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69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一)】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教学目标(1)掌握“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这一重要定理;(2)能运用定理证明不等式及求一些函数的最值;(3)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通过对不等式的结构的分析及特征的把握掌握重要不等式的联系;(5)通过对重要不等式的证明和等号成立的条件的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认识习惯,进一步渗透变量和常量的哲学观;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本节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一个重要的不等式:,根据这个结论,又得到了一个定理:,并指出了为的算术平均数,为的几何平均数后,随后给出了这个定理的几何解释。
(2)重点、难点分析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掌握“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掌握两个正数的和为定值时积有最大值,积为定值时和有最小值的结论,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和使用平均值定理求某些函数的最值.为突破重难点,教师单方面强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尝试,注意到平均值定理中等号成立的条件,发现使用定理求最值的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缺一不可,才能大大加深学生对正确使用定理的理解,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全面深刻地掌握平均值定理求最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㈠定理教学的注意事项在公式以及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定理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以下两点:(1)和成立的条件是不同的:前者只要求都是实数,而后者要求都是正数。
例如成立,而不成立。
(2)这两个公式都是带有等号的不等式,因此对其中的“当且仅当……时取‘=’号”这句话的含义要搞清楚。
教学时,要提醒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当时取等号,其含义就是:仅当时取等号,其含义就是:综合起来,其含义就是:是的充要条件。
(二)关于用定理证明不等式当用公式,证明不等式时,应该使学生认识到:它们本身也是根据不等式的意义、性质或用比较法(将在下一小节学习)证出的。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一.学习目标:1.掌握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的定理,并会简单运用; 2.利用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注意到“一正”“二定”“三相等”. 二.知识要点:1.a>0,b>0时,称 为a ,b 的算术平均数;称 为a ,b 的几何平均数.2.定理1 : 如果a 、b ∈R ,那么a 2+b 2 2ab (当且仅当 时 取“=”号)3.定理2 :如果a 、b ∈+R ,那么2b a +≥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即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4.最值定理:已知x 、y ∈+R ,x +y =P ,xy =S. 有下列命题:(1) 如果S 是定值,那么当且仅当x =y 时,x +y 有最小值 . (2) 如果P 是定值,那么当且仅当x =y 时,xy 有最大值 . 即: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运用最值定理求最值的三要素:一正二定三相等 5.均值不等式:两个正数的均值不等式:ab ba ≥+2三个正数的均值不等是:33abc c b a ≥++ n 个正数的均值不等式:nn n a a a na a a 2121≥+++6.四种均值的关系:两个正数b a 、的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均方根之间的关系是2211222b a ba ab ba +≤+≤≤+三.题型讲解例1: 设a>0 ,b>0 则下列不等式中不成立的是( )A .a+b+ab1≥22 B (a+b)(a 1+b1)≥4 C 22a b ab+≥a+b D b a ab +2≥ab变式训练1:(1)设,a R ∈b ,已知命题:p a b =;命题222:22a b a bq ++⎛⎫≤⎪⎝⎭,则p 是q 成立的 ( )A .必要不充分条件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若,,a b c 为△ABC 的三条边,且222,S a b c p ab bc ac =++=++,则( ) A .2S p ≥ B . 2p S p << C .S p > D .2p S p ≤<(3)设x > 0, y > 0,y x y x a +++=1, yyx x b +++=11, a 与b 的大小关系( )A .a >bB .a <bC .a ≤bD .a ≥b例2:已知,,,a b x y R +∈(,a b 为常数),1a bx y+=,求x y +的最小值.变式训练2:已知a ,b ,x ,y ∈R +(a ,b 为常数),a +b =10, 1=+y bx a ,若 x+y 的最小值为18,求a ,b 的值.例3:设x ≥0, y ≥0, x 2+22y =1,求21x y +的最大值.变式训练: 若a>b>0, 求216()a b a b +-的最小值例4:已知,x y R +∈ ,且822=++xy y x ,求y x 2+的最小值.变式训练:已知,x y R +∈,且xy y x =++62,求xy 的最小值.四.练习巩固:1.若1a b >>,lg lg P a b =,1(lg lg )2Q a b =+,lg 2a bR +=,则 ( )()A R P Q << ()B P Q R << ()C Q P R << ()D P R Q << 2.设,x y R +∈,且()1xy x y -+=,则 ( )()A 2(21)x y +≥+ ()B 21xy ≤+ ()C 2(21)x y +≤+ ()D 2(21)xy ≥+ 3.下列函数中,y 的最小值为4的是( ) ()A 4y x x =+()B 222(3)2x y x +=+()C 4x x y e e -=+()D 4sin (0)sin y x x xπ=+<< 4.若0,0a b >>,且21a b +=,则2224s ab a b =--的最大值是 ( )()A 212- ()B 12- ()C 212+ ()D 12+ 5.当x ∈R + 时可得到不等式x +x 1≥2, x +24x=2x +2x+2)2(x ≥3, 由此可以推广为x +n xp≥n +1, 取值p 等于( ) A n n B n 2 C n D n +16.设x 、y >0, x +y =1, 且 y x +≤a 恒成立, 则a 的最小值为( ) A 2/2 B 22 C 2 D 27. 设a 、b ≥0,a +b =1, 试比较大小:1212+++b a 22(填“≥”,“≤”或“=”)8.在区间(0, +∞)上,当x = 时,函数y =212x +3x 有最小值 9.要使不等式x y k x y +≤+对所有正数,x y 都成立,试问k 的最小值是 .10 已知x 、y 、z ≥0,且x +y +z =1, 则z y x ++的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11 已知:a +b +c =1, a 2+b 2+c 2=1, 且a >b >c ,则a +b 的取值范围是 ;a 2+b 2 的取值范围是12.若x>0,y>0,x+y=1, 求证:(1+x 1)(1+y1)≥913、若a >1, b >1, c >1, ab =10,求证:log a c +log b c ≥4lg c , 并指出什么时候等号成立。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教案第一章:算术平均数的定义与性质1.1 算术平均数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平均数的概念,引入算术平均数的概念。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算术平均数的含义。
1.2 算术平均数的性质引导学生探究算术平均数的性质,如非负性、交换律、结合律等。
通过小组讨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算术平均数的性质。
第二章:几何平均数的定义与性质2.1 几何平均数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几何平均数的概念,引入几何平均数的概念。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几何平均数的概念。
2.2 几何平均数的性质引导学生探究几何平均数的性质,如非负性、交换律、结合律等。
通过小组讨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几何平均数的性质。
第三章: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关系3.1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联系引导学生探究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之间的关系,如算术平均数大于等于几何平均数等。
通过具体例子和练习,让学生理解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之间的关系。
3.2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求平均速率、平均增长率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应用。
第四章: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计算4.1 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引导学生掌握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如将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个数等。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练计算算术平均数。
4.2 几何平均数的计算引导学生掌握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如将数据相乘后再开方等。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练计算几何平均数。
第五章: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1 算术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算术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求平均成绩、平均消费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算术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2 几何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几何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求平均速率、平均增长率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几何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六章: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扩展应用6.1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在概率论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在概率论中的作用,如期望值和方差的计算。