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 格式:docx
- 大小:437.98 KB
- 文档页数:29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课前准备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中文数字的写法和认读。
•教学时长:40分钟
•教学目标:掌握数字1-10的基本写法和认读。
•教学重难点:认读数字6-10的形状和含义。
•教学准备:
1.数字卡片1-10。
2.含有数字的图片卡片。
3.黑板、粉笔、彩色粉笔等。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利用数字卡片1-5请学生依次读出卡片上的数字,加深对数字的认知。
2. 学习数字6-10
•出示数字6-10的卡片,让学生认读这些数字。
•通过展示含有对应数字的图片卡片,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3. 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练习写出数字6-10,并互相确认正确性。
•师生互动,纠正学生书写中的错误。
4. 温故知新
•复习数字1-5,确保学生对这几个数字的认知仍然没有遗忘。
三、课堂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写出数字1-10,并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复习。
四、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的学习状态良好,对数字的认知和书写能力有所提高。
但需
要注意的是,有些学生在书写数字6-10时还存在困难,需要加强练习和巩固。
教
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巩固基础,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反思,希望能对日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借鉴和启发。
2024新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识字》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一、内容分析与整合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分解三、学情分析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五、大单元目标叙写六、大单元教学重点七、大单元教学难点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九、学业评价一、内容分析与整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五篇课文:《对韵歌》、《日月明》、《小书包》、《升国旗》和《语文园地六》。
这些课文内容生动,富有童趣,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汉字,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
《对韵歌》:这是一首富有韵律的儿歌,通过对自然景物、动物、人物等内容的对仗描写,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音韵美,同时认识并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汉字。
《日月明》:通过象形字的方式,展示了汉字与自然界事物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理解汉字的造字原理,感受汉字的象形美,同时学习新的汉字。
《小书包》:以儿童熟悉的书包为切入点,通过列举书包中的物品,让学生认识与学习相关的汉字,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升国旗》:通过描述升国旗的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学习相关的汉字,了解国旗、国歌等国家象征的意义。
《语文园地六》: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板块,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多个环节,旨在巩固和拓展学生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以识字为主,同时融合了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培养。
具体分析如下:识字教学:本单元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活动,如儿歌、象形字、列举物品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和学习汉字。
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
语言运用:通过朗读、背诵儿歌,描述书包中的物品,讲述升国旗的经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语文园地六》中的字词句运用等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汉字,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精选17篇)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精选1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篇1教案分析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用多大的声音”,教材通过三幅图创设了三个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说话时有时候需要大声,有时候需要小声。
教材中用两个问句激发了学生探究和表达的欲望,学生在探究“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的过程中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表达习惯。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交流与表达的兴趣和欲望,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知道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逐步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重、难点)3.在交流与表达的过程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师)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认识一位小朋友,(课件出示一个小男孩的图片)大家看,他叫聪聪。
和他打个招呼吧!生:(兴奋地)聪聪,你好!师:聪聪和我们一样,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最近遇到了点问题,特别苦恼。
你们愿意帮帮他吗?生:愿意!师:有一天,聪聪在走廊里遇到了他的同学,于是聪聪就大声地喊:“你好,我们一起去玩吧!”恰好老师经过这里,老师对他说:“请不要大声说话!”聪聪记住了。
上课了,老师叫聪聪回答问题,聪聪想起了老师的话——不要大声说话,于是就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又说:“请你大声一点。
”聪聪有些糊涂了,到底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谁来告诉他?生(纷纷举手):我来,我知道!师:呀,你们都知道啊!快来说一说吧!生1:我觉得在走廊里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
生2:上课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说话。
第六单元(教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一、教学目标1.能读准并背诵本单元的古诗《七步诗》。
2.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楼台、骑士、黄昏、蓝绸、剑锋、依依不舍、怆然泪下。
3.能理解古诗《七步诗》的意义。
4.能在生活实践中运用“依依不舍”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古诗《七步诗》的朗读和理解。
2.难点:理解诗中“依依不舍”的含义和运用。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能了解本单元内容和教学目标。
2.学生能初步了解古诗。
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教师诵读《七步诗》。
3.教师让学生听一遍《七步诗》后回答问题:“诗中出现了什么建筑?”“诗中有哪些数字?”4.引导学生自己试着朗读《七步诗》。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能准确朗读《七步诗》。
2.学生能默读并理解生字词。
教学过程1.学生跟读《七步诗》。
2.教师一字一字地让学生读出生字词,并和学生一起讲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学生自己阅读《七步诗》注释版,并尝试反复默念。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能初步理解《七步诗》的意义。
2.学生能运用“依依不舍”词语描述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1.学生听完诗歌后,教师带领学生阐述每句话的意思。
2.教师设计情境,让学生运用“依依不舍”词语描述自己的感受。
3.学生跟读《七步诗》,并尝试自己解说每句话的意思。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表述《七步诗》的意义。
2.学生能体会和感受《七步诗》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解读《七步诗》的意义。
2.学生自己朗读《七步诗》并解释句子的意思。
3.学生根据课堂情境和《七步诗》自己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述法——在第一课时中,教师介绍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诵读法——在第二课时中,教师诵读《七步诗》。
3.练习法——在第二课时中,学生跟读《七步诗》。
4.情景模拟法——在第三课时中,教师设计情境,让学生运用“依依不舍”词语描述自己的情感。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样板教案设计四篇如何做到合理地传授是编写教案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不断地认真探究物理学本身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业水平及其认知规律,优选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
因此,认真编写好教案,对于教师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影子》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鸟”3个字。
认识1个笔画和5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练习朗读、认字和理解句子。
课前准备:1、找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师生共同在操场上做“踩影子”的游戏。
2、两幅为蓝天、绿树、小草、小路,“小朋友”“影子”和“太阳”的活动演出挂图,以及四幅有小朋友和影子相伴的小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11个生字和5个偏旁“彡、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一、质疑激趣,导入课文1、出示两幅挂图,指导学生看图。
提出问题:(1)这两幅图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2)看了这两幅图,大家有什么疑问?2、揭示课题:(1)教师归纳:大家看图后提出的疑问都是有关影子的。
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九课就是介绍影子的知识,你们愿意学吗?(2)教师板书课题:影子。
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初读要求,学生自学课文,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分学习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1)用齐读、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再认读生字。
(2)要求学生读准后鼻音“朋”,前鼻音“跟”,翘舌音“常、着”。
(3)简单区别“黑”与“里”的字形,“它”和“他、她”的用法。
4、分四人小组齐读课文,讨论:你觉得课文中描写影子的句子哪些最有趣?三、细读课文第一小节,理解句子1、齐读第一小节,思考:你觉得第一小节哪些语句最有趣?2、学习“影子在前,影子在后”两句。
人文主题这个单元是第二个识字单元,由4篇课文组成。
延续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编排特色,编排了《对韵歌》《日月明》《小书包》《升国旗》4篇识字课,将识字寓于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情境中,内容浅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渗透了对对子识字、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
课文编排《对韵歌》以韵文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四种自然现象、四种动植物和美丽风光图。
重点是识记生字,学写汉字和笔画;《日月明》是会意字识字;《小书包》是词串+儿歌识字,体现了归类识字的意识;《升国旗》也是词串+儿歌识字,体现了我们国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同时也知道我们是中国人,认识我们国家的国旗,知道热爱我们的祖国。
语文要素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认识会意字,进一步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教材编排的识字形式丰富多样,带领学生集中识字,通过多种途径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学生体会汉字的有用和有趣。
教学这个单元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多样的教学情境中走进汉字文化,燃起识字的热情。
这个单元的4篇韵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在教学中,边读边体悟,感受大自然和生活的美好。
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学生的个体差异可能遇到的困难其他1.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等多种方法认识51个生字和6个偏旁。
初步感知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能运用一些方法主动学习汉字。
2.了解汉字“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学会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24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对韵歌》《升国旗》。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运用汉字,在运用中积累、巩固词语。
4.懂得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知道国旗、国歌的重要意义,初步建立“家”“国”的概念,了解花生的果实长在地下这一生活常识。
任务群类型任务群目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1.认识51个生字和6个偏旁。
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2.会写24个字和3个笔画;了解汉字“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3.认识绞丝旁等6个偏旁;发现木字旁和草字头所代表的意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小人儿》。
2.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生字词汇:小人儿、门槛、静静、摇动、小鹿。
3.能够初步感受故事中小人儿的善良和勇敢品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
2.熟练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小人儿的内心感受和选择。
2.掌握生字词汇的意思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课文《小人儿》的课件或PPT。
2.学生课本及练习册。
3.黑板或白板。
4.课堂活动准备。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回想前几个单元的故事内容,做一个简短的复习。
第二步:学习新课1.听教师读课文《小人儿》。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语调。
3.解释生字词汇的意思,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第三步:讨论1.引导学生讨论小人儿的行为,让学生思考小人儿的善良和勇敢表现。
2.分组讨论小人儿为什么要帮助小鹿。
第四步:活动设计1.小组合作,编写小人儿帮助小鹿的续篇故事。
2.学生自由发挥,小组展示他们编写的故事。
第五步: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本上关于《小人儿》的练习。
2.教师检查学生的答案,纠正错误并讨论。
第六步:课堂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对小人儿的品质进行再次强调和讨论。
六、作业布置布置练习册上与《小人儿》相关的练习,并要求学生完成。
七、教学反思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故事内容的兴趣和理解。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互动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氛围。
以上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小人儿》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老师有效地教授这节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知识。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部编人教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熟练念出生字词汇。
2.能读出所学生字的字形。
3.能复述课文的内容。
4.能够正确朗读包括课文中所学的单词和短语在内的内容。
5.能运用课文所学内容进行简单书写练习。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念读。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复述。
3.词语的运用和书写练习。
三、教学难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复述。
2.词语运用的灵活性。
四、教学准备1.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
2.教学PPT或黑板,彩色粉笔。
3.老师准备好板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
4.学生课前预习完成。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播放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讨论。
第二步:学习课文1.老师读一遍课文,学生跟读。
2.教师逐句解释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整个故事情节。
3.学生分组复述课文内容。
第三步:学习生字词1.教师板书生字词及其拼音。
2.学生跟读生字词和拼音。
第四步:句型练习1.教师设计句型练习,让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复述和变化。
2.学生上台进行句型练习展示。
第五步:词语书写1.教师复习本课出现的字词,让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2.学生相互交流检查书写情况。
六、课堂小结1.复习本节课内容,强化生字词的念读和书写。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后作业。
七、作业布置1.让学生复习课文,准备读书报告。
2.完成课后练习册相关内容。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标题•课文内容要点•生字词•重要句型九、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着重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以上为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一、单元人文主题:热爱汉字,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二、单元语文要素:1.初步认识会意字,进一步了解汉字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
2.了解汉字笔顺规则,正确书写。
3.朗读课文,努力做到读正确、读通顺,注意停顿。
4.了解花生的果实长在地下这一生活常识。
·单元要素落实1.识字与写字。
目标:在有趣的情境中认识会意字,感受汉字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了解汉字笔顺规则。
活动:通过儿歌、游戏、故事等多样化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记生字。
例如,猜谜识字、对比识字、词串儿加儿歌的形式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2.诵读课文。
目标:努力做到读正确、读通顺,注意停顿,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在阅读与鉴赏课文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运用汉字,在运用中积累、巩固词语。
活动:脉动式诵读、拍手读。
3.读故事。
目标:和大人一起做亲子阅读活动,认识花生这种坚果。
以及在多种阅读形式下,学会阅读较长的文章,了解故事主要内容,了解花生的果实长在地下这一生活常识。
活动:引导孩子思考花生去哪儿了,还可以仿照故事语言表达的方式,把小松鼠最终找到花生的过程补充完整。
三、任务情境:汉字真有趣,畅游汉字文化集市。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1.基础积累性目标。
(1)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反义词识字、归类识字等多种方法认识51个生字和6个偏旁。
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初步感知汉字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能运用一些方法主动学习汉字。
(2)通过认写基本字、按照基本笔顺写字,了解汉字“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学会在田字格内正确书写24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对韵歌》《升国旗》《古朗月行(节选)》。
在阅读与鉴赏课文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运用汉字,在运用中积累、巩固词语。
(4)通过集市中的表达与交流,养成爱惜文具的好习惯,懂得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知道“国旗、国歌”的重要意义,初步建立“家”“国”的概念。
2.发展性目标。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古诗《静夜思》的内容,能够流畅朗读。
2.掌握诗歌中的一些常用汉字和词语。
3.能够在学习生活中用心观察、感受自然景物,欣赏自然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喜欢诗歌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情操。
3.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静夜思》的诗歌内容。
2.常用汉字和词语的认读与书写。
教学难点1.诗歌《静夜思》的理解与解析。
2.诗歌朗读的语调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案、教学课件、磁带、音响设备。
2.教材《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本。
3.课堂环境的布置,包括诗歌内容的图片展示。
4.学生个人练习本和铅笔。
四、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利用图片展示自然景物,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
2. 导入新诗•介绍古诗《静夜思》背景,领读诗歌,让学生朗读,并分段解析诗歌内容。
3.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静夜思》分段朗读,强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4. 听音练习•播放音频,学生跟读诗歌。
5. 感悟自然之美•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6. 识字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认读并书写《静夜思》中的一些生字。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诗《静夜思》有了初步的理解,增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悟,也掌握了一些新的汉字和词语。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多向自然学习,用心感受大自然带来的美好。
六、作业布置1.默写《静夜思》的第一段。
2.用一句话描述自己喜欢的大自然景物。
3.课后练习本上书写今天学习的生字和词语。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朓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诗歌和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写作、用心感受大自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