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金比较教育思想述评
- 格式:pdf
- 大小:290.33 KB
- 文档页数:3
论埃德蒙金的比较教育分析模式
李明虎;潘红丽
【期刊名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25)010
【摘要】埃德蒙·金比较教育分析模式的形成有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特定的时代背景.在经过一场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争后,金积极倡导弘扬人文思想的人文主义方法论.他的比较教育分析模式是一个从背景分析为出发点,经过概念、机构、操作三个层次的比较分析而最终为本国的教育决策服务的完整模式.反思金的这套分析模式,对当前比较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页数】3页(P98-100)
【作者】李明虎;潘红丽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广西,桂林,541004;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9
【相关文献】
1.霍姆斯与埃德蒙·金比较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之比较 [J], 钟亚妮
2.评埃德蒙·金比较教育分析模式 [J], 潘苏东
3.埃德蒙·金比较教育思想述评 [J], 钱伟
4.学科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形成原理——解析埃德蒙·金对比较教育作为教师
教育课程的描述 [J], 金美福
5.社会变革、比较研究、教育决策——埃德蒙·金比较教育思想浅谈 [J], 张民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析埃德蒙·金比较教育理论分析框架试析埃德蒙·金比较教育理论分析框架摘要:当代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埃德蒙·金构建的比较教育研究理论体系是比较教育学界的一枝奇葩,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比较教育理论分析框架是一个以背景分析为出发点,经过概念、体制、操作三个层次的比较分析以实现最终为本国的教育决策服务的完整模式。
该分析框架,尽管存在着局限和不足,但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博大精深、视野宽阔,富有时代性、实用性和预见性。
对当前我国比较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埃德蒙·金;分析框架;贡献;不足;启示学科理论分析框架是研究者用以对相应研究领域中的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归纳整理、分析概括并加以阐释的一种图式或参照系,一种思维原则或分析维度,对研究有重要的影响。
二战结束后,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使教育的不确定性逐渐增强,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也日益紧密。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被誉为“比较教育学家真正先驱”的当代英国最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埃德蒙·金建立了一种以生态学的角度来考察和研究教育问题的较为独特的比较教育理论研究框架,即由背景、概念、体制、操作、决策和执行五个方面组成的系统科学的理论分析框架。
该理论对英国乃至世界比较教育研究的学科建设及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意义,对我国当前比较教育的研究也有较大启示。
一、埃德蒙·金比较教育理论分析框架的主要内容埃德蒙·金在《比较教育的分析框架》一文中提出比较教育应该以某种问题设想为依据来搜集资料,并在一个由背景、概念、体制、操作、决策和执行等五个方面组成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研究。
这些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也是在比较教育研究过程中进行理论分析逐级递进的过程。
1.背景(context)。
金继承并发展了萨德勒重视教育外部环境的思想,把背景研究作为研究的第一步,同时也是针对某一教育问题进行思考的首要步骤。
一. 简述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领域。
1.外国教育研究2.区域教育研究3.国际教育研究4.发展教育研究二. 简述日本当代高等教育的特征。
1.国立、公立和私立三类高校并举。
2.呈现三级水平结构:第一级是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第二级是四年制大学;第三级是研究生院,包括设置在学部的研究科和研究生院大学。
3.注重基础研究,试图建立“官、产、学三位一体”的科研体制。
三、简述康德尔对比较教育发展的贡献(1)在比较教育的发展史上,较之以前的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对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的阐述是最为完整、最为系统的。
(2)他的《比较教育》不仅是“因素分析时代”的一部代表性著作,而且是整个比较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这部著作对比较教育的学科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康德尔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萨德勒的比较教育思想,他提出民族主义和民族性思想,影响了汉斯等一代比较教育家,对他以后的比较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4)他的比较教育思想,典型地代表了"因素分析时代"比较教育发展的特点,并且为此后比较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简述教育国际化对比较教育的影响教育国际化对比较较教育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比较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增加和研究领域的扩大。
(2)教育国际化对比较教育的影响还表现在比较教育研究目的的拓展之中扩展到既为本国也为全人类的宽广境界。
(3)伴随着教育的国际化,比较教育研究本身也呈现了不同程度的国际化现象。
一方面,各类国际性教育组织大量增加;另一方面,各种国际性的比较教育研究成果在这一时期也大量增加(4)由于教育的国际化,比较教育理论中所包含的国际主义精神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具体化。
五、简述朱利安的历史地位①他第一次系统地倡导建立比较教育,并阐述了建立比较教育的基本设想。
②他最早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术语,为作为一门教育学科或一个教育研究领域的比较教育的形成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波普尔科学哲学思想对霍姆斯和埃德蒙金的比较教育理论的影
响初探
张飞;王凌
【期刊名称】《外国教育研究》
【年(卷),期】2007(34)5
【摘要】霍姆斯和埃德蒙·金都是比较教育领域的著名学者,二人的比较教育理论和方法均承袭于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但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却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霍姆斯提出了问题解决法,金则绘制出了教育决策动态发展流程图,二人的比较教育理论均体现了波普尔否证论和逐步社会工程的思想,但由于对波普尔观点理解的差异,二人又有各自不同的创新性。
在厘清他们二人比较教育思想的哲学渊源之后,我们可以体会到波普尔科学哲学思想对比较教育学科方法论的影响。
【总页数】6页(P7-12)
【关键词】波普尔;霍姆斯;埃德蒙·金;比较教育;科学哲学
【作者】张飞;王凌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59.3
【相关文献】
1.波普尔科学哲学思想对霍姆斯问题解决法的价值 [J], 萧然
2.霍姆斯和埃德蒙·金的教育思想比较分析:科学哲学主义的视角 [J], 王慧丰;薛雅升
3.霍姆斯与埃德蒙·金比较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之比较 [J], 钟亚妮
4.波普尔科学哲学思想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J], 刘发茂;林长春
5.社会变革、比较研究、教育决策——埃德蒙·金比较教育思想浅谈 [J], 张民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评埃德蒙金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埃德蒙·金(Edmund King)是一位重要的比较教育研究者,他长期以来致力于比较教育研究领域的实践工作和理论探索。
他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从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到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都体现了他独特的方法论观点。
以下将对埃德蒙·金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进行评价和分析。
首先,埃德蒙·金强调研究的目的要清晰明确。
他认为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比较,而是要通过比较来揭示不同教育系统和实践之间的异同以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教育和政策制定提供指导。
他的研究目的明确,有助于研究者确立研究方向,为研究提供了明确的导向。
其次,埃德蒙·金注重研究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他提倡采用多种研究设计方法,如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混合研究等,以充分挖掘和理解教育实践和政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他还提出了研究设计中的诸多问题,如研究时间跨度、研究样本的选择和比较组的构建等,以帮助研究者避免研究设计中的常见偏误。
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助于研究者获得全面准确的研究数据和结论。
第四,埃德蒙·金注重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他提出了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如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因果关系分析和多级模型等,以充分挖掘和解释研究数据。
他还强调要进行数据检验和验证,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他提倡研究结果的解释要结合一定的理论和背景知识,以获得更深刻的洞察和理解。
这种注重结果解释的方法,有助于研究者更准确地揭示教育实践和政策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比较初等教育答案(第1、2章)1. “比较教育”作为一个术语和一个学科领域,最早是由十九世纪初的一位法国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朱利安)提出来的。
2. 朱利安于1817年撰写出版了(《比较教育研究的计划和初步建议》),为人类构建起第一个比较教育的发展框架。
3. 在他撰写的《波斯国王塞勒斯传》中,比较系统地记述和评论了古波斯的教育见闻。
色诺芬4. 西赛罗是古罗马的一位著名学者和思想家。
他在《演说家》和《共和政体》等著作中,比较研究(古希腊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城邦的教育训练的方法。
5. 唐朝高僧玄奘旅行取经20余年,完成巨著(《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印度的西域国家的民族历史、社会宗教和文化教育,详细介绍了印度等国的教育制度、学校课程和教师教学。
6. 193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康德尔出版了比较教育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比较教育研究》)。
7. 英国比较教育家尼古拉斯•汉斯认为,“(民族性)”是比较研究各国教育中,必须特别重视的因素。
8. 由于康德尔、汉斯、施耐德等同辈学者的大力倡导,用(历史学)的方法去探询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成为20世纪上半期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
9. 1886年《小学校令》的颁布,大大促进了近代日本初等教育的普及,但此时的4年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是征收学费的,但直到1900年,当日本政府获得中国清政府的(2.3亿)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后,遂开始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10. 20世纪的前半期,法国初等教育的改革主要是围绕建立“(统一学校)”而进行的。
第3、四章1. 美国教育行政制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高度的(地方分权 )。
2. 目前,英国实行(11)年义务教育。
3. 法国是个政教分离主义的国家,国立学校都是(世俗)学校,不允许进行任何宗教教育。
4. 到了1900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根据不平等《马关条约》,日本得到中国的赔款共计2.3亿两白银。
5. 随着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以杜威为首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思想一度成为美国众多初等学校进行课程改革的依据,许多美国初等学校按照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来编制和安排初等学校的课程、编制课程计划。
埃德蒙·金背景研究理论评析作为英国当代最负盛名的比较教育学者,埃德蒙·金的比较教育思想在世界比较教育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背景研究理论极富个性,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石,存在动态性、主观性和相对性等几个鲜明的特点,对教育研究的意义是丰富的。
并且基于其广阔深厚的哲学思想积淀对比较教育的背景研究理论进行了独具个性特色的阐发,对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开拓具有重要价值。
标签:背景研究理论;哲学基础;动态性;主观性;相对性埃德蒙·金(EdmundJ.King)是英国当代最富盛名的比较教育学者,其代表作《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于1958年出版刊行,对世界比较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英国《比较教育》杂志1979年11月出版的此书第五版的书评上这样称:“它注定成为一部经典”[1]。
英国著名比较教育家萨德勒曾经指出:对外国教育制度进行探究时,我们不应忘记校外的事情比校内的事情更重要,而且能制约和阐明校内之事情[2]。
换而言之,即比较教育研究人员在研究教育制度和实践时是基于一定研究背景进行的。
埃德蒙·金继承了这一思想,并且基于其广阔深厚的哲学思想积淀对比较教育的背景研究理论进行了独具个性特色的阐发,对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开拓具有重要价值。
一、“背景研究”理论的哲学基础(一)现象学与过程哲学现象学模式往往被欧洲的相对主义者利用来研究问题[3]。
这种模式也影响了埃德蒙·金的背景研究理论的思维。
他在探究丹麦教育时指出:“应当根据地点、文化和时代的背景,以及面对必须做出选择的人士从现象学角度所看到的‘决策危机’来考察教育问题。
”[4]108金在国家间比较研究时的思路与社会学由“实证主义”转向“现象学”视角相一致。
怀特海(AlfredNorthWhitehead)的过程哲学主张,变化发展存在于一切事物,对变化的定义是着眼于“进化着的宇宙之历险的描述”[5]。
金受怀特海过程哲学影响,其对“教育背景”的考察是以动态变化的观点来进行的。
ʌ比较教育研究ɔD O I:10.3969/j.i s s n.1671-2277.2022.03.011埃德蒙㊃金与布莱恩㊃霍姆斯比较教育相对主义思想之异同论析王薇,张宛[摘要]20世纪下半叶,比较教育学思想流派呈现百家争鸣的盛况,其中相对主义思想流派影响深远㊂埃德蒙㊃金与布莱恩㊃霍姆斯作为比较教育相对主义思想流派同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各自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比较教育研究框架㊂两人在思想主张上确有共同之处,他们都否认普遍教育规律的存在,关注文化独特性;主张价值判断,重视文化背景研究;一致坚持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原则㊂同时,两人在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目的上㊁对于实证主义思想流派的学术态度上以及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的工具上,均存在着差异与分歧㊂对两人比较教育相对主义思想进行比较分析,不仅可以在微观上探明两人的比较教育思想主张,更可以在中观上认知比较教育相对主义思想流派,进而在宏观上把握比较教育思想演变的发展脉络及未来走向㊂[关键词]比较教育;相对主义;思想流派;埃德蒙㊃金;布莱恩㊃霍姆斯[作者简介]王薇,保定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博士;张宛,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通讯作者(河北保定071000)㊂[中图分类号]G40-05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277(2022)03-0075-07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比较教育思想陆续经历了19世纪由朱利安倡导建立的实证主义思想流派的崛起和20世纪上半叶由萨德勒开创的因素分析思想流派的兴盛,进入到多元化思想流派争鸣的繁荣发展阶段㊂各流派的学者纷纷批判原有思想流派在面对战后新教育环境时解析力与穿透力的局限性,并从各自角度出发构建新的比较教育学思想流派㊂作为战后多元化思想流派中重要的一脉流派,比较教育学相对主义思想流派产生了深刻且广泛的影响㊂埃德蒙㊃金(E d m u n d J.K i n g,1914 2002年)和布莱恩㊃霍姆斯(B r i a n H o l m e s,1920 1993年)作为比较教育相对主义思想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致力于建立比较教育研究的整体框架,强调比较教育的预测和决策功能㊂他们充分吸收并融合大量社会科学的理论,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㊂目前国内学者对于金与霍姆斯的研究主要限于对其各自比较教育思想进行系统介绍,而对他们相对主义思想的研究着力不多,更鲜有对两人思想进行比较的研究㊂对两人比较教育相对主义思想进行深入比较与探究,不仅可以在微观上明晰其比较教育思想主张之异同,更可以在中观上认知比较教育相对主义思想流派,进而在宏观上把握比较教育思想演变的发展脉络及未来走向㊂一㊁金与霍姆斯的比较教育相对主义思想相对主义是一种拒斥确定性的哲学学说,认为世界万物都只能是相对的,否定事物的相对稳定性和质的规定性㊂在比较教育研究上,相对主义集中572022年6月天津市教科院学报J u n.2022第34卷第3期J o u r n a l o f T i a n j i n A c a d e m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a l S c i e n c e V o l.34N o.3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 十三五 规划2019年度国家一般项目 比较教育学思想流派研究 (B D A190068)体现为强调从研究对象本身而非外在的观点和标准去对研究对象作出分析㊁判断㊁解释和预测,[1]是一种倡导注重研究对象的主体性和相对性的思想流派㊂20世纪60年代,比较教育相对主义思想流派立足于二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所营造的新旧社会秩序相互矛盾的现实环境和积淀深厚的哲学与社会学理论基础之上,作为崭新的研究视角应运而生㊂金与霍姆斯的相对主义思想是在文化多样化与文化相对性的背景下形成的,随着人文意识的觉醒和对本土文化意识的重视,针对因素分析思想流派过于强调教育与外部因素之间关系和实证主义思想流派过于注重量化比较且试图以一概全的弊端,独树一帜成为比较教育学思想史上一个崭新而重要的里程碑㊂金是当代著名比较教育学家,他的家乡在英国兰卡郡,成年后取得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及文学博士学位,在学期间成绩优异,获得多项奖学金㊂曾任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退休后任该校荣誉教授㊂1964年,创办英国知名学刊‘比较教育“杂志,并长期担任主编一职,创办欧洲比较教育学会并于1983年就任副会长一职㊂其代表作‘别国的学校与我们的学校 今日比较教育“将关注研究对象内在因素和文化相对性意义的观点提升到新的高度,被视为比较教育学相对主义思想流派的经典之作㊂金主张从实际需要出发,构建了由背景㊁概念㊁结构㊁操作㊁决策与执行等五个步骤组成的相对主义分析框架㊂金认可教育方面新颖的开放性与新型的伙伴关系,倡导不同学科㊁不同教育制度以及不同教育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协作,他以开放性的胸襟认可比较教育不同流派存在的价值㊂鉴于金为比较教育学作出的卓绝贡献,曾任欧洲比较教育学会主席的亨克㊃范㊃达勒(H e n k V a n D a e l e)赞誉其为 比较教育的真正先驱 ㊂[2]英国的霍姆斯是一位集哲学㊁社会学㊁教育学于一身的比较教育思想家,曾就任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第二任会长㊂对于霍姆斯思想流派的归属,学术界是存在争议的,他的理学背景很容易让有些学者在研究时把其归入实证主义思想流派㊂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霍姆斯的方法论研究却是始于对实证主义观点的批判,他创造的问题研究法基于对实证主义归纳法的批判立场,挑战了普遍法则的绝对有效性,表现出明显的相对主义思想流派特点,这一点在爱泼斯坦的论述中得以充分证明㊂霍姆斯的理论在比较教育学史上堪称独树一帜,受到国际瞩目,影响深远,顾明远先生称其为20世纪70年代以前比较教育观的集大成者㊂二、金与霍姆斯比较教育相对主义思想的共同点美国比较与国际教育学会原主席爱泼斯坦(E r-w i n H.E p s t e i n)将金视为新相对主义者,并以坚定的口吻指出: 霍姆斯与金齐名,无疑也是比较教育领域中著名的新相对主义者㊂ [3]二人均受到波普尔科学哲学的深刻影响,表现出明显的相对主义文化观的特性㊂(一)认识论上否认普遍教育规律相对主义思想流派认为教育是由特定的社会㊁文化㊁经济㊁政治背景决定的,每种文化都具有独特性,单一的㊁永恒的㊁普遍的教育规律和价值观念都是不存在的㊂对通用的教育规律的否认是金开展比较教育研究的基调,他在肯定诺亚和埃克斯坦合著的‘比较教育学引论“(1969)对比较教育作出的积极贡献的同时,也明确指出该方法论 并非全无缺点 ,[4]认为一种成功的方法是特定的,它在特定时间或特定地点适用于一项特定的研究或发展计划,然而这个方法是否适用于其他情况则需要实践的检验,而不是预言家的断言㊂在‘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 今日比较教育“一书中,金开篇便对一直以来占据比较教育学研究核心领域的实证主义思想提出了质疑,认为实证主义所谓的 科学性 在解释难于定量分析的以及更为复杂的事物时,不免显得苍白无力㊂他认为各国教育都根植于独特的文化土壤,不能不加分析地盲目套用某一国教育的成功经验㊂ 把假定的方法统一性应用于一切科学的做法是骄傲自大的 因为即使有方法统一性,但所研究的事物或研究的条件并没有统一性 [5]㊂金明确否认控制社会和教育现象的所谓普遍法则的存在㊂作为 新相对主义者 的霍姆斯师承了波普尔 证伪主义 的观点,力求突破教育界存在的对通用67法则的盲目崇拜㊂与金一样,霍姆斯非常关注教育现象背后那种难于定量分析的㊁更为复杂的因素,他反对绝对法则的存在,认为不存在绝对的趋势,也不存在制约它们的绝对的发展法则,他批判现阶段证伪性的比较研究存在严重欠缺,认为教育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灵丹妙药 ㊂[6]为此他充分吸收杜威反省思维法以及波普尔哲学的思想精华,创造出了涵盖问题分析㊁政策制定㊁描述背景㊁预测㊁检验等在内的 五步骤 问题研究法,并架构起涵盖 规范模式㊁体制模式㊁精神状态模式以及自然模式 在内的四模式 的资料收集处理框架,用以践行其对教育政策的预测与证伪的学术信仰㊂(二)价值论上主张价值判断比较教育相对主义思想流派强调价值判断,反对价值中立, 教育的文化背景㊁研究主体的主观介入均意味着不能回避价值判断 [7]㊂首先,比较教育相对主义思想流派非常重视联系教育现象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研究㊂到了金和霍姆斯这一时期,已经形成了对于教育背景研究的系统研究范式㊂金强调,一旦进入不同的文化,就必须重新学习这个地方的生活事实,最好是沉浸在那里的生活语言之中,不同文化或研究方法之间的混用可能导致重大错误的发生㊂金关注不同国家或地域文化间的差异,指出: 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相同的词肯定不是指同一个东西,也不必指类似的东西㊂ [8]他开创了 生态学式背景观 的比较教育研究理论,专门提炼出 相对文化观 的学术理念㊂霍姆斯不满战后很多学者将诸多教育政策作为全球通用的经验进行宣扬与推行,质疑以贝雷迪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流派忽视了特定的民族环境,从而导致了对未来教育的无条件预言㊂他选择性地继承了马林森的 民族性 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借用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㊃韦伯(M a x W e b e r)的理想类型理论,建构起独具个人特色的 精神状态模式 ㊂精神状态概念是霍姆斯方法论的核心内容,是其科学主义方法论的根基,事关比较教育学研究者 是否能够成功地识别问题,预测任何一个社会可能建构㊁采纳和实施的政策选择范围 [9]的关键因素㊂霍姆斯的创新使得比较研究更有方法论上的依据,推动了比较研究向科学化前进㊂此外,比较教育研究不能忽视研究主体的主观介入㊂波普尔曾在论文‘云彩和钟“中有过这样的表述:实验本身成为所观察的人的情境 环境 的一部分,因而也成为实验结果的一部分㊂实验的受试者对任何未来的实验如何进一步反应,研究者本人对他的研究结果如何反应,都会影响所得出的推论和研究结果,即未来的假设或政策㊂金曾就研究中的价值判断问题进行过专门探讨,标题为 在比较教育中我们能客观吗 ,他陈述了三个无法回避价值判断的事实:其一,观察到的教育现象可能不为其他人所承认;其二,当事人的价值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效力;其三,在制定异质文化的教育决策时,难免会受到文化偏见和自身认知局限性的影响㊂他认为在每一教育背景之内,人们成功地参与教育和文化活动已不局限于看问题时要力求合理的客观性了㊂这种参与已成为他们自己的一部分,提供他们的生活语言㊁联系网络以及他们自己在活动中的扩展㊂总之,参与者确实受到长期适应地方生活语言所带来的强有力的影响㊂霍姆斯质疑并反驳实证主义先观察后归纳的研究程序,认为不存在纯粹的无理论指导的观察研究,他继承波普尔的观点,主张理论先于观察,任何观察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受到研究者自身成长经历㊁理论倾向㊁思想归属㊁价值判断等多方面的影响㊂ 我们的观察不是随机摄影,而更像是一个有选择的作画过程 一切感觉资料或知觉无一不是建立在自身理论认知基础之上 归纳认识论是经不起考问的 [10]㊂故基于比较教育研究价值关涉性的特点,研究者应该随时随地保持清醒,意识到其思想中的相对主义成分,认真思索自我经历㊁权利与地位以及研究者㊁参与者和书写文字之间的交互作用,在价值共鸣中实现双方的沟通与相互影响,并自觉使 偏见最小化 ㊂(三)方法论上贯彻波普尔证伪主义原则金在英国伦敦大学曾师从政治经济学院社会科学方法论教授卡尔㊃波普尔,深受其 证伪原则 影响㊂1945年霍姆斯系统研读了波普尔的系列著作,自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旁听波普尔在伦敦大学经济学院的讲座及课程,逐渐接受波普尔的哲学观点,为其日后进行比较教育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㊂卡尔㊃波普尔(K a r l R a i m u n d P o p p e r)被誉为 迄今为止无与伦比的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 [11],批77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㊂主要代表作有‘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45)㊁‘科学发现的逻辑“(1959)㊁‘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1963),等等㊂1965年,波普尔获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E l i z a b e t h A l e x-a n d r a M a r y W i n d s o r)授予的爵士称号,1976年当选皇家科学院院士㊂波普尔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 证伪主义 和 批判二元论 ㊂与实证主义提倡归纳法是人类得到知识和发展科学的唯一途径不同,波普尔对归纳法提出了严重质疑,他认为没有永恒的真理,真理可以成为谬误,而谬误中也可能蕴含真理㊂诚如被我们奉为圭臬的 地心说 ,最终成为一种谬误被 日心说 所取代㊂实证的数量是有限的,一万只白天鹅是白色的也不能证明所有天鹅全部都是白色的,因为可能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一只其他颜色的天鹅㊂[12]波普尔对归纳法的否定,证明了科学是无法被证实的㊂紧接着,他综合因果性原理㊁普遍性定义㊁普通概念和个别概念㊁理论系统和公理系统等理论,提出 证伪主义 的方法论㊂波普尔提出,证伪原则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一个反例或者反驳就能证明和检验理论的科学性,故能被证伪的事物才是科学的㊂波普尔用 批判二元论 对 规范法则 和 社会学法则 作出了识别与区分㊂ 规范法则 指规范㊁禁令和命令或要求行为方式的规则,是人所制定的道德或法律规范,是可以改变的; 社会学法则 是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㊁人们无法更改和选择的一些客观规律㊂当人们可以对这两者作出明确区分时,差不多就可达致 批判二元论 ,它意味着社会已经具备开放社会的特征㊂ 批判二元论 十分强调对我们自己的道德决定负责任的态度,意指在开放社会中,规范是可以通过人为约定或制定加以确认且是可以改变的㊂波普尔认为这有助于 建立和完善增强从善去恶力量的组织制度 [13]㊂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中体现的科学批判精神启发了金和霍姆斯在进行比较教育研究时不断地反思与修订㊂金曾一度追随波普尔教授系统学习社会科学方法论,金评价他的这位导师是 一位对一切科学中公认的假设和方法的勇猛的挑战者,赢得了举世的名望 [14]㊂金结合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绘制出教育决策动态发展流程图,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㊂霍姆斯受波普尔证伪反驳思想的影响,并吸收约翰㊃杜威(J o h n D e w e y)问题解决法的精华,整合创造了比较教育的 问题研究法 ㊂此外,他直接承认波普尔的 批判二元论 正是其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我关于比较教育的主张建立在零星的社会工程理论这一信念之上 [15]㊂霍姆斯由此提出了比较教育研究的社会资料分类系统,进而探索出四种模式的资料分类框架㊂受到波普尔哲学影响,金和霍姆斯的研究体现出一脉相承的批判怀疑精神,本质上都是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㊂三、金与霍姆斯比较教育相对主义思想的不同点金与霍姆斯作为英国同时期享誉国际的著名比较教育学家,两人在求学经历㊁工作经历以及比较教育思想上存在很多共同之处㊂有趣的是,两人对波普尔哲学运用的不同偏重㊁对比较教育研究的不同理解以及文理不同的学科背景使得他们的比较教育相对主义思想存在着差异与分歧,且论争不断㊂(一)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的目的不同两人论争的焦点在于比较教育的 预测 功能是否能够实现㊂霍姆斯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应当重视预测和社会学法则,从而为教育决策作出贡献㊂1981年,霍姆斯出版专著‘比较教育:对方法论的思考“,系统和详尽地阐述了他的比较教育理论框架 批判的二元论,并全面论述了比较教育问题解决法㊂他在该书中声明,建立问题解决法的目的,首先是希望提供一个理论框架,以考虑科学哲学乃至最近的社会科学哲学中的论争;其次,在此框架中,希望揭示比较教育怎样对有计划的教育改革作出贡献㊂[16]显然,霍姆斯期望通过问题解决法来使比较教育成为具有 预测 功能的制定教育改革计划的有效工具㊂金在1968年发表的著作‘比较研究与教育决策“中,指出 关心教育政策的变革与发展是比较教育研究责无旁贷的使命 [17]㊂他吸纳了波普尔的 试错说 和 逐步社会工程 的观点,主张应当基于实际需求,从背景㊁概念㊁体制和操作等方面对各国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使比较教育研究更好地为教育决策服务㊂金反对霍姆斯秉持的比较教育预87测功能的观点,质疑精确预测的科学性㊂他批判霍姆斯的社会学法则不是恒定的,只能推断出一种相对的趋势,而不能被预测,并且这种趋势只能用于对短期事件的推测,长期预测是不可能的㊂(二)对比较教育实证主义的态度不同尽管比较教育学界往往把金和霍姆斯共同归入相对主义思想流派,但是这两人对于实证主义的态度是不同的㊂金坚决反对以乔治㊃贝雷迪(G e o r g e B e r e a d y)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思想流派,霍姆斯则试图将相对主义和实证主义调和起来,创造一种 最折衷的方法论 ㊂金在求学期间曾师从波普尔教授系统学习过社会科学方法论,他高度赞誉波普尔是 一位对一切科学公认的假设和方法的勇猛的挑战者 [18]㊂金坚决贯彻导师主张的 证伪原则 ,并将其视为日后进行比较研究的学术信念,对实证主义思想流派加以坚决抵制㊂1979年实证主义者玛格丽特㊃阿切尔(M a r g a r e t A r c h e r)的著作‘教育制度的社会根源“问世,她十分注意历史背景的特殊性,力求揭示丹麦㊁英国㊁法国和苏联等国不同教育制度背后潜在的社会根源力量,力图实现实证主义者倡导的对教育命题的全面综合㊂金对此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认为从跨国背景下概括出来的命题是毫无意义的 阿切尔的宏观社会学信息 至多是正统神学的当代继承者 [19]㊂金与阿切尔的论争在比较教育史上影响深远,成为比较教育发展走进新阶段的重要标志㊂与金不同,霍姆斯并没有激烈反对并完全抛弃实证主义㊂理学出身的他一直在努力调和实证主义与相对主义之间尖锐的矛盾,试图找到一种可以兼容二者优势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最终创造出了 问题解决法 ㊂霍姆斯在充分肯定其导师汉斯的历史研究法对比较教育学科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并未固守说师㊁亦步亦趋,因为他认为历史学派归根到底坚持的是归纳法㊂他集中批判了以贝雷迪‘教育中的比较方法“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学派青睐的归纳法,以诙谐的口吻否认其是所谓研究的 灵丹妙药 ,认为波普尔提出的 假设 演绎法 的某些特征在比较教育研究中是 极为贴切的 [20]㊂霍姆斯质疑通用法则的存在,传承了波普尔 证伪主义 的衣钵,这是他思想中相对主义的成分,但是他并未完全摈弃实证主义思想,这与其追随物理学教学法导师约瑟夫㊃劳锐思(J o s e p h L a u w e r y s)教授系统学习科学哲学有很大关系㊂在霍姆斯看来,没有必要让比较教育中涌现的各种思想流派达成一致,或努力使某一种流派成为唯一范式,有用的框架不应是限定的,而应当为人们常常提到的方法论困境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法,使现有研究更趋精确有效㊂为此,他积极吸纳实证主义思想流派中的量化研究方法,以促进问题解决法的日渐成熟与精确㊂另外,霍姆斯本人也相当乐意学界称他是一位 折衷主义者 ,[21]同时考虑了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的立场㊂这样看来,相较于金,霍姆斯对实证主义的态度是相当包容的㊂(三)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的工具不同教育洞察法是金研究比较教育的具体操作范式,由背景㊁概念㊁结构㊁操作㊁决策与执行等五个环节构成㊂其中,阐明比较研究的背景是其研究的逻辑起点㊂金首先指出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是正经历由一种技术专家治国的㊁管理型的和属于墨守成规的社会经济体制,向一种普通人类经验判断与反馈都弥足珍贵的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阶段㊂[22]面对这种转型,金在研究的纵向维度上提出了教育发展的三模式理论㊂他将教育的历史发展分成了三个阶段,即前工业时代㊁工商社会阶段以及信息社会阶段,分别对应 隐修院学校或象牙塔学校 工厂式学校或管理培训学校 和 综合学校 三种教学形式㊂与此同时,在研究的横向维度上,金将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㊁文化发展㊁政治制度及其他社会现象建立起横向关联㊂鉴于从事比较教育研究的主体身份不同,金按照资历不同将其分为初级学习者㊁中级研究者和高级研究者㊂他们分别肩负普及比较教育知识㊁了解别国教育政策和把握本国教育现象㊁进行教育决策咨询与服务的研究任务㊂在提出比较研究的材料或意见时,明确这三个层次的研究主体,是忠实于背景策略的一个重要体现㊂问题解决法是霍姆斯进行比较研究的方法论工具,分为问题的选择与分析㊁提出假设或政策建议㊁识别相关因素㊁预测㊁检验等五个步骤㊂其中问题的选择是关键的一步,也是比较研究的基础㊂霍姆斯对以往的教育家首先着力于收集资料的做法提出了批判,认为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往往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他坚持认为应当以问题的识别作为比较研究的起点㊂他不愿接受 过去事件说97。
埃德蒙·金比较教育思想述评
作者:钱伟
作者单位:浙江教育学院教务处,杭州,310012
刊名:
教育探索
英文刊名:EDUCATION EXPLORATION
年,卷(期):2008(1)
1.卡尔·波普尔;傅季重;纪树立;周昌忠猜测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 2001
2.顾明远;薛理银比较教育导论--教育与国家发展 2001
3.埃德蒙·金;王承绪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 2001
4.王承绪比较教育学史 2003
5.Edmund King A century of evolution in comparaive studies 2000(03)
6.Fdumund King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in compartive studies of education 1975(01)
1.程绍仁埃德蒙·金比较教育思想研究[学位论文]2008
2.钟亚妮霍姆斯与埃德蒙·金比较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之比较[期刊论文]-比较教育研究2004,25(12)
3.王娟涓试析埃德蒙·金的比较教育方法论[期刊论文]-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6)
4.马克-安托尼·朱利安.王晓辉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期刊论文]-比较教育研究2004,25(12)
5.徐菁.张文华.万坚.曾艳.郭能.XU Jing.ZAHNG Wenhua.WAN Jian.ZENG Yan.GUO Neng我国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期刊论文]-化学教育2008,29(8)
6.李志伟.LI Zhi-wei埃德蒙·金比较教育思想解读[期刊论文]-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3(10)
7.王晓辉.WANG Xiao-hui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缅怀比较教育之父朱利安[期刊论文]-比较教育研究2005,26(3)
8.于颖.YU Ying日本比较教育学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期刊论文]-比较教育研究2007,28(8)
9.施小珍国外比较教育学研究概览[期刊论文]-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1)
10.冯国平.单旭光.Feng Guoping.Shan Xuguang关注学校教育的伤害构建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英国国际与比较教育协会会长克莱夫·哈伯教授访谈[期刊论文]-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jyts20090106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