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被害人陈述的庭审质证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民事诉讼质证流程一、啥是质证呢?简单说啊,质证就是在民事诉讼里,对那些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进行审查、核实、辩论的这么个过程。
就好比你去市场买菜,得挑挑这个菜新不新鲜,有没有坏的地方一样。
在法庭上,证据就是那些“菜”,双方都得看看对方拿出来的证据有没有啥问题,靠不靠谱。
这可是打官司很重要的一环呢,如果质证做得好,那对自己的案子可是大大有利哦。
二、质证之前的准备。
在进入法庭开始质证之前,咱们得做点准备工作。
1. 先把自己的证据整理好。
这就像整理自己的宝贝一样,你得清楚自己都有啥证据,这些证据能证明啥。
比如说你要证明对方欠你钱,那借条就是个很重要的证据,你得把借条好好保存着,还得知道借条上的日期、金额、签名这些关键信息。
要是你自己都稀里糊涂的,那在法庭上可就麻烦啦。
2. 了解对方可能会拿出的证据。
这就有点像打仗的时候要了解敌人的情况一样。
你可以根据案件的情况,猜猜对方可能会拿出啥证据。
如果是合同纠纷,对方可能会拿出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一些记录啥的。
知道了对方可能的证据,你就可以提前想想对策,看看这些证据有没有啥漏洞可以攻击的。
三、质证开始啦。
1. 证据的出示。
在法庭上,双方要把自己的证据拿出来给大家看。
这个时候,你可不能藏着掖着,得大大方方地把证据展示出来。
比如说你有一些照片作为证据,那就要把照片打印出来,或者用电子设备展示清楚。
这就像是把自己的宝贝展示在大家面前,让大家都能看得到。
2. 对证据的真实性进行质证。
这是质证里很关键的一点哦。
你要看看对方的证据是不是真的。
比如说对方拿出一张借条,你就得看看这个借条是不是伪造的。
你可以从借条的纸张、笔迹、签名这些方面去质疑。
要是你发现这个借条的纸张看起来很新,但是借条的日期是好几年前的,这就有点可疑啦,你就可以在法庭上说:“法官大人,这个借条看起来不太对劲啊,好几年前的借条,纸张怎么还这么新呢?我怀疑这个借条是伪造的。
”这样一说,法官就会重视起来啦。
3. 对证据的关联性进行质证。
法庭举证质证流程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法庭举证质证流程,这可真的太重要啦!
比如说,你想想看啊,就像一场激烈的比赛,举证质证就是双方选手展示自己实力的关键环节呢!
首先呢,原告方就得像个勇敢的战士,把自己收集到的证据拿出来,大大方方地摆在法庭上!比如说有书面证据,那就像是一把锐利的剑,直刺对方要害(就好比说一封能证明对方过错的信件);还有证人证言,那可是活灵活现的证词,就像战场上的战友给你加油助威(比如亲眼看到事情经过的目击者来作证)。
然后呢,被告方也不是吃素的呀,他们会像个精明的谋士,仔细审视这些证据,找出其中的漏洞和问题。
“这证据可靠吗?”“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猫腻?”他们会不断地质疑(就好像在说:“你这证据能站得住脚吗?别忽悠人!”)。
接着呀,双方就开始你来我往地辩论啦!那场面,真的是如火如荼。
原告说:“你看这证据,明明白白的!”被告反驳:“哼,你这证据有问题!”
这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想象一下双方激烈争吵的样子)。
在这个过程中,法官就像一个公正的裁判,静静地看着,听着,心里有数呢。
举证质证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定的,就像盖房子,得一砖一瓦地认真来。
证据要可靠,要有力,不然怎么能让人信服呢?
总之啊,法庭举证质证流程那是相当关键的,决定着官司的胜负走向呢!大家可千万要重视起来呀!不要小瞧了这个环节,它真的能改变一切!。
民事诉讼庭审质证的顺序是什么,民事法庭调查的流程是什么在我们的⽇常⽣活中,在法院上,我们在进⾏民事诉讼的时候,就需要双⽅的当事⼈来做质证,这也是民事诉讼中的⼀个程序,也是法院审理案件的⼀个程序来的。
但是我们必须要知道,民事诉讼在庭审质证的时候也是需要按顺序的,那么,民事诉讼庭审质证的顺序是什么,民事法庭调查的流程是什么呢?接下来店铺⼩编给⼤家讲解⼀下,希望会对⼤家有所帮助。
⼀、法庭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1、当事⼈陈述;2、告知证⼈的权利义务,证⼈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证⾔;3、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4、宣读鉴定结论;5、宣读勘验笔录。
⾸先由原告⼝头陈述其诉讼请求及其所依据的事实、理由,然后由被告陈述案件事实及其所持的不同意见。
被告提出反诉的,应陈述反诉的诉讼请求及其所依据的事实、理由。
有诉讼第三⼈的,先由有独⽴请求权的第三⼈陈述诉讼请求及其所依据的事实、理由,再由⽆独⽴请求权的第三⼈针对原、被告的陈述提出承认或者否认的答辩意见。
当事⼈有诉讼代理⼈的,可以由诉讼代理⼈陈述或答辩,也可以在当事⼈陈述或答辩完后,再由诉讼代理⼈补充。
审判⼈员有权就案件事实进⾏询问,归纳本案争议焦点或者法庭调查重点,并征求当事⼈的意见。
⼆、民事诉讼法庭调查程序法庭调查是⼈民法院审理案件的重要阶段。
法庭调查应当按照以下顺序进⾏:公诉⼈宣读起诉书。
在公诉⼈宣读起诉书之后,被告⼈、被害⼈可以分别就起诉书所指控的犯罪进⾏陈述。
被告⼈如果承认起诉书中指控的犯罪事实,应对⾃⼰的犯罪⾏为进⾏陈述;如果不承认起诉书中指控的犯罪事实,应提出⾃⼰⽆罪的意见,被害⼈也可以针对起诉书中指控的犯罪,陈述⾃⼰受害的过程及有关的诉讼请求。
在这个过程中,公诉⼈可以就其所指控的犯罪事实,向被告⼈讯问,使审判⼈员当庭听取被告⼈辩解,弄清案件事实。
被害⼈、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以及辩护⼈、诉讼代理⼈,在征得审判长的同意后,也可以向被告⼈发问。
审判⼈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对有疑问的地⽅,以及被告⼈在陈述时不清的地⽅,可以直接讯问被告⼈。
第1篇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当庭质证是诉讼程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关乎案件的公正审理,也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本文将从法律规定、当庭质证的意义、具体程序、注意事项以及相关案例等方面对当庭质证进行深入探讨。
一、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证据有异议的,可以在法庭上提出。
当事人提出异议的,应当说明理由,并提交证据。
”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法庭审理时,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辩论、质证。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证人应当出庭作证。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
”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法庭审理时,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辩论、质证。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第四十条规定:“当事人对证据有异议的,可以在法庭上提出。
当事人提出异议的,应当说明理由,并提交证据。
”第四十一条规定:“法庭审理时,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辩论、质证。
”二、当庭质证的意义1. 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当庭质证使当事人有机会对证据进行核实和辩驳,从而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 提高审判质量当庭质证有助于法官全面了解案件事实,提高审判质量。
3. 维护司法公正当庭质证有助于消除疑点,确保案件判决的公正性。
4. 促进司法公开当庭质证使得诉讼过程更加透明,有利于公众监督。
三、当庭质证的具体程序1. 当事人申请当事人对证据有异议的,可以在法庭上提出申请。
2. 法庭审查法庭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查,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安排质证。
3. 质证当事人对证据进行质证,包括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等方面进行辩驳。
4. 法庭调查法庭对质证情况进行调查,必要时可以询问证人、鉴定人等。
5. 判决法庭根据调查结果,结合证据规则,对案件进行判决。
四、注意事项1. 当事人应当遵守法庭纪律当事人参与当庭质证时,应当遵守法庭纪律,尊重对方当事人和证人。
第1篇一、引言庭前质证程序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在法院指定的期限内,就双方争议的证据进行交换、确认和说明的程序。
庭前质证程序的设立,旨在提高诉讼效率,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促进案件的公正审理。
本文将对庭前质证程序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庭前质证程序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
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真实、合法;(二)与案件有关;(三)符合证据规则。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对庭前质证程序作出了具体规定。
三、庭前质证程序的基本原则1. 双方当事人平等原则在庭前质证程序中,双方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质证权利,人民法院应保障当事人的质证权利。
2. 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真实、全面地提交证据,不得故意隐瞒、伪造证据。
3. 依法保护原则人民法院在庭前质证程序中,应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庭前质证程序的适用范围1. 当事人之间对证据有争议的案件;2. 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案件;3. 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取证的案件;4. 法院认为有必要进行庭前质证的案件。
五、庭前质证程序的具体规定1. 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应在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并按照要求进行分类、编号。
2. 交换证据材料当事人收到对方提交的证据材料后,应在法院指定的期限内进行交换,并就证据材料提出异议。
3. 质证当事人对证据材料提出异议的,应在法院指定的期限内进行质证。
质证包括对证据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进行辩论。
4. 证据保全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应在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交证据保全申请书及相关证据材料。
5. 法院调查取证法院认为有必要调查取证的,可以自行调查取证或者委托有关单位、个人调查取证。
六、庭前质证程序的法律责任1. 当事人未按期提交证据材料的,法院可以依法进行处罚;2. 当事人伪造、隐瞒证据的,法院可以依法进行处罚;3. 当事人恶意干扰质证程序的,法院可以依法进行处罚。
庭审举证质证流程一、举证1.检察机关举证:检察机关首先通过起诉书中的陈述事实进行举证。
在庭审中,检察机关可以提供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证据支持起诉意见,并提请法庭承认这些证据。
如果需要补充证据,检察机关可以向法庭提出申请。
2.辩护人举证:辩护人在庭审中有权提供证据来反驳检察机关的指控。
辩护人可以提供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证据,以证明被告人的无罪或减轻罪责。
辩护人的举证需要遵守法庭规则,并经过法官审查后才能被接受。
3.法庭举证:法庭在庭审中有权要求各方当事人提供必要的证据,以了解案件事实。
法庭可以要求检察机关和辩护人提供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证据,以确保庭审过程的公正和客观。
二、质证1.质证原则:质证是对举证的证据进行真实性和可信性的审查。
质证应当遵循证据能力、证据规则和程序正当性等原则。
2.质证方法:质证一般采取直接质证和交叉质证两种方式。
-直接质证: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由其自己或通过代理人将证据交给审判法院的书记员,并向法庭提出对该证据的要求。
直接质证时,质证人可以现场出庭作证,或通过书面证言的方式进行质证。
-交叉质证:当事人可以对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进行质证。
在交叉质证中,一方当事人的辩护人可以向另一方的证人提问,以验证证人的证言真实性及相关事实的准确性。
3.质证过程:质证过程一般包括质证问题的提出、证人出庭作证、质证人盘问证人等环节。
在庭审中,提问方应当遵循一定的程序规则,保证提问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提问顺序:通常,首先由质证人对自己提供的证据提问,然后是对对方证人的质证。
在整个质证过程中,法官和另一方当事人有权对质证问题进行限制或补充。
-证人回答:证人在质证过程中应当如实回答质证人的问题,如果证人不诚实回答、回避问题或有其他问题,质证人和法庭可以提出异议并要求适当措施。
-异议处理:当质证人对其中一证据提出质疑时,质证人可以提出异议,法官将根据法定程序处理并形成裁定。
综上所述,庭审举证质证流程包括举证和质证两个阶段,各方当事人应当遵守相关规则和程序,确保庭审的公正和客观。
第1篇一、引言刑事诉讼质证是指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证据进行审查、核实的过程。
质证是保证诉讼公正、提高诉讼效率的重要环节。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质证的法律规定进行了明确,以下将从质证的定义、原则、程序、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刑事诉讼质证的定义刑事诉讼质证是指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证据进行审查、核实,以保证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的活动。
质证是发现案件真实情况、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
三、刑事诉讼质证的原则1. 依法原则:质证活动必须依法进行,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 公开原则:质证活动应当公开进行,确保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充分行使质证权利。
3. 诚信原则:质证活动应当基于诚信原则,确保各方当事人提供真实、合法的证据。
4. 对等原则:质证过程中,各方当事人享有平等的权利,任何一方不得享有特权。
5. 全面审查原则:质证活动应当对证据进行全面审查,包括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充分性等方面。
四、刑事诉讼质证程序1. 提交证据:当事人应当向法庭提交质证所需的证据,包括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2. 证据交换:法庭根据案件情况,组织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以便各方当事人对证据进行质证。
3. 质证陈述:各方当事人对证据进行质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4. 法庭调查:法庭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包括询问证人、鉴定人、勘验人等。
5. 质证辩论:各方当事人对证据进行辩论,进一步明确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
6. 法庭判决:法庭根据质证结果,对证据进行认定,并作出相应的判决。
五、刑事诉讼质证方式1. 当庭质证:法庭在庭审过程中,对证据进行质证,确保各方当事人充分行使质证权利。
2. 证据审查:法庭对提交的证据进行审查,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
3. 证人出庭:证人出庭作证,对证据进行质证,保证证据的真实性。
4. 鉴定人出庭:鉴定人出庭对鉴定意见进行质证,确保鉴定意见的准确性。
法庭程序中的证据质证与驳斥在法庭程序中,证据的质证与驳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们承载着事实的真实性和案件的胜负关键。
合理正确的证据质证和驳斥可以帮助法官更准确地了解案件的真相,确保公正审判的进行。
证据质证是指当事人将其所举证的证据提交给法庭,以此证明其所主张的事实成立。
证据质证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具体内容如下:一、举证人的身份确定在质证证据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举证人的身份。
举证人可以是当事人自己,也可以是代理人、证人以及专家等。
二、证据的呈递举证人需将相关的证据材料呈递给法庭。
证据可以是书面材料、物证、视听资料等,需要明确标注,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证人的质证如果需要质证证人,举证人可以对证人提问,询问其与案件相关的情况和所知道的事实。
质证证人需要注意方法,不能采取暴力、恐吓等不当手段。
四、物证的质证对于物证的质证,举证人需要确保其完整性和真实性。
可以通过目击人的证言、鉴定机构的鉴定报告等方式,确保物证的有效性。
五、书证的质证对于书证的质证,举证人需要提供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其真实性。
可以通过出示原件、复印件、电子文件等形式来进行质证。
六、视听资料的质证对于视听资料的质证,举证人应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可以通过出示视频、录音等材料,并与相关人员进行验证。
在质证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证人的权益,在提问过程中不能进行人身攻击、侮辱等行为。
同时,法庭也会对质证的证据进行核实,如有必要,可以进行现场勘验或请专家进行鉴定等。
与证据的质证不同,证据的驳斥是指当事人对对方举证的证据进行反驳,以证明对方的证据不足或虚假。
驳斥证据需要遵循以下程序:一、驳斥事实的提出驳斥人需要明确指出对方所举证据的不足或虚假之处,并提出具体的理由和证据。
二、反驳证据的质证驳斥人可以通过向法庭提供反驳证据,来证明对方的证据不足或虚假。
反驳证据需要与驳斥的事实具有直接的联系。
三、对证据的辩论驳斥和质证的双方可以在法庭上进行证据的辩论,对对方的证据进行批驳和反驳。
开庭举证质证流程一、举证是啥?咱先来说说举证哈。
举证呢,就像是你在玩一个游戏,你得把你的宝贝证据拿出来给法官看,证明你说的是对的。
比如说,你和别人有个合同纠纷,你想让法官知道是对方违约了,那你就得把合同拿出来呀,这合同就是你的证据。
你不能光嘴巴上说“他违约了”,得有实实在在的东西。
举证的时候呢,你要把证据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好。
可别乱七八糟地拿出来,那样法官看了也头疼。
比如说,对于一个侵权纠纷,你可以先拿出能证明侵权事实发生的证据,像被损坏的东西的照片之类的;然后再拿出能证明这个东西是你自己的证据,像购买凭证啥的。
这就像你给朋友讲故事,得有个先后顺序,这样别人才能听得明白。
而且啊,证据的形式也很重要呢。
要是书面的证据,可不能皱巴巴的,最好是复印得清清楚楚的。
要是电子证据,你得想办法让法官能看到,比如说打印出来或者在法庭上用设备展示出来。
可不能说“我有个很重要的微信聊天记录,但是我就不给你看”,那肯定不行呀。
二、质证的小秘密。
说完举证,咱再聊聊质证。
质证就像是你对别人拿出的证据进行一场小小的挑战。
对方举证的时候,你得竖起耳朵好好听,眼睛也要睁大,仔细看他们的证据有没有啥问题。
当对方拿出证据的时候,你可以从好几个方面去质证哦。
比如说证据的真实性。
要是对方拿出一份合同,你怀疑这合同是伪造的,你就可以大胆地说出来。
你可以说“这个合同的签字看起来就不像真的,我觉得是假的”,然后你要是有啥理由,也可以接着说,像你认识签字的人,他平时签字不是这个样子的之类的。
再就是证据的关联性。
有时候对方拿出的证据和这个案子根本就没啥关系,就像你和别人争论苹果好不好吃,他却拿出一个香蕉来说事儿。
这时候你就可以说“这个证据和咱们这个案子没关系呀,我们在说苹果,你拿香蕉干啥”。
这听起来有点搞笑,但就是这个道理呢。
还有证据的合法性。
要是对方的证据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比如说偷偷录音,而且这个录音还侵犯了别人的隐私,那你就可以说这个证据不合法,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开庭质证审理流程一、开庭前的准备。
1. 法院那边可是要做不少事儿的。
法院得确定好开庭的时间和地点,然后把传票发给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就像是给大家发个通知说“到时候来这儿,咱们把事儿说说清楚”。
这传票上的信息可重要啦,要是当事人没看到或者看错了,那可就麻烦了。
2. 对于当事人来说呢,收到传票就得好好准备了。
要是请了律师,那律师就得把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都整理好,像什么合同啊、聊天记录啊、证人证言啥的,就像准备一场大战的武器一样。
要是当事人自己上,那就更得用心了,得把证据啥的都弄得明明白白的。
二、开庭时的质证环节。
1. 双方入场之后,庭审就开始啦。
先由原告或者公诉人陈述自己的诉求或者指控内容。
这时候就像是讲故事一样,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比如说因为什么事儿起诉对方,希望对方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之类的。
2. 然后就轮到被告说话啦。
被告可以对原告的陈述进行反驳,说出自己的观点。
这就像是两个人在吵架,一个先说,另一个就得还嘴。
3.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质证部分啦。
原告先拿出证据,然后向法庭解释这个证据为啥能证明自己的观点。
比如说拿出一份合同,就说“法官大人啊,您看这合同上白纸黑字写着呢,对方就得按照这个来履行义务”。
4. 被告这边呢,就可以对原告的证据进行质疑啦。
可以说这个证据来源不合法,或者这个证据有伪造的嫌疑,或者这个证据根本就不能证明原告的观点。
比如说被告可能会说“这个合同虽然有签字,但是签字的时候我是被胁迫的,这不算数”。
5. 然后双方可能就会针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展开激烈的辩论。
就像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你一招我一式的,谁也不让谁。
法庭上可能会很热闹,大家都在为自己的观点据理力争。
三、审理环节。
1. 在双方质证完之后,法官就开始审理啦。
法官可不是光听你们吵吵就完事儿的,他得根据法律规定和案件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判断。
法官可能会问双方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都是很关键的,比如说问一些案件细节,或者关于证据的一些疑问。
刍议被害人陈述的庭审质证程序
作者:李均尧程昊
来源:《青年时代》2020年第03期
摘要:被害人陈述一方面因为被害人对被告人的质证权而失去客观性,另一方面作为关键证据需要得到程序的保障,因而产生了构建被害人陈述庭审质证程序的必要性。
同时,证人证言质证程序和相关域外经验可供参考,为构建被害人陈述的质证程序提供可行性。
为解决被害人陈述面临的困境,应当赋予被害人在质证程序中的实质证人地位、调整被害人陈述的质证顺序等。
关键词:被害人陈述;证据;质证程序;诉讼角色
一、构建被害人陈述庭审质证程序的必要性
(一)质证程序是突破制度困境的需要
在当前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由中国刑事诉讼法赋予了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因此被害人在现实质证程序中作为质证权人或询问主体。
即使被害人与控方相配合,但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控方,并且在控方对有关证据完成询问后,被害人可再次展开补充性的、又相对独立的询问。
此外,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对于被害人与控方观点之间的合理偏差范围并未作出相应限制,被害人有充分的能力根据自己的立场,独立地展开属于自己的质证或询问。
在此背景下,产生了当前质证程序的若干困扰之处。
首先,由于信息不对称,被害人与证人无法进行客观有效的对质。
虽然庭审中的对质制度暂时未有完善,但庭审难以避免被害人与证人的对质情况。
被害人经过长时间地参与庭审,对案件事实的细节有着多方面的了解,脱离了单一角度的被害人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案件事实。
在与证人对质时,如果双方陈述不一致,或者证人证言对被害人不利时,被害人出于保护自己的利益而有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对证人进行不正当的询问或反询问,无论是无理攻击证人的证言,还是通过其他案件细节回避被害人自身的不利信息,都将使被害人与证人间的对质失去应有的效果。
其次,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对被害人的询问失去质证效果。
当被害人作为被询问人时,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如果对被害人进行询问,那么也只是以问答形式作出的被害人陈述,是对被害人陈述的二次表达或强化。
但如果在暂时不考虑控方询问的前提下,取消诉讼代理人对被害人的询问,保留被告人的辩护人对被害人进行询问,那么这种情况也不符合公平的庭审对抗原理。
概括起来,就是被害人的当事人身份产生了一道多余的询问程序,而将之删减又对作为当事人的被害人失去一定程度上的公平。
(二)质证程序是保障被害人陈述有效性的需要
被害人陈述作为案件审理的关键证据,质证程序除了对被害人陈述进行真实性检验之外,同时也是保障被害人陈述得以顺利发挥关键作用的重要程序。
首先,被害人陈述具有唯一性。
被害人作为案件的亲历者而具有不可替代性,被害人陈述可以表达出被害人的主观感受及案件细节,这些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内容也是对犯罪嫌疑人定罪量刑的关键证据。
即使有其他人感知到同一起案件事实,也只能作为证人而非被害人作出证言,其他主体也不可能以被害人的特定角度去了解和表述同一起案件事实。
其次,被害人陈述可能发生动态变化。
由于侦查工作的客观限制,侦查人员为了破案而与被害人保持频繁接触并进行多次询问,而被害人出于如下两方面原因而有可能作出变化的被害人陈述。
一方面,为了引起侦查机关重视而先故意夸大案件事实。
在侦查阶段前期,部分被害人担忧自己案件小、侦查机关有可能不予重视甚至不受理案件,有意在首次陈述时对案件细节与性质进行夸张描述,而在后续中又真实陈述案件的事实。
另一方面,被害人有可能受到威逼利诱而改变真实陈述。
侦查阶段初期,犯罪嫌疑人在未被侦查机关发现、控制时,为了逃避侦查或减低案件严重性,可能对被害人进行威胁或利诱,以让被害人改变其原本真实的陈述内容,而在后续程序中,犯罪嫌疑人的親属朋友也可能在私下对被害人进行违法干预,一部分被害人担心受到二次侵害,也可能对原本真实的陈述作出虚假修改。
被害人陈述作为案件的关键证据,其重要性体现在能够直接反映案件事实,并由于主体的专属性而使被害人陈述具有唯一的特性,以及出现波动的动态特性。
被害人陈述的重要性迫切需要其质证程序进一步巩固与保障,以发挥被害人陈述在案件审判中的关键作用。
二、构建被害人陈述庭审质证程序的可行性
(一)质证程序有证人证言的质证程序可供参考
根据刑事审判的直接言词原则,证人应当亲自出庭,通过言词方式提供证人证言。
被害人陈述除非以书面形式作出,否则也同样应当遵守直接言词原则,当然,被害人与一般证人之间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被害人本人直接遭受到犯罪行为的侵害,其与案件的诉讼结果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
但这种差异不影响将被害人放在证人角色中看待。
在实际庭审过程中,作为当事人的被害人有权参与审判的全程,包括法庭调查、法庭辩论阶段,同时有权对其他证据进行质证,这个与证人证言质证程序不同的部分,恰恰是需要修改的内容。
被害人陈述的质证程序,完全可以参照证人证言质证程序的模式,即类似于防止证人在作证前后了解其他证据的内容,被害人也应当被隔绝于其他证据信息之外,再进行被害人陈述的庭审质证程序的构建。
(二)质证程序有域外经验可资借鉴
被害人陈述的质证程序主要为庭审阶段中的控辩双方相互对质环节,而对质权来源于域外与证人对质权的理论结晶。
与证人对质权萌发自17世纪后期,并以被告人有权获得律师帮助制度的建立为标志。
1836年英国将律师的帮助扩大到所有重罪案件,进一步保障律师对证人的质证权。
而1791年美国批准的《权利法案》,其代表着与证人对质权被确立为一项宪法性权利。
对于被害人陈述而言,大部分域外国家通常将被害人陈述附属在证人证言下面,而非赋予其独立地位。
英美法系国家仅仅笼统划分人证和物证,并不深究证据的外在形式,同时,证人的范畴较大,不仅包括作为外行证人的被害人,还包括辅助认定案件事实的专家学者,甚至包括放弃沉默权的被告人,因而属于证人证言的被害人陈述理所当然地被纳入对质的范畴。
而大陆法系国家如德国、法国等,基于证人的客观性与中立性而区分证人与被害人,但在证据方面,被害人陈述同样作为证人证言,并适用证人作证的程序下被害人出庭作证[1]。
三、构建被害人陈述庭审质证程序的具体设想
(一)赋予被害人在质证程序中的实质证人地位
目前,国内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作为当事人角色,参与到庭审程序中并直接影响诉讼程序的进程,甚至严重影响到诉讼结果。
由于被害人与诉讼结果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这种不设防的庭审程序是不合理的,并应该从诉讼角色的根源出发而弥补程序漏洞。
笔者认为,被害人陈述的质证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诉讼当事人角色和实质证人角色之间的冲突,而解决方法应当赋予被害人作为实质证人的地位。
被害人在庭审中享有作证的权利和义务,既有主动作出被害人陈述的权利,也有对被害人陈述进行解释并接受质证的义务,同时应保证被害人陈述的客观性、真实性。
因此,应当强调被害人的证人角色:一是取消被害人的质证权,被害人不再享有询问的权利,将原本的控方中被害人代理人与公诉人双重质询,调整为只由公诉人享有并行使质证权;二是被害人作为被质询人时,不再接受被害人代理人的询问,以免庭审过程中出现实际上自问自答的情形。
(二)调整被害人陈述的质证顺序
被害人陈述面临的困境问题,包括由于被害人可以持续参与庭审,接受多方信息从而对自身的陈述作出主动修正,同时凭借质询权对其他证人进行信息不对称的攻击。
为使被害人陈述的质证程序避免落入这个困境,需要对被害人陈述的质证顺序作出调整,同时规定相应的回避程序。
首先,明确取消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的质证权,以免代理人质证被害人时出现自问自答的情况,或质证其他证人及被告人时作出不正当的攻击。
其次,调整当前的被害人与被告人的被质证顺序,将对被害人的质证前置,充分开展对被害人陈述的质证程序,然后再对被告人进行质证。
最后,被害人应与其他证人一样,在被害人或其他证人进行质证时,被害人应当主动回避庭审,除非出现多方事实矛盾突出、需要进行证言对比的时候,被害人才被允许再次作出被害人陈述。
参考文献:
[1]卫跃宁,宋振策.被害人陈述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规则——一个比较证据法的视角[J].证据科学,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