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
- 格式:ppt
- 大小:699.00 KB
- 文档页数:13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孔繁森》【优秀7篇】《蚂蚁和蝈蝈》第一课时课堂教案篇一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6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和认读7个生字。
(语文课堂网)2、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语文课堂网)3、认识1个偏旁,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由、冬、汗、粮。
教学过程:(网)》一、揭示课题。
(网)出示“蚂蚁”图,认识它吗?板书:“蚂蚁”,并教学。
再出示“蝈蝈”图,板书“蝈蝈”。
引导小朋友观察,抓住蝈蝈的外形的特点,并读准字音。
小朋友,从外形看,你喜欢蚂蚁,还是蝈蝈呢?(蝈蝈,身上的颜色是碧绿的,而且会唱歌。
小朋友都很喜欢它。
这样引导,可以提高小朋友的认识——看一个人,不仅要看外表,更要看它的思想。
)(语文课堂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蚂蚁和蝈蝈”的故事。
(把课题补充完整。
)齐读课题。
二、范读课文。
(网)(低年级要十分重视范读。
初读课文,最好不要让小朋友自由读,因为自由读,只会是齐读。
)三、教学生字。
1. 教学6个生字。
w ww.5ykj出示“粮食”。
问:小朋友知道的粮食有哪些呢?教学“粮”字。
(网)出示“汗”。
问:人们在什么时候身上会出汗呢?教学“汗”字。
问:什么时候人们会是“满头大汗”?出示“自由自在”。
教学词语的意思。
问:什么时候我们觉得自由自在的,很高兴?指导读准“由”字。
出示“冬”。
指导读准字音,“冬”,就是冬天的“冬”。
课文中还有一个词语叫“过冬”,小朋友知道它的意思吗?出示“呼”。
老师做呼气的动作,问:老师在干什么?(呼气)气从口里出来,所以“呼”是口字旁。
冬天,我们听到北风——“呼呼”地吹。
这里的“呼呼”是表示一种声音。
出示“洞”。
洞,就是山洞的“洞”,水洞的“洞”。
课文中间讲,冬天了,谁住在洞里?yw 出示“冷”。
冬天,北风吹到人的身上,我们感觉怎么样?教学“又冷又饿”。
(网)2. 教学6个认读的字。
出示:乘凉刮风躺装。
并进行教学。
(生字教学,分两部分进行,突出重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教案1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教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目标:1.观察图画,借助图画去理解图画内容。
2.正确、全面地理解习惯的要求,并从中受益。
3.鼓励学生按要求去做,坚持下去,形成习惯。
教学重点:激发兴趣仔细看图,明确图的内容及要求。
教学准备:挂图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2、出示图片,(第一页的上幅图)瞧,这就是我们要养成的好习惯,请看仔细了,看谁说得最准确。
3、要求自己看书的下面一幅插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图上的内容,把图上的内容说具体4、明确作用:预习课文、复习旧知、积累词语、形成能力。
二.交代学法,自主学习。
1、要求学生按照这样的学法,看第二页的图,自主学习。
(自由看图——各自练说——小组讨论——班内交流——达成共识)2、再次引导学生看图,要求看出各幅图之间的关系。
3、引导体会朗读和背诵的作用。
三、明确做法,培养习惯。
1、补充板书(勤于),明白要求。
看题——解题——明题“勤于朗读背诵”中的“勤于”是指,做事自主自觉自愿,同时不需别人的督促和强迫。
同时也是说不止一次这样做。
2、针对要求,落实行动。
通过引导和鼓励,一句话让“勤于朗读背诵”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自愿的行为,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第二课时一、直接导入,交代任务。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培养良好的习惯三”。
2.出示图片,(第一页的上幅图)瞧,这就是我要大家看的,请看仔细了,看谁说得最准确。
这位学生在读书——在读课外。
3、指导学习一幅图:要求学生仔细看图——看清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二.交代学法,自主学习。
1、要求学生按照这样的学法,看第二页的图,自主学习。
(自由看图——各自练说——小组讨论——班内交流——达成共识)下面几幅图是学生在课内外以各种形式来进行课外阅读的。
要求自己看书上的每一幅插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图上的内容,把图上的内容说具体说完整。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教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目标:1.观察图画,借助图画去理解图画内容。
2.正确、全面地理解习惯的要求,并从中受益。
3.鼓励学生按要求去做,坚持下去,形成习惯。
教学重点:激发兴趣仔细看图,明确图的内容及要求。
教学准备:挂图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2、出示图片,〔第一页的上幅图〕瞧,这就是我们要养成的好习惯,请看仔细了,看谁说得最准确。
3、要求自己看书的下面一幅插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图上的内容,把图上的内容说具体4、明确作用:预习课文、复习旧知、积累词语、形成能力。
二.交代学法,自主学习。
1、要求学生按照这样的学法,看第二页的图,自主学习。
〔自由看图——各自练说——小组讨论——班内交流——达成共识〕2、再次引导学生看图,要求看出各幅图之间的关系。
3、引导体会朗读和背诵的作用。
三、明确做法,培养习惯。
1、补充板书〔勤于〕,明白要求。
看题——解题——明题“勤于朗读背诵〞中的“勤于〞是指,做事自主自觉自愿,同时不需别人的催促和强迫。
同时也是说不止一次这样做。
2、针对要求,落实行动。
通过引导和鼓励,一句话让“勤于朗读背诵〞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自愿的行为,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第二课时一、直接导入,交代任务。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培养良好的习惯三〞。
2.出示图片,〔第一页的上幅图〕瞧,这就是我要大家看的,请看仔细了,看谁说得最准确。
这位学生在读书——在读课外。
3、指导学习一幅图:要求学生仔细看图——看清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二.交代学法,自主学习。
1、要求学生按照这样的学法,看第二页的图,自主学习。
〔自由看图——各自练说——小组讨论——班内交流——达成共识〕下面几幅图是学生在课内外以各种形式来进展课外阅读的。
要求自己看书上的每一幅插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图上的内容,把图上的内容说具体说完整。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翻开新的一页,做好教学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
以使教学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全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识字”、“课文”和“练习”组成。
识字与课文全部都有注音。
识字共安排了两个单元,每个单元四课,一共8课。
其中,1、2、5、6四课是词串识字;3、7两课是看图会意识字;4、8两课是形声字归类识字。
三种不同的识字形式的安排,目的都是为了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儿童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课文一共安排了六个单元,每单元3~4课,一共23课。
其中,韵文6篇,大体上分布于6个单元中。
本册课文篇幅短小,语言规范、浅显,便于学生朗读、背诵和复述;插图精美,富有儿童情趣,并能再现课文意境,有助于激发想象,启发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每篇课文后面都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的作业题。
全册教材一共安排8个综合练习,每单元后面安排一个,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字、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既相对独立,又各自成系列。
二、学情分析本册教材课型简单,目标明确。
各课生字的安排继续采用“识字分流”的办法,便于解决识字教学与读写训练的矛盾。
对那些含有首次出现的偏旁或者容易写错笔顺的生字,提示了书写笔顺。
课文短小精悍,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使他们爱读乐背;注意练习的样式和数量,力求做到分散难点,减缓坡度,以利于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好语文。
三、教学目的要求1、学习习惯(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培养专心倾听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
(3)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汉语拼音(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案》——课堂教案。
一、教案的构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教案构成包括以下部分:(一)教材内容教案中应包括详细的教材内容,包括教材中的诗歌、文章及相关知识点等。
同时,应提供适当的解释和注释,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安排课堂的基础。
教师要明确每一节课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以便能够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是教材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教案中应包括每一步教学的细节,包括教师讲解的内容、学生活动的形式、教师的指导方法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课程难易程度的表现。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便更好地掌握教学过程和效果。
(五)评价方式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在教案中设计评价方式,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教案的作用教案的作用在于:(一)明确教学目标教案包括教学目标的详细描述,这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并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方向。
(二)指导教学教案中包括了教学步骤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这有助于教师安排授课顺序并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体验。
(三)提高教学效果教案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重难点,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四)反思教学过程教案是教师教学的记录,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反思教学过程,为今后的教学事业提供更好的参考。
三、教案的使用方法教案不仅仅是一份具体的教学计划,更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规划和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使用教案,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师还应该及时更新教案,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教学时代的需求。
此外,教师在使用教案时,应重视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在课后评价中,教师应考虑学生反馈和自身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完善教案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案教案标题:《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案》教案概述:《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本重要教材,内容涵盖了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教学内容。
本教案将为老师提供一份详细的教学指导,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
教案结构:1. 教学目标: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2. 教学重难点: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便于有效实施教学。
3. 教学准备:列出本节课所需的教学资源、教具和学生习作等准备工作。
4. 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分步骤详细安排课堂活动和教学方法,包括引入、讲解、实践、检查、拓展等环节。
5. 教学辅助:提供相关课件、教具、习作范例等辅助教学资源。
6. 教学评价:具体介绍本课的教学评价方式和标准。
7. 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指出教师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案建议和指导:1. 教学目标的设定应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文学习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2.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要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音、词汇、阅读和写作能力。
3. 教学准备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和教具,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 教学过程的安排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需求,注重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5. 教学辅助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6. 教学评价要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各方面的综合评价,既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又要注重总结性评价。
7.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及时总结教学效果和经验教训,以便今后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上是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案》的一个基本构想和指导,具体的教案内容可以根据具体的课文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和完善。
希望这些建议能对您的教案撰写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整册教案汉语拼音1.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地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识字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和生活实际了解课中词句的意识,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中常见的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写话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口语交际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负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一、教材内容分析1.在识字方面,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安排生字。
全册共安排生字456个,其中要求写的279个,另外的177个生字只要求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