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的强化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 格式:docx
- 大小:11.69 KB
- 文档页数:1
铝合金及其分类铝合金是一种由铝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合金材料。
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铝合金在现代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根据不同的合金元素和比例,铝合金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类型。
本文将介绍铝合金的一些常见分类及其特点。
一、按照合金元素分类1. 铝铜合金(铜铝合金):铝铜合金是最早应用的铝合金之一,其主要合金元素为铜。
铜的加入可以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同时降低其耐腐蚀性能。
铝铜合金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高的热导率,广泛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和电子等领域。
2. 铝锌合金:铝锌合金是以锌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铝合金。
锌的加入可以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同时降低其塑性和热导率。
铝锌合金广泛应用于船舶、汽车、建筑和电子等行业。
3. 铝锰合金:铝锰合金是以锰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铝合金。
锰的加入可以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和耐蚀性能,同时降低其塑性和热导率。
铝锰合金常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和交通工具制造等领域。
4. 铝镁合金:铝镁合金是以镁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铝合金。
镁的加入可以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和耐蚀性能,同时降低其塑性和热导率。
铝镁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和电子等领域。
二、按照强化方式分类1. 固溶强化铝合金:固溶强化铝合金是通过将合金元素加入到铝基体中形成固溶体来强化铝合金的。
这些合金元素的原子尺寸与铝基体原子尺寸相似,可以通过固溶强化来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2. 沉淀强化铝合金:沉淀强化铝合金是通过在铝基体中形成细小的沉淀相来强化铝合金的。
这些沉淀相的尺寸比铝基体的尺寸小,可以通过阻碍位错滑移和晶界移动来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三、按照应用领域分类1. 航空航天铝合金:航空航天铝合金要求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蚀等特点,常用的合金有7系列和2系列铝合金。
2. 汽车铝合金:汽车铝合金要求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特点,常用的合金有5系列和6系列铝合金。
3. 建筑铝合金:建筑铝合金要求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耐候性和装饰性能,常用的合金有6系列和1系列铝合金。
铝合金的强化方法铝合金在常温和中等应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主要由位错滑移所致,而高温和低应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则由位错蠕动和扩散流变产生。
总的来说,不管工作温度高低,合金抵抗变形能力主要由位错运动难易所决定。
因而,把增加铝合金对位错运动的抗力称为铝合金强化。
铝合金的强化及其分类方法很多,一般将其分为加工硬化和合金化强化两大类。
铝合金强化方法可细分为加工硬化、固溶强化、异相强化、弥散强化、沉淀强化、晶界强化和复合强化七类。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是几种强化方法同时起作用。
A 加工强化通过塑性变形(轧制、挤压、锻造、拉伸等)使合金获得高强度的方法,称为加工硬化。
塑性变形时增加位错密度是合金加工硬化的本质。
据统计,金属强烈变形后,位错密度可由106根/cm2增至1012根/cm2以上。
因为合金中位错密度越大,继续变形时位错在滑移过程中相互交割的机会越多,相互间的阻力也越大,因而变形抗力也越大,合金即被强化。
金属材料加工强化的原因是:金属变形时产生了位错不均匀分布,先是较纷乱地成群纠缠,形成位错缠结,随变形量增大和变形温度升高,由散乱分布位错缠结转变为胞状亚结构组织,这时变形晶粒由许多称为“胞”的小单元组成;高密度位错缠结集中在胞周围形成包壁,胞内则位错密度甚低。
这些胞状结构阻碍位错运动,使不能运动的位错数量剧增,以至需要更大的力才能使位错克服障碍而运动。
变形越大,亚结构组织越细小,抵抗继续变形的能力越大,加工硬化效果越明显,强度越高。
由于产生亚结构,故也称亚结构强化。
加工强化的程度因变形率、变形温度及合金本身的性质不同而异。
同一种合金材料在同一温度下冷变形时,变形率越大则强度越高,但塑性随变形率的增加而降低。
合金变形条件不同,位错分布亦有所不同。
当变形温度较低(如冷轧)时,位错活动性较差,变形后位错大多呈紊乱无规则分布,形成位错缠结,这时合金强化效果好,但塑性也强烈降低。
当变形温度较高时,位错活动性较大,并进行交滑移,位错可局部集聚、纠结、形成位错团,出现亚结构及其强化,届时强化效果不及冷变形,但塑性损失较少。
航空材料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以下哪种材料通常用于飞机发动机的高温部件?()A 铝合金B 钛合金C 高温合金D 镁合金2、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的主要优点不包括()A 高强度B 高模量C 低密度D 低成本3、航空铝合金的主要强化方式是()A 固溶强化B 时效强化C 细晶强化D 加工硬化4、以下哪种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最好?()A 钢B 铝C 钛D 铜5、飞机蒙皮常用的材料是()A 碳纤维复合材料B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C 铝合金D 钛合金6、航空用钛合金的主要牌号有()A TA1B TC4C TB2D 以上都是7、下列哪种材料不属于航空陶瓷材料?()A 氧化铝B 碳化硅C 氮化硅D 聚乙烯8、用于制造飞机起落架的材料通常需要具备()A 高强度B 高韧性C 良好的疲劳性能D 以上都是9、航空发动机叶片常用的单晶材料是()A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B 钴基单晶高温合金C 铁基单晶高温合金D 铝基单晶高温合金10、以下哪种材料的比强度最高?()A 钢B 铝合金C 钛合金D 碳纤维复合材料11、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基体通常是()A 环氧树脂B 酚醛树脂C 聚酯树脂D 以上都是12、航空材料在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 性能B 成本C 工艺性D 颜色13、以下哪种材料的导热性能最好?()A 铝合金B 钛合金C 铜合金D 不锈钢14、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常用的材料是()A 高温合金B 陶瓷基复合材料C 碳/碳复合材料D 以上都是15、铝合金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是()A 强度不够B 密度较大C 耐腐蚀性差D 高温性能不佳16、下列哪种材料不属于航空高分子材料?()A 聚碳酸酯B 聚苯乙烯C 聚酰亚胺D 尼龙17、飞机结构件中常用的焊接方法是()A 电弧焊B 激光焊C 电子束焊D 以上都是18、航空材料的疲劳性能通常通过()进行测试。
A 拉伸试验B 冲击试验C 疲劳试验D 硬度试验19、以下哪种材料的耐磨性能最好?()A 铝合金B 钛合金C 钢D 陶瓷20、航空领域中,用于制造密封件的材料通常是()A 橡胶B 塑料C 金属D 复合材料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航空材料按用途可分为结构材料和______材料。
铝合金表面处理的强化研究铝合金具有重量轻、耐腐蚀、导电性好等优点,因此在航空、汽车、建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其强度较低,容易弯曲和变形,因此需要采取加强措施。
表面处理是其中一种可行的方法,可以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同时还能增加其耐腐蚀性和防腐蚀能力。
铝合金表面处理的常见方法包括:阳极氧化、电沉积、热喷涂、溅射等。
其中,阳极氧化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可以在铝合金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提高其耐腐蚀性和硬度。
同时,阳极氧化还可以增加铝合金表面的细微结构,从而增强其力学性能。
但是,阳极氧化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氧化膜的结构不稳定、氧化膜的开裂和脱落、氧化膜的厚度不一等问题。
针对阳极氧化的缺点,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方法对氧化膜进行强化,以提高铝合金表面的力学性能。
例如,在阳极氧化前,可以采用化学处理方法或机械处理方法对铝合金表面进行修饰,从而提高阳极氧化后的氧化膜质量和性能。
此外,可以采用掺杂法、电化学合金化和复合表面处理等技术,对氧化膜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力学性能和防腐蚀性能。
掺杂法是一种将金属、非金属或稀土元素掺入铝合金氧化膜中的方法。
这些元素可以改变氧化膜的结构和组成,从而改变其性能。
例如,掺入硅、铁、镁等元素可以提高氧化膜的硬度和耐磨性,掺入锆、钨、锡可以提高其热稳定性和抗腐蚀性能。
此外,掺入氮、碳、磷等元素还可以在氧化膜中形成非晶态结构,从而增强其弹性模量和抗切割性能。
电化学合金化是一种将金属元素沉积在铝合金表面氧化膜中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金属元素与氧化膜内离子共同形成一层复合膜,从而改变其性能。
例如,将锌沉积在氧化膜内可以提高其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将铜沉积在氧化膜内可以提高其弹性模量和硬度。
此外,电化学合金化还可以在氧化膜内形成一些无定形的金属氧化物,从而增强其机械性能。
复合表面处理是一种将不同材料层叠在氧化膜上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将不同组分的材料的优势充分利用,从而得到具有多种优良性能的氧化膜。
简述铝合金的分类铝合金是指以铝为基础元素,通过添加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来改善其性能和特性的合金材料。
根据其组成和特性的不同,铝合金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分类。
下面将对铝合金的常见分类进行简要介绍。
1.按照合金元素的添加方式分类根据合金元素的添加方式,铝合金可以分为固溶强化型、沉淀硬化型和复相合金三种类型。
固溶强化型铝合金是指通过在铝基体中固溶其他元素,形成固溶体,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常见的固溶强化元素有铜、锌、镁等。
沉淀硬化型铝合金是指通过在铝基体中添加沉淀硬化元素,经过热处理使其形成沉淀物,从而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常见的沉淀硬化元素有铜、镁、锆等。
复相合金是指在铝基体中同时存在固溶体和沉淀物,通过两种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常见的复相合金有7xxx系列铝合金。
2.按照合金元素的含量分类根据合金元素的含量,铝合金可以分为低合金铝、中合金铝和高合金铝三种类型。
低合金铝指合金元素的含量较低的铝合金,一般合金元素的含量不超过5%。
低合金铝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和焊接性能,常用于制造一些结构部件和容器。
中合金铝指合金元素的含量介于5%~15%之间的铝合金。
中合金铝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常用于制造飞机、汽车等需要较高强度和刚性的结构件。
高合金铝指合金元素的含量超过15%的铝合金。
高合金铝具有极高的强度和硬度,耐腐蚀性能也较好,常用于制造航空航天器、高速列车等高技术要求的产品。
3.按照应用领域分类根据铝合金的应用领域,铝合金可以分为航空航天铝合金、汽车铝合金、建筑铝合金、电子铝合金等多个领域。
航空航天铝合金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性能好的特点,常用于制造飞机、导弹、航天器等。
汽车铝合金具有轻质、高强度、良好的可加工性和耐腐蚀性能,常用于汽车车身、发动机零部件等。
建筑铝合金具有轻质、耐腐蚀性能好、易于加工的特点,常用于制造建筑门窗、幕墙等。
电子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用于制造电子产品的外壳、散热器等。
铝合金的强化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固溶强化纯铝中加入合金元素,形成铝基固溶体,造成晶格畸变,阻碍了位错的运动,起到固溶强化的作用,可使其强度提高。
根据合金化的一般规律,形成无限固溶体或高浓度的固溶体型合金时,不仅能获得高的强度,而且还能获得优良的塑性与良好的压力加工性能。
Al-Cu、Al -Mg、Al-Si、Al-Zn、Al-Mn等二元合金一般都能形成有限固溶体,并且均有较大的极限溶解度(见表9-2),因此具有较大的固溶强化效果。
2.时效强化合金元素对铝的另一种强化作用是通过热处理实现的。
但由于铝没有同素异构转变,所以其热处理相变与钢不同。
铝合金的热处理强化,主要是由于合金元素在铝合金中有较大的固溶度,且随温度的降低而急剧减小。
所以铝合金经加热到某一温度淬火后,可以得到过饱和的铝基固溶体。
这种过饱和铝基固溶体放置在室温或加热到某一温度时,其强度和硬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但塑性、韧性则降低,这个过程称为时效。
在室温下进行的时效称为自然时效,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的时效称为人工时效。
时效过程中使铝合金的强度、硬度增高的现象称为时效强化或时效硬化。
其强化效果是依靠时效过程中所产生的时效硬化现象来实现的。
3.过剩相强化假如铝中加入合金元素的数量超过了极限溶解度,则在固溶处理加热时,就有一部分不能溶入固溶体的第二相出现,称为过剩相。
在铝合金中,这些过剩相通常是硬而脆的金属间化合物。
它们在合金中阻碍位错运动,使合金强化,这称为过剩相强化。
在生产中经常采用这种方式来强化铸造铝合金和耐热铝合金。
过剩相数量越多,分布越弥散,则强化效果越大。
但过剩相太多,则会使强度和塑性都降低。
过剩相成分结构越复杂,熔点越高,则高温热稳定性越好。
4.细化组织强化许多铝合金组织都是由α固溶体和过剩相组成的。
若能细化铝合金的组织,包括细化α固溶体或细化过剩相,就可使合金得到强化。
由于铸造铝合金组织比较粗大,所以实际生产中经常利用变质处理的方法来细化合金组织。
第一章练习题1.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强()()()()()等;2. 判断下列几种硬度的标注是否正确。
(1)HBS250-300;(2)500-550HBS;(2)5-12HRC;(4)200-230HBW3. 整体硬度要求230HBS~250HBS的轴类零件,精加工后再抽查,应选用什么硬度计测量硬度较合适?4.表示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符号是()。
A. σsB. δC. σbD.σ-15.一紧固螺钉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塑性变形,是因为螺钉材料的力学性能哪一判据的值不足?A.σS;B.AK;C.δ;D.ψ6.拉力试样的原标距长度为50mm,直径为10mm,经拉力试验后,将已断裂的试样对接起来测量,若最后的标距长度为71mm,颈缩区的最小直径为4.9mm,试求该材料的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的值?7.工程材料按成分特点可分为()()()()第二章练习题1.晶体是指,晶体结构可用晶格来描述,常见金属晶晶体结构有、和。
2.实际金属的结晶温度总是低于结晶温度,这种现象称为过冷现象,一般情况下金属的冷却速度越快,过冷度越,结晶后的晶粒越,金属的强度越,塑性和韧性越。
3.合金相结构主要有和。
一般作为基体相;作为强化相。
4.高温下的铁冷却过程中,在1394℃由γ-Fe转变为α-Fe时,其体积会()。
A、膨胀B、缩小C、不变5. 纯金属结晶在()进行。
A、同一温度下B、某温度范围内C、不确定6. 同素异构转变改变金属的()。
A、晶体形状B、晶格类型C、组织成分7. 固溶体的晶体结构与相同。
a.溶剂;b.溶质;c.其它晶型8.工业中获得细小晶粒的方法有()()()。
第三章练习题1.铁素体是碳溶解在()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A.α-Fe B.γ-Fe C.δ-F D.β-Fe2.奥氏体是碳溶解在()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A.α-Fe B.γ-Fe C.δ-Fe D.β-Fe3.铁碳合金在室温下平衡组织组成物的基本相是和,随着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相的相对量增多,相的相对量却减少。
铸造铝合金强化方法Aluminum alloys are widely used in various industries due to their lightweight yet strong properties. However, there are methods to further enhance the strength of aluminum alloys through various strengthening techniques. These methods can increas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uminum alloys, making them suitable for even more demanding applications.铝合金由于其轻巧却又坚固的性能而在各行各业广泛使用。
然而,有方法可以通过各种强化技术进一步增强铝合金的强度。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铝合金的机械性能,使其适用于更加苛刻的应用。
One of the common ways to strengthen aluminum alloys i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ld working. Cold working involves deforming the material at temperatures below its recrystallization point, which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dislocation density. This increase in dislocations results in improv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such as increased hardness and tensile strength.强化铝合金的常见方法之一是通过冷加工的过程。
铝及其合金的强化机制因为是纯铝,不能进行热处理强化,就只能靠形变强化(冷变形),强化原理为冷变形后位错密度增加,且位错相互缠绕并形成胞状结构(形变亚晶),不但能够阻碍位错滑移,而且是不能滑移的位错数量增加。
1、热处理,使纯铝发生再结晶,这个原理是细晶强化,晶粒细小,金属的强度和塑性都得到提高;2、锻造、挤压、拉拔等工艺造成加工硬化,原理是形变强化,形变造成位错密度增大,金属强度增大,但是塑性下降;3、采用喷丸、喷砂等工艺对铝的表面进行加工,使其表面得到强化,即表面强化,铝的强度提高,但是塑性降低,其强化原理仍然是形变强化;4、还有一类特殊的强化,即制备很细的铝晶须,铝晶须的强化很高,达到纯铝强度的10倍左右;5、其他强化手段如固溶强化、沉淀强化、颗粒强化等都改变了铝的成分;铝合金的强化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固溶强化纯铝中加入合金元素,形成铝基固溶体,造成晶格畸变,阻碍了位错的运动,起到固溶强化的作用,可使其强度提高。
根据合金化的一般规律,形成无限固溶体或高浓度的固溶体型合金时,不仅能获得高的强度,而且还能获得优良的塑性与良好的压力加工性能。
Al-Cu、Al -Mg、Al-Si、Al-Zn、Al-Mn等二元合金一般都能形成有限固溶体,并且均有较大的极限溶解度(见表9-2),因此具有较大的固溶强化效果。
2.时效强化合金元素对铝的另一种强化作用是通过热处理实现的。
但由于铝没有同素异构转变,所以其热处理相变与钢不同。
铝合金的热处理强化,主要是由于合金元素在铝合金中有较大的固溶度,且随温度的降低而急剧减小。
所以铝合金经加热到某一温度淬火后,可以得到过饱和的铝基固溶体。
这种过饱和铝基固溶体放置在室温或加热到某一温度时,其强度和硬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但塑性、韧性则降低,这个过程称为时效。
在室温下进行的时效称为自然时效,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的时效称为人工时效。
时效过程中使铝合金的强度、硬度增高的现象称为时效强化或时效硬化。
铝合金的强化方法
铝合金的强化方法主要包括固溶强化和沉淀强化两种。
具体的强化方法如下:
1. 固溶强化:通过固溶处理,将一些合金元素加入到铝基体中,形成固溶团簇,提高铝的强度和硬度。
常用的固溶强化元素有铜、镁、锌等。
在固溶强化时,需要控制加热温度、时间和冷却速度等参数,以保证合金元素能够均匀地分布在铝基体中。
2. 沉淀强化:在合金中加入一定量的沉淀相形成元素,通过沉淀反应的方式,使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得到提高。
常用的沉淀强化元素有硅、锆、钇、稀土等。
沉淀强化需要控制合金化处理温度、时间和沉淀相形成的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冷变形和热变形也是铝合金强化的重要方法。
通过冷变形(例如挤压、拉伸、压缩等)或热变形(例如热轧、热挤压等)对铝合金进行形变加工,可以引入更多位错和晶界,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此外,对铝合金进行热处理(如时效处理)也能够有助于强化材料。
通过精确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使合金中的部分元素在固溶状态下形成固溶团簇或沉淀相,以增强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各类强化方法在铝合金生产中的应用不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的强化纯铝、Al-Mg、Al-Mg-Sc、Al-Mn合金属于不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主要靠加工硬化和晶界强化获得高强度,辅助强化机制还有固溶强化、过剩相强化、弥散相强化等。
加工硬化可通过热变形、冷变形、冷变形后部分退火而不同程度地获得。
热变形产生亚结构强化,变形温度越高,亚晶尺寸越粗大,强化效果越差,但塑性相当高。
经完全退火的材料进行不同程度的冷变形,冷变形率越大,制品强度越高,但塑性也越低。
冷变形的加工硬化效果最大。
充分冷变形的制品在不同温度下退火,控制回复和再结晶阶段,可保留不同程度的加工硬化量即不同的强化效果。
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的强化工业生产的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有Al-Cu-Mg、Al-Cu-Mn、Al-Mg-Si、Al-Zn-Mg 和Al-Zn-Mg-Cu合金,以及开发中的Al-Cu-Li和Al-Mg-Li合金等。
这些合金普遍采用淬火时效,并主要通过沉淀强化方法来获得很高的强度,辅助强化机制也有固溶强化、过剩相强化、弥散相强化、晶界强化等。
自然时效时G.P区为主要强化相,人工时效主要是G.P 区加过渡相起强化作用,过时效时才出现稳定相,出现稳定相后强度降低。
形变时效与挤压效应强化在Al-Cu系和Al-Mg-Si系合金中,较多采用形变时效方法获得高强度,该方法包括T3、T8和T9三种状态,都是利用时效强化和冷作硬化的交互作用及强化在一定程度上的叠加作用。
2124-T8厚板因冷变形产生的大量滑移线,滑移线上成排分布着时效析出相,二者的联合作用使塑性变形更为困难,即强度进一步提高。
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挤压制品淬火时效后的强度比其他方法生产的同一合金相同热处理状态下的强度高,这一现象称为挤压效应。
其组织观察发现全部或部分保留了冷作硬化效应,基体中保留了大量亚结构,故强化是时效强化和亚结构强化的叠加。
Al-Si合金的强化Al-Si系变形铝合金,特别适合于生产活塞等模锻件,合金中硅含量ω(Si)=12%~13%,还含有一定量的Cu、Mg、Ni等。
耐热铝合金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前言耐热铝合金是指在高温下有足够的抗氧化性和在温度和载荷(动态和静态)的长时间作用下,具有抗塑性变形(蠕变)和破坏能力及导热性好和密度低等特点。
在兵器、船舶、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如坦克装甲车辆发动机的活塞、缸套、连杆、箱体、缸盖,导弹壳体、尾翼、航空发动机汽缸、叶片、飞机蒙皮等。
随着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对耐热铝合金的耐热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 人们对铝合金的使用温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特别是20 世纪70 年代后期,为了满足先进战斗机对材料的需求, 各国纷纷把注意力集中于开发在300℃左右的温度下能取代钛合金的铝合金。
近年来, 我国电力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对输电线路提出了大容量、耐高温的要求, 从而掀起了耐热铝合金研究的新高潮。
2.耐热铝合金材料2.1耐热铝合金分类传统的耐热铝合金根据加工工艺特点不同可分为铸造耐热铝合金和变形耐热铝合金。
铸造耐热铝合金主要分为Al-Si 系和Al-Cu 系。
Al-Si 系合金铸造性能好,但强度低,往往要添加Cu、Ni、Mn、稀土等元素以提高其的耐热性能。
Al-Cu 系合金耐热性好,但铸造工艺性及耐蚀性差。
变形耐热铝合金可分为Al-Cu-Mn 系耐热硬铝和Al-Cu-Mg-Fe-Ni 系耐热锻铝。
近几年,科研人员又开发了耐热性更好的Al-Cu-Mg-Ag 系变形铝合金。
2.2 铸造耐热铝合金主要应用于装甲车辆发动机和汽车发动机以Al-Si-Cu-Mg-Ni 系为主,标准牌号有:美国汽车工程协会SAE390 合金、德国马勒公司Mahle124 合金。
箱体、缸盖以Al-Si-Cu 和Al-Si-Mg系为主,标准牌号有美国的319 合金、A380 合金以及A356 合金等。
随着车辆发动机功率提高,传统活塞材料的高温强度、耐热能力已临近极限状态,不能满足大功率发动机发展的需求。
高性能耐热铝合金材料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经过多年的探索,2002 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研制出新型过共晶铝硅合金MSFC-398。
7系铝合金是一类以铝和锌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高强度、高塑性合金,其中主要包括7075、7050、7049等型号。
这类铝合金的强化主要依赖于以下成分的相互作用:
1. 固溶强化:在合金化铝中加入一定量的Zn元素,能使其在固溶热处理过程中形成固溶体和固溶体中溶解的富锌相(合金)。
富锌相的分布、形态和尺寸随Zn含量的不同而不同,其体积分数与合金的硬度成正比,因此合金中富锌相的分散和尺寸越均匀,合金的强度就越大。
2. 中间相强化:添加小量的铜、铝、镁等元素后,会形成一些中间相颗粒(如Al2Cu、MgZn2等),这些相颗粒大小介于纳米级别到亚微米级别之间。
这些相颗粒的分布均匀性、形貌和尺寸对合金的力学性能均有影响,同时还能提高合金的抗疲劳性能和断裂韧性。
3. 形变强化:7系铝合金采用冷加工制造方法,如挤压、轧制、拉伸等,会使合金产生形变,从而形成大量的位错和晶界,这些缺陷会阻碍晶界滑移,增加合金的应变硬化程度,提高其强度。
综上所述,7系铝合金的强化机制主要依赖于固溶强化、中
间相强化和形变强化等多重效应的综合作用。
在制造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合金元素含量、加工工艺和工件要求等综合因素对合金进行合理配方和加工方式的设计,实现7系铝合金的最佳性能。
铝合金表面强化技术的研究随着人们对高强度、耐腐蚀等特性要求的不断提高,铝合金已成为重要的结构材料之一。
但铝合金的表面自身性能较弱,需要进行表面强化处理。
铝合金表面强化技术主要包括化学处理、金属涂层、电化学处理、机械处理等多种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因此在具体应用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其中,化学处理主要包括酸洗、碱洗、酸碱蚀刻、阳极氧化等方法。
这些方法能够使铝合金表面产生氧化物膜、静电喷涂、转化膜等,从而增强了铝合金表面的耐腐蚀性、硬度和附着力。
但这些方法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酸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金属涂层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电镀、喷涂、热浸镀等。
这些方法的优点是能够为铝合金表面提供很好的保护和提高硬度、耐磨性等特性,但是涂层层次与基层材料间的附着力可能存在问题,且在高温或恶劣环境下易剥落,从而影响铝合金的使用寿命。
电化学处理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在铝合金表面形成一个新的保护层,以防止电化学腐蚀。
这些方法在应用中的优点是制备过程简单,操作容易,可以在铝合金表面形成均匀、致密、光滑的保护层,从而提高了铝合金的耐腐蚀性和导电性能。
但同时也存在着制备时间较久,制备前需要对样品进行精细的处理等一些缺点。
机械处理则是直接利用机械力对铝合金表面进行加工,常见的方法有抛光、刻蚀、砂喷等。
这些方法相对其他方法来说,具有容易控制、处理效率高等优点。
但机械加工常常会破坏铝合金表面的原始结构,从而降低了其性能。
总的来说,铝合金表面强化技术的选择与应用,需要考虑材料本身的性质、要求的表面性质以及环境的限制等多方面因素。
各种方法之间也可以相互结合,从而实现更好的强化效果。
因此,对于不同类型铝合金材料,可以根据其应用场合选用合适的表面强化技术,以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铝合金的强化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固溶强化
纯铝中加入合金元素,形成铝基固溶体,造成晶格畸变,阻碍了位错的运动,起到固溶强化的作用,可使其强度提高。
根据合金化的一般规律,形成无限固溶体或高浓度的固溶体型合金时,不仅能获得高的强度,而且还能获得优良的塑性与良好的压力加工性能。
Al-Cu、Al -Mg、Al-Si、Al-Zn、Al-Mn等二元合金一般都能形成有限固溶体,并且均有较大的极限溶解度(见表9-2),因此具有较大的固溶强化效果。
2.时效强化
合金元素对铝的另一种强化作用是通过热处理实现的。
但由于铝没有同素异构转变,所以其热处理相变与钢不同。
铝合金的热处理强化,主要是由于合金元素在铝合金中有较大的固溶度,且随温度的降低而急剧减小。
所以铝合金经加热到某一温度淬火后,可以得到过饱和的铝基固溶体。
这种过饱和铝基固溶体放置在室温或加热到某一温度时,其强度和硬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但塑性、韧性则降低,这个过程称为时效。
在室温下进行的时效称为自然时效,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的时效称为人工时效。
时效过程中使铝合金的强度、硬度增高的现象称为时效强化或时效硬化。
其强化效果是依靠时效过程中所产生的时效硬化现象来实现的。
3.过剩相强化
假如铝中加入合金元素的数量超过了极限溶解度,则在固溶处理加热时,就有一部分不能溶入固溶体的第二相出现,称为过剩相。
在铝合金中,这些过剩相通常是硬而脆的金属间化合物。
它们在合金中阻碍位错运动,使合金强化,这称为过剩相强化。
在生产中经常采用这种方式来强化铸造铝合金和耐热铝合金。
过剩相数量越多,分布越弥散,则强化效果越大。
但过剩相太多,则会使强度和塑性都降低。
过剩相成分结构越复杂,熔点越高,则高温热稳定性越好。
4.细化组织强化
许多铝合金组织都是由α固溶体和过剩相组成的。
若能细化铝合金的组织,包括细化α固溶体或细化过剩相,就可使合金得到强化。
由于铸造铝合金组织比较粗大,所以实际生产中经常利用变质处理的方法来细化合金组织。
变质处理是在浇注前在熔融的铝合金中加入占合金重量2~3%的变质剂(常用钠盐混合物:2/3NaF+1/3NaCl),以增加结晶核心,使组织细化。
经过变质处理的铝合金可得到细小均匀的共晶体加初生α固溶体组织,从而显著地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及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