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意境与意象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7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人物意象
引言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出现各种人物意象,这些意象是诗人们通过描绘人物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意象,并分析其象征意义。
士人
士人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意象之一。
士人往往代表了高尚的品德和仁义之风。
他们通常被描绘为风度翩翩、文采斐然的人物,具有儒家思想的影响。
士人意象常用来表达诗人对理想人格和道德的向往,以及对社会和国家的忧虑。
女子
女子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另一个常见的人物意象。
女子意象往往被用来描绘爱情、美丽和温柔。
在诗歌中,女子常常被赋予花草一般的美丽与细腻,也象征着诗人对纯洁和柔情的追求。
女子意象还可以用来表达诗人对家庭、爱情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仙人
仙人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具有神秘色彩的人物意象。
仙人被描绘为仙风道骨、超凡脱俗的存在,常常居住在山水之间。
仙人意象代表了诗人对超越尘世俗忧虑、追求永恒与真理的渴望。
仙人的形象在诗歌中常常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意象和美感。
边塞将士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边塞将士也是常见的人物意象之一。
边塞将士经历着艰辛的边防生活,他们忍受孤独、寒冷和战争的考验。
边塞将士意象常用来表达诗人对国家安危和民族振兴的关切,以及对英勇勇士的赞美和敬仰。
结论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人物意象丰富多样,每个意象都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从士人到仙人,从女子到边塞将士,这些人物意象在诗歌中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意境,寄托了诗人们的理想和愿景。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意境与意象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诗中“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言人”。
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人物形象举例分析,是作者在诗中的“代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1) 王维《山居秋暝》。
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的隐者形象风光的喜爱。
(2)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的形象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如陆游和辛弃疾。
两位诗人的诗词都反映出他们忠君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的形象感。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送别友人、思念故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形象。
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的形象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塑造了一个体察人民疾苦,反对战争的艺术形象。
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情附:常用术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古代诗歌常见的意象诗歌是古人表达情感、描绘生活、抒发志向的重要方式,而在诗歌中,意象的运用就如同绘画中的色彩和线条,赋予了诗歌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来说,就是诗歌中那些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事物。
月亮,这是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
它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有着不同的含义。
有时,月亮象征着团圆,比如中秋佳节,人们仰望明月,期盼着亲人的团聚,“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这句诗就生动地表达了远在他乡的游子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有时,月亮又象征着孤独和寂寞,“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在月下独酌,以月为伴,却更显孤独;还有时,月亮寓意着时光的流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望着那轮明月,发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深沉思考。
柳树也是诗人常常吟咏的对象。
“柳”谐音“留”,因此古人常借柳来表达送别时的不舍之情。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在这首诗中,通过清新的柳色,烘托出了送别的氛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则在这词句中,用杨柳岸的凄凉景色,衬托出了离人的愁苦。
菊花,因其在秋季盛开,不与百花争艳,往往被诗人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质和隐逸的生活。
陶渊明就特别喜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然自得地望着南山,展现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而“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笔下的菊花,坚守着自己的香气,至死不落,表达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气节。
鸿雁,在古代诗歌中常常代表着书信和思念。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借鸿雁无法传递书信,抒发了深深的相思之苦;“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看到北归的大雁,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希望能托大雁捎去一封家书。
杜鹃,又名子规,其啼声凄厉,常常勾起诗人的愁绪。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借子规的啼叫声,烘托出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用杜鹃啼血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悲哀。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意境与意象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意境与意象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在古代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为“我”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象类型: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例如___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出了他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例如___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以及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3.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例如___的《登幽州台歌》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4.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例如___和___的诗词反映出他们忠君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等。
5.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例如___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6.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例如___的《凉州词》、___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___的《兵车行》则塑造了一个体察人民疾苦,反对战争的艺术形象。
二、古代诗歌意境特点表解意境风格:豪放类、清幽类、伤感类、婉约类、超脱类、华美类。
意境特点:1.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
2.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
___是故乡的象征,青山乡山脉的轮廓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
例如,___在《送柴侍御》中写到:“青山一道同___,___是两乡。
”___在《题稚川山水》中也写到:“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同时,青山也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如许浑的《金陵怀古》中写到:“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___的《临江仙》中也写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古诗中形象,意境和意象的区别一形象和意象形象是诗歌的基础,没有形象诗歌就没有办法表情达意。
感受、理解、分析形象,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
其中人物形象又有两种,一是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形象,《江雪》中渔翁的形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周瑜的形象。
自然形象指各种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人工景象,日月风云、湖光山色、田园桑麻、楼台城郭等等。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也就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形象。
意象分为传统意象和非传统意象.传统意象就是寄托着特定情感的形象,较常见的传统意象有松、竹、梅、兰、菊、杨柳、鸿雁、子规、蝉、羌笛、芦管、霜月、浮云、东篱等。
传统意象积累了深厚的象征意蕴,在鉴赏中如果挖掘出这些象征意蕴就不难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例如,“羌笛”往往寄寓着别意和乡情;“杨柳”往往表示挽留的情意,送别的不舍,思乡的缠绵.非传统意象是一些形象只在特定的语言环境,特定的诗歌中表达一定的情感.例如曹植的《七步诗》中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
豆萁和豆子这两个形象只在这首诗中有这样的比喻意,所以它们属于非传统意象;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用葡萄美酒、夜光杯、马上弹琵琶这三个美好形象衬托战事的悲壮,这三个形象只在这首诗中有这样的寓意,所以它们也属于非传统意象。
形象,无论是个体形象还是整体形象都是有特点的,而形象的特点又是通过诗歌中的意象或意象群分析出来的.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黄河水、白发青丝、钟鼓馔玉、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等意象共同表现了诗人淡于富贵、傲视圣贤、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形象特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十余亩方宅、八九间草屋、榆柳、桃李、狗吠、鸡鸣等意象描绘出了山村风景这一整体形象的清新、恬静、纯朴。
诗歌鉴赏方法,意象篇一:的4种方法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
(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
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
(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1、诗歌的语言分为以下几种:(1)意象语言:如松、竹、梅、菊等被人们赋予特定象征意义,象征人坚强、高洁、清高等品格。
一形象和意象形象是诗歌地基础,没有形象诗歌就没有办法表情达意.感受、理解、分析形象,是鉴赏诗歌地第一步.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其中人物形象又有两种,一是诗中地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地、二是作品刻画地人物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地形象,《江雪》中渔翁地形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周瑜地形象.自然形象指各种诗歌中描绘地自然景象和人工景象,日月风云、湖光山色、田园桑麻、楼台城郭等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地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地一种艺术形象,也就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地形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意象分为传统意象和非传统意象.传统意象就是寄托着特定情感地形象,较常见地传统意象有松、竹、梅、兰、菊、杨柳、鸿雁、子规、蝉、羌笛、芦管、霜月、浮云、东篱等.传统意象积累了深厚地象征意蕴,在鉴赏中如果挖掘出这些象征意蕴就不难把握作品地思想内容.例如,“羌笛”往往寄寓着别意和乡情;“杨柳”往往表示挽留地情意,送别地不舍,思乡地缠绵.非传统意象是一些形象只在特定地语言环境,特定地诗歌中表达一定地情感.例如曹植地《七步诗》中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地迫害.豆萁和豆子这两个形象只在这首诗中有这样地比喻意,所以它们属于非传统意象;王翰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用葡萄美酒、夜光杯、马上弹琵琶这三个美好形象衬托战事地悲壮,这三个形象只在这首诗中有这样地寓意,所以它们也属于非传统意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形象,无论是个体形象还是整体形象都是有特点地,而形象地特点又是通过诗歌中地意象或意象群分析出来地.例如,李白地《将进酒》中黄河水、白发青丝、钟鼓馔玉、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等意象共同表现了诗人淡于富贵、傲视圣贤、傲岸不羁、豪放自负地形象特点;陶渊明地《归园田居》中十余亩方宅、八九间草屋、榆柳、桃李、狗吠、鸡鸣等意象描绘出了山村风景这一整体形象地清新、恬静、纯朴.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诗人是聪明地,他们往往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地“意象”,来抒发自己地情感.所以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地过程冲,才能把握诗歌中形象地特点,读懂诗歌地内容,领会诗歌地主旨,进入诗歌地意境,感知诗人地情感.虽然高考设题一般不直接考察学生领悟作品形象和意象地能力,但是我们阅读鉴赏,应该以解读诗歌地意象为突破口.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古诗中意境和意象地区别?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地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地两个地重点,更是要分辨地两个难点.比如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地《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中“折柳”地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地是离别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地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地心情.折柳几乎就是离别地同义语.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折柳”地意象还很多.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意象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地组合.即诗中地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地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地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地不同,有地是景,有地是物;有地是事,有地是人;有地是单一地,有地是多个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如苏轼地《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人地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地.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地意境.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地快乐生活.再如柳永地《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地是伤别情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意境意境是诗人地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地浑然一体地艺术境界.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地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地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地诗地艺术境界才是目地.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地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地产物,都是情与物地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地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地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地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地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地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地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地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地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地黄梅时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地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常见意象地寓意古诗中地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地寓意,如“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地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地同义语.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花草树木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地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地挫折菊:隐逸,高洁,脱俗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禾黍:黍离之悲(国家地今盛昔衰)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梧桐:凄苦柳:送别,伤感,春天地美好【飞禽走兽类】子规:悲惨凄恻猿猴:哀伤凄厉鸿鹄: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孤)雁:孤独思乡消息鹰:刚劲,自由,事业地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沙鸥:飘零,伤感【风霜雨雪类】海:辽阔,力量,气势海浪:人生地起伏海浪地汹涌:人生地凶险,江湖地诡谲江水:时光地流逝烟雾:情感地朦胧、惨淡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暴雨:残酷,热情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狂风:作乱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雪:纯洁美好,环境地恶劣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云:游子,飘泊天阴:压抑,愁苦,寂寞天晴:欢愉,光明【颜色器物类】白:纯洁无瑕,丧事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绿:希望,活力,和平蓝:高雅,忧郁黄:温暖,平和紫:高贵,神秘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玉:高洁脱俗珍珠:美丽无瑕簪缨(冠):官位,名望【其它类】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英雄:追慕,自愧,自叹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破晓:初现希望深夜:愁思,怀旧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草原:辽阔,人地胸襟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月亮:人生地圆满、缺憾思乡思亲朝阳:希望,朝气,活力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地人生或事物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对人地摧残天地:人类地渺小,人生地短暂,心胸地广阔,情感地孤独。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技巧梳理一.人物形象类型形象举例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4.矢志报国、慷慨激昂的形象。
5.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6.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的形象。
7.旷达自适、淡泊孤高的形象。
8.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9.爱恨情长、迷惘惆怅的形象。
10.孤单寂寥、闺怨相思的形象。
词汇储备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送别友人思家念亲、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人世飘零、世事变迁、历史沧桑吊古伤今、物是人非、昔盛今衰二、鉴赏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1)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的特征等,尤其是具体的创作背景。
(2)从人物的肖像(外貌)、语言、行动(动作)、心理、神态等角度入手分析,抓住反映感情的词语。
(3)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三、思想感情类型(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百姓的疾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逝去,壮志难酬的悲叹。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抒发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
对大好河山的讴歌。
(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
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4)离愁别绪依依不舍的留恋。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5)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昔盛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
青春易逝的伤感。
仕途失意的苦闷。
告慰平生的喜悦。
四、诗歌风格类型整体风格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想象。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中国古代文学的人物意象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人物意象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鸡口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
地方任人支配。
2.画罗织衣:形容女子心灵手巧,善于织布。
3.临鸾:对着梳妆镜,形容女子梳妆打扮的情景。
4.秦娥:古代善歌者,常用来比喻美女。
5.霓裳:以霓虹制作的衣裳,古人认为仙人穿这样的衣裳,故而常
以此比喻仙人;唐代法曲《霓裳羽衣曲》的简称,原名《婆罗门》。
传说唐玄宗游月宫,闻仙乐,默记其音,归而作此曲。
6.红绡:唐裴铏《传奇》集中《昆仑奴》载,大历年中,崔生与勋
臣家歌舞妓女红绡相爱,昆仑奴摩勒背负崔生与红绡出逃,促成二人结合。
7.青娥、蛾眉、姝丽:美貌女子,或可代指舞女。
这些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和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