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分析化学复习思考题
- 格式:pdf
- 大小:185.79 KB
- 文档页数:8
《环境化学》习题及思考题一.明确以下术语的意义:环境环境因子环境问题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反应原子利用率绿色产品绿色工艺生态系统生态平衡LD50LC50环境化学环境污染物气溶胶、总悬浮颗粒物(TSP)、飘尘、降尘、可吸入颗粒物(PM10)、大气污染指数(API)硬度酸度碱度酚酞碱度总碱度二.问答题1.目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你了解世界上出现过那些著名的公害污染事件?2.“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确定“世界环境日”的意义何在?“世界无烟日”与“世界水日”各是哪一天?3.环境化学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是什么?4.绿色化学的研究应围绕哪些方面进行?5.大气分为哪些层次?各有什么特点?6.什么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主要有哪些?主要污染源有哪些?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目前无铅汽油中以什么取代四乙基铅?7.大气颗粒物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是什么?为什么?8.大气中有哪些重要的含氮化合物?说明它们的天然来源和人为来源及对环境的影响。
9.简述氧化SO2的几种途径。
10.为什么SO2在水中溶解度比N2或O2大许多倍?其存于空气中的NH3对其在大气水中的溶解产生什么影响?对大气液相中SO2的氧化速率有什么影响?11.何谓光化学烟雾?其形成条件有哪些?请对城市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作出解释。
12.什么是PAN?请说明PAN的主要来源及产生过程。
13.光化学烟雾的控制措施有哪些?14.说明臭氧层被破坏的机理和原因。
15.为什么说臭氧层消失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臭氧层消失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和危害?迄今为止人类对保护臭氧层作了哪些工作?16.确定酸雨pH界限的依据是什么?若假定CO2的含量为330×10-6(体积分数),且水样中不存在除溶解CO2之外的任何其他离子,计算出该水样的pH。
已知K HC=3.36×10-7mol/L P a K a1=10-6.35K a2=10-10.3317.某次酸雨中的分析数据如下:[Mg2+]=5.0×10-6mol.L;[NH4+]=3.0×10-6 mol .L;[Ca2+]=3.5×10-6 mol/L;[Cl-]=5.0×10-6 mol .L;[NO3-]=8.5×10-6 mol .L;[SO42-]=6.0×10-6 mol .L,计算此次雨水的pH值。
大气环境化学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大气环境化学主要研究什么?其研究意义是什么?答:大气环境化学主要研究大气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分布、转化、迁移和归宿的规律。
其研究意义在于揭示大气环境污染物变化的原因和过程,为预防和治理大气环境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2、什么是光化学烟雾?其形成机制是什么?答:光化学烟雾是指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紫外线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生成的蓝色烟雾。
其形成机制是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紫外线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生成了二次污染物,如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酮类等。
3、大气中的哪些化学物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其作用机制是什么?答:大气中的许多化学物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
它们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刺激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炎症、损伤神经系统、致癌等。
4、什么是大气颗粒物?它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答:大气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状物质,按其粒径大小可分为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可深入人体呼吸道,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总悬浮颗粒物则主要影响人体皮肤和眼睛。
5、大气中的哪些化学物质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其作用机制是什么?答:大气中的许多化学物质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它们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
二、习题参考答案1、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大气环境化学的研究范围?A.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与分布B.大气污染物的转化与迁移C.大气污染物的生理效应D.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技术答案:D.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大气环境化学主要研究大气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分布、转化、迁移和归宿的规律,以及它们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治理技术属于环境保护工程领域的研究范畴,不属于大气环境化学的研究范围。
2、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不包括以下哪个?A.氮氧化物B.挥发性有机物C.二氧化硫D.臭氧答案:C.二氧化硫。
第二章思考题1 为了探讨某江河地段底泥中工业污染的聚集情况,某单位于不同地段采集足够量的原始平均试样,混匀后,取部分试样送交分析部门。
分析人员称取一定量试样,经处理后,用不同方法测定其中有害化学成分的含量。
试问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答:不对。
按该法测出的结果是整个河道有害化学成分的含量,不能反映污染物聚集情况,即分布情况,应将试样分河段进行分析。
2分解无机试样和有机试样的主要区别在哪些?答:分解无机试样通常采用溶解法和熔融法,将试样的组分溶解到溶剂中。
对于有机试样来说,通常采用干式灰化法或湿式消化法。
前者是将试样置于马弗炉中加高温分解,有机物燃烧后留下的机残渣以酸提取后制备成分析试液。
湿式消化法使用硝酸和硫酸混合物作为溶剂与试样一同加热煮解,对于含有易形成挥发性化合物(如氮、砷、汞等)的试样,一般采用蒸馏法分解。
3欲测定锌合金中Fe,Ni,Mg的含量,应采用什么溶剂溶解试样?答:用HCl或NaOH溶解。
后者可将Fe, Ni, Mg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可与锌基体分离,但溶解速度较慢。
4欲测定硅酸盐中SiO2的含量;硅酸盐中Fe,Al,Ca,Mg,Ti的含量。
应分别选用什么方法分解试样?答:测定硅酸盐中SiO2的含量,用KOH熔融分解试样;测定硅酸盐中Fe, Al, Ca, Mg, Ti的含量,用HF-HClO4-H2SO2混酸作溶剂分解试样。
5镍币中含有少量铜、银。
欲测定其中铜、银的含量,有人将镍币的表层擦洁后,直接用稀HNO3溶解部分镍币制备试液。
根据称量镍币在溶解前后的质量之差,确定试样的质量。
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测定试液中铜、银的含量。
试问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答:不对。
因为镍币表层和内层的铜和银含量不同。
只溶解表层部分镍币制备试液,测其含量,所得结果不能代表整个镍币中的铜和银含量。
6 微波辅助消化法否那些优点?第三章1.准确度和精确度有何区别和联系2.1-12 下列情况各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a. 砝码腐蚀b. 称量时,试样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c. 天平零点稍有变动d. 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测不准e. 以含量为98%的金属锌作为基准物质标定EDTA溶液的浓度f. 试剂中含有微量待测组分g. 重量法测定SiO2时,试液中硅酸沉淀不完全h. 天平两臂不等长答:a. 会引起仪器误差,是系统误差,应校正法码。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复习资料请复习《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华中师范大学等校编所开设过的实验并认真思考每个实验所附的思考题!!一、实验室基本常识(一)玻璃器皿的洗涤(P2-3)分析化学实验室经常使用玻璃容器和瓷器,用不干净的容器进行实验时,往往由于污物和杂质的存在而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所以容器应该保证干净。
洗涤容器的方法很多,应根据实验的要求,污物的性质和玷污的程度加以选择。
一般来说,附着在仪器上的污物有尘土和其他不溶性物质、可溶性物质、有机物质及油污等。
针对这些情况,可采用下列方法:①用水刷洗:用自来水和毛刷刷洗容器上附着的尘土和水溶物。
② 用去污粉(或洗涤剂)和毛刷刷洗容器上附着的油污和有机物质。
若仍洗不干净,可用热碱液洗。
容量仪器不能用去污粉和毛刷刷洗,以免磨损器壁,使体积发生变化。
③ 用还原剂洗去氧化剂如二氧化锰。
④ 进行定量分析实验时,即使少量杂质也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这时可用洗液清洗容量仪器。
洗液是重铬酸钾在浓硫酸中的饱和溶液。
( 5g 粗重铬酸钾溶于 10mL热水中,稍冷,在搅拌下慢慢加入 100mL浓硫酸中就得到铬酸洗液,简称洗液)。
使用洗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 使用洗液前最好先用水或去污粉将容器洗一下。
② 使用洗液前应尽量把容器内的水去掉,以免将洗液稀释。
③ 洗液用后应倒入原瓶内,可重复使用。
④ 不要用洗液去洗涤具有还原性的污物(如某些有机物),这些物质能把洗液中的重铬酸钾还原为硫酸铬(洗液的颜色则由原来的深棕色变为绿色)。
已变为绿色的洗液不能继续使用。
⑤ 洗液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会灼伤皮肤和破坏衣物。
如果不慎将洗液洒在皮肤、衣物和实验桌上,应立即用水冲洗。
⑥ 因重铬酸钾严重污染环境,应尽量少用洗液。
用上述方法洗涤后的容器还要用水洗去洗涤剂。
并用蒸馏水再洗涤三次。
洗涤容器时应符合少量(每次用少量的洗涤剂)多次的原则。
既节约,又提高了效率。
已洗净的容器壁上,不应附着不溶物或油污。
分析化学复习思考题(1-6章)第一章思考题1.分析化学主要任务是什么?答:2.分析化学课程的目标是什么?答:3.分析化学是怎么分类的?答:根据分析任务、测量原理、分析工作的性质、分析对象以及试样的量或组分的含量的不同,分析化学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4.根据分析任务,分析化学分类为?答:5.根据被分析的组分在试样中的相对含量的分类方法,将分析方法分为?答:分析方法被测组分分析常量组分分析>1%微量组分分析0.01%~1%痕量组分分析<0.01%6.为什么说分析化学也是一门信息科学?答: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1.已知用生成AsH3气体的方法鉴定砷时,检出限量为1μg,每次取试液0.05mL。
求此鉴定方法的最低浓度(分别以ρB和1:G表示)。
解:2.取一滴(0.05mL)含Hg2+试液滴在铜片上,立即生成白色斑点(铜汞齐)。
经过实验发现,出现斑点的必要条件是汞的含量应不低于100 μg·mL-1。
求此鉴定方法的检出限量。
解:3.洗涤银组氯化物沉淀宜用下列哪种洗液?为什么?(1)蒸馏水(2)1mol·L-1 HCl (3) 1mol·L-1 HNO3(4) 1mol·L-1 NaCl答:4.如何将下列各沉淀分离?(1)Hg2SO4-PbSO4(2)Ag2CrO4-Hg2CrO4(3) Hg2CrO4-PbCrO4(4)AgCl-PbSO4(5)Pb(OH)2-AgCl (6) Hg2CrO4-AgCl解:5.根据标准电极电位数据说明:(1)在酸性溶液中H2O2为什么可将Sn2+氧化为Sn4+?(2)NH4I为什么可将AsO43-还原为AsO33-?答:6.为沉淀第二组阳离子,调节酸度时:(1)以HNO3代替HCl;(2)以H2SO4代替HCl;(3)以HAc代替HCl。
将各发生什么问题?答:7.如何用一种试剂把下列每一组物质分开?(1)As2S3,HgS(2)CuS,HgS(3)Sb2S3,As2S3(4)PbSO4,BaSO4(5)Cd(OH)2,Bi(OH)3(6)Pb(OH)2,Cu(OH)2(7)SnS2,PbS(8)SnS,SnS2(9)ZnS,CuS (10)Ag2S,MnS答:8.已知一溶液只有第二组阳离子,将此溶液分成3份,分别得到下述实验结果,试判断哪些离子可能存在?(1)用水稀释,得到白色沉淀,加HCl溶液则溶解;(2)加入SnCl2无沉淀发生;(3)与组试剂作用,生成黄色沉淀,此沉淀一部分溶于Na2S,另一部分不溶,仍为黄色。
大气环境化学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1.大气中有什么重要污染物?说明其要紧来源与消除途径。
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若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与颗粒物两大类;若按形成过程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
按照化学构成还能够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与含卤素化合物。
要紧按照化学构成讨论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要紧来源与消除途径如下:(1)含硫化合物大气中的含硫化合物要紧包含:氧硫化碳(COS)、二硫化碳(CS2)、二甲基硫(CH3)2S、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硫酸(H2SO4)、亚硫酸盐(MSO3)与硫酸盐(MSO4)等。
大气中的SO2(就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来说)要紧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
大气中的SO2约有50%会转化形成H2SO4或者SO42-,另外50%能够通过干、湿沉降从大气中消除。
H2S要紧来自动植物机体的腐烂,即要紧由植物机体中的硫酸盐经微生物的厌氧活动还原产生。
大气中H2S要紧的去除反应为:HO + H2S → H2O + SH。
(2)含氮化合物大气中存在的含量比较高的氮的氧化物要紧包含氧化亚氮(N2O)、一氧化氮(NO)与二氧化氮(NO2)。
要紧讨论一氧化氮(NO)与二氧化氮(NO2),用通式NO x表示。
NO与NO2是大气中要紧的含氮污染物,它们的人为来源要紧是燃料的燃烧。
大气中的NO x最终将转化为硝酸与硝酸盐微粒经湿沉降与干沉降从大气中去除。
其中湿沉降是最要紧的消除方式。
(3)含碳化合物大气中含碳化合物要紧包含: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与有机的碳氢化合物(HC)与含氧烃类,如醛、酮、酸等。
CO的天然来源要紧包含甲烷的转化、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的排放与森林火灾与农业废弃物焚烧,其中以甲烷的转化最为重要。
CO的人为来源要紧是在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
大气中的CO可由下列两种途径去除:土壤汲取(土壤中生活的细菌能将CO代谢为CO2与CH4);与HO自由基反应被氧化为CO2。
环境分析化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分析化学2环境问题3检出限4灵敏度5定量检测下限6准确度7绝对误差8相对误差9精密度10相对标准偏差(RSD)11玷污12标准物质13一级标准物质14二级标准物质15基体标准物质16模拟标准物质17合成标准物质18代同标准物质19沉淀分离法(使目标分析物沉淀或使干扰物沉淀)20共沉淀法21液-液萃取法22离子交换分离法23离子色谱法24高效离子色谱25高效离子排斥色谱26流动相离子色谱27纸色谱28薄层色谱29浮选分离法30离子浮选法31共沉淀浮选法32溶剂浮选法33反渗透法34液膜分离法35电泳36电渗流37电泳淌度38回收率39富集倍数40分配系数41分配比42分离系数43离子交换容量44始漏点45始漏量46优先污染物47优先监测48元素的化学形态49元素化学形态分析(IUPAC)50固相萃取51固相微萃取52超临界流体萃取53加速溶剂萃取54液膜分离55微波辅助萃取56经典极谱57单扫描极谱(示波极谱)58脉冲极谱59溶出伏安(溶出极谱)60光谱分析61光学分析62线状光谱63带状光谱64连续光谱65非光谱光学分析66吸收光谱分析67发射光谱分析68荧光光谱分析69分子荧光70原子荧光71某-射线荧光72衍生化离子色谱73螯合离子色谱74低压离子色谱75化学修饰电极二、简答题和问答题1引起环境污染的因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2环境分析化学的重要作用是什么3环境分析化学的特点和对环境分析方法的要求4环境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5痕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有哪些6痕量分析中空白值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7对于个别样品的分析,如何测定与扣除空白值8对于经常性项目分析,如何制定空白值的质量控制图10环境分析结果表达方法有哪几种,可疑数据的检验有哪些常用方法?11环境样品中目标分析物损失的可能途径及控制12对于经常性项目分析,如何制定平均值控制图(精密度控制图)?13对于经常性项目分析,如何制定回收率控制图(准确度控制图)?14痕量分析标准物质的作用和选择原则(简答题)15痕量环境污染物常用分离富集的方法有哪些(简答)16痕量环境污染物常用分离富集的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问答)17共沉淀法中常用有机载体的类型及使用有机载体的优点(简答)18共沉淀法中常用有机载体的类型及形成沉淀的机理(问答)19液-液萃取法中萃取百分率及萃取次数的计算20环境中金属等无机离子常用液-液萃取体系及萃取原理21离子交换理论-Daonan膜平衡理论22离子色谱法的类型及分离原理23离子色谱的特点(简答题)24浮选分离法的类型与分离原理25液膜分离法的类型及分离原理26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及分离原理27元素化学形态分析的目的意义28简述元素化学形态分析的方法类型即各自的特点29元素化学形态分析有哪些实验方法(简答题)30汞有哪些化学形态,请设计一个方案来分离富集和测定汞的不同化学形态31环境有机污染物分析的必要性与特点32环境有机污染物分析的一般步骤是什么(简答)33简述环境有机污染物分析中衍生化的作用34环境有机污染物分析的常用预处理方法及原理35固相萃取的基本步骤和各部的主要注意事项36在环境分析中,高效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相比,其主要特点有哪些?37色质联用仪质谱检测器的检测原理及特点38叙述超临界流体色谱的基本原理及特点39极谱分析的基本类型及原理40有机化合物极谱分析有哪些特点41原子荧光的类型及其产生原理42按反应类型,化学修饰电极有哪些类型三、判断题或是非题(对填“是”、错填“否”)1在没有系统误差的情况下,环境污染物定量分析的精度越高,准确度越高()。
2022环境海洋学化学部分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1、常量元素;常量元素:海水的主要成分。
海水中80多种元素中,除组成水的H和O外,溶解成分的含量大于1mg/kg的仅有11种。
这些成分占海水中盐类的99.8~99.9%,所以称为主要成分。
也称为保守元素.2、营养元素;主要包括与海洋生物生长有关的一些元素,如N、P、Si等。
有时称为非保守成分。
3、主要成分恒比定律;全世界一切海水水样,都含有相同种类的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具有非常接近恒定的比例关系。
而这些水样之间只有盐含量总值不同的区别。
(尽管各大洋各海区海水的含盐量可能不同,但海水主要溶解成分的含量间有恒定的比值)4、元素的保守性;由于这些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较大,而且性质比较稳定、基本上不受生物活动的影响,各成分浓度之间比值基本恒定5、海水的碱度;溶液中弱酸阴离子全部被释放所需酸的量。
(总碱度:在温度为20℃时,1L海水中弱酸阴离子全部被释放时所需要氢离子的毫摩尔数。
)6、碳酸碱度;由CO32-和HCO3-所形成的碱度7、硼酸碱度;由B(OH)4-所形成的碱度8、海洋低氧现象;9、悬浮颗粒物;指能在海水中悬浮相当长时间的固体颗粒10、硝酸盐的还原作用;被生物摄取的NO3-被还原为生物体内有机氮化合物的过程。
11、反硝化作用;NO3-在某些脱氮细菌的作用下,还原为气态氮化合物(N2或N2O)的过程12、Redfield比值;海洋浮游植物细胞、海水中的C:N:P比值,即经典Redfield比,C:N:P=106:16:1。
大洋海水的N/P值一般接近16/1,即Redfield比值,浮游植物对营养盐的吸收基本上接近这个比例进行。
当海域营养盐体系发生某种变动时,这种比值也会因此面改变,进而影响海洋环境的生态平衡13、营养盐限制;营养盐比例不平衡导致浮游植物生长受制于某一相对不足的营养盐14、氮限制海区;15、磷限制海区;16、海水的络合容量;每升海水样品络合所加入的金属(通常用Cu2+)的摩尔数17、分子标志物;18、河口区的絮凝作用;19、海洋生物泵;有机物生产、消费、传递、沉降和分解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构成的碳从表层向深层的转移20、海洋酸化;由于海洋从大气吸收人类活动释放的过量二氧化碳所引起的海水pH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