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积性肺炎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 格式:pptx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21
一例坠积性肺炎患者个案护理坠积性肺炎实际就是长时间卧床而造成呼吸道分泌物难以外排,随着重力向肺底部流动,且在此处淤积而滋生细菌,诱发肺部感染的一种疾病。
因肺部感染长时间难愈,且还存在反复发作的情况,因而已经成为诱发重症老年患者死亡的常见诱因,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
据相关数据统计得知[1],坠积性肺炎的病死率高达32~70%。
因其致病菌以条件致病菌居多,因此,当采用传统抗生素进行干预时,并不敏感,效果不理想,因而需要在常规药物处理时,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
本文以1例坠积性肺炎患者为对象,就其护理干预策略作一探讨。
1.病例资料患者,男,84岁,患者于2019年12月27日因在家里摔倒致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去当地医院做了X线检查提示:左股骨粗隆骨折,家属转至佛山市中医院住院治疗,2020年1月2日做了手术,术后第二天出现发热,最高体温可达39度,伴咳嗽咳痰,痰呈黄色黏液状,伴活动后气促,考虑病情危重,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考虑急性心力衰竭,肺部感染,予泰能抗感染,化痰、降糖等对症处理,症状好转后转出心血管内科,1月10号我院120接回我院ICU一区继续治疗,在ICU持续鼻导管吸氧,舒普深抗感染、利尿治疗,14号病情好转,转出呼吸科继续治疗。
诊断为1.肺部感染;2.急性心力衰竭;3.原发性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5.2型糖尿病;?6.脑梗死后遗症;7.慢性肾功能不全;8.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
对其给予对症治疗,转入呼吸科后予中流量吸氧,Q12H静滴舒普深抗感染,Q12H静滴沐舒坦和用可必特、普米克氧气雾化止咳祛痰,患者咳嗽无力,痰液咳不出,间中需要负压吸痰,吸出少量黄白痰,鼻饲阿司匹林、临时用过肝素钠皮下注射来抗血小板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用胰岛素三餐前及睡前皮下注射和口服降糖药阿卡波糖来调控血糖,患者留置胃管、尿管,左侧股骨颈骨折术后伤口还没拆线,伤口愈合良好无渗血渗液。
转入我科后,给予专门的护理干预,转入我科第2d,症状有所好转,偶有咳嗽,喘憋减轻,痰量减少,便每日1次。
坠积性肺炎案例治疗经验坠积性肺炎是长期卧床高龄患者的常见并发,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坠积性肺炎因长时间的卧床使得呼吸道分泌物难于咯出淤积于中小气管,成为细菌良好的培养基,极易诱发肺部感染。
笔者根据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坠积性肺炎产生的特点,对老年患者进行预防性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为2010年6月~2011年4月我院老年病科的45例高龄患者,其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66~86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坠积性肺炎的诊断,病程21~60d,其中治愈30例,好转14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死亡1例。
1.3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十八项:白细胞总数10~20×10/L20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0×10/L者3例;中性粒细胞分类占0.80~0.90者5例,>O.90者21例;痰培养结果:45例痰培养43例阳性,其中肺炎链球菌1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白色念珠菌3例,大肠杆菌7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另8例痰涂片发现大量细菌,而需氧培养为阴性,疑为厌氧菌感染;胸部x线检查:双肺纹理增粗、紊乱、模糊,可见小斑片状阴影23例(51.1%),大叶性肺炎4例(8.8%),双下肺炎1O例(22.2%),下叶背段肺炎5例(11.1%),上叶后段肺炎3例(6.6%)。
1.4治疗方法①抗感染:根据痰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其中应用头孢曲松钠21例,青霉素+舒巴坦钠8例,亚胺培南2例,头孢噻肟钠+舒巴坦5例,头孢他啶+阿米卡星1例,氟康唑3例,头孢哌酮+舒巴坦钠5例;②化痰及积极促进痰液排出:雾化吸入和静脉滴注化痰药物45例,体位引流8例,吸引器吸痰43例,气管切开1例。
1.5结果治愈标准:咳嗽、咯痰、气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体温正常≥3d;听诊肺部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哕音;X线胸片正常,片状影消失;实验室检查2次以上正常2护理措施:2.1保持呼吸道通畅①翻身拍背: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久病体弱,咳嗽无力,护士应翻身1次/1~2h,拍背3~4次/ll.②拍背的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时,护士一手扶住肩膀,右手掌屈曲呈15.角,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有节奏的轻轻拍打背部或胸前壁,不可用掌心或掌根,拍打时用腕力或肘关节力,力度应均匀一致,以患者能忍受为度,3~5min/次。
坠积性肺炎病历讨论记录范文一、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姓名],性别:[性别],年龄:[年龄],住院号:[住院号]。
因[基础疾病名称]长期卧床,于[入院日期]收入我院[科室名称]。
二、病史与症状。
1. 现病史。
- 患者[基础疾病]病史[时长],长期卧床,近[具体时长]来逐渐出现咳嗽、咳痰,痰液黏稠,不易咳出,伴有发热,体温最高达[体温数值],无畏寒、寒战,无胸痛、咯血等症状。
- 家属诉患者食欲减退,精神状态较前变差。
2. 既往史。
- 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病史多年,规律服用[药物名称]控制病情。
否认传染病史、手术史及外伤史。
三、体格检查。
1. 生命体征。
- 体温:[体温数值],脉搏:[脉搏数值]次/分,呼吸:[呼吸数值]次/分,血压:[血压数值] mmHg。
2. 一般状况。
-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萎靡,消瘦,呈被动体位。
3. 肺部检查。
- 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啰音,以双下肺为著。
四、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数值]×10⁹/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数值]%,提示存在感染。
- C -反应蛋白(CRP):[CRP数值]mg/L,升高,表明炎症反应。
- 降钙素原(PCT):[PCT数值]ng/mL,略高于正常范围,提示细菌感染可能性大。
- 血气分析:pH值[pH数值],PaO₂[PaO₂数值]mmHg,PaCO₂[PaCO₂数值]mmHg,提示存在低氧血症及可能的通气功能障碍。
2. 影像学检查。
- 胸部X线:双下肺可见斑片状阴影,边缘模糊,考虑为炎症改变。
- 胸部CT(必要时):双下肺叶可见多发的片状渗出影,部分实变,符合坠积性肺炎表现。
五、诊断依据与诊断。
1. 诊断依据。
- 患者长期卧床的基础,存在咳嗽、咳痰、发热等典型的肺部感染症状。
- 体格检查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
-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CRP、PCT升高,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胸部X线或CT 显示双下肺炎症改变。
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观察和护理探讨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价值和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相关科室于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只接受一般常规临床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预防并发坠积性肺炎的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为2.5%,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25.0%,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十分有必要,这对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并提高生活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关键词:脑卒中;并发坠积性肺炎;观察和护理坠积性肺炎多见于严重消耗性疾病,属于细菌感染性疾病,多为混合感染,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脑卒中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这就使得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难于咳出,淤积于中小气管,成为细菌的良好培养基,极易诱发肺部感染,即坠积性肺炎[1]。
坠积性肺炎不仅导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运动量减少和住院日延长从而降低患者康复治疗效果,而且给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肺部感染是极其危险的,控制不好除了可引起败血症、毒血症、呼吸窘迫外,还可能增加心脏负担,引起肺源性心脏病[2]。
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此而死亡。
所以积极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尤为必要。
本次实验研究通过对40例脑卒中患者实施预防并发坠积性肺炎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相关科室于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
浅析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护理观察目的探讨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有效可行的护理方法。
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录的100例脑卒中临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并且成立专门的护理工作小组对患者进行护理,其中对对照组的脑卒中[1]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日常生活护理,包括口腔护理和饮食护理。
护理方案要经过护理小组的讨论,并且结合患者和家属的建议总结出合适的方案。
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日常口腔护理和饮食护理后,50例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的有6例,发病率为12%,平均住院时间为(15.35±5.42)天;对照组5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有10例,发病率为20%,平均住院时间为(19.52±6.37)天。
观察组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和饮食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病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以及家属的满意度。
标签:脑卒中;坠积性肺炎;护理观察在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坠积性肺炎是脑卒中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患者多因脑部血管的疾病造成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形成脑卒中。
研究证明,脑卒中患者预后极其容易感染坠积性肺炎[2],不仅降低患者的康复率,增加治疗的难度,而且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擔。
因此对脑卒中患者日后的护理相当重要,通过口腔护理和饮食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坠积性肺炎的发病率,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
我院成立专门的护理工作小组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录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其中,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口腔护理和饮食护理。
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护理要点分析目的分析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护理要点。
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2012年7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增加饮食、口腔等护理方式,充分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
并对两组脑卒中患者的感染率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
结果经过对两组脑卒中患者进行观察,发现实验组患者肺炎的感染率为4%,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5.89±6.97)d;对照组患者的肺炎感染率为12%,平均住院时间为(20.12±7.21)d,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整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饮食以及口腔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
标签:脑卒中患者;坠积性肺炎;常规神经内科护理;饮食;口腔坠积性肺炎属于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坠积性肺炎的发生能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恢复进度造成影响。
据有关报道显示[1],在众多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感染因素中,肺部感染位列首位,肺部感染不仅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影响,更影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常规生活。
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了两种护理方式对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进行预防,通过预防来减少坠积性肺炎的感染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7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经患者同意,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脑卒中患者各50例;其中男患者51例,女患者49例,年龄为35~70岁,平均年龄为(52.54±6.45)岁。
在此100例脑卒中患者中,有56例脑出血患者,44例脑梗死患者。
两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经过CT扫描以及MRI影像学确认。
在其家属的同意及帮助下,两组脑卒中均排除了各种疾病,如精神失常、心肺功能障碍、严重肝肾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疾病。
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观察和护理分析在脑卒中患者里,吸入性肺炎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而且患者愈后仍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根据相关资料及研究成果可以得知,在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感染中,肺部感染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它会使康复期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运动量,从而对患者的康复治疗造成严重影响,而且还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因此,对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预防、观察及护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就如何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展开以下论述及分析,以期能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工作经验。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1)选取2011 年9 月~2013 年4 月我院收治的138 例脑卒中患者,把他们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69 例。
对照组中,男31 例,女38 例;年龄36~84 岁,平均年龄(54.21±12.58)岁,脑出血35 例,脑梗死34 例;实验组中,男39 例,女30例;年龄39~78 岁,平均年龄(51.25±10.87),脑出血38 例,脑梗死31 例。
(2)病例入选标准:使用MRI 或CT 对全部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全部患者的病症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相关标准,且全部患者神经病学体征及生命体征都比较稳定。
(3)排除标准:不愿意参加本研究的患者,患有严重的肝、肾疾病、恶性肿瘤、心、肺、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及有精神障碍的患者。
患者的年龄大多数在56 岁以上,全部患者中,有糖尿病史的有36 例,有吸烟史的有61 例,有其他病史的有37 例,抽烟和糖尿病会在很大程度上引发脑卒中,当脑卒中发生后,抽烟和糖尿病又会严重阻碍到患者的康复治疗。
出现脑卒中后长时间卧床,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力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从而比较容易并发吸入性肺炎,此外,如果为了缓解脑水肿而使用利尿脱水剂,还会导致痰液黏稠,从而使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及误吸现象,如此一来,就会导致脑卒中患者出现合并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