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 格式:pdf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62
第一章绪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学科特点;2、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史三、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阅读法三、教学课时:4课时四、教学内容和过程在当代心理学中,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是所有心理学分支的两个“重镇”。
社会和现实的需要,使社会心理学从曾经的边缘地位最终进入现代心理学的核心,今天的社会心理学已成为一个体现科学价值的学术领域。
何谓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是什么?为什么人们要学习社会心理学?诸如此类问题,将在这一章逐一予以回答,它为以后各章具体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国内国外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认知和经验出发,各自对社会心理学进行了定义。
1982年,我国社会心理学家吴江霖从1937—1980年的45年间的文献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心理学定义30条,归纳为社会互动、人际关系、、社会影响和社会化为主要内容的四类。
(一)国内外关于社会心理学的几种主要观点西方社会心理学界的定义:现代社会心理学起源于美国1、心理学倾向的社会心理学定义奥尔伯特(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心理学家):从人际影响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到他人存在的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潜在的、隐含的、想象的和实际存在的。
以奥尔波特为代表的社会心理学定义,是目前美国乃至国家社会心理学界影响最大、最广和最持久的经典式理解。
(研究的是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1978)从行为主义的思路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包括一切人际相互作用领域及各种社会影响。
其研究范围既涉及人们如何认识他人,如何对他人的行为作出反应;又涉及他人如何对个体的行为作出反应,以及个体怎样受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人,既指个体也包括群体。
社会心理和社会犯罪行为则所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队源自于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建议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锥果和表征反应。
变量:指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操纵或测量的条件、现象或特征。
效度:是指所测结果符合该测量的目的的程度,或说在测量被测对象时所具有的真确度。
信度:指一个测量所测出分数的稳定性或可靠性,亦即为测出的分数的可重复性。
研究者偏向:指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期望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在与被试者的相互作用中,并影响被试者在实验中的表现,从而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
被试者偏向:指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希望可以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在与被试者的相互作用中,并影响被试者在实验中的整体表现,从而并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
操作性定义***实验室实验法***二、简述题:1、详述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因果关系和有关关系a两个变量间的两种关系b相关关系只是指两个变量的值一同变化;当数值一同增加或一同减少时,其为正相关;当一个数值增加而另一个数值减少时,其为负相关。
c因果关系则指一个变量是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原因。
d有时有关关系中存有着因果关系,但有关关系并不必然就存有因果关系。
2、详述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的差异a内在效度指研究结果反映所要测量的心理差异的程度,减少或消除人为性或无关干扰的程度。
b外在效度指研究结果的归纳程度。
归纳程度低,则外在效度低。
c一般来讲,实验室研究内在效度低,外在效度高;现场实验则恰好相反。
3、比较实验室实验法与现场实验法的好坏㈠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在特定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能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很高程度的控制,能最大限度地突出重要因素,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优点:一就是实验者可以最小程度地掌控毫无关系变量的影响;二就是随机精心安排被试消解被试间差异的影响,从而暴露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奥尔波特:试图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到他人的实际的、想象的或隐含的寻在的影响。
2.T.M.安德烈耶娃:研究受所参加的社会团体之约的人们的行为活动的规律,以及这些团体本身的心理特征。
3.我国社会心理学定义:社会心理学时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4.学科性质:社会心理学具有边缘性质(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的独立学科,理论性极强的应用学科。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1)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2)研究人的社会动机,包括社会动机种类和理论说明,社会动机的外在表现特征、模式等内容。
(3)研究人的社会认知。
(4)研究社会态度改变。
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3.群体心理4.应用社会心理学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1.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①哲学方法论(1)方法论表示科学观点和方法的三种不同水平②一般方法论③具体的研究方法(2)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方法论:辩证唯物论(包括历史唯物论)2.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术语:变量、信度和效度四、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一般观察法观察法公开参与观察法参与观察法隐蔽参与观察法社会心理学的实验室实验法具体研究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方法现场实验法访谈法调查法问卷法档案研究法五、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1.偏向问题:(1)研究者(实验者)的偏向(2)被试者(被试)的偏向2.伦理问题:(1)实验性的欺骗(2)对被试隐私的侵犯(3)被试的痛苦3.遵循原则:(1)必须让被试者自愿地参加实验研究,被试者应当知道他们在研究中要做些什么。
(2)研究必须是“风险最小”,即在研究的设计没有必要让被试者冒险。
(3)研究者要进行“风险—获益分析”,即在研究中让被试者承担的风险要与通过研究获得的利益平衡,这里的利益可以是对被试者而言的,也可以是对社会而言。
(4)价值中立原则。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一、社会心理学的形成过程孕育阶段(射虎哲学阶段)→形成阶段(社会经验论阶段)→确立(社会分析论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界20~70年代*1908年.英.麦独孤※※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分别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写出了第一本社会心理学的同名教科书,其象征意义在于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它探讨了人们在不同社会情境下的思维过程、情感体验以及行为表现。
本章将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方法以及该学科的重要概念。
一、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社会心理学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当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对人类的社会行为和心理进行研究。
尽管最早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在20世纪初才开始出现,但该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20世纪中叶,社会心理学经历了一次革命性的转变,从关注个体内心过程转向关注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互动。
社会认知理论的提出使得人们开始研究人们对他人的认知、社会行为的解释以及社会情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探讨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实验研究是其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控制和改变特定的变量,来观察这些变量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另外,调查研究也是社会心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问卷调查或面对面访谈,研究者可以收集到大量的数据,并以此来推断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此外,观察研究和案例研究也在社会心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观察研究是指研究者观察并记录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
案例研究则是通过对单个个体或事件的深入研究来获得详细的信息。
三、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在社会心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概念被用来解释和描述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1.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
个体的自我概念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看法和行为。
2.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和社会情境的认知、解释和记忆。
社会认知的研究探讨了个体是如何对他人的性格、意图和行为进行推断和解释的。
3. 形成协调理论:形成协调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框架,它解释了人们在群体中如何形成和维持一致行为。
该理论认为个体在社会交互中会寻求达到自我一致性,并通过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来实现。
《社会心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它关注的是人们如何相互影响,以及社会环境如何塑造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社会心理学试图回答以下问题:- 个体如何感知和解释社会信息?- 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个体的态度和行为的形成?- 个体如何在社会互动中形成自我概念?- 社会规范和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以下几个主要领域:1. 社会认知- 研究个体如何感知、解释和评价社会信息。
- 包括印象形成、归因理论、社会知觉的偏差等。
2. 社会态度- 研究个体对他人、群体、事件或对象的评价倾向。
- 包括态度的形成、改变、测量以及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3. 人际关系- 研究个体之间的吸引、排斥、合作、竞争等互动关系。
- 包括人际沟通、友谊、爱情、冲突解决等。
4. 社会影响- 研究他人在场、群体压力、社会规范等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
- 包括从众、服从、顺从、领导与追随等。
5. 社会化- 研究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如何通过学习社会规范、角色和文化来成长和发展。
- 包括儿童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再社会化等。
6. 群体心理- 研究群体内部的心理现象,如群体动力、群体决策、群体凝聚力等。
- 包括群体行为、群体互动、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关系等。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索社会心理现象,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研究方法:1. 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在控制条件下,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以探讨因果关系。
- 优点:可以精确控制实验条件,重复性强。
- 缺点:可能缺乏生态效度,难以推广到现实生活。
- 自然实验: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实验,但尽量控制变量。
- 优点:具有较高的生态效度。
- 缺点:控制变量较为困难。
2. 观察法- 自然观察:在不干预的情况下,观察和记录自然发生的行为。
- 优点:能收集真实行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