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女) 司法考试 三国法 系统精讲班 国际私法 4 区际司法协助
- 格式:pdf
- 大小:257.97 KB
- 文档页数:3
三国法讲座资料一、基本情况1、在司法考试中基本分值是9%到10%之间,国际公法所占分值最低,国际私法居中,国际经济法所占分值最多,并且有上升趋势例如:2002年总分400,三国法为39分,其中国际公法9分,国际私法15分,国际经济法15分2003年总分400,三国法为36分,其中国际公法9分,国际私法11分,国际经济法16分2004年总分600,三国法为52分,其中国际公法14分,国际私法16分,国际经济法22分2005年司法考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试题分析2005年司法考试试题中,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共占分值44分,占整个司法考试分值的7.33%,这在历年司法考试中是比例最低的(往年三国法所占分值通常在9%左右)。
其中,国际公法分值为12分,占司法考试总分的2%;国际私法分值为16分,约占司法考试总分的2.7%;国际经济法分值为16分,约占司法考试总分的2.7%。
总体而言,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的分值比例和往年差不多,但国际经济法的分值比例和往年相比短少了很多(往年国际经济法分值在司法考试总分中一般会占到3.7%左右)难度也有些下降,这可能不是好消息,其中卷三海商法还有一道错题。
三个部门法试题的具体分析如下:1、国际公法试题分析涉及国际公法的单项选择题占6分,多项选择题占4分,不定项选择题占2分。
国际公法试题的特点和历年考题类似:试题覆盖面广,考点比较灵活,有个别的偏题。
国际公法试题一共才9道共12分,但却覆盖了大纲的七章内容,其中涉及国际法主体的有2分,国家责任的1分,国际法上的个人的4分,外交和领事关系法的2分,条约法的1分,国际争端解决的1分,战争法的1分。
国际公法试题中直接知识点命题比较少,但案例转换型命题较多,给人的感觉是考点非常灵活比较散,对考生的要求是知识点要记忆得非常的准确。
比如对新国家的承认。
出题者因为多是来自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的老师,喜欢采用案例出题,强调案例转换式分析。
三国法讲座讲义一、2006年三国法分值比例及试题特点三国法分值共46分,其中国际公法14分,国际私法16分,国际经济法16分。
分值比例分配以及试题难易程度与往年保持一致。
预计2007年试题将维持该分值比例及特点。
二、国际公法试题特点、典型例题、复习方法1、试题特点:考点覆盖面广且非常灵活,命题虽然一般只针对单一知识点,但多以案例形式出现,考点不易把握,复习应试的难度较大。
此外,为了增加国际公法和普通司法从业人员的联系,近几年国际公法的试题明显增大了考查法条的比例。
2、典型例题(1)单一知识点命题:(06年单选题)嘉易河是穿越甲、乙、丙三国的一条跨国河流。
1982年甲、乙两国订立条约,对嘉易河的航行事项作出了规定。
其中特别规定给予非该河流沿岸国的丁国船舶在嘉易河中航行的权利,且规定该项权利非经丁国同意不得取消。
事后,丙国向甲、乙、丁三国发出照会,表示接受该条约中给予丁国在嘉易河上航行权的规定。
甲、乙、丙、丁四国都是《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缔约国。
对此,下列哪项判断是正确的?DA.甲、乙两国可以随时通过修改条约的方式取消给予丁国的上述权利B.丙国可以随时以照会的方式,取消其承担的上述义务C.丁国不得拒绝接受上述权利D.丁国如果没有相反的表示,可以被推定为接受了上述权利(2)综合知识点命题:(03年多选题)假设甲、乙两国自愿经过谈判、签署和批准程序,缔结了一项条约。
该条约内容包括:出于两国的共同利益。
甲国将本国领土提供给乙国的军事力量使用,用来攻击并消灭丙国国内的某个种族。
根据国际法,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BCDA. 由于双方平等自愿缔约,满足条约成立的实质要件,因此该条约是合法有效的B. 由于条约经过合法的缔结程序,因此该条约是合法有效的C. 如果该条约的上述内容得到丙国同意,则缔约行为的不法性可以排除D. 如果该条约的上述内容被实施,则乙国的行为构成国际不法行为,甲国的行为不构成不法行为(3)法条测试题(06年单选题)戴某为某省政府的处级干部。
2015年司法考试系统强化班讲义第二部分国际私法区际法律冲突和准据法的确定:《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6条:“涉外民事关系适用外国法律,该国不同区域实施不同法律的,适用与该涉外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区域的法律。
”(二)适用冲突规范的基本制度:1、定性(识别):法院对案件性质予以确定的行为《法律适用法》第8条:“涉外民事关系的定性,适用法院地法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3条:“案件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涉外民事关系时,人民法院应当分别确定应当适用的法律。
”——我国适用识别分割制5、法律规避和(部分)强制性规定的直接适用:(1)法律规避: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故意制造或变更某种连结点,以避开本应适用的对其不利的法律,从而使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得以适用的一种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1条:“一方当事人故意制造涉外民事关系的连结点,规避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人民法院应认定为不发生适用外国法律的效力。
”(2)(部分)强制性规定的直接适用:《法律适用法》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有强制性规定的,直接适用该强制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0条:“有下列情形之一,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利益、当事人不能通过约定排除适用、无需通过冲突规范指引而直接适用于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条规定的强制性规定:(一)涉及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二)涉及食品或公共卫生安全的;(三)涉及环境安全的;(四)涉及外汇管制等金融安全的;(五)涉及反垄断、反倾销的;(六)应当认定为强制性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涉外民商事法律适用(涉港、澳、台参照适用)《法律适用法》的原则性规定:1、《法律适用法》的适用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5条):(1)《法律适用法》原则上没有溯及力,但若涉外法律关系发生时尚无法律适用的相关规定,可参照适用《法律适用法》。
危险废物的任何越境转移都必须有相关的保险、保证或担保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清单 ★控制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巴塞尔公约》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只能在缔约国之间进行大气环保防止气候变化:限制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臭氧层保护:限制和管制消耗臭氧层物质 海洋环保防止船舶污染防止海洋倾倒废物进口国对特定进口的书面同意 有无害环境的处置方法国际 环保 法律 制度行政人员:会计、翻译等 外交人员:馆长、参赞、武官、外交秘书和随员──接受国可宣布其为“不受欢迎的人” 服务人员:司机、厨师等接受国可宣布其为“不被接受的人”使馆人员图示中央外交机关:国家元首、政府和外交部门外交代表机关常驻:使馆公使(向国家元首派出)馆临时:特别使团外交机关图示条约解释若有两种以上文字文本:以作准文本解释解释规则:上下文和通常含义、目的和宗旨、善意解释﹏﹏﹏﹏条约冲突解决图示 条约本身有有效规定(如:会员国间缔结的条约若与《联合国宪章》冲突,《宪章》优先)条约无有效规定当事国完全相同:后约取代先约 当事国不完全相同:个案处理 乙丙之间:后约;甲乙、甲丙之间:先约乙丁、丙丁之间:后约 甲丁之间:没有条约关系后约 先约 反对保留国 (不反对条约生效) 保留国 接受保留国 适用条约规定 按保留范围改变相应条约条款 保留所涉规定在两国之间视为不存在非强制方式政治方法谈判与协商斡旋(第三者促使谈判协商)与调停(第三者提出方案并参加或主持谈判)调查(只解决事实问题)与和解(解决事实和法律问题)法律解决仲裁:国际常设仲裁法院(1900年,海牙)法院国际法院国际海洋法法庭强制方式战争或武力解决干涉内政平时封锁:只能由安理会决定才合法反报:针对不违法行为的对等反措施报复:针对违法行为的对等反措施国际争端的解决方式国际私法★【高分考点50%-70%】国际民商事法律适用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WTO 争端解决的基本程序 磋商(必经程序、60天、保密)专家组审理(非常设;审理内容须与争端方主张一致)上诉机构审理(常设;只能审理法律问题;无权发回重审)争端解决机构通过报告(适用“反向一致原则”) 裁决的执行和监督不执行裁决,争端方将获权交叉报复(与受损害程度相等)对于1,2,3磋商,对3达成协议,专家组不审理3, 3对于后续程序保密,只审1,2 ★【高频考点】国际重复征税和国际重叠征税的判断 2和3构成了国际重复征税 1和3构成了国际重叠征税 1和2构成了国内重叠征税。
2008年中国政法大学司法考试学院业余特训班 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授课提纲杨 帆国际公法《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主要内容:1、条约的构成要件:国际法主体缔结、自由同意、不违反国际强行法2、条约的保留:仅针对多边公约不得保留的情形:条约不允许保留、保留不在条约允许的保留范围内、保留违反条约宗旨缔约权(国内法) 全权证书(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使馆馆长和派驻国际组织的代表无须出具全权证书)排除错误、诈欺、贿赂、强迫3、条约登记:联合国会员国的已生效条约、联合国秘书处、未登记条约联合国机构不得援引4、条约冲突的解决:56、条约的解释7(1)修正条约的协定对于是条约当事国而非该协定的当事国无拘束力(2)对于修正条约的协定生效后成为当事国的国家,如无相反意思表示,视为修正后条约的当事国 (3)在该新加入国家与不受条约修正协定拘束的国家之间,适用未修正的条约例外:主权豁免的放弃(自愿、特定、明确)——管辖豁免放弃不意味着执行豁免的放弃2、3、国际法上的承认制度(1)承认对象:新国家、新政府和其他事态(2)承认方式:明示、默示(建立外交关系、建立领事关系、缔结政治性条约、投票支持加入仅对国家开放的政府间国际组织)(3)承认的效果:影响双方权利义务的一系列变化;具有追溯力;拒绝承认不影响对方作为国际法主体的资格大国一致原则:对于非程序事项或称实质性事项的决议表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否决权。
实践中,常任理事国的弃权或缺席不被视为否决,不影响决议的通过。
限制豁免主义理论的产生(多数国家认同):国家商业行为没有豁免权传统的主权绝对豁免作为习惯国际法仍然具有普遍拘束力5、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国际法主体(其成立和活动依据的是相关国际条约)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不是国际法主体(其成立和活动目前主要是由各相关国家的国内法加以规定)1、行为归因于国家:下列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被国际法认为是可以归因于国家的行为:(1)国家机关的行为;(2)经授权行使政府权利的其他实体的行为;(3)实际上代表国家行事的的行为;(4)别国或国际组织交给一国支配的机关的行为,在行使该支配权范围内的行为,视为该支配国的国家行为。
国际公法部分国际人道法中的区分对象原则(区分军事与非军事目标,区分战斗员与平民)是一项已经确立的国际习惯法原则,也体现在《1977年日内瓦四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中。
甲乙丙三国中,甲国是该议定书的缔约国,乙国不是,丙国曾是该议定书的缔约国,后退出该议定书。
根据国际法的有关原理和规则,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2007/一/77)ACA .该原则对甲国具有法律拘束力,但对乙国没有法律拘束力B .丙国退出该议定书后,该议定书对丙国不再具有法律拘束力C .丙国退出该议定书后,该原则对丙国不再具有法律拘束力D .该原则对于甲乙丙三国都具有法律拘束力(一)《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主要内容:1、条约的构成要件:国际法主体缔结、自由同意、不违反国际强行法2、条约的保留:(仅针对多边公约)签署、批准或加入条约时作出的,排除或改变条约中部分条款对其适用效力的单方声明缔约权(国内法) 全权证书(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使馆馆长和派驻国际组织的代表无须出具全权证书)排除错误、诈欺、贿赂、强迫【典型例题】甲、乙、丙国同为一开放性多边条约缔约国,现丁国要求加入该条约。
四国均为《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缔约国。
丁国对该条约中的一些条款提出保留,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2009/一/29)DA. 对于丁国提出的保留,甲、乙、丙国必须接受B. 丁国只能在该条约尚未生效时提出保留C. 该条约对丁国生效后,丁国仍然可以提出保留D. 丁国的加入可以在该条约生效之前或生效之后进行345、条约的解释★条约在中国的适用(宪法无统一规定)(二)国际法基本原则(强行法性质)1、6个基本原则: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不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民族自决原则、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2、不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原则——首先禁止侵略1974年联大通过的《关于侵略定义的决议》中,非穷尽地列举了7项侵略行为,包括:①武装部队侵入或攻击他国领土;由侵入或攻击造成的军事占领;使用武力吞并别国的任何领土;②以另一国的领土为对象使用任何武器;③封锁另一国的港口或海岸;④武装部队攻击他国的陆海空军、商船或民航机;⑤一国违反协定使用在别国驻扎的军队或违约延期驻扎;⑥提供领土由他国使用进行侵略行为;⑦以国家名义派遣武装团体、非正规军或雇佣军等。
第1篇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私法在处理跨国法律关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杨帆国际私法中的法律适用问题,分析其在处理跨国纠纷中的原则、方法和具体实例,以期为我国国际私法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引言国际私法,又称冲突法,是研究不同国家法律体系之间如何相互适用,以解决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中的法律冲突的法学分支。
在我国,国际私法的研究和实践对于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往来具有重要意义。
杨帆国际私法作为我国国际私法领域的权威学者,其研究成果对国际私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法律适用的角度,对杨帆国际私法的相关理论进行探讨。
二、杨帆国际私法中的法律适用原则1. 主权原则主权原则是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指国家对其领土内的法律关系享有最高的权力。
在处理跨国法律关系时,各国法律制度应相互尊重,遵循主权原则。
2. 平等互利原则平等互利原则要求各国在处理跨国法律关系时,应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尊重对方的合法权益,实现共赢。
3. 国际惯例原则国际惯例是指在国际交往中长期形成、普遍适用的习惯规则。
在处理跨国法律关系时,各国应尊重和适用国际惯例。
4. 最密切联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与案件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适用。
这一原则有助于实现法律的公平、公正。
三、杨帆国际私法中的法律适用方法1. 系统解释法系统解释法是指通过对相关法律条文的整体、系统、全面的理解,确定法律适用的方法。
杨帆认为,系统解释法有助于揭示法律条文的真正含义,避免片面、孤立地理解法律。
2. 比较法解释法比较法解释法是指通过对不同国家法律的比较,分析其异同,确定法律适用的方法。
杨帆认为,比较法解释法有助于发现各国法律的共同点和差异,为法律适用提供参考。
3.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指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法律适用规则。
杨帆认为,案例分析法有助于丰富法律适用理论,提高法律适用实践水平。
四、杨帆国际私法中的法律适用实例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定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的法律。
三国法讲义 中国政法大学杨帆教授提供国际公法讲义《维也纳条约法公约》:1、条约的构成要件:国际法主体缔结、自由同意、不违反国际强行法2、条约的保留不得保留的情形:条约不允许保留、保留不在条约允许的保留范围内、保留违反条约宗旨3、条约登记:联合国秘书处、未登记条约联合国机构不得援引缔约权(国内法) 全权证书 排除错误、诈欺、贿赂、强迫4、条约冲突的解决:56、条约的解释7、条约的修正:(1)修正条约的协定对于是条约当事国而非该协定的当事国无拘束力(2)对于修正条约的协定生效后成为当事国的国家,如无相反意思表示,视为修正后条约的当事国(3)在该新加入国家与不受条约修正协定拘束的国家之间,适用未修正的条约条约在中国的适用直接适用、优先适用:民商事领域 与相关国内法并行适用:如特权与豁免领域,国内法细化和补充 条约须经国内法转化才能适用:如WTO 诸协议、人权条约乙丙之间:后约 甲乙、甲丙之间:先约 甲丁之间:没有条约关系例外:主权豁免的放弃(自愿、特定、明确)——管辖豁免放弃不意味着执行豁免的放弃限制豁免主义理论的产生(多数国家认同)传统的主权绝对豁免作为习惯国际法仍然具有普遍拘束力2、3、国际法上的承认制度(1)承认对象:新国家、新政府和其他事态(2)承认方式:明示、默示(建立外交关系、建立领事关系、缔结政治性条约、投票支持加入政府间国际组织)(3)承认的效果:影响双方权利义务的一系列变化;具有追溯力;拒绝承认不影响对方作为国际法主体的资格5、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不是国际法主体(其成立和活动目前主要是由各相关国家的国内法领土取得方式(二)海洋法2、海洋底土的划分及沿海国的权力几个特殊空间比较国际海底区域 (平行开发制)(四)国际环保法(1) 取得(2) 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5条:“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一方为中国公民为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
2010年司法考试各科的辅导老师哪个好?金牌师资:1、民法最受欢迎的老师:李建伟李仁玉张翔2、民事诉讼最受欢迎的老师:郭翔杨秀清(女)3、商经法最受欢迎的老师:张海峡鄢梦萱(女)王小龙4、刑法最受欢迎的老师:韩友谊李金明刘凤科5、刑事诉讼法最受欢迎的老师:汪海燕马明亮刘玫房保国汪建成6、行政法(含宪法)最受欢迎的老师:林鸿潮季宏王锴7、三国法最受欢迎的老师:杨帆(女)王斌段庆喜8、法制史,法理最受欢迎的老师:郭晓飞杨帆(男)淳于闻9、卷四主观题最受欢迎的老师:邹建章王旭其他回答隋彭生: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合同法研究专家,主讲合同法。
对合同法复习重点把握准确,对重点,难点法条解析精辟。
袁家德:诉讼法学辅导专家,辅导经验丰富,讲课生动活跃,深受学员欢迎。
吴鹏: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行政法博士,教授。
司考辅导权威专家,多次参加辅导书的主编和司考的组题及阅卷,串讲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重点法条有很高的命中率,讲课幽默风趣,深入浅出。
郄鹏恩:政法英杰司法考试授课名师。
有长期的司法考试授课经验,深受考生的欢迎。
擅长讲授商法、经济法,串讲重点法条、讲评典型案例。
讲课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齐晓伶: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博士。
法学理论功底深厚,对司法考试规律的研究有独到之处,善于归纳和总结知识点,为学员构建起系统化的刑法学知识体系。
刘凤科:清华大学刑法学博士,我国著名刑法学家、刑法学司考命题组重要成员张明楷教授的弟子。
司法考试刑法辅导专家。
授课条理清晰、娓娓道来,既阐释刑法学的精髓,又详尽分析刑法命题各家观点在命题中的取舍,澄清司考辅导界存在的不正确观点;讲授内容完全遵循司考刑法命题规律,考点分析精准,直面考题本质。
李仁玉:三校名师独家授课教师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院长,主讲民法学。
2002年司考指定教材主编。
自94年来一直参加历年年律考/司考大纲及教材的组织和编写,并参与命题及阅卷。
讲课方式别具一格,经常运用比较法讲解,深入浅出,得到了广大考生的认可,是考生公认的“司法考试民法泰斗”。
国际私法主讲老师:杨帆(三)涉外民商事法律适用(涉港、澳、台参照适用)《法律适用法》的原则性规定:1、《法律适用法》的适用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5条):(1)《法律适用法》原则上没有溯及力,但若涉外法律关系发生时尚无法律适用的相关规定,可参照适用《法律适用法》。
(2)特别法优先于普通法:商事领域和知识产权领域法律适用的特别规定优先于《法律适用法》。
(3)中国缔结或加入的民商事条约在我国原则上具有直接适用、优先适用的效力,但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条约已经转化或者需要转化为国内法律的除外。
(4)对涉外民商事争议的解决,中国法律和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2、“意思自治原则”的运用(《法律适用法》第3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6-9条)(1)只有法律允许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当事人法律选择才有效,且法律适用中的意思自治不受实际联系原则的限制(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2)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最晚时间为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各方当事人援引相同法律且未提出法律适用异议的,视为已经达成意思自治。
(3)国际条约(包括尚未对中国生效的国际条约)可以成为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对象,但不得损害中国的社会公共利益,且不违反我国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法律适用法》的具体规定:自然人法人基本原则经常居所地法登记地法例外自然人从事民事活动,依照经常居所地法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依照行为地法律为有民事行为能力的,适用行为地法律,但涉及婚姻家庭、继承的除外。
主营业地与登记地不一致的,可以适用主营业地(经常居所地)法律(1)与自然人人身密切相关的问题(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宣告失踪、宣告死亡、人格权等)原则上均适用自然人的经常居所地法(2)经常居所地的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5条:“自然人在涉外民事关系产生或者变更、终止时已经连续居住一年以上且作为其生活中心的地方,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规定的自然人的经常居所地,但就医、劳务派遣、公务等情形除外。
三国法练习题国际公法(多选)1、甲国和乙国就两国边境的划界问题发生纠纷,多年以来经常因此问题发生武装冲突。
在联合国秘书长的斡旋下,双方于2009年达成协议,将边界争端提交给联合国国际法院。
根据国际法的相关规则和实践,下列哪些可以成为国际法院判决此案的法律依据?()A、甲乙两国于1948年签定的边界条约B、著名国际法学家瓦特尔关于边境制度的学说C、有关领土主权取得方式的国际习惯D、国际法院在1980年对类似案例作出的判决答案:AC(单选)2、国际习惯是国际公法中最古老、最原始的法律渊源,关于国际习惯,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A、国际习惯具有客观要素,即存在各国反复一致的从事某种行为的实践B、国家间的各种文书和外交实践,可以成为国际习惯存在的证明C、国际习惯具有任意性,只有经国际法主体的明确选择适用,才对特定的主体具有法律约束力D、国际习惯作为国际法渊源,对国际法主体具有普遍的法律约束力答案:C(单选)3、中国于1986年核准加入了《联合国国际货物合同销售公约》,1993年加入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此外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WTO的多边协议对我国具有约束力。
关于上述条约或协议在中国的适用,根据我国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A、在处理涉外货物买卖合同纠纷时,中国法院可以直接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合同销售公约》B、在处理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时,中国法院应当优先适用《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C、我国法院可以直接适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来处理涉外知识产权侵权纠纷D、北京市高院在处理一起反倾销行政诉讼案件时,应优先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但当条例与WTO《反倾销协议》发生冲突时,则应适用《反倾销协议》的相关规定答案:A(单选)4、国际法基本原则是国际法庞大规则体系中最核心和基础的规范,其主要包括国家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不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民族自决和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六大原则。
三国法复习方法一、国际公法1、试题分析一般特点:考点散、强调与法条结合、试题灵活。
国际公法在三国法中所占分值最少,但考点分散,例如试题一共才9道共12分,但却覆盖了大纲的七章内容;为了增加国际公法和一般司法从业人员的联系,05年之后试题加强了与国内法条紧密结合的特点;历年试题多以案例的形式出现,知识点的直接陈述性命题较少。
变化:以往国际公法的试题多属于单一知识点命题,07年试题中的综合案例题有所增加。
和单一知识点命题相比,综合知识点命题的准确率更低,这说明了国际公法试题难度增加的特点。
2、针对性的复习方法中等时间安排,理解、记忆、做题。
考生们注意知识点的比较记忆,法条部分比较麻烦,需整理合并到知识点中。
二、国际私法1、试题分析一般特点:在三国法中所占分值居中,考点较为集中,考题采用直接叙述性命题或案例命题两种的方式,绝大多数的题目比较容易把握,但有个别偏题的特点。
在2004年之前,国际私法的考查重点是国际民商事法律适用,但从2005年之后,重点逐渐偏移到国际民商事争议的解决上。
由于国际私法在三国法中知识点相对比较简单,因此每年真题中都会有偏题出现,今年主要体现为单选36和39题。
变化:国际私法试题近两年来最大的特点就是增大了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的分值,并且随着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问题日益突出,针对区际私法的试题量也有所增加,这点值得考生注意。
2、针对性的复习方法最少时间安排,记忆、做题。
变化对大家影响不大,因为争议解决部分的内容很多和仲裁法、民事诉讼法的内容重叠。
重点仍然要放在冲突法部分。
三、国际经济法1、试题分析一般特点:国际经济法所占分值最度,考题相对集中在货物贸易法和世贸组织法两个部分,但有些部分非理解不能掌握,考题采用直接叙述性命题或案例命题方式,此外还有难度较高的综合性案例,各种题目的出错率都比较高。
变化:05年后国际经济法试题相对容易一些,主要表现为分值变少,命题多只针对单一知识点,综合案例题少,对考生而言失分点也就减少了一些。
三国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讲义主讲人:杨帆三国法的特点:45分左右,相对简单,重者恒重、轻者恒轻。
1、国际公法(分值比例最低12分,章章有题、散、相对简单)2、国际私法(分值比例16分,重点集中,90%最后三章,考点重复率高,要求记忆准确)3、国际经济法(分值比例18分左右,80%理解性命题,案例考察运用。
理解+试题训练)国际公法部分:一、国际法渊源:(一)包括国际条约(原则上只约束缔约国)、国际习惯(对所有国际法主体具有约束力)、一般法律原则(从司法判例、学说和国际组织决议中抽象)【三个渊源。
主要是条约、习惯】是不是国际法渊源:能不能作为解决国际法律争端的法律依据直接来适用。
(判例、学说和国际组织决议不能作为法律依据。
)【例:先占取得无主地领土主权习惯;区分对象原则】补充知识:国际条约与国际习惯的约束力范围不同。
国际条约——最主要渊源。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主要内容:【公约存在多边条约,合同多为双边合同】1、条约的构成要件(书面与否不影响条约的效力):国际法主体缔结(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约代表要有缔约权,缔约权允许国内法自由赋予(中国有缔约程序法),缔约代表要出示全权证书)、自由同意、不违反国际强行法。
【仅有三个要件】补充知识:(1)全权证书(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使馆馆长和派驻国际组织的代表无须出具全权证书)这五类人仅包括正职,副职要出示全权证书。
【缔约权与全权证书是对缔约代表实质与形式的限制】(2)自由同意排除错误、欺诈、贿赂、强迫。
(3)国际强行法的内容很多,包括六项基本原则。
【国家主权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等】2、条约的保留(空白点):仅针对多边公约(双边条约只对某问题达成一致或否认)【折中】(1)含义:一个国家参加或缔结一个条约,它所做的一种单方声明,目的是为了摒除或者改变条约中间某些条款对它自己适用的效力。
2024年法考三国法重点笔记一、国际公法。
1. 国际法的渊源。
- 国际条约:重点关注条约的缔结、生效、保留等。
- 国际习惯:其构成要素(物质要素和心理要素)。
2. 国际法主体。
- 国家: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国家主权豁免的相关内容,国家承认与继承。
- 国际组织:联合国的主要机关(大会、安理会等)及其职能,安理会的表决制度(15个理事国,9票赞成,大国一致原则)。
3. 海洋法。
- 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不同海域的法律地位和制度。
例如,领海的无害通过制度,专属经济区的资源开发和管辖权等。
4. 航空法。
- 领空主权原则,国际航空运输的相关制度。
5. 外层空间法。
- 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外空活动的主要原则(共同利益原则、自由探索和利用原则等)。
6. 国际法上的居民。
- 国籍:国籍的取得(出生取得、加入取得)和丧失,国籍冲突的解决。
- 引渡和庇护:引渡的原则(双重犯罪原则、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等),庇护的对象和范围。
7. 外交关系法和领事关系法。
- 外交特权与豁免:使馆的特权与豁免(馆舍不得侵犯、档案文件不得侵犯等),外交人员的特权与豁免(人身不得侵犯、寓所和财产不得侵犯等)。
- 领事特权与豁免:与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区别,领事的主要职能。
二、国际私法。
1. 国际私法的基本理论。
- 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冲突规范(单边冲突规范、双边冲突规范、重叠适用的冲突规范、选择适用的冲突规范)。
2. 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
- 主体: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
- 物权:不动产物权和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船舶、航空器物权的特殊法律适用。
- 债权:合同之债(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侵权之债(侵权行为地法、当事人共同属人法等)。
- 婚姻家庭:结婚、离婚、夫妻财产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等的法律适用。
- 继承:法定继承、遗嘱继承的法律适用。
3. 国际民商事争议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