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物品消毒常规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清洗消毒制度
为了保障幼儿园公共场所和物品的卫生,我们制定了以下清洁消毒制度:
一、每天早上对楼道、扶手、窗台、玩具柜、桌子进行表面擦拭消毒,使用有效氯。
二、每天对食堂、保健室分别进行有效氯和紫外线消毒和擦洗。
三、对室内包干地区,每天进行小扫除,每周进行大扫除,每月28日进行一次大扫除。
四、每天确保活动室、餐厅、寝室开窗通风,每天不少于30分钟,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五、厕所随时冲洗,每天午后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确保无污迹和臭味。
六、茶桶每天使用清水清洗,开水消毒,每周使用消毒水进行消毒(250mg/L)。
水壶、茶杯使用洗洁精和清水清洗,
使用蒸汽消毒30分钟。
七、饭前使用清水和有效氯擦拭餐桌,餐具每天餐后进行消毒,口巾、毛巾等一次使用后清洗并使用蒸汽消毒30分钟。
八、每周五进行玩具、被褥的消毒和日晒,先使用清水清洗玩具,然后使用有效氯浸泡30分钟。
每月更换床单并进行
翻晒,教室、卧室、活动室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并做好记录。
通过这些清洁消毒措施,我们将保证幼儿园公共场所和物品的卫生,为幼儿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
幼儿园班级物品消毒方法
1、室内空气:每日早、中、晚采用开窗自然通风方法消毒,每次不少于30分钟.晚上孩子离园后打开紫外线灯对空气消毒。
2、桌子:每日用抹布或喷壶对桌面、桌腿、边缘及下面进行擦拭或喷雾。
3、椅、柜、把手、窗台、扶手、水龙头、墙面:每天孩子入园前请按墙面1:50其他1:100的比例配置消毒液,用抹布或喷壶进行擦拭或喷雾。
4、地面及厕所:请按照1:50的比例配置消毒液,按照地面随脏随拖随喷雾的方法,每天至少1次对厕所和地面进行消毒.
5、水杯:每天傍晚孩子离园后,请老师将水杯用开水浸泡清洗后高温消毒半小时.
7、毛巾:每周两次将毛巾投放在1:200比例配置的消毒液中浸泡半小时,然后清洗干净日晒晾干.
8、玩具:每周五将玩具放在1:200的消毒液中浸泡半小时,然后清洗干净日晒晾干。
9、图书:图书每周视天气情况户外日晒一次,时间不少于2小时。
10、抗湿物品:每天幼儿午睡时,夜班保安对班级所有抗湿物品进行全面喷雾消毒,喷雾以液体不流为度,消毒液请按1:50(100克84消毒液兑水5公斤)比例配制。
11、特殊情况:若班内出现传染病患儿,孩子全部离园后进行终末消毒,患儿所用毛巾洗涤后煮沸 5 分钟。
不耐热的物品采用阳光暴晒,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84消毒液100g兑水 1 公斤溶液浸泡15 分钟以上。
以上消毒细则请严格执行并认真填写消毒记录。
幼儿园常用物品消毒常规(一)活动室、寝室
1.紫外线灯照射或臭氧消毒;开窗通风。
2.每周一次,传染季节每天消毒;活动室幼儿来园前开窗,寝室冬天睡觉外,其余时间都要开窗。
(二)地面、门窗、桌椅
含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每日一次。
(三)厕所
清水冲刷;含有效氯消毒液冲刷,清水随时冲刷,每天消毒一次。
(四)拖把
含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每天一次。
(五)玩具
可洗的用含有效氯消毒液浸泡,不可洗的紫外线照射、曝晒、消毒柜消毒;户外大型玩具含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每周一次,发生传染病随时消毒。
(六)餐桌
含有效氯消毒液擦拭,铺上餐巾,。
消毒液擦拭,清水过两遍,再铺上餐巾布。
(七)茶杯、毛巾、餐具
1.煮沸消毒法:水盖过物品,水开后浸泡15分钟
2.蒸汽法:水开后汽蒸30分钟
3.消毒液浸泡5~10分钟
(八)消毒柜消毒、茶杯、毛巾每天消毒,餐具每餐消毒,消毒柜消毒、杯架、毛巾架,含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每周一次。
(九)被褥
日光曝晒或紫外线消毒
每周紫外线照射一次,每二周日光曝晒一次
(十)枕套床单、床套
一般清洗每月一次
(十一)席子、枕席
消毒水擦拭,每天一次。
医疗器械、敷料浸泡、高压消毒或消毒柜消毒,每周一次。
(十二)环境清扫
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每月一次全面大扫除。
厨房用具按食品卫生要求消毒。
每天餐前清洗,消毒柜消毒一次。
幼儿园食堂卫生消毒制度是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和儿童健康的重要规定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幼儿园食堂卫生消毒制度的要点:1. 食品接触表面的卫生消毒:食品接触表面,如砧板、刀具等,在使用前、换菜前、与不同食材接触后进行消毒处理,使用专用的消毒液或高温热水消毒,确保彻底杀菌。
2. 手部卫生消毒:工作人员在工作前、换岗后、接触污染物后务必进行手部洗涤和消毒,使用合适的洗手液或洗手消毒液,确保双手清洁达到卫生要求。
3. 环境卫生消毒:食堂内的台面、地面、墙壁等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或消毒液进行擦拭,特别是餐具、托盘、桌椅等常接触物品要进行彻底消毒,保持整体环境的卫生和干净。
4. 食品货源检验和处理:食堂管理人员需要对食品货源进行严格检查和评估,对有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的食品进行拒收和处理,确保所使用的食品安全可靠。
5. 食品储存和处理:食物储存在食堂内的冷藏、冷冻设备中,需要定期进行清理、整理,确保食品的储存和管理符合卫生标准,能够防止食品污染。
6. 食品处理和烹饪:食堂工作人员需要使用卫生认证的食品加工工具和设备,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食品的加工和烹饪,严禁使用有污染或劣质食材。
7. 健康状况监测:食堂管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食堂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如进行体温检测、健康筛查等,严禁有感冒、肠胃疾病等传染病的工作人员从事餐饮工作。
8. 卫生消毒记录:食堂管理人员需要对卫生消毒工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消毒日期、消毒剂的使用情况、食品和环境的卫生状况等,以便随时查看和复核。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幼儿园食堂卫生消毒制度的要点,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相关要求进行具体的制定和实施。
为了保证更好的食品安全和儿童健康,家长和教师还需加强对幼儿饮食搭配和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和引导。
幼儿园食堂卫生消毒制度(二)幼儿园食堂的卫生消毒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 卫生消毒标准:制定幼儿园食堂的卫生标准,包括餐具、厨具和食材的存储、加工、烹饪等环节的卫生要求。
幼儿园消毒工作常规操作指南幼儿园是孩子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卫生消毒工作是保障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保障幼儿园的卫生状况,制定一份详细的消毒工作常规操作指南就显得十分必要。
以下是幼儿园消毒工作常规操作指南的具体内容。
一、原则1.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止细菌的滋生和传播,保障幼儿健康。
2.坚持使用绿色环保消毒剂,不能使用毒性大、刺激性强的化学消毒剂。
3.坚持科学、系统、全面、彻底地进行消毒工作。
二、对象1.幼儿园内的所有器具、设施、玩具等。
2.幼儿园内的各类场所,包括教室、食堂、洗手间、课外活动场所、卫生间等。
三、时间1.定期消毒:所有器具、设施等,每周至少消毒1次;大面积场所如教室、食堂、活动场所等,每周至少消毒2次。
2.不定期消毒: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对相应的场所、器具、设施进行及时消毒。
四、具体操作1.物品消毒:首先要将物品清洗干净,去除污垢,然后将消毒液喷洒到物品表面,每次持续时间不少于10分钟。
2.场所消毒:对教室、食堂、活动场所等大面积场所,采用雾化消毒方式,使用消毒液进行雾化喷洒,每次持续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空气消毒:对有可能存在空气传播的病原体的场所进行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等技术进行消毒。
4.洗手间、卫生间消毒:每天定期进行消毒,消毒液喷洒到表面,每次持续时间不少于30分钟。
5.每天上、下午会对幼儿厕所进行消毒,包括坐便器、地面、水龙头及指示板等,需要做到比较彻底,消毒液建议使用3%-5%的氯石灰溶液。
5.消毒液的制备:消毒液的配制要按照比例,不可过高或过低,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制备消毒液。
6.消毒液的定期更换:消毒液有一定的保质期限,需要定期更换,同时也需要注意消毒液放置的保存条件。
7.安全工作:消毒液含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毒性,使用时必须戴好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五、结语针对不同的消毒场所,针对不同的物品,针对不同的消毒要求,幼儿园消毒工作常规操作指南应该有所不同。
幼儿园卫生消毒操作指南文案幼儿园卫生消毒操作指南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各种病菌繁殖的场所。
为了保证幼儿园环境的卫生和健康,必须进行卫生消毒操作。
本文主要介绍幼儿园卫生消毒操作指南,以保证幼儿园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二、消毒要求1. 消毒前,必须清洁幼儿园环境,包括地面、墙壁、各种器具等。
2. 消毒时,应采用专业的消毒剂,不能使用家用清洁用品。
3.消毒剂应经过国家卫生部门认证,不得使用过期或质量不合格的消毒剂。
4.在床铺、沙发、玩具等物品上使用含氯消毒剂时,必须进行适当稀释,不得使用浓度过高的消毒剂。
5.消毒完毕之后,必须彻底清洗干净,不留有任何消毒剂残留。
三、消毒操作流程1.手部消毒在进行消毒操作之前,必须先用肥皂和清水将手洗净。
然后,使用酒精或手部消毒液进行手部消毒。
2.环境清洁在进行消毒操作之前,必须对环境进行清洁。
包括地面、墙壁、窗户等。
3.消毒剂稀释对于床铺、沙发、玩具等物品,必须选择适合的消毒剂,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稀释。
4.物品消毒将稀释后的消毒剂喷洒在床铺、沙发、玩具等物品上,让其充分浸润。
5.消毒作用时间根据使用不同的消毒剂,其消毒作用时间不同。
一般情况下,30分钟到1小时即可。
6.物品清洗消毒剂作用时间结束后,对物品进行彻底的清洗,包括地面、墙壁、玩具等。
7.消毒人员手部消毒消毒操作完成后,必须将双手进行彻底的消毒。
四、消毒剂选择1. 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是常见的消毒剂之一,其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
该剂具有杀灭细菌、病毒的作用,而且价格较为合理。
2. 过氧化氢消毒剂过氧化氢消毒剂是一种新型的消毒剂,其主要成分为过氧化氢。
该剂具有快速杀菌、低成本等优点。
3. 醋酸消毒剂醋酸消毒剂是一种天然消毒剂,其主要成分为醋酸。
该剂具有对细菌、病毒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效果较慢。
4. 光气消毒剂光气消毒剂是一种标准的消毒剂,其主要成分为光气。
该剂具有广谱杀菌、迅速杀灭病菌、对肺结核杆菌的杀菌能力等优点。
幼儿园物品消毒管理制度幼儿园作为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场所,注重幼儿的安全和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其中,幼儿园物品消毒管理制度是防止传染病扩散、保障幼儿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对幼儿园物品消毒管理制度进行深入探讨。
1. 物品消毒的重要性幼儿园是集体生活的场所,幼儿园中的物品如玩具、餐具等容易成为病菌滋生的地方。
物品消毒可以有效地杀灭病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2. 消毒原则消毒应遵循有效杀菌、不留残留物和不造成二次污染等原则。
消毒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正确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和浓度。
3. 消毒对象幼儿园中需要消毒的物品主要包括玩具、餐具、洗手间、桌椅等。
不同物品的消毒方式和频率也会有所不同。
4. 玩具消毒玩具是幼儿园中广泛使用的物品,因此玩具的消毒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热水消毒、紫外线消毒、化学消毒等方式来进行。
5. 餐具消毒幼儿园的餐具应该定期进行消毒,可以使用高温煮沸、过氧乙酸等方式进行消毒。
此外,还应注意餐具的存放和保洁。
6. 洗手间消毒幼儿园洗手间是病菌滋生的重要场所,应定期进行彻底的消毒清洁,如使用消毒液进行擦拭、通风等。
7. 桌椅消毒幼儿园中的桌椅应该定期进行消毒,可使用消毒液擦拭或者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
确保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学习环境安全卫生。
8. 消毒频率不同物品的消毒频率也会有所不同。
玩具、餐具等日常接触频繁的物品应该每天进行消毒,而一些不常接触的物品可以适当降低消毒频率。
9. 消毒记录幼儿园应当建立完善的消毒记录制度,详细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人员和物品等信息。
这有助于监督消毒工作的执行以及消毒效果的评估。
10. 消毒人员幼儿园需 designated 专门的消毒人员,并进行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和操作流程。
消毒人员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他们的工作不会成为疾病传播的源头。
11. 家长参与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醒家长注意幼儿园物品消毒的重要性,并鼓励家长在家中对孩子的物品进行消毒,以减少病菌传播的风险。
幼儿园常用物品及环境的消毒制度幼儿园消毒制度是为了保障幼儿们的身体健康,防止疾病传播而制定的。
本制度主要针对幼儿园常用物品及环境进行消毒,具体内容如下:一、消毒原则1. 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卫生部门制定的消毒规范进行操作。
2. 针对不同物品和环境,采用适当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
3. 定期进行消毒,确保消毒效果。
4. 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消毒剂对人体造成伤害。
二、消毒对象与方法1. 幼儿餐具:采用蒸汽消毒或煮沸消毒,时间为30分钟以上。
确保一人一餐具,一用一消毒。
2. 茶具:同上,采用蒸汽消毒或煮沸消毒,时间为30分钟以上。
3. 毛巾:采用蒸汽消毒或煮沸消毒,时间为30分钟以上。
确保一人一毛巾,一用一消毒。
4. 玩具:先清洗后消毒,采用有效氯含量250mg/L 的消毒液浸泡半小时,晾干备用。
5. 被褥:每两周暴晒一次(12小时),每月清洗一次。
6. 室内空气:活动室、寝室、盥洗室等每日开窗通风,每次20分钟以上。
紫外线消毒每周一次,时间为30分钟。
7. 地面:采用有效氯含量250mg/L的消毒液拖、擦、喷洒、浸泡,每天一次。
8. 厕所:每日用有效氯含量250mg/L的消毒液擦拭,保持无异味。
9. 手部:用药物肥皂或洗手液流动水进行洗手,确保幼儿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消毒频次1. 日常预防性消毒:每日一次。
2. 发生传染病时的消毒: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消毒频次。
四、消毒记录1. 设立专门的消毒记录本,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地点、对象、消毒剂及浓度、消毒人员等信息。
2. 消毒记录要真实、完整、清晰,便于查阅。
五、消毒人员培训与监督1. 对幼儿园全体员工进行消毒知识培训,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
2. 设立专门的消毒监督人员,负责监督和指导消毒工作的实施。
六、特殊情况处理1. 发生传染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进行消毒。
2. 对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采取临时隔离措施,并进行针对性消毒。
幼儿园公共场所及物品一律按规定定期做好日常预防性消毒及传染病发生期间的重点消毒工作。
一、日常预防性消毒要求:(一)餐具、茶具、毛巾蒸汽消毒,时间为 30 分钟以上;煮沸消毒,水开后 20-30 分钟以上;做到幼儿一人一杯一巾一用一消毒。
(二)周围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有效氯含量 250mg/L 消毒液拖、擦、喷洒、浸泡每天一次。
(三)玩具消毒每周一次:先清洗后消毒,有效率含量250mg/L 浸泡半小时,晾干备用。
(四)被褥消毒:每两周暴晒一次(12 小时),每月清洗一次。
(五) 手的消毒:用药物肥皂或者洗手液流动水进行洗手。
(六)睡房空气:紫外线消毒 30 分钟, 9 月-10 月份每周一次, 11 月份到次年 4 月每周两次, 5-6 月每周一次;每天开窗通风,一天三次,每次 20 分钟以上。
(七)活动室空气: 0.2%-0.5%过氧乙酸喷雾每周一次;每天开窗通风,一天三次,每次 20 分钟以上。
(八)清洁抹布有效率含量 250mg/L 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拖把有效率含量 1000mg/L 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
二、发生传染病后的消毒要求:(一)发生传染病的班级与未发生传染病的班级物品用具等分开消毒。
(二)餐具、茶具、毛巾、周围环境物体表面、玩具、被褥、睡房空气等在常规预防性消毒的基础上消毒药液浓度加倍;消毒频率和作用时间增加:周围环境物体每天两次,玩具每天一次,睡房、活动室空气每天一次,被褥暴晒 24 小时。
(三)分泌物、排泄物消毒:有效率含量 1000mg/L 消毒液,搅匀加盖 2 小时;容器使用后消毒,有效率含量1000mg/L 溶液浸泡消毒 30-60 分钟。
一、个人卫生与消毒1、保证幼儿认真做到饭前便后用流动水洗手。
2、幼儿每人一巾,每天清洗并消毒一次。
在毛巾专用消毒柜或者 0.5%84 浸泡 10 分钟消毒 (浸泡后要用清水洗数次)、晾干后挂入毛巾架。
3、刷牙杯与牙刷个人专用,牙刷每 3 个月更换一次(损坏及时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