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第二课教程
- 格式:ppt
- 大小:104.00 KB
- 文档页数:8
一、教案名称:校本课程《葫芦丝》教案第一章——葫芦丝的基本知识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葫芦丝的起源、发展历史和基本结构。
2. 使学生掌握葫芦丝的基本演奏姿势和呼吸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内容:1. 葫芦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葫芦丝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3. 葫芦丝的演奏姿势和呼吸方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葫芦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展示葫芦丝实物,让学生初步了解葫芦丝的外观。
二、基本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葫芦丝的基本结构,包括吹嘴、主管、副管、尾管等。
2. 介绍葫芦丝的演奏姿势和呼吸方法。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教师示范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方法,学生跟随模仿。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展示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技巧。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讲解葫芦丝的音阶和节奏,引导学生进行简单演奏。
2. 分析葫芦丝乐曲,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和风格。
三、实践拓展(20分钟)1. 学生分组练习演奏葫芦丝乐曲,教师巡回指导。
2. 邀请学生代表进行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感受。
六、课后作业:1. 复习葫芦丝的基本知识,掌握演奏姿势和呼吸方法。
2. 练习演奏葫芦丝乐曲,提高演奏技巧。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葫芦丝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演奏葫芦丝乐曲的技巧和表现力。
八、教学资源:1. 葫芦丝实物道具。
2. 葫芦丝教学教材或资料。
3.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葫芦丝乐曲。
六、教案名称:校本课程《葫芦丝》教案第二章——葫芦丝的演奏技巧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技巧,包括指法、吐音、滑音等。
乡村少年宫音乐社团校本教材《葫芦丝》第一单元基础知识葫芦丝简介葫芦丝为云南地区彝、苗、哈尼等少数民族使用的单簧吹管乐器。
用竹管、葫芦制成,有七个个按孔(前六后一),吹口处装一尖舌形铜质簧片。
演奏时吹上端,振动簧片发音。
葫芦丝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音色柔美,常用于伴奏舞蹈、独奏等。
葫芦丝是一件极富民族色彩的乐器,常用演奏抒情的、宽广的音调,亦可演奏技巧性强的华彩乐段。
合奏时葫芦丝音色易和其它乐器融合在一起。
葫芦丝和葫芦丝在音色上区别不大。
葫芦丝的簧片是裸露的,葫芦丝的簧片在葫芦里面,音域通常是一样的。
但是葫芦丝有多个管,发的是复音,而葫芦丝是单音。
二、葫芦丝结构图示(同葫芦丝)三、按孔方法及部位注意的问题:要求手指自然放松,成弧形持葫芦丝,双臂和肘部肌肉要放松,指肚接触孔应有周边缘感,吹奏时在气流的作用下,指肚共振,微有麻感,其音色富有弹性,过于压紧则手酸,音窒,多有不利。
另外手指开孔时,不宜抬得过高,否则会使手指僵硬,影响演奏速度。
一般手指抬到距管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四、演奏姿势吹奏葫芦丝的姿势分坐、立两种,通常称为坐式和立式。
(一)立式就是站着吹奏的姿势,一般在独奏时采用这种姿势。
要求身体站立,自然放松成垂直状,两脚稍稍分开,胸要挺,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臂稍微弯曲,两肘部下垂,管体稍向前,与上身成45度角。
切忌过分挺胸或歪斜。
(二)坐式就是坐着吹奏的姿势,一般在合奏时采用这种姿势,要求身体自然放松地坐在椅子上,两腿稍稍分开,身体要正,头要直,肩要平,左右手肘部与身体成45度角。
切忌过分放松或僵硬。
五、气息的运用吹奏葫芦丝的气息与竹笛、竖笛的气息截然不同。
竹笛、竖笛吹奏低音时气流要轻缓,而吹奏葫芦丝的低音(低音“”音除外)气流要强;竹笛、竖笛吹奏高音时气流要强,而葫芦丝的高音只能缓吹,如果用气过猛可能导致无乐音或损坏簧片。
同学们最好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
(1)吹奏低音“”时气流要急,而且气息要下沉,有一种下坠的感觉;(2)吹奏中音“1 2 3”时气流要适中;(3)吹奏高音“5 6”时气流要渐缓,气息要有所控制,有一种上提的感觉;(一)风门指吹奏葫芦丝时,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处叫“风门”。
汪利生编写版权共享欢迎转载目录第一章学习葫芦丝的八个基本步骤1、建立学习信心 (2)2、演奏基本姿势 (2)3、熟记指法表 (2)4、演唱熟悉的歌曲 (3)5、试吹熟悉的歌曲 (4)6、三种吐音 (4)7、基本的装饰音 (4)8、滑音和指扇音 (5)第二章初级曲目1、康定情歌 (6)2、婚誓 (6)3、沂蒙山小调…………………………………………………………………………………………………………………(74、阿佤人民唱新歌 (7)5、知道不知道 (8)6、甜蜜蜜 (9)7、军港之夜 (10)8、情深谊长 (11)9、、少年壮志不言愁 (11)10、映山红 (12)11、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12)12、一剪梅 (13)13、又见炊烟 (14)14、弯弯的月亮 (15)15、涛声依旧 (16)16、沧海一声笑 (17)17、祈祷 (17)18、大长今 (18)第三章中级曲目19、月光下的凤尾竹 (19)20、竹楼情歌 (20)21、渔歌 (21)第四章高级曲目22、侗乡之夜 (22)23、彝家欢度火把节 (23)24、春到草原 (25)25、竹林深处 (27)第一章学习葫芦丝的八个基本步骤一、建立学习葫芦丝的信心。
学习葫芦丝非常简单,业余爱好者没必要掌握复杂的乐理知识和识谱,只要会唱歌的人都能快速学会演奏。
二、掌握基本演奏姿势。
注意要点:1、头正肩平,目视前方,肘部与水平方向呈45度自然张开;2、手指放松呈弧型,好似手中握着一枚鸭蛋;3、小指放于音管上扶稳葫芦丝,只有无名指或中指运动时小指方可抬起,但应保持大小拇指的至少三个手指扶在葫芦丝上以保持稳定。
三、记住下面的指法表,吹出每个音。
葫芦丝低音用力较大,气流较急;音越高用力越小,气流就越要弱,特别是中音5、6用力过大反而没有乐音;低音“mi咪[3]”不容易发音,吹奏时气流一定要轻缓,而且要均衡、平稳。
从低音到高音,再从山高音到低音吹奏,一口气吹一个音,每个音延长六至八秒钟以上,要求发音响亮、音高正确、平稳、无沙音和杂音。
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第二段指法教程一、了解曲目结构《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葫芦丝曲目,这首曲子旋律优美,充满了傣族风情。
全曲分为若干个段落,每个段落都有不同的音乐特点和演奏技巧要求。
在学习第二段指法之前,我们需要对整个曲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明确第二段在全曲中的位置和作用。
二、掌握基本指法在葫芦丝演奏中,指法是基础中的基础。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基本的指法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月光下的凤尾竹》第二段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基本指法:1. 音阶指法:这一段音乐涉及到了C调音阶中的所有音符,因此我们需要熟练掌握C调音阶的指法。
2. 滑音技巧:滑音是葫芦丝演奏中常用的技巧之一,在这段音乐中,我们需要运用滑音来表现音乐的流畅和优美。
3. 颤音技巧:颤音也是葫芦丝演奏中常用的技巧之一,在这段音乐中,我们需要运用颤音来表现音乐的韵律和节奏感。
三、熟悉音符时值在葫芦丝演奏中,音符的时值是影响音乐节奏和表现力的重要因素。
在这段音乐中,我们需要熟悉每一个音符的时值,以确保我们在演奏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节奏感。
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音符时值,我们可以通过数拍子的方式来熟悉它们。
四、学习连音技巧连音技巧是葫芦丝演奏中的一项重要技巧,它能够使音乐更加流畅、连贯。
在这段音乐中,我们需要运用连音技巧来表现音乐的韵律和情感。
在学习连音技巧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听多练的方式来进行练习,同时注意保持气息的稳定和手指的灵活度。
五、练习节奏把握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对于音乐的表达和表现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段音乐中,我们需要通过练习来把握好节奏感,以确保我们在演奏过程中能够准确表现出音乐的韵律和情感。
在练习节奏把握时,我们可以采用节拍器辅助练习的方法来进行练习。
六、模拟吹奏体验模拟吹奏体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熟悉演奏过程和技巧要求。
在学习第二段指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模拟吹奏体验来感受手指的按孔方式和气息的运用技巧。
在模拟吹奏体验时,我们需要注意细节问题,如手指的力度、气息的稳定性等。
葫芦丝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名称:《葫芦丝》二、承担教师:三、课程的性质与价值: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傣语称“筚郎叨”(“筚”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
“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
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深受人们的喜爱。
这种乐器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的竹管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
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时,左右两根竹管同时发出固定的单音,与旋律构成和音。
其音乐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深受云南人民的喜爱,无论民音,还是专业舞台都能听到它演奏的优美的声音。
近年来在国内外也颇受瞩目。
一些葫芦丝乐器与现代电子乐器合奏,亦能体现两种乐器的完美结合,呈现了古典与现代结合的亲切婉转,温馨醉人的全新感受。
由此可见,葫芦丝学习的特殊意义:它既能让人享受高雅艺术之魅力,又能让人感受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之精神的双重素质教育。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最活跃的手段之一,而葫芦丝无疑是推进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最易于普及且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乐器。
普及民族乐器要从小抓起,应该让更多的青少年通过学习葫芦丝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课程目标:(1)了解葫芦丝的常识,熟练运用指法,掌握用气技术,会控制气息,能独立演奏。
(2)提高葫芦丝音乐的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
通过合奏表演,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的能力,培养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
(3)通过学习,了解乐器的发展史、乐曲的内涵、以及涉及到民族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培养学生学习探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五、课程实施建议:启蒙阶段:(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葫芦丝的兴趣。
(2)能自然、熟练、有表情地表演,乐于参与葫芦丝的训练和学习。
汪利生编写版权共享欢迎转载目录第一章学习葫芦丝的八个基本步骤1、建立学习信心 (2)2、演奏基本姿势 (2)3、熟记指法表 (2)4、演唱熟悉的歌曲 (3)5、试吹熟悉的歌曲 (4)6、三种吐音 (4)7、基本的装饰音 (4)8、滑音和指扇音 (5)第二章初级曲目1、康定情歌 (6)2、婚誓 (6)3、沂蒙山小调…………………………………………………………………………………………………………………(74、阿佤人民唱新歌 (7)5、知道不知道 (8)6、甜蜜蜜 (9)7、军港之夜 (10)8、情深谊长 (11)9、、少年壮志不言愁 (11)10、映山红 (12)11、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12)12、一剪梅 (13)13、又见炊烟 (14)14、弯弯的月亮 (15)15、涛声依旧 (16)16、沧海一声笑 (17)17、祈祷 (17)18、大长今 (18)第三章中级曲目19、月光下的凤尾竹 (19)20、竹楼情歌 (20)21、渔歌 (21)第四章高级曲目22、侗乡之夜 (22)23、彝家欢度火把节 (23)24、春到草原 (25)25、竹林深处 (27)第一章学习葫芦丝的八个基本步骤一、建立学习葫芦丝的信心。
学习葫芦丝非常简单,业余爱好者没必要掌握复杂的乐理知识和识谱,只要会唱歌的人都能快速学会演奏。
二、掌握基本演奏姿势。
注意要点:1、头正肩平,目视前方,肘部与水平方向呈45度自然张开;2、手指放松呈弧型,好似手中握着一枚鸭蛋;3、小指放于音管上扶稳葫芦丝,只有无名指或中指运动时小指方可抬起,但应保持大小拇指的至少三个手指扶在葫芦丝上以保持稳定。
三、记住下面的指法表,吹出每个音。
葫芦丝低音用力较大,气流较急;音越高用力越小,气流就越要弱,特别是中音5、6用力过大反而没有乐音;低音“mi咪[3]”不容易发音,吹奏时气流一定要轻缓,而且要均衡、平稳。
从低音到高音,再从山高音到低音吹奏,一口气吹一个音,每个音延长六至八秒钟以上,要求发音响亮、音高正确、平稳、无沙音和杂音。
创意美术——乐器·葫芦丝(含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创意美术》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艺术”,详细内容为“乐器·葫芦丝”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葫芦丝的历史、制作工艺和演奏技巧,并亲手创作一幅以葫芦丝为主题的创意美术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葫芦丝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民族乐器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葫芦丝的制作工艺和演奏技巧。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创意思考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葫芦丝实物、制作材料(如葫芦、竹子等)。
学具:彩笔、剪刀、胶水、尺子、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课件,介绍葫芦丝的历史和演奏技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艺术。
2.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葫芦丝演奏家现场演奏,让学生感受葫芦丝的魅力。
3. 制作工艺讲解:介绍葫芦丝的制作工艺,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民间工艺。
4. 动手实践:(1)分发制作材料,指导学生按照步骤制作葫芦丝。
(2)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互相展示作品,交流制作心得。
5. 创意绘画:(1)引导学生以葫芦丝为主题,展开创意绘画。
(2)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创意美术——乐器·葫芦丝2. 制作步骤:(1)选择合适的葫芦和竹子。
(2)制作葫芦丝的吹嘴和音管。
(3)组装葫芦丝,调整音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葫芦丝为主题,创作一幅创意美术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需包含葫芦丝元素,具有创意和美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葫芦丝制作工艺的情况,以及创意绘画的成果。
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民族乐器的制作和演奏,进行对比学习。
(2)开展“我心中的民族乐器”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葫芦丝的制作工艺和演奏技巧。
葫芦丝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葫芦丝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构造。
2.培养学生对葫芦丝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3.使学生掌握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技巧。
4.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葫芦丝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构造介绍2.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技巧3.葫芦丝的音阶练习4.葫芦丝的曲目练习三、教学步骤1.第一课时:介绍葫芦丝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构造a.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葫芦丝的起源和发展。
b.讲解葫芦丝的构造,包括吹嘴、葫芦、簧片等部分。
c.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葫芦丝的音色特点。
2.第二课时:学习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技巧a.讲解正确的吹奏姿势和手型。
b.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c.引导学生练习吹奏葫芦丝的基本音阶。
3.第三课时:葫芦丝的音阶练习a.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学习葫芦丝的音阶。
b.练习吹奏不同调式的音阶。
c.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音阶练习曲。
4.第四课时:葫芦丝的曲目练习a.选择适合初学者的葫芦丝曲目。
b.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学习曲目。
c.练习吹奏曲目,并进行合奏练习。
四、教学方法1.采用示范教学法,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技巧。
2.运用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巩固学生的演奏技巧。
3.运用合奏教学法,通过合奏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评价学生的葫芦丝演奏技巧,包括吹奏姿势、音色、音准等。
2.评价学生在合奏练习中的表现,包括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
六、教学资源1.葫芦丝乐器2.教学视频和音频资料3.乐谱和教材4.合奏练习曲七、教学建议1.鼓励学生多听多看,增加对葫芦丝音乐的欣赏和了解。
2.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音乐情感。
3.鼓励学生参加葫芦丝比赛和演出,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和自信心。
4.加强与其他乐器的合奏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合作能力。
一、吹奏姿势正确的吹奏姿势对于吹奏葫芦丝非常重要。
葫芦丝指法表
葫芦丝指法表
葫芦丝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乐器,常常被用来伴奏各种民间舞蹈和戏曲。
葫芦丝以其响亮清脆、柔和婉转的声音,成为了全国范围内备受欢迎的乐器之一。
葫芦丝指法是演奏葫芦丝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葫芦丝的演奏技巧和表现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葫芦丝的指法表,希望对想要学习葫芦丝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基础指法
1. 一指起腰:右手食指自然弯曲,放在吹孔右下角约1厘米处,食指弹起时腰部用力收紧,产生高音效果。
2. 上一下二:右手中指和食指同时弹奏,左手中,食指反复轻微按住管身孔洞,产生音高层次的效果。
3. 勾起:右手无名指食指同时弯曲,勾起出音,勾起前先轻轻甩一下葫芦丝,以便于准确演奏。
4. 大二度上音: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同时弹奏,左手中指食指同时按住管身孔洞,产生大二度上音的效果。
5. 大三度上音:右手食指和无名指同时弹奏,左手中指食指同时按住管身孔洞,产生大三度上音的效果。
6. 大三度清音:右手中指和食指同时弹奏,左手中指食指无动作,产生大三度清音的效果。
二、扩展指法
1. 双指起腰:右手食指和中指同时弹奏,产生高音效果。
2. 双指转音:指法与"上一下二"相同,食指、中指同时
向里缩,左手中、食指轻轻地按着管身孔洞。
3. 双指和弦:右手食指、中指同时弹奏,左手中指食指同时按住管身孔洞,产生和弦效果。
4. 清晨曲: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同时弹奏,在前奏、间奏中使用,产生优美的效果。
5. 四个对口型: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同时弹奏,左手拇指压送孔洞,产生四个不同的对口音。
葫芦丝教学光辉岁月第二课教案
一、教课内容:
(1)葫芦丝介绍。
(2)葫芦丝演奏的基本姿势、按孔部位和方法、口型、演奏的呼吸方法、葫芦丝演奏指法。
(3)葫芦丝基本发音练习:(5 6 7 1 2 3 5 6)练习曲。
二、教课对象:
无基础的学生,乐器一致C调。
三、教课重难点:
演奏的呼吸方法、葫芦丝演奏指法。
四、教课过程:
(一)、介绍葫芦丝:
1葫芦丝结构、葫芦丝主要由主管、簧片、附管、葫芦四大部份组成a主管:旋律管,开有多个按音孔。
b簧片:发声零件,安装在竹管一端。
簧舌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和长方形两种,资料以铜质为主。
c附管:协助(合声)发音管。
常有的为一附管发一单(长)音,高音附管。
d葫芦:葫芦起漏斗作用,气流经过葫芦传达到主管和附管里面。
葫芦品种众多,全国各地均有栽种,形状以亚葫芦为佳。
葫芦丝简易入门教程带曲谱版本(总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汪利生编写版权共享欢迎转载目录第一章学习葫芦丝的八个基本步骤1、建立学习信心 (2)2、演奏基本姿势 (2)3、熟记指法表 (2)4、演唱熟悉的歌曲 (3)5、试吹熟悉的歌曲 (4)6、三种吐音 (4)7、基本的装饰音 (4)8、滑音和指扇音 (5)第二章初级曲目1、康定情歌 (6)2、婚誓 (6)3、沂蒙山小调…………………………………………………………………………………………………………………(74、阿佤人民唱新歌 (7)5、知道不知道 (8)6、甜蜜蜜 (9)7、军港之夜 (10)8、情深谊长 (11)9、、少年壮志不言愁 (11)10、映山红 (12)11、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12)12、一剪梅 (13)13、又见炊烟 (14)14、弯弯的月亮 (15)15、涛声依旧 (16)16、沧海一声笑 (17)17、祈祷 (17)18、大长今 (18)第三章中级曲目19、月光下的凤尾竹 (19)20、竹楼情歌 (20)21、渔歌 (21)第四章高级曲目22、侗乡之夜 (22)23、彝家欢度火把节 (23)24、春到草原 (25)25、竹林深处 (27)第一章学习葫芦丝的八个基本步骤一、建立学习葫芦丝的信心。
学习葫芦丝非常简单,业余爱好者没必要掌握复杂的乐理知识和识谱,只要会唱歌的人都能快速学会演奏。
二、掌握基本演奏姿势。
注意要点:1、头正肩平,目视前方,肘部与水平方向呈45度自然张开;2、手指放松呈弧型,好似手中握着一枚鸭蛋;3、小指放于音管上扶稳葫芦丝,只有无名指或中指运动时小指方可抬起,但应保持大小拇指的至少三个手指扶在葫芦丝上以保持稳定。
三、记住下面的指法表,吹出每个音。
葫芦丝低音用力较大,气流较急;音越高用力越小,气流就越要弱,特别是中音5、6用力过大反而没有乐音;低音“mi咪[3]”不容易发音,吹奏时气流一定要轻缓,而且要均衡、平稳。
葫芦丝初学教程和指法如何培养内心节奏感培养内心节奏感是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首要问题,有些人的内心节奏感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的,但是大多数人却是依靠后天的刻苦练习培养出来的。
我们在开始练习简单的练习曲时,就应该注意培养内心节奏感。
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叫节奏。
也就是说,我们在演奏练习曲时,就应该对各音符的时值长短要充分了解,不但要对它有感性认识,而且还要回理性的分析。
简单的练习曲一般都是首先对最为基本的音符,节奏作笼统的介绍,让初学者一边演奏,一边在心理数节拍,认清各种音符的时值,以获得对简单节拍的感性认识。
然后再加上各种符号和记号,混合运用。
演奏者应该切实遵守各条练习曲的要求,扎实的训练每一首练习曲,达到练习的目的,解决一切困难,牢记各种音符的时值比例。
可以说内心节奏感实际上就是内心对各种音符时值的敏感度,说白一点,就是每个音要演奏多长,心里应该清楚。
如果有正确的内心节奏感,我们演奏出的音乐才是准确的。
音域通常是指人声或某一种乐器所能发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范围。
总的音域是指音列的总范围,即从它的最低音到最高音间的距离而言。
个别的人声或乐器的音域是指在整个音域中所能达到的那一部分,如钢琴的音域是A2-C5。
音区是音域中的一部分,有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三种。
在整个音域中,小字组,大字一组合小字二组属于中音区。
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和小字五组属于高音区。
大字组,大字一组和大字二组属于低音区。
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音区划分,是不尽相同的。
如男低音的高音区是女低音的低音区等... ... 各音区的特性音色在音乐表现中,有着重大的作用。
高音区一般具有清脆,嘹亮,尖锐的特性;而低音区则往往给人以浑厚,笨重之感。
说了这麽多,呵呵:)我举个实例吧:圣桑在《动物的狂欢节》组曲里面(具体第几章我忘了)采用了这个主题,所不同的是改用钢琴慢速地在低音区缓缓地奏出,使原来活泼愉快的情趣变为呆笨迟钝的步态。
可见音色,音区对音乐形象的表现起了多麽大的作用!(常用转调指法表)什么是葫芦丝的本调?指法是如何安排的?所谓本调,即为葫芦丝演奏中一般意义的指法安排,一般以第三孔发出的绝对音高为1(Do)音安排指法的。
创意美术——乐器·葫芦丝(含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创意美术——乐器·葫芦丝》的相关内容。
该部分内容位于教材第三章《生活中的艺术》第三节《民间乐器——葫芦丝的制作与描绘》。
详细内容包括葫芦丝的历史起源、结构特点、制作工艺以及绘画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葫芦丝的历史起源、结构特点及其在民间艺术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绘画葫芦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技能。
3. 通过对葫芦丝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和传承我国民间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葫芦丝的制作工艺和绘画技巧。
教学重点:葫芦丝的结构特点及其在民间艺术中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葫芦丝、绘画工具等。
学具:铅笔、橡皮、彩笔、水粉、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实物葫芦丝,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名称,进而引出课题。
2. 新课内容学习:(1)介绍葫芦丝的历史起源和结构特点。
(2)讲解葫芦丝的制作工艺。
(3)演示葫芦丝绘画技巧。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每组合作完成一个葫芦丝的制作和绘画。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和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1)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制作和绘画过程。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创意美术——乐器·葫芦丝》2. 内容:(1)历史起源(2)结构特点(3)制作工艺(4)绘画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我心中的葫芦丝”为主题,创作一幅葫芦丝绘画作品。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合作探究、实践创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葫芦丝的历史、结构、制作和绘画技巧。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其他民间乐器,如二胡、琵琶等,了解它们的起源、发展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葫芦丝的制作工艺和绘画技巧。
葫芦丝上滑音下滑音的指法
葫芦丝是中国传统的管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和变音技巧。
上滑音和下滑音是葫芦丝中常用的演奏技巧之一。
上滑音的指法:
1. 首先,将葫芦丝放在嘴唇上,用双手握住管身。
2. 用食指和中指将第6个音孔完全或者部分地遮住。
3. 吹气并同时将指间缓慢向上滑动,音高会产生变化,音色有一种向上滑动的感觉。
下滑音的指法:
1. 同样地,将葫芦丝放在嘴唇上,用双手握住管身。
2. 用食指和中指将第6个音孔完全或者部分地遮住。
3. 吹气并同时将指间缓慢向下滑动,音高会产生变化,音色有一种向下滑动的感觉。
在演奏上滑音和下滑音时,需要练习掌握正确的力度和速度,使音色变化顺畅自然。
初学者可以通过多次练习和模仿专业演奏者的指法和呼吸技巧来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