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三中2016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107.00 KB
- 文档页数:6
吉林省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临川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19年4月,已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了一阵波澜。
一场大火来势汹汹,有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严重损毁。
2018年9月,一场持续整晩的大火使巴西国家博物馆几乎毀于一旦。
这些的教训提醒我们,人类历史中的文化古迹有可能会消逝。
文化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的文物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
保护,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
(),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命,每一代人。
文化保护工作要凝聚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
有些损毁或许无法避免,但有没有对保护工作,结果会大不一样。
如果巴黎圣母院在翻新工程伊始,就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火情有所警惕、建立預案,或许我们今天目睹的结果又会是另一番场面。
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活力注入源源不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沉痛留传责无旁贷全力以赴B . 沉痛流传义不容辞全神贯注C . 沉重流传责无旁贷全神贯注D . 沉重留传义不容辞全力以赴(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B . 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C . 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D . 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B . 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使文化延续的活力源源不竭。
吉林省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19·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今天的我们,对儿童教育空前重视。
但吊诡的是,早教培训如过江之鲫,新奇玩具推陈出新,儿歌创作却乏善可陈。
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儿童音乐创作没有多大利益可图,一首优质儿歌的收益远不如三两句话忽悠家长购买课程来得高。
(乙)“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
”儿歌不是纯消遣,只要旋律欢快就能“哄孩子”的观念不免过于狭隘了。
它应该是一种审美教育,很多时候,孩子们就是从中感知世界,认识世界,形成最初的价值观和善恶感。
(丙)歌词优美还是粗鄙,意境澄澈还是污浊,对孩童人格形成,视野开阔的影响大相径庭。
《让我们荡起双桨》曾在多少人的童年记忆里留下碧波荡漾、白塔红墙;《歌声与微笑》用词简明活泼,长大再唱都不禁笑在眉间……或许正因如此,重视儿歌之呼吁近年愈发高涨。
(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吊诡B . 过江之鲫C . 不免D . 大相径庭(2)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2016·江苏模拟) 材料概括分析题。
舍形而悦影,这往往会叫我们离开真实,追逐幻影,脱离实际,耽爱梦想,但古来不少诗人、画家偏偏“舍形而悦影”。
徐文长画的《驴背吟诗图》,用扭曲的线纹画驴的四蹄,不写实,却令人感到驴从容前驰的节奏,仿佛听到驴蹄踢踏的声音,使画面更加生动而有音乐感。
中国古代诗人、画家习惯于脱离物态形骸而沉入万物的精神世界,把玩真实的生命和气韵,采取避实就虚的方法,通过“离形得似”“不似而似”的表现手法来把握事物生命的本质。
离形得似的方法,正在于舍形而悦影。
影子虽虚,恰能传神,表达出生命里微妙的、难以模拟的真。
延边州 2016 年高考复习质量检测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此中第Ⅰ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余题为必考题。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时下归纳中国香文化历程,一般说:“肇始于春秋,成擅长汉,齐备于唐,鼎盛于宋。
” 其适用香的“肇始” 或可追忆到新石器时代后期。
应当说太古的用香行为,是从生理本能“肇始”的,即《周礼》所说的“除蠹物,以莽草熏之” 。
但能够想象,那股青云直上云天的“香烟”,必定会使焚香人产生“上天” 、“云气”、“先祖”、“亡灵”一类与“祖源记忆”有关的意识,从而将形而下的用香风俗提高到形而上的意识层面,即太古中国人对“气”的解读与掌握。
先人对“气”的意识,可能最早发生在以“鸟”为图腾的太古华夏族群中。
由“鸟”的“飞”生发出“天”的空间意识和“上”的方向认知,从而逐渐形成族群先人来自“上”方的“天”的这一“祖源记忆” 。
但“天”太大太虚,没法掌握。
可是,“天”能够从夏热冬冷的“气”中去感觉,能够从飘绕的雾霾中去察看,更能够从烧香生烟中去掌握。
于是乎,炎帝后代的古蜀氐羌人,可能就是最初将对“天”的意识,用可认知、可领会、更可掌握的“气”来演绎。
“气(乞、乙)”成了太古中国人的一支主要族群的姓氏。
就这样“气”的看法和燃香生烟的物象,紧紧地植根于中国人的“祖源记忆”之中。
跟着社会的发展,太古的燃香生烟行为,固然被政治所利用,被文化所扩充,被器物所归纳,被时髦所美化,但直到今日,中国人上坟祭祖,不是仍旧要燃香烧纸去生成缕缕青烟吗?中国的封建社会伊始,“英豪(帝王)崇敬”开始蚕食“先祖崇敬” ,用香行为被置换到礼法之中。
先秦两汉,向皇帝奏事的官员不单早先要焚香薰衣,并且奏事时还得口含香料。
到了隋唐,本地的道教兴隆,外来的佛教普及,用香行为被宗教礼仪长久租用,致使对香品的研究日渐精美,香文化的流传也步入系统。
高三12月份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试题共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分别为132分和18分。
所有答案都答在答题卷上。
凡单选题多选都不给分。
不在规定位置答题不给分。
第一部分必考题(1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5分)中药能遏制寄生虫抗药性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新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告说,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一种基于中国传统中药——青蒿素研制出的药物能有效遏制疟疾寄生虫的抗药性,他们认为这种新药也许能革命性地改变疟疾的治疗方法。
世界上每年有3亿人患疟疾,其中100万人因此死亡。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氯喹成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之一,但在非洲和亚洲,疟疾寄生虫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等药物越来越具有抗药性。
青蒿素是植物青蒿的提取物。
中国的古人在数千年前就开始用青蒿作为处方药治疗疟疾,它还有明显的退烧功效。
科学家一直在研究青蒿素杀死疟原虫的机理。
部分研究人员认为,青蒿素中有一种名为氧化氢桥的化学结构,它在被铁离子分解后会形成活跃的自由基,能够对一系列蛋白质及其它的生物分子展开攻击,这种攻击对寄生虫而言是致命的。
另外一种观点是,与氯喹的工作原理类似,青蒿素能够阻断寄生虫消耗人体血红蛋白时产生的有毒副产品血红素在体内的传输。
基于青蒿素中的氧化氢桥分子杀死寄生虫的特点,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瑞士热带研究所、澳大利亚维多利亚药学院等的研究人员合作,对青蒿素的这种分子进行了轻微的改变,由此制成了新药RBx-11160。
这种药只需要服用三天,它简单的结构让其生产成本比原来便宜80%。
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的Yuanqing Tang参与这种药物的研发,他说:“我们希望能证明RBx-11160对治疗疟原虫类的抗药性是有用的。
”Tang和同事的方法是对青蒿素中的氧化氢桥分子进行了修饰,在其中增加了一个化学基,从而让这种分子制成的药物能够溶于水且更加稳定。
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一个正确答案,每题5分,共50分)1.某质点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S=(4t+2t2)m,则该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A.4m/s, 2m/s2 B.4m/s, 4m/s2 C.0, 4m/s2 D.4m/s, 02.运动学中有人认为引入“加速度的变化率”没有必要,然而现在有人指出“加速度的变化率”能引起人的心理效应,车辆的平稳加速(即加速度基本不变)使人感到舒服,否则人感到不舒服,关于“加速度的变化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运动学角度的定义,“加速度的变化率”的单位应是m/s3B.加速度的变化率为0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t图象,表示的是物体的速度在减小D.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t图象,已知物体在t=0时速度为5m/s,则2s末的速度大小为8m/s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为一定值,则一个力的两个分力也是定值B.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其合力的瞬时功率可能为零C.一对平衡力所做功可能为零,也可能大小相等、一正一负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E.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长度、时间、电流都属于基本物理量4.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只有AB段粗糙,其余部分都光滑,AB段长为3L.有若干个相同的小方块(每个小方块的边长远小于L)沿斜面靠在一起,但不粘接,总长为L.将它们由静止释放,释放时下端距A为2L.当下端运动到A下面距A为L/2时物块运动的速度达到最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方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μ=2tanθB.小方块停止运动时下端与A点的距离为2LC.要使所有小方块都能通过B点,由静止释放时小方块下端与A点距离至少为3LD.若将题中的若干相同的小方块改为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条状滑板,其余题设不变,要让滑板能通过B点,则滑板静止释放时,其下端与A点的距离至少为3L 5.一辆汽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计时之初,速度为6m/s,运动28m后速度增加到8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段运动所用时间是4 s B.这段运动的加速度是3.5 m/s2 C.自开始计时起,2 s末的速度是7 m/s D.从开始计时起,经过14 m处的速度是5m/s6.某人从五楼走到一楼的过程中,重力做了6×103 J的功,则()A.人的重力势能减少了6×103J B.人的重力势能增加了6×103JC.人的动能减少了6×103J D.人的机械能增加了6×103J7.如图为“高分一号”与北斗导航系统两颗卫星在空中某一面内运动的示意图.“北斗”系统中两颗卫星“G1”和“G3”以及“高分一号”均可认为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G1”和“G3”的轨道半径为r,某时刻两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高分一号”在C 位置.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 ,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卫星“G 1”和“G 3”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B .卫星“G 1”由位置A 运动到位置B 所需的时间为C .对“高分一号”卫星加速即可使其在原来轨道上快速到达B 位置的下方D .“高分一号”是低轨道卫星,其所在高度有稀薄气体,运行一段时间后,高度会降低,速度增大,机械能会增大8.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取g=10m/s 2.则( )A .小球第一次反弹初速度的大小为5m/sB .小球第一次反弹初速度的大小为3m/sC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mD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1.25m9.“快乐向前冲”节目中有这样一种项目,选手需要借助悬挂在高处的绳飞跃到鸿沟对面的平台上,如果已知选手的质量为m ,选手抓住绳由静止开始摆动,此时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绳的悬挂点O 距平台的竖直高度为H ,绳长为L ,不考虑空气阻力和绳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选手摆到最低点时所受绳子的拉力为mgB .选手摆到最低点时处于超重状态C .选手摆到最低点时所受绳子的拉力大小大于选手对绳子的拉力大小D .选手摆到最低点的运动过程中,其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加速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匀加速运动10.小物块随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一起运动,被一水平向左飞来的子弹击中并从物块中穿过(子弹与物块作用时间极短),如图1所示.固定在传送带右端的位移传感器纪录了小物块被击中后的位移x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图象前3s 内为二次函数,3﹣4.5s 内为一次函数,取向左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已知传送带的速度保持不变,g 取10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被子弹击中后向左运动的初速度是4m/sB .传送带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C .传送带的速度大小为1m/sD .物块在传送带上滑过的痕迹是9m第II 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如图所示,把两支完全相同的密度计分别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为甲F 和乙F ,则甲F 乙F ;若它们的液面相平,则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是甲P 乙P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7高一下·南溪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而并不真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
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得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们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
《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讯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作“文化影响衰减”现象。
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
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
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之处,也有与今人不同之处。
世代相去越远,古今人感受的差别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
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
也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
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的。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
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
思想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独尊的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
2016年吉林省延边二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试卷语文9.18本试卷,15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僭(zàn)越吹毛求疵(cī) 咸与(yù)维新令人发(fà)指B.装潢(huáng) 虚与委蛇(yí) 发生口角(jiǎo) 奴颜婢(bì)膝C.赧(nǎn)颜泾(jīng)渭分明浑身解数(xiâ) 用行(xíng)舍藏D.给(jǐ)予佶(jiã)屈聱牙不分轩轾(zhì) 一哄(hîng)而散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建议有关部门能否考虑设立租房介绍所,使动迁居民能租到临时房屋。
B..如果有了正确的道德观和健康的审美感,那么阅读中就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
C.问了一下才知道,河东是工厂,为了避免粉尘少吹进房间,不得不把向东的窗子关死。
D.瑞典突厥语言学家贡纳?雅林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邀请,将于3月4日至21日访问我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B.刘勰的《文心雕龙》、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既然是经典著作,都不适宜选作中学语文教材。
C.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不知要逊色多少呢。
D.所闻综合,就是把部分结合成整体,它不只是各部分简单相加,而是再现事物各部分或各方面的本质联系。
4.在下句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_________,委婉,使我们一面产生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_________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经历此事后,男人们瞧不起女人,说她们头发长见识短。
女人们也不甘示弱,反击说男人们何尝不是发短心长....。
②安禄山之乱前,地方军阀势力逐步扩张,大唐其时已经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国家军事格局,积弊深重,“大乱自有所启矣”!③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相信农民们的旰食之劳....一定会换来丰收的喜悦。
④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绝非虚言,而是真真切切的历史事实。
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值得无数中国知识分子为之皓首穷经....、全力以赴。
⑤政务服务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创新要素,政府应该创建各种有利条件,通过简政放权,围绕阻碍创新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实现“点点击破”。
⑥央视《朗读者》第一期播出后,96岁翻译家许渊冲迅速走红。
出版社纷至沓来要给他出书,一时间,许老堪称炙手可热....的名人。
A. ①③⑥B. ②④⑤C. ①②⑤D. ③④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某慈善超市每年发放给困难群众与下岗职工的物资总值近100万元,其中10万元来自彩票公益金,87 .5%来自企业和社会团体捐赠,个人捐赠仅占2 .5%.B. 在新线开通时,广州地铁还将同步启动免费WiFi全线试用,届时“手机族”在地铁车厢内即可畅享免费上网.C. 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发生今年入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北京等20余城市将同步启动红色预警.D. 作为此次“全球外交官中国文化之夜”盛典的承办方,中国瓷房子博物馆希冀借此弘扬中华民族的瓷文化,让世界人民感受中国瓷器的魅力.3.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王明肯定李昊的写作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B. 张磊过生日,接受朋友的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C. 刘娟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中,采访抗日女英雄时问:“老奶奶,请问您芳龄.”D. 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4.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东北三省三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标明。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宗教艺术也是这样。
中国古代留传下来的主要是佛教石窟艺术。
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流行,并成为门阀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占据统治地位,是在频繁战乱的南北朝。
北魏与南梁先后正式宣布它为国教,是这种统治的法律标志。
佛教历经隋唐,达到极盛时期.产生出中国的禅宗教派而走向衰亡,它的石窟艺术也随着这种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变化。
印度佛教中尸毗王割肉贸鸽、摩诃王子舍身饲虎等故事大量出现在敦煌北魏洞窟的壁画中。
画面企图在肉体的极端痛苦中,突出心灵的平静和崇高。
连所谓王子、国王都如此“自我牺牲”,那就不必说一般的老百姓了,这是统治者的自我慰安和欺骗,又是他们撒向人间的鸦片和麻药。
这是一种地道的反理性的宗教迷狂,其艺术风格是激昂、狂热、紧张、粗犷的,构成了北魏壁画的基本美学特征。
黑格尔曾说,把苦痛和对于苦痛的意识和感觉当作真正的目的,在苦痛中愈意识到所舍弃的东西的价值和自己对它们的喜爱,愈长久不息地观看自己的这种舍弃,便愈发愿意感受到把这种考验强加给自己身上的心灵的丰富。
黑格尔的论述完全适合这里。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表达题),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条形码填涂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选择题答案按照题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将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给监考教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过去30年,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如今正与令人咋舌的老龄化现象相伴而来。
过快的老龄化速度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挑战。
目前,中国有13.5亿人口,并在继续保持增长,但中国人口总数预计到2030年左右将开始缓慢减少。
要认识到老龄化对中国的影响,可以先看看劳动人口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
1979年中国开始市场化改革时,劳动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约为7∶1,目前这一比例约为5.5∶1。
到了2035年,劳动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将骤降至2.5∶1。
此外,劳动人口的年龄分布也很重要。
过去的研究已经证明,30岁到40岁的工作人口最有生产力和创新能力,而这正是所谓的“中国人口红利”的基础。
1979年改革以后,劳动人口的增长速度一直快于人口老化的速度,但从2015年开始,这一趋势将发生逆转。
到2035年将有1.5个年纪较大的工人(50到64岁)对一个年轻工人(15到29岁)。
这一趋势在低龄人口中也是如此,中国小学新生从1995年的2 500万下降到了2008年的1 670万。
这表明,中国正面临着与韩国、澳大利亚和西欧其他国家一样的老龄化处境。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主要是因为人均寿命的显著增加和生育率的急速下降。
1980年中国的人均寿命不到65岁,目前是75岁;1980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2.63个孩子,2011年这个数字只有1.5。
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典礼消声匿迹销魂勾魄积毁销骨 B.虔诚袅袅炊烟日晒雨淋熙熙嚷嚷C.羡慕标新立异流血成人抗震救灾 D.呜咽庄严肃穆普天同庆情不自禁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憎恨(zēng)撮开(cuō)雉堞(dié)打诨(hùn)B.马厩(jiù)摄影(niè)名驹(jū)哔叽军服(bì)C.黑魆魆(xū)黝黑(yǒu)磋商(tuō)战战兢兢(jīng)D.彳亍(chì chù)凄婉(wǎn)颓圮(pǐ)迷茫(méng)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④它们看似陈旧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种重要窗口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4.下面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A.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B.他对市场发展趋势洞若观火,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这与他曾经在国企和外企工作、后来又自己创业的经历有关。
C.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D.虽然计算机英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如果从脂肪和蛋白质方面来看,高温杀菌奶和巴氏奶并没有差别。
但是,高温消毒的环节,会存在一些小的微量元素减少、营养物质密度降低的情况。
比如,把牛奶做成奶粉,会经过一个加工流程,。
A.人吸收一些微量元素与营养物质更难,直接饮用鲜奶就容易的多B.那么这会导致一些微量元素与营养物质的吸收比直接饮用鲜奶更难C.直接饮用鲜奶就不会让一些微量元素与营养物质吸收更难D.如果直接饮用鲜奶,一些微量元素与营养物质吸收就会更容易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堰河”这个艺术形象,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让读者不仅受到了深刻的美的教育,而且还感到真实可信,亲切近人。
B.新诗“新”在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而逐步得到社会认可的。
C.狄更斯靠自学掌握了复杂的速记技术,当上了民事诉讼法庭的审案记录员职位,接着又充任报社派驻议会的记者。
D.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最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
第II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7-10小题,每小题5分。
共20分)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刘心武从1950年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
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
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
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自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誉,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啧啧称奇。
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
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着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
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地指认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
但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
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为我订的。
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这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1959年,我被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报了到。
我感到“不幸中的万幸”是,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
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故我”地那样生活。
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
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1960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仿佛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
我呢?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
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我留下?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子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地生活。
父亲迁离北京后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里的那张上铺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
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
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
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
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
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
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为你寄上一床……”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醒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
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
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7.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A.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家刘心武主要通过回忆生活中母亲对自己的种种关心和照顾,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浓浓的舐犊深情。
B.文中的母亲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有独到之处,她不是把孩子紧紧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而是将孩子“放飞”,只有敢于“放飞”,孩子将来才会真正有出息。
C.对于母亲给予的爱,作者并不是当时就理解的,而是在经历过种种的人生体验之后,才能领悟到这种高层次的母爱。
D.作者写自己被母亲“放飞”后的种种痛苦感受,描绘了自己心灵成长的艰辛,写作的目的是告诉我们,真正的母爱,就是能为子女作长远打算的爱。
E.本文文字朴实无华,虽然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来歌颂母亲,却能使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母子之间那种浓郁的深情。
8.(1)文章的结尾一段“母亲将我放飞以后……”其中“放飞”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2)文中共写了几次“放飞”,请作简明概括。
9.(1)“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2)母亲注重孩子的饮食,对衣着和家中摆设却毫不讲究,却给孩子订“几十种报刊”,你能从中悟出母亲的“育子”之道吗?10.作者认为母亲“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来”,请结合全文,谈谈母亲给予了“我”哪些人生启示。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11-14小题,)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长陵。
魏其已为.大将军后,方盛,蚡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
及孝景晚节,蚡益贵幸,为太中大夫。
蚡辩有口,学《盘盂》诸书,王太后贤之。
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称制,所镇抚多有田蚡宾客计策,蚡弟田胜,皆以太后弟,孝景后三年封蚡为武安侯,胜为周阳侯。
武安侯新欲用事为相,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
建元元年,丞相绾病免,上议置丞相、太尉。
籍福说武安侯曰:“魏其贵久矣,天下士素归之。
今将军初兴,未如魏其,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
魏其为丞相,将军必为太尉。
太尉、丞相尊等耳,又有让贤名。
”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于是乃以魏其侯为丞相,武安侯为太尉。
籍福贺魏其侯,因吊曰:“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
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
亦且毁君侯。
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
”魏其不听。
武安侯以.王太后故,亲幸,数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趋势利者.,皆去魏其归武安,武安日益横。
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免。
以武安侯蚡为丞相,以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
天下士郡诸侯愈益附武安。
武安者,貌侵.,生贵甚。
又以为诸侯王多长,上初即位,富于春秋,蚡以肺腑为京师相,非痛折节以礼屈之,天下不肃。
当是时,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
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
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
”尝请考工地益宅,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库!”是后乃退。
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乡,自坐东乡,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
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
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
前堂罗钟鼓,立曲旃;后房妇女以百数。
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可胜数。
(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删改)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让:责备B.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立:登上帝王的位置C.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坐:因为D.武安者,貌侵.,生贵甚侵:相貌丑陋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魏其已为.大将军后 B.武安侯以.王太后故窃为.大王不取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C.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 D.天下吏士趋势利者.而乃.以手共搏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
”②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
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
14.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画线处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