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句排序专题
- 格式:ppt
- 大小:94.00 KB
- 文档页数:15
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题型专练专题05:句子排序1.把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白求恩故居,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
淡绿色的二层小楼掩映在树木中。
____这就是孕育了白求恩的地方,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①我弯下腰来,拾起几片红叶。
②将红叶随手夹在《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作品集》中。
③楼前是绿色的草坪,红叶层层散落其上,看上去分外美丽。
④直起身来,蓦然回首,那座小楼所有的玻璃窗,竟都像是燃烧的火。
A.③①②④B.③①④②C.①③②④D.①④③②【答案】A【解析】【分析】这个语段描写“我”参观白求恩故居,第③句为首句,先写楼前景色,引出落在草坪上的“红叶”;接着第①句“拾起几片红叶”,第②句将红叶随手夹在书中,与第①句动作连贯;最后第④句“直起身来,蓦然回首……”。
所以正确的排序为:③①②④。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解答此类题要先理解整段文字的大概意思,找到能做首句的句子,然后根据前后句的关联排序,注意关联词语应成对出现,指代词前要有具体对象,并注意时间的先后顺序,逻辑顺序等。
2.下列选项中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
②众人都道:“好个所在。
”于是大家进入。
③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
又有两间小小退步。
④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
⑤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A.①④③②⑤B.①②⑤④③C.②①④③⑤D.②⑤③④①【答案】C【解析】【分析】按照游览的顺序梳理这几句话。
进入——入门看到的景物——明暗房间——后院景物。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和逻辑能力。
做这样的题,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句子之间的内容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
具体方法是①找中心句,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来安排的;②梳理思路,总体上看,句子之间有相并关系,相承关系和相属关系,从局部看:有承接、解说、对比、递进、因果、转折等关系等;③抓关键词,调整句子的顺序还可借助“首先”“其次”“换句话说等。
专题:语句排序考点突破:一、寻找首句1.首句:一般起着总领全文或者引入话题的作用。
举例:赵州桥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巧夺天工的桥梁。
【总领全文】举例: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抗癌症药品。
【打开话题】2.如果首句不明显的时候,可以通过排除其他的选项来确定首句。
排除法:1.存在转折否定的词语(但是,然而,否则,不然等),但却缺少前文,使得语意不完整。
【举例:但是我却却仍然考得很差。
(缺少前文)】2.存在指代类词语(这、那、此等),但缺少指代对象,使得指代不明。
【举例:那个地方可真是人间仙境,每年游人络绎不绝。
(“那个地方”到底是什么地方,没有提到,只带不明。
)】3.存在结论类词语(因此、所以、终于等),但缺少前文论述,使得论证不完整。
【举例:因此,我再也不相信她说的话。
(缺少前文的原因);所以,我再也不会犯相同的所粗;终于,我取得了比赛的第一名。
】4.存在补充解释类词语。
(当然、也、又、比如等),但缺少前文,使得补充解释缺少对象。
【举例:当然也可以理解为……(缺少前面解释说明的对象)。
】二、进行出了首句之外的其他句子排列。
(根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列)排列句子所遵循的原则:1.话题一致。
即判定前后句是否围绕同一话题。
2.承前启后。
前后句前后承接是否顺畅。
3.前后照应。
前后句子之间是否意思吻合、彼此呼应。
4.符合逻辑。
判断句子前后表达是否符合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部编三年级下语文句子排序专题练习(含答案)(满分:45 分考试时间:40分钟)试题(共15小题)1.《鹿角和鹿腿》一课4次写到鹿的自言自语,展现了鹿的心理变化,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这4次的顺序是()①“咦,这是我吗?”②“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③“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④“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②①③④2.给下列句子排序。
()我小心地拾起风筝,心里好不懊悔。
()风筝终于又在我们手中乘风飞上了蓝天。
()一阵风吹过,风筝像喝醉了酒似的歪歪斜斜地一头栽了下来。
()我和哥哥激动得又跳又叫,又喊又笑。
()哥哥鼓励我不要泄气,再来一次。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和哥哥去郊外放风筝。
()哥哥举着风筝,我拉着线跑啊跑,风筝风起来啦!3.把下列句子重新排序。
()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面写字了。
()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人们用蚕茧制作丝棉时发现,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
()蔡伦吸收人们的经验,用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造出了轻便又好用的纸。
()人们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
4.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1我也是一个喜欢画画的孩子,我使劲追赶他,要看他是怎样画画的。
2三月的春风,是一个活泼、调皮的聪明的孩子。
不知他从什么地方拿到了一盒水彩,就蹦蹦跳跳地、嘻嘻哈哈地到处跑,到处画画。
3他后来就在星星湖畔洗了调色盘,洗进湖里的水彩就成了绿青蛙、红鲤鱼、黑蝌蚪……4三月的春风可真是一个比神笔马良还会画画的孩子。
你们说是吗?5我追到草地上,只看见他勾下的许多连笔画的小草小花正在那里做游戏,他已走了;我追到果园里,只看见他摔出来的大团大团的红云朵、黄云朵、紫云朵在那里轻轻地飘动,他也动了;我追到柳林里,只看见他描的一缕一缕的绿线在那里柔柔地舞动,还是没有看见他。
决胜2023中考一轮地毯式复习——排序复习建议分别在第13、第15、第18、第26、第42天将“方法指导”读一遍,背一遍,然后做一遍后面的“60道小题狂练”和“40道中考真题闯关”,到第42天再读时,基本搞定。
方法指导排序题三字经排序题,并不难;通读题,前后看;有代词,往前串;同话题,连一连;找顺序,时空间;标志词,抓关键;内容上,要映现;排完了,先浏览,不通顺,再换换;对答案,笑开颜。
1.下列语句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小说家要造好生活的壳,更要炼好灵魂的芯。
生活无处不在,人人有份,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进入小说的生活,必须经过作家的选择、过滤和重新组织②趣味也要有“常识”,要筛选,要经得起灵魂拷问③但也并不是什么样的生活都可以用来写小说④毕竟,小说从俗世中来,目的是要“到灵魂里去”⑤作家不能沉溺于生活中的某种个人趣味而不能自拔A.③④①⑤②B.③①④⑤②C.③①⑤②④D.③④⑤②①【答案】A【详解】考查句子的排序。
A.根据横线前的文字可知,③应紧接其后,在内容上形成转折;④句是对③句的解说,由“毕竟”一词承接,说明了小说的目的;①句则承接④句说明要实现小说目的“到灵魂里去”须由作家决定;⑤句说的是作家写作的注意事项,故⑤应在①后;②句又承⑤句中“趣味”一词进一步解说,并与文段开头“炼好灵魂的芯”呼应,总结收束这段文字。
据此,正确的句序是:③④①⑤②。
故选A。
2.下面一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②“冰”象征纯洁、坚强。
③熊猫形象与冰晶外壳相结合,形似航天员,体现了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的结合。
④北京冬奥吉祥物“冰墩墩”是以熊猫为原型设计创作的。
⑤“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
A.③②⑤①④B.④②⑤①③C.③②⑤④①D.④③②⑤①【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
高考语句排序专题复习基础知识1130 1339:高考语句排序专题复习一、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过辉煌的过去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④它们看似陈旧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种重要窗口A.④①③⑥②⑤B.②⑤⑥①④③C.③⑤②⑥④①D.⑥④①③②⑤【答案】评析:C(这道题是一道传统排序题。
看似有一定难度,其实这类题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排除法,同时要注意隐藏信息。
考生应当首先注意②⑤⑥句,因为⑥句很明显是一个带有总结性的句子,而②⑤句又明显被镶嵌在⑥句之中,先说文化,后说历史,也就是⑤必在②前面,而只有C选项符合推测,所以答案很轻松就选出来了。
)语句排序既考查了语句间的连贯,又考查了对多个语言单位的排序组合;这种排序组合,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内容、写作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
案例探究[案例1]在横线处填入的短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
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但当、、、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类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①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②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③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A.④①②③B.①③④②C.①④③②D.③①②④命题意图:此题考查语言连贯排序能力。
能力层级为D级。
知识依托:语言连贯排序知识,基本篇章结构知识,逻辑知识等。
解析:从动物受到伤害的程度这一角度出发,按由轻到重的逻辑排序。
答案:B错解分析:错选A、C、D,未能把握此语段的一个主要考查要点,即按一定事理逻辑排列语序。
方法技巧:一般来说,语段的排序主要涉及到以下一些因素:①空间关系: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从里到外。
决胜2023中考一轮地毯式复习——排序分别在第13、第15、第18、第26、第42天将“方法指导”读一遍,背一遍,然后做一遍后面的“60道小题狂练”和“40道中考真题闯关”,到第42天再读 时,基本搞定。
排序题三字经排序题,并不难;通读题,前后看;有代词,往前串;同话题,连一连;找顺序,时空间;标志词,抓关键;内容上,要映现;排完了,先浏览,不通顺,再换换;对答案,笑开颜。
1.(2022·江苏无锡·中考真题)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经典作品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
②一个不读经典的人,不仅词汇有限,同时智力和想象力也会有限,从而导致知识和思想极度贫乏。
③读书之法,贵在选择经典作品。
④可见,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⑤一个读经典的人,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在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
A .⑤③②①④B .⑤①②④③C .③②④①⑤D .③①⑤②④2.(2022·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组成语序恰当的语段,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君子”一词在《周易》《诗经》中已大量出现,最初是对统治者、贵族男子的尊称。
②相应地,“小人”多指那些道德有疵、品行不正之人。
③到了春秋时期,孔子丰富了这一词语的内涵:“君子”不仅仅是指那些贵族官僚了,更主复习建议方法指导要的是指道德完善、品行高尚的人。
④君子、小人对举,成为对人品高下的评判。
⑤“君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传统中国人评价人品的重要尺度。
A.⑤④③②①B.⑤①③②④C.①④③②⑤D.①③②⑤④3.(2022·山东东营·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国家的财富。
老祖宗留下的“金碗”怎可拱手送人?国务院办公厅今年3月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特别强调:①制定实施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继续推进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探索将具有独特地制方法的中药饮片纳入中药品种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