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产生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11 MB
- 文档页数:75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1)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从自在自然到人()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从“自在自然”到“人工自然”A A 自在的自然•传统自然观研究的自然界,是“自在自然”(nature in itself),亦称“纯自然”,就是“原始发生着的自然界”,是“开天辟地以来就已经存在的”、“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自然界”存在先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8、50页)。
•人化自然“人化自然”(humanized nature),是马克思在《1844年是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
他在对自然的理解中引入了人的主体性因素,阐发了“人化自然”的思想。
的思想•人化自然(humanized nature),它包含着双“人化自然”(humanized nature)它包含着双重含义:一是自然成为人所认识、反映的对象;二是自然界成为人改造的对象二是自然界成为人改造的对象。
•因此,“人化自然”既有人尚未改造但已经被认识、被理解了的自然,可以称它为“天然自然认识被理解了的自然可以称它为“天然自然”( natural nature)或“自在自然”,又有已被人改造过的、打上了人的活动烙印的自然,已被人改造过的打上了人的活动烙印的自然可以称它为“人工自然“(artificial nature)。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天工开物》•人化自然(humanized nature),既有天然自“人化自然”(humanized nature)既有“天然自然”( natural nature)或“自在自然”,又有“人工自然(artificial nature) 。
“(artificial nature)•人化自然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重大飞跃。
首先,传统自然观研究的自然界,是“自在自然”,存在局限。
其次,如不研究人工自然,那么自然观就会严重脱离人类的实践活动。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第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止推动其演化和进步。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观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人类历史上的自然观分类:神话及原始宗教的自然观哲学的自然观科学的自然观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自然观的演化过程与理论形态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自然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基本历史线索800B.C —— A.D.500 —— A.D.1500(1543)—(古希腊罗马时期) (中世纪)— A.D.1800(1755/1796) ——1900(1895)(近代科学前期) (近代科学后期)——Now(现代科学时期)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和基础1、原始社会的人类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低下,活动范围狭窄,他们对自然界既产生了客观现实的、朴素的观念,又形成了对自然的泛神论的观念2、社会分工:奴隶社会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导致阶级分化;哲学与自然科学融合,形成整体知识形态的自然哲学(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点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自然界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自然的本体是某种具体物质形态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之中,处于流变的运动变化中人和动物来源于自然界古希腊朴素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倾向的实体主义——万物的本原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无定形是本原阿那克希米尼认为气是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本原恩培多克勒认为水、气、火、土四元素或四根是本原,阿那克萨哥拉认为种子是本原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本原后来希腊晚期的伊壁鸠鲁和罗马的卢克莱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发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的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并以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及其人类的总观点。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一切旧自然观的局限性,从实践的角度去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出人与自然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相分离、相对立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中介。
“`外部自然界为实践所中介’的含义是人通过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 使外部自然界与人统一在一起。
”’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人类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实践的中介作用在于:它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历史、个体与类发生联系的现实途径。
正是通过实践(生产和交换)才使人超越自身,达到与社会、历史以及日益走向整体化的人类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人不是离群索居,而是生存于现实的社会历史关系之中。
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关系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以实践为媒介,人与自然紧密联系。
一方面,人的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是实践。
自然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它的存在是人的实践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从而也是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离开自然,人就失去了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以及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变换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只有在社会中,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自然才是人的现实生活的要素,人与自然的关系才得以发生。
离开人类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无从谈起。
在人的发展的意义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与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