,关火待凉。
每天可饭前或睡前口服一次,连续使用一周。
2. 白芍药泡水:将适量的白芍药放入保温杯中,加入开水冲泡,盖紧杯盖,静置约30分钟后,即可饮用。
每天可饭后饮用一杯,连续使用10天。
3. 白芍药浸泡浴:将适量的白芍药放入浴缸中,加入适量温水浸泡,浸泡时间约20分钟。
每周可进行一次,连续使用6周。
通过以上使用方法,白芍药可以充分释放出其活血调经的药效,并通过口服或外用的方式,进入人体,对子宫进行调理。
白芍药对于调理子宫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调理经期:白芍药中的活血成分可以帮助改善女性的经期问题,如痛经、经期不调等。
它可以促进子宫收缩,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感,并帮助子宫正常排出积存在其中的废物。
2. 减少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问题,通常伴随着异常的月经流量和经期延长等症状。
白芍药中的花青酸对于阻断肌瘤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帮助减少子宫肌瘤的大小和数量。
3. 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常常导致经期疼痛和不孕不育等问题。
白芍药中的活血成分可以帮助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炎症和免疫反应,从而减轻症状并提高生育能力。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白芍,又称白芍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功效与作用。
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白芍药苷,具有抗炎、抗氧化、镇痛等多种药理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白芍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事项。
首先,白芍具有镇痛的功效。
白芍中的白芍药苷具有镇痛作用,能够缓解疼痛,并且对于妇科疼痛、胃痛、头痛等一些常见的疼痛症状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其次,白芍具有抗炎的作用。
白芍中的白芍药苷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炎症损伤。
因此,白芍常被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肌肉酸痛等炎症性疾病。
此外,白芍还有调经止血的功效。
白芍具有收敛作用,可以减少子宫出血,调节月经,缓解痛经等妇科问题。
对于妇女来说,白芍是一种非常好的中药材。
白芍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白芍中的白芍药苷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反应的发生,防止细胞老化,对于改善肌肤、延缓衰老有一定的效果。
因此,白芍被广泛应用于抗衰老产品中。
然而,使用白芍时也需注意一些禁忌事项。
首先,孕妇在孕早期禁止使用白芍,因为白芍具有收敛作用,可能会对胚胎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慎用白芍。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
此外,白芍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因此,正在服用镇静剂的人群也应避免使用白芍。
综上所述,白芍具有镇痛、抗炎、调经止血、抗氧化等多种功效和作用,可以缓解疼痛、减少炎症、改善妇科问题、延缓衰老。
然而,在使用白芍时也需注意禁忌事项,避免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总的来说,白芍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显著的药理效果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白芍药的用途与配方与功效白芍药,学名为Paeonia lactiflora,是常见的中药材之一。
它属于毛茛科芍药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广泛分布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地,是中国传统草药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植物之一。
白芍药以其根茎为药用,一般采收于春季或秋季。
白芍药根茎的外观为黄褐色或棕褐色的长圆柱形。
白芍药根茎中富含有芍药苷、芍药硷、苯丙基类黄酮等化学成分。
白芍药在中医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用途、配方和功效如下:1. 补血止血:白芍药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可以用于崩漏、吐血、衄血、便血等症状的治疗。
常用配方包括白芍药、地黄、当归等。
此外,白芍药还能调节血液的微循环,对鼻出血、皮下出血等症状也有一定疗效。
2. 舒肝和胃:白芍药有镇痛和抗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常用配方包括白芍药、枸杞子、木香等。
白芍药还能舒缓肝脏,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3. 调经止痛:白芍药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用于痛经、月经不调、经血过多等症状的治疗。
常用配方包括白芍药、当归、川芎等。
白芍药还能舒缓子宫痉挛,对有盆腔炎症引起的不孕不育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4. 支气管炎:白芍药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咳嗽、气喘等症状。
常用配方包括白芍药、浙贝、百部等。
白芍药在配方中的作用是增强药物的疗效,并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
5. 舒筋活络:白芍药具有活血化瘀和舒筋活络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等症状。
常用配方包括白芍药、川芎、当归等。
白芍药能改善循环,促进关节的营养供应,减轻关节疼痛和炎症。
总体来说,白芍药的用途广泛,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
然而,作为一种中草药,使用白芍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用量:白芍药具有一定的毒性,用量不当可能会导致中毒,因此在使用时要严格遵循医生指导的剂量。
2. 注意禁忌:白芍药不适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婴幼儿,对于个体过敏的人也要慎用。
中药养身白芍药的减肥功效中药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
其中,白芍药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在中医领域被广泛应用。
除了其养血活血、调经止痛等功效外,白芍药还具有一定的减肥功效。
本文将从白芍药的药理成分、减肥原理以及使用方法等方面,详细探讨白芍药的减肥功效。
1. 白芍药的药理成分白芍药,又称白芍或白草芍药,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根部。
它主要含有芍药苷、芍药内酯、根苷、鞣质、樟脑等多种成分,其中芍药苷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芍药苷具有镇静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作用,从而为白芍药的减肥功效提供了基础。
2. 白芍药的减肥原理白芍药的减肥原理主要与其药理成分密切相关。
首先,白芍药内的芍药苷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有效减少脂肪细胞的氧化反应,降低体内过多的脂肪储存。
其次,芍药苷能够调节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减少脂肪的合成和堆积。
此外,白芍药还能够改善肠道菌群,促进肠道蠕动,减少食物残渣的吸收,有助于减少脂肪的摄入和吸收。
3. 白芍药的使用方法白芍药可以通过不同的使用方法来发挥其减肥功效:(1)药膳食用:可以将白芍药与其他适宜减肥的中药材搭配煲汤食用。
例如,将白芍药与山药、红枣、薏苡仁等一同煮熬,具有养血、补中益气、调理脾胃的功效,也可间接起到减肥的作用。
(2)中药粉末:将白芍药研磨成细粉,可以直接食用或者加入到饮品中。
白芍药粉末可以增加饮品的口感,并且方便携带,可以随时随地享用。
但需注意用量适中,避免过量使用。
(3)药浴疗法:白芍药可以与其他适宜减肥的中药材搭配,制成药浴。
通过药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达到减肥的效果。
但需注意控制水温和疗程,避免过度疲劳。
4. 注意事项尽管白芍药具有一定的减肥功效,但在使用时也需注意以下事项:(1)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和代谢情况不同,对白芍药的敏感度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使用白芍药减肥时,需根据自身情况和体质特点来合理选择使用方法和用量。
生白芍药的功效与作用生白芍药,学名白芍,别名乌蔹莲、甘芍、白芍生,为百合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根茎肥大,白色,呈类圆形;叶片有五到七个小叶组成,呈倒卵形或披针形,具有美观的光泽;花型为伞房花序,花瓣颜色根据品种的不同呈现白色或者淡粉色,花期在夏末和秋初。
白芍被广泛栽培于我国的南方和中南部地区,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中草药之一。
白芍的根及地上部分均可入药,并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下面将详细介绍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白芍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白芍能够行气活血、凉血止血,对妇女因气滞血瘀引起的疼痛症状,如痛经、血淋等病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临床上常将其与川芎、穿山甲等中药搭配使用,更能发挥其活血通络的作用,用于治疗血瘀、瘀滞引起的各种疼痛、久湿痰瘀引起的胸腹胀满等病症。
另外,白芍还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性疾病等。
研究表明,白芍中所含的红芍素、绿原酸等成分能够促使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从而起到有效活血化瘀的作用。
其次,白芍还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
中医认为,白芍能够清热解毒、滋养肝血、安抚心神,因此对于心脏病症、失眠多梦、脾胃虚弱等病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白芍中所含的多糖类物质具有镇静、抗抑郁的生物活性,能够调节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人产生放松、安神的感觉。
此外,白芍还具有抗炎、抗菌的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白芍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白芍中所含的多糖、黄酮和黄酮苷等有效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对于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疾病等具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白芍还对一些细菌、病毒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对于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总之,白芍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草药,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它的药效广泛,功效多样,主要包括活血化瘀、镇静安神、抗炎抗菌等作用。
白芍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反应等疾病,临床疗效显著。
白芍作用与功效白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以其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白芍,又称白芍药、白芍子、白芍菜,属于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其根部可入药,并有一定的独特功效。
白芍的药用部分主要是其根茎,常用于中医临床中,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下面将详细介绍白芍的作用与功效。
一、白芍的化学成分白芍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倍半萜类化合物、黄酮醇类化合物、单萜类化合物等。
主要活性成分有白芍苷(paeoniflorin)、半夏苷(albiflorin)、丹皮苷(baicalin)、白芍苷Ⅱ(iso-paeoniflorin)等。
白芍苷是白芍的主要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是白芍的主要药用成分。
二、白芍的功效和作用1. 舒肝解郁,安神抗抑郁作用白芍具有舒肝解郁的作用,能够缓解焦虑、烦躁等症状,对改善情绪有一定的作用。
研究表明,白芍中的苷类化合物具有抗抑郁作用,能够调节神经递质,促进脑内多巴胺、血清素等物质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减轻抑郁症状。
2. 抗炎消肿白芍具有一定的抗炎消肿作用,能够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研究发现,白芍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白细胞的外周血液迁移,减轻炎症反应。
3. 调经活血白芍具有调经活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等。
研究表明,白芍中的活性成分能够促进子宫收缩,增加子宫收缩力度,从而减轻痛经症状。
此外,白芍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子宫血液供应,调节月经周期。
4. 抗氧化白芍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
研究表明,白芍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一氧化氮、超氧阴离子等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引起的损伤。
5. 保护肝脏白芍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能够提高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肝脏损伤。
研究发现,白芍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能够减轻肝脏损伤,促进肝脏细胞的再生。
6. 改善皮肤病白芍具有改善皮肤病的作用,能够减轻瘙痒、红肿等症状,促进皮肤的愈合。
白芍拼音:Baishao英文:Paeony Root日文:シヤクヤク拉丁文:Radix Paeoniae Alba【异名】白芍药《本草经集注》,金芍药《安期生服炼法》,杭芍,亳芍。
【品种考证】白芍是芍药之一种,芍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陶弘景谓:“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大。
余处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
”《开宝本草》载:“此有两种,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其花亦有红白二色。
”《本草图经》载:“芍药二种,一者金芍药,二者木芍药。
救病用金芍药,色白多脂肉,木芍药色紫瘦多脉。
”又载:“今处处有之,淮南者胜。
春生红芽作丛,茎上三枝五叶,似牡丹而狭长,高一二尺。
夏开花,有红白紫数种,子似牡丹子而小。
秋时采根。
”现用药材有白芍、赤芍之分,主产区多栽培单瓣芍药入药,这和《植物名实图考》中所说:“今入药用单瓣者”相一致。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植物/动物形态】多年生草本。
根肥大,圆柱形。
茎直立,上部略分枝。
叶互生,有长柄;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羽状复叶,枝端为单叶;小叶狭卵形、披针形或椭圆形,边缘具软骨质小齿。
花大形,白色、粉红色或紫红色;单生于茎枝顶端;萼片3~4,叶状;花瓣10片或更多;雄蕊多数;心皮3~5,分离。
果3~5个。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生于山地灌丛中。
主要为栽培。
【产地】主产于浙江、安徽;山东等地亦产。
以安徽亳州白芍产量大,杭白芍质量佳。
【栽培】喜温湿气候,耐寒,怕涝;宜在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栽种,忌连作。
于8~9月采收时,切取根头,分成2~4块,每块带有2~3个壮芽,按株距40~50cm,行距50~60cm穴栽,深度10~13cm,每穴1~2块,出苗后耕除草和培土,4~5月及时摘除花蕾,夏、秋季分别施追肥;或于8~9月采收种子迸行条播,行距33cm,每亩用种量3.5~4kg,幼苗生长2~3年后定植或移栽。
白芍的功能主治用法与用量1. 简介白芍,又称白芍药、白芍藥、白芍子,是中药材的一种。
它是由牡丹科植物白芍(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茎制成的药材。
白芍性味苦、辛、甘,归肝、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止痛等功效。
2. 主要功效白芍具有以下主要功效: - 清热凉血:白芍能够清热凉血,对于热病烦燥、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 活血止痛:白芍具有活血散瘀、止血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痛经、跌打损伤、瘀血痛等症状。
- 抗炎抗菌:白芍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作用,对于皮肤炎症、溃疡、烧伤等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 主要主治白芍主要用于以下几种疾病的治疗:- 妇科疾病:白芍可用于痛经、月经不调、经前综合征等妇科疾病的治疗。
- 伤科疾病:白芍可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软组织损伤等伤科疾病的治疗。
- 皮肤疾病:白芍可用于皮肤炎症、湿疹、疮疡溃烂等皮肤疾病的治疗。
- 消化系统疾病:白芍可用于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
4.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白芍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忌食辛辣食物:白芍具有凉血功效,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 孕妇慎用:孕妇应避免使用白芍,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 避免久服:白芍可以短期内使用,不宜长期大量服用,以免引起不适。
5. 用量白芍的用量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情况下,推荐的用量如下:- 单味用药:每次15-30克,水煎服。
- 复方用药:每次用量根据具体药方来定,可依据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
注意:以上用量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下使用白芍。
6. 总结白芍是一种常用中药材,它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止痛等多种功效。
它在妇科、伤科、皮肤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使用白芍时需要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不同,并遵循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来确定用量。
白芍药花的功效与作用白芍药,又称为白芍、白药、淡红萼白芍药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
它在民间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并且具有较好的疗效。
白芍药有许多功效与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
1. 抗炎作用白芍药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之一是黄酮类化合物。
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炎性反应,减轻炎症反应时的红肿、疼痛等症状。
因此,白芍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如关节炎、肠炎等。
2. 养血止血作用白芍药具有养血、补血的作用,可以改善贫血症状。
同时,白芍药中的一些成分还具有止血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出血。
因此,白芍药常常用于治疗痛经、崩漏、便血等症状。
3. 舒肝解郁作用白芍药不仅有助于改善肝气郁结的症状,还可以舒肝解郁,缓解紧张情绪。
这得益于白芍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改善情绪不稳、易激动、失眠等问题。
因此,白芍药常常用于改善情绪相关的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4. 收敛缩小作用白芍药具有明显的收敛缩小作用,可以收敛病变部位的血管,减轻组织的充血和水肿,有助于伤口的愈合。
此外,白芍药还具有促进皮肤细胞再生的作用,有助于提高皮肤的光滑度和弹性。
因此,白芍药常常用于外伤、烫伤、烧伤等伤口的处理。
5. 抗肿瘤作用白芍药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研究发现,白芍药对多种肿瘤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肺癌、乳腺癌、胃癌等。
此外,白芍药还可以增强放化疗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6. 抗氧化作用白芍药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
这些抗氧化物质可以中和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延缓细胞老化过程。
同时,白芍药中的抗氧化物质还有助于修复DNA损伤,减少突变风险。
因此,白芍药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保护身体健康。
7. 抗菌作用白芍药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研究发现,白芍药对多种致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中文称: 白芍药
外文名称: White Paeony
Root
别称: 白芍
纲: 双子叶 科: 毛茛 分布区域: 安徽、东北三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
伍。
饮片用量也最为普遍,有一个庞大的饮片加工大军,饮片年需要量也在4000吨左右。
白芍7月份便可以采挖,产季甚至可以延长到初冬。
生长周期为4-6年,也可继续延长。
4年生可产干品500公斤,而六年生可达1吨左右。
白芍在当地生产技术成熟,头两年可以套种其它农作物,对气候、土壤适应性强,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因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
一般认为白芍的年需要量在1万吨之上。
影响白芍生产规模的主要因素是市场行情,白芍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高价和低价,有明显的周期性,高价期也曾把生产蔓延到很多地区,但常常因行情而迅速消亡,唯独亳州保持绝对的优势和规模。
亳州是全国最大的药材市场,很多白芍农也同时是药商,他们传统种植习惯强,对行情变化的意识强,抗风险、抗低价能力强,信息来源快而广,经营户众多……,所以,亳州白芍货量“水深难测”。
大批量投资运作,要研究好“亳州人”!97年浙江人炒白芍全军覆没,09、10年大户、散户入手亳州白芍的人员、资金众多,造成行情暴升,但最终做赢亳州,还需要用时间来验证。
规格质量:白芍分级较明确,黑白芍规格较少;
产地代表:亳州涡河两岸是白芍的主要生长地,十九里镇是最大的第一集散地。
药名信息
白芍、杭芍、大白芍、生白芍、炒白芍、炒杭芍、酒白芍、醋白芍、焦白芍、白芍炭等
处方中写白芍、杭芍、大白芍均指生白芍,为原药去杂质,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
炒白芍又称炙白芍。
为白芍片用麸以文火炒至微黄,略带焦斑,筛去麦麸,晾凉入药者。
酒白芍又名酒炒白芍、酒芍。
为白芍片用黄酒淋洒拌匀,然后炒干入药者。
寒性缓解,活血功效增强。
醋白芍又名醋炒白芍、醋芍。
为白芍片用米醋喷淋,用文火微炒入药者。
偏于敛肝止痛,养血止血。
焦白芍又名焦芍、白芍炭。
为白芍片用武火炒至焦黑,存性,取出用清水灭尽火星,然后晾干入药者。
偏于敛血止血。
(《本草经集注》)
又名
金芍药(《安期生服炼法》),白芍(《药品化》)。
药材来源
为双子叶植物药毛茛科植物芍药(栽培种)的根。
采集方法
夏、秋采挖已栽植3~4年的芍药根,除去根茎及须根,洗净,刮去粗皮,入沸水中略煮,使芍根发软,捞出晒干。
药材成品
干燥根呈圆柱形,粗细均匀而平直,长10~20厘米,直径1~1.8厘米。
表面淡红棕色或粉白色,平坦,或有明显的纵皱及须根痕,栓皮未除尽处有棕褐色斑痕,偶见横向皮孔。
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
断面灰白色或微带棕色,木部放射线呈菊花心状。
气无,味微苦而酸。
以根粗长、匀直、质坚实、粉性足、表面洁净者为佳。
主产浙江、安徽、四川等地。
此外,山东、贵州、湖南、湖北、甘肃、陕西、河南、云南等地亦产。
浙江产者,商品称为杭白芍,品质最佳;安徽产者称为亳白芍,产量最大;四川产者名川白芍,又名中江芍,产l量亦大。
芍药名称,初载《本经》,从陶弘景开始,分为白芍药、赤芍药两种。
目前药材,白芍药多为栽培种,赤芍药则多为野生种,但在个别地区,如陕西所产的宝鸡白芍,亦系野生种而作为白芍使用者。
根条细瘦弯曲,大小不等,栓皮及须根痕较多,质松,粉性小,断面射线不明显,品质为次。
炮制
白芍: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晾,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干燥。
酒白芍:取白芍片,用黄酒喷淋均匀,稍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
(每白芍片100斤,用黄酒10斤)炒白芍;取白芍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焦白芍:取白芍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晾干。
土炒白芍:取伏龙肝细粉,置锅内炒热,加入白芍片;炒至外面挂有土色,取出,筛去土,放凉。
(每白芍片100斤,用伏龙肝细粉20斤)
①《雷公炮炙论》:"凡(白芍药)采得后,于日中晒干,以竹刀刮上粗皮并头土,锉之,将蜜水拌蒸,从巳至未,晒干用。
"
②《本草蒙筌》:"(白芍药)酒浸日曝,勿见火。
"
药品性味
苦酸,凉。
①《本经》:"味苦,平。
"
②《吴普本草》:"桐君:甘,无毒。
岐伯:咸。
李氏:小寒。
雷公:酸。
"
③《别录》:"酸,平微寒,有小毒。
"
药品归经
入肝、脾经。
①《品汇精要》:"行手太阴、足太阴经。
" (手太阴是肺经,照这样应该是入肺经,不解?)
②《本草经疏》:"手足太阴引经药,入肝、脾血分。
"
功用主治
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
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
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
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
④《唐本草》:"益女子血。
"
⑤《日华子本草》:"治风补痨,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治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
⑥《医学启源》:"安脾经,治腹痛,收胃气,止泻利,和血,固腠理,泻肝,补脾胃。
"
⑦王好古:"理中气,治脾虚中满,心下痞,胁下痛,善噫,肺急胀逆喘咳,太阳鼽衄,目涩,肝血不足,阳维病苦寒热,带脉病苦腹痛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
⑧《滇南本草》:"泻脾热,止腹疼,止水泻,收肝气逆疼,调养心肝脾经血,舒经降气,止肝气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